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题:运动训练管理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3.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的特征,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4.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5. 运动训练方法:是指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6.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7. 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8.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9. 耐力素质:是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使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
10. 遗传度:是指某一特定的性状在总的变异中,有多大的比例决定于遗传,,有多大的比例决定于环境因素,一般采用百分率表示。
二、填空题1. 竞技体育由(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部分组成。
2. 竞技体育的基本特征有(竞技性)、(集群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观赏性)、(功利性)。
3. 运动训练学的的主要学科特征是(本源性)、(综合性)、(实践性)。
4. 运动训练可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5. 竞技能力的遗传一般规律是(连续性)、(相关性)和(阶段性)。
6. 运动员选材可分(自然选材阶段)、(经验选材阶段)和(科学选材阶段)。
7. 骨龄在运动员选材中主要用于(发育类型的判定)。
运动训练学复习题8
运动训练学复习题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5、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6、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表象在: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裂变性;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等六个方面。
精心整理7、在运动训练的三个理论层次中,一般运动训练理论研究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的规律性问题;项群训练理论研究适用于不同项群的规律性问题;专项训练理论研究不同专项的规律性问题。
三、判断题1、运动员从事专项训练的目标是夺取比赛胜利,具有专一性,因此训练方法和手段也必然相同。
(错)象。
包括:运动员取得优异运精心整理精心整理动成绩的所有因素,不仅包括运动场上的,还有社会因素、2545.每名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其目标具有什么特点?B.多元性 C.整体性 D.连续性6、无论从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容量,还是从人们投入的力度来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建中,最主要的是7、运动员选材、运动竞赛 D 、竞技体育管理精心整理8、运动训练活动的具体任务是发展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继而通过在运动竞赛中的发挥和表达,转化为A .竞技水平.名次 D .运动素质9、竞技体育是指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 A ).运动训练过程 C .社会教育过程 D .体育教育方法7、对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训练以提高无氧代谢供能为主,并把提高负荷的强度作为训练的核心。
8精心整理三、判断题1、田径运动中的所有项目,都属于体能主导类项群(对)2、按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划分,乒乓球、排球同属于命中类项群。
(错)3、体能对足球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作用。
(错)4、运动技术对标枪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错)5、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的比赛是隔网进行的,因此选手竞技水平的发挥较少受对手的影响。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竞技体育构成: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2.模式训练法由训练的目标模型、检查手段、评定标准、和训练方法四种构件组成。
运动训练方法的分类:整体控制方法(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具体操作方法(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3.体能的构成: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要素。
4.体能的分类:一般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
5.模式训练法的特点具有信息化特点、具体定量化特点。
补充题:1.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方面。
2.训练课准备活动的内容包括(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两类。
3.战术训练方法可分为分解与完整训练法、减难与加难训练法、虚拟现实训练法、(想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和(实战法)。
4.补充能量基本上可有三个途径:(磷酸肌酸系统)、(乳酸系统)和(氧化系统)。
5.一个完整的训练大周期由(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三个时期构成。
6.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四种。
7.体能构成的三个因素是:(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
8.训练课的基本结构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部分组成。
9.训练课可划分为(身体训练课)、(技、战术训练课)、(测验比赛课)、(调整训练课)四种类型。
10.训练效果主要是由(训练方法)、(训练中的运动负荷)两个因素决定的。
11.运动训练基本原则有竞技需要原则,系统训练原则,周期安排原则,适宜负荷原则,动机激励原则,有效控制原则,区别对待原则,适时恢复原则,直观教练原则。
12.竞技状态有(获得)、(保持)、(消失)三个阶段。
二、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3.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运动训练学复习题
运动训练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共10 题,每题 2 分,共20 分)1、运动训练2、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3、间歇训练法4、参赛准备5、身体训练6、体能7、力量耐力8、竞技体育9、运动员心理能力10、竞技战术11、竞技体育12、运动训练学13、竞技能力14、竞技需要预定向发展原则15、运动训练规律16、运动训练方法17、重复训练法18、体能19、力量素质20、战术意识二、填空(共10 题,每题0.5 分,共10 分)1、运动竞赛是竞技体育领域------------、---------------的组成部分。
2、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提高训练的质量。
3、一个优秀运动员完整的竞技生涯大体须经历4个阶段:----------------、---------------、-----------------和------------------。
4、------------运用运动训练手段,以及----------------------新训练手段,都有助于预定训练任务的完成,有助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5、良好的体能是----------------和----------------的基础;是运动员----------------比赛的前提条件;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身体保证;是增进健康,预防伤病,延长寿命的物质保障。
6、动作轨迹包括--------------、---------------和----------------。
7、可将战术分为---------------、---------------、----------------和----------------等。
5、从不同实践过程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着--------------、--------------、--------------和------------------四个过程。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2)
一卷一. 填空题1.竞技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通常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2.按照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可将力量素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训练负荷的基本单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第一本《运动训练学》教材是___________年由过家兴主持编写的。
5.以有氧氧化供能负荷为主的运动,无氧糖酵解供能能力的恢复时间一般需要________小时。
二.简答题1.简述现代运动训练的发展特征。
2.简述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的含义、科学基础及训练学要点。
3.简述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4.简述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5.简述如何有效进行柔韧素质训练。
6.简述课训练计划包括的内容。
7.简述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三.应用题结合某一运动项目中的某个技术动作学习,请设计一份该技术动作学习的具体方案。
一卷答案一. 填空题1.运动员自身竞技能力及比赛发挥、对手竞技能力及比赛发挥、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2.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3.负荷强度、负荷量4.19835.24-48二.简答题1.简述现代运动训练的发展特征。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6)运动训练的极限性;(7)高度注重训练后的恢复;(8)训练的个人针对性;(9)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2.简述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的含义、科学基础及训练学要点。
含义: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的疲劳,通过机体适应过程,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体育管理学
《体育管理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体育管理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管理2、体育管理3、体育目标4、体育目标管理5、体育计划6、体育组织7、预先控制8、现场控制9、事后控制10、决策11、程序化决策12、非程序化决策13、战略决策14、战术决策15、系统原理16、人本原理17、责任原理18、效益原理19、计划职能20、组织职能21、控制职能22、决策职能23、创新职能24、体育管理体制25、学校体育管理26、运动训练管理27、运动竞赛管理28、群众体育管理29、体育产业30、体育产业管理31、体育信息二、简答题1、什么是“X”理论?2、管理的要素有哪些?3、简述体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4、简述体育管理学的学科结构。
5、简述体育管理学与系统科学之间的关系。
6、体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7、管理原理的特征有哪些?8、什么是系统原理?9、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10、体育控制的基本类型有哪些?11、体育管理体制有几种类型?12、我国现行的学校体育管理机构有哪些?13、学校体育管理的方法有哪些?14、学校体育管理工作评价的内容有哪些?15、运动训练管理体制有哪些类型?16、运动训练管理的内容是哪些?17、竞赛的过程管理包括哪几个阶段?18、群众管理的特点是什么?19、简述全民健身计划的内容。
20、什么是体育人口?21、群众体育管理的内容有哪些?22、体育产业是如何分类的?23、体育产业管理的内容有哪些?24、体育产业管理的特点是什么?25、体育信息管理的内容有哪些?三、论述题:1、试述中国体育管理的体制及其改革的主要趋势。
2、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试述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举例说明如何在社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4、简述我国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纵、横向间的关系。
5、体育管理中应怎样体现人本原理?6、试述体育管理中创新的过程与方法。
7、简述体育产业管理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21级体育本《体育管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管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X理论—Y理论的提出者是:( A )A麦格雷戈B泰罗C西蒙D巴纳德2、创新作为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创新的基础是:( A )A创造性思维B聚合性思维C发散性思维D逆向思维3、我国于年开始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 D )A 1992B 1995C 1998D 19994、为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和实施有偿训练、有偿输送制度,应按照的原则,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建国家队。
(A )A公开选拔B公平竞争C公开选拔、公平竞争D择优选用5、下列不属于社会专门体育管理系统的是:( D )A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系统B中国奥委会系统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系统D国家教育部的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6 、开展各级各类体育管理评价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内容其中包括:(D)A以评促建B评建结合C重在建设D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7、按照所属地域对群众体育进行划分,可以分为:( D )A职工体育B学校体育C农村体育D城市体育和农村体育8、体育无形资产的种类繁多,以下哪种情况属于体育无形资产范畴:( C )A体育器材B体育场馆C队标D队服9、在群众体育管理活动的外部环境分析中其外部特殊环境主要是指:( D )A政治环境B经济环境C社会文化环境D自然环境10《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实施时间为:( A )A1995年10月1日B1995年8月1日C1995年7月1日D1995年6月1日1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体育开始步入“五化”阶段,下列不属于“五化”含义的是:(A)A专业化B生活化C科学化D社会化12、城市社区体育的主要特征为:( D )A以社区为单位、以居民为对象、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基础,就近开展体育活动B以居委会为单位、以居民为对象、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基础,就近开展体育活动C以街道为单位、以居民为对象、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基础,就近开展体育活动D以行业系统为单位、以职工为对象、以体育场馆设施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体育管理学(第三版)张瑞林复习题及答案
体育管理学(第三版)张瑞林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体育管理和体育管理学?体育管理,即对体育及相关事务的管理,是管理在体育领域的应用。
体育管理是指体育管理行为的实施者,通过采取管理和体育的方法,运用体育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以创造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各种体育资源的合力作用,有效率、有效果地实现既定体育目标的过程。
体育管理学是研究体育管理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是在总结体育管理经验、把握体育管理规律基础上形成的知识体系。
2.简述体育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一、体育管理学是管理学理论的应用与发展。
二、体育管理学属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
三、体育管理学对管理学具有补充和反馈作用。
3.你认为体育管理学的形成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与制约?一、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体育管理学形成的根本动力。
二、科学技术发展为体育管理学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成就推动了现代体育管理理论的发展。
4.我国体育管理学内容结构体系发生了哪些变化?体育管理的业务内容总体一致,但侧重点各有不同,经历着从整合到分散,再到整合的发展趋势。
体育管理学内容不断拓展,一方面分支学科逐渐产生,学校体育管理学、运动训练管理学、体育赛事运作与管理等相继涌现;另一方面研究范围日益增加,向新的体育管理对象、管理方法延伸。
5.论述学习体育管理学的意义。
一、指导实践,开创体育工作新局面。
二、把握规律,提高体育管理效率。
三、提升能力,培养高水平体育管理队伍。
四、学会研究,提升体育管理研究的能力。
6.简述体育管理学的学科结构。
体育管理学的学科结构为三维结构,以职能轴(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内容轴(学校体育管理、运动训练与赛事管理、群众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管理和体育信息管理)及层次轴(宏观体育管理、中观体育管理和微观体育管理)为其三维,三者形成了体育管理学全面完整的三维立体结构。
第二章体育管理原理1.体育管理原理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概念:体育管理原理是在人类的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体育管理工作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规律,是对体育管理现象的共性抽象,是对各项体育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是对体育管理实质及其客观规律的表述,是体育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是指导体育管理活动实施的基本准则。
体育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体育管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影响体育管理学形成的因素有体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体育管理从理论到实践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体育管理学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可能。
(1章)2、体育管理学以体育管理的实施过程、体育管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体育管理的本质和结构为研究对象。
(1章)3、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有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动态原理。
4、体育管理效益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章)5、体育管理效益实现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关系。
(2章)6、动态管理原理可分为随机制宜和弹性管理两个方面。
(2章)7、体育管理的过程由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六个职能组成。
(2章)8、体育决策的方法分为定性决策方法、定量决策方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三大类。
(2章)9、体育目标管理的第一步是建立目标体系,第二步是明确责任,第三步是组织实施,第四步是考评、反馈。
(2章)10、体育计划的编制程序包括准备阶段、任务与目标分解阶段、目标结构分析阶段、资源预算阶段、编制与下达执行阶段等五个步骤。
(2章)11、在实施体育管理的计划制定过程中应遵循限制因素原则、灵活性原则、导向变化原则。
(2章)12、体育组织是由一定的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组成的合作性统一体,是人们落实体育决策计划,进行合作活动的必要条件。
(2章)13、体育管理中灵宝的职能主要是发挥引领、沟通、激励鼓舞和协调的作用。
(2章)14、体育控制的过程分为确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成效和纠正偏差三个阶段。
(2章)15、体育控制可分为预先控制、现场控制、事后控制三种类型。
(2章)16、在行使控制职能的过程中应遵循未来导向原则、责任原则、高效原则和预防性原则。
(2章)17、体育管理中常用的方法有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宣传教育方法、经济方法心理学方法、系统工程方法、评价方法。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03年试题(75分)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 运动成绩2. 区别对待原则3. 持续训练法4. 快速力量5. 运动技术二、方法运用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1. 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拳击、乒乓球、足球等)和不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跳高、体操、射击等)在比赛战术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2. 发展运动员快速力量时,如何确定训练的负荷量度?三、综合分析题(共1题,每题25分,共25分)1. 项群训练理论可应用于哪些方面的理论研究和训练实践?04年运动训练学(75分)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15分)1、运动成绩2、程序训练法3、无氧耐力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含义的异同?2、简述模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
3、简述竞技状态阶段性发展过程的生物学基础。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为什么许多运动员其某项竞技能力的发展并非突出,但是他们仍可获得世界观军,请运用训练学相应理论分析这一现象,并举例说明之。
2、回答系统性原则的含义及科学基础,并说明如何保持训练的系统性。
06年试题一、概念题:1、运动训练学2、运动成绩3、体能二、简答题1、积极能力的构成要素2、模式训练法的结构与特点3、体能训练的意义三、论述题:1、积极需要原则的科学依据及其运用注意点2、奥运会110米栏作为速度型体能类项目,历来被认为不是亚洲人的强项,但刘翔的成功打破了人们对该项目竞技能力的认识,请运用训练学相应理论分析刘翔成功的原因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4.竞技体育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题型:概念4-10’简答6×5’论述2×15’方法应用1×30’一、概念题1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2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3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的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5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6运动训练周期:以重要比赛次数为依据;将比赛划分为周期;按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消失将周期分为准备期、比赛期、恢复期..7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8体能:是以人体三大功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二、简答题概念、基本内容1竞技体育4个要素1运动选材:是竞技体育这一社会行为的起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工作..2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4竞技体育管理:无论是运动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管理下才能得以实施并得到理想的效果..2竞技能力、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之间的异同①与运动能力的异同: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即为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则称为竞技能力..因此可以说;运动能力的涵盖面比竞技能力更广;而竞技能力只是运动能力诸多表现中的一种..②与训练水平的异同: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运动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这一概念也常用于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训练水平是一个多义词;竞技能力的含义则专一而明确;当训练水平被用于表达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时;则比竞技能力这一概念更为具体地表述所达到的程度.. 3系统训练1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见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2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①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适合人体生物适应规律的训练;能够使运动员在生物学方面发生有益的变化;这就需要较长的时间..②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要想获得理想的训练效应;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就必须注意保持训练过程的连续性;系统地、不间断地参加训练..③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人体在训练负荷下的生物适应过程;不仅是长期的;同时也是有阶段的..机体对一次适宜训练负荷的反应;可分为工作疲劳、恢复、超量恢复和训练效应消失等几个阶段;在更长一些时间的跨度内;如几个月至一年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机体能力的变化同样经历着不同的阶段;这就是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4周期训练1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2周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①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周而复始呈周期性的..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不停地发展;每个往复、每个循环都不会完全相同..每一个新的运动周期;都不应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简单的重复;而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螺旋式地提高到新的水平..运动训练的周期性特点;就是由物质运动这一普遍规律所决定的..②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地表现出周期性的特点..在一次负荷后;机体能量消耗产生疲劳;继而解除负荷;逐渐得到恢复;通过机体的超量补偿机制;使得运动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这一基础上又给予下一次负荷;即开始了一个新的负荷周期..每一次适宜的负荷都会引起机体的适应性变化;多次适宜负荷的刺激;就会引起机体多次的适应性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机体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保持阶段;由于人体的保护性机制与到训练过程中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了高度竞技状态之后;即需要休息和恢复;以消除生理和心理的疲劳..③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5区别对待1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2科学基础:①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②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③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6具体训练方法有哪8类1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2具体操作方法:包括完整、分解、持续、间歇、重复、变换、循环、比赛训练法8种..7运动训练的基本内容:体能训练、技能训练、战术训练、心智训练①体能:是以人体三大功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②技能: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也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动作要素: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速度、~力量、~速率、~节奏..技术结构:动作基本结构、技术组合..③心理能力:即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智能:是智能中的一种;是脂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是运动员总体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构成要素: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形式、战术行动..三、论述题概念、基本内容、科学基础1、力量训练强度确定1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2基本训练方法负荷量度的确定:A负荷强度: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强度一般可控制在75%左右..第一;力量训练必须有一个准备性的渐进过程;如对少儿训练;先是从40%左右的负荷强度开始;然后再逐渐加大负荷强度..第二;每周应穿插一些更大强度;如90%~95%的负荷强度的训练..B负荷数量次数与组数:练习的重复次数与负荷的强度有很大关系;通常;以50%的负荷强度做20次为宜;每减少5%的强度;重复次数可增加两次;每增加5%的强度;重复次数则要减少2次..C组间歇时间:间歇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练习的持续时间和负荷强度的大小;持续时间越长;负荷强度越大;间歇时间就应越长..此外;间歇时间的长短与参与工作的肌肉数量有关;局部肌肉参与工作;间歇时间可短些;参与工作的肌肉越多;间歇时间也应越长..3主要方法手段:A负重抗阻练习 B对抗性练习 C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D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 E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 F克服自身重力的练习 G电刺激2、耐力训练种类、方法有氧耐力方法、无氧耐力方法1定义: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有机体自我保护的反映..训练会导致机体疲劳;疲劳的产生则限制着有机体继续承受训练负荷..2包括有氧耐力、无氧耐力..3有氧耐力训练方法:①持续训练法:A 负荷强度:采用持续训练法发展有氧耐力的训练强度相对较小;心率可控制在145~170次/分之间..这个训练强度对提高运动员心脏功能特别有效;对改进肌肉的供血能力、改造肌肉的直接吸收氧的能力也有特殊意义..B 负荷数量:负荷数量取决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可承受大负荷量..发展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C 工作方式:匀速持续跑;越野跑;变速跑;法特莱克跑..②间歇训练法A 负荷强度:采用间歇训练法发展有氧耐力;在工作进行中;心率可达170~180次/分..B 负荷量;C 间歇时间:一般要求机体尚未充分恢复120次/分左右;便可进行下一次练习..D 休息方式E 持续时间:半小时以上..③循环练习4无氧耐力训练:①负荷强度:80%~90%;以使运动员机体处于糖酵解供能状态..一次练习的持续时间介于1~2分钟之间;若以跑为训练手段时;其距离一般以400米为宜..②重复练习的次数与组数:3~4次;以保持必要的训练强度..练习的重复组数应视运动员训练水平而定;2~3组或3~5组..③间歇时间:一种是次间间歇时间以恒定不变的方式安排;如每次练习之间休息4分钟等..另一种是采取逐渐缩短时间的方式安排;这样做有利于使体内乳酸堆积;达到较高值..组间的间歇时间一般要长于组内间歇时间;以利于恢复..3、技术训练的常用方法A直观法:是指在技术训练中;借助运动员的各种感觉器官;使运动员建立起队训练的表象;获得感性认识;帮助其形成正确思维;掌握和提高运动水平的方法..B语言法:是指在技术训练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运动员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训练方法..C完整法:是指运动从技术动作的开始姿势到结束姿势;完整地进行练习;从而掌握技术..D分解法:是指把完整技术按其基本环节;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使运动员分别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E想象法:是指在训练前;通过对技术要领的想象;在大脑皮层中留下技术痕迹;然后在练习中激活这些痕迹;使技术动作完成得更为顺利和正确的一种训练方法..F表象法:是指运动员在头脑中对过去完成得准确技术动作得回忆与再现;唤起临场感觉..G减难法:在技术训练中;以低于专项要领的难度进行训练的方法..H加难法:在技术训练中;以高于专项要领的难度进行训练的方法..4、年度周期划分;举例一准备时期的训练计划:1、训练任务和时间:基本任务就是要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培养和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时间:1.5~2个月..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准备时期的素质训练;以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为主;这两种训练方法的特点是负荷的量较大;强度相对较小..准备时期的技、战术训练;均以分解主为主..二比赛时期的训练计划:1、训练任务和时间:训练任务包括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和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表现自己已具有的竞技能力这样两个方面..时间:不少于1 个半月..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为了与准备时期训练方法的特点相联系;比赛时期训练发展体能主要采用重复法;发展技能主要采用完整法;并较多地采用比赛法;以便综合地发展与竞赛密切相关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比赛时期负荷强度大而负荷的量较小..三恢复时期的训练计划:1、训练任务和时间:训练任务:1通过负荷内容、量度、组织形式及训练环境的改变;达到从心理上和生理上消除疲劳的目的..2是认真总结全年训练经验与教训;并制定下一年度的训练计划..时间:单周1~1.5个月双周2~3周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为了达到恢复的目的;在恢复时期宜以游戏、变换法为主进行训练..四、方法应用概念、基本内容、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运动员特点、项目特点、不同位置特点以下内容作为参考资料:1.系统训练一、系统训练原则释义:是指持续地、循序见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二、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1、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适合人体生物适应规律的训练;能够使运动员在生物学方面发生有益的变化;这就需要较长的时间..2、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因此;要想获得理想的训练效应;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就必须注意保持训练过程的连续性;系统地、不间断地参加训练..3、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人体在训练负荷下的生物适应过程;不仅是长期的;同时也是有阶段的..机体对一次适宜训练负荷的反应;可分为工作疲劳、恢复、超量恢复和训练效应消失等几个阶段;在更长一些时间的跨度内;如几个月至一年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机体能力的变化同样经历着不同的阶段;这就是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为了在重要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运动员总是为求通过科学的训练与安排;使自己在训练中获得的竞技能力最充分的准备;在比赛中最大限度地动员机体的潜力;把自己在训练中获得的竞技能力最充分地发挥出来;创造优异的成绩..运动员参赛的准备状态;叫做竞技状态..一、贯彻系统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一保持训练系统性:1、健全多级训练体制;2、建立和强化正确的训练动机;动机是“人们经常以愿望、兴趣、理想为形式表现出来的激励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为;并导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心理过程或主观因素..”运动员只有具有强烈的训练动机;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坚持多年系统训练;从而攀登运动竞技水平的高峰..3、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4、提供有力的社会保证..有力的社会保证也就成为坚持系统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运动员学习、职业、经济收入、婚姻、家庭等各个方面的状况;都对他的训练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而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也会给训练活动以有力的支持..二按阶段性特点组织训练过程..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必须遵循其阶段性的特点;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而这一步骤则是按固有的程序排列的..如全程性多年训练系统依次分为基础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及竞技保持阶段;一个持续4-12个月的训练大周期;依次分为准备时期及恢复时期次训练课也依次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等等..训练过程的程序性表现在训练的各个方面..如发展周期性耐力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应以一般耐力和最大速度为基础;体操运动员学习旋空翻;则必须首先掌握后空翻两周及后空翻转体360度的技术..练习内容的程序性在许多情况下都是不可逆的;必须按照固有的程序进行;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忽视训练活动的程序性;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2.周期训练一、释义: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二、科学基础: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周而复始呈周期性的..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不停地发展;每个往复、每个循环都不会完全相同..每一个新的运动周期;都不应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简单的重复;而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螺旋式地提高到新的水平..运动训练的周期性特点;就是由物质运动这一普遍规律所决定的..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地表现出周期性的特点..在一次负荷二;机体能量消耗产生疲劳;继而解除负荷;逐渐得到恢复;通过机体的超量补偿机制;使得运动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这一基础上又给予下一次负荷;即开始了一个新的负荷周期..每一次适宜的负荷都会引起机体的适应性变化;多次适宜负荷的刺激;就会引起机体多次的适应性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机体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保持阶段;由于人体的保护性机制与到训练过程中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了高度竞技状态之后;即需要休息和恢复;以消除生理和心理的疲劳..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三、训练学要点:1、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按照一个训练周期所包含的时间跨度的不同;可以把其区分为多年训练周期、年度训练周期、大训练周期、中训练周期、小训练周期及日训练周期..2、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基本训练周、比赛前训练周、比赛周以及恢复周;3、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周期安排原则的依据是人体竞技能力变化和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其中后者是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而前者则是变异因素..4、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3.区别对待一、释义: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二、科学基础:1、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2、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3、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三、训练学要点:为什么区别对待一贯彻区别对待原则所需注意的因素:1、运动专项:包括专项成绩的决定因素和专项成绩的发展规律;2、训练对象:都来有不同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训练学方面的特征;3、训练条件..二正确处理训练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三教练员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更要注意通过课上观察、记录与运动员的成绩;通过批阅运动员的训练日记;以及通过专门组织的测试;及时、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的变化;为科学地贯彻区别对待原则提供必要的依据..。
运动训练学复习题
运动训练学复习题名词解释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竞技能⼒;运动成绩;训练规律;⾼原训练;制胜规律;变换训练法;模式训练法;⼒量素质;动作速度;竞技战术;技术风格;运动技术;协调能⼒;专项训练;简述题1、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
3、运动员竞技能⼒结构的⾮衡性特征及补偿效应的含义是什么?4、简述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5、简述“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训练”这句话的含义。
6、模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是什么?7、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与基本要求是什么?8、反应速度训练应注意哪些问题?9、简述速度障碍的产⽣原因及克服⼿段?10、运动技术创新的意义?11、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有哪些?12、简述基本技术与⾼难技术的关系?13、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的必要性14、何为“⾼原现象”?导致“⾼原现象”的重要原因及克服⽅法有哪些?论述题1、试述如何保持、提⾼集体项⽬运动队的集团竞技能⼒?2、试述在选择训练⽅法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3、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
⽅法应⽤题1、2004年3⽉,素有⼥排“第⼀⾼度”之称的赵蕊蕊在国家队的训练中⼩腿突然疼痛,后确诊为疲劳性⾻折。
雅典奥运会前赵蕊蕊奇迹般地康复,并在⾸场对阵美国队的⼩组赛上出任主⼒,但是开场⼏分钟便再度受伤。
从运动训练学⾓度讲赵蕊蕊疲劳性⾻折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适宜的、过⼤或过⼩的训练负荷对运动员的机体各会产⽣什么样的影响?应该如何安排运动负荷?2、回顾第⼗九届墨西哥夏季奥运会,运动器材、场地实现了⾰命性的飞跃。
玻璃钢杆的正式使⽤,使墨西哥奥运会的撑杆跳⾼场上出现了超常的纪录:撑杆跳的前3名成绩全部是5.40⽶,这个成绩⽐4年前东京奥运会撑杆跳⾼冠军所跳过的5.10⽶⾜⾜⾼出了30厘⽶!⽤⽵竿是难以跳出5.40⽶的。
此外,本届奥运会第⼀次使⽤了不受⽓候影响的塑胶跑道和助跑道,为运动员提供了创造新纪录的条件。
请举例说明运动技术的发展与运动设备与场地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如何利⽤这种关系。
运动训练学复习题
1、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过程一般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
2、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狭义):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的竞技的过程之中。
5、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横特征及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
6、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根据运动训练结构特点、竞技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地、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7、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的所产生的疲劳,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机体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8、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8、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地编制成由若干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9、分解训练法: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0、完整训练法: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循环训练法: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12、体能:1)、是以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工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运动训练复习题1
一、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4.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5.教练员:是从事竞技运动训练工作,培养运动员并指导他们参加运动竞赛争取优异成绩的专业人员。
6.运动员: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竞技活动中竞技能力的直接体现都和运动成绩的创造者。
7.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8.体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9.技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技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出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表现推确性项群、表现难美性项群、隔网对抗件项群、同场对抗性项群和格斗对抗性项群五个亚类。
10.单一动作结构项群:以单一结构为主要运动技术动作特征的项目群组,按动作结构对竞技运动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非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和混合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三个亚类。
11.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持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态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运动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12.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13.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即称为竞技能力。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答案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答案一、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异成绩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运动。
2.竞技需要原则: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3、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4、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5、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用的计谋和行动。
6、致胜规律:所谓制胜规律,是指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有优异运动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7、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简答题1、简述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答: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①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②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③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答: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3、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
答:①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②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③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4、体能训练的意义。
运动训练复习
竞技能力: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即竞技能力。
生物适应现象:外部加于人体的负荷,能引起人体功能的改变,使之更好地承受外加的负荷,这就是机体对训练负荷的生物适应现象。
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作竞技水平。
竞技状态:运动员参赛的准备状态,叫做竞技状态。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三从一大”即从难、从严、从实站出发,坚持大运动量训练。
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式。
延迟性转化:运动员力量得到提高,并不意味着移动速度马上可以提高,也有时当力量训练负荷减少以后,才有提高,这种叫“延迟性转化”。
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它是形成运动技术的重要基础。
技术环境:是指运动员(队)周边相关群体(国家、地区或运动队)的整体技术水平。
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想象法:指在练习前,通过对技术要领的想象,在大脑皮层中留下技术“痕迹”,然后在练习中激活这些痕迹,使技术动作完成得更为顺利和正确的一种训练方法。
表象法:又称念动法。
指运动员在头脑中对过去完成的正确技术动作的回忆与再见、唤起临场感觉的训练方法。
战术能力:战术能力指运动员(队)掌握和运用战术的能力,是运动员(队)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构成部分。
奇正:运动竞赛中,主要攻击方向(攻击点)为正,牵制方向(牵制点)为奇;老队员、老阵容为正,新队员、新阵容为奇;常用战术为正,特殊战术为奇;整体实力为正,机巧手段为奇。
教练员、运动员应根据双方实力及场上情况,处理好前述奇、正关系。
模拟训练法:指在获得准确情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与模仿重大比赛主要对手的主要特征的陪练人员的对练,及通过在与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中的练习,使运动员获得特殊战术能力的一种针对性极强的训练方法。
复习题:运动训练管理
一、什么是运动训练管理?二、运动训练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有哪些?三、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四、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五、运动训练管理的行政方法有哪些特点?六、宣传教育方法有哪些特性?七、我国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的改革及趋势八、训练管理机制创新中的观念如何转变?九、运动队管理的主要内容十、我国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的分类十一、职业运动员与专业运动员的区别十二、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社会化进程中的障碍十三、运动项目的特征十四、奥运会项目设置原则十五、教练员在现代训练及管理中的作用十七、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十八、基层业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十九、我国基层业余体育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判断:1、管理是为了实现系统目标,不断提高系统的功效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创新等一系列的综合活动。
2、管理与经营、行政、领导之间没有区别.3、领导是指领导者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所进行的决策、指挥和控制活动,它实质上也是一种管理活动.4、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创造出更多的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在运动训练管理中,充分利用人本原理,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动态原理:是指在管理活动中,注意把握管理对象的变化情况,不断调节各个环节,以实现整体目标的规律的概括。
7、近年来,我国所做的一些改革,如开始推行的“人才链"的训练管理模式。
即分为四个级别:A级(国家队)B级(省市区队)C级(地市州队)D级(基层队)。
8、良好的运动训练管理体制能为出人才和出成绩提供有效保证。
9、在运动成绩相同的情况下,训练淘汰率越低、成功率越高的项目队,其训练水平和管理效率也就越高。
10、训练成才率是指初级训练单位向上输送的运动员与该队或全校运动员的比率.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初级训练单位的训练状况和管理绩效.成才率高说明同样的消耗,成果较大,管理绩效较高.11、奥运“金牌大户”项目.12、运动队管理的重要目标是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体育管理学》复习题库
体育管理学》复习题库一、名词解释1.管理2.体育管理3.体育管理学4.系统5.体育管理目标6.体育管理职能7.体育管理主体8.体育管理对象9.体育管理人员10.体育管理体制11.体育组织12.体育法规13.体育资金14.固定资产15.低值易耗品16.材料17.体育信息18.体育管理的环境19.政治环境20.经济环境21.社会环境22.自然环境23.管理媒介24.体育管理机制25.体育管理运行机制26.体育管理动力机制27.体育管理方法28.体育管理的法律方法29.行政方法30.经济方法31.体育管理原理32.系统原理33.系统34.系统的相关性35.反馈36.人本原理37.效益38.体育管理效益原理39.体育管理学习原理40.自我超越41.创新思维42.广义的体育计划职能43.狭义的体育计划职能44.目标管理45.体育决策46.定量决策方法47.风险体育决策48.体育战略49.体育战略管理50.“静态”组织51.“动态”组织52.组织职能53.体育组织与人事职能54.组织要素55.体育组织结构56.部门划分57.管理幅度58.管理层次59.高层结构60.扁平结构61.直线制62.直线职能制63.矩阵制64.委员会制65.职权分班66.体育组织的基本制度67.体育组织的管理制度68.制度化管理69.“狭义”人力资源管理70.“广义”人力资源管理71.人力资源开发72.人员组合73.体育人员考核74.体育组织协调75.体育组织纵向协调76.体育组织横向协调77.领导78.体育领导与沟通职能79.指挥80.激励81.沟通82.权力83.职权84.权威85.领导方式86.人性假设87.放任式管理88.任务性管理89.俱乐部式管理90.团队式管理91.中间道路式管理92.情景理论93.激励94.效价95.期望概率96.目标激励97.参与激励98.工作适应性99.感情激励100.思想教育激励系统101.物质利益激励102.沟通103.指示104.请示105.汇报106.通报107.个别交流108.人际沟通109.体育组织的形象110.体育组织的性状111.传播112.社会交际113.交际形象114.体育管理控制115.控制数据的收集116.信息的及时性117.信息的有效性118.信息的准确性119.衡量工作绩效120.预防性控制121.更正性控制122.反馈控制123.过程控制124.前馈控制125.预算控制126.现金预算127.零基预算128.损益平衡分析控制法129.财务审计130.管理审计131.优先效应132.体育管理评价133.目标性原则134.定性分析135.定量分析136.实施体育管理评价指标体系137.运动训练138.运动训练管理139.运动训练管理者140.运动训练的管理对象141.信息142.运动训练管理体制143.运动训练管理体制中的专项训练体系144.职业训练管理体制中的专项训练体系145.业余训练管理体制中的专项训练体系146.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过程147.名次指标148.名次增长幅度指标149.球类比赛成功率指标150.球类比赛成功率增长指标151.成长率152.运动竞赛153.运动竞赛管理154.运动竞赛制度155.运动竞赛管理体制156.运动竞赛计划157.运动竞赛的过程管理158.竞赛规程159.运动竞赛效益160.社会体育161.社会体育管理162.社区体育163.社区体育协会164.居委会体育组织165.小组体育团体166.社区体育人力资源开发167.社区体育管理规范化168.社区体育管理169.社区体育指导员170.学校体育管理171.学校体育管理体制172.学生会体育协会173.学校体育的微观管理174.体育教学管理175.体育教学的组织过程176.学校体育管理的评估177.对学校体育管理工作进行评价178.学校体育的检查与评价179.体育产业180.体育产业化181.体育产业管理182.体育彩票183.产告184.体育广告185.体育赞助186.旅游187.无形资产188.体育用品业189.体育经纪人190.管理者191.管理机构192.人193.财194.物195.时间196.信息197.综合管理者198.职能199.预算200.支出201.检索二、填空1.管理是解决()的有效手段。
运动训练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共20分)1、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和名次。
P642、高原现象: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赂有下降的现象。
运动训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象”。
3、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P2524、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P15、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运动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P2336、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P687、运动训练原则:是根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时间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P908、运动成绩:是指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比赛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P649、竞技能力:同410、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P16611、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P26812、运动负荷:13、竞技水平:14、训练方法:15、爆发力:16、周期安排原则: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依运动员机体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以及运动竞赛安排的周期性特点,按一定的动态节奏,循环往复、逐步提高地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运动训练管理?
二、运动训练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三、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四、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五、运动训练管理的行政方法有哪些特点?
六、宣传教育方法有哪些特性?
七、我国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的改革及趋势
八、训练管理机制创新中的观念如何转变?
九、运动队管理的主要内容
十、我国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的分类
十一、职业运动员与专业运动员的区别
十二、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社会化进程中的障碍
十三、运动项目的特征
十四、奥运会项目设置原则
十五、教练员在现代训练及管理中的作用
十七、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十八、基层业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
十九、我国基层业余体育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判断:
1、管理是为了实现系统目标,不断提高系统的功效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创新等一系列的综合活动。
2、管理与经营、行政、领导之间没有区别。
3、领导是指领导者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所进行的决策、指挥和控制活动,它实质上也是一种管理活动。
4、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创造出更多的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在运动训练管理中,充分利用人本原理,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动态原理:是指在管理活动中,注意把握管理对象的变化情况,不断调节各个环节,以实现整体目标的规律的概括。
7、近年来,我国所做的一些改革,如开始推行的“人才链”的训练管理模式。
即分为四个级别:A级(国家队)B级(省市区队)C级(地市州队)D级(基层队)。
8、良好的运动训练管理体制能为出人才和出成绩提供有效保证。
9、在运动成绩相同的情况下,训练淘汰率越低、成功率越高的项目队,其训练水平和管理效率也就越高。
10、训练成才率是指初级训练单位向上输送的运动员与该队或全校运动员的比率。
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初级训练单位的训练状况和管理绩效。
成才率高说明同样的消耗,成果较大,管理绩效较高。
11、奥运“金牌大户”项目。
12、运动队管理的重要目标是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13、高水平运动队是指在学习、训练、比赛等方面全面发展,在竞技体育领域内具备较普通运动员更强的学习和领悟能力、更优竞技能力,具有在各种竞赛上“争金夺银”实力,并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的运动队伍。
14、管理高水平运动队的最高职能机构:是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及相关职能部门等。
国家队目前主要由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管理。
15、世界上1/3国家开展了职业体育,现在已非体育现象而成了经济现象和文化现象。
16、世界职业体育起源于美国,最早是美国的赛马俱乐部。
17、我国最早的职业体育俱乐部是乒乓球俱乐部。
18、职业运动员?专业运动员?
19、我国运动项目管理体制的初始模式显示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20、“训科医赛”一体化备战保障服务体系的构建,是适应体育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二、运动训练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
•1、运动训练的管理者
•2、运动训练的管理对象
•3、信息
2、衡量运动训练管理科学性的指标
•(1)成绩指标
•(2)淘汰率、成功率指标
•(3)训练成才率指标
▲如何理解运动训练管理中的系统原理?
1、系统原理的概念
任何管理对象都是一个特定的系统.管理系统的各要素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根据整体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结构动态地组合在一起。
为了实现现代科学管理的优化目标,必须运用系统理论对管理对象进行细致的系统分析,这是是现代管理的系统原理。
指由若干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特征
1)系统的目的性 2)系统的整体性 3)系统的层次性
3、系统的应用
1)整分合原则2)优化组合原则3)相对封闭原则
▲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行政方法
(一)权威性(二)强制性(三)纵向性(四)针对性
二、法律方法
(一)建立、健全、保持、维护正常的管理秩序(二)规定和调节各种管理关系
(三)促进竞技体育发展
三、经济方法
(一)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二)有利于强化管理职能(三)有利于适当放权(四)有利于客观地检查评价管理效果
四、宣传教育方法
(一)先行性(二)滞后性(三)疏导性(四)灵活性
▲在管理观念上的四个转变:
•一是从“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观念的转变。
•二是从“封闭管理”向“开放管理”观念的转变。
•三是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观念的转变。
•四是从“命令管理”向“服务管理”观念的转变。
▲我国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的分类
1、领队负责制
2、主(总)教练负责制
3、队委会制
(1)队委会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
(2)队委会领导下的主(总)教练负责制、
(3)队委会领导下的领队负责制
▲主(总)教练负责制的优缺点
突出的是主(总)教练的全面业务指挥权。
教练员的主导作用能得以发挥。
弊端:除训练外,还要把精力投入到各方面关系的协调中去,训练质量可能降低;一味注重业务及训练,可能会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教练员本人知识结构,预见能力,设计能力等原因的影响。
▲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社会化进程中的障碍
(一)政策性障碍;(二)条件性障碍;(三)观念性障碍;(四)体制性障碍
▲奥运会项目设置原则
三个原则:
1)必须是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开展的运动项目;
2)对促进身体健康有益的运动项目;
3)目前制定有统一的竞赛章程和规则的运动项目。
▲简单介绍下“国际奥委会”
▲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牢固的事业心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精通业务知识和具有创新精神
3、全面的基础知识
4、较强的教育管理能力
5、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1、制订训练计划的能力
2、正确的示范、讲解和组织、指导训练能力
3、掌握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4、掌握一定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方法
5、掌握科学选材的方法
6、高超的临场指挥能力
7、善于总结经验
8、一定的经纪能力
▲我国基层业余体育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业余体育训练体制需要改革
2、业余体育训练的目标需要调整
3、参训学生的读训关系需要协调
4、业余体育训练的项目布局需要优化
5、业余体育训练的心理学问题需要重视
▲我国基层业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
(一)青少年业余体校
(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
(三)竞技体校
(四)俱乐部
(五)普通中小学运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