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大小猫洞》教案
《大小猫洞》教学教案
《大小猫洞》教学教案推荐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大猫洞和小猫洞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区分大猫洞和小猫洞的特点。
3. 学生能够运用大小猫洞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能力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大小猫洞的知识进行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3 情感目标1. 学生能够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大小猫洞的概念介绍大猫洞和小猫洞的概念,通过图片和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理解大小猫洞的含义。
2.2 大小猫洞的特点通过观察和操作大小猫洞的模型,让学生总结大猫洞和小猫洞的特点,并进行交流分享。
2.3 运用大小猫洞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大小猫洞的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观察法通过观察大小猫洞的模型,让学生初步理解大小猫洞的概念。
3.2 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大小猫洞的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大小猫洞的模型或图片准备大小猫洞的模型或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学生的观察、操作。
4.2 实际问题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学生运用大小猫洞的知识解决。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大小猫洞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5.2 探究大小猫洞的特点学生观察和操作大小猫洞的模型,总结大小猫洞的特点,并进行交流分享。
5.3 应用大小猫洞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运用大小猫洞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4 总结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和优点。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大小猫洞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大小猫洞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动物的狩猎和生存策略,加深学生对大小猫洞的理解。
大小猫洞教案范文
大小猫洞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猫洞和小猫洞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猫洞和小猫洞的定义及特征。
2. 观察大猫洞和小猫洞的图片,进行分类和描述。
3. 动手制作大猫洞和小猫洞的模型。
4. 团队合作完成大小猫洞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任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大猫洞和小猫洞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团队合作,有效地进行观察、分类和描述。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大猫洞和小猫洞的图片,进行分类和描述。
2. 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大猫洞和小猫洞的模型,加深对它们特征的理解。
3.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分类和描述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大小猫洞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类。
2. 准备大小猫洞的模型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
3. 准备记录表格,用于学生团队合作时的观察、分类和描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猫洞和小猫洞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小猫洞,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介绍大猫洞和小猫洞的定义及特征,让学生理解它们的不同之处。
3. 观察与分类: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描述大小猫洞的特征。
4. 动手制作:让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大小猫洞的模型,加深对它们特征的理解。
5. 团队合作:分组进行观察、分类和描述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制作作品:评价学生制作的大小猫洞模型,看是否符合特征要求。
3. 团队合作: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表达、协作能力等。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类似大猫洞和小猫洞的物品,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让学生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其他形状的猫洞,可以进行创新设计。
《大小猫洞》教学教案
《大小猫洞》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大小比较能力和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
2. 比较大小、多少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及其比较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大小不一的猫洞模型、卡片、实物等。
2. 学具:学生用书、作业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大小不一的猫洞模型,引导学生关注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大和小、多和少的定义及比较方法。
3. 课堂活动:a. 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个大小不一的猫洞模型,进行比较。
b. 学生用卡片或实物进行大小、多少的比较,分享比较结果。
c.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大小、多少的概念。
4. 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检测对大小、多少概念的理解。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6. 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优秀表现,帮助改进不足。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大小不一的猫洞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
2.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判断大小和多少。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猫洞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
2. 讲解概念:讲解大和小、多和少的定义及比较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挑选大小不一的猫洞模型进行比较。
4. 分享交流:学生用卡片或实物进行大小、多少的比较,分享比较结果。
5. 巩固知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加深对大小、多少概念的理解。
六、课堂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大小、多少的概念。
《大小猫洞》教案大小猫洞
《《大小猫洞》教案|大小猫洞》摘要:3.学习作者多角思维方式和丰富想,.通些思维训练开阔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散学生思维教学容课教材9l9页《猫洞》是现代著名学者金克木作者从流传故事挖掘了新道理其思路灵活令人耳目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议论基特和论证方法..学习作者敏锐观察力3.学习作者多角思维方式和丰富想.学会多方面集论据论证己观◆程与方法.结合故事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故事让学生用发散思维方式思考其道理展开组讨论看那组说法更独特、更有新.通些思维训练开阔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情感、态与价值观.通课学习学习多角地思考问题不仅仅从身角而且要从对方角出发分析问题;学习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方法.尊重客观实际全面考虑问题树立正确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积极培养人主义精神和理念教学重、难及突破◆重.学会尊重客观全面考虑从不角看问题.了议论相关知识学习议论写作方法3.体会层层推进论证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己人精神和理念◆难.学习多角、全方位、辩证思维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散学生思维◆教学突破.结合例子和生活实例进行分析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究看似简单实则深刻道理;可以采用些脑筋急弯问题丰富课堂气氛开发学生思路.学习论证层层推进及结构严谨、娓娓道、如话常行方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让学生分组进行课预习集牛顿、晏婴有关以便介绍给其他学;集些现实生活辩证多角思维例子以丰富课堂容.集些脑筋急弯问题以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思路◆学生准备分组进行课预习并思考作者究竟要告诉者什么道理教学步骤(课)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通介绍牛顿导入新课.配合教师进入新课学习.用讲故事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开动脑筋积极思考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3.积极展开讨论学习思考问题方法.总结归纳提高认识.比较思维方式不、交流预习心得导入新课(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知识巩固所学议论及议论特了学生掌握情况.对学生回答给予总结然从介绍科学牛顿人手导人新课3.结合学生回答向学生介绍现代著名学者金克木然用讲故事方法向学生们讲述关牛顿给两只猫门上开两洞故事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发表己看法.给学生3分钟品细细体会.回忆以前所学议论知识回答教师提问.交流己了牛顿如有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3.由展开讨论积极进行思考说出己对这故事真假认识以及这故事说明了什么比如说牛顿想法不灵活开洞就可以了不然我们是不是也要给不高矮人都开不门吗?.品程体会写作目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结合课说明作者对牛顿看法指出牛顿尊重客观不由人主.根据教师讲认识到牛顿不是思维不灵活牛顿不是从人面观考虑事情全面思维方式并与学生看法进行对比.人国有关门洞名人故事可以先介绍下晏子机智多谋提出问题晏子是如何挫败楚国人?引导学生比较楚人和晏子思维方式和出发3.讲作者人对国历楚国式行方式批判请学生思考什么是楚国式什么是齐国式并结合他们生活所见所闻进行评述.作者以国古学泮宫例具体说明了国历是楚国式;又举了北状元桥上走人不仅限状元人人都可进例子请思考作者想说明什么考虑而是从猫面进行考虑所以有不看法是因思维角不.组讨论代表发言楚人认门以人准晏子认门以国准这是从两不坐标出发看人和门关系3.思考并回答楚国式是指门以人准思维和行方式;齐国式是指门以国准思维和行方式生活有很多例子学生应结合起进行评述.进行讨论进行发散思维畅所欲言回答国历楚国式有了改变人们不仅是看重物了而是更看重人了三、组织讨论分析写作特(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人人知道故事必想得到里面有什么道理可以说是落脚也表达了作者写作目应流传故事挖掘新道理请学生结合己知道故事看看是否真理了故事道理分组展开讨论把己熟知故事讲给听让思考其道理并比较理有什么不什么会有这样不节总结《猫洞》是现代著名学者金克木看似拉拉杂杂东扯西扯但是结构严谨行流畅给人启迪发人深思使者不知不觉就接受了作者观通学生应学习作者开阔思路和质朴语言以及作者表现强烈人色彩和精神理念板设计猫洞牛顿故事晏子故事古代泮宫北状元桥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结合智力训练培养学生多层次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人精神和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人人知道故事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可以让学生结合己体会反思下。
《大小猫洞》教案
《大小猫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大小比较能力和简单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
2. 比较大小、多少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大小比较能力和数学思维。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猫洞的大小和数量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大小不同的猫洞模型、数量不同的玩具。
2. 学具:学生分组工作表、彩色笔。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大小不同的猫洞模型和数量不同的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可以看到这里有大小不同的猫洞和数量不同的玩具,我们应该如何比较它们呢?”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并讲解比较大小、多少的方法。
3. 实践操作: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大小比较能力和数学思维。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实践活动,绘制一幅大小猫洞的图片,并标注出大小、数量的比较。
2.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大和小、多和少的例子,并进行比较,记录在作业本上。
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是否掌握了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以及能否进行简单的比较。
2. 教师需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教师需反思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否起到了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作用。
九、课后辅导1. 对学生在课堂上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
2. 针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小猫洞》教案参考
《大小猫洞》教案参考第一章:认识猫洞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猫洞的定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猫洞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猫洞的定义:猫洞是一种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洞穴,通常较小,可供猫类动物进出。
讲解猫洞的特点:猫洞通常较小,洞口直径一般在10-20厘米左右,有时会有多个洞口。
1.3 教学活动:展示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猫洞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对猫洞的认识和观察到的特点。
第二章:猫洞的种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猫洞。
培养学生对猫洞多样性的认识。
2.2 教学内容:讲解不同种类的猫洞:自然猫洞、人工猫洞、动物巢穴等。
展示图片和实例: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猫洞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2.3 教学活动:小组探究:学生分组,通过网络或书籍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种类的猫洞的特点和分布情况,并向全班分享。
第三章:猫洞的生态意义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猫洞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讲解猫洞的生态意义:猫洞为小型动物提供栖息地,也是许多动物的繁殖场所。
介绍猫洞对生态系统的贡献:猫洞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食物链中的生态位。
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猫洞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思考人类活动对猫洞的影响。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猫洞中的生物生活情景,增强对生态意义的理解。
第四章:探索猫洞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探索猫洞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4.2 教学内容:讲解探索猫洞的基本方法:如何寻找猫洞、进入猫洞、观察和记录等。
强调安全注意事项:进入猫洞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迷路和受伤。
4.3 教学活动: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自然环境中,寻找和探索猫洞,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内容。
分享经验:学生分组分享探索猫洞的经历和观察到的生态环境,进行交流和讨论。
《大小猫洞》教案
《大小猫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大小比较能力和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介绍。
2. 观察和操作大小猫洞,理解大小关系。
3. 团队协作完成大小猫洞的任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大小比较能力和数学思维。
四、教学准备:1. 大小猫洞的教具。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大小猫洞,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大小、多少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大小、多少的含义。
3. 操作:让学生分组操作大小猫洞的教具,观察和比较大小关系。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大小猫洞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5. 应用: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大小、多少的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大小、多少的概念和应用。
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大小、多少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大小、多少的知识。
9.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任务完成评价:评估学生在完成大小猫洞任务时的表现,包括操作准确性、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大小、多少的知识。
七、教学拓展:1. 生活实例: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大小、多少的应用,如购物时比较商品的大小、重量等。
2. 数学游戏:设计相关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大小、多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大小、多少的知识。
《大小猫洞》教学教案2
《大小猫洞》教学教案推荐第一章: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故事《大小猫洞》引导学生了解大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大小进行比较。
通过故事的情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听懂、读懂故事《大小猫洞》。
2. 学生能够理解大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大小进行比较。
3.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的情节,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大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大小进行比较。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故事的情节,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准备1. 故事《大小猫洞》的文本或图片。
2. 大小不一的物品,如球、盒子等。
3. 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第五章: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大小不一的物品,引导学生关注大小这个概念。
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2. 故事讲解:讲述故事《大小猫洞》,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大小猫洞和大小的变化。
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文本中的细节,培养观察力。
3. 故事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情节,提问学生:“故事中有哪些大小猫洞?它们有什么不同?”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大小猫洞,用画纸和彩笔绘制出自己的大小猫洞。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对大小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绘制成果,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大小猫洞有什么有趣的?”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大小的认识,总结大小概念的应用。
第六章:教学拓展1. 延伸阅读:推荐与大小概念相关的绘本或故事书,如《比较大小的猫洞》、《谁的大和小》等,供学生课后阅读,进一步巩固大小概念。
2.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大小差异,如树叶、花朵、建筑物等。
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大小,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第七章:作业设计1. 绘制大小猫洞: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大小不一的物品,如瓶子、玩具等,并用画纸绘制出自己的大小猫洞。
《大小猫洞》教案设计
《大小猫洞》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猫洞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猫洞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培养学生对猫洞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1.2 教学内容:猫洞的定义:介绍猫洞是什么,它是动物特别是猫类动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猫洞的特征:讲解猫洞的大小、形状、位置等方面的特点。
1.3 教学活动:观察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猫洞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猫洞的观察和理解。
教师讲解:对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进行点评,并给出更详细的猫洞特征解释。
第二章:猫洞的分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猫洞的分类及各类猫洞的特点。
培养学生对猫洞的分类和辨识能力。
2.2 教学内容:自然猫洞:介绍自然形成的猫洞,如山洞、树洞等。
人造猫洞:讲解人类为了满足猫类动物的生活需要而建造的猫洞,如猫舍、猫窝等。
2.3 教学活动:观察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猫洞图片,让学生辨识它们属于哪一类猫洞。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各类猫洞的理解和特点。
教师讲解:对学生的辨识和理解进行点评,并给出更详细的猫洞分类解释。
第三章:猫洞的作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猫洞在动物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对猫洞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安全遮蔽:讲解猫洞为猫类动物提供的安全遮蔽作用,如躲避天敌、恶劣天气等。
休息繁殖:介绍猫洞作为猫类动物休息和繁殖的场所。
3.3 教学活动:观看视频:播放猫类动物在猫洞中休息和繁殖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猫洞的作用。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猫洞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讲解:对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进行点评,并给出更详细的猫洞作用解释。
第四章:猫洞的建造和维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猫洞的建造和维护方法。
培养学生对猫洞建造和维护的实践能力。
4.2 教学内容:猫洞建造:讲解猫洞的建造过程,包括选址、挖洞、搭建等步骤。
猫洞维护:介绍猫洞的日常维护和清洁方法。
4.3 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模拟猫洞的建造和维护过程。
《大小猫洞》教案
《大小猫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大、小猫洞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大小比较能力,提高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大小猫洞的定义和特点。
2. 比较大小猫洞的方法。
3. 实践活动:制作大小猫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大小猫洞的定义和特点,比较大小猫洞的方法。
难点:实践活动:制作大小猫洞。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大小猫洞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大小猫洞的特点。
2. 比较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猫洞的方法,理解大、小猫洞的概念。
3.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大小猫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大小猫洞的图片,用于观察和比较。
2. 准备大小猫洞的制作材料,如纸张、剪刀、胶水等。
3. 准备教学视频或课件,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4. 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表格,用于记录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成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真实或虚拟的猫洞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大小猫洞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大小猫洞的差异。
3. 比较大小猫洞: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比较大小猫洞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4. 制作大小猫洞: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大小猫洞,教师巡回指导。
5. 成果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是否掌握了大小猫洞的概念和比较方法。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思实践活动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大小不同的物品,进行比较。
2. 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大小猫洞,并写一写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九、课后辅导:1. 对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个别辅导。
2. 回答学生关于大小猫洞的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大小猫洞》教学设计
《大小猫洞》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大小猫洞》是现代闻名学者金克木的一篇文章。
它通过两个详细的事例说明生活中的很多故事、传奇虽不行信,经不起推敲,但假如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来思索,就会发觉其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2.学会多方面搜集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体会本文语言生动的特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近
1.导入新课:《空城计》大家比较熟识,但这个故事可信吗?由于司马懿带领几万大军,竟然不敢攻击一个小小的县城,这让人不行思议。
但这个故事又真实地反映了军事上的虚实关系,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故事又是有意义的。
今日学习的《大小猫洞》就阐述了多角度看问题的观点。
(二)阅读全文,思索问题
1.回忆以前所学的谈论文学问,回答老师的提问。
(1)本文的两个故事蕴涵了怎样的道理?
(2)行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3)文章由大小猫洞谈到大小城门,再到文庙的大门及“状元桥”,毕竟要告知读者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4)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出本文的整体构思。
(5)请写出本文的论证过程。
(6)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四、拓展延长
1.讲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看自己能不能从中发觉新的道理。
2.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300字的小文章,谈谈你对“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的熟悉。
《大小猫洞》教学教案
《大小猫洞》教学教案推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大”和“小”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的大小比较能力,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具:大小不一的猫洞模型、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玩具猫洞、大小不一的物品等。
教学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大小不一的猫洞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猫洞有什么不同?”2.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总结:“这些猫洞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关于‘大’和‘小’的知识。
”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大”和“小”的概念,并用图片、卡片等教具进行辅助教学。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模仿猫洞的大小,体会“大”和“小”的感觉。
3.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比较自带的玩具猫洞的大小,并用词语描述。
三、大小比较(10分钟)1. 教师准备一些大小不一的物品,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并用词语描述。
2. 学生分组进行大小比较,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3. 学生总结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发放大小不一的猫洞模型,让学生自由组合,创造出不同的猫洞场景。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语言描述猫洞的大小关系。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创意和合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巩固“大”和“小”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总结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肯定,并提出更高的期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大”和“小”的概念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大小比较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合作精神和创意表现,鼓励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六、拓展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如大小猫洞接力赛,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大”和“小”的概念。
《大小猫洞》教案参考
《大小猫洞》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大小”的概念,能够分辨出大小不同的物体。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大小猫洞的观察:让学生观察大小不同的猫洞,了解猫洞的大小差异。
2. 比较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的大小。
3. 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制作大小不同的猫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够分辨出物体的大小。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将大小概念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制作出大小不同的猫洞。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大小不同的猫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比较法:让学生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的大小。
3. 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制作大小不同的猫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大小不同的猫洞模型,用于教学演示。
2. 学具准备:为学生准备大小不同的纸张,剪刀,胶水等制作材料。
教案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猫洞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引发学生对大小概念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大小不同的猫洞,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大小差异。
2. 教师讲解比较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的大小。
3. 教师演示如何制作大小不同的猫洞,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制作自己喜欢的猫洞。
三、巩固练习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比较各自制作的猫洞大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猫洞,进行展示,让学生评价大小,巩固大小概念。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中的大小物品,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猫洞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小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小猫洞》教案参考
《大小猫洞》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大小”的概念,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相对大小。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相对大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大小不同的猫洞模型、卡片、实物等。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大小不同的猫洞模型、卡片、实物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大小不同的猫洞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猫洞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大小比较的方法。
2. 新课教授:教师讲解大小猫洞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通过举例、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进行大小比较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判断大小猫洞的相对大小,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4.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猫洞模型、卡片、实物等,学生独立进行大小比较,并回答问题。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大小猫洞的概念及大小比较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大小猫洞实例,进行观察和比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大小猫洞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实践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比较和语言表达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大小猫洞的知识。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大小猫洞”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大小猫洞实例,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 邀请家长参与大小猫洞实践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大小猫洞的知识。
大小猫洞教案
《大小猫洞》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设计者杨家英知识与能力:1.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和论证方法。
.2.学习作者敏锐的观察力。
3.学习本文作者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和丰富的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学习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方法。
2.尊重客观实际,全面考虑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积极培养人文主义的精神和理念。
教学重点1、速读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研读文中的两则故事,理解其中隐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本思想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学习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的人本思想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情境导入1、讲牛顿开“大小猫洞”故事。
2、学生听故事后,对“牛顿是否有必要开大小猫洞”发表看法。
3、教师相机导入,揭示课题。
二、速读课文,整体把握1、速读课文,画下过渡性语句,说说课文依次写了哪些内容?2、思考:作者围绕两个故事写这些内容,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明确:故事里面有道理。
)三、研读课文,领悟道理1、研读“牛顿大小猫洞”的故事①默读思考:对于牛顿开大小猫洞的做法,作者的看法与众人有什么不同?你赞同谁的看法呢?(明确:众人——笑学者脱离生活实际,笑科学思想方法认死理。
作者——讲科学、尊重客观,不由人的主观,考虑事情全面。
)②(姑且不论对错,先来听听猫们是怎么想的,恐怕它们自己的话最有发言权。
)分角色朗读文中猫的对话。
读后思考:听了这段对话后,你对牛顿开大小猫洞的做法又有怎样新的认识?这段对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③小结:按作者的分析,从大小猫洞的故事中,我们到底能悟出什么道理?(明确:以猫为本,实际上隐喻着以人为本的思想。
)2、研读“晏子大小城门”的故事①过渡:晏子使楚的故事,大家都看过,以前从中得到的认识是——(晏子很聪明),而作者却抓住故事中的大小城门,引发新的思考,挖掘出新的道理。
《大小猫洞》教学教案
《大小猫洞》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大、小猫洞的含义,并能正确区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小猫洞的定义及特点2. 观察和操作大小猫洞3. 实践活动:制作大小猫洞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大小猫洞的定义及特点难点:观察和操作大小猫洞,制作大小猫洞四、教学准备:1. 教具:大小猫洞模型、图片、卡片等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画笔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大小猫洞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只猫洞有什么不同?”2. 学习新课2.1 教师出示图片和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大猫洞和小猫洞的特点2.2 学生观察图片和卡片,教师提问:“请大家来说一说,大猫洞和小猫洞有什么特点?”3. 实践活动3.1 教师分发材料,引导学生分组制作大小猫洞3.2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3.3 学生展示制作成果,教师评价4. 课堂小结4.1 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5. 课后作业5.1 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大小猫洞,并画出来。
5.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反馈六、教学拓展:1. 教师出示其他形状的猫洞模型,如圆形、方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猫洞和大猫洞、小猫洞有什么不同?”七、课堂游戏: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找不同”的游戏,出示大小猫洞的图片,让学生找出不同之处。
2. 学生回答,教师奖励正确答案的学生。
八、教学评价:2. 学生自评、互评,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优点和不足。
九、教学反思:2. 学生提出建议,共同改进教学方法。
十、课后作业:1. 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大小猫洞,设计一个有趣的猫洞故事,并画出来。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反馈。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举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大、小猫洞的直观认识,从而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地区分两者。
《大小猫洞》教案参考
《大小猫洞》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大小比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介绍。
2.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比较大小、多少。
3. 培养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学会比较大小、多少。
难点:培养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大小不同的猫洞模型、卡片、实物等。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大小不同的猫洞模型、卡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猫洞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2. 新课:教师介绍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比较大小、多少。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大小不同的猫洞模型,进行比较,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5. 拓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如:“如果有两只猫,一只大猫一只小猫,它们能一起通过猫洞吗?”学生通过操作、讨论,得出结论。
6.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大小比较实践活动。
8.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
9. 家校沟通:教师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0. 课程延伸: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如参观动物园,观察不同动物的大小,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大小比较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地理解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
2. 运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
4. 运用问答法,激发学生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大小猫洞》教学教案
《大小猫洞》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大猫洞和小猫洞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分辨大猫洞和小猫洞的特征。
3. 学生能够运用大猫洞和小猫洞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来分辨大猫洞和小猫洞。
2. 学生能够运用大小猫洞的知识进行创新性的设计。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学生能够增强环保意识,关爱动物。
3. 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大小猫洞》是一本关于动物科普的图画书,通过讲述大猫洞和小猫洞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大小猫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2 学生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动物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大小猫洞的认识不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大小猫洞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比较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4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观察卡片等。
2.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大小猫洞。
2. 讲解:介绍大小猫洞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3. 观察:学生分组观察大小猫洞模型,比较它们的异同。
4. 讨论:小组内讨论大小猫洞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5. 创新: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大小猫洞的应用场景,并进行展示。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大小猫洞的特点和作用。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组设计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大小猫洞知识的掌握程度。
3.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第四章:教学拓展4.1 课堂小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大小猫洞的模型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三语文教案)《大小猫洞》.-教学教案
大小猫洞.-教学教案王小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谈论文的根本特点和论证方法。
.2.学习敏锐的观看力。
3.学习本文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和丰富的联想。
4.学会多方面搜集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重点1.学会敬重客观,全面考虑,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2.了解谈论文的相关学问,学习谈论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中层层推动的论证方式。
4:引导同学培育自己的人文精神和理念。
◆难点1.学习多角度、全方位、辩证的思维方式。
2.引导和鼓舞同学乐观思考,发散同学的思维。
一、沟通预习心得。
导入新课1.引导同学回忆上节课的学问,稳固所学的谈论文及谈论文的特点,了解同学把握的状况。
2.对同学的答复赐予总结。
然后,从介绍大科学家牛顿人手,导人新课。
3.结合同学的答复,向同学介绍现代有名学者金克木。
然后,用讲故事的方法,向同学们叙述关于牛顿给两只猫在门上开两个洞的故事,并启发同学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4.给同学3--4分钟时间,品读本文,细细体会。
1.回忆以前所学的谈论文的学问,答复老师的提问。
2.沟通自己了解的牛顿,如有的说,“牛顿发觉了万有引力〞。
3.自由开放争辩,乐观进行思考,说出自己对这个故事真假的生疏以及这个故事说明白什么。
比方说:“牛顿想法不机敏,开一个洞就可以了,不然我们是不是也要给不同高矮的人都开不同的门吗〞。
4.在品读的过程中体会本文的写作目的。
二、设置问题。
引导同学主动探究1.结合课文,说明本文对牛顿的看法,指出牛顿“敬重客观,不由人的主1.依据老师的讲解,生疏到牛顿不是思维不机敏,牛顿不是从人的一面观,考虑事情全面〞的思维方式,并与同学的看法进行比照。
2.转人中国有关门洞的名人故事。
可以先介绍一下晏子的机灵多谋,提出问题:晏子是如何挫败楚国人的引导同学比拟楚人和晏子的思维方式和动身点。
3.讲解:转人对中国历来的楚国式的行为方式的批判。
请同学思考什么是楚国式,什么是齐国式,并结合他们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评述。
大小猫洞教学设计
大小猫洞金克木【教学目标】1. 释读以下字词:仆役下马威前呼后拥。
2. 整体把握,理清文章二分一总的结构,概括各部分的分论点。
3. 反复阅读,理解本文深刻而含蓄的思想,体会分论点的言外之意。
4.尊重客观实际,全面考虑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积极培养人文主义的精神和理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两个故事的道理【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法、朗读法、讨论法、联系对比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从演说家贝加宁演说词中的言外之意人手,引出隐喻手法,导人新课。
(2)介绍作者二、预习检测课件展示,学生回答。
1、字词:为下列红颜色的字注音后根据拼音填汉字:泮宫( ) 仆役( ) 爵士()晏婴() Shì()必解释下列词语:无独有偶下马威前呼后拥2、初读课文课前思考题:(1)这篇立论文列举了哪两个名人的例子?你能说说他们的故事吗?(2)作者对哪两个流传的故事提出怎样的质疑?他觉得这两个故事怎么样?(故事靠不住)三、本节课课堂探究(细读深析):1、既然这个故事靠不住,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呢?因为:不论真假,故事里有点道理。
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2、牛顿开猫洞、晏子使楚的故事本身分别有什么道理可言?(同桌交流)(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同桌交流)要点参考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
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作者强调洞是猫使用的,不是供人用的。
就是说,开猫洞要从猫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人出发。
3、作者引用并分析这两个故事,又有什么言外之意吗?(小组讨论)第一个故事:表象:开猫洞应当从猫出发而不是从人出发。
隐喻:猫指的是人,作者言外之意是:考虑问题要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社会的管理不应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应当从每一个社会个体出发,考虑他们的实际需要,要关注弱小个体或群体的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大小猫洞》教案
高中语文《大小猫洞》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和论证方法。
2.学习作者敏锐的观察力。
3.学习本文作者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和丰富的联想。
4.学会多方面搜集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重点
1.学会尊重客观,全面考虑,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2.了解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中层层推进的论证方式。
4: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和理念。
难点
1.学习多角度、全方位、辩证的思维方式。
2.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
一、交流预习心得。
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巩固所学的议论文及议论文的特点,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总结。
然后,从介绍大科学家牛顿人手,导人新课。
3.结合学生的回答,向学生介绍现代着名学者金克木。
然后,用讲故事的方法,向学生们讲述关于牛顿给两只猫在门上开两个洞的故事,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4.给学生3--4分钟时间,品读本文,细细体会。
1.回忆以前所学的议论文的知识,回答教师的提问。
2.交流自己了解的牛顿,如有的'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3.自由展开讨论,积极进行思考,说出自己对这个故事真假的认识以及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比如说:“牛顿想法不灵活,开一个洞就可以了,不然我们是不是也要给不同高矮的人都开不同的门吗”。
4.在品读的过程中体会本文的写作目的。
二、设置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1.结合课文,说明本文作者对牛顿的看法,指出牛顿“尊重客观,不由人的主
1.根据教师的讲解,认识到牛顿不是思维不灵活,牛顿不是从人的一面观,考虑事情全面”的思维方式,并与学生的看法进行对比。
2.转人中国有关门洞的名人故事。
可以先介绍一下晏子的机智多谋,提出问题:晏子是如何挫败楚国人的?引导学生比较楚人和晏子的思维方式和出发点。
3.讲解:作者转人对中国历来的楚国式的行为方式的批判。
请学生思考什么是楚国式,什么是齐国式,并结合他们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评述。
4.作者以中国最古的大学“泮宫”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历来是楚国式;同时又举了“北大‘状元桥’上走的人不仅限于状元,人人都可进”的例子。
请思考作者想说明什么。
之所以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思维的角度不同。
2.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楚人认为门以人准,晏子认为门以国为准,这是从两个不同的坐标出发看人和门的关系。
3.思考并回答:“楚国式”是指门以人为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齐国式”是指门以国为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学生应结合起来进行评述。
4.进行讨论,进行发散思维,畅所欲言。
回答:中国历来的“楚国式”有了改变,人们不仅是看重“物”了,而是更看重“人”了。
三、组织讨论,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得到里面有什么道理”可以说是本文的落脚点,表达了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应在流传的故事中挖掘新的道理。
请学生结合自己知道的故事,看看是否真的理解了故事中的道理。
分组展开讨论,把自己熟知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大家思考其中的道理,并比较大家的理解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四、总结
《大小猫洞》是现代着名学者金克木的一篇文章。
本文看似拉拉杂杂,东扯西扯,但是结构严谨,行文流畅,给人启迪,发人深思,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通过本文,学生应学习作
者开阔的思路和质朴的语言以及作者表现的强烈的人文色彩和精神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