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 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读某地区域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形态及影响因素分别是()A.团状、河流因素B.团状、地形因素C.带状、气候因素D.带状、河流因素2.最早发展成城市的是A.①B.②C.③D.④3.图中, Ⅱ阶段城市最不会发生的现象有()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B.城市中心人口密度减小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4.城市功能分区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住宅区 B.文化区 C.商业区 D.工业区5.造成欧美等许多特大城市中出现“唐人街”的主要原因是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地理因素 D.民族与宗教因素6.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应该是A.能使城市居民随时随地得以消费B.能够使各功能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避免相互干扰C.能使交通条件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各种交通工具畅通无阻 D.能保证外来人口不再涌入城市,扰乱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读野外考察游记节选,回答下面小题。
“行进在大峡谷,大山架起凝重厚实的躯体,江水唤出低吟的浪涛。
险恶的地理环境中,傈傈族同胞生息劳作在这里,他们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发明了千只脚落地式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
”7.“千只脚落地式”房屋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8.根据当地环境推测,此村聚落多为A.集聚式 B.散居式 C.规则式 D.多边形式9.此地较大村落的平面形态多呈A.带状 B.圆形 C.三角形 D.方形下图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在图中,③区()A.是城市的生产中心B.常住居民最多C.是城市的商业中心D.环境质量最差11.在②区内,可以布局()A.学校、体育馆B.消防车库、城市雕塑C.政府机关、停车场D.超市、文化馆12.近年来,城市内涝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相继出现,下列有关城市内涝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城市地表硬化面积过大,不利于下渗。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二2.3 城市化(学案)含 答案

第三节城市化【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世界城市化进程。
2.理解世界城市化的时间、地区差异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综合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知识结构】【自主学习】一、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标志:一般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
3.动力机制: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表现为推力和拉力作用。
4.意义(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镇乡村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世界城市化过程在不同阶段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思考】逆城市化是否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在逐渐降低?为什么?答案:否。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表现,这一阶段许多城市人口到乡村居住,但并非从事农业活动,仅是居住地的改变,其并不代表经济发展水平降低。
较低初期后期慢市区高停滞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发达发展中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比较 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起步 时间 早晚 早原因 工业化早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 速度快慢快原因 城市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二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城市化水平高低高低,且发展不平衡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亚非国家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存在问题问题出现_______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知识拓展1: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晚 趋缓甚至停滞 逆城市化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3.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解析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解析版)一、选择题1.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A. 规模的大小B. 重要的水平C. 付出租金的上下D. 人数的多少2.关于城市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城市化指乡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不包括乡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进程B. 一个国度或地域的城市化水平可以表达其社会经济的开展水平C. 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开展中心,但对周边地域的经济开展影响不大D. 城市化必将扩展城乡之间的差距3.城市中最普遍的土地应用方式是〔〕A. 工业用地B. 住宅用地C. 商业用地D. 交通路途用地4.城市中的各项活动需求应用一定的土地,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构成了功用区。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属于城市土地应用类型的是〔〕①商业用地②交通用地③政府机关用地④绿洲农业⑤住宅用地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⑤D. ①②④⑤〔2〕关于城市功用区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城市各类功用区之间界限清楚B. 商业区是城市中最为普遍的土地应用方式C. 工业区多位于交通支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D. 住宅区低级住宅区与中初级住宅区存在分化5.以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才干随距离递减表示图。
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功用区可拓展到〔〕A. 一环路B. 二环路C. 三环路D. 环城路〔2〕近年来该市的工业部门大局部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缘由是〔〕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下跌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时完善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④郊区廉价休息力丰厚⑤人口向郊区迁移A. ①②⑤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③④⑤〔3〕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沿线迁移,主要缘由是〔〕①二、三环路沿线地租比市中心的低②市中心交通拥堵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时完善⑤市中心人口增加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②④6.读我国某市城区规划图,回答以下各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题

单元测试题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考试寄语:把平时的考试当成高考,认真对待,严格要求自己,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优秀!只有在这时你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对城市功能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城市功能区要占据一定的土地面积B.不同的功能区有不同的职能C.同一功能区内可以有多种功能,但以某种功能为主D.各功能区之间有明显的界线读下面“中心商务区内部结构中零售业的空间分布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2-3题。
2.对图示含义解释正确的是( )A.距市中心越近,租金越高,零售业专门化程度越低B.距市中心越近,租金越高,商品档次越高C.距市中心越远,租金越低,零售业专门化程度越高D.距市中心越远,租金越高,商品档次越低3.在图中“角落部位”租金曲线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A.交通通达度较好,租金较高,各零售业均付不起高昂租金B.地域狭窄,不适合零售业用地C.交通通达度较差,无法吸引大量人流,对零售业无吸引力D.交通通达度较高,适合作为商务机构的办公楼2008年9月10日,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市、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九个城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
这是国内第一个启动综改试点的城市圈。
读图,完成以下4-6题。
4.该城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A.黄冈B.红安C.武汉 D.大冶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城市圈中,武汉市的服务范围最大B.与鄂州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种类少C.与麻城市相比,红安县提供的服务种类少D.与大冶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6.关于城市等级的叙述,合理的是( )A.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越少 B.城市等级越低,其服务范围越大C.城市等级越高,其人口规模一般越大 D.城市等级越低,其数目越少,平均距离越近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左图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右图示意地租变化。
2020级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单元《城市和城市化》测试卷(Word含答案)

第二单元《城市与城市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图中箭头①①①①分别表示人口、资金、技术、产业流动方向。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1.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大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B.市区失业人口增加C.郊区比市中心经济更发达D.高速公路、地铁等交通工具的出现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社会因素D.技术因素下图表示①①①①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3.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 ①B. ①C. ①D. ①上海世博园位于卢浦大桥与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带,规划用地 5.28km2,其中浦西 1.35km2,这里原有大片厂房及部分民居。
结合地图,回答以下两题。
4.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下列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与该主题最为吻合的是()A.同心圆B.扇形C.多核心D.田园城市下图是“某工业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结构示意图”,图中“就业廊”沿南北干道延伸,因形似长廊而得名。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有关该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空间结构属于同心圆模式B.最适宜在东北方向设置卫生防护带C.东南方向居住就业功能匹配较好D.高级住宅区最适合布局在城市北部下图为“我国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6.①区域可能属于()A.工业区B.住宅区C.商业区D.行政区读图“城市温度与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变化关系图”,回答下列两题。
7.下列判断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①城市热岛效应明显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①城市人口与城市面积不相关①该城市职能为政治、文化中心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读“甲城的地理位置图”(左图)和“甲城的城市用地结构图”(右图),回答以下两题。
8.甲城的工业用地(图中①)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其主要原因是()A.远离河流可防止水污染B.垂直盛行风向的郊外可减轻大气污染C.远离居住区可减弱噪声污染D.远离农田可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印度某城市东西剖面图,显示了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之间的相关关系。
读图,完成第1~2题。
1.甲地区土地价格和人口密度均很低,原因是( )A.位于城市中心,往往为市政中心广场B.距离城市中心近,不适××市建设C.位于城市边缘,基础设施不完善D.位于××区,只适于发展种植业2.乙地区高土地价格、低人口密度,应属于( )A.中心商务区B.文化区C.住宅区D.工业区解析:甲地区位于城市边缘,距离市中心远,加上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价格和人口密度均很低;乙地区地价最高,并位于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丙地区地价较高,距离市中心不太远,是城市中的住宅区,是城市中分布最普遍的用地类型。
答案:1.C 2.A(20xx·江苏南京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
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
读图,完成第3~4题。
3.中心商务区白天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4.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出,该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1970年比值增大,夜间人口与1970年比值减小,昼夜人口密度的比值变化加大,这说明在中心商务区居住的人口越来越少,反映出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逐渐分离。
第4题,大量人口只在中心商务区工作,而远离中心商务区居住,主要是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AB卷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A卷

学校父亲节活动开展的策划书学校父亲节活动开展的策划书(篇1)【设计意图】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惯例是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在家料理家务,教育孩子。
经常是父亲每天天不亮就去上班,孩子还未醒;很晚回家时,孩子已入睡。
到了星期天,父亲蒙头大睡,真正陪孩子的时间很少,因而父亲在孩子心目中的份量比较轻,父亲与孩子的感情也比较淡薄。
【活动目标】1.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幼儿体验浓浓的亲情,激发幼儿爱的情感。
2.有重点地指导幼儿通过多种形式了解父亲的责任和工作。
3.知道父亲节的由来:1910年,美国最先提出庆祝“父亲节”的倡议,并从1934年开始,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
日本从1950年左右开始,将“父亲节”正式定为国民的节日。
【活动准备】1.请老师先发信息与爸爸沟通:给幼儿讲一讲自己是干什么,会干什么,和幼儿做游戏拔河、猜拳、大压小游戏2.孩子们与爸爸们共同完成“大手牵小手”的手印画。
(教师发纸让爸爸印上大手)【活动过程】1.教师向幼儿介绍父亲节的来历。
2.幼儿分享父亲的快乐(请幼儿说一说我的爸爸会干什么?我喜欢我的爸爸)、出示爸爸的大手“大手牵小手”的手印画。
3.幼儿唱“父亲节”的歌曲。
4.幼儿为父亲自制的小礼物(皮带、皮包、枕头、眼镜)。
5.回家后向爸爸赠送小礼物,并说出;爸爸您辛苦了,我爱您。
有一种记忆可以很久、有一种思念可以很长;有一双手那手心的舒适和温暖,让我们一生都无法忘记。
活动形式:活动为接力赛形式。
小朋友必须用指定的方式将指定物品运送给父亲,并佩戴完整。
活动内容:1.小朋友帮父亲将衬衣的纽扣扣好。
2.小朋友用滑板将领带运送给父亲,并佩戴完整。
3.小朋友用“小车”将皮带运送给父亲,并佩戴完整。
学校父亲节活动开展的策划书(篇2)活动前言:孩提时,总抱怨父亲不爱自己,连分别时都不曾回头看看自己。
母亲悄悄告诉我:不是父亲不爱你,而是父亲将爱藏在心底,他总会在转弯处偷偷看你。
再次分别,对母亲话半信半疑的我才发现,原来父亲真的在转弯处偷偷回头,然后大步离去。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2021-2022学年)

第二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8·新课标卷Ⅲ)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D )ﻩB.更接近消费市场A.基础设施较完善ﻩC.资金供应较充裕ﻩD.更易招募劳动力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C )A.从事商业活动ﻩ 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ﻩD.扩大种田规模3.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B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1题,D对:加工企业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由图可知,中心集镇周围乡村较多,结合材料可知,该县农民以务农为主,为兼顾农活,农民一般选择在距离较近的工厂打工,因此中心集镇更易招募周边劳动力.A错:县城为区域的中心,其基础设施更完善。
B错:在山区的县城一般是一个县中人口最集中的区域,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加工出来的产品,应该在县城的销售量会更大。
C错:县城是区域经济中心,资金比中心集镇更充裕。
第2题,C对:兼顾务工务农的农民,农忙时节在农村忙碌,农闲时节可能到中心集镇打工, 因此“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对他们而言最适合。
A错: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一般会定居在商业活动较频繁的中心集镇或县城,而不在农村居住.B错:留守子女指长期外出务工农民的子女,这些孩子上学时一般固定在学校及附近小范围区域,不可能在农村和中心集镇之间频繁移动。
度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检测试题(含解析)

度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检测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要一个正确选项) 以下图是我国西北沿海某城市的城市功用区散布表示图。
A、B、C是三种不同的功用区。
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构成的。
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三种功用区区分是商业区、工业区和寓居区,A、B、C 区分代表的功用区是 ( )A.商业区、寓居区、工业区B.寓居区、商业区、工业区C.工业区、商业区、寓居区D.商业区、工业区、寓居区2.以下表达中,不属于功用区C区位优势的是 ( )A.滨江临海,水运条件好,交通便利B.水源充足,地势平整C.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地域,对城市的污染较小D.人口稀疏,休息力充足解析:1.A 2.D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水运, A处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便于吸纳最大消费人群,构成了商业区。
住宅区是城市最普遍的土地应用方式,B的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
C处沿河靠海且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整,交通便利,便于排污,最有能够构成工业区。
第2题,人口稀疏区应该在城区。
如图为某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增长率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
读图,回答3~5题:3.M处规划的主要功用区为( )A.工业区B.商业区C.住宅区D.绿化区4.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A.规模的大小B.重要的水平C.付出租金的上下D.政府的决策5.关于该城市中心人口负增长的缘由,以下表达不正确的最能够是( )A.城市交通的开展B.市中心肠价下跌C.城市环境好转D.市中心经济萎缩解析:3.C 4.C 5.D 第3题,M处常住人口增长快,应为住宅区。
第4题,在竞争环境下,只要付出最高的租金,才干取得土地的运用权。
第5题,城市中心人口负增长是逆城市化的表现,因市中心肠价下跌,环境好转,寓居环境恶劣,再加上交通的开展和乡村基础设备的完善,人们纷繁外迁。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单元素养评价: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素养评价(二)(第二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0·枣庄高一检测)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1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2示意地租变化曲线。
据此回答1、2题。
1.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A.西北风;自西北向东南流B.西北风;自东南向西北流C.东南风;自西北向东南流D.东南风;自东南向西北流2.图2中曲线能反映图1中甲—乙一线(虚线)地租变化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1选A,2选D。
第1题,重化工业区应布局在河流下游和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依据图中重化工业区布局在东南方向合理可以判定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河流的大致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第2题,地租高低受距城市中心远近、交通是否便利的影响,甲—乙一线依次经过铁路、河流和两条主要公路,郊外铁路两侧远离市区、交通不便、地租最低;河流和两条主要公路两侧地租较高。
【补偿训练】下图示意我国中西部某地区的地租等值线分布,①②③三地分别为三个城市的商业中心且地租相等,相邻等地租线的差值相等。
读图,回答(1)、(2)题。
(1)当N点地租等于M点地租时,H点地租可能( )A.小于E点地租B.等于E点地租C.大于F点地租D.等于F点地租(2)从地租变化的一般规律看,G地最可能是( )A.住宅区B.工业区C.交通用地D.农业用地【解析】(1)选C,(2)选D。
第(1)题,①②③三地地租相等,则由中心向外变化幅度应相同,即M与F地租相等。
N点地租等于M点地租,则H点地租大于M点和F点,也大于E点,C项正确。
第(2)题,由图可知,G地离商业中心远,地租低,且面积大,最可能是农业用地。
2019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Ⅲ类)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Ⅱ类)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Ⅰ类)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高一下学期人教版地理必修2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一、单选题我国沿海某地区2000~2015年总人口(包括流动人口)、户籍人口和城市人口变化如下表所示。
2000至2010年,人口迁入与迁出量大体相当。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所示时期内,该地区的人口变化特点是A.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B.低出生率、高死亡率C.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2.2010年后,该地区最可能出现了A.经济负增长 B.逆城市化现象C.产业结构调整 D.环境容量缩小城市水体建设称为“城市蓝化”,城市水体在改善和保护城市环境中的作用称为“蓝化效应”。
下表示意我国一些城市市区水域面积数据(单位:km2)。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如果只是考虑自然条件,上海市“蓝化效应”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4.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武汉市与其他城市相比“蓝化效应”最强,说明武汉市的水体对城市环境中的保护作用也最强,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势低洼,水网密布 B.降水丰富,蒸发微弱C.河道弯曲,水流缓慢 D.植物茂盛,涵养水源城市常住人口不等同于户籍人口,下图为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导致两类城镇化率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A.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 B.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C.城市商品房价格的不断上涨 D.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缩小6.缩小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的最有效措施是( )A.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B.有序放开城市落户限制C.加快大城市的产业升级与转型 D.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7.自2014年开始,两类城镇化率差异呈减小趋势,其原因可能是( )A.回乡再就业等政策实施B.城镇内就业机会减少C.农村人均耕地增多D.户籍管理趋严“省域副中心城市”通常指在一省范围内,距离省会城市150公里以上、可以被赋予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重任的大城市,主要是为了解决省会城市位置较偏而又一城独大的问题。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检测题(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检测题(含答案)《城市与城市化》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图中的各字母表示以城市为中心的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小麦种植区、花卉与乳牛区,其中表示商业区和小麦种植区的是A.b和dB.a和dC.a和eD.b和c如图为某区域城市化进程预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图示区域城乡人口变化的特点是A.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郊区B.2040年乡村人口超过城区人口C.2000~2050年乡村人口比重不断下降D.2050年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基本相等3.关于图示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判断,正确的是A.2010年城市化进入发展阶段B.2020年之后城市化速度加快C.2030年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D.2040年之后普现逆城市化现象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如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下图为“嘀嘀打车”行车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嘀嘀打车”中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A.GISGPSB.RSGPSC.GISRSGPSD.数字地球6.“嘀嘀出行”带来的影响有()A.可替代城市公共交通B.解决了城市大气污染问题C.市民出行更加方便D.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7.美国城市化进程经历的时间较长,大致呈“S”形曲线阶段性上升。
下图中最后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减缓的原因是()A.能源短缺,导致工业发展迟缓,影响了城市化发展速度B.原有城市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可加速发展的空间不大C.工业基础弱,延缓了城市化速度D.政府采取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我国东部某城市的李大爷想买一套住宅,他考察了数家小区楼盘,并选取了其中四家制作了如表(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建蔽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高一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卷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5小题)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A.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B.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C.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D.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2.读“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的付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图中分布在b1、b2两地的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b2地区发展该功能区的原因是()A.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较方便B.位于农耕区附近,乳、肉、蛋等食品丰富C.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D.位于背风坡地区,空气湿度小,光照条件优越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图中等值线的数据(单位:元/m2)有1 000、1 500、2 000、2 500。
其中数据为2 000元/m2的等值线是()A. ①线B. ①线C. ①线D. ①线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①、①、①、①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读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聚落分布进行模式化处理得出的图像,其中有省政府驻地、地级市政府驻地、县政府驻地、县级市政府驻地,甲区域分布着若干乡村聚落,回答下列各题。
5.图示地区,等级最高的城市是()A. aB. bC. cD. d继朝阳路之后,北京第二条潮汐车道——紫竹院路车道沟桥西端至四季青桥路口东侧之间的潮汐车道于2014年9月30日6:00启用。
该车道每天6:1~13:00为进城方向使用,其他时段为出城方向使用(如下示意图)。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单元测试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11.2012 年,c 处最可能是( C )
A.文化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 2012 年 c 处人口密度最大,因而最可 能是住宅区。
读某城市空间结构图,回答 12~13 题。
12.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是( B )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田园城市模式
解析:M 处位于流经工业区的河流下游。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10~11 题。
10.2012 年,a、b、c、d 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
有可能是( D )
A.社会知名度更高 B.环境的质量更好 C.距行政中心更近 D.交通通达度更高
解析:影响地租的主要因素为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交通通达度高会使土地价格增高。
14.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图中最有
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B )
A.⑥①② C.③②④
B.⑤③⑥ D.①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等级服务范围的知识。图中博物馆的服 务级别高,它的服务范围是最大的,它的服务范围可以跨越行政 界线,所以⑤最有可能;乡(镇)行政机构服务范围要小一些,且 有严格的行政区划,不能跨越行政界线,最有可能为②③;集贸 市场的等级更小,为居住在附近的当地人群服务,没有行政区划 和界线的限制,①④⑥最有可能。故选 B。
解析:城市化指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结合图例读出 各类人口比例变化即可。
16.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2010 年约为 50% B.2020 年以后趋于降低 C.2030 年超过 80% D.2040 年以后保持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乌镇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
图1为“乌镇聚落形态示意图”,图2为“乌镇建筑景观图”。
读图,回答1、2题。
1.对乌镇聚落形态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气候B.河流C.地形D.矿产2.乌镇建筑景观独具特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交通B.政治C.经济水平D.地域文化答案:1选B,2选D。
第1题,乌镇临水而建, 河流穿城而过,聚落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因此河流是影响其聚落形态最大的因素。
第2题,受江南水乡文化的深厚影响,乌镇建筑景观独具特色。
下图为“某城市内一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城市区域最可能属于()A.中心商务区B.钢铁工业区C.居民住宅区D.公园游览区4.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进程目前处于后期成熟阶段B.我国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C.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会加快我国城市化的进程D.我国工业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未出现城市环境问题答案:3选A,4选C。
第3题,从该城市区域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的时间段可以判断应为中心商务区。
第4题,我国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发展阶段,但已经出现较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且我国东西部城市发展不同步,东部地区发展早,城市化水平高。
城市空中连廊是指跨越城市街道连接相邻建筑的封闭的人行通道或天桥,通常建设于城市高度开发区域,空中连廊创造友善的行人环境、创造和鼓励商业发展、形成城市观景平台。
美国东北部明尼阿波利斯是最早进行空中连廊建设并形成网络系统的城市,下图示意城市空中连廊的内外实景。
据此回答5~7题。
5.城市连廊适宜布局在()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文化区6.空中连廊系统 ()A.改变城市功能分区B.充分利用城市空间C.改善城市生态环境D.解决城市交通拥堵7.明尼阿波利斯空中连廊系统完善于()A.城市化初期B.城市化加速期C.郊区城市化时期D.再城市化时期答案:5选C,6选B,7选D。
第5题,空中连廊方便行人出行,创造和鼓励商业发展。
一般来说,建在行人多的地方和商业活动集中的地区,所以城市连廊适宜布局在商业区。
第6题,空中连廊系统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利于行人行走,还能发展商业活动,不能改变城市功能分区,也没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没有增加道路,也不可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第7题,空中连廊创造了不受车辆干扰的人行空间,同时在有限的空间中,为市民提供遮风避雨、欣赏城市景观和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但是城市空中连廊的造价颇高,对城市景观及城市街道活力也造成一定影响。
城市化初期和城市化加速期受资金的影响;郊区城市化时期人口向郊区转移,城市人口减少;只有在再城市化时期城市人口多,资金充足,最有可能建设空中连廊。
我国某沿河城市,在古代是区域中心城市,各城区相对独立发展;近现代以来,该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内部联系加强;目前,该城市吸引投资和人才,扩大城市规模。
下图是该城市与河流关系示意图。
完成8、9题。
8.从古至今,河流在该城市发展中()①对外交通联系地位上升②对外交通联系地位下降③对内部联系的阻碍增强④对内部联系的阻碍减弱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9.目前,影响该城市扩大规模的主要因素是()A.产业B.土地C.交通D.教育答案:8选B,9选A。
第8题,该城市在古代是区域中心城市,各城区相对独立发展,各城区之间联系少,河流的对内联系较弱,对内阻碍不强;主要是发挥中心城市的对外辐射作用,通过水运功能加强对外联系。
近现代以来,该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内部联系加强,河流对内部联系阻碍增强,水运速度慢、对外联系主要是通过陆地交通,河流对外交通联系地位下降,因此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第9题,据材料信息“目前,该城市吸引投资和人才,扩大城市规模”判断,该城市该城市扩大规模的途径是吸引投资和人才,应该重点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这些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扩大城市规模。
土地是自然因素,目前对城市规模扩大影响不大。
交通会影响城市扩张方向,对城市规模扩张影响不大。
教育对城市规模扩张促进作用较小。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
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
据此完成10~12题。
10.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11.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
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12.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0选D,11选C,12选B。
第10题,由材料、图可知,县城位于区域的中心,与周边的中心集镇和村相比,其等级较高,基础设施较完善,服务的范围更广,服务的种类更多,经济水平更高一些,资金也较为充裕;作为县城,其农业的生产地位有所下降,所以县城居民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更多一些,人口更多,消费市场更广,而乡镇和村可以实现自给,中心集镇在这些方面均比不上县城,不占优势;当地的加工企业应是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其产品附加值低,需要低成本的劳动力,而中心集镇更靠近农村,贫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多且人力成本低,所以中心集镇更易招募劳动力。
第11题,“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是中心集镇与农村都有住房,村中居住利于从事农业生产,中心集镇居住利于在中心集镇的企业工作,故针对的是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类型;而该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民大多以种田或务工为主,留守子女上学一般是在校内住宿或回家住宿;双栖居住的模式会占用一部分土地,不利于扩大种田规模。
第12题,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县位于大别山,起伏较大、土地零散,不适宜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当地中心集镇面对的服务人员应以周边村的农民为主,中心集镇进行房地产开发第一会占用大量的土地,第二购买市场较小,更不会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而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则可以让一部分有技术和管理经验或者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引导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从事多种经营,可以提高经济收入,利于脱贫致富。
下图为“地中海某城市示意图”。
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甲、乙、丙三地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是()A.工业区、工业区、住宅区B.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C.绿化区、商业区、住宅区D.高级住宅区、商业区、仓储批发区14.图中丁地拟建大型疗养中心,其不利的条件是()A.离城市远B.山区多灾害C.近湖泊,湿度大D.交通不便答案:13选D,14选D。
第13题,图中甲地位于郊外,是当地地中海气候区盛行西风的上风向,且靠近湖泊,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宜布局高级住宅区;乙地距市中心最近,交通通达度最高,宜布局以零售业为主的商业区;丙地位于河流与道路的相交处,交通便利,宜布局仓储批发区。
第14题,丁地建设大型疗养中心的最大缺点是缺少道路等基础设施,交通不便;大型疗养中心区位要求环境优美,离城区较远,丁处位于郊区,位置适合;丁处等高线较稀疏,地势不高,不易发生地质灾害;近湖泊,有湖光山色,风景优美,适宜建设大型疗养中心。
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空间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16题。
15.若甲、乙、丙代表该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则其发展的顺序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丙→乙→甲16.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城市用地规模逐渐缩小B.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少C.市中心人口逐渐向外扩散D.城市人口总数不断减少答案:15选B,16选C。
第15题,城市化早期,市中心区人口密度最高,距离市中心区越远,人口密度越低;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市中心区的人口密度逐渐减小,外围区的人口密度则明显增加。
第16题,据图可知,人口逐渐由市中心向郊区扩散。
城市水体建设称为“城市蓝化”,城市水体在改善和保护城市环境中的作用称为“蓝化效应”。
读表,完成17~19题。
表我国部分城市市区水域面积数据(单位:km2)城市武汉上海广州北京哈尔滨水域面积248 192 125 91 9617.“蓝化效应”表现在()①减轻城市内涝,涵养绿地②释放热量降低气温③提供居民生活用水④形成对流净化空气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8.“城市蓝化”在我国普遍被忽视,其原因可能是()A.城市发展缺少规划B.城市内涝灾害严重C.城市市区用地紧张D.城市环境质量低下19.仅考虑自然条件,北京市“蓝化效应”最明显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17选B,18选C,19选B。
第17题,城市水体建设增加城市蓄水,减轻城市内涝,涵养绿地,①对;吸收热量降低气温,②错;水质难以保证,不能提供居民生活用水,③错;水域与建筑区的温差增大,形成对流净化空气,④对。
第18题,我国人口众多,城市市区用地紧张,没有更多的土地用来建设水域;每一个城镇都要进行规划;城市内涝灾害严重更应该增加城市水体建设;城市环境质量低下也要求城市水体建设。
第19题,北京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城市水体面积最大,“城市蓝化”效应最明显。
读近50年来甲国与美国、世界平均的城市化率和人均GDP的变化比较图。
完成20、21题。
20.据图中数据,可判断甲国城市化发展的突出特征是 ()A.滞后城市化B.虚假城市化C.郊区城市化D.中心城市化21.下列针对甲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议合理的是()A.集中发展大中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B.鼓励人口向农村回流,降低城市化水平C.积极发展第二产业,提高工业化水平D.优先发展传统服务业,提升居民就业率答案:20选B,21选C。
第20题,图中显示,甲国的城市化率已经略高于美国,即城市化水平超过美国,而2017年人均GDP约10 000美元,而美国高达60 000美元,即甲国人均GDP远远低于美国,说明城市化水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甲国的城市化属于虚假城市化,不是滞后城市化。
图中数据不能表明甲国城市化是郊区城市化,还是中心城市化。
第21题,图中显示,甲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80%,而人均GDP较低,因此“集中发展大中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这一建议不合理。
鼓励人口向农村回流,降低城市化水平,这一建议不现实,很难实施。
根据上一题的分析判断可知,甲国城市化为虚假城市化,虚假城市化现象往往是一种无工业化或工业化不充分的城市化,主要靠传统的服务业提供就业,就业压力大是这类国家面临的主要城市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