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

合集下载

新中产阶级标准

新中产阶级标准

新中产阶级标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中产阶级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群体。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新中产阶级的标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新中产阶级?新中产阶级的标准又是什么呢?首先,新中产阶级应该具备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

与传统的中产阶级相比,新中产阶级的收入更多地来源于知识和技能,而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产业和行业。

他们可能是科技领域的创新人才,也可能是金融领域的精英人士,总之,他们的经济收入应该是相对稳定且较高的。

其次,新中产阶级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新中产阶级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他们可能是高校的教授,也可能是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他们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再者,新中产阶级应该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作为社会中的中坚力量,新中产阶级应该不仅注重自身的发展,更要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

他们可能是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也可能是为社会公益事业捐资助学的慈善家,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贡献着力量。

最后,新中产阶级应该具备较高的生活品质和消费水平。

相比传统的中产阶级,新中产阶级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和享受,他们可能是品味生活的艺术家,也可能是追求健康生活的运动达人,总之,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影响着社会的风气和文化。

总的来说,新中产阶级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不仅仅包括经济收入,更包括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生活品质等多个方面。

他们是社会中的中坚力量,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支撑,他们的崛起也标志着我国社会结构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成为新中产阶级,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时代我国新社会阶层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及其引导策略

新时代我国新社会阶层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及其引导策略

新时代我国新社会阶层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及其引导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我国新社会阶层在不断壮大,其意识形态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新时代我国新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主要特征包括:多元化、现代化、开放化和包容性。

针对这些主要特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引导策略,使新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更加符合我国的发展需要,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一、多元化新时代我国新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对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观念上的多样性。

新社会阶层的成员来自不同背景,拥有不同人生经历和价值观念,他们对社会和国家的认知和理解也各不相同。

对于这一特征,我们应该采取引导策略,促使新社会阶层在多元意识形态中保持积极的态度,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加强价值观引导。

通过教育和宣传等手段,引导新社会阶层的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

鼓励他们在价值观多元化的背景下,尊重他人的观点和选择,形成共享的社会价值观念。

倡导包容性思维。

引导新社会阶层的成员树立包容性思维,要求他们在多元意识形态的环境下,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各界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发展多元化的舆论空间。

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为新社会阶层提供了更为开放和多元的舆论空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建立多元的公共信息传播平台,让不同声音都能够被充分传播和表达,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现代化鼓励科技创新。

新社会阶层的成员通常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创新支持和资源保障,鼓励他们在科技和创新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社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弘扬人文精神。

现代社会面临着价值观体系的混乱和文化认同的困惑,我们应该引导新社会阶层的成员,重视人文精神的弘扬和文化传承,鼓励他们关注文化建设和传统艺术,为现代社会带来更多的文化活力和精神追求。

促进生活方式多样化。

新社会阶层的成员具有多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需求,我们应该提供更为灵活和多样的生活服务和社会资源,促进现代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规模,字数500字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规模,字数500字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规模,字数500字
当前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规模可以由三个方面来说明:人口,教育,收入。

首先是人口,中国最新的全国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约有近14亿人口,其中有1亿多占据中间阶层。

这部分人口的数量介于上层阶层和底层阶层之间,占据社会的核心地位,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是教育,中国中间阶层的人口一般具备中等收入和中等教育背景,他们拥有大学学历,掌握业务知识,并能够利用时刻和金钱来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技能,他们更易以较高的收入来追求自己的人生观和理想。

最后是收入,中国中间阶层的人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增长,而他们的收入也将随之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中国的中产阶层人口占比高达66.6%。

总而言之,中国中间阶层的规模已经令人瞩目,其人口数量、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均受到极大肯定,它们在中国社会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正在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新社会阶层人士群体特征分析

新社会阶层人士群体特征分析

新社会阶层人士群体特征分析摘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当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速度快、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

明确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界定和了解该阶层的群体特征,不仅可以推动我国社会关系的重构,同时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关键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群体特征发展趋势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界定2001 年7 月1 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新的社会阶层概念,指出新的社会阶层由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组成。

2006 年7 月,《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对新的社会阶层做出了新的阐释,指出新的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

2015年9月,《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实行)》提出新的社会阶层,是指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与非公有制经济基础、新业态、新社会组织相联系的新的社会群体。

主要包括私营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以及自由职业者私营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是指受聘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掌握企业核心技术和经营管理专门知识的人员。

特别说明,私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外商投资企业是指境外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

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主要是指靠某种专业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专业人士,如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税务师、建设工程造价师、土地估价师等。

特别说明,中介组织是指依法通过专业知识和技术服务,向委托人提供公证性、代理性、信息技术服务性等中介服�盏幕�构,其特点是具有中间性、独立性、专业性和垄断性。

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

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

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张宛丽高鸽内容提要:本文集中探讨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中出现的“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

笔者通过我们参加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获得的第一手经验资料的分析,并引证第二手经验资料及相关统计资料,首先,验证了我们于2002年的研究发现,即一个类似于一般工业化社会结构变迁中的“新中间阶层”正在崛起。

继之,我们发现:⒈受到中国社会结构双重转型——即由传统农业社会结构向现代工业化社会结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的制约和影响,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中出现的“新中间阶层”,在其阶层构成上显示出独特的异质性,即一是受到权力授予关系、市场交换关系及社会关系网络这三种社会地位资源配置关系的作用而具有的地位评价上的不一致性;二是内含了一个拥有一定私有生产资料、占有一定雇佣劳动、具有一定私有财产关系的“私营企业主”特殊阶层.⒉受这三种社会资源配置关系的影响,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来源可区分为三种进入渠道,即由权力授予关系所作用的行政型进入、由市场交换关系所作用的市场型进入和借助社会关系资本作用的社会网络型进入。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继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进的一系列体制改革,如企业制度改革、干部及人事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促进了中国社会结构向着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演进。

其结果,社会产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上升;社会分工的职业专业化程度开始增强,一大批新型的现代性职业开始出现,如“办公室白领”、“私人律师”、“注册会计师”、“柜台收银员”等;随即引起了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与重组,出现了一些新的“准阶层”——正在分化演变中,尚未完全定型的社会利益群体,“白领阶层”即是如此。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社会阶层,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报告并强调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江泽民,2002年)。

当代我国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特征探析

当代我国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特征探析
张 伟 李 , 琳
长沙 40 0 ) 10 1
( ,. 12 湖南省社会 主义 学院 ,湖南

要 : 国社会 中间 阶层 的发展是 当代社会转型 的必然结 果 , 中 国社会 阶层 分化 的重要特征 。我 国社会 中间 我 是
阶层 既具有 一般社会中间阶层 的历 史共 性 , 更具有 中国独特 的发展逻辑 , 并在经济地位 、 治行为 、 政 文化品格 、 阶层 意识 等方面体现出区别于其他社会 阶层的发展特征 , 而与其他社会 阶级 阶层 区别 开来 , 从 住我 国社会 主义和谐社 会建构 中发 挥了独特的作 用。 关键 词 : 中间 阶层 ; 发展特征 ; 社会转型 ; 析 探
富拥有 者 。陆学 艺主编 的《 代 中 社会 阶 研 究报
告 》 出 , 阶段 , 提 现 以个人 均 收入及 财 寓拥 订 折 合 人 民币在 2 5万 至 3 5万 兀 , 庭 ( . . 家 以核 心 家 庭 的 之 家 两位 就业 行 为参 照 ) 均 收 人 5厅 7万
特征等 的阶层 。 收入 水 平 和 财 富 拥 有 量 是 划 分 中 问 阶层 的 主要标 准 , 但是 , 带有任 何 阶级划 分 的色 彩 。 不
随 着现代 科 学 技术 的进 步 和 生 产社 会 化 的 发 展
目前 , 我 国社会 巾问阶 的形 念主 要足 巾等 收 在 入者 , 即主要 是 以财 富或 收入作 为划 分标 准 的 I } 等财
元 , 为社 会 巾问 阶层界定 的经济 准 。 i ) 作 f 州晓虬 则 i i 提 出 了 中 问 阶 层 的 经 济 标 准 心 该 足 “ 收 入 5 0 J J 00 元” 。根据 在北 京 、二 、 京 、 州 干I 汉 的 删 l海 广 I 武

中国社会分层的新特点及趋势

中国社会分层的新特点及趋势

当前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化与特点 摘要: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的引入和全球化的推进,中国的社会阶层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呈现出非常复杂的特性,既具有资本经济的一些特性,又带有社会主义的一些属性,还掺合着许多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传统因素。从利益、权力和身份三个维度透视这种关系时可以发现,当前中国的阶级阶层关系是一种以利益博弈为主导、以权力为型塑机制、将身份地位作为核心价值追求的关系,其未来的演变方向面临着博弈的扩大与合法性等问题的挑战。
当前,中国正处在大转变的时代,最大的特点是将前现代、现代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后现代的所有现象浓缩在一个短短的时空中,增加了当前中国阶级阶层关系的复杂性。基于先前发表的分析框架,当前中国目前的阶级阶层关系自然包含着利益关系、支配关系和身份关系。但是,这三种关系的比重在不同的情况下是不一样的,表现的方式也很不同。为此,我们对当前中国阶级阶层关系做这样的假设:当前中国的阶级阶层关系以利益关系为主,支配关系和身份关系渐渐地有所显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为利益关系所主导。
一、利益博弈成为当前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的主要表现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市场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整个社会从过去的政治理想天国中跌进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和物质利益的世俗人间,经济效益、实惠、赚钱、奖金、发财、富裕已经取代革命理想、凌云壮志和浪漫情怀。按照波拉尼的说法,那是市场侵蚀到社会领域和国家领域。“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利益导向成为改革开放的主旨。它确实唤醒了人们,成了人们参与经济建设和追求发展的动力,中国经济由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成为人类社会的一大发展奇迹。在利益世界中,由于机遇、能力以及制度和权力等原因的影响,社会趋于分化,改变了原先的“一个阶级二个阶层”的阶级格局和阶级关系,分化为十大社会阶层,阶级阶层关系与以前相比大不相同,其中最大的不同是利益关系取代了过去的政治关系,成为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中等收入阶层的构成

中国中等收入阶层的构成

房地产、旅游、保险、商贸、传媒、法律、咨询、策划、社会服务、公用事业等领域的职员,科教文卫体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政府和社会管理部门的公务人员,企业里的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农业的专业户等等,一般是中等收入阶层的社会职业主体。

收入水平只能说是界定“中等收入阶层”的基础指标之一,而不是惟一的决定性因素。

比如,香港目前出现一个人们谈论很多的“负资产阶层”。

过去香港的房价奇高,港岛上的一个单间套房,售价也要100多万元,传统中等收入阶层的最大期求,就是有一套自己拥有的满意住宅,所以多数中等收入阶层家庭的主要投资,通常是按揭供楼,即通过贷款和分期付款方式购买住宅。

在亚洲金融风暴以后,由于香港房地产价格大大跌落,房屋的市值大幅度缩水,过去按500万元价格分期付款的住宅,现在市值可能不到300万元,但你又不得不继续供楼,每月仍然要按过去购买的价格分期付款,从而导致资不抵债,沦为“负资产阶层”。

但是,这个“负资产阶层”与企业破产,职工失业又有很大不同,尽管生活质量特别是心理上也受到很大影响,但他们的职业、消费偏好、生活方式等,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他们总体上仍然属于他们过去属于的那个中等收入阶层,当然他们对于政府政策的社会态度,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再比如,在中国的珠江三角洲,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城中村”,村里的原住民在地价和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出租房屋的丰厚收益,达到了大大高于城市工薪阶层的收入水平,但几乎没有人认为、他们自己也不自认为属于“中等收入阶层”。

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实现进入中等收入阶层的职业转变,他们的意愿、社会态度、生活方式和消费偏好等,与中等收入职业阶层也相去甚远。

第五,中等收入阶层还是一个反映国情差别的概念。

这就像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贫困阶层标准一样,大多数国家都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自己的贫困标准。

比如,中国目前农村贫困人口的标准是,年人均纯收入在600元以下,城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标准是,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50~200元(根据城市的不同)以下。

浅议新的社会阶层的一般特征

浅议新的社会阶层的一般特征

浅议新的社会阶层的一般特征作者:刘春香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10期【摘要】新的社会阶层尽管主要是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中分化融合后形成的,但又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有所区别,表现出自身的一些特点。

本文把新的社会阶层的一般特征总结为五个方面:社会性、流动性、自主性、独特成长性、内部构成的显著差异性,对它们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新的社会阶层;一般特征;社会性;自主性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基层出现了分化,并从中产生和发展起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主要包括六个方面: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这六类新的社会阶层成员尽管在财产状况、文化层次、社会地位、社会职业上有所区别,但在共同的社会经济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多样性的群体特征。

一、社会性特征新的社会阶层作为一个群体,它是社会转型的产物,是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结果,是社会不断演化和进步的基础,具有社会性特征。

一是新的社会阶层来源于社会各阶层和各领域。

个体户大多来源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刚毕业的学生、退伍军人等。

私营企业主来自各种不同的社会层次,几乎囊括了社会上的任何职业。

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绝大多数是来自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识分子,也有来自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以及归国留学人员。

受聘于外资企业的中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多数来自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以及刚从学校毕业的优秀大学生。

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既有来自各专业部门的,也有来自企业的,还吸收了一些大中专毕业生。

二是新的社会阶层具有社会人性质。

新的社会阶层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业领域广阔,不属于过去人们常说的“体制内”人士,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内,具有明显的“社会人”特征。

在经济领域里,由生产到流通,有一般性商品到公共事业部门;在社会领域里,联系到政府和个人、企业与个人,遍布司法律师、资产评估、审计、舆论宣传等各个领域,在组织、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实现正常、有序的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等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

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

引证相关统计数据,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分析现阶 段 中 国 社 会 “新 中 间 阶 层 ”崛 起 的 社 会 背 景 、构 成 特 征 ,试 图 回 答 现 阶 段 中 国 社 会 地 位 资 源 配 置 机 制是怎样作用于“新中间阶层”形成的。
一、“新中间阶层”的概念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7 一 8 “新中间阶层”概念辨析 在西方社会理论中,有“新中间阶层”和“旧中 间阶层”之分。后者通常指产生于前工业革命初期 诸如小农、店主、独立经营者等小 资产者和自雇 者 ,他 们 依 赖 自 己 借 以 谋 生 的 财 产 所 有 权 独 立 经 营(丹尼斯·吉尔伯特、约瑟夫·#9 卡尔,,::.:
江苏社会科学
!"#$%&’ &()"#* &)"+$)+&
.--/ 年第 0 期
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
张宛丽 李 炜 高 鸽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中出现了“新中间阶层”,通过调查和相关 统计资料分析,我们发现其有如下特征:,1 受到中国社会结构双重转型的制约和影响,现阶 段,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中出现的“新中间阶层”,在其阶层构成上显示出独特的异质性,即一是 受到权力授予关系、市场交换关系及社会关系网络这三种社会地位资源配置关系的作用而具 有的地位评价上的不一致性;二是内含了一个拥有一定私有生产资料、占有一定雇佣劳动、具 有一定私有财产关系的“私营企业主”特殊阶层。.1 受这三种社会资源配置关系的影响,现阶 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来源可区分为三种进入渠道,即由权力授予关系所作用的行政型 进 入 、由 市 场 交 换 关 系 所 作 用 的 市 场 型 进 入 和 借 助 社 会 关 系 资 本 作 用 的 社 会 网 络 型 进 入 。21 在观念整合上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属性及差异。

阐述我国中间阶层的行为特征和社会功能

阐述我国中间阶层的行为特征和社会功能

阐述我国中间阶层的行为特征和社会功能答:所谓中间阶层是指在西方社会分层理论中按照职业、收入、教育、价值观、生说方式等多元标准对社会阶层进行综合考察,其整体地位居于中等水平的社会群体。

1、行为特征受社会结构多元分割的影响,现阶段中间阶层在价值观及社会行为规范方面存在着:1)传统性的价值观——安于现状,循规蹈矩,典型者为个体户、小业主。

2)现代性的价值观——开拓、进取,注重个人价值及其社会形象,典型者为公务员、办事员;其间,私营企业主、民营企业家及经理,他们更以注重实际的“实惠”标准,度量个人努力的社会价值。

3)“后现代”观念——强调个性体验,不受社会规范约束,典型者为受雇于外企的“白领”、自由职业者等。

如此价值观及行为状态,自然与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的社会结构特性有关。

就现阶段中间阶层的构成来源看,一部分系“土生土长”者,在他们那里,对现代市场经营运作机制及科层制的组织管理模式较隔膜、排斥,而对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模式和社会主义计划体制下“大锅饭”的行为策略则运作纯熟,有亲和力。

如大部分的私营企业主、原国企、事业单位中的“老板”、公务员、办事员等,他们更愿意以自己早已驾轻驭熟的交往方式,有意、无意地跨越诸如科层制式的“条条框框”的现代职业行为规范,从而获得有效的行动结果。

另一部分则为随外资引入后,经过西方现代管理、技能培训的人员,即在百姓眼中多少有些“洋腔洋调”者,如一些高级经营管理者、高新技术专业者、现代企、事业单位中的办公室白领人员等。

他们在情感上,对中国“传统玩艺儿”(从价值观、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到一切器物)均较反感,有较强烈的反抗情绪;反之,则很认同西方的价值观、交往准则、生活方式,以致那些颇有洋味的器物“东西”。

无论办“公事”,还是“私交”,喜欢西式的“公事公办”。

从行为规范上看,他们多从事脑力劳动,因而吃苦耐劳能力差;工资水平较高,生活中喜欢追求幸福感,消费水平较高;关注国家时事及大事,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因而对于生活和国家大事都能发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现阶段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分析

现阶段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分析

现阶段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分析现阶段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分析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人口最多的国家,面临着复杂的社会阶级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发展,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经济层面和社会地位两个方面,对现阶段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进行分析。

从经济层面来看,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主要包括富裕阶层、中产阶层、工人阶层和贫困阶层。

富裕阶层主要是那些拥有巨额财富和高收入的人群,包括大型企业的老板、高级管理人员、私营企业家等。

他们通常拥有高学历和优质资源,对经济市场具有较高的掌控力和影响力。

中产阶层是中国社会中日益壮大的阶层,其收入和社会地位处于中等水平。

这一阶层包括技术人员、白领工作人员、高端服务业从业者等。

他们通常拥有较高的学历和专业技能,享受着相对稳定的收入,可以满足一定程度上的消费需求。

工人阶层包括那些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群体,包括产业工人、农民工和务工者等。

虽然他们是社会的劳动力主力军,但通常收入较低,工作条件较差,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虽然近年来政府对工人权益的关注和保护有所加强,但工人阶层仍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贫困阶层是社会中最底层的群体,通常由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困难群体组成。

他们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面临着生计困难和基本权益的缺失。

政府通过扶贫政策、社会救助等手段来帮助这一群体,但贫困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和政策支持。

除了经济层面,社会地位也是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社会地位除了与经济状况相关,还与教育、职业、文化背景等因素有关。

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中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通常是高等院校的教师、科研人员、文化艺术工作者等。

在改革开放以来,私营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社会地位也大幅提升,受到更多人的认同和尊重。

此外,政治地位也是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中国,政治地位主要与党派关系和政府机构有关。

党员和政府官员通常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他们在政治决策中具有一定的权力和影响力。

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与概念

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与概念

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与概念中国社会的中间阶层是指既不属于传统的贵族阶层,也不属于劳动阶层的社会群体。

在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间阶层的成长和壮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和概念日益清晰。

首先,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之一是其经济条件相对稳定和较高的收入水平。

中间阶层通常拥有稳定的职业和稳定的工资收入。

他们在职业领域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力和付出获得相对高水平的经济回报。

与低收入劳动者相比,中间阶层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能够满足自身和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之二是其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

中间阶层的成员通常接受过较好的教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他们在教育上的投资较多,为自己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竞争力,从而在职场上获得更好的工作和较高的社会地位。

第三,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之三是他们拥有相对稳定的社会地位和较高的社会声誉。

中间阶层的成员通常担任中高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自主创业者等职位,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说话权。

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参与社会事务和公共决策,其声誉和地位得到一定的认可。

第四,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之四是他们拥有相对较高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

由于中间阶层的收入相对较高,他们有能力享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物质生活条件。

中间阶层的成员普遍关注生活品质和个人追求,追求高品质的消费和文化体验,对于教育、医疗、住房等消费品具有较高的消费需求。

综上所述,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主要包括相对稳定和较高的经济条件、较高的受教育程度、稳定的社会地位和声誉,以及较高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

中间阶层的崛起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既是经济的支柱,也是社会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因此,关注中间阶层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社会阶层的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型社会阶层的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型社会阶层的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阶层是指人们按照社会经济地位、职业地位、文化水平、性别、种族等标准划分和归类的群体。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新型社会阶层也随之而来。

本文将探讨新型社会阶层的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新型社会阶层的特征1.多元化现代社会中,新型社会阶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人们的经济来源、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都不再单一,而是多元化的。

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得一些新兴职业不断涌现。

比如,互联网行业的兴起,催生了程序员、数据分析师、网络营销师等诸多职业;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科技的研发,也推动了一些新型职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全球化的影响,也催生了一些具有新型社会阶层特征的群体。

比如,数字青年、网络达人、知识精英等,都是以网络技术、信息化应用为基础的新型社会阶层。

2.人口基数大、群体分散新型社会阶层的群体数量庞大,分布广泛。

他们往往来自不同的社会群体,拥有不同的经济来源、文化背景和教育程度。

在城市中,新型社会阶层主要集中在高科技企业、金融行业、文化创意产业等行业中,这些人往往属于高知识、高技能的人才;在乡村中,新型社会阶层主要由一些企业家、种植大户、文化创意从业者等组成,他们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中上层。

他们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社会阶层的固化和刻板印象,成为了新型阶层的代表。

3.讲求个性和自由新型社会阶层注重个性追求和自由意志。

他们对工作、生活、家庭、爱情等方面都有不同寻常的要求,注重个人选择和自由表达。

他们视金钱、荣誉、地位为手段,而非目的。

他们追求自己所喜欢的生活方式和事业发展方向,以达到不同寻常的成就。

比如,有些新型社会阶层会把旅游、艺术、音乐、体育、健身等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有一些人会创业、投资或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超越。

4.强调创新和变革新型社会阶层对创新和变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中国式中产阶层的12个特征

中国式中产阶层的12个特征

中国式中产阶层的12个特征什么是中产?要想有一个清晰的仅仅以收入的量化标准,并不符合中国式中产的定义,因为中国的文化中,大家对财富拥有状况具有较高的警惕性,因此,报告收入不等于实际收入,收入不完全体现消费的特征比较突出,这些特征,使得识别中产不能用收入作为唯一条件,而家庭消费、奢侈品消费、个人资产及阶层特征与基础的收入指标的结合,才能更好的识别中国式中产。

作为一个中产,我们的研究认为,在收入上至少要满足:在一线城市家庭平均收入在15万以上,二线城市平均年收入在10万以上,三线城市平均收入在8万元以上;同时,还应该拥有以下标志性消费中的至少两个条件:1.价值20万以上的私人轿车;2.自有房产,一线城市100 万元及以上的住宅,二线城市70万的住宅,三线城市50万的住宅;3.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超过50万元;4.银行的VIP 客户;5. 投资消费支出占家庭收入比重超过10%;6. 拥有超过1 万元的高端电视;7.时尚奢侈品的重度消费者,每年奢侈品消费超过3万元;8.每年花在休闲度假平均消费2万元以上。

事实上,用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式中产是很难的,一方面取决于中产是否能够自我认同,另外一方面,实际上中国的区域和城市级别的差异是比较大的,一二三线城市的消费水平和压力也不一样,这个初步的研究,仅仅是给大家一个基本的参考:消费价值和消费形态才是界定中国式中产的重要维度,另外,中产不是静态的,而是在动态的,中国未来的5-10年为中产的成长营造了很好的空间,尽管现在舆论都在探讨例如中产被房子压垮等等,但是,中国式中产的消费力和群体的潜力依然是巨大的。

按照中国社科院的统计,中产阶层占中国城市人口的26%,目前大约是1.72亿,而这1.72亿背后的消费潜力才是值得关注的对象。

那么,我们称之为“中国式中产”具备哪些特征?这些特征的营销意义是什么?我结合研究,做一些概括,希望能够对这个群体有充分的描述。

1.知识。

现阶段我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

现阶段我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

现阶段我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中间阶层正逐渐形成和壮大,其构成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职业多样性。

新中间阶层的构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白领阶层,如公务员、教师、医生等职业,而是涵盖了更多新兴产业的从业者,如互联网从业者、自媒体人、创业者等。

这些人才多具备高学历和专业技能,他们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收入稳定。

相比于低收入群体,新中间阶层的收入相对稳定。

他们在职业发展方面有更好的机会和福利待遇,相对而言,他们的工作稳定性更高,收入也更具可预测性。

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规划生活和投资,提高生活品质。

第三,教育水平较高。

新中间阶层的成员普遍接受过较高程度的教育,具备较强的知识和技能。

这使得他们更有竞争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要求。

第四,社会参与度高。

新中间阶层的成员不仅对自身事业有较高的追求和投入,也对社会事务和公共利益有较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他们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关注环境保护、教育、健康等领域,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第五,消费观念独立。

相较于过去对节俭消费的认同,新中间阶层更倾向于追求品质生活和个性化消费。

他们注重自我提升和舒适感,对于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有较高的需求。

这对于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起到了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中间阶层的构成特点主要表现在职业多样性、收入稳定、教育水平较高、社会参与度高以及消费观念独立。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也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现阶段我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点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议题,需要从不同维度来进行深入探讨。

以下是我对该议题的进一步分析和相关讨论:首先,职业多样性是新中间阶层的显著特点之一。

传统意义上的中间阶层主要是指那些从事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工作的人群,如公务员、医生、教师等。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革,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新型中间阶层的构成也愈发多元化。

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构成特征研究

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构成特征研究

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构成特征研究
张宛丽;李炜;高鸽
【期刊名称】《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07)002
【摘要】在现阶段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中,出现的类似于一般工业化社会中的"新中间阶层"尚处于发育期.其构成特征表现为:一定的异质性;2种不同性质的利益指向;"官本位"的价值评价及权力排斥.从其社会流动特征看,内部的中、下层有可能与下层结盟;而三大主干群体--经理、专业技术人员及私营企业主阶层,则有可能会与上层缔结友好关系.
【总页数】7页(P10-16)
【作者】张宛丽;李炜;高鸽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100732;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100732;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
【相关文献】
1.政治和谐视域中的当代中国社会中间阶层政治参与 [J], 孙岩
2.中国社会转型以及中间阶层的历史担当 [J], 王瑞华;白春雨
3.浅析高等教育对中国社会中间阶层扩大的动力作用 [J], 邹涵
4.一对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再思考与新表述 [J], 常春;张荣华
5.现阶段汉语新外来词构词理据及发展特征研究 [J], 王若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阶段中国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和问题

现阶段中国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和问题

现阶段中国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和问题中国网 | 时间: 2002-02-04 | 文章来源:中国网1.受现阶段社会结构转型的多元性、过渡性所规定,现阶段中国中间阶层的构成呈现出多元分割的特征:①在与生产资料的关系及其单位类型上,现阶段中间阶层被不同经济所有制关系所分割。

现阶段,社会经济结构中存在着四种性质不同的所有制经济关系及其单位类型。

一是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民所有制关系,及其国有经济类型或国有单位①(国家统计局,2000)。

二是集体所有制,及其集体经济类型或集体单位②(国家统计局,2000)。

三是私人所有制经济关系,及其经济类型单位,如私营企业、个体户。

四是“其他单位,包括股份合作单位、联营单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商投资单位以及外商投资单位等其他登记注册类型单位”(国家统计局,2000)。

中间阶层的所有制各职业群体均被分割于这四种经济关系中,这使得他们各自在资源占有及机会结构上具有程度不同的差别。

一般认为,从社会结构变化的角度,可以将改革分为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阶段。

在80年代前后改革的初期阶段,不同经济所有制及其单位类型所拥有的资源,对其成员的地位状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机会结构也因此而有很大的差别。

期间,有两种经济类型在资源占有上最具优势,即一是国有经济类型单位,以原计划体制下资源“再分配”的权力优势,在资源占有及为就业于其下的社会成员提供较优厚的地位机会方面(如回报率较高、且较稳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职业劳动保障,个人及相应的家庭生活等的福利保障,一定的专业、技能再培训机会,等等)占尽先机。

二是新兴的私营经济类型(如私营企业),以改革开放释放的“自由流动空间”与“自由流动资源”为条件,挣得原始积累的资本利润,并以此为资本与前者据有的权力资源相交换,从而获得相应的市场机会与地位回报。

相应地,就业于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及专业技术人员,这三类群体的综合地位评价较其他社会群体要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张宛丽高鸽内容提要:本文集中探讨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中出现的“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

笔者通过我们参加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获得的第一手经验资料的分析,并引证第二手经验资料及相关统计资料,首先,验证了我们于2002年的研究发现,即一个类似于一般工业化社会结构变迁中的“新中间阶层”正在崛起。

继之,我们发现:⒈受到中国社会结构双重转型——即由传统农业社会结构向现代工业化社会结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的制约和影响,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中出现的“新中间阶层”,在其阶层构成上显示出独特的异质性,即一是受到权力授予关系、市场交换关系及社会关系网络这三种社会地位资源配置关系的作用而具有的地位评价上的不一致性;二是内含了一个拥有一定私有生产资料、占有一定雇佣劳动、具有一定私有财产关系的“私营企业主”特殊阶层.⒉受这三种社会资源配置关系的影响,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来源可区分为三种进入渠道,即由权力授予关系所作用的行政型进入、由市场交换关系所作用的市场型进入和借助社会关系资本作用的社会网络型进入。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继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进的一系列体制改革,如企业制度改革、干部及人事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促进了中国社会结构向着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演进。

其结果,社会产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上升;社会分工的职业专业化程度开始增强,一大批新型的现代性职业开始出现,如“办公室白领”、“私人律师”、“注册会计师”、“柜台收银员”等;随即引起了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与重组,出现了一些新的“准阶层”——正在分化演变中,尚未完全定型的社会利益群体,“白领阶层”即是如此。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社会阶层,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报告并强调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江泽民,2002年)。

而在2004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及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培养中等收入阶层”(新华社电,2004)已成为出席两会的代表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对这一社会分化现象,笔者于本文将借鉴相关研究成果,使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的实证资料①及笔者所作的访谈资料,引证相关统计数①此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课题主持人为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陆学艺研究员)于2001年11~12月在全国12个省及直辖市(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黑龙江、河北、河南、江西、四川、贵州、内蒙)73个区县收集的问卷调查数据,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为16~70岁人口,获取的有效样本为6193。

经加权处理后,此调查数据的样本分布在基本的人口信息和主要的个人社会经济背景信息方面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布极为接近,这表明此数据有很好的代表性。

在此次调查样本中,有5.4%是在校学生。

由于对在校生无法进行职业和收入水平的归类,本文依据四个指标进行的据,分析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崛起的社会背景,在此基础上,集中探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导致的双重社会结构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社会结构变迁,是否如同世界上那些早发现代化国家出现了一个“新中间阶层”?其阶层构成特征是怎样的?中产阶层归类排除了在校生样本,因此,对中产阶层比例的估计,是指在16~70岁非学生身份的人口中中产阶层所占比例。

我们把16~70岁非学生身份的人称之为适龄社会人口,与16岁以下和70岁以上的人相比,他们在各个层面的社会生活中参与程度更高,在社会、经济、政治领域也往往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此抽样调查数据中16~70岁非学生样本的数量为5860,本文中的所有数据分析都采用了加权数据。

参见李春玲,2004,同前,第58页。

一、社会中间阶层的概念及产生的社会背景㈠“新中间阶层”的概念“新中间阶层”是和“旧中间阶层”相对立的概念。

在社会阶层研究中,“旧中间阶层”通常指产生于前工业革命初期诸如小农、店主、独立经营者等小资产者和自雇者,他们以来自己借以谋生的财产所有权独立经营(丹尼斯·吉尔伯特、约瑟夫·A.卡尔,1992:79)。

而对于“新中间阶层”的界定,在不同学派的理论中,颇有差异。

然而,研究者们对“新中间阶层”的特征在一些方面却取得了共识,可概括如下:⒈职业构成以脑力劳动职业者为主;⒉具有较高学历,接受过专业化训练;⒊以工资、薪金谋生的被雇佣者;⒋程度不同地拥有对劳动过程的直接控制权,对社会公共事务一定的发言权及影响力;⒌政治态度温和、保守,追求民主、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社会意识形态;⒍生活方式、行为教养以上层社会为马首,讲究格调、品位;⒎价值观念上强调自我成就、自我实现;⒏拥有体面生活的私有财富、闲暇时间及消费能力(如私家车、私产房、携家人旅游、度假,等等)。

其最核心的特征是他们不占有生产资料,而更多依赖“组织资本”(即管理权力)和“文化资本”(即专业技能)来获得其社会地位。

归纳西方社会理论不同学派的有关认识,可见出三个分析视角:一是西方新马克思主义(以下简称新马)社会阶级论的“新中产阶级”观;二是多元社会分层理论的“新中间阶层”观;三是主观分层的“新中间阶层”观①。

就新马社会阶级论观之,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或曰“后工业社会”中的“靠工资谋生”、以占有较多的知识资源为资本提供劳动的各种、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公职人员,被称为“新小资产阶级”、“新中产阶级”、“新中间阶级”。

对之,在多元社会分层理论中,一般使用“中产阶层”、“新中间层”的分析概念。

而从主观评价的“中间阶层”认同观分析,则国民多以“中间阶层”的归属意识,认同其生活价值观及行为规范,形成对所在社会是“一个平等化程度很高”的社会认①限于篇幅,恕此不祥述这三种视角的主要论点,参见张宛丽,2002年7月,《对现阶段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初步研究》,《江苏社会科学》第4期。

同。

新中间阶层的社会功能或曰社会意义而言,不同的理论流派各有不同的认识。

基于马克思“阶级斗争”的冲突论者均坚持认为,新中产阶级是游动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一个不稳定的、不断向上下两极分化的阶级,且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维持统治阶级确立的社会秩序的一个从属阶级。

而基于“阶级竞争”的功能论者的观点则认为,这是一个促进社会发展、对社会结构具有稳定功能的社会主体力量。

“新中间阶层”的出现,映射出现代社会结构中社会地位分层系统的公平性趋势,即:一方面,在社会资源分配及结果中,由原有的社会财富、权力控制在一小部分社会上层而社会大众被控制于其下的“金字塔型”结构,转变为社会财富、权力可以为更大多数社会成员所分享的“橄榄型”结构;另一方面,社会成员通过自身的后天的努力——如接受现代教育等,改变原有贫穷生活境遇、被控制的低下地位的可能性增加,而较普遍享有向上流动“过上体面生活”的发展机会。

因此,新中间阶层的崛起对对缓和社会贫富两级分化、发展并稳定公正、有序的社会利益格局,从而为使工业化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分享,具有积极的促动作用。

在此意义上,亦被称为具有现代社会“稳定器”与“安全阀”的功能意义。

㈡新中间阶层产生的社会背景当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写道,资本主义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所创造的生产力大于其前期人类所创造的生产力的总和时,资本主义尚处于蓄势待发时期。

但在其后的150多年间,西方社会经历了继1760-1840年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二次(1840-1950年)和第三次(1950年至今)工业革命。

在现代化社会结构变迁中,各工业国都出现了左右其社会发展的社会力量——不同于资本主义初期阶段的“新中间阶层”(参见叶念先,1990,第28-30页)。

虽然他们各自的国情不同,然而随着工业化社会结构变迁,新中间阶层的崛起却有着一些相似的重大社会背景。

⒈“现代”工业的出现1909年人类第一次以相应的理论知识为指导,以合成技术制成了合成氨;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对化肥与炸药的需求,催生了第一个“现代”工业——化学工业。

自此,科学、技术摆脱了以往的“发明”的个性化、经验性、分散性,成为现代工业的直接动力,并逐步孕育、发展成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信息经济”或曰“后工业社会”中的一些主导产业,如高科技产业;并使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向着社会结构的核心方向迅速发展,开启了知识分子“精英化”的新时代。

⒉产业结构由传统工业向现代产业转移社会产业结构也相应地出现了由传统工业向现代产业的转移。

“大企业”出现了;公司得到广泛发展,遍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如在1897-1911年间,美国4227个公司合并为257个公司,先后成立了年产百万辆汽车生产能力的福特汽车公司(1903年)、通用汽车公司(1908年)(托马斯·K·麦格劳,1999/1997:612-613)。

⒊由生产性社会转向消费性社会自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大众消费品领域出现,汽车、收音机、家用电器及电视机等耐用消费品成为日常消费品的主流。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后工业社会”,录像机、移动电话、个人电脑等“信息化产品”引领着日常消费品的潮流(托马斯·K·麦格劳,1999/1997:15-16)。

大众消费品领域的出现,使人类社会第一次由生产性社会转入到消费性社会。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下层阶级(如工人阶级)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导致了消费领域的阶层分化。

⒋职业结构中“白领”职业比重超过了“蓝领”从19世纪中期起,社会职业结构中的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人员及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的比重迅速增加。

来自1870-1992年四个不同时点的就业构成统计,显示了日本、美国、德国、英国这四个国家职业结构均发生了农业及就业人员比例急剧下降、工业就业人员逐渐减少、服务业就业人员迅速扩大的重大变化。

这些国家均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就业结构中,现代服务业超过50%,成为主要产业(参见表1)(托马斯·K·麦格劳,1999/1997:610)。

表1 日本、美国、德国、英国职业结构构成统计单位:%1870年1913年1950年1992年农业工业服务业农业工业服务业农业工业服务业农业工业服务业日本7030 0 60 19 21 45 2510 30 60美国43 34242533 42 10 32 58 0.5 2570德国41 38 21 38 47 25253738 0.5 35.5 60英国253738 10 45 45 0.545500.525.570伴随着上述变化,世界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分层结构中均先后出现了“新中间阶层”(亦被称为“新中产阶层”,“新中产阶级”),其主干为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者、大、中小企业主构成的白领职业群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