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1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同步练习
一、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查颜观色()忍峻不禁()仙露琼桨()瘦骨鳞峋()
二、选词填空。

(用横线划出)
1、这里春红一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群、围、拥)蝶阵。

2、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有的只是精神的(安静、宁静、平静)
和生的喜悦。

三、下列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它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项为之僵
A、昂首观之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驱之别院
D、观之,兴正浓
四、根据下列句意,写出相应的成语
1、形容力量巨大。

()
2、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

()
3、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
4、由于受到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
五、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
2、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相挑逗。

()
3、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
4、夏蚊成雷。

()
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山的那一边》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

B、《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从自己童年的一次“脱险”经历,体验到了生活哲理:要想战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首先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C、《紫藤萝瀑布》的作者从眼前藤萝花的勃勃生机中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D、《童趣》一文选自唐代作家沈复的《浮生六记》。

七、解释文中下划线的字。

1、余忆童稚时()
2、时有物外之趣()
3、如鹤唳云端()
4、徐喷以烟()
5、凹者为壑()
6、项为之强()
八、选出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句。

(3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作青云/白鹤观
D、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表示明显停顿,“。

”表示短暂停顿)
九、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①每次登黄山,都会流连忘返。

那云端,那劲松,那奇石那飞瀑,那山花,那流泉,无一不让人梦萦魂牵。

②而这次登黄山,使我感慨万分的却是一对雄赳赳的父子。

③上山途中,父亲对儿子说:“再苦再累也要自己上,我一定不帮你!”奶声奶气的儿子则挺了挺胸:“再苦再累也不许你帮我——咱们说好了!”
④也就是在即将登临天都峰顶的那段最困难的攀登途中,我目睹了这对父子的悲壮。

⑤先是儿子摔倒的,父亲要伸手扶他,满头大汗的儿子摆摆手臂,拒绝了。

可毕竟摔得很重,摇摇晃晃的难站稳,父亲又想伸手扶他,但却毅然把那只手收了回来。

⑥我怦然心动,我看到一道风景,一道用父亲的 A 与儿子的 B 画成的最美的风景!
⑦一步一个脚印,就这么勇敢坚定地向前走。

终于,他们登上了天都峰。

⑧山很高,白云就在身边飘,仿佛撕下一片就是檫汗的手绢儿。

在呼啸的山风中,我为那深刻的父爱肃然起敬,我当然也不会怀疑那个奶声奶气的孩子,他肯定会长成一只真正的鹰。

⑨此时此刻,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把孩子交给磨难的爸爸,才是真正的爸爸。

⑩甜美也是一种伤害!这位父亲深谙这个道理。

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梦萦魂牵()雄赳赳()
2、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悲壮
怦然心动
3、写出文中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三个四字词语。

⑴⑵⑶
4、从“坚毅”、“无奈”、“理智”、“勇敢”中选出两个词语,把它们填入文中横线处:
A处应填 B处应填(3分)
5、品读下列句子,想一想“白云”还可以仿佛是什么?写一个运用了同样修辞方法的句子,即仿造句
白云就在身边飘,仿佛撕下一片就是擦汗的手绢儿。

6、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7、请简单分析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只有把孩子交给磨难的爸爸,才是真正的爸爸。

生命的价值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想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

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上去展示。

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出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

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日又涨了十倍,但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成“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徐徐说道:
“生命的价值就象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

一快不
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

你不就象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1、石头先后三次被送到什么地方去卖?结果如何?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普通的石头为何成了稀世珍宝?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3、这篇文章短小精炼,但寓意深刻,它主要的写作手法是哪三项,请在括号内写出它们的字母。

A、人物刻画细致
B、首尾呼应
C、情节曲折
D、叙事简洁
E、议论点题
F、对比鲜明
4、第五段中加点的“竟”字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一、查——察、峻——俊、桨——浆、鳞——嶙二、1、围2、宁静三、A、啜B、耸C、憩D、辜四、B五、1、擎天撼地2、明察秋毫3、小心翼翼4、肃然起敬六、1、比喻2、拟人3、比喻、通感4、夸张七、D八、1、时候2、时常3、鸟鸣4、慢慢地5、山沟6、通“僵”,僵硬九、A 十、(一)1、yínɡ、
jiū、2、悲壮:令人感动而壮烈。

怦然心动:心跳得快,形容受到感动。

3、⑴感慨万千⑵怦然心动⑶肃然起敬4、理智、坚毅 5、略 6、写一对父子在登临天都峰顶的那段最困难的攀登途中独立奋勇登峰的故事。

7、要让孩子在艰难的环境中磨练,才能培养出自立自强的性格,这样的父亲教子有方。

(二)1、第一次被送到市场,价钱越出越高。

第二次被送到黄金市场,价钱是第一次的十倍。

第三次被送到珠宝市场,价钱比第二次高十倍。

2、石头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因为珍惜、惜售,使它成为稀世珍宝。

启示: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3、BDE 4、不好,“竟”有想不到的意思。

“竟”字用在这里,表现了男孩因为高价拒售普通石头,没有想到石头竟成了稀世之宝的惊喜、意外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