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抗体(APL)认识过程
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
![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7e869e8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f.png)
概念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是指由 抗磷脂抗体(APL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主要 表现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在同一患者 可仅有上述一种表现,也可同时有多种表现。
由于抗心磷脂抗体(ACL抗体)的特异性更强,与上述临床 表现关系更密切,因而也称为抗心磷脂综合征(anticardiolipin syndrome, ACS)。
实验室标准
1 狼疮抗凝物
2 抗心磷脂抗体
3 抗 β2 糖蛋白 I 抗体
以上三项抗磷脂抗体至少每项发现2次阳性, 2 次间隔至少12 周
发病原因及机制
遗传因素
某些基因变异可增加患抗心 磷脂抗体综合征的风险
免疫因素
免疫系统异常导致抗心磷脂抗体产生,进而引 起血栓形成等病理过程
环境因素
感染、某些药物、理化因素等可 诱发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
血栓形成 血小板减少
3次或3次以上不明原因<10周的胚胎 丢失
20周后胎儿在子宫内死亡
羊水少、FGR、脐动脉血流舒张期断流、 胎心监护异常
20周以后,血压高班尿蛋白阳性,或无 蛋白尿,但血小板减少、肾功能受损、 肺水肿
下肢静脉血栓
轻度50×109/L-150×109/L 重度<50×109/L
治疗原则
发病机制
抗心磷脂抗体与内皮细胞、血小板等结合,导致血管 壁炎症、血栓形成等病理改变
发病机制
绒毛外滋养 细胞未能重 建螺旋动脉
胎盘缺血、 缺氧、损伤
子痫前期 FGR 死胎
母体流入胎 盘的血流减 少、中断
影响胎儿营 养输送
凝血是抗磷脂综合征的重要机制
抗磷脂 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标准范围
![抗心磷脂抗体标准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ea2d445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5.png)
抗心磷脂抗体标准范围抗心磷脂抗体(aPL)是一类自身抗体,它们与磷脂分子结合并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抗心磷脂抗体水平是非常低的,但是一些疾病或药物可能会导致其水平升高,这可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了解抗心磷脂抗体的标准范围对于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非常重要。
根据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抗心磷脂抗体的标准范围通常被定义为:1. IgG类抗心磷脂抗体,小于20 GPL 或者小于99th百分位数。
2. IgM类抗心磷脂抗体,小于20 MPL 或者小于99th百分位数。
3. IgA类抗心磷脂抗体,小于20 APL 或者小于99th百分位数。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可能会有略微不同的标准范围,因此在进行检测和解读结果时,应该参考具体实验室提供的参考范围。
此外,抗心磷脂抗体的阳性结果并不一定意味着患者患有疾病,因此在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应该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抗心磷脂抗体的异常水平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磷脂抗体相关的妊娠并发症等。
在这些疾病中,抗心磷脂抗体的水平异常可能会导致血栓形成、胎儿死亡、中风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监测抗心磷脂抗体的水平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预后,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除了疾病相关的检测外,抗心磷脂抗体的水平也可能受到药物的影响。
一些药物,特别是抗凝血药物和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导致抗心磷脂抗体水平的升高。
因此,在进行抗心磷脂抗体检测时,应该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药物,以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解读检测结果。
总之,抗心磷脂抗体的标准范围对于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非常重要。
了解抗心磷脂抗体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预后,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抗心磷脂抗体的阳性结果并不一定意味着患者患有疾病,因此在解读检测结果时,应该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完整版)抗磷脂抗体与抗磷脂综合征
![(完整版)抗磷脂抗体与抗磷脂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221fd1d13c1ec5da50e27098.png)
稀释蛇毒凝血时间(dRVVT)
稀释凝血酶原时间(dPT)
➢ 通过纠正试验确诊:若有LA,缺乏血小板正常血清不能纠正凝血时间
,只有加入过量磷脂或血小板溶解物后,延长的APTT可被纠正。这里 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凝血异常,如肝素、Ⅷ因子复合物等。
9
狼疮抗凝物的检测
➢
10
抗心磷脂抗体(ACL)Fra bibliotek➢ 最先发现的抗磷脂自身抗体之一,和血小板减少有明显相关性,ACL
➢ 1907年,先天性梅毒胎儿的肝脏提取物作为抗原检测梅毒抗体 ➢ 1941年,发现心磷脂及抗心磷脂抗体(ACL) ➢ “梅毒血清反应生物学假阳性(BFP-STS)” ➢ 1950年,慢性BFP人群自身免疫病发生率高 ➢ 1957年,在BFP(+)SLE患者血浆中发现:狼疮抗凝物(LA) ➢ 后证明其是一种免疫球蛋白:靶向前凝血酶活性复合物中磷脂 ➢ 1983年,LA能与其他带负电荷的磷脂结合,称之为抗磷脂抗体(APL) ➢ 1986年,Hughes命名:与之有关的疾病则称为抗磷脂综合征(APS) ➢ 1990年,APS患者的ACL识别血浆中的一种磷脂结合蛋白…β2-GPⅠ ➢ 在SLE和APS中,β2-GPI可显著增加ACL和心磷脂的结合强度 ➢ 1999年,第八届APL国际研讨会会后发表了APS的初步诊断标准(札幌标准) ➢ 2006年,悉尼国际血栓止血学会(ISTH)会议修订了APS分类诊断标准
神经精神症状(偏头痛、舞蹈病、癫痫、吉兰巴雷综合征)
➢ 病源病因分类:
原发性APS:家族聚集,危险因素有吸烟、口服避孕药等 是10-15%血栓性疾病和1/3青年人群中风的原因
继发性APS:SLE 30-40% RA 恶性APS:广泛血栓形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起病隐匿
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
![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5483102a87c24028915fc312.png)
·继续教育园地·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谢飞 朱忠勇 磷脂是指分子中含有醇,脂肪酸和磷酸基团的一类化合物。
人体内的磷脂主要是含有甘油醇的甘油磷脂,包括心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胆固醇,磷脂酰乙醇胺等。
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 L)是一族针对带负电荷磷脂或带负电荷磷脂与蛋白复合物的异质性抗体。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组与抗磷脂抗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动脉血栓,静脉血栓以及妊娠丢失。
APS患者血中检出aP L是确立APS诊断的必要条件。
根据一些aP L可以识别磷脂或磷脂与蛋白复合物的特性,采用心磷脂包被微孔板,建立E LIS A检测方法,所检测的aP L称为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C L)。
此外,一些aP L在体外可以使磷脂依赖的凝血试验时间延长,故亦可采用凝固法检测,所检测的aP L称为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
近年来,国外对aP L和APS的研究甚多,其检测方法也逐步规范化。
现主要就抗心磷脂抗体检测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一、历史回顾1952年,C onley和Hartmann发现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S LE)患者血中存在一种能使凝血活酶时间(PTT)延长的物质,当时命名为狼疮抗凝物(LA)。
此后不久,人们认识到LA 实际上是一种可以与磷脂结合的自身抗体。
LA阳性患者中约有20%~25%可出现梅毒试验假阳性(BFP2STS),已知梅毒试验检测的抗体是可以与心磷脂结合的。
检测LA的磷脂依赖性试验,干扰因素甚多,不易标准化,重复性和敏感性较差。
1983年Harris等以心磷脂为抗原,首先采用固相免疫分析方法(放射免疫测定)检测血中的LA活性,并将所检测的抗体称为aC L,其敏感性高于以往的LA试验。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副本详解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副本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03eab2d3968011ca300912a.png)
•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是指由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APL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APL抗体 是一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物质发生免 疫反应的抗体,主要有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d antibody,ACL抗体)、抗磷脂酸抗体和抗磷脂酰丝 氨酸抗体等。与APL抗体有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 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和神经精神 症状等。APS是SLE病人中常见的临床表现。
• 4.儿童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儿童抗磷脂抗体 综合征以女性更为常见(男女之比约为2∶3) 。发病年龄为8个月至16岁(平均为10岁)。 大多数患儿易反复出现血栓形成。动静脉 发生血栓之比为1∶0.6,约有14%的患者可 同时有动静脉血栓形成。但年幼的患儿比 年长者更易形成动脉血栓,其中以脑动脉 血栓较常见。与成人相比,儿童发生肺栓 塞较少见。
检查方法
• 实验室检查: • 1.梅毒血清假阳性试验(BFP-STS)和VDRL试验 BFP-STS试验 在狼疮或其他结缔组织疾病的阳性率为5%~19%。这两种 试验的主要抗原成分为心磷脂、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和胆 固醇的混合物,因此对于血栓形成,这两种试验方法的敏 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 • 2.狼疮抗凝物质(LA) 白陶土凝集时间(KCT)是LA筛选试验中 较敏感的方法,对妊娠期的LA物质检测有重要的意义。 • 3.抗磷脂抗体、抗心磷脂抗体 APL抗体如LA、ACL抗体等阳 性,其滴度高时,临床意义更大。数次国际标准化专题研 讨会制订了统一的ELISA法检测APL的程序,该方法可对APL 的IgG、IgA、IgM类进行定量或半定量测定。现在推荐以阴 性、低度、中等、高度阳性来表达APL实验结果,以此提 高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重复性。
抗磷脂综合征临床表现及诊断
![抗磷脂综合征临床表现及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1ac4ba7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c.png)
抗磷脂综合征临床表现及诊断一、概述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指由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antibody APL)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
APL抗体是一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物质发生反应的抗体。
包括狼疮抗凝物(LA)、抗心磷脂抗体(ACL)、抗磷脂酸抗体和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等。
与APL抗体有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和神经精神症状等。
APS是SLE病人中常见的临床表现。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目前倾向于认为APL抗体可与内皮细胞或血小板细胞膜上的磷脂结合,或与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都发生结合,破坏细胞的基本功能,通过前列环素释放,纤溶和内皮细胞的蛋白C通路或血小板聚集/活化等环节而致病。
中医学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应归属于瘀血证范畴,由于损害系统不同,临床可出现涉及中医学“脉痹”、“血证”、“虚劳”、“滑胎”、“小产”、“中风”、“头痛”等多种疾病的征象。
中医历代医籍中对瘀血为病的论述很多,早在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有云:“瘀则发热如狂”,“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也”。
说明瘀血影响及心,引起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而发生精神症状。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亦指出癫狂一证与“气血凝滞脑气有关”。
唐荣川《血证论》中更是明确指出:“瘀血攻心,头痛,头晕,神气昏迷,不省人事”。
此外,明·李梃《医学入门》描述了瘀血致痛及其特点,即“瘀血痛有常处,刺痛拒按”等。
相关的症状描述还有出血,肿块,发热,口渴等,与本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颇为一致。
尽管临床表现各异,但其病机均为瘀血阻滞为病,故根据祖国医学异病同治的原则,治疗以活血化瘀为大法,佐以益气行气,助阳散寒,滋阴养血等法。
代表方剂有《医林改错》中的逐瘀汤类方,桃红四物汤,温经汤,补阳还五汤等,临床应用均有良效。
二、临床表现1.血栓形成APS中最突出的表现是血栓。
抗磷脂抗体与认知障碍完整版
![抗磷脂抗体与认知障碍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a8eb4d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0b.png)
抗磷脂抗体与认知障碍完整版什么是抗磷脂抗体抗磷脂抗体(aPLs)为一组能识别各种磷脂抗原的异质性自身抗体,其靶抗原为磷脂、磷脂结合蛋白,以及磷脂-磷脂结合蛋白复合物。
对于aPLs 最初认识来源于上世纪建立的梅毒血清学检测,通过这一方法人们发现系统性红斑狼患者血清能够与从先天性梅毒胎儿肝脏乙醇提取物中抗原发生反应,这种抗原最终被证实为心磷脂。
aPLs 正常生理状态下通常不会产生,但在某些情况下,身体会错误地产生对抗自身磷脂抗体,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细胞和组织,2006 年制定的国际抗磷脂综合征(APS) 分类及诊断共识将抗心磷脂抗体(aCL)、抗β2 糖蛋白I 型抗体(β2-GPI)以及狼疮抗凝物(LA)等实验室检测作为临床诊断APS 的重要指标。
APS 与认知障碍aPLs 作为目前已被广泛接受的静脉和动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但在一般人群以及原发性和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APS) 患者中,aPL 与认知功能障碍二者关系尚未得到广泛关注及研究。
近年国外研究表明,一般人群中抗心磷脂(aCL)IgG 阳性率为 5.9% -31.1%,而在认知功能下降或影像学发现神经系统改变的受试者中,aCL 滴度升高明显,血管性痴呆患者aPL 患病率为6.0-56.6%。
在原发性和继发性APS 患者中,高达60% 患者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其中33.3% 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22.2% 为非aPL 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血管性痴呆(VaD)患者aPL 的患病率从6% 到56.6% 不等。
两项横断面研究中,aCL 滴度显著升高。
一项研究发现,6% 的痴呆患者中,可以发现高滴度aCL; 有趣的是,这些患者中的大多数被诊断为AD,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报告,与对照组相比,痴呆患者中aCL 的患病率显著增高,aCL 的风险随着年龄和痴呆类型(血管性与阿尔茨海默性痴呆) 的增加而增加,此外,APS 患者也有多种MRI 表现,近50% 的患者在MRI 表现为无症状性脑梗死。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推荐完整)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推荐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fa823f480b4c2e3f5627631e.png)
AdnV
TIFI TIFILFCCSKEKRKKKQAAT VITT VITTILYYRRKKKSPSDT
CMV CMV
SGDF SGDFEYTYKGKKKKMAFATS Bacillus subtilis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
是一种非炎症性自身免疫病,l临床上以动脉、静脉血栓形成,病态妊娠(妊娠早期流产和中晚期死胎)和 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表现,血清中存在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上述症状可以单独 或多个共同存在。
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 test)
参考值:狼疮抗凝物比值(SLC-R)=0.8~1.2。 狼疮抗凝物比值(SLC-R)=狼疮抗凝物质筛选试验检测值(SLC-S)/确诊试验检测值(SLC-C)
RVVT
APTT(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
内蒙古医科大学风湿免疫科 李鸿斌
Who? Where? What? When? How?
Who? Acl?APS? Where? What? When? How?
抗磷脂抗体(aPL)的定义 是一组具有多种异质性的抗体,识别与带负电、中性、两性磷脂结合的多种血浆蛋白, aPL除了见于自身免疫病外,也常见于特发性多发性流产、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静脉血栓、 中风、以及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白陶土、脑磷脂、Ca2+ →血浆
活化Ⅻ
RVVT( russell viper venom time): Russel 蟒蛇毒、脑磷脂、Ca2+ →血浆
抗磷脂抗体总结
![抗磷脂抗体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a4e0ae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8.png)
抗磷脂抗体总结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aPL)是一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物质发生免疫反应的抗体。
自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以来,抗磷脂抗体在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类抗体与一系列临床表现相关,统称为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这是一种以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习惯性自发性流产等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文将对抗磷脂抗体的基本概念、分类、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进行详细总结。
一、基本概念与分类(一)基本概念抗磷脂抗体是指能与磷脂成分及其结合蛋白发生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作用。
当机体产生针对磷脂的抗体时,可能导致细胞膜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二)分类根据与磷脂结合的特异性,抗磷脂抗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心磷脂(Cardiolipin, CL)和其他带负电荷磷脂的抗体,称为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 aCL);另一类是针对磷脂结合蛋白的抗体,如抗β2-糖蛋白I抗体(Anti-β2-Glycoprotein I Antibodies, anti-β2GPI)。
其中,抗心磷脂抗体是最早发现和研究最为深入的抗磷脂抗体。
二、检测方法(一)实验室检测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抗磷脂抗体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优点。
通过酶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与样本中的抗磷脂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酶复合物,进而通过底物显色反应判断抗体水平。
2. 凝集试验:利用磷脂抗原与抗磷脂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能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凝集的原理进行检测。
但此方法操作繁琐,且易受补体活性影响,现已较少使用。
3. 固相放射免疫试验(SPRIA):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与样本中的抗磷脂抗体结合,通过测定放射性强度判断抗体水平。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b19d909651e79b89680226ff.png)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指由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
APL抗体是一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物质发生免疫反应的抗体,主要有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d antibody,ACL 抗体)、抗磷脂酸抗体和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等。
与APL抗体有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和神经精神症状等。
APS是SLE病人中常见的临床表现。
血栓形成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趾坏死血栓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体内任何部位的血管均可出现血栓形成,常受累的有外周血管、脑血管及心、肺、肾等脏器的血管,血栓一般为单发。
血栓的发生与血清抗磷脂抗体滴度的变化无明显关系,但有时大血栓的形成常伴有抗体滴度的下降。
妊娠的表现大约一半左右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孕妇可出现流产,流产一般发生于妊娠中后期主要是由于胎盘血管血栓形成及胎盘梗死导致胎盘的功能下降所致。
流产的发生与IgG型抗磷脂抗体关系密切IgM和IgA型抗磷脂抗体阳性者流产的发生率极低。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在妊娠期间的其他表现还有:先兆子痫、妊娠高血压、胎儿生长发育迟缓、胎儿窘迫及早产等,它们的发生率大概均为30%左右。
这些临床表现在妊娠期间易加重少数非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孕妇血清高滴度的IgG抗磷脂抗体可使流产的风险增加,但是否引起其他的妇产科并发症的增加尚不清楚。
而大多数非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孕妇,虽血清抗磷脂抗体阳性,但临床的并发症并无明显增加,能正常妊娠。
血小板减少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中度的血小板减少(一般>50×109/L)。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虽有血小板减少,但仍易发生血栓形成,很少有出血症状。
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的血小板减少与抗磷脂抗体的存在有关。
抗磷脂综合征
![抗磷脂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10f2f143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e.png)
二 、发展历史
三 、 APS分类
• 根据病因分类:(1)原发性抗磷脂综合 征;(2)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原因有 SLE和其他本身免疫性疾病、淋巴增生性 疾病,肿瘤、感染(细菌、病毒、原虫 ),炎症、药物等。
三、APS分类
• 根据抗体分类:(1)狼疮抗凝因子血栓 综合征:伴LA连续阳性,往往引起静脉 血栓(2)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伴ACA 连续阳性,主要引起动脉血栓;(3)混 合性抗磷脂综合征:指LA、ACA同步阳 性。虽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体现、 试验室检验、诊疗和治疗不同,但两种 综合征均伴有血栓、流产和血小板降低 。
抗磷脂抗体(APL)旳认识过程
• 1923年Wassermann建立梅毒诊疗措施
• 1950年Moore等 SLE 梅毒血清反应生物
•
学假阳
• 1957年Conley和Hertman BFP-STS 旳SLE中
•
有一种特异旳抗凝物
•
Feinstein 和 Rapaport命名LA
• 1983年Harus发觉心磷脂抗体
鉴别诊疗
• 静脉血栓需与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 Ⅲ缺陷症、血栓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 纤溶异常、肾病综合征、阵发性夜间血 红蛋白尿、白塞病及与口服避孕药有关 旳血栓等疾病相鉴别。动脉血栓需与高 脂血症、糖尿病血管病变、血栓闭塞性 脉管炎、血管炎、高血压等疾病相鉴别 。
鉴别诊疗
• 需要注意旳是APL旳出现并不一定发生血栓, 约12%旳正常人中能够出现IgG或IgM类ACA 抗体阳性。梅毒和AIDS、Lyme病、传染性单 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等疾病分别有93%、39% 、20%、20%旳抗磷脂抗体阳性率。某些药物 如酚噻嗪,普鲁卡因酰胺、氯丙嗪、肼苯达嗪 、苯妥英钠、奎宁, 普奈洛尔和口服避孕药也 能够诱导出APL;另外,有某些恶性肿瘤如黑 色素瘤、肾母细胞瘤、肺癌、淋巴瘤和白血病 等亦可出现ACA或抗2-GPⅠ抗体阳性。
抗心磷脂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https://img.taocdn.com/s3/m/f7d1333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e.png)
抗心磷脂抗体抗心磷脂是pangborn 1941 年从牛的心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含有抗原性的磷脂,并加以命名,其在哺乳动物心肌中含量最高,每个心磷脂分子包含4 个不饱和的脂肪酸,极易氧化。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指由抗磷脂抗体(APL 抗体)引发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重要体现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
在同一患者可仅有上述一种体现,也可同时有多个体现。
APS 是一种本身免疫性疾病,现在公认的诊疗原则是病人含有下列临床特点之一:全身各脏器动、静脉血栓:复发性流产;胎儿死亡以及由于胎儿宫内窘迫提前分娩致新生儿死亡;本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上述临床体现同时伴有病人血清中出现 APL 涉及抗心磷脂抗体(ACA)和狼疮凝血因子(LA)。
在临床上由于抗心磷脂抗体的特异性更强,与上述临床体现关系更亲密,因而也称为抗心磷脂综合征(anti-cardiolipin syndrome,ACS)。
APL 是一组对机体带磷脂负电荷的蛋白复合物产生的特异性本身抗体,机体内某些血浆蛋白如β2 糖蛋白(β2-GPI)的分子上带有 ACA 的抗原决定簇,ACA 与β2-GPI 结合后能识别带负电荷的磷脂复合物,并使β2-GPI 的表面构造发生变化而出现被 ACA 识别的表位,β2-GPI 含有克制凝血酶原、克制二磷酸腺苷(ADP)等引发的血小板聚集及其表面生成凝血酶、并阻滞磷脂依赖性凝血反映,当 ACA 与其反映后易形成血栓。
因此,当 ACL 结合到细胞上通过蛋白上的结合磷脂诱发促凝活性,磷脂在 APS 栓塞的发生机理中起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出现这种综合征时称为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而在非 SLE 患者中出现者称为原发性磷脂综合征。
本综合征涉及血栓栓塞(特别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血小板减少和伴有自体免疫性抗磷脂膜构造抗体的流产.体外凝血指标检查成果延长.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抗体诱导的血小板被激活和过敏产生富含磷脂酰丝氨酸的促凝物质表面和血小板减少症.ACA 是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kantibodies,APA)的成分之一。
抗磷脂综合征
![抗磷脂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23deff5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4.png)
抗磷脂综合征知识摘要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征为反复的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以及抗磷脂抗体(aPL)的存在。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磷脂综合征的核心概念和知识,包括临床表现及特征、常用术语解释、病理全过程、病因、发病机制、类型及其概念、并发症、详细诊断方法及确诊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抗磷脂综合征的各个方面。
目录1.抗磷脂综合征概述2.临床表现及特征3.常用术语解释4.病理过程5.病因6.发病机制7.类型及其概念8.并发症9.详细诊断方法及确诊标准10.鉴别诊断11.治疗12.预防13.案例分析14.总结1. 抗磷脂综合征概述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特征为反复的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抗磷脂抗体的存在。
APS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2. 临床表现及特征抗磷脂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血栓形成:动静脉血栓形成是APS的主要特征。
常见的动脉血栓包括脑卒中和冠心病,静脉血栓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
•妊娠并发症:包括习惯性流产、胎死宫内、早产和子痫前期。
•血液学异常:如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等。
•其他系统受累:如心血管系统(心脏瓣膜病)、神经系统(癫痫、头痛)、皮肤(网状青斑)等。
3. 常用术语解释•抗磷脂抗体(aPL):包括狼疮抗凝物(LAC)、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β2-糖蛋白I抗体(aβ2GPI)。
•动静脉血栓:动脉或静脉内血液凝固形成的栓子,阻塞血管。
•习惯性流产:连续发生的三次或三次以上的自然流产。
•网状青斑(Livedo reticularis):皮肤表面出现网状或环状的青紫斑纹,常见于下肢。
4. 病理过程抗磷脂综合征的病理过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抗磷脂抗体的产生:由于免疫系统异常,体内产生针对磷脂或磷脂结合蛋白的自身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https://img.taocdn.com/s3/m/a7c12b2950e2524de4187ed6.png)
抗心磷脂抗体抗心磷脂抗体介绍:抗磷脂抗体是一组针对各种酸性磷脂的自身抗体的总称,包括抗心磷脂抗体、抗磷脂酰乙醇胺、抗磷脂酰丝氨酸、抗磷脂酰甘油和抗磷脂酸等,其中又以抗心磷脂抗体最具有代表性,它的靶抗原是存在于细胞膜和线粒体膜中带负电荷的心磷脂,为甘油磷脂类结构。
ACL可通过干扰凝血酶原转变成为凝血酶,阻止凝血因子Ⅱ和Ⅹ同磷脂的结合而延长磷脂依赖性凝血时间;亦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促进血小板产生血栓素(thromboxane,TXA2)等,与复发性动静脉血栓形成,反复自然流产(RSA)及血小板减少症关系密切。
抗心磷脂抗体正常值:正常人血清中ACL测定结果一般为阴性。
即:①ACL结合率<20%(固相RIA法);②待测血清与阴性对照吸光度比值(P/N)<2.1(ELISA法)。
抗心磷脂抗体临床意义:异常结果:(1)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复发性动静脉血栓形成、反复自然流产、血小板减少症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中,ACL均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且高滴度的ACL,可作为预测流产发生及血栓形成的一种较为敏感的指标。
(2)脑血栓患者以IgG型ACL阳性率最高,且与临床密切相关;约70%未经治疗的A CL,阳性孕妇可发生自然流产和宫内死胎,尤其是IgM型ACL可作为自然流(死)产的前瞻性指标;血小板减少症则以IgG型ACL多见,且与血小板减少程度呈正相关。
需要检查人群: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硬皮病、白塞综合征、梅毒、麻风、AI DS、疟疾感染者及淋巴细胞增生障碍性疾病等患者抗心磷脂抗体注意事项:不合宜人群:口服某些药物:如氯丙嗪、吩噻嗪等的人检查前禁忌:检查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
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检查时要求:配合医生的检查,SLE患者神经病可能与ACA对胶质细胞的抑制引起的血脑屏障破坏及ACA对神经细胞和神纤维的作用有关。
抗磷脂抗体
![抗磷脂抗体](https://img.taocdn.com/s3/m/f5fa3276a98271fe900ef90a.png)
原发性APS的分类标准(1988,Asherson)
临床表现:①静脉血栓;②动脉血栓; ③习惯性流产;④血小板减少 实验室指标: ①IgG APL(中/高水平) ②IgM APL(中/高水平) ③LA阳性 诊断条件:①满足1条临床指标加1条实验室 指标 ②APL阳性2次,其间隔 >3个月 ③随访5年以排除SLE或其他疾病
SLE伴有血栓形成的病人中常有LA/ACL(+) 但有LA/ACL(+)者并非都发生血栓形成
妊娠失败
可发生在妊娠的任何阶段 常出现于妊娠的第2、3阶段
流产:妊28周前妊娠终止,胎儿不足1000克
在APS的瓣膜切片上可见瓣膜内皮下有 ACL和抗C3抗体沉积 Lupus 1996,Jun;5(3):196 Clin Exp Rheumatol 1999,Jan-Feb;17(1):99
Alarcon-Segovia 等对APS的诊断标准(1989)
肯定的诊断 1.有2个或2个以上的下列临床表现: (1)复发性自发性流产 (2)静脉血栓 (3)动脉闭塞 (4)下肢溃疡 (5)网状青斑 (6)溶血性贫血 (7)血小板减少 2.伴有高水平的APL抗体(IgG和IgM,>5SD) 可能的诊断 1个临床表现和高滴度的APL,或≥2种临床 表现和低滴度的APL抗体(IgG和IgM, 2-5SD)
ACL与非风湿病的
Leder AN, etal : APS induced by HIV (Lupus,
2001,10(5):370)
Ordi-RosJ: 243例HCV感染患者: 3.3%ACL
恶性肿瘤: 髓系白血病 68%, 低/中滴度阳性
(Lossos IS, Am J Hematol, 1998,57(2):139) -------ACL与血栓形成等临床表现无关
抗磷脂抗体综合症是什么?
![抗磷脂抗体综合症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1def959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56.png)
抗磷脂抗体综合症是什么?生活中有许多疾病,有的我们很了解,由于常常可以在生活中见到,有的我们很生疏,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就像抗磷脂抗体综合症这种病,是不是很少在生活中听到呢,假如你对这种病有爱好的话,不妨来了解一下这种病的病因吧,看看是不是可以获得一些学问:1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指由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
APL抗体是一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物质发生免疫反应的抗体,主要有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d antibody,ACL抗体)、抗磷脂酸抗体和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等。
与APL抗体有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削减和神经精神症状等。
APS是SLE病人中常见的临床表现。
2 抗磷脂抗体是指狼疮抗凝物质(lupus anti-coagulant,LA)、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d antibody,ACL)或针对其他磷脂或磷脂复合物的一组自身抗体。
抗磷脂抗体产生的缘由尚不清晰。
用细菌免疫动物可诱发抗磷脂抗体的产生,说明感染因素可能起肯定作用。
另外,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有讨论报道HLA-DR7及DR4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中消失的频率增高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者HLA-DR53消失的频率较高。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最基本的病理特点是血栓形成全部的临床表现均与之有关。
以往认为抗磷脂抗体只针对带阴电荷的磷脂,现在发觉抗磷脂抗体可能更直接作用于一种或多种与磷脂结合的血浆蛋白质或这些蛋白质与磷脂结合的复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β2糖蛋白Ⅰ(β2-glycoproteinⅠ,β2-GPⅠ)和凝血酶原。
以上就是对抗磷脂抗体综合症的专业解答,假如你的身边有人患上了这种疾病,请不要慌张,准时去找医生诊断才是最好方法,不能依据个人的想法来推断,这样是不正确的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只有找医生解答才是对自己最负责的做法,之后要协作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信任你很快就会康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