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达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负相关;教师的思维流畅性欲他们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关系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赋予想象并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
为适应当前课改要求,论述中学教师应如何进行角色创新1.由传统的:“传到授业解惑”型教师转到“激趣、启思、导疑”行教师,教师应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经验。
教学应是知识处理的转换,而不是知识的传递。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建构知识,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中有关课程转变功能的要求2.由命令主导型教师变为指导帮助型,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和职责也应由命令主导型变为指导帮助者。
3.由被动阐释、执行行转向主动研究、决策型教师,新课改明确要求教师要开发研究性课程和校本课程4.由单一学科型转向综合专家型,单一学科教师通常是指教学活动中仅能教一门独立相对性较强的教师。
为适应新课改多样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教师必须进行角色创新,由单一学科型教师转向综合专家型教师。
论述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对象一方面是学习与教学要素,主要有1。
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是主导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师生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研究内容的另一方面是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有: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老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和反思过程,这是一个独立的成分,始终贯穿整个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中。
论述如何教中学生的学习策略现代教育心理学主张在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只有掌握了获取信息技能的方法策略,才能使自己在现代信息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2015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部分笔试模拟试题与答案(三)
2015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三)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1、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A、晕轮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同化理论D、关系转换理论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义务教育的特征?( )A、强制性B、免费性C、普遍性D、基础性3、目前教育领域最常用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是()A、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B、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C、加涅的层次累计观点D、奥苏伯尔的知识分类系统4、下列选项中( )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维果斯基D、奥苏伯尔5、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A、主导地位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D、辅助地位8、最早提出迁移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华生C、布鲁纳D、斯金纳9、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A、课堂教学B、个别教学C、小组教学D、现场教学10、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戌癸丑学制11、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军事体操教育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D、全面发展教育12、体育的根本任务是()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13、某班学生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为取向,以“如何才能让同学喜欢或接纳”为行为准则,该班处于课堂纪律发展的哪个阶段?A、自我服务行为B、人际纪律C、自我约束D、反抗行为14、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A、弗洛伊德B、罗杰斯C、布鲁纳D、斯金纳1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6、“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
10-教师心理
3.简述教师成长的阶段 。 4.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5.论述新教师与专家教师有什么不同。 6、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哪些?
第十章 教师心理
考试大纲要求: (1)教师成长的阶段和途径 (2)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 (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
命题分析
考试出题率极少,仅12年考过填空题 容易出选择题、填空题 重点内容:教师期望、教师专业成长历程、教师 成长公式、教师专业成长途径
一、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1.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是指教师对学生未来发展潜力的推测。 教师如果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而形成一定的期 望,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发生符合 这一期望的变化,这就是教师的期望效应。 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 的语言效应称做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 为罗森塔尔效应。
补充:教师的心理特征和职业成就的关系
一、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 角色多样化——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也多样 二、教师的特征和职业成就的关系 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在智力与知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 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 困难的能力、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 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相关。 教师专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 是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及口头表达能力、
练 习
1.教师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 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 定适合所有学生的阶段。这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属 于( )。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教学阶段 2、.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 师成长过程中哪一阶段特征?( )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四、教师威信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教育心理学简答题电子档
47、简述迁移的种类。
48、简述迁移的作用。
49、简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50、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51、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
52、简述如何进行促进迁移的教学。
53、简述知识的类型。
54、简述知识学习的类型。
55、简述知识学习的过程。
56、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92、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93、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94、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
95、简述心理健康的概念(内涵)。
96、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97、简述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
98、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99、简述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00、简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6、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7、简述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答: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27、述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28、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29、简述认知学习的有关理论。
30、简述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31、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32、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
心理学简答题
1、简答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2、简答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3、简答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4、简答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青年初期: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
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5、简答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
6、简答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创设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教学方式;运用教学手段。
8、简答动机及其功能。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它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9、简答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内驱力。
答: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①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它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③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10、简答学习动机的培养?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途径培养学习动机11、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有一致性;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学习任务的难度、学生的个性不同而不同12、简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简答题:简述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文章来源:河南教师考试网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简答题:简述教师的特
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简述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负相关,教师思维的流畅性与他们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相关。
(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于想象并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
(3)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罗森塔尔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微信号:hesydw 发布河南最新的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信息,备考资料并提供考试相关问题咨询答疑服务。
推荐河南教师资格网 发布河南最新的招教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招聘信息。
2012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易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易考内容——《教育心理学》部分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1913年桑代克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五个因素三个过程)。
⏹4、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
第2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的含义和特点、学习准备、关键期、最近发展区、自我同一性。
⏹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3、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4、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5、自我意识及其发展的三个阶段⏹6、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发展06,学习准备06、08⏹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06⏹简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05⏹简述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
07⏹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06⏹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其教学意义。
02,06⏹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是什么?⏹简述性格差异的教学含义。
03⏹简述性格的基本特征。
05⏹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途径。
08第3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理解学习的概念⏹2、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我国教育家的学习分类⏹3、理解联结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重点在代表人物、主要观点)⏹4、布鲁纳的学习观、教学观⏹5、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07,意义学习08⏹学习的含义与实质是什么?⏹试述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04⏹简述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阐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02,08⏹试论述有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
07⏹阐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的影响。
0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第4章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的含义。
⏹2、奥苏伯尔成就动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驱力。
教师职业描述
教师职业描述教师是一种高尚而受人尊敬的职业,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启蒙者。
本文将对教师的职业特点、职责和影响进行描述。
一、教师职业特点1.专业性强:教师要经历多年的学习和培训,掌握相应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
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满足学生不断更新的学习需求。
2.责任重大: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
他们需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观念。
3.具有人文关怀:教师们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他们不仅注重学生学业进步,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灵活多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特点,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教师的职责1.知识传授:教师是学生的知识来源,他们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2.启发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
3.规范行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术表现,还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个性发展: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发展和探索。
5.家校合作:教师需要与学生的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形成家校共育的教育氛围。
三、教师的影响教师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和社会的进步。
他们的工作不仅仅在于传递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术成就:优秀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热爱,帮助他们获得学业上的成就,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品德建设: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社会培养有用的公民。
3.社会贡献:优秀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教师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教师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2、教师的监控能力与职业成就的关系3、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4、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职业成就的关系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人格,即个性。
但人格不仅仅是个体的,也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
它带有职业的烙印。
教师职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职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即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和要求,也是教师人格的基本要求和精华。
教师的人格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教育力量。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当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
”“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教师人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一,教师的人格特征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
具有良好人格特征的教师常常是学生效法的楷模。
教师的人格不仅表现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而且表现在其心理深处。
其二,教师的人格特征影响着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良好的人格特征有利于创设浓郁活跃的课堂气氛。
可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进行、师生间的各种信息的传递以及相互作用,从而调节者教学的效果。
即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特征对教育的影响效果最显著。
即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通常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的行为更富有建设性。
教师对学生思想的认可与课堂成绩间能产生一定的正相关。
教师的批评和不赞成,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存在着负相关。
尤其在那些个性、年龄不同的学生身上其差别表现更显著。
总之,教师良好的人格品质,既是培养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
P265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一、教师的角色与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1.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承担着系统地、科学地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任务,即教师应充当知识的传播者角色。
请简述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
请简述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
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性质: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职业。
他们负责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引导学生发展个人素养和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 教学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
他们需要熟悉所教学科的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能够利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工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3. 教育责任:教师职业承担着培育和教育下一代的责任。
他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道德、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培养,并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和指导。
4. 人际交往:教师职业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及上级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们需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与家长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5. 持续学习:教师职业要求教师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理念。
随着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变化,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
总之,教师职业以教育为主要任务,需要具备教学能力、责任心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要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与时俱进。
简述教师的职业特点
教师的职业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描述。
以下是详细分析:1. 工作对象特殊:教师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充满好奇心、活力的年轻人,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
2. 任务复杂性: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需求。
教师需要设计并组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3. 责任重大:教师的职业责任重大,因为他们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还影响着学生的未来。
他们需要以身作则,展示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4. 持续学习: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他们需要时刻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5. 劳动成果隐含性:教师的劳动成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上,这种成果具有隐含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短期内,学生可能无法直接看到他们在某一门课程或某一个教师上的进步,但教师的影响力是长期存在的。
6. 工作方式的个体性和集体性:教师的工作方式具有个体性和集体性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独立备课、授课,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但在课程设计和活动组织方面,教师需要与同事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活动。
7. 职业稳定性和发展性:教师在职业发展上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发展性。
一旦教师获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学术基础,他们的职业发展通常会比较稳定,并且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总的来说,教师的职业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1. 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年轻人,这使得教师的工作具有特殊性。
2. 任务复杂性及责任重大:除了传授知识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使得教师的任务复杂性和责任重大。
3. 持续学习与专业发展: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要求教师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简答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1.关于人的身心开展有哪些典型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谁根本观点是什么?【答案要点】关于人的身心开展主要有四种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和相互作用论。
〔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
遗传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幼儿心理的开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
〔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
环境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幼儿心理的开展完全是后天环境教育的结果,遗传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3〕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
二因素论的理论观点是,幼儿心理的开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4)相互作用论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多数心理学家都支持这一观点。
其理论观点是,遗传对幼儿心理的开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的制约,即"遗传决定心理开展的限度,环境在限度内起决定作用"。
2.影响人格形成与开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人格的作用是什么?【答案要点】人格的形成与开展离不开遗传和环境,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开展的。
〔1)生物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为人格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2〕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
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构造朝着相似的方向开展,而这种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持社会的稳定。
〔3〕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对人格具有极大的塑造力,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决定了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 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不同。
〔4〕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生活中的体验、校风和教师的言行都会对学生的人格的形成和开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5)早期童年经历。
人格与早期童年经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首先,人格开展受到童年经历的影响。
其次,早期经历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人格。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教育心理学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发展状况: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及教育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性格差异的表现: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论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答: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以下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方面:(1)、家庭教育模式: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学校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
(3)同辈群体: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人际敏感性,奠定儿童今后社会交往的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发展。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率、练习律、准备率。
布鲁纳四条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2、学习观;3、学生观。
第四章学习动机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学习需要称作学习的内驱力,分为: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
简答题教育心理学
简答题教育心理学1.简述迁移的种类。
答:(1)正迁移与负迁移。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2.在形象的直观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答:首先应提供明确的观察目标,提出确切的观察指导,提出合理的观察顺序。
其次,形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描述以检查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分化。
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法。
3.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有什么特点?答: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1)动作品质。
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展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2)动作结构。
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于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3)动作控制。
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
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4)动作效能。
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4.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1)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2)对任务的认识;(3)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二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是什么?埃里克森的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2.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
(1)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2)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应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简述教师的心理特征与其职业成就的关系
简述教师的心理特征与其职业成就的关系教师的心理特征与其职业成就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教师职业成就的心理特征:
1. 教育热情:教师需要对教育事业有热情和奉献精神,这样才能持续不断地为教育工作付出努力和精力。
教育热情可以激发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满足感。
2. 专业素养: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素养和知识技能,这需要教师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来积累。
教师的专业素养越高,越能够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3. 乐观态度:教师需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坚信自己能够成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体验。
乐观态度可以让教师保持积极的心态,提高工作效率和职业成就。
4.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程度。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保持自信和决心,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5. 持续学习: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变化,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环境。
持续学习可以让教师保持专业素养和竞争力,提高职业成就。
职业成就不仅仅是由教师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还与教师的工作环境、教育政策、社会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
教师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也需要寻求合适的工作环境和政策支持,以获得更好的职业成就。
心理学试题
第一卷二、单项选择题1.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个体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A.行为方式B.意向或意图C.行为习惯D.语言或行为【答案】B。
专家解析:态度的行为成分指个体准备对人、对事、对物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2.行为目标的陈述依据是A.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8.行为产生的条件C.行为的标准D.具体目标【答案】A。
专家解析: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是行为目标的陈述依据。
3.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其功能在于A.引导B.促进和维持C.反馈D.评价【答案】B。
专家解析:课堂管理的功能在于维持教学秩序,促进教学和评价活动的有效开展。
4.智力测验的总体结果表明,就全体人类而言,智力超常者和低常者的人数表现出A.男性与女性相等B.男性多于女性C.男性少于女性D.与性别无关【答案】B。
专家解析:智力测验的总体结果表明,就全体人类而言,智力超常者和低常者的人数表现出男性多于女性,但这两个极端上的人数很少,只能认为男性在智愚上较为悬殊,女性在智力发展上较为均匀。
5.心理卫生教育最适宜的时期是A.幼儿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答案】B。
专家解析: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
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因此小学阶段是心理卫生教育最适宜的时期。
6.学习动机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是A.行为一认知主义者B.认知主义者C.建构主义者D.行为主义者【答案】D。
专家解析: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是华生,属于行为主义流派。
7.强调概括化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的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答案】C。
专家解析:经验类化说强调概括化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8.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接受学习【答案】A。
专家解析: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答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达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负相关;教师的思维流畅性欲他们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关系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赋予想象并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
2简述皮革马利翁效应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指的是教师在心里对学生抱有的期待与形象会影响对这个学生的教育结果。
是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借助著名作家、戏剧家萧伯纳的舞台剧《皮革马利翁》的主人公皮革马利翁而定义的一种心理学现象。
5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答: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6在对教师进行专门化训练中“有效的教学策略”的关键程序有哪些/d答:2每天进行回顾2有意义的呈现新材料3有效的指导课堂作业4布置家庭作业5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7简述科顿的反思过程答:1教师选择特定问题加以关注,并从可能的领域,包括课程方面、学生方面等,收集关于这一问题的资料。
2教师开始分析收集来的资料,形成对问题的表征,以理解这一问题。
3一旦对问题情境形成了明确的表征,教师就开始建立假设以理解情境和指导行动,并且还在内心对行动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加以考虑。
4考虑过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行动计划。
党这种行动再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循环。
8简述布鲁巴奇等人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答;1反思日记2详细描述3交流讨论4行动研究9:简述教学测量和教学评价的分类答: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3配置性彭家和诊断性评价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10简述教学测量和评价的功能答;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11简述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含义、特点和优越性答:含义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
特点测验是有专门机构或专家学者按一定测验理论和技术,根据全国或某一地区所有学校的共同教育目标来编制的,所有受试人所做的试题、时限等施测条件相同。
优越性客观性计划性可比性15在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中,合理的评分过程应包括哪些步骤答:1搜集有关学生信息,信息可以来源于不同类型、性质的测验甚至观察的评价方式2系统的记录下评价的结果,并随时保持最新的结果3尽量将搜集的资料量化、用数据来表示学生的学习情况4为了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最终的学习成就,教师需要加大最后测验得分的权重5评价应该以成就为依据,而且他特征的评价,不要和成就的评价混杂起来17简述班级规模对课堂管理的影响答:1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班级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弱2班内的学生越多,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就越大,课堂管理所遇到的阻力也可能越大3班级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18简述群体的特征答:1群体有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2群体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承担任务,相互交往,协同活动3群体成员受共同的社会规范制约19群体动力有哪些要素答:1群体凝聚力2群体规范3课堂气氛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20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有哪些答:1教师的领导方式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3教师情绪状态21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来影响课堂气氛答:接受、反馈、输入、输出22简述课堂纪律的四大类型答: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23如何调控课堂情境结构答:1班级规模的控制2课堂常规的建立3学生座位的分配24如何使课堂教学结构达到最佳状态答:1教学实践的合理利用2课程表的编制3教学过程的规划28如何运用指导教学法设计教学答: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29如何运用发现教学法设计教学答: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最后,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会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30简述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答: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31简述合作学习的五大特点答:1分工合作2密切配合3各自尽量4社会互动5团体历程33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答: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35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哪几条途径答: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36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要遵循哪些原则答: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4学生主体性原则5个别化对待原则5整体性发展原则37简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答:一,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惩罚法6自我控制法。
二,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1全身松弛训练2系统脱敏法3肯定性训练。
三,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38简述态度的实质答: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39简述品德的实质答:1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他不是个体的先天禀赋,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
2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只有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形成3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40简述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答:1直觉的道德情感2想象的道德情感3理论的道德情感41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答:1他律道德阶段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2自律道德阶段: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42简述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答:一,前习俗水平: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二,习俗水平1寻求认可取向阶段2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三,后习俗水平:1社会契约取向阶段2普遍伦理取向阶段43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基本条件答:一,外部条件 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二,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44简述态度和品德形成过程答:1依从包括服从和从众。
2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3内化是思想观念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成的价值体系45培养良好态度与品德有哪些方法答: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46培养良好态度与品德,教师怎样做到有效的说服答:1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2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3教师进行说服时,还应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47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答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4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答: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4另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50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有哪些方法答: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51老师如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答: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和分析52简述创造性的基本特点答:1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时应变,触类旁通3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54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答: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55简述学习策略的特征答: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56简述复述策略的含义和方法答:含义: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视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方法:1利用随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57简述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的含义和方法答:含义: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方法:1记忆术,包括: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及联系实际58简述常用的组织策略的含义和方法答:含义: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常用的有:1列提纲2利用图形3利用表格4一览表5双向表59简述资源管理策略的种类答:1学习时间管理包括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2学习环境的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老师的帮助以及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讨论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60在资源管理策略中如何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答:1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2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3要根据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4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61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答: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的监控6个人自我效能感62简述学习策略的方法答: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64简述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的阶段形成理论答:1动作的定向阶段2物质与物质化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5内部言语动作阶段65心智技能的形成分哪几个阶段答:1原型定向,使主体掌握操作知识的阶段2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得操作方式付诸实施3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减缩的形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