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 第十届 戈登·邦夏 Gordon Bunshaft 美国 和 奥斯卡·尼迈耶 Oscar Niemeyer 巴西

合集下载

建筑批评学

建筑批评学
• 建筑的意识形态批评是一种导向性批评,导向性批评用严格的分析 代替直观判断,论述制约形态的总体关联域。曼夫雷多·塔夫里是建 筑的意识形态批评的倡导者,首先指出了导向性批评的历史意义。
• 布鲁诺·赛维关于现代建筑语言的七项原则: • ▇ 按照功能进行设计; • ▇ 非对称性; • ▇ 反古典的三维透视; • ▇ 时空一体的四维分解法; • ▇ 引进新的工程结构技术; • ▇ 时空连续的流动空间; • ▇ 建筑、城市和自然景观的组合等。 • 上述七个要点都是直接针对古典主义设计原则的:
•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
• 《建筑十书》大约成书于公元前3年至前14年间,是历史上关于建筑 设计和建筑理论、建筑美学唯一幸存的一部著作。作为一名建筑师, 他只留下了一幢建筑,在意大利翁布利亚地区的法诺,为纪念奥古斯 都而建造的巴西利卡式的神殿。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为建筑的 构成以及建筑的坚固、适用、美观的原则奠定了基础,为什么是均衡 的比例等提供了标准。维特鲁威定义、宣布和判断建筑的柱式,决定 建筑艺术的原则。
•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La Biennale )已经成为建筑批评的重要领域。 2004年第九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主题是“蜕变”
历届普利策奖
1979年 第一届 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玻璃屋 (1949) 1980年 第二届 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卫星城市五支巨塔
• 莱奥纳多·达·芬奇 • “维特鲁威人”
• 帕拉弟奥 • 《建筑四书》
(柱式,府邸,共建,寺庙)
• 克洛德·佩罗 • 《按照古典方法的五种柱式的法则》
• 佩罗断言建筑的美以习惯为基础,而不是以理性为基础。 (POSITIVE)
• 法国建筑理论家、建筑教育家雅克-弗朗索瓦·布隆代尔( JacquesFrancois Blondel, 1705~1774 )著有建筑史上第一本具有现代意义 的建筑史《法国建筑》( L’Architecture francaise, 1752~1756 )、 《建筑学教程》( Cours d’architecture, 1771~1777 )等著作。在 18世纪,《建筑学教程》是最为综合,最为广博的一部建筑理论著作, 书中潜心研究了建筑材料和建筑施工。布隆代尔认为比例的科学对于 建筑学而言,是十分必要的,比例源于自然。他强调建筑的特性,特 性就是风格,特性是功能的表现,风格是功能的效果。他要求“具有 简洁美的卓越的鉴赏力”,主张“真实的建筑”,这一原则成为新古 典主义的信条。

名人简介——托马斯·戈登

名人简介——托马斯·戈登

名人介绍
托马斯·戈登博士Dr. Thomas Gordon(1918.3.11~2002.8.26)美国执业心理学家,师从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毕业后与师公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戈登国际培训公司创始人,曾任美国白宫儿童顾问,加州心理学会会长,被誉为“沟通之父”。

戈登博士以其创建的‘“戈登方法”而闻名,这一方法起初用于改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发展后为一种适用于改善所有人及关系的沟通模式。

闻名全球,畅销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理念的精髓即来自此方法。

戈登博士用了近50年时间,向父母、教师、青少年、管理者和职员培训沟通技巧与解决冲突的方法,这些方法如今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

1962年,戈登博士首创了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这是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父母培训课程,以沟通技巧训练为基础,引发了全美父母效能训练的热潮。

参加完培训的家长,在看到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明显改善后,建议学校管理者让教师参加这一培训。

1965年,T.E.T.教师效能训练课程被开发出来,至今,全球上千万名教师接受了这一课程的培训,并受惠于此套方法。

戈登博士于1997、1998、1999年连续3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1999年,因其在心理学领域为公众利益做出的突出贡献,美国心理学基金会授予其金奖。

2000年,获加州心理学协会“终身成就奖”
戈登博士著有9本著作,包括《父母效能训练手册》、《T.E.T.教师效能训练》、《领导者效能训练》等,这些书被翻译成32种语言,在全球销量超过600万册。

奥伯格介绍

奥伯格介绍

357
6,1974 ]
country’s applied anthropologists saw their first action. Oberg was among the initial group to join this program, going to Ecuador in 1942 to participate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El Oro Province, which had been socially and economically devastated during the Peruvian-Ecuadorian war of 1941. He was sent next to Peru where he helped establish a food supply mission for a U S . airbase on the north coast of that country. Completing his Peruvian assignment, Oberg returned to Washington to serve as program analyst in the Food Division of the Foreign Economic Administration. It was during this period, in 1944, that he became an American citizen. In Washington he met Julian Steward, who had recently founded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s Institute of Social Anthropology. Always a field man, Oberg was happy to accept Steward’s invitation to represent the Institute in Brazil, where from 1946 to 1952, in the company of Donald Pierson, he taught at the Escola de Sociologia e Politica in SZo Paulo. During vacations he took students to the Mato Grosso €or fieldwork experience, and from this work emerged two Institute publications: The Terena and the Caduveo of Southern Mato Grosso, Brazil and Indian Tribes of Northern Mato Grosso, Brazil. Although the Institute was not specifically an applied anthropological organization, its staff developed strong interests in this area, and when it was terminated in 1952, most of its personnel, including Oberg, joined the Institute of Inter-American Affairs, which had supported the ISA during its final year. For the next two years Oberg served in Rio de Janeiro as social science consultant to SESP, a U.S.-Brazilian cooperative program in public health. During this period he completed a major study (in which his wife Lois participated) of the peasant community of Chonin de Cima. Regrettably, only a small part of this monograph has been published (Niehoff 1966:78-go), but a longer paper on health, co-authored with JosC Arthur Rios, appears in Benjamin Paul’s Health, Culture, and Community.

普利兹克奖历届得主及作品赏析

普利兹克奖历届得主及作品赏析

普利兹克奖(1979-2013)一、1979年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1)代表作品:1949 美国康涅狄格州纽卡纳安玻璃住宅Glass House New Canaan1980 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Crystal Cathedral Garden Grove1984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大楼AT&T Building New York★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①10,000多盏银色玻璃窗用硅酮胶水粘在建筑上,使建筑物承受8.0级地震及每小时100英里的强风。

②两座90尺高的电动大门在讲坛后打开,以使晨光与和暖的微风来烘托朝拜圣礼。

③祭坛和道坛由花岗岩制成,17尺高的十字架被设计成18开书页宽镶金的老式结构。

(2)设计概念:①注重自然和人造光线之间的搭配以及水对所处位置的重大作用以及光线等方面的作用。

②用雕刻结等方式创造更大的空间。

③他对排列的建筑空间相当感兴趣,并将它当作一种思路来进行思考,将之付诸实际中以领会、理解。

二、1980年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1)代表作品:1948 巴拉干住宅Casa Luis Barragan1955 安东尼奥·格雷夫兹住宅Antonio Galves1968 圣·克里斯特博马厩与别墅San Cristobal★巴拉干住宅:①对墨西哥民居传统的延续。

②生活区门厅是一条黑色熔岩石铺成的长廊,这种过渡空间与传统一致。

③休息厅内有一堵粉红色墙,反射出柔和的粉红色光线。

④起居室有块落地玻璃窗面向庭院,窗子只有两条极细的分隔。

⑤建筑中有许多矮墙隔断,形成良好的光影变换的效果。

(2)设计概念:①色彩浓烈鲜艳的墙体的运用。

②将自然中的阳光与空气带进人的视线与生活当中,并且与色彩浓烈的墙体交错在一起,使两者的混合产生奇异的效果。

③对水运用的灵感来自于那些被摩尔人作为镜子、可视的标签或者音乐元素的喷泉中。

戈登鉴赏

戈登鉴赏

戈登•邦夏Gordon生平简介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1909-1990),美国建筑师,是1988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也是唯一一位毛遂自荐的获奖者。

在此之前,他只是一名在SOM 建筑师事务所主持项目的普通从业人员,虽然曾经设计过利华大厦、玻璃摩天楼、耶鲁大学善本书图书馆和沙特阿拉伯国家商业银行等优秀建筑,但因作品都以SOM 的名义发表,作者本人却默默无闻。

他设计的利华大厦是所有摩天楼的典范,也是美国建筑史上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戈登·邦夏是俄国移民的后代。

在那萨诸塞州工艺学院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他1909年生于纽约水牛城,在水牛城见惯了建筑师赖特的建筑。

20世纪50年代,成为SOM设计事务所的纽约工作室的合伙人,邦夏参与了事务所的很多重要工程。

SOM在确立之初就确定自己的风格是商业设计和公建设计,认为就此而言,密斯的风格是最有前途的,因此他们始终坚持追随密斯,坚持追随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对密斯·凡·德罗纯净的玻璃和钢的风格持热心推崇的态度,将密斯风格的建筑作为财力的一种象征。

邦夏早在二战后曾经被派往欧洲,在巴黎认识了柯布西耶并在其亲自陪同下参观了其很多设计,邦夏十分折服认为这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方向。

1955年SOM的三位奠基人退休,邦夏成为总负责人,他在20世纪50年代主持设计了事务所的大部分主要作品,有意识地继续沿着密斯和柯布西耶的现代主义道理前进。

SOM在邦夏的领导下迅速发展,公司也涌现出了很多年轻的建筑师,他们从60年代起开始逐渐放弃密斯的刻板建筑风格,邦夏也随时代发展逐渐改变自己。

邦夏是影响美国工业和建筑企业的设计师,通过努力,他成功地创造了受客户尊重的建筑。

邦夏认为甲方和设计着互相之间应该坦诚相见,他这种灵活的态度赢得了甲方的尊重以及创造性的合作,从而给建筑注入了更多恰当的人性和功能因素。

邦夏深刻理解当时的技术,他的钢与玻璃的技术通过当时美国的生产流水线,使建筑可以预制装配,他相信建筑应从不同产品的大量生产中来产生经验,并从中找到新的解决办法。

建筑普利兹克奖历届获奖者简介

建筑普利兹克奖历届获奖者简介

历届获奖名单1979年第一届菲利普·约翰逊 Philip Johnson 美国1980年第二届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1981年第三届詹姆斯·斯特林 James Stirling 英国1982年第四届凯文·洛奇 Kevin Roche 美国1983年第五届贝聿铭 Ieoh Ming Pei 美国1984年第六届理查德·迈耶 Richard Meier 美国1985年第七届汉斯·霍莱因 Hans Hollein 奥地利1986年第八届戈特弗里德·玻姆Gottfried Boehm 德国1987年第九届丹下健三 Kenzo Tange 日本1988年第十届戈登·邦夏 Gordon Bunshaft 美国和奥斯卡·尼迈耶 Oscar Niemeyer 巴西1989年第十一届弗兰克·盖里 Frank O. Gehry 美国1990年第十二届阿尔多·罗西 Aldo Rossi 意大利1991年第十三届罗伯特·文丘里 Robert Venturi 美国第三十届“普利兹克奖”得主——让·努维尔1992年第十四届阿尔瓦罗·西扎 Alvaro Siza 葡萄牙1993年第十五届槙文彦 Fumihiko Maki 日本1994年第十六届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法国1995年第十七届安藤忠雄 Tadao Ando 日本1996年第十八届拉斐尔·莫内欧 Rafael Moneo 西班牙1997年第十九届斯维勒·费恩 Sverre Fehn 挪威1998年第二十届伦佐·皮亚诺 Renzo Piano 意大利1999年第二十一届诺曼·福斯特爵士 Sir Norman Foster 英国2000年第二十二届雷姆·库哈斯 Rem Koolhaas 荷兰2001年第二十三届雅克·赫尔佐格 Jacques Herzog 瑞士和皮埃尔·德·梅隆 Pierre de Meuron 瑞士2002年第二十四届格伦·马库特 Glenn Murcutt 澳大利亚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2003年第二十五届约翰·伍重 Jorn Utzon 丹麦2004年第二十六届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 英国2005年第二十七届汤姆·梅恩 Thom Mayn 美国2006年第二十八届保罗·门德斯·达·洛查 Paulo Mendes da Rocha 巴西2007年第二十九届理查德·罗杰斯 Richard Rogers 英国2008年第三十届让·努维尔 Jean Nouvel 法国2009年第三十一届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瑞士2010年第三十二届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 日本和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 日本2011年第三十三届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 Eduardo Souto de Moura 葡萄牙彼特·卒姆特迄今为止在33届颁奖中;共有36人获奖..美国:8人日本:5人瑞士:3人巴西/意大利/葡萄牙:2人澳大利亚/挪威/丹麦/德国/法国/墨西哥/西班牙/奥地利:1人。

普利兹克建筑奖历届获奖者(1979-2020)

普利兹克建筑奖历届获奖者(1979-2020)

普利兹克建筑奖历届获奖者(1979-2020)普利兹克奖(pritzker prize),自1979年创立,用以每年表彰一位或多位在世建筑师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卓越贡献,因其评审程序的公正性、权威性以及获奖者的影响力,奖项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了现代建筑思潮的伟大脉络,普利兹克奖更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美誉。

接下来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1979-2020年间,全部42位获奖者▼2020年第42届伊凡娜·法瑞尔Yvonne Farrell+雪莉·麦克纳马拉Shelley McNamara 爱尔兰▼2019年第41届矶崎新Arata Isozaki日本▼2018年第40届巴克里希那·多西Balkrishna Doshi印度▼2017年第39届拉斐尔·阿兰达、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尔塔Rafael Aranda,Carme Pigem,and Ramon Vilalta 西班牙▼2016年第38届亚历杭德罗·阿拉维那Alejandro Aravena 智利▼2015年第37届弗雷·奥托Frei Otto德国▼2014年第36届坂茂Shigeru Ban 日本▼2013年第35届伊东丰雄Toyo Ito 日本▼2012年第34届王澍Wang Shu中国▼2011年第33届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ra 葡萄牙▼2010年第32届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 日本▼2009年第31届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瑞士▼2008年第30届让·努维尔Jean Nouvel法国▼2007年第29届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 英国▼保罗·门德斯·达·洛查Paulo Mendes da Rocha 巴西▼2005年第27届汤姆·梅恩Thom Mayn美国▼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英国▼2003年第25届约翰·伍重Jorn Utzon丹麦▼格伦·马库特Glenn Murcutt澳大利亚▼2001年第23届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 瑞士▼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荷兰▼1999年第21届诺曼·福斯特爵士Norman Foster 英国▼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 意大利▼1997年第19届斯维勒·费恩Sverre Fehn 挪威▼拉斐尔·莫内欧Rafael Moneo 西班牙▼1995年第17届安藤忠雄Tadao Ando日本▼1994年第16届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法国▼1993年第15届槙文彦Fumihiko Maki日本▼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葡萄牙▼1991年第13届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 美国▼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意大利▼1989年第11届弗兰克·盖里Frank O.Gehry 美国▼1988年第10届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和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 巴西/美国▼1987年第09届丹下健三Kenzo Tange日本▼1986年第08届戈特弗里德·玻姆Gottfried Boehm 德国▼1985年第07届汉斯·霍莱因Hans Hollein奥地利▼1984年第06届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 美国▼1983年第05届贝聿铭Ieoh Ming Pei美国▼1982年第04届凯文·洛奇Kevin Roche美国▼1981年第03届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 英国▼1980年第02届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1979年第01届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

普利策获奖作者与作品赏析

普利策获奖作者与作品赏析

电报电话大楼
水晶教堂
1980刘易斯 巴拉干
巴拉干是墨西哥二十世纪有关庭园景观设计的著名建筑师 , 他于1902年出生在 墨西哥瓜达拉哈纳(Guadalajara)附近的一处牧场 , 那里是一片红色泥土的大地 , 有很 多起伏的小山丘 , 可以看日初日落的美景 。 而附近那些有庭园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房屋都有挑檐及 设置景观喷泉 , 另外还有各式的教堂与市集 。 这些都带给他不可磨灭的印象 , 并影 响他后来一生的工作方向 。从瓜达拉哈纳大学一般工程技术系毕业后,他改变先前 所学的工程方面而转向他较感兴趣的建筑方向 , 但未再进学校攻读 , 全靠自己进修 。
1991 罗伯特 文丘里
母亲之家
巴特勒学院胡堂
1992 阿尔巴罗 西萨
1933 年出生的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缠萨Alvaro Siza 堪称 葡萄牙建筑的一代宗师。西萨的作品,常以简单却极其优雅的色 调与诗意的构筑来呈现,他对建筑尺度的精准控制与对环境的敏 锐反映,奠定了其独特创作基础。
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
盖蒂中心
新协和图书馆
1985 汉斯 霍莱因
汉斯· 霍莱因(Hans Hollein,1934年3月30日-2014年4月24日), 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就读于维也纳艺术学院、芝加哥伊利诺理工 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他早期求学期间,他表现出 绘画天份。但他选择了建筑作为他的职业,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全世 界公私收藏。
芝贝欧文化中心
贝页利基金会博物馆
1999 诺曼 福斯特
诺曼· 福斯特建筑学学士(曼彻斯特大学),建筑学硕士(耶鲁 大学),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国际上最杰出的建筑大师之一, 被誉为“高技派”的代表人物,第21届普利兹克建筑大奖得主。诺 曼· 福斯特特别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存在,而不是互相抵触,强调 要从过去的文化形态中吸取教训,提倡那些适合人类生活形态需要 的建筑方式。一生的荣誉很多,作品很多。

戈登·摩尔的双面人生

戈登·摩尔的双面人生

戈登·摩尔的双面人生作者:张延陶来源:《英才》2017年第08期戈登·摩尔——就职于仙童半导体公司时期的他醉心技术,提出了摩尔定律;出走后,“摩尔定律”帮助英特尔构筑了领先的商业模式。

就像摩尔定律至今仍然保鲜,戈登·摩尔的双面人生也依旧为人津津乐道。

第一个大学生戈登·摩尔出生在旧金山北部佩斯卡德罗的一个小农场里。

时值1929年,美国的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而佩斯卡德罗远离海岸,且交通不便,因而逐渐“变成了一个死气沉沉的地方。

”十年后,戈登·摩尔因为父亲的升迁而举家来到了加州红杉市。

呈现在戈登·摩尔渴求的眼睛里的是更为广阔的世界。

他的数学、体育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高中时代,摩尔在这两方面的天赋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

他能轻松地在与数学有关的课程中取得高分,同时还是4个不同体育项目运动队的队员,并且都表现得十分出色。

摩尔后来回忆童年时光时承认,那时他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体育而不是学习上。

直到上高中的最后一年,他才静下心来真正地用功读书。

作为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戈登·摩尔成为家族中第一个大学生。

进入大学,他先在圣约瑟州立大学学习了两年,然后又转入加州伯克利大学读书,并于1950年获学士学位。

此后,他继续在位于帕萨底那的加州技术学院学习,并于1954年获物理和化学博士学位。

之后,戈登·摩尔开始了自己的实践,来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应用物理实验室工作,研究方向是观察红外线吸收性状和火焰分光光度分析。

但是随着研究小组上司的离去,研究室名存实亡。

戈登·摩尔曾回忆那段迷茫的岁月:“我开始计算自己发表的文章,结果是每个单词5美元,对基础研究来说这相当不错。

但我不知道谁会读这些文章,也不知道政府能否从中获得相应的价值。

”迷失中,戈登·摩尔逐渐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想接触的是与实际应用联系更为密切的东西,于是他接受了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威廉·肖克利的招募,成为了肖克利半导体公司中的一员干将。

普利兹策建筑奖历届获奖名单及简介

普利兹策建筑奖历届获奖名单及简介

历届获奖名单1979年第一届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1980年第二届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1981年第三届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 英国1982年第四届凯文·洛奇Kevin Roche 美国1983年第五届贝聿铭Ieoh Ming Pei 美国1984年第六届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 美国1985年第七届汉斯·霍莱因Hans Hollein 奥地利1986年第八届戈特弗里德·玻姆Gottfried Boehm 德国1987年第九届丹下健三Kenzo Tange 日本1988年第十届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 美国和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 巴西1989年第十一届弗兰克·盖里Frank O. Gehry 美国1990年第十二届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 意大利1991年第十三届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 美国1992年第十四届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 葡萄牙1993年第十五届槙文彦Fumihiko Maki 日本1994年第十六届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法国1995年第十七届安藤忠雄Tadao Ando 日本1996年第十八届拉斐尔·莫内欧Rafael Moneo 西班牙1997年第十九届斯维勒·费恩Sverre Fehn 挪威1998年第二十届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 意大利1999年第二十一届诺曼·福斯特爵士Sir Norman Foster 英国2000年第二十二届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荷兰2001年第二十三届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 瑞士和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 瑞士2002年第二十四届格伦·马库特Glenn Murcutt 澳大利亚2003年第二十五届约翰·伍重Jorn Utzon 丹麦2004年第二十六届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英国2005年第二十七届汤姆·梅恩Thom Mayn 美国2006年第二十八届保罗·门德斯·达·洛查Paulo Mendes da Rocha 巴西2007年第二十九届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 英国2008年第三十届让·努维尔Jean Nouvel 法国2009年第三十一届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瑞士2010年第三十二届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 日本和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 日本2011年第三十三届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ra 葡萄牙迄今为止在33届颁奖中,共有36人获奖。

能体现巴纳姆效应的历史故事

能体现巴纳姆效应的历史故事

能体现巴纳姆效应的历史故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历史长河中,巴纳姆效应这一心理学概念并非孤立存在。

它贯穿于无数故事事件之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下面将讲述一些能体现巴纳姆效应的历史故事。

第一则故事发生在几百年前的欧洲。

当时,一位名叫约瑟夫·鲍姆的医生声称自己能制造黄金。

他通过精巧的魔术和化学术,以及一些心理暗示手法,成功地欺骗了一些富有和愚蠢的人,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魔法确实可以变出黄金。

最终,这些人输掉了所有的财产,却依然对鲍姆深信不疑。

这个故事展示了人们在面对神秘和不可思议的事物时的盲目相信,即巴纳姆效应的具体表现。

第二则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的美国。

当时,一名名叫菲尼斯·泰勒·巴纳姆的商人和演艺家开办了一家马戏团,取名为“巴纳姆和贝利大型马戏团”。

他善于运用噱头和广告宣传,吸引了大量观众参加他的表演。

巴纳姆不仅令人惊叹的技艺,还有一些荒诞的表演,比如展示“罕见”的动物和人类。

其中就包括传说中的“美洲大猩猩人”,以及“米安达女神”等。

这些表演虽然大多属于骗局,却吸引了大批观众,说明了人们对于奇异和新奇事物的极大兴趣。

这些表演的成功也反映了人们容易受欺骗和误导的心理,即巴纳姆效应的再次体现。

第三则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欧洲。

纳粹在德国和占领的国家实施了大规模的反犹太主义政策,并对犹太人进行大规模屠杀。

在一些集中营和灭绝营中,纳粹魏席尔医生进行了一些惊悚的实验,比如人体解剖和毒气实验等。

令人震惊的是,一些实验对象居然对魏席尔表现出敬意和尊敬,对他的所作所为毫无异议。

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人们在极端情况下对权威的盲从和崇拜,同时也说明了人类思维中存在的一种易受影响的心理特性,即巴纳姆效应。

以上这些故事都体现了人们在面对未知、神秘和不可思议的事物时的盲目相信和易受影响的心理特性,即巴纳姆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警惕这种心理特性的影响,不要轻易相信一些看似神秘的事物,同时要保持果断和理性,才能更好地抵御外界的干扰和诱惑。

历届普利策奖获奖名单

历届普利策奖获奖名单

历届建筑普利策奖获奖名单2011-06-16 09:36:171979年第一届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美国1980年第二届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an)墨西哥1981年第三届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英国1982年第四届凯文-洛奇(Kevin Roche)美国1983年第五届贝聿铭(Ieoh Ming Pei)美国1984年第六届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美国1985年第七届汉斯-霍莱因(Hans Hollein)奥地利1986年第八届戈特弗里德-玻姆(Gottfried Boehm)德国1987年第九届丹下健三(Kenzo Tange)日本1988年第十届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美国和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巴西1989年第十一届弗兰克-盖里(Frank O. Gehry)美国1990年第十二届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意大利1991年第十三届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1992年第十四届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葡萄牙1993年第十五届槙文彦(Fumihiko Maki)日本1994年第十六届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法国1995年第十七届安藤忠雄(Tadao Ando)日本1996年第十八届拉斐尔-莫内欧(Rafael Moneo)西班牙1997年第十九届斯维勒-费恩(Sverre Fehn)挪威1998年第二十届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意大利1999年第二十一届诺曼-福斯特爵士(Sir Norman Foster)英国2000年第二十二届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荷兰2001年第二十三届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瑞士&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瑞士2002年第二十四届格伦-马库特(Glenn Murcutt) 澳大利亚2003年第二十五届约翰-伍重(Jorn Utzon) 丹麦2004年第二十六届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英国2005年第二十七届汤姆-梅恩(Thom Mayn) 美国2006年第二十八届保罗-门德斯-达-洛查(Paulo Mendes da Rocha) 巴西2007年第二十九届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 英国2008年第三十届让-努维尔(Jean Nouvel) 法国2009年第三十一届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 瑞士2010年第三十二届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 和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 日本2011年第三十三届爱德华多-索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ra) 葡萄牙。

1988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1988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19
作品剖析
• 耶鲁大学珍品图书馆
• 在戈登·邦夏的作品名录上,耶鲁大学贝尼克古籍善本图 书馆即拜内克古籍善本图书馆是有别于其它玻璃或混凝 土盒子的一座特殊建筑。“该馆镇馆之宝为欧洲最早的 活字印刷本——古腾堡《圣经》,另外还有《伏尼契手 稿》、中国明代所刻孤本《千家诗》注本等珍品。”
20
作品剖析
Owings)和梅里尔(John Merrill)等建筑师们,在纽约,芝加 哥,旧金山…等合伙工作。 • 1954~60年在哈佛大学、麻省大学当客座教授; • 1959~62年在耶鲁大学当客座教授; • 1962年时成为水牛城艺术学院(Buffalo Fine Arts Academy ) 的名誉院士; • 1963~72年担任艺术委员会(Pvesident? Commission on The Fine Arts)的主席; • 自1975年为纽约现代美术馆中的理事委员; • 1977为匹兹堡的卡内基美仑大学理事委员又为秘鲁首都利马 Universidad Nacional Federico Villareal 名誉教授。 • 他曾经为国际设计学院的艺术院会员,之后参加美国建筑师 协会会员 , • 1990年去世。
• 耶鲁大学珍品图书馆
• 特点一:整体半透光的外立面 • 半透明的白云石拼砌而成的建筑物外立面有极其震撼的视觉效果,虽然半透明的大理石仅仅围合了建筑物6个界面中的4个,但那更像是制造了
另一片“天空”,其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这层薄薄的大理石界面在对外部环境进行编辑的同时也混合进了自身的特征。 • 在花岗岩后放置了预制的钢衍架系统,将立面承重转移到图书馆四个角落的巨大水泥柱基上。这种结构体系使底层大厅可以几乎全部以落地窗
一个建成的全玻璃外墙的高层商业建筑。是密斯的建筑 理想第一次得到完全实现。 • 高24层,上部22层为板式建筑,全部用浅蓝色玻璃幕墙. 下设2层呈正方形基座形式裙房,底层的敞空柱廊及花园, 为提供城市公共空间而在在首层设置开放的公共空间。 是所有者利华公司为了给人们留下该公司热心公益事业 的印象而特意建造以供行人停留观赏的。

1988_AJS_Coleman_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1988_AJS_Coleman_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社会资本的形式
• 结构的义务、期望与可信度 • 信息通道 • 规范和有效的制裁(sanctions)
结构的义务、期望与可信度( trustworthiness )
• 如果A为B做了什么,并且相信B会在将来报答。A就建立起期待,B则背负了义务。这种义 务可以被视作由A持有由B承兑的信用证。这些信用证构成了A可以召集的大量信用【除非出 现坏账】
• 在某些社会结构中,“人们总是互相为对方做事情”。这就会出现大量的未偿付的信用证, 经常是同时针对关系双方的。开罗的El Khalili market是这种社会结构的一个极端例子。
• 这种形式的社会资本依赖两个要素
• 社会环境的信誉度(trustworthiness),这意味着义务将被偿还。【 the rotating-credit association 】 • 实际承担的义务程度
• 这种义务的集中构成了社会资本,不仅对这个强有力的立法者有用,而且有 益于立法机关的行动水平的提高。因此,立法机构成员中,此类信用 (credit)是广泛的,应该比那些没有广泛信贷(credits)和借债(debits) 的人更强大,因为他们可以利用信贷(credits)在许多问题上产生集团投票。 例如,在美国参议院,一些参议员是所谓的“参议院俱乐部”的成员,而其 他人则不是这样。这实际上意味着一些参议员被嵌入到借出(credits)和负债 (debits)制中,而其他一些则不属于“俱乐部”。人们也很清楚,俱乐部 里的人比外面的俱乐部更强大。
• 所有这些都是社会关系的例子,它构成一种社会资本的形式,它提供有利于 行动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关系对“信用证”没有价值,而仅仅是为 了提供他们所提供的信息。
规范和有效的制裁(sanctions)

普利兹克奖

普利兹克奖
王澍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一期工程,2002年-2004年,浙江杭 州。 中国美术学院杭州湖滨校园改造规划(1993,方案)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馆(1993,方案) 中国杭州虎跑禅心茶道园(1994,方案) 一个退休建筑教师的住宅(1996-1999,方案) 自宅室内(1997,已建成) 浙江海宁陈默艺术工作室(1998,已建成)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1998-2000,已建成) 上海南京东路顶层画廊(1999-2000,已建成)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规划及建筑设计(已建成)
历届获奖名单1979年第一届菲利普约翰逊philipjohnson美国1980年第二届路易斯巴拉甘luisbarragn墨西哥1981年第三届詹姆斯斯特林jamesstirling英国1982年第四届凯文洛奇kevinroche美国1983年第五届贝聿铭ieohmingpei美国1984年第六届理查德迈耶richardmeier美国1985年第七届hollein奥地利1986年第八届戈特弗里德玻姆gottfriedboehm德国1987年第九届丹下健三kenzotange日本1988年第十届戈登邦夏gordonbunshaft美国奥斯卡尼迈耶oscarniemeyer巴西1989年第十一届弗兰克盖里frankgehry美国1990年第十二届阿尔多罗西aldorossi意大利1991年第十三届罗伯特文丘里robertventuri美国1992年第十四届阿尔瓦罗西扎alvarosiza葡萄牙1993年第十五届槙文彦fumihikomaki日本1994年第十六届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christiandeportzamparc法国1995年第十七届安藤忠雄tadaoando日本1996年第十八届拉斐尔莫内欧rafaelmoneo西班牙1997年第十九届fehn挪威1998年第二十届piano意大利1999年第二十一届诺曼福斯特爵士sirnormanfoster英国2000年第二十二届koolhaas荷兰2001年第二十三届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herzog瑞士尔德梅隆pierredemeuron瑞士2002年第二十四届格伦马库特glennmurcutt澳大利亚2003年第二十五届约翰伍重jornutzon丹麦2004年第二十六届hadid英国2005年第二十七届汤姆梅恩thommayn美国2006年第二十八届保罗门德斯达洛查paulomendesdarocha巴西2007年第二十九届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rogers英国2008年第三十届让努维尔jeannouvel法国2009年第三十一届彼得卒姆托peterzumthor瑞士2010年第三十二届妹岛和世kazuyosejima日本西泽立卫ryuenishizawa日本2011年第三十三届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soutodemoura葡萄牙2012年第三十四届wangshu中国迄今为止在33届颁奖中共有37人获奖

普利兹克奖得主

普利兹克奖得主

附件:历届普利兹克奖得主影响;50年代中期开始由密斯风格转向新古典主义。

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内布拉斯加大学的谢尔顿艺术纪念馆(1960-1963)、纽约林肯中心的纽约州剧院(1964)等。

70年代同J·伯吉合作开设事务所,合作设计了一系列建筑,较重要的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IDS中心(1973)、休斯顿的潘索尔大厦(1976)、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芙的“水晶教堂”等。

这几幢建筑一扫他的折衷风格,颇有清新气息。

这是约翰逊富有成就的时期。

但在1983年建成的位于纽约曼哈顿区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设计中,约翰逊又把历史上古老的建筑构件进行变形,加到现代化的大楼上,有意造成暧昧的隐喻和不协调的尺度。

这座建筑已成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

同样的作品不有:匹兹堡平板玻璃公司大厦、耶鲁微生物学楼、休斯顿银行大厦等。

1980年第二届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1902年—1988年)20世纪最重要的墨西哥建筑师之一。

静谧在他设计的园林和住宅中他极力的在创造一种静谧的感觉,而在他的喷泉中也同样的弥漫着静谧的歌声。

他认为这种环境能让人放松而愉悦,摆脱在社会中的烦恼并且神秘和富有诗意。

平静巴拉干认为平静是摆脱苦闷与恐惧的良药,无论所设计的建筑是华丽还是简朴,建筑师都有责任在所设计的建筑当中营造这种平静的气氛。

愉悦巴拉干认为当一个建筑能传达无声的愉悦与平静的时候这件艺术作品就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孤独巴拉干认为只有孤独才能让人能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孤独一直伴随着他。

他的建筑中有着一种孤独的气质,因此他自称他的建筑不会为了那些害怕也回避孤独的人而设计。

童年的回忆他认为童年的回忆是他创作的源泉和无尽的资源。

童年时生活的村庄中那些谦逊的建筑形态给了他许多的启发,例如,那些用石灰水刷白的围墙,天井与果园的宁静色彩丰富的街道,村里在环廊掩映下毫无威严感的广场。

心理学著名实验

心理学著名实验

心理学著名实验
1.斯坦福监狱实验: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齐姆巴多领导,以模拟监狱为背景,研究人们在权力、群体压力等情境下的行为。

结果显示,参与者在短时间内就表现出了惊人的行为变化,甚至出现了身心问题。

2. 朗格维特饥饿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布拉姆·朗格维特领导,研究饥饿对人类心理和生理的影响。

结果显示,长期饥饿会导致情绪不稳定、认知能力下降等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的威胁极大。

3. 那不勒斯婴儿实验:由意大利心理学家雷内·斯皮策领导,研究婴儿对母爱的需求和依赖。

结果显示,缺乏母爱的婴儿会出现严重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对婴儿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4. 米尔格拉姆听从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领导,研究人类对权威的盲从和听从。

结果显示,被试者在被要求执行不道德行为时,往往会盲目听从权威,忽略自己的道德判断。

5. 海滩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索洛蒙·阿什领导,研究人类对社会压力和群体影响的反应。

结果显示,被试者往往会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出现与自己判断不符的行为和决策。

6. 钥匙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泽姆巴多领导,研究人类对自由和限制的反应。

结果显示,被试者在被限制行动自由时,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反抗等行为,对心理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7. 虚假的药物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亨利·比克领导,研究人类对虚假信息的反应。

结果显示,被试者在相信自己服用了有效药物
后,往往会出现对疾病和症状的改善,说明心理和信念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建筑手抄报大全

建筑手抄报大全

建筑手抄报大全手抄报一:建筑的基本介绍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建筑是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近代用钢筋砼,型材)等建筑材料构成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如住宅,桥梁,厂房、体育馆,窑洞,水塔,寺庙等等。

广义上来讲,景观,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

更广义地讲,动物有意识建造的巢穴也可算作建筑。

西哲有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部石头史书。

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威的经典名作《建筑十书》提出了建筑的三个标准:坚固、实用、美观,一直影响着后世建筑学的发展。

建筑构成三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形象。

历史含义根据罗马时代的建筑家维特鲁威所著的现存最早的建筑理论书《建筑十书》的记载,建筑包含的要素应兼备用(utilitas,实用)、强(firmitas,坚固)、美(venustas,美观)的特点,为了实现这些特点,应确立艺术的且科学的观点。

建筑的对象大到包括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等综合的环境设计构筑、社区形成前的相关营造过程,小到室内的家具、小物件等的制作。

而其通常的对象为一定场地内的单位。

在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范畴里,“建筑”是指兴建建筑物或发展基建的过程。

一般来说,每个建筑项目都会由专案经理和建筑师负责统筹,由各级的承建商、分判商(Sub-contractor)、工程顾问、builder、工料测量师、结构工程师等专业人员(专业人士)负责监督。

要成功地完成每个建筑项目,有效的计划是必需的,无论设计以致完成整个建筑项目都需要充分考虑到整个建筑项目可能会带来的环境冲击、建立建筑日程安排表、财政上的安排、建筑安全、建筑材料的运输和运用、工程上的延误、准备投标文件等等。

近10多年来,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建筑行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15362亿上升到2012年的135303亿元,涨幅将近9倍,而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幅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吉登斯哈贝马斯布迪厄

吉登斯哈贝马斯布迪厄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前面我们讲过,帕森斯在20世纪30年代综合了欧洲社会学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传统,也就是综合了孔德,迪尔凯姆以及韦伯等人的社会学传统,建立了结构功能主义,实现了社会学理论的第一次融合.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事实"的变迁,社会学理论主题的变换,社会问题的更新,迫切需要人们从新的角度去思考,批判以至诠释社会学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吉登斯提出了自己的结构化理论,从而在更加广阔的视野内实现了社会学理论的又一次融合:他不仅批判了美国的结构功能主义,法国的实证主义以及德国的人本主义等经典流派,而且还批判了法国的后结构主义,德国的交往行为理论以及美国的新功能主义,建立了内容丰富的结构化理论.下面我们分几个问题详细介绍.吉登斯的生平:1938年出身于英国北部的埃德蒙顿,1956年进赫尔大学,1959年进伦敦经济学院攻读硕士学位,1961年以《当代英国的体育运动与社会》为题,获得硕士学位.然后到莱斯特大学社会学系任教,主讲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心理学.1966年吉登斯去了温哥华附近的西蒙弗雷泽大学任教,而后又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这段时间虽然不长,但收获颇丰,因为正值美国的嬉皮士运动,美国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促使他思考必须用新的理论来阐述社会.1969年,应剑桥大学之邀,他返回英国任教,同时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74年获得博士学位. 1984年出版了最有影响的代表作:《社会的构成》,当然,在此之前,也有一些作品问世,但影响不大,如1971年《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1976年《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1979年《社会理论的中心问题》等等;1984年后,又陆续出版了一些有影响的著作.1985年《民族-国家与暴力》,1990《现代性后果》,1991《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结构化理论结构化理论是吉登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如前所述,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的提出具有明确的针对性.1,结构化理论提出的主旨.总体上看,结构化理论的提出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主旨和目的.(1)试图超越帕森斯,寻求宏观与微观的整合.毫无疑问,在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中,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影响非常大,但吉登斯认为,我们却不能过高估计帕森斯的地位,他说:"在二战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整个世界的社会学都为美国社会学所主宰,社会理论里深深地刻下帕森斯的印迹,现在回头看来,帕森斯思想享有的声望未免太高,因为他那种抽象含混的风格引起许多人的厌烦,也理所当然地招徕许多批评与贬毁."帕森斯"抽象含混"理论的原因就在于,他追求普遍适用的模式解释社会.吉登斯认为不能仅仅停留于宏观分析和宏观概括,而且也要进行微观分析,所以,在吉登斯著作中,我们看到了社会结构化,社会转型,现代性等宏观理论,也有关于个体心理结构,自我认同和情趣体验等微观层面的分析.(2)试图超越客体主义和主体主义的对立,寻求两者的有机整合.迪尔凯姆是社会学客体主义主要代表,吉登斯认为过分强调"社会事实"的客观性,片面地用物理学,生物学原则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也是错误的.同时韦伯强调社会学的理解性,吉登斯认为也不全面,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中把握社会问题.这一点与马克思走得很近.(3)也超越了冲突论,阶级论以及福利国家主义,试图超越左和右,寻求"第三条道路".吉登斯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新情,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和冲突理论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同时,福利国家主义的思想在实践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必须寻求新的"第三条"道路.2,结构化理论内容(1)结构化理论的基础:吉登斯认为,应当用结构的"duality"取代哲学上的主客二元性理论.在他看来,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有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制约性,更有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社会本身存在着结构,这种社会结构通过制度关系及规则限制来制约着人们的社会行动,另一方面,人们在自己的社会行动中将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并以此来影响,规范和调整人们的行为规则以及社会制度,进而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因此,社会结构具有客观制约性和主观能动性.(2)社会结构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也具有主观性.一方面,吉登斯指出,"结构化理论中的结构指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反复涉及到的规则和资源"(《社会的构成》三联书店1998,52),因而具有客观性,也就是说,社会结构就是社会各种要素之间的联系,制度或规则,它们是社会再生产的前提.另一方面,吉登斯认为,结构的最主要特性却是主观性.因为"社会系统中的结构仅仅是一种人们头脑中的记忆痕迹"亦即结构观点.所以,吉登斯强调,这种结构观念引导着具有认知能力的行动者的行为(P79~80,同上书)(3)社会行动的自觉性及其偶发性.一方面,与韦伯,帕森斯等人不同,吉登斯把社会行动看做是连续不断的过程,而不仅仅只是某种理想类型.因此,这样的行动就具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体现在二个层面,一是人们做某事所具有的意图,二是做这些事情的能力.另一方面,人们的行动将会不自觉地产生三种意外性后果:一是由某种偶发情境而引起的意外后果.例如,某人进屋开灯,却无意惊走了正在偷窃的盗贼.二是由"一系列个体活动复合而成的模式".也就是说,每个个体活动都是有意识的,但是众多个体活动汇集在一起,却形成了谁也意识到的后果,即"集体无意识","历史无意识".第三种是大量的循环往复的意外后果,形成了人们认可的社会制度,即社会生活的制度化.也就是说,行动既是自觉性,能动性,也是偶然性,意外性,是二者的统一.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本身也是无意识后果的普遍存在.(4)结构二重性与制度多重性.按照吉登斯的观点,社会生活本身是一个通过社会实践而不断实现结构化的过程,社会行动和社会制度是同时存在的,二者不可分离地在结构化中交织在一起,结构化成为制度制约和行动创造制度的运动方式.和其他学者不同,吉登斯把制度理解为具有时空普遍性的实践活动,他说:"至于在这些总体中时空延伸程度最大的那些实践活动,我们可以称之为制度"(《社会的构成》80).正因为此,吉登斯认为,制度分析不应当研究具体情境中的个别行动,而应当研究社会行动.吉登斯关于制度的理解同他关于结构,规则的理解是一致的.他认为,结构就是规则与资源的总和,而规则"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发生在具体情境下的日常接触中的规则,是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的构成》81)因此,离开实践的规则是不存在的.规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意义的构成和对社会行为的约束方面,因此,可以分为表意性规则,规范性规则,支配性规则.支配性规则同配置性资源如物体,商品等的结合,形成经济制度,同权威性资源如对行动者控制相结合,形成政治制度;表意性规则同语言符号相结合,形成了符号制度和话语方式;规范性规则经过条文化则形成法律制度.因此,结构化过程就是规则和资源在实践中不断发挥作用,其结果是各种社会制度的建构.因此,结构二重性(规则及资源)与制度的多重性(政治,经济,法律,俗语等制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二,社会转型理论吉登斯确定了社会结构化理论原则以后,很快就用这个原则分析了人类社会,形成了1985年《民族——国家和暴力》.1,社会转型的背景社会结构转型问题,是马克思,迪尔凯姆,韦伯以及帕森斯等人共同关注的话题.马克思从物质水平的发展变化阐述书会结构转型动力问题;迪尔凯姆将其称为社会分工的变化;韦伯则以为推动近现代社会变化的主要力量之一是思想观念等等.吉登斯认为,这些观点的内容虽有所不同,但就其实质而言都是把近现代社会结构转型的动力归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吉登斯认为,社会转型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国家形态的变化.2,社会转型的内容(1)国家的含义:国家这个概念,不同的思想家给予不同的理解和规定.吉登斯认为,国家就是其"一般意义"而言,"凡是国家都会牵涉到对其统辖的社会体系的再生产方面实施反思性的鉴控".(民族——国家与暴力,三联1998,19)因此,国家不仅仅是监狱,法庭等机器;而是指社会体系,是具有反思性的社会体系,所以,国家必然具有社会结构的特征.他认为,"国家在地域上是有章可依的,而且还能够动员暴力机构来维持这种统治".国家是社会性质和暴力性质的统一.国家既然具有社会性质,那么就具有组织化以及制度化特征. (2)国家的形态.从历史上看,国家有三种历史形态:传统国家,绝对主义国家以及民族国家.这三种国家形式依次更替,实质上是人类从一种结构形态向另一种结构转型的过程,也就是社会在生产的过程.一是传统国家.其主要特征是"分化",因为它的政治中心的行政控制力非常有限,以至于政治结构中的成员并不能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统治".这样的国家如古希腊,中世纪的欧洲,中国封建帝国等等.在这个阶段,城市中的统治阶级同乡村中的被统治阶级出现了分离,也就是如马克思所说的城市与乡村的分离.城市是统治阶级的聚集的地方,而农民牧民只能在乡村居住,这种形式表面上看似乎国家的控制权力是高度集中的,表面上看似乎国家能够对被统治阶级进行有效的控制.然而,吉登斯认为,事实恰恰相反,城乡分离,阶级分化造成了形式的集中却很难进行有效地社会控制.二是绝对主义国家(absolutist state).这是16,17世纪在欧洲出现的,也是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的中介.在他看来,绝对主义国家的出现导致了欧洲的政治与社会生活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行政力量的集中和扩张".如法国路易十四时代,各个国家纷纷削弱封建君主的行政权力,用地方行政长官制,中央政治机构设置等办法来进行有效地统治,从而扩大了统治范围,使城市和乡村纳入了国家统治的视野,乃至边陲地区.其次,"新的法律机构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方面,"非个人方式适用于所有社会等级的法规日益增多",法律向普遍性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法律承认并保护私有财产.再次,国家加强了中央财政管理,税收征集更加严厉.在吉登斯看,绝对主义国家发生的这些变化为"民族――国家"的产生做了精神上,组织上和制度上的准备.三是民族国家.吉登斯人为,民族国家是"统治的一系列制度模式,它对业已划定边界的领土实施行政垄断,它的统治依靠法律以及对内外暴力工具的直接控制而得以维护".吉登斯的这个定义标志了民族国家队主要特征:全球性,垄断性和暴力性.在吉登斯看来,民族国家的现代性特征包括四个方面,监控体系,私有财产,军事暴力和自然改造(民族――国家与暴力163-228)三,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吉登斯认为,国家形态的转型不仅仅只是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等宏观方面的变迁,而且也同时导致人们心理结构的变化.由此,他写了《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在这部著作中,他要研究的是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如何改变人们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状态,进而引起人们自我意识的深刻变化,然后又以变化了的心态去重构现代社会.1,现代生活的变化在现代性制度下,人类社会生活发生了空前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1)时空分离(separation of time and space)..时空分离既是现代性动力之一,又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和生活体验.他认为,人们的时空观念是对他所处时代生存状态的体验,不同时代的人们生存状态不同,人们的时空体验也不尽相同.在前现代社会,时空观念都同特定的时空点,位联系在一起,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人们凭借媒体,交通运输工具,不仅极大地扩大了自己存在的时空范围,而且出现了"不在场".首先,时间空虚化.时间逐渐地与确定的生活地点以及具体的社会行动脱离,成为具有超时空的时间虚设.如机械钟的出现导致了时间虚拟化.其次,空间空虚化,世界地图出现时,人们的空间观念发生了变化.再次,时空同时空虚化,而指向未来的理想时空,例如在2005年展望2010年等等.(2)抽离化机制(disembedding merchanism). 抽象化机制是与时空分离直接关联的现代性动力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时空分离的直接后果之一.所谓"抽离化",就是"挖出来"(lifting out),指人们超越时空限制而建立了远距离的社会关系.例如人们远隔重洋通电话或qq聊天,犹如面对面一样亲切,抽离化最本质的机制就是"抽象",有两种类型:一是符号标志,二是专家系统.无论是符号标志(比如货币)还是专家系统,都是以超越具体事物的限制,获得一般性和普遍性为标志.在吉登斯看来,时空分离和抽离化机制的形成必须借助于信任,没有信任,人们不可能在空虚化时空中进行交往与沟通.正因为信任同时空分离和抽离化机制如此密切相关,所以,当人类社会进入到晚期现代性时(late modernity),时空分离和抽离化走向了极端,信任也达到了极端.没有信任以及信任的丝毫移动都会导致现代性后果——灾难的发生.所以,他说,"在现代性条件下,信任和安全,风险和危险以种种具有历史独特性的方式而相互并存".(《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三联98,21)信任建立于虚空,风险寓于信任之中,这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种双重风险,所以现代是一把双刃剑.它迫使人们处于一种紧张的精神状态.而这种紧张状态就表现为现代性的第三种动力:反射性.(reflexivity)(3)制度的反射性.2,现代性后果现代社会及其产生的现代性是一把"双刃剑".毫无疑问,"现代社会制度的发展以及它们在全球范围的扩张,为人们创造了数不胜数的享受安全和生活的机会."也就是说,按照吉登斯的看法,在某些领域和生活方式中,现代性降低了总的风险性.但是,"现代性也有其阴暗面,这在本世纪变得尤为明显."在他看来,现代性也必然会导入一些先前年代所知甚少或者全然不知的新的风险参量,包括后果严重的风险.所以,安全与危险,信任与风险便构成了现代性的主要特征.吉登斯在《现代性的后果》这部著作中系统地论述了现代性所导致的风险因素:第一,从风险的形式来看:一是核战争构成了对人类生存的整体威胁风险;二是突发事件的不断增长而影响着每个人,例如全球劳动分工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交流的崩溃等等所产生的风险;三是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产生的风险,如人口爆炸,生态环境污染等;四是其它各种制度化风险环境的产生,如投资风险,市场风险等等.吉登斯认为,在全球所有风险中,核战争显然是潜在的最直接和最可怕的风险,另外,吉登斯也认为,风险还可以作为封闭的,制度化的行动场所而存在,这主要表现在投资市场中.因为现代社会中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在同一个环境下进行以战胜对手,获取最大利润的活动,但是,由于投资决策的不确定性,投资市场本身的缺陷也就是如贝克尔所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存在必然导致制度化风险的存在.第二,从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来看有三种形式:首先,前现代社会存在风险的时候,宗教或者巫术就可以发挥作用,使危险的不确定性转变为"相对安全的感觉",但是在现代社会宗教和巫术在危险或者风险面前就显得苍白无力.其次,人们现在已经对许多风险逐渐了解和认同.再次,从终极意义上讲,专家已经失去往日的光环,没有任何一位是真正的,全能的专家,"专家和普通民众一样也不断地面临着风险."所以,风险的全球化,风险的普遍性已经成为一个不需要说明就能觉察到的问题.这种风险不仅超越了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区别,不仅超越了世界上各个地区之间的界限,而且更超越了所有社会和经济差别.在此基础上,吉登斯指出对待全球化风险问题,人们通常有四种策略,即"实用主义地接受现实态度,持久的乐观主义态度,犬儒式的悲观主义态度以及激进卷入式的态度."毫无疑问,吉登斯赞同这个观点,即"尽管我们受到严重问题的困扰,我们仍然能够而且应该动员起来以降低他们的影响或者战胜他们."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生平(1929—)生于德国威斯法伦州的一个小镇.1949年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经济学,1954年获波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9,2001年两度来华在清华大学演讲.主要著作有1962年《公共领域结构转型》,1963年《认识与兴趣》,1968年《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1976年《交往与社会进化》,1981《交往行为理论》以及《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一,认识与兴趣1,为什么要研究认识与兴趣(1)哈贝马斯认为,原来理论和实践是紧密联系,相互结合的,理论本身就是实践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18世纪以后,随着历史哲学的不断发展,理论才专门从事历史规律的概括,理论才逐渐与实践相分离.(2)现实本身又处于异化之中.这样,必须发挥理论的批判功能,反思功能,去批判,超越和反思现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要在认识论层面上反省理论自身,也就是开展认识的批判.(3)从哲学史的角度看,对"认识的批判"一直构成了近代哲学的主题.培根,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以及康德,黑格尔等哲学都是对人类认识活动的反省,主题都在探讨"认识何以可能"问题.但是,这些思想家的视角都是错误的,都忽视了认识与兴趣的关系2,兴趣是认识活动的起点哈贝马斯认为,兴趣就是一种乐趣,表示着人具有明确的具体目标指向性,是一种有明确指向性或目的性的主观愿望,是对某种行为怀有乐观希望的积极心理状态.(1)兴趣与经验过程直接联系,是一种非概念性的认识形式,它以"表象"把握目标并指引着人们的行动.(2)兴趣产生于任的实践活动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3)兴趣与人的特定生存环境密切联系,并且表达着根据生存环境和生存需要产生的评价与选择.3,兴趣的类型在《认识与兴趣》这本书中,哈贝马斯首先对兴趣进行了分类.在他看来,兴趣主要包括两种类型.(1)原初的兴趣也叫基本的兴趣.这是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发挥作用的兴趣,是人认识世界,参与实践的,尚未分化的原初兴趣.(2)次级的兴趣:这是从基本的兴趣中分离出来的,指导人的认识活动的兴趣.哈贝马斯认为,次级的兴趣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技术的认识兴趣.它在"事物或现象"领域当中发挥作用,它通过"劳动"这个媒介形成的,它所关心的是用各种可操作化技术手段实现主体的对象化,也就是在生产领域中发挥作用的认识兴趣,它试图解决自然界的不可认识性以及不可理解性问题.二是实践的认识兴趣.这是存在于"交往领域"中发挥作用的兴趣,借助于"语言"这个媒介形成的,它所关心的是人际之间的理解,沟通,其作用是为人们的交往行为规定方向,试图把人们从僵死的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起到人际沟通以及建立共同兴趣的作用.三是解放的认识兴趣.这是以自我解放为目的的兴趣,通过"支配"这个媒介形成的.其作用是通过自我反思提高社会成员的自我意识能力,引导社会成员摆脱制度化的压制与控制,也就是人类追求自由的兴趣,从而实现人的解放.二,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1,为什么提出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哈贝马斯认为,之所以会提出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是基于以下几个观点:(1)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领域在古代社会是界限明确,功能明确的,在古希腊城邦国家中,自由民组成了公共领域,个人拥有私人领域.(2)当时,公共领域负责公共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他们在广场上集中讨论,而生产,经济活动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在私人领域里进行.也就是说,公共领域最初与经济活动是无关的.(3)可是到了近代以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公共领域不断向私人领域渗透.这就产生了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2,结构转型类型(1)广场型的公共领域.这是古希腊的社会结构.哈贝马斯指出:"在高度发达的希腊城邦里,自由民所共有的公共领域和每个人所特有的私人领域之间泾渭分明.公共生活在广场进行,但不固定;公共领域既建立在对谈之上,又建立在共同行动之上."因此,公共领域的原初形态具有下列特征:一是公共领域同私人领域有明确的界限,公共领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对话与交往,在话语沟通中发挥舆论的作用;二是公共领域涉及的公共事务主要是政治生活,军事生活以及体育和武力竞技等;而生产劳动以及经济活动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私人领域里的事情.三是公共领域最初是与经济活动无关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实质上就是这些方面发生的变化.(2)代表型公共领域."这是古希腊广场型公共领域同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中间环节.它主要特点如下:一是公私界限趋向模糊.哈贝马斯指出,封建领主所有权作为一切统治权的总和,集经济,政治和文化统治劝于一身,公共领域以及私人领域都被封建专制所控制着,私人因其经济独立性的丧失而失去了私人性,私人领域随之而被消解.二是具有形式性及象征性.哈贝马斯认为,代表型公共领域实际上是缺乏实际内容的,因为它是封建领主为了实行专制统治而以公共的名义制造出来的象征.(3)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出现了新的情况.一是宗教改革使宗教领域发生了分化,宗教信仰成了私人行为,私人领域在宗教内部产生了.但是教会仍然作为教徒共同活动场所而保存下来,所以,宗教里还有公共领域.二是公共财政和封建君主的私人财产的分离.同时,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民社会"的产生.三是资产阶级开始加入到市民社会中来,并成为领导阶级,同公共权力机关发生矛盾.为此,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8年第十届戈登·邦夏 Gordon Bunshaft 美国和奥斯卡·尼迈耶 Oscar Niemeyer 巴西
一:戈登·邦夏 Gordon Bunshaft
姓名:戈登·邦夏性别:男
国籍:美国
专业:建筑设计
标签:建筑设计、城市规划
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生于1909年于纽约。

他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技术硕士,他接着走访欧洲和北非的两个单独旅行奖学金。

回到美国后,他获得了总设计师的地位。

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是影响美国工业和建筑企业的设计师,通过努力,他成功地创造了受客户尊重的建筑。

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是现代古典主义建筑师,避开时装和解决重点学科和功能,设计制作了统一。

Bunshaft设计时,当代美国的建筑设计师都疯狂寻找新原则,虽然有点保守,他更大胆、冒险用建筑形式和结构。

耶鲁大学珍本图书馆
这是一座专门收藏耶鲁大学珍贵图书及手稿的图书馆。

图书馆外形如同一个巨大而精致的首饰盒,外墙框格中镶着能透进光线的薄大理石板,内部另有玻璃围封的套楼,珍贵已知和手稿即保存其中。

还有一部分书稿藏在地下一层。

有的评论者认为这座形式特异的“盒子”与周围的旧建筑不协调。

二:奥斯卡·尼迈耶 Oscar Niemeyer
姓名:奥斯卡·尼迈耶性别:男
国籍:巴西
专业:建筑设计
标签:建筑设计、城市规划
奥斯卡·尼迈耶的建筑体现了艺术结合方式和技巧间的协调与匀称,会聚了极其丰富多样的构造。

通过建筑方法,他的建筑设计传达了一种存在精神和探索奇妙变化的神韵。

另外,鉴于上述原因,还可以说奥斯卡·尼迈耶以一种合理的方法想象出其设计布局的主题。

它们是伟大思想的结果,这种思想获得了其特征的表现形式,他们拟订
的计划方案展示出未来的前景。

他的主要作品给人以很多启示,例如,建筑师在里约热内卢和Mendes的私人住宅;在旁普拉,贝洛奥里萨特的the Casion,天主教教堂及游艇俱乐部;圣保罗的COPAN集团;里约热内卢的教育及卫生部大厦;位于旁普拉的库比契克总统府;巴西利亚的国会大厦、天主教大教堂及库比契克总统府等。

奥斯卡·尼迈耶的地位的确不时地会被一些起源于纯粹流行风尚的评论所歪曲。

但是,这些失误的判断并没有削弱其尽显雄伟气势的建筑之运气和力量。

其设计思想的魅力实际上与其建筑物所闪现的基本结构的真理是一致的。

正是由于这些真理而决不是运气的成果,才直接稳定了大胆的尝试,这些尝试是在一个新的秩序里、通过体现一个精巧的建筑物所包含的所有光彩因素而完成的,它最大程度地证明了一个非凡的个性特征。

这部详尽的专题著作由奥斯卡·尼迈耶本人和一位著名的加泰隆建筑师约瑟夫·M·博特合作整理。

约瑟夫·M·博特是世界最伟大的雕塑家——陶瓷制造者之一Antony Cumella的女婿,在世界各地都能欣赏到这位巴西大师的画像。

博特在这里令人钦佩地整理了尼迈耶的作品——这是迄今为止仍能令人倍感惊奇的作品。

巴西建筑大师奥斯卡·尼麦耶博物馆
这是巴西建筑大师Oscar Niemeyer在里约热内卢郊区为自己和家人建造的住宅,现为Oscar Niemeyer博物馆以及尼麦耶基金会所在地。

他的作品的最大特色是弧线多,直线少。

巴西议会大厦
奥斯卡·尼迈耶在巴西利亚设计了多座重要建筑物,议会大厦是其中之一,它于1958年建成。

在一个矮平的建筑物上有两个碗形屋顶,一个正放,一个倒扣,里面分别为下议院和上议院的会场。

在它们的后面是27层的办公楼,楼本身又分为相对而立靠得很近的两个薄片,中间是一线天似的夹缝。

整个议会大厦外形十分简洁,而横与直、高与低、方与圆、正与反的强烈对比,给人以强烈的现代派印象。

斯卡服装博物馆
尼迈耶中心
这是由巴西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设计的位于西班牙阿维莱斯的尼迈尔中心,建筑恢弘大气,颜色处理新颖,是建筑大师奥斯卡·尼迈耶的象征之作,但是因为资金等问题,文化中心未能发挥其刺激经济发展的作用,近日还被迫闭馆,未来如何,无人能知。

奥斯卡·尼迈耶的翻新
设计师奥斯卡·尼迈耶把这间现代开放式的阁楼设计成了三件卧室并巧妙的通过大厅中央的隔断把私人区域和公共区域划分开来。

总体上的设计我们称其为“绝对性感”。

不加修饰的混凝土墙壁,裸露在外的管道,光秃秃的白墙和对称的天花板配上宽阔的地板以及木制书架,
把其创造出了一种当代阁楼住宅的优越气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