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身免疫性疾病

合集下载

浅谈免疫力对身体的重要性

浅谈免疫力对身体的重要性

浅谈免疫力对身体的重要性中医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意思是说,正气盛的人,抵抗力强,就不会生病,这里的正气指的就是人体的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的一道重要防线,平衡免疫力可以减伤细菌和病毒带来的侵袭,还能使体内的分泌以及代谢系统保持稳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很多人都会有经常熬夜、疲劳过度、久坐不动等不良习惯,这些都会导致免疫力降低。

一个人的身体免疫力如果低下,很容易招致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通常表现为容易生病、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精神萎靡、疲乏无力等。

所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身体素质,是当下势在必行的事情。

以下几个是可以增强日常免疫力的几个方法,希望能够给予大家参考。

一、均衡营养长时间的饮食不规律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低下,因此想要提高自身体质,就必须要摄入均衡的营养。

注意合理饮食,搭配膳食时,要食用一些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多吃水果和蔬菜,尽可能选择多样化的食物,才能保持我们机体旺盛的活力,抵御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二、物理治疗随着现在技术的发展,如今很多非药物物理治疗都有提高免疫力的效果。

例如高压电位治疗仪。

人体在电场的包裹下会通过皮肤吸收电子,电子传递到神经,到达全身各个器官,带动人体九大系统的气血循环,故能达到提高免疫力的效果。

比如科治好电位治疗仪,就广受用户青睐。

三、经常锻炼现在的人热衷于都市生活,忙于工作,越来越不重视日常的锻炼,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

其实,运动对于提高免疫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加强自我运动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所以再忙也要注意锻炼。

总之,对抗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免疫力,因为只有免疫力提高了,才能对抗病毒。

希望通过以上介绍,能够给大家有所帮助,提高自身免疫力,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

浅谈甲状腺炎分类及诊治注意事项

浅谈甲状腺炎分类及诊治注意事项

浅谈甲状腺炎分类及诊治注意事项作者:吴建明来源:《家庭医学》2022年第14期急性甲状腺炎细菌感染所致,所以亦叫“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发病急,会有高热、皮肤发红、甲状腺肿块(触痛强烈)等症状,临床上并不多见。

亚急性甲状腺炎感染病毒或自身免疫力低下所致,多发生在30~40岁的女性患者。

发病前1~2星期患者往往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经历,症状包括甲状腺突发肿胀、疼痛、变硬,往往并发耳颞部疼痛,部分患者发生吞咽障碍。

病程历时3个月,患者甲状腺功能通常能够康复至正常水平。

慢性甲状腺炎又叫作桥本病或桥本氏甲状腺炎,在临床上是最为多见的自身免疫类疾病。

临床症状通常包括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肿大,嚴重时会压迫食道及呼吸道,造成吞咽和呼吸障碍等。

在病变之初,会出现暂时性甲亢,后期往往演变成永久性甲减。

此病的一大特点是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明显上升。

甲状腺炎由于有较多种类,因此有着不同的临床症状。

同一患者在其病程的不同时期,其症状表现可以为甲亢、甲减或正常。

患者的甲状腺可表现为弥漫性肿大,也可出现甲状腺结节,甚至表现出肿大与结节并存。

另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全身反应,如乏力、发热、颈部疼痛等。

检查内容有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等)、甲状腺功能(FT3、TT3、FT4、TT4、TSH)、131摄碘率、甲状腺超声、血常规、血沉等。

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通常出现甲状腺自身抗体(如TGAb、TPOAb)明显上升;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血常规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总数明显上升;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通常发生131摄碘率和甲功分离、血沉明显加速(>50毫米/时)。

个性化治疗甲状腺炎种类不同或同种甲状腺炎的各个时期,其治疗方案均不相同。

所以必须综合分析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因类别、年龄、病期、甲状腺大小等多种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不可盲目使用抗生素甲状腺炎亦有感染性炎症与非感染性炎症的区别。

只有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应采取抗生素治疗,其他种类的甲状腺炎都不必使用抗生素,通常采取改善甲功异常、对症治疗即可。

浅谈IL-1、IL-6、IL-10 在类风湿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浅谈IL-1、IL-6、IL-10 在类风湿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25期投稿邮箱:zuixinyixue@49·综述·浅谈IL-1、IL-6、IL-10在类风湿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曹爽,张成义(通讯作者)(北华大学,吉林 吉林 132000)0 引言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是因多关节滑膜慢性症,从而导致滑膜纤维母细胞增生,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出现浸润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是一种有很高致残率的常见多发病。

近年来,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上研究发现的细胞因子,如IL-1、IL-6、IL-10等为RA 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也为为应用细胞因子及其拮抗剂治疗RA 提供了新思路。

因此,本文对白介素类细胞因子IL-1、IL-6、IL-10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IL-1与RA 病机制的关系IL-1是一种由单核细胞或巨核细胞分泌产生的小分子多肽,IL-1 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是2种主要的促炎细胞因子 ,它们在类风湿血管翳的形成中共同起到“中心犯罪”的作用。

RA 发病过程中,IL-1和TNF-α刺激滑膜成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产生并分泌如MMP 在内的炎性介质,从而降低关节内包括蛋白多糖、胶原在内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IL-1和TNF-α还可以协同刺激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使中性粒细胞在滑膜腔内聚集,促进白细胞由血聚集到关节腔内;此外,IL-1 和 TNF-α还可共刺激滑膜巨噬细胞的分化,促进破骨细胞形成,从而导致RA 滑膜、软骨的破坏[1-4]。

IL-1β是IL-1家族中的亚型之一,在RA 病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IL-1β是一种分泌型兴奋因子,它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影响炎症过程,进而抑制骨和软骨的修复[5-8]。

2 IL-6与RA 发病机制的关系RA 的发病与免疫复合物形成,滑膜血管出现增生以及炎性细胞的浸润有关,这些炎性细胞刺激释放IL-6等促炎介质,继而导致关节内结构破坏。

什么是自身免疫病

什么是自身免疫病

什么是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的疾病。

这种疾病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有关,即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组织视为外来抗原,并对其进行攻击和破坏,导致组织和器官损伤。

自身免疫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皮疹、发热等,与关节炎的症状相似。

但是,自身免疫病不仅仅是关节问题,还可以影响其他组织和器官,如肌肉、皮肤、眼睛、肾脏等。

自身免疫病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关。

目前,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和治疗仍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预防自身免疫病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心理健康等;同时,避免过度劳累、预防感染等也是预防自身免疫病的重要措施。

对于已经患有自身免疫病的患者,应该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管理,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浅谈转录调控因子c-Jun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

浅谈转录调控因子c-Jun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

浅谈转录调控因子c-Jun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徐冬梅;叶晓霞【期刊名称】《科技信息》【年(卷),期】2013(0)36【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脾源性酪氨酸激酶(Syk)在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高,这可能是SLE致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Syk在T细胞中的表达受环腺苷酸反应元件调节因子(CREM-α)的调控,但在SLE患者体内这一机制失衡。

最新的研究表明,SLE患者T 细胞中具有较高的c-Jun基底水平和激活时所需的磷酸化水平,SLE体内Syk的转录调控因子可能为c-Jun。

本文主要讨论c-Jun可能在SLE致病机制中的作用,为SLE的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总页数】2页(P271-272)【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c-Jun【作者】徐冬梅;叶晓霞【作者单位】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41【相关文献】1.转录因子 c-Jun 调控成骨细胞 Mepe 基因表达的研究 [J], 张娟娟;刘宗霞;孙岩2.转录因子c-fos/c-jun调控成釉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0基因的表达 [J], 唐培娟;王长磊;宫春梅;唐培倩;郝建忠3.转录因子c-fos/c-jun调控成釉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0基因的表达 [J], 唐培娟;王长磊;宫春梅;唐培倩;郝建忠;4.转录因子c-Jun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线粒体融合基因2表达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 [J], 李笑;罗兴才;王佐广;吴琼;辛毅;刘洁琳;刘雅;魏永祥5.转录因子c-Jun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J], 吴琼;刘洁琳;刘雅;辛毅;曾荣;程文立;王佐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五脏痹浅谈系统性硬化症

从五脏痹浅谈系统性硬化症

从五脏痹浅谈系统性硬化症作者:邓天野高明利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20年第01期【摘要】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难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以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主,常累及内脏器官(血管、肺脏、消化道、肾脏、心脏等),发病机理不明。

现通过五脏痹病因病机及证候进行分析,探讨其与系统性硬化症的联系,发现系统性硬化症的基本病机为阳气亏虚,邪毒阻络,为今后诊治系统性硬化症开阔新思绪。

【关键词】五脏痹;系统性硬化症;病因;证候系统性硬化癥(systemic sclerosis,SSc)又称硬皮病,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以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主,常累及血管、肺脏、消化道、肾脏、心脏等内脏器官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1]。

中医学对本病并无明确记载,依其临床表现属“皮痹”范畴。

五脏痹首见于《黄帝内经》,详细记载了其病因及证候,其中证候的记载与SSc合并多系统损害症状多有相似。

本文从两者证候着手,浅谈五脏痹与SSc的联系,为今后临床辨证论治SSc提供新思绪,也为五脏痹理论提供有力依据。

1 五脏痹与SSc的病因病机1.1 五脏痹的病因病机1.1.1 外邪入侵《素问·痹论篇》云:“痹者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五脏痹形成多由五体痹经久不愈,复感外邪,内舍五脏,正邪交争,脏器功能受损转化而来;而初期多为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致使卫气营血失职,形成五体痹[2]。

1.1.2 内伤因素内伤因素主要有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等。

在内营气无法入脉调和五脏六腑,在外卫气无法循皮肤分肉之间固护体表,使机体易感风寒湿外邪,致气血逆乱,内生气滞、痰瘀等病理产物,最终形成五脏痹。

痰瘀气滞作为主要病理产物,若人体调养不当,痰瘀内生,气机运行不畅,痰瘀与外邪互结,使气血经络阻滞,形成五脏痹。

可见无论外因或内因五脏痹的产生,终与瘀血有关。

其次情志不遂,气机郁滞,伤及五脏,也会致痹。

五脏多以静为本,藏而不泄;若情志不安,七情过用,躁动不安,劳逸失衡,故精神颓废,气机逆乱,内生痰瘀,外邪侵入,遂发五脏痹。

浅谈“辛润法”治疗干燥综合征

浅谈“辛润法”治疗干燥综合征

浅谈“辛润法”治疗干燥综合征徐青【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19)001【总页数】2页(P74-75)【关键词】燥证;辛润法;干燥综合征【作者】徐青【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卫生院,江苏金坛213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2.8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干燥性角结膜炎、口干燥症和伴发结缔组织病变为其特征,本病目前西医尚无根治之法。

中医根据本病以口眼干燥为主要症状,一般将其归入“燥证”范畴。

遵从“阴虚者必燥”及“肾苦燥、肝苦急”的理论,以往医家认为本病以肝肾阴虚证为多见[1,2],其治疗宗“燥者濡之”之旨而以补益肝肾、滋阴生津为大法,常投以一贯煎、六味地黄丸等滋阴方剂,临床对部分干燥综合征确有缓解作用,但对某些病例疗效尚不理想[3],可见治疗本病不能拘泥于滋润一法。

“阴虚生燥,燥胜则干”,干燥综合征因有口眼干燥等表现,故阴虚液燥是本病的主要病理,但仅从病因辨证方面即反映了本病的主要特点。

并非所有燥证都责之于阴虚液燥,临床上不乏有因气虚、阳虚或湿阻、血瘀以及风胜等致燥的病例,故其治疗远非单纯“滋润”所宜。

诚如喻昌在《医门法律·秋燥论》中所言:“若但以润治燥,不求病情,不适病所,犹未免失于粗疏耳。

”气能生津化液,气顺则津液流通,且津血同源,可见燥之所成,也与气血失调有关。

干燥综合征总的病理特征是津液输布失常、络阻气结[4],故治疗尚需注意调畅气血。

凡津液凝滞、输布失常致燥者,应升之、散之、流之,利气行血,布散津液以润燥,而此等药效又非“辛味”莫属。

其实以辛味治燥,古代早已有之。

古人在治疗虚损津亏病证时,常于甘凉濡润药中参以辛味之品,如麦门冬汤中用半夏,炙甘草汤中配桂枝、生姜等,亦即以辛味药治疗某些燥证,实辟治燥之又一途径。

以辛味治燥,其导源于《素问·藏气法时论》“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之论,乃指辛味药能通过行气促使气化作用,使津液敷布,而达到润燥生津之目的,此即所谓“辛润”之说[5~7]。

浅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

浅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

浅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发病率及致残率较高,且缠绵难愈,反复发作。

文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护理措施进行总结,以作交流。

标签:关节炎;类风湿;护理1前言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侵蚀滑膜、软骨和骨组织,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同时还可损害心、肺、肾、神经等内脏器官,我国的患病率为0.32% ~0.36%。

RA主要累及小关节尤其是手关节,病情多呈慢性且反复发作,病情发展和转归个体差异性大,如不给予恰当的治疗和护理,病情会逐渐加重,致残率高,影响生活质量,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痛苦。

2护理措施2.1病情观察。

(1)了解关节疼痛的部位,患者对疼痛性质的描述,关节肿胀和活动受限的程度,有无畸形及晨僵的程度。

(2)注意关节外的表现,如:胸闷、心前区疼痛、消化道出血、头疼、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应尽早给予适当的护理。

2.2 饮食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因关节疼痛、活动减少、常年服药等因素影响食欲与消化功能,造成营养及能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饮食调养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根据患者饮食喜好,给予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低脂肪、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但应避免辛辣刺激、冷硬的食物。

也可根据患者病情而有所选择,对于服用非激素类抗炎药物或皮质激素的患者,如有水肿或血压高并发症时,需要适当控制水分和盐的摄入;有贫血者,注意多摄入含铁高的食物等。

2.3用药护理。

(1)非甾体消炎药种类很多,大多都安全有效。

但是,也有一些副作用,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血、耳鸣等不良反应。

此外,还可以引起钠水潴留,诱发和加重心衰。

开始用药后应定期监测血象、肝肾功能等指标,发现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

因此,在用非甾体抗炎药时,可同时给质子泵抑制剂、米索前列醇、H2拮抗剂预防消化溃疡。

(2)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应补充钙和维生素D,有骨质疏松或骨折史的患者应接受抗骨吸收治疗,比如雌激素替代治疗,服用二磷酸盐药物。

从五脏痹浅谈系统性硬化症

从五脏痹浅谈系统性硬化症

从五脏痹浅谈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简称SSc)是一种以皮肤和内脏纤维化、血管障碍和免疫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目前尚未完全治愈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

五脏痹是中医传统病名,其病机病因与系统性硬化症有很大的关联。

五脏为肝、心、脾、肺、肾,其中肝主疏泄,心主血脉,脾主运化,肺主气机,肾主生殖。

五脏藏精血、津液、气血等各种营养物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平衡状态。

如果五脏失调,就会引起气血运行的障碍,从而导致病理变化。

系统性硬化症的发病机制与五脏痹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功能失调会导致气滞、瘀血和湿热等病理状态,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而系统性硬化症则是由于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纤维化、血管损伤等病理变化。

临床上,系统性硬化症的症状表现为皮肤变硬、运动受限、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血管紧缩等。

这些症状与中医五脏痹所描述的病理过程相似。

例如,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在皮肤硬化的同时伴有关节活动受限和运动障碍,这与中医理论中所说的“气滞血瘀”病理状态相符。

中医治疗五脏痹和现代医学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中医治疗五脏痹主要采用针灸、艾灸、中药等传统疗法,通过疏通经脉,调节气血运行,促进病灶组织的康复。

而现代医学治疗系统性硬化症则采用免疫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和降低血管紧张度,以减轻病情。

总体来说,五脏痹和系统性硬化症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中医治疗五脏痹的疗法对于缓解系统性硬化症的症状也有一定的帮助。

但由于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同时,对于严重病情的患者,应及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积极接受治疗,以避免疾病加重。

浅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口腔病损特点及治疗

浅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口腔病损特点及治疗

浅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口腔病损特点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自身反应性T、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产生过量的自身抗体和损伤因子,造成多器官免疫损伤,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本病累及男女之比为1∶7~9,发病年龄20~40岁最多,幼儿或老年亦可发病。

临床表现多样和错综复杂,骨关节、皮肤、肾脏受累相对多见,粘膜损害累及唇、颊、硬腭、齿龈、舌和鼻腔,约占20%,常伴有毛细血管扩张红斑,或弥漫性潮红,其上可见点状出血、糜烂,少数尚有水泡和溃疡等。

SLE最常受累的是肾脏,即狼疮性肾炎(LN)。

我院内科自2006~2016年间,共收治SLE患者39人,占同期肾内科入院病人的7.2%,其中有口腔受累的为8人,现将其口腔表现特点和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患者,均为内科住院病人,,男1例、女7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51岁,病程最短为2个月,最长达26年。

此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关节疼痛、蝶形红斑、肾脏受累及浆膜腔积液。

有口腔表现者多见于急、重型狼疮性肾炎(LN)、有7例为入院时即有口腔粘膜损害,与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同时发生,有1例发生于住院后的治疗过程中。

1.2 临床表现特点1.2.1 轻型病例在有皮疹、低热或关节疼痛的基础上,口腔粘膜损害轻。

一般表现为在下唇有萎缩性红斑,周围有白色放射状条纹。

病损可向皮肤蔓延,口腔内病损常发生于颊粘膜,不具对称性,表现为圆形红斑,有放射状短小白条纹围绕。

本组有5例为轻型。

1.2.2 重型病例一般全身症状均很严重,可有高热、关节病以及心、肝肾的损害。

口腔粘膜可出现大片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或弥漫性潮红水肿,其上可见点状出血、糜烂和溃疡,溃疡广泛分布于唇、颊、舌粘膜及鼻腔。

给病人造成巨大痛苦,严重影响进食水。

本组有3例为重型。

1.3 治疗急性活动期病人应以卧床为主,慢性病人或病情稳定者可下床适当活动。

无论有无光敏反应,都应避免暴露于强阳光下,同时积极应用药物治疗。

浅谈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

浅谈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

浅谈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摘要: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IPAF)是介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和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之间的一类疾病。

IPAF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自然病程尚不明确,其治疗需要多学科合作。

本文拟围绕IPAF诊断标准、临床特征、治疗、研究焦点展开讨论,简述如下。

关键词:间质性肺炎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标准间质性肺炎(UIP)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间质炎性和纤维化疾病,病变主要侵犯肺间质和肺泡腔,包括肺泡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以及血管、淋巴管周围的组织,最终引起肺间质的纤维化。

间质性肺炎患者常有潜在的自身免疫特征,但这些特征不足以诊断为任一种结缔组织病(CTD)。

这类疾病被称为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IPAF)。

1.诊断标准IPAF是一个新的术语。

欧洲呼吸协会(ERS)/美国胸科学会(ATS)的“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特别工作组”根据IPAF的自身免疫特点,提出了诊断标准:1)存在间质性肺炎(通过HRCT或肺活检证实);2)排除其他已知病因;3)尚不能确定符合某一确定的结缔组织病诊断;4)至少有以下这些3个特征中的2个:临床表现:如技工手、关节炎或多关节晨僵≥60分钟、雷诺现象等;血清学表现:如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双链-DNA、抗-Ro(SSA)、抗-La(SSB)、抗RNP等;形态学表现:放射学上,高分辨CT提示如下类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机化性肺炎;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重叠机化性肺炎;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1]。

2.临床特征临床特征亦包括肺外症状和体征。

出现诊断标准中肺外症状则提示潜在的CTD,但单独出现不足以确诊CTD。

其中:技工手、Gottron征等常见于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和系统性硬化症-肌炎重叠综合征;指尖溃疡、掌部毛细血管扩张、雷诺现象、不明原因手指肿胀常见于系统性硬化症[2-4]。

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是雷诺现象,最常见的血清学特征是ANA阳性。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临床特征论文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临床特征论文

浅谈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52【关键词】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临床特征【中图分类号】r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878-02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aps)亦称多腺体自身免疫综合征(pga),是指由自身免疫疾病而引起的2个或2个以上的内分泌腺体的功能异常(同时或先后发生),亦可累及其它非内分泌系统,是内分泌科的少见病。

aps患者中多数为器官(或细胞)功能减退或衰竭,个别自身免疫性疾病为功能亢进[1]。

因此,本文就对aps的临床特征做一总结。

1.aps的分型和特征aps临床综合征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根据受累的不同的内分泌器官,将aps做如下4种分型。

1.1aps-i型:又称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念珠菌病-外胚层营养障碍[2],主要包括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ai)(又addisons 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hp)和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mc),三者中至少存在2个,可伴有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减退、秃发、恶性贫血等非腺体自身免疫病[3-5],罕见有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6]。

该病男女发病概率相等,在婴幼儿中最多见[3-4,7]。

多数患者最早出现mc(通常于5岁前发病),在aps-i的3个表现中最常见,继之出现hp(平均年龄10岁左右),然后为ai(15岁之前)[2]。

i型在家族性患者中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位于21q22.3的自身免疫调节突变引起[8]。

国内赵彦报道儿童aps-i型1例,为addisons病、hp、口腔念珠菌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角膜炎(免疫相关)[2]。

1.2aps-ⅱ型:是ai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如graves 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和(或)ⅰ型糖尿病[2,9],可伴有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红斑狼疮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但不伴有hp或mc[5,10]。

浅谈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

浅谈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

浅谈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摘要】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具有自身免疫性质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包括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症状、护理方法、饮食和药物护理以及心理护理。

通过针对病因和症状的详细了解,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过敏性紫癜患者的饮食和药物护理需要特别重视,合理的调理可以帮助控制疾病的发展。

在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和关爱。

护理体会的总结表明,对患者的关爱和持续的护理工作对于稳定病情、缓解症状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护理工作,才能帮助过敏性紫癜患者重拾健康与幸福。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护理、病因、症状、措施、饮食、药物、心理、关爱、持续性1. 引言1.1 介绍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性斑点、斑片或紫癜,瘀斑多发生在皮肤、黏膜、内脏器官和关节等部位。

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一般认为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所致。

过敏性紫癜患者易感染、易出血、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和不便。

及时的护理对于过敏性紫癜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加强对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水平,对于帮助患者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2 护理的重要性护理在过敏性紫癜的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更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加快康复速度。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护理还包括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通过科学、细致的护理,患者才能尽快康复,重返健康的生活。

护理在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护理不仅需要护士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护士有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态度,用心关爱每一位患者,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护士的温暖和关怀,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重新拥有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从五脏痹浅谈系统性硬化症

从五脏痹浅谈系统性硬化症

从五脏痹浅谈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硬化症(Scleroderma)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结缔组织的异常增生,导致皮肤和内脏器官的硬化和瘢痕形成。

五脏痹则是硬化症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是指硬化症累及多个内脏器官,其中包括心脏、肺部、肾脏、胃肠道和关节等。

本文将浅谈从五脏痹的角度来了解系统性硬化症。

首先要了解的是系统性硬化症和五脏痹的发病机制。

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攻击自身正常组织,导致炎症和纤维化。

在硬化症的发展过程中,皮肤和内脏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产生硬化和瘢痕。

五脏痹则是指硬化症累及多个内脏器官,导致多系统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五脏痹在系统性硬化症中的临床表现和影响要进行深入了解。

系统性硬化症最常见的表现是皮肤硬化、面部皮肤紧绷和手指变形等,这些症状会导致患者外观的改变和日常活动的困难。

而五脏痹在系统性硬化症中的表现则更加复杂和严重,主要包括心脏、肺部、肾脏和胃肠道等器官的受累。

心脏受累可以导致心脏瓣膜病变、心包炎和心肌病等,严重影响心脏功能。

肺部受累则可以导致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和肺泡蛋白质沉积等,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肾脏受累则可以导致肾功能衰竭和高血压等,严重影响体液平衡和代谢功能。

胃肠道受累则可以导致食管运动紊乱、胃肠动力障碍和便秘等,严重影响消化和吸收功能。

五脏痹还会导致关节炎、肌肉萎缩和神经病变等,严重影响运动和感觉功能。

接下来要讨论的是治疗系统性硬化症中的五脏痹问题。

由于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针对五脏痹的治疗,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和综合治疗。

对症治疗主要针对各种器官的症状和并发症,例如对心脏症状可以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心包膜腔减压术和心脏移植等;对肺部症状可以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肺移植和药物治疗等;对肾脏症状可以采用透析治疗和肾脏移植等;对胃肠道症状可以采用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等。

综合治疗则主要包括免疫调节治疗、抗纤维化治疗和康复治疗等,旨在减轻炎症和纤维化,改善体液平衡和代谢功能。

浅谈抗CCP抗体、RF、AKA和ANA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作用

浅谈抗CCP抗体、RF、AKA和ANA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作用

浅谈抗CCP抗体、RF、AKA和ANA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作用目的:比较抗CCP抗体、RF、AKA、ANA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对92例(RA 53例,非RA 29例)患者血清同时进行抗CCP 抗体、RF、AKA和ANA抗体检测,检测方法分别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BECKMAN全自动蛋白分析仪、间接免疫荧光法。

结果:RA组中;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78%)明显高于AKA(29%,P<0.05),与RF(76%)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抗CCP抗体有良好的敏感性和很高的特异性,对诊断RA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标签: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ANA抗体;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病。

美国风湿病学院(ARA)1987年修订RA诊断分类标准。

本实验室对来本院就诊符合RA诊断标准RA患者进行CCP抗体、RF、AKA和ANA抗体的血清学检测,对其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现报导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92例RA住院患者,2009年至2011年10月就诊。

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修订RA诊断分类标准。

82例非RA患者为我院的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

另外200例为健康体检者。

对以上研究对象进行抗-CCP、RF、AKA和ANA的血清学检测。

1.2研究方法1.2.1抗CCP抗体检测采用ELISA法,试剂由欧蒙公司提供,操作步骤结果判断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

1.2.2RF采用BECKMAN IMMAGE 800蛋白仪和原装试剂,操作按照使用说明书由速率散射法测定。

RF高于20 IU/mL为阳性。

1.2.3AKA和ANA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试剂由欧蒙公司提供,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实验判定结果。

1.3统计学处理对所得结果数据采用t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抗CCP抗体检测:RA阳性率78%。

从《金匮要略》对虚劳病的认识浅谈重症肌无力

从《金匮要略》对虚劳病的认识浅谈重症肌无力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3, 12(7), 1921-1925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3.127283从《金匮要略》对虚劳病的认识浅谈重症肌无力杜 妙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收稿日期:2023年6月7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20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31日摘要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较难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据《金匮要略》记载,前人对“虚劳”的认识与重症肌无力疾病有紧密联系。

近代医家认为凡是慢性虚衰性的病证,临床表现为脏腑元气亏损、阴阳失调为主的,皆可归属于虚劳,比如骨结核、重症肌无力等。

本文基于文献分析,谈谈中医对虚劳病的认识与神经内科疾病重症肌无力的联系。

关键词虚劳,重症肌无力,中西医Discussion on Myasthenia Gravis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sumptive Disease in Synopsis of Golden ChamberMiao DuThe First Clinical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Received: Jun. 7th , 2023; accepted: Jul. 20th , 2023; published: Jul. 31st , 2023AbstractMyasthenia gravis is an autoimmune disease that is difficult to treat. According to Synopsis of Gol-den Chamber , there wa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yasthenia gravis and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consumptive disease” in the past. Modern doctors believe that all chronic asthenia syndrome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Qi loss of viscera, Yin and Yang imbalance, can be attributed to asthenia,杜妙such as bone tuberculosis, myasthenia gravis and so on.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neurological disease myasthenia gravis.KeywordsConsumptive Disease, Myasthenia Gravis,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rr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重症肌无力是由AChR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和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近五年的国内外文献和2020版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显示,MG的全球患病率为(150~250)/百万。

IgG4相关性疾病_鲁芙爱

IgG4相关性疾病_鲁芙爱

不同程度的增加R123经空肠M-S方向的转运,同时可不同程度的降低S-M方向的转运。

在评价各组药液对旁细胞转运药物FS影响的实验中,黄连、黄芩和黄连-黄芩合煎液(2ʒ1)组在M-S和S-M双活性方向对FS的透过性均无显著影响,而黄连-黄芩合煎液(1ʒ1)组可同时降低双方向的透过性。

各组的泵出比较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黄连提取液连续灌胃可增加大鼠肠黏膜上P-gp的活性,而黄芩对P-gp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合煎液与黄芩相似,但抑制作用更强。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三者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1ʒ1合煎组最强,2ʒ1合煎组次之,黄芩组最弱。

2.9对血糖的影响丁娜等[22]探讨不同黄连配伍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采用高脂饮食喂养1个月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0mg/kg2次/d的方法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

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和造模组65只,将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连人参组、黄连人参三七组、黄连干姜人参组、黄连肉桂组,各给药组均经口灌胃给以相应中药混悬液,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蒸馏水,1次/d,共4周。

4周后处死大鼠。

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空腹血糖(FPG)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连人参三七组大鼠血清血糖显著降低(P<0.05),黄连人参组、黄连肉桂组血糖亦下降;黄连干姜人参组血糖无降低。

结论:湿热气虚型的2型糖尿病不宜配伍温里的干姜、肉桂等温里药物,补气清热祛湿活血法当为现代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治法之一。

参考文献[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85-286.[2]林汉钦,蔡培俊.浅谈黄连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2):45-46.[3]李志峰,王琦,冯育林,等.黄连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2,21(13):1551-1553.[4]王琦,李志峰,陈刚,等.黄连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7):74-76.[5]李志峰,王琦,冯育林,等.黄连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12,35(9):1438-1441.[6]李志峰,王琦,冯育林,等.黄连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2,43(7):1273-1275.[7]李骏豪,沈涛.浅谈黄连、吴茱萸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17.[8]翟华强,王双艳,张硕峰,等.黄连、丁香外用药理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192-195.[9]郭花玲,崔瑛,李阳阳,等.黄连对小鼠焦虑行为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5):169-172.[10]傅勇,刘莉娜,王建,等.黄连与附子配伍对乳鼠心肌细胞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3):566-568.[11]谭黎明,唐小异,赵敏,等.黄连、黄芩提取物对烫伤后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效初步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8(1):79-81.[12]王春华,周铁忠,张正莹,等.甘草、黄连等五味中药对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7):63-67.[13]柳一鸣,陈鹏飞,秦华,等.黄连等7种中草药提取液对脚部真菌杀菌作用研究[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2012,25(2):47-50.[14]于静,戴东晓,谢景朝,等.黄连等中药水煎剂对粪肠球菌的体外抑制作用[J].河北医药,2012,34(17):2580-2582.[15]王文花,李劲松,胡臻,等.黄连对系统性白色念珠菌病小鼠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3,43(2):112-114.[16]王平,夏飞,叶丽华,等.黄连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29(2):83-86.[17]胡吉,胡志敏,童中胜,等.17味单味中药煎剂对阴道致病念珠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6):23-24.[18]宋士军,宋爽,张翼,等.柴胡和黄连对大鼠回肠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2):330-332.[19]周喜芬,陈继兰,秦玉花,等.黄连配伍吴茱萸对大鼠红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3):50-52.[20]徐颖,刘春芳,杨滨,等.黄连对正常小鼠红细胞的影响及其抗氧化属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1):3288-3292.[21]韦灵玉,李静,刘晓亚,等.黄连黄芩配伍对大鼠肠黏膜P-gp活性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8):141-146.[22]丁娜,都广礼.不同黄连药对配伍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3):29-30.(收稿日期:2014-11-08)通讯作者:王永福IgG4相关性疾病鲁芙爱,王永福(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内蒙古包头014010)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可以导致多器官受、伴有血清IgG4水平升高和/或受累组织中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从五脏痹浅谈系统性硬化症

从五脏痹浅谈系统性硬化症

从五脏痹浅谈系统性硬化症【摘要】五脏痹和系统性硬化症是两种常见的疾病,都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五脏痹是中医概念,主要表现为五脏功能失调而导致的疼痛和麻木感;而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皮肤和器官病变。

研究显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可能是因为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

治疗方面,中医常用针灸和草药治疗五脏痹,而西医常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硬化症。

预防方面,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充足的睡眠是重要的。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是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深入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了解五脏痹和系统性硬化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有助于预防和管理这些疾病。

【关键词】五脏痹、系统性硬化症、病因、关联、症状、体征、治疗方法、预防措施、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五脏痹的概念五脏痹是中医学辨证的一种常见病证,也称为五脏七情病,是指由于七情内伤、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致使五脏功能失调而出现多种症状的病证。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脏腑,它们分别对应五行(火、木、土、金、水),司掌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五脏痹的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内伤、饮食过度以及体虚损伤等多种因素。

情志内伤是五脏痹的主要病因之一,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情绪过度或不当表达会引起气血不畅,导致五脏功能失调。

饮食不节、作息不规律、体虚等也会对五脏功能产生影响,促使五脏痹病证的发生。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诊断五脏痹,然后采用针灸、草药、推拿等疗法进行治疗。

针灸可以调节经络气血,促进五脏功能的恢复;草药则可以调养脏腑,强身健体。

通过系统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五脏痹引起的不适症状,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

1.2 系统性硬化症的概念系统性硬化症,又称硬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的结缔组织疾病。

该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内脏器官的纤维化和血管异常增殖,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组织变性。

系统性硬化症主要累及皮肤、肺、食管、心脏、肾脏等多个器官系统,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浅谈风湿免疫疾病的医疗与护理

浅谈风湿免疫疾病的医疗与护理

浅谈风湿免疫疾病的医疗与护理风湿一个熟悉的字眼,所谓风湿病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疑难病,容易反复发作,不易彻底痊愈。

且病情会逐步地由局部发展到全身。

随着人体的免疫系统的变化,会出现一些伤害自身功能的状况。

这不仅仅是传统心理默认的气候因素影响。

这些和遗传、免疫系统絮乱、环境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都息息相关。

本文针对风湿免疫疾病的医疗与护理进行了探讨。

标签:风湿免疫疾病;关节炎;疾病的护理风湿免疫疾病主要包括骨关节炎、痛风、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症、皮肌炎等,不同分类的疾病表现情况也各不相同。

各种病症主要表现为:(1)发热较为常见,原因不明确,没有规则的发热。

(2)疼痛比较常见,腰疼、腿疼、关节痛、严重的伴有肿胀。

(3)皮肤症状的有口腔溃疡、皮肤溃疡、最常见的皮疹等。

因风湿免疫系统发生故障引起的关节炎,这是一种常见、变现复杂的慢性疾病。

一、风湿免疫性疾病简述对于男性来说,患病因素最大的危害是抽烟。

这个行为会使患病率增加,抽烟与风湿性关节炎的形成有着重要联系。

除此之外,风湿性关节炎还有与生活习惯因素有关,不宜长期居住在潮湿的环境中。

受冷、潮湿、疲劳过度、营养不够、睡眠不足和精神分裂等因素。

这些不良的习惯,都能增加发病的几率。

所以做好防范措施,极为重要。

对于女性的最大危害来说就是产后风湿病,又名月子病。

专家认为,在女性产后会导致身体骨盆关节和其他部位处于松弛的状态。

在分娩期间会消耗很大的能量以及出血等情况。

都会导致女性身体虚弱,如果没有很好的做好保护,受到了风寒,寒气会扩散到身体各个部位,产生月子病。

不但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而且月子病会终身缠绕。

二、风湿性关节炎的预防与治疗2.1、提高预防意识关节炎是风湿病最主要的表现之一,风湿性关节病,就是一个常见的与关节交织的疾病,种类繁多复杂,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患病人群主要是青年和老年人,关节炎的发病部位不仅仅是关节,严重的会影响到重要的五脏器官,心脏、肝脏、肾脏、肺脏等,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风湿免疫疾病。

浅谈卵巢早衰的病因分析及中医调护

浅谈卵巢早衰的病因分析及中医调护

浅谈卵巢早衰的病因分析及中医调护摘要:近年来,卵巢早衰的发病率极高,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致使女性的压力过大,又受到饮食不节、作息不规律等影响,引起体内的激素水平下降,出现闭经、不孕等症状。

卵巢早衰的病因有很多,肾虚是发病的根本,从中、西医方面对其进行病因分析,卵巢早衰的发生与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密切相关,同时也提出了有效的中医调护方法,包括情志调节、锻炼身体、饮食调护、针灸等,鼓励广大女性积极面对疾病,改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卵巢早衰;病因分析;中医调护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是指40岁之前由于各种原[1]因导致卵巢内卵泡破坏或耗竭而发生卵巢功能衰竭的一种综合征[1]。

是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之一,临床上主要以闭经、不孕、雌激素缺乏等为特征,也有盗汗、脱发、阴道干涩、性欲下降、心悸、多梦、面部色素斑等症状,且伴有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等。

性腺激素六项检查血FSH﹥40IU/L;E2 ﹤10~20 pg/ml;或FSH/LH﹥2.5。

近年来本病的发生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对女性的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同时也成为引发家庭矛盾以及社会问题的重要因素。

卵巢早衰的病因有很多,在大部分病例中尚不能明确,以下从西医及中医方面对本病的病因进行了探讨。

1.西医学认识:1.1家族遗传史:经分析,家族性POF的发病率占总发病率的10% 左右[2]。

其中X染色体的异常被认为是引起POF的主要病因。

X染色体数目畸形或基因突变都可以引起卵子生成发生障碍,导致POF的发生[3]。

1.2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对于免疫因素损害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卵巢后的表现[4],例如: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

1.3其它:除了以上的两种主要原因,有学者认为POF的发生还与先天性酶缺乏、盆腔手术、放疗、化疗、某些药物不良反应及环境因素等有关[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nks for your watching!
PART 04
流行现状
在美国,目前正在经历一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流行。 (1)过去50年来,自身免疫性疾病增加了300% (2)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了五千万到七千五百万美国人 (3)是慢性病的第三大原因(除心脏病和癌症外)
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A):患病率约为0.3%-0.5%,男女比例 约为1:4,估计患者人数为400~650万;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病率为70/10万,男女比例约为1: 10,年轻女性为高发人群,估计患者人数约为100万;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近390万; 干燥综合症的发病率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相当
浅谈自身免疫性疾病
---- 傅慧 2019年9月
目录
1、什么是自身 免疫性疾病?
2、自身免疫性 疾病的病因
3、自身免疫性 疾病的特点
4、流行现状
PART 01
什么是 自身免疫性疾病?
什么是免疫?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什么是自身免疫?
机体免疫系统对 自身细胞或自身成分
为什么会患有 自身免疫性疾病?
触发因素: 1、自身抗原的出现 2、免疫调节异常 3、交叉抗原 4、遗传因素
PART 03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
1.多数病因不明,常呈自发性或特发性; 2.多数病程较长,多呈反复发作和慢性迁延过程; 3.某些具有遗传倾向; 4.多数疾病女性多于男性; 5.多数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抗核抗体或其它自身抗体
所产生的免疫应答
短时的自身免疫应答 是普遍存在的通常不引起 持续性损伤。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什么是自身免 疫性疾病?
由自身免疫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 引起的疾病。
涉及的科室: 风湿免疫科、皮肤 科、骨科、神经内 科、呼吸内科、妇 产科、血液科、肾 内科、消化科、内 分泌科等
PART 02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
由于人们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 的改变,自身免疫病发病率也逐年 上升。我国已有100多种自身免疫 性疾病,这些疾病往往是慢性迁延 不愈,最终万,且数 量正在逐年增加。
我国自身抗体诊断市场现状
目前,中国自身免疫诊断产品的市场 容量约为2~2.5亿元人民币/年,其中欧蒙 公司占据了约80%的市场份额。而且自免 类疾病诊断市场的检测容量预计每年增长 幅度为20%-25%。5年内,风湿病诊断市 场随着医师队伍的加强会有很大的发展, 市场容量应在5~6.5亿元人民币/年。未来 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