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5课《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5课《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第5课《我们身体上的“尺”》,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长度单位,学会用身体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用身体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身体的各个部位长度差异认识不足,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身体长度单位,学会用身体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身体长度单位,学会用身体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2.难点:用身体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身体长度单位。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测量物体长度,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测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身体长度单位图示、测量工具(如尺子)、实物道具。
2.学具:测量记录表、铅笔、橡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长度单位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身体长度单位图示,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身体长度单位。
同时,教师讲解身体长度单位的含义和用途,让学生理解身体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身体长度单位测量实物长度。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测量并记录数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测量数据,让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讨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我们身体上的“尺”(第5课时)》(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我们身体上的“尺”(第5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体上的“尺”,并能够运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身体上的“尺”:手指、手掌、脚步等。
2. 运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身体上的“尺”,并能够运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运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绳子、卷尺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物品,如书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身体上的“尺”,如手指、手掌、脚步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尺”进行测量。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身体上的“尺”,并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运用这些“尺”进行测量。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身体上的“尺”测量自带的物品,并记录测量结果。
5. 应用拓展: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并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体上的“尺”》2. 内容:手指、手掌、脚步等身体上的“尺”;运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身体上的“尺”测量家中物品,并记录测量结果。
2. 让学生思考身体上的“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身体上的“尺”的认识和运用是否到位,是否能够准确地进行测量。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操作。
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4.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意事项:1.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实践操作环节,注意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我们身体上的“尺”丨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我们身体上的“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体上的“尺”,知道身体上的“尺”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2.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身体上的“尺”:手指、手掌、脚步等。
2. 使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
3. 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身体上的“尺”及其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使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
2. 学具:直尺、绳子、铅笔、橡皮、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图片中的身体上的“尺”。
2. 新课内容:讲解身体上的“尺”,如手指、手掌、脚步等,并介绍其测量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身体上的“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4. 讨论与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体上的“尺”2. 内容:身体上的“尺”:手指、手掌、脚步等测量方法:直线测量、折返测量注意事项:保持身体部位平直、避免误差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使用身体上的“尺”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课后思考:让学生思考身体上的“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教学过程是否顺利。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细致且具有互动性,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身体上的“尺”的概念及其应用。
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导入环节的设计应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我们身体上的“尺”-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我们身体上的“尺”苏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我们身体上的“尺”》。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36页到37页,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我们身体上的“尺”——手指的长度。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手指的长度作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手指的长度可以作为测量工具,并能够熟练地使用手指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使用手指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手指长度作为测量工具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手指模型学具:练习册、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教室里的桌子有多长?学生尝试用手指测量桌子的长度。
2. 讲解手指长度的概念:手指的长度可以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尺”,帮助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
3. 演示如何使用手指测量长度:将手指并拢,从起点到终点,用另一只手的手指作为辅助,测量物体的长度。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互相测量对方的手指长度,并记录在练习册上。
5. 例题讲解: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使用手指测量教室里的黑板长度。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除了手指长度,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身体上的“尺”2. 板书内容:手指长度作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手指测量家中的家具长度,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测量结果,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使用手指长度作为测量工具的方法,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在课后,学生可以尝试更多测量长度的方法,如步长、绳长等,将所学知识拓展到生活实践中。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我们身体上的“尺”》的授课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自然尺”,学习使用自然尺进行长度的比较和测量;2.掌握使用自然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3.了解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尺度演变历程; 4.培养孩子们比较和测量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自然尺的使用方法,培养孩子的比较和测量能力。
2.教学难点:将掌握的比较和测量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锻炼孩子们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使用的尺有哪些种类?为什么要使用尺?2.理论知识讲解1.介绍“自然尺”的概念及其特点,如:自然尺是以自然物为比较计量单位,如草叶、竹节等。
2.介绍自然尺的使用方法,如:将若干个自然尺合并或分开使用以适应不同长度的测量。
3.强调自然尺的“标准化”,即自然尺的各个部分尺寸一致,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3.教学数据分析通过给出不同形状、大小的物品,让孩子们使用自然尺将它们的长度进行比较,培养孩子们查看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并学习如何使用自然尺进行长度测量。
4.教学实践操作1.让孩子们自己制作自然尺(可以使用竹节、草叶、麻绳等作为材料),并进行尺度标准化的检查和调整。
2.让孩子们使用自己制作的自然尺进行长度的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纸上。
3.随机排列一些长度数据让孩子们进行排序,并从排列结果中发现数据规律。
5.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的时候进行总结,让孩子们回答以下问题:自然尺和我们平常使用的尺子有什么不同之处?自然尺的使用方法分哪几种?我们日常生活中还可以使用自然尺进行哪些测量?四、课后练习1.按照自己的理解再次制作一把自然尺,并测试一些长度数据。
2.回到家中,观察一下家中的一些常见大小物品,并用自己的自然尺进行测量。
五、教学小结该教案旨在通过学习自然尺的使用方法,培养孩子们的比较和测量能力,并了解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尺度演变历程,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我们身体上的“尺”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我们身体上的“尺”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身体上的“尺”是什么,并能用身体上的“尺”进行简单的测量。
2. 培养学生运用身体上的“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身体上的“尺”:一拃、一庹、一步、一脚。
2. 运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
3. 解决实际问题:测量身高、课桌、黑板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身体上的“尺”,并能用其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运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测量工具(如卷尺、直尺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卷尺、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关于身体上的“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身体上的“尺”。
2. 新课:讲解身体上的“尺”,并让学生亲自体验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的长度。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如测量身高、课桌、黑板等。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体上的“尺”2. 内容:身体上的“尺”:一拃、一庹、一步、一脚运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解决实际问题:测量身高、课桌、黑板等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身体上的“尺”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思考身体上的“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并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身体上的“尺”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能够熟练运用。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身体上的“尺”,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测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身体上的“尺”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我们身体上的“尺”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我们身体上的“尺” 苏教版教案:我们身体上的“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我们身体上的‘尺’》。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学会使用手势和步长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具体内容包括:1. 认识手势尺和步长尺;2. 学会使用手势和步长来测量物体长度;3. 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和加减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认识和理解手势尺和步长尺的概念;2. 学会使用手势和步长来测量物体长度;3. 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和加减运算;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认识和理解手势尺和步长尺的概念;2. 学会使用手势和步长来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1. 准确地使用手势和步长进行长度测量;2. 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和加减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课件和教学图片;2. 尺子;3. 手势尺和步长尺的模型。
学具:1. 尺子;2. 手势尺和步长尺的模型;3. 练习题纸;4. 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体验自己的身体,引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手势尺和步长尺的概念,并通过示例和图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演示:教师进行实际操作,展示如何使用手势和步长来测量物体长度,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手势和步长来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5. 讲解:讲解如何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和加减运算,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6. 练习: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我们身体上的“尺”手势尺:(五指并拢的手势)步长尺:(两步的距离)长度比较:_______ > _______长度加减: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手指测量一下自己的桌子长度,并记录下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我们身体上的“尺”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我们身体上的“尺” 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尺的概念和作用2. 学习身体上的尺,即手指、脚丫等3. 学习使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尺的概念和作用2. 学会使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使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的方法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手指、脚丫等2. 学具:练习册、笔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教室的长度,用手指和脚丫估算教室的长度。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估算结果。
二、例题讲解(10分钟)1. 讲解尺子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尺子是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
2. 讲解手指和脚丫作为身体上的尺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手指和脚丫来测量物体。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用手指和脚丫测量课本的长度、宽度和厚度。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测量结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测量的重要性和乐趣。
板书设计:1. 尺子的概念和作用2. 身体上的尺:手指、脚丫3. 使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的方法作业设计:1. 题目:用手指和脚丫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根据学生的测量结果填写。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让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的身体上的尺的使用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身体上的尺,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使用其他身体部位作为尺进行测量,如手臂、脚掌等,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是我认为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过让学生们用手指和脚丫来估算教室的长度,他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长度单位尺的概念和作用。
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并且能够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我们身体上的尺丨苏教版

我们身体上的“尺”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比较和交流等实践活动,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尺”,会测量并知道各“身体尺”的长度,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历运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感受“身体尺”方便、快捷的特点;经历运用不同“身体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并对得到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感受“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
3.使学生了解“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主动思考、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习惯。
二、学情分析这节课是结合厘米和米的认识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测量或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特别是对测量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常常会把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当作尺来测量和估计。
因此本节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身体尺”测量的方法,初步体会用“身体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积累测量和估计的活动经验,提高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并会用它们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能够灵活选择“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直尺可以用来做什么?那你知道,可以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还有哪些吗?师:你看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些都是生活中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不是一直把他们带在身边的,那没有尺子,我又想测量物体的长度,该怎么办呢?瞧,小明的妈妈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师:打完电话后,妈妈就知道该怎么买了,你知道妈妈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吗?评价:这个方法很好,很快,这也是一个方法,你的想法很好。
师:大家想到了很多,那想不想知道小明的妈妈究竟用了哪种方法。
交流:请你来说说妈妈是怎么测?总结:像妈妈刚刚用到的一挂,就是我们身体上的一把尺,有时,当我们身边没有尺子的时候,就要用到他们,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隐藏在我们身体上的尺。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尺的定义,理解人们使用尺测量物体或距离的方法;2.学会使用尺测量物体或距离,并掌握准确读数的方法;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尺测量物体或距离,并掌握准确读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尺的测量原理,并能正确读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在课前准备时,将一把尺子放在讲台上,引起学生的注意。
老师可以让学生猜想这是什么工具,以及在生活中,人们使用尺来做什么。
2. 学习新知2.1 尺的定义老师先通过演示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尺的定义,并且让学生找到身体上的“尺”,比如手掌的长度,脚的长度等。
然后再让学生理解人们使用尺测量物体或距离的方法。
2.2 使用尺测量物体或距离老师借助教具或者实物,让学生学会使用尺测量物体或距离,并掌握准确读数的方法。
老师应该重点讲解尺的读数规则,以及如何读取一些特殊的测量值。
2.3 实践活动老师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尺子,比如让学生自己测量课桌的长度,自己的身高等,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练习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形式应该多样化,既可以是口算题,也可以是填空题等。
4. 总结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领会了尺的测量原理,并学会了正确使用尺测量物体或距离,当然,学生可能对于一些特殊读数方法仍存在疑惑。
老师需要对这些疑惑进行解答,并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技巧。
五、教学效果评估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作业或者做题测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评估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重点关注,以及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认识到教学过程中,这种实践方式的必要性。
学生在实践中,才能真正领会到尺的测量原理,并对测量值厘米等单位产生直观的认识。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5-5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5-5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5-5我们身体上的尺》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学会用身体上的尺来测量物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厘米、米等长度单位有所了解。
但对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如手指、脚丫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认识身体上的长度单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如手指、脚丫等。
2.学会用身体上的尺来测量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学会用身体上的尺来测量物体。
2.教学难点:对身体上的长度单位进行准确测量,以及将测量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认识身体上的长度单位。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用身体上的尺来测量物体。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测量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手指、脚丫模型,测量工具(如尺子、绳子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手指、脚丫模型,测量工具(如尺子、绳子等)。
3.教学场地:教室或实验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手指、脚丫模型,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身体上有没有可以用来测量长度的单位呢?让学生初步了解身体上的长度单位。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手指、脚丫等身体长度单位的来源和用途,让学生初步认识身体上的长度单位。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手指、脚丫等身体长度单位来测量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等。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身体长度单位的使用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测量成果,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我们身体上的尺-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我们身体上的尺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体上的“尺”,知道身体上的“尺”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培养学生运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身体上的“尺”:手指、手掌、脚步等。
2. 使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
3. 认识厘米、米,了解长度单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身体上的“尺”并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使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物品(如铅笔、书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或实例引入身体上的“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身体上的“尺”,让学生了解手指、手掌、脚步等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4. 实践:学生分组,使用身体上的“尺”测量自带的物品,交流测量结果。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用身体上的“尺”测量家中物品,记录测量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体上的尺2. 内容:身体上的“尺”:手指、手掌、脚步使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身体上的“尺”测量家中物品,记录测量结果。
2. 家长签字确认,教师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身体上的“尺”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
3.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需要改进。
4. 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难点能否被学生克服。
在这一部分,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确保教学流程的顺畅和学生参与度的提升。
一、导入二、新课在新课环节,教师应该详细讲解身体上的“尺”的种类和用途。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5-5《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5-5《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身体上的“尺”》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尺”,通过观察和测量身体部位的长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概念,对厘米、米等长度单位有所了解。
但他们可能对“尺”这一单位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和理解“尺”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尺”这一长度单位,知道1尺等于10厘米。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尺”这一长度单位,知道1尺等于10厘米。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尺”来测量身体部位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身体部位的长度,增强实践体验。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测量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彩笔、卡片、绳子等。
2.学具:尺子、彩笔、卡片、绳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身体部位的图片,如手臂、脚丫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这些身体部位的长度呢?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认识“尺”。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尺”的概念,让学生知道1尺等于10厘米。
同时,教师出示尺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尺”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用尺子测量并记录身体部位的长度,如手臂、脚丫等。
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用尺子测量黑板上出示的身体部位长度,并说出答案。
其他学生则在台下模仿,巩固测量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我们身体上的“尺”(10)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我们身体上的“尺”(10)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体上的“尺”,理解身体尺度的概念,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和估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身体上的“尺”:手指、手掌、脚步等。
2. 运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和估算。
3.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身体上的“尺”,学会运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和估算。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身体上的“尺”进行准确的测量和估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指、手掌、脚步等模型,长度单位卡片。
2. 学具:直尺、绳子、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指、手掌、脚步等,引导学生发现身体上的“尺”。
2. 新课:介绍身体上的“尺”,讲解如何运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和估算。
3.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运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和估算,学生跟随操作。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身体上的“尺”测量和估算物品的长度。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运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和估算,记录数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身体上的“尺”2. 板书内容:身体上的“尺”:手指、手掌、脚步等长度单位:厘米、米运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和估算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身体上的“尺”测量和估算家庭成员的身高、家具的长度等。
2. 让学生记录测量和估算的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操作准确性,及时纠正错误。
2.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身体上的“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我们身体上的“尺” 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第五单元: 我们身体上的“尺”-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尺”的概念,认识身边常见的尺;2.掌握使用尺量物体的方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使用尺量物体的方法和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尺”的概念和认识身边常见的尺。
三、课时安排本单元的教学时间为2课时。
四、教学流程1. 导入1.引导学生猜测本节课的主题是什么,通过图片和教具等方式提示学生,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尺”的概念,学习使用尺量物体。
2. 学习1.介绍尺的种类及其作用,并引导学生认识身边常见的尺,如卷尺、木尺等;2.示范使用尺量物的方法,如体重、桌子高度、身高等;3.给学生准备一些测量工具,并进行测量实验。
3. 总结1.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概括“尺”的概念及其种类;2.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物体尺寸的测量,并强调测量时要注意精确度。
五、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索测量物品的方法,互相帮助、配合,共同完成实验。
2.示范讲解法:老师通过实物示范和语言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3.讨论引导法: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比较他们测量出来的数据,找出误差的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法。
六、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进行实验时避免使用易破碎的物品,确保安全;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3.特别关注会使用尺的学生,进行技能的加强训练。
七、课后作业1.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2.在家里找到自己的尺,并测量家中某几个物品的尺寸,记录下来,并在课下向家长报告;八、教学评价1.能准确使用尺进行物体测量,体现出良好的测量技巧;2.能简单描述“尺”的种类及作用;3.能够表达自己对测量的感想和理解;4.作业完成规范,回家开展尺测活动,并记录数据。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把长度单位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身体部位(如脚长、臂长)可以作为测量工具,并能够用这些身体部位作为“尺”来测量物体长度。
教材通过生动形象的情景,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他们对于长度单位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还没有从生活实际中认识到身体部位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如何用身体部位作为“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还不够清楚,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身体部位作为测量工具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2.让学生掌握用身体部位作为“尺”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身体部位作为“尺”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认识到身体部位可以作为测量工具,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情景,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比较法:让学生观察身体部位和物体长度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身体部位作为“尺”来测量物体长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身体部位作为测量工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长度不同的物体,如尺子、书本、玩具等。
2.学具准备:准备一些彩纸、剪刀、胶水等,让学生制作自己的“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
通过提问:“你们知道我们的身体上有很多尺子吗?”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尺的基本概念及使用方法,学生能够利用尺进行简单的测量。
2. 学生了解毫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二、教学重难点
1. 尺的使用方法
2. 毫米和厘米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
1. 尺子、线段、图形等实物
2. 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1.1 教师通过展示尺和线段,让学生认识“尺”这个工具的作用和功能,让学生明白测量长度的重要性。
1.2 让学生伸出手指,让他们比划自己的手指长度,并问学生这个长度叫什么?告知学生这个长度叫做“手指宽度”,并与尺的长度进行比较。
2. 讲解(10分钟)
2.1 教师通过PPT展示尺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并让学生认真观看。
2.2 让学生手拿尺,自己操作尺的使用,教师在旁边指导。
3. 练习(30分钟)
3.1 给学生发放本节课练习纸,让学生按照题目要求,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填写答案。
3.2 就比赛和评比等形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先完成练习的同学有奖励。
4. 板书总结(10分钟)
4.1 尺的使用方法(结构、操作)
4.2 长度单位的换算(毫米和厘米相互转换)
五、反思
本节课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PPT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了“尺”的作用和功能,初步掌握了尺的使用方法,同时通过练习,让学生喜欢上了尺子这个工具。
在下一次的课堂,我将通过更多的实物和案例让学生体验到尺的魅力,更加深入的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我们身上的尺教学设计

3.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测量过程,掌握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我们身上的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家庭测量实践:
请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身体部位估测方法,选择家中的一件物品(如桌子、床、电视等)进行长度测量,并记录下来。要求注明所使用的身体部位、测量结果以及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使用身体部位进行估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测量,提高空间观念和测量意识。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以便下节课分享和交流。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画有不同长度线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看出这些线条的长度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它们呢?”
2.学生可能会提到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教师给予肯定并追问:“除了这些工具,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测量长度呢?”
3.学生可能会提到用身体部位来测量,如手指、脚步等。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使用我们身上的‘尺’来测量长度。”
6.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与长度测量相关的书籍或文章,了解测量工具的发展历程、测量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拓展知识面。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5课《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5课《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第5课《我们身体上的“尺”》。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自己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如手指、脚丫等,来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教材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长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身体的各个部分长度差异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如何将这些长度差异转化为统一的测量单位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体验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如手指、脚丫等。
2.让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3.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将身体上的长度差异转化为统一的测量单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时上课,穿着舒适的鞋子,以便进行实地测量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书本、桌子等,让学生估计它们的长度,并简要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自己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如手指、脚丫等,让学生感受到身体上的长度差异。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活动,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长度测量,如测量课桌的高度、书本的厚度等。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5《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5《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5《我们身体上的“尺”》主要让学生认识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学会用身体上的“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身体上的“尺”是一种长度单位,能够用身体上的“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知识,能够理解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但是,学生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身体上的“尺”也是一种长度单位,能够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身体上的“尺”也是一种长度单位,并教会学生如何用身体上的“尺”来进行长度测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学会用身体上的“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用身体上的“尺”进行长度测量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学会用身体上的“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身体上的“尺”也是一种长度单位,并教会学生如何用身体上的“尺”来进行长度测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身体上的“尺”,并学会用身体上的“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身体上的“尺”也是一种长度单位,并教会学生如何用身体上的“尺”来进行长度测量。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身体长度模型、测量工具、实物道具等。
2.学具准备:测量记录表、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我们身体上有没有可以用来测量长度的单位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身体长度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身体上的“尺”在哪里,让学生认识到身体上的“尺”也是一种长度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身体上的尺
教学内容: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材第68-69页。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更加巩固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学生尺一把、一张长方形纸、一把常见的其他形式的尺。
教学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尺。
1、请学生介绍一下课前准备的尺。
2、着重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
二、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1、提问:如果要量一量一有拃多长,你觉得用什么尺量?一步呢?一庹呢?
2、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再汇报测量结果。
3、介绍:根据所测量的一拃、一庹、一步的长度,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三、用学生尺量。
1、用学生尺量一量一张长方形纸。
(1)学生量一量,并填在书上。
在量时先找到什么?(0刻度)
(2)反馈测量的数据
(3)组织讨论: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2、这张长方形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用学生尺量一量折痕大约有多少厘米?学生量好,汇报各自测量的结果。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多少厘米?你用什么尺量的?
3、想一想,这么一张长方形纸,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为什么?
说明:根据所要测量的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四、想办法量。
1、学校的篮球场很大,如果要测量出它的长,你觉得用哪种尺量比较好?为什
么?
2、如果给你一根3米长的绳子,你会用绳子量篮球场的长度吗?小组讨论:具体的方案。
按方案到球场去测量。
想一想如何能在球架下面量出球架的高?
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的测量工具,还可以量出球场上哪些线段的长度?
五、全课总结。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