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

合集下载

浅析陈鹤琴的早期教育思想

浅析陈鹤琴的早期教育思想

浅析陈鹤琴的早期教育思想前言陈鹤琴是中国著名教育家,她在教育界的影响力深远。

在其早期教育生涯中,她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教育思想。

本文将从陈鹤琴的教育背景、教育思想等方面对其早期教育思想进行分析和探讨。

陈鹤琴的教育背景陈鹤琴出生于1941年,原籍山东省,早年在基层任教。

1959年,她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训练。

1963年,她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开始接受高等教育。

在此期间,陈鹤琴广泛涉猎西方经典教育著作,并对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有着深入的研究。

这些理论知识深深影响了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中心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她认为,教育不应该只是灌输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她的教育实践中,注重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强调人文关怀陈鹤琴的教育思想中,也强调了人文关怀。

她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需求和梦想。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心理上感受到被尊重,获得自信和成长。

实行个别化教育另外一个特点是个别化教育。

陈鹤琴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她将教育看作是艺术,要求教师细致入微地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并根据这些特征设计教育过程。

总结陈鹤琴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位巨匠,她的早期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教育实践。

她的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人文关怀和实行个别化教育的教育方法、教育信仰和教育精神,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仍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中国文化渊源与创新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中国文化渊源与创新

3
教育内容
陈鹤琴认为,教育内容应该包括基本的文化知 识、生活技能和道德品质等方面,尤其注重儿 童的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
教育思想的实践与影响
实践
陈鹤琴在其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和上海儿童世界等地实践其教育思想,取得了显著成 效。
影响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现代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幼儿教育和师范教育 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陈鹤琴受到道家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教育应当顺应自然,尊重儿童
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03
佛家教育思想
陈鹤琴受到佛家教育思想的影响,强调教育的慈悲和智慧,注重培养
人的内心平静和智慧,推崇道德和慈悲的行为。
中国传统文化与陈鹤琴教育思想的融合
传统文化的重视
陈鹤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该得到重视 和传承,他提倡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以培养儿童的文 化认同和民族精神。
04
结论与展望Leabharlann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价值与贡献
贡献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为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他提倡的 “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重视实践与实验,使中国教育 改革与发展更加科学、合理。
价值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他深入研究和实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 、富有创新性的教育理论体系,不仅推动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而且对世界教 育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和启示。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中国文化渊 源与创新》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陈鹤琴教育思想概述 •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中国文化渊源 •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创新 • 结论与展望
01
陈鹤琴教育思想概述
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渊源探析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渊源探析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渊源探析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和儿童教育专家,他的教育思想涉及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师范教育等方面,其中“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

“活教育,,思想有其产生的渊源,它是陈鹤琴针对中国当时陈腐的教育现状,立足国情,放眼世界,进行中国化新教育运动的探索创新的成果。

标签:陈鹤琴;活教育;渊源陈鹤琴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很有感触,曾亲身体会到“读死书”的滋味。

他对半封建半殖民地下中国陈腐的教育现状深感不满,力图借鉴西方现代教育成功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实验,创造出科学化、中国化的教育理论来。

而“活教育”思想正是陈鹤琴先生立足中国国情,批判地吸收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合理成分,是一次有吸收、有改造、有创新的教育改革尝试。

“活教育”思想既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又是陈鹤琴长期从事中国化新教育运动的实践探索的成果。

一、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活教育”的对立面无疑是“死教育”,它的孕育,实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

当时中国社会已步人民国时代,但由于军阀连年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整个教育界仍笼罩在传统专制教育的阴影中,特别是伴随着国民政府的成立和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颁行,传统的“国粹论”以“中国本位文化论”复炽;伴随着蒋介石重倡“四维八德”,大力“整饬学风”,学校管理、教学内容及方法亦重归死板。

更有甚者,国民党政府忽视基础教育,“中国古来所谓养士教育,今天并没有什么两样,政府的教育政策,仍然还只注重高等教育,而对于基层教育则每多忽视,即便提出普及基层教育的口号,但也没有切实地做到,教育上头大脚小的畸形发展是大家所周知的事实,教育政策如不从速改变,则对中国教育的前途,实是一个严重的隐患。

……政府对于幼稚教育的轻忽政策,的确使人怀疑,政府要不要教育?要不要从基层做起的真正的人民教育工作者?”值得注意的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下中国陈腐的教育现状的另一表现就是外固化倾向严重。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中国文化渊源与创新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中国文化渊源与创新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中国文化渊源与创新【摘要】:近年来,陈鹤琴教育思想再次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

检视已有研究成果,笔者发现,以往研究多采用文献法。

到目前为止,还较少有人采用口述史研究陈鹤琴教育思想。

本研究运用口述史研究方法,访谈了与陈鹤琴一起生活过或有过密切交往的陈一鸣、陈一飞等19位亲属、同事和学生,结合文献资料,对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中国文化渊源与创新进行了分析和挖掘。

许多人都曾认为陈鹤琴教育思想是国外教育思想的“中国化”,即把从中国之外传入的教育思想进行转变,使它在解释、说明、应用等方面适合中国的情况,并具有中国的特征。

通过口述史等方法,本研究发现,陈鹤琴教育思想并非是国外教育思想的“中国化”,而是陈鹤琴立足中国国情、教育实际和儿童需要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

于是,本研究将研究问题聚焦于:陈鹤琴创立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何以可能,何以可为?通过与受访人的访谈,结合文献资料,对搜集到的口述史料进行分析,笔者发现:陈鹤琴之所以能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是由于他具有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陈鹤琴打下了做人的“底子”,而他又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需要的结合中对学生实施做人的教育;陈鹤琴所具备的爱儿童爱国的赤子之心和儒道风骨是贯穿其事业的一根“红线”,他从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入手实现了自己爱国救国的职志,同时彰显了充满“浩然之气”的“大丈夫”高尚气节。

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陈鹤琴做人和事业的渊源。

陈鹤琴中国特色教育思想的形成还与他对当时中国国情与国民素质的认识有关。

例如,陈鹤琴指出“我国科学不及人、我国人多驼背、我国人自私心太重、人们到处吐痰不讲卫生、文盲太多、人民穷困重重、我国人给疾病包围着、近现代教育实在害人、死一般的教育。

”通过反思当时“被外国化”的中国教育,陈鹤琴坚信教育只有符合国情,才能提高国民素质,才能救国强国。

于是,他通过创办符合中国国情的鼓楼幼稚园、与国家形势和民族命运密切相连的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和上海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为儿童编写符合中国文化和精神的教材读物等,践行自己的教育主张。

浅析陈鹤琴的早期教育思想

浅析陈鹤琴的早期教育思想

浅析陈鹤琴的早期教育思想【摘要】陈鹤琴是中国著名教育家,其早期教育思想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通过对陈鹤琴的教育理念和研究价值进行介绍,探讨了其教育思想的来源、对早期教育的重视、教育方法、教育目标和教育成果。

陈鹤琴提倡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并积极倡导家校合作和尊重儿童个性。

其教育思想启示着我们应当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独特性,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未来的研究应当深入挖掘陈鹤琴的教育实践经验,探讨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和借鉴。

陈鹤琴的早期教育思想将继续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教育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陈鹤琴、早期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研究价值、教育思想来源、早期教育重视、教育方法、教育目标、教育成果、启示、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陈鹤琴的教育理念陈鹤琴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对儿童个体发展的重视和关注上。

她认为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该受到尊重和关爱。

她强调儿童在早期教育阶段应该得到良好的启蒙和培养,以便他们在将来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

陈鹤琴认为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合作,共同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努力。

她强调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应该是儿童成长的温暖港湾和支持系统。

陈鹤琴倡导教育要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要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索。

她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儿童的整体发展,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未来公民。

1.2 研究价值陈鹤琴的早期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陈鹤琴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入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现代早期教育的发展历程。

研究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来源和对早期教育的重视,有助于揭示其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理论基础。

通过分析陈鹤琴的教育方法、教育目标和教育成果,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教育经验和启示,以指导当代早期教育工作者的实践。

总结陈鹤琴的早期教育思想启示,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有助于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推动早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持续创新和进步。

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渊源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渊源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渊源及其现实意义作者:陈迪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12期【摘要】当前,国家日益重视对文化的保护,文化的觉醒促使教育成为了传承和弘扬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工具,文化教育成为大势所趋。

而陈鹤琴先生早已开展了这一行动,先生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其幼儿教育思想中的建立基础便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由此可见,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的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陈鹤琴先生作为我国“现代幼教之父”,对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创和改革做出了卓越贡献。

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并非单纯将国外的幼儿教育思想“中国化”,而是立足于中国实情、教育实际和中国儿童需要,将外来的思想转化,使得在解释、应用等各方面适应中国的情况,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思想。

先生能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其自身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密不可分。

本文试论陈鹤琴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背后的中国文化渊源,揭示其对当代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及产生原因陈鹤琴先生幼时便生活在一个传统的家庭中,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先生的家风一直是“克勤克俭,对人亦忠亦诚”,从其可追溯的最近的上代祖宗万经公开始就是勤劳刻苦的农夫,万经公更被称为“种田的天字第一号老百姓”。

先生的童年即在这个被称为有着浓重儒学的百官镇度过。

先生曾说“我们的祖宗正表公着实值得我们钦佩呢!他的开辟事业和刻苦耐劳的那种精神,都深深地注入了陈氏子孙的心里,一直传到我们身上。

”家庭教育中除了家风的影响,母亲的谆谆教诲也饱含优秀传统文化。

先生把母亲的叮嘱和训诫时时牢记以修身。

如先生谈到做事方面,母亲教育他要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训诫坚定了先生“人生非奋斗,没有出路”的志向。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及其成因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及其成因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及其成因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

他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幼儿教育问题,探索和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思想体系。

本文将陈老幼儿教育理论和思想产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梳理并分析其成因,以利于在新时期继承、弘扬和发展陈老的幼儿教育思想,深化幼儿教育改革。

一、开创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时期(1919 -1928 年)陈鹤琴先生1919 年离美回国,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任教授,开始了对儿童心理与教育的科学实验和研究。

次年喜得长子陈一鸣,逐日对其身心发展进行周密的观察、实验和文字与摄影记录.连续808 天,对孩子的身体、动作、摸仿、暗示感受性、游戏、好奇心、惧怕、知识、言语、美感、思想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发表了系列关于儿童心理及教育的论文,并于1925 年出版《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两部著作。

其中《家庭教育》一书论述了家庭教育的101 条原则和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堪称为一部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家教经典,陶行知先生发表书评《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称著者“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系近今中国出版教育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

” 1923 年由东南大学教育科支持,办起南京鼓楼幼稚园,试验适合国情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幼稚教育,次年在《新教育》杂志上发表“现今幼稚教育之弊病”,指出中国普通幼稚园当时大概有四种弊病:一是与环境的接触太少,在游戏室的时间太多;二是功课太简单;三是团体动作太多;四是没有具体的目标。

[1]1925 年扩建鼓楼幼稚园园舍,邀请东南大学陆志韦等10 人成立董事会,筹募资金,该园成为东南大学教育科实验幼稚园,派助教张宗磷协助研究工作,至此我国第一所幼稚教育实验中心诞生了。

陈先生主持实验幼稚园的课程、故事、读法、设备和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等,并与张宗麟合写《一年来南京鼓楼幼稚园实验概要》一文,由《新教育评论》发表。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

(三)要懂得办好幼稚园
幼稚园是要适应国情的
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 凡儿童能够学的而又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 幼稚园的课程可以用自然、社会为中心 幼稚园的课程须预先拟定,但临时得以变更 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 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稚园应当特别特别注重音乐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
——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你要儿童怎样做,你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比较教学法;
——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 ——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儿童健康活动(包括卫生、体育、营养等), ——儿童社会活动(包括史地、公民、时事等), ——儿童科学活动(包括生、数、理、化、地等), ——儿童艺术活动(包括音、美、工等),
——儿童文学活动(包括读、写、说、译等)
(三)“活教育”的教学论
强调以“做”为基础,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性 儿童的“做”往往带有盲目性,因此在鼓励学生积极 “做”的同时,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指导。 “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思 考、创作发表和批评研讨。
幼稚园应当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幼稚园应当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法去教导儿童幼稚生的户外生活要多幼稚园多采取小团体的教学法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是儿童的朋友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有充分的训练幼稚园应当有种种标准可以随时考查儿童的成绩
陈鹤琴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国 家 督 学 江 西 师 范大学 教授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所 长 胡 青
幼稚园应当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 幼稚园应当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法去教导儿童 幼稚生的户外生活要多

简述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

简述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

简述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陈鹤琴是中国近代学前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被称为中国幼教之父。

陈鹤琴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稚园,进行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园实验。

三十年代末明确提出活教育主张。

一、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1.做人,这是最一般意义的目的。

活教育提倡学习如何做人,如何求社会进步、人类发展。

2.做中国人,体现出民族特征。

生活在这个国度和别的国家的人不同,人们共同拥有光荣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要爱护生养自己的土地,爱自己国家的光荣历史,爱自己的同胞。

所有拥有这份情感的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为同一个目标:提高中国在世界各国中的地位,为国家的兴旺发达而努力。

3.做现代中国人,体现出时代精神。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历经一个世纪的抗争,仍未摆脱列强欺侮,反而蹂躏更甚,引进西方思想文化教育,但社会和民众的落后情况仍未改观,救国图强和科学民主启蒙仍是中华民族的奋斗内容,这需要现代中国人来承担。

现代中国人的要求:(1)要有健全的身体。

改变身体羸弱、摘除病夫帽子。

(2)要有建设的能力。

长期的外内乱,中国破坏多于建设,百废待兴,急需建设。

(3)要有创造的能力。

数百年的专制统治和科举为中心的教育扼杀了民族创造力。

(4)要能够合作。

近代中国国民缺乏团体性,不善合作,所以为人逐一击破,我们应该舍小我成就大我。

(5)要服务。

克服利己本能,养成儿童服务社会的崇高德行。

二、课程论1.“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是针对书本为主的传统教育而发出的。

但他并未绝对否定书本,追求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内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2.内容来源于自然、社会和儿童,那么组织形式也应该符合儿童。

所以提出了五指活动:以五指做比喻,这五种活动,犹如一只手的五根指头是相连的整体。

第一是儿童健康活动,第二是儿童社会活动,第三是儿童科学活动,第四是儿童艺术活动,第五是儿童文学活动。

三、教学论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风骨论及其思想渊源

风骨论及其思想渊源

风骨论及其思想渊源风骨论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精神气质和艺术价值。

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南朝齐梁时期,通常被用来评价文学作品的高下之分。

在当今文艺理论研究中,风骨论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风骨论的概念解释风骨论主要包括“风”和“骨”两个部分。

所谓“风”,指的是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和艺术感染力,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人文思想。

而“骨”则是指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是作品内在的支撑和骨架。

风骨论强调的是作品的整体风貌和内在精神的统一,以及作品内容的深度和艺术价值。

二、风骨论的思想渊源风骨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美学和文学传统中。

在儒家文化中,风骨论与“文以载道”的思想密切相关,强调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和社会责任。

在道家文化中,风骨论则与“道法自然”的思想相契合,注重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自然、真实和简约之美。

在汉代《诗经》评注中,风骨论开始被用来评价诗歌的优劣,强调诗歌所表现出来的道德风尚和艺术价值。

三、代表作品分析在古代文学领域,风骨论的代表作品主要包括曹操的《观沧海》、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大的感染力,展现了风骨论的实践运用和价值。

例如,曹操的《观沧海》以豪放、磅礴的笔触描绘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家国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充分体现了风骨论所追求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四、现代意义在当今文艺理论建设中,风骨论依然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首先,风骨论对于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评价作品时,我们应该注重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其次,风骨论对于文学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批评家在评价作品时,应该注重作品的整体风貌和内在精神,以及作品内容的深度和艺术价值,力求公正、客观、深入地评价作品。

最后,风骨论对于文化自信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只有坚持本土文化传统,吸收外来文化精华,才能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

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

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

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一、本文概述陈鹤琴,中国近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心理学家,他的学前教育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同时又积极吸收西方的先进教育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

本文旨在探讨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通过对其教育思想与传统文化元素的关联分析,揭示其思想的独特性与时代价值。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陈鹤琴的生平和教育贡献,然后重点分析其学前教育思想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传统蒙学等,并通过案例和理论阐述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如何影响并塑造其教育思想。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不仅能够深入理解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内涵,也能从中汲取智慧,为当今学前教育实践提供启示和借鉴。

二、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概述陈鹤琴,中国现代教育的重要人物,他的学前教育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又结合现代教育的理念,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他强调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习,更包括道德品质、生活习惯、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培养。

陈鹤琴认为,学前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个体差异,提供适应儿童发展需要的教育环境。

他提倡“活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该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亲身体验来增长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内容上,陈鹤琴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他主张在学前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诗词、绘画、音乐等,以培养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他也关注现代科技知识的学习,认为儿童应该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在教育方法上,陈鹤琴提倡“做中学”,即让儿童在动手实践中学习。

他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也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认为教师应该是儿童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帮助儿童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教育的理念,为中国的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陈鹤琴、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陈鹤琴、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教师的责任是: 引发、供给、指导、欣赏。
/
4、教学原则 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
(1) 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2) 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3) 你要儿童怎样做,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
(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7)比较教学法
功课所支配。
/
(4)内容丰富 (5)生气勃勃 (6)儿童自己做的 (7)整个的,有目标的 (8)有意义的 (9)儿童了解的
活教育课程编制有2个原则: 一是根据部颁的课程标难;一是 根据当地实际环境的情形。
/
活教育课程编制有2个原则: 一是根据部颁的课程标难 一是根据当地实际环境的情形
/
(8)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 (9)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10)替代教学法 (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
(13)教学游戏化 (14)教学故事化 (15)教师教教师 (16)儿童教儿童 (17)精密观察
6 、教师以个人主见来约束儿童。 7 、固定的课程,呆板的教材,不问儿童能否了解,不管 与时令是否适合,只是一节一节的上,一课一课的教。 8 、儿童呆呆dai-板板,暮气沉沉,不好动,不好问,俨 然像个小老人。 9 、师生界限分明,隔膜横生。 10 、校墙高筑,学校与社会毫无联系。 讨论:活教育有其局限性,请问活教育
/
(一)活教育的思想
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 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五大部分:目的 论、课程论、方法论,以及教学原则、训育原则 等。 1、目的论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 “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姓名张翠芹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伦理学指导教师钱焕琦20070429中文摘要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对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儿童心理研究方面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的幼教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

“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

本文对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文章分析了其“活教育”思想的渊源及形成和发展过程概括总结了“活教育”思想的内容揭示了“活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史发展的历史价值从而提炼出“活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也是其长期从事中国化新教育运动的实践结果。

研究与了解儿童、热爱与尊重儿童是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内容还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及教师观。

当前随着“儿童优先”道德观的提出以及幼儿教育的科学化要求幼儿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我国当前幼儿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的误区解决这些误区可以借鉴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理论从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教师素质以及家园共育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更好地指导当今的幼儿教育改革力争早实现幼儿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陈鹤琴活教育幼儿教育改革“”“”‘‘’“’“’’…’’’“’’“”“”Ⅱ果。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坚持以“求实、创新。

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9�9、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辱匡霪簟日期』回上仁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沿革及演变(成稿)

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沿革及演变(成稿)

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沿革及演变摘要:学前教育是指家长或者幼儿教师利用各种方法,有计划地开发儿童智力,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

从古至今,我国涌现出了很多种学前教育思想。

学前教育思想也在学前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沿革和演变。

本文综述了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的学前教育思想,并且对这些学前教育思想的沿革及演变作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学前教育思想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沿革演变学前教育是指家长或者幼儿教师利用各种方法,有计划地、科学地开发学前儿童智力,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活动。

学前教育对幼儿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很多超常儿童的产生与接受到科学的学前教育有关。

所以,从古至今有许多学者对学前教育进行研究,学前教育思想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沿革及演变。

一、不同时期的学前教育思想1.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在先秦时代的一些著作中就出现了有关学前教育的思想。

《易经》中就提倡对幼儿要及早教育,要重视家庭教育,要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等。

《礼记》中也有相关观点,比如重视胎教,为儿童选择良师,重视儿童道德的培养等。

汉代,贾谊在其所著的《胎教》、《劝学》等书中提出了及早施教,为儿童选择良师,儿童应该德、智、体全面发展等思想,贾谊的思想还注意到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中提出了一些家庭教育思想,包括要重视儿童的家庭教育,及早对儿童进行教育,对儿童的教育上要德艺双修,严格要求。

颜之推还指出熏陶教育的重要性。

宋代,朱熹专门编写了学前教育教材《小学》、《童蒙须知》等,朱熹的学前教育思想包括对儿童及早教育,注重礼仪、文化知识、道德品质的教育,并且他提倡教育要注意儿童的个性特点,教学要循序渐进。

明代,王守仁在其《传习录》、《教约》等书中提出了学前教育应遵循儿童的天性,寓教于乐,要重视德行的培养,并且还制定了儿童教育内容的顺序。

到了明清时期,由于西学东渐,学前教育思想开始重视实践。

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学前教育思想,比如陆世仪的熏陶教育思想、唐彪的“善诱”的教育思想。

陈鹤琴家园共育思想的内涵及当代价值

陈鹤琴家园共育思想的内涵及当代价值

陈鹤琴家园共育思想的内涵及当代价值作者:邬春芹来源:《早期教育·教育科研》 2018年第2期陈鹤琴家园共育思想的内涵及当代价值邬春芹(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南京 210013)【摘要】陈鹤琴在西方文化的熏陶、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以及自身实践的总结基础之上,建构了中国化家园共育思想。

陈鹤琴家园共育思想的目的是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的发展。

从中国传统整体思维出发,他建构了中国化家园共育的实现路径,幼儿园课程要将家园共育纳入其中,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家园共育的能力,国家要开展家园共育的实验,社会要宣传家庭教育。

陈鹤琴整体建构家园共育思想、理论联系实践推进家园共育的思想为当前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陈鹤琴家园共育思想;整体思维;教育合力【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18)02-0047-03【作者简介】邬春芹(1977-),女,湖北黄陂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

一、陈鹤琴家园共育思想的渊源(一)西方文化教育的影响陈鹤琴在美国求学期间,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杜威认为儿童的能力的发展是通过其经验不断改组改造的活动而得以实现的,因此学校课程的依据应该是儿童的经验。

他将学校视为介于家庭与社会之间的机构,为了促进儿童经验的改造,“学校生活的计划是家庭生活的简化和有秩序的继续”[1],因此杜威非常重视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杜威实验学校的课程与儿童家庭生活的经验紧密相关。

陈鹤琴深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总结了杜威实验学校的四条原则,其中第四个是学习方法,具体内容是“(1)从做中学;(2)经验丰富,常和社会接触;(3)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打成一片。

学校生活是家庭生活的继续。

”[2]同时杜威还总结了杜威学校的特殊作风,他说,“教材教法有三点特殊作风:第一,是学校和家庭联系……”。

[3]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结合中国的国情,他构建了中国化的家园共育思想,在自己的办学实践中将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

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

陈鹤琴同样看重学校幼稚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事实证明 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得到了有识之士的高度评价。 四、 做人教育 教育儿童最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 在不同的时 代, 教育家们都提出了自己所推崇的教育目标。孔子要 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孟子追求 “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 能移, 威武不能屈” 的大丈夫, 荀子希冀推行礼法的 “ 贤
!"#
!%# 知。要从实践中摸索教育儿童的规律。” 也因此, 他们
虽老骥伏枥, 也要志在千里。 注重儿童教育, 就是要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 家庭 教育和学校幼稚教育。陈鹤琴曾经总结说: “ 教小孩子 要从小教起的, 小时容易教, 大来就难教; 什么顾虑别人 安宁的心肠, 什么对别人发生同情的动作, 什么爱护物
($) 由上可见, 陈鹤琴思想中的传统思维 拓者和奠基人。”
与文化痕迹是显而易见和勿庸置疑的。 二、 赤子之心与儒道风骨 陈鹤琴不仅有着中国人思维的传统特质, 而且有着 充满 “ 浩然之气” ( 《 孟子 ・ 公孙丑上》 ) 的 “ 大丈夫” 理 想人格。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 孟子 ・ 滕文公下》 ) 的 “ 大丈夫” 高尚气节, 一直激励 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着国家繁荣富强、 人民安乐幸 福的神圣事业而前赴后继、 奋斗终生。 我们完全可以说: “ 懂得了这个词汇, 才可以懂得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
!$+# “ 若家庭教育不 力的态度等等,都可从小养成的。”
娄下》 。 曹雪芹 《 红楼梦》 第一一八回中言: “ 尧、 舜、 禹、 汤、 周、 孔, 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 所谓赤子之心, 原不过 是 ‘ 不忍’ 二字。 ” 老子 《 道德经》 第十章说: “ 载营魄抱 一, 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生之、 畜之, “ 六一” 儿童 生而不有, 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 年 节时, 身患重病的陈鹤琴为儿童题词: “ 一切为儿童, 一 切为教育, 一切为四化。” 此外, 陈鹤琴在 《 我的半生》 中回忆道: “ 究竟我的志向是什么?我的志向是为个人 的生活吗?决不!是为一家人的生活吗?也决不!我的 志向是要为人类服务,为国家尽瘁……我是喜欢儿童, 儿 童 也 是 喜 欢 我 的 ,我 还 是 要 学 教 育 ,回 去 教 育 他 们

陈鹤琴教育思想

陈鹤琴教育思想
26
四、做人教育
教育儿童最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在不 同的时代,教育家们都提出了自己所推崇的 教育目标。陈鹤琴批判地继承了古代有关 “做人教育”的思想,并在当时有利于文化 普及的文字改革运动的基础上推行民族英雄 教育,以培养健全国格的公民。“读书做官” 论一度盛行,陈鹤琴有针对性地指出:“孔 子所谓修身,治国的道理,都是着重于‘做 人’。”
23
一、中国人惯用的系统思维模式
自古迄今,中国人惯用的思维方式就是系统或整体思 维,天人感应,家国同构。这在陈鹤琴的身上表现得 十分明显。他无论搞教育试验,摸索教育规律,还是 构建儿童教育原则和幼教体系,都运用了整体思维。 对作为幼儿教育基础的儿童心理做全面、系统、切实 的科学实验;要重视幼儿家庭教育的科学实验,将幼 儿的家庭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和推广;对幼儿园 的教育应进行系统、深入的科学实验与研究……从幼 儿园到小学到师范教育,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到社 会教育,从婴幼儿到青少年,从正常到特殊儿童,从 普及教育到文字改革,他都作了全面、深入、系统的 探索和研究,为我们留下了近四百万字的学术研究成 果。
19
2. 教学方法 1)感觉训练是幼儿认识环境的基础,要让幼儿使用自己的手脑; 2)做是儿童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要让幼儿自己探讨、发现、求得
知识; 3)游戏是幼儿成长的最好动力,音乐是幼儿生活中的灵魂,绘画是
发展智力形成形象观念的有益活动,这些都是发展幼儿智力的钥匙; 4) 教学方法原则:多鼓励、“比较教学法”、教学游戏化、教学故
❖ (6)研究儿童
❖ (二)幼稚园教师的培养

幼师培养主要靠幼稚师范学校进行,幼稚师范由
国家办理,招收16岁以上初中毕业生,身体健康,有
爱心,最好有男生加入,这点在当时是富有创见的。

陈鹤琴的思想来源与社会背景

陈鹤琴的思想来源与社会背景

引起了教育思想的革命
• 在西方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十分重视教育 本身的实验和研究。 • 实用主义主张要把教育的重心 从成人转向儿童
• 新观念与旧教育
• 教育陷入陈旧腐败、抄袭外国、停滞不前 教育陷入陈旧腐败、抄袭外国、 的局面, 的局面,幼儿,活教书, 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 1920年12月26日,长子一鸣出生。 • 长达808天的连续观察和文字、摄影记录 • 现代中国学者最早运用观察实验追踪纪录 的方法 • 有目的有系统地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进行 个案研究的开端。
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 陈鹤琴回国的时候,正值“五四”新文化 陈鹤琴回国的时候,正值“五四” 教育运动时期 • 新观念得以广泛传播
陈鹤琴的思想来源和社会背景
---陈洁芳
• 陈鹤琴先生早年留学美国, 专心研究教育 学和心理学, 师从杜威、克伯屈、孟禄、 桑代克、罗格等著名教授。
• 陶行知先生走在前面,他跟在后边。 •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 陶行知先生批判旧教育的一句名言:“教 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 读书死”,对陈教授的教育思想影响很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
[摘要]本文从中国人惯用的系统思维模式、赤子之心与儒道风骨、儿童教育、做人教育、环境教育等五方面简要地剖析了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认为是历史悠久、灿烂夺目的中华文明最终孕育了陈鹤琴和他的民族教育思想,从而肯定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包括教育创新在内的一切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文化渊源
陈鹤琴(1892-1982)是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家.有“中国幼教之父”之美誉。

他幼时家境贫寒,勤奋好学,八岁入横街私塾(现上虞市鹤琴小学),15岁由亲友资助进杭州中学学习。

1911年春考人上海圣约翰大学,秋转入清华学堂高等科。

1914年大学毕业后,考取公费赴美留学,与陶行知同行。

1917年、1918年分别在霍普金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教育硕士学位。

1919年回国效力。

陈鹤琴留美五年,师从克伯屈、孟禄、桑代克、罗格等教授专心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

从他提倡的“活教育”理论及其实践来看,西方的教育学知识和理念无疑给他耳聪目明的影响,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陈鹤琴身上流淌着中国传统的血液,从小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除了在海外求知的几年,他的绝大多数人生岁月都是在
神州大地上花费或奉献的。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因子在他身上及其思想上的现实存在与刻骨铭心的影响,是我们任何—个研究和学习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人不得不首先正视与面对的。

仔细研究陈鹤琴的思想,我们不难发现他是一位有着深刻中国文化底蕴的教育家。

兹提供几点研究心得,以抛砖引玉。

一、中国人惯用的系统思维模式
自古迄今,中国人惯用的思维方式就是系统或整体思维,天人感应,家国同构。

中医、气功等学说无不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

这在陈鹤琴的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

他无论搞教育试验,摸索教育规律,还是构建儿童教育原则和幼教体系,都运用了整体思维。

陈鹤琴曾请陶行知作了中华儿童教育社社歌。

这个社歌中所谓“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孩”,才能教育小孩,是一套完整的儿童教育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陈鹤琴出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率先开设大学本科的幼教专业.并重建和附设南大附小、幼儿园、儿童玩具研究室及附属工厂、幼儿师范等附属机构,从而形成一个包含各级幼教机构并体现教育、科研、生产三结合特点的完整的幼儿高等师范教育体系。

”[1]“20世纪70年代末,88岁高龄的陈鹤琴先生,还对切实开展幼儿教育科学实验以促进全民族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积极的建议,要对作为幼儿教育基础的儿童心理做全面、系统、切实的科学实验;要重视幼儿家庭教育的科学实验,将幼儿的家庭教
育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和推广;对幼儿园的教育应进行系统、深入的科学实验与研究,……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师范教育,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婴幼儿到青少年,从正常到特殊儿童,从普及教育到文字改革,他都作了全面、深入、系统的探索和研究,为我们留下了近四百万字的学术研究成果。

陈鹤琴先生不愧是我国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2]由上可见,陈鹤琴思想中的传统思维与文化痕迹是显而易见和勿庸置疑的。

二、赤子之心与儒道风骨
陈鹤琴不仅有着中国人思维的传统特质,而且有着充满“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的“大丈夫”理想人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的“大丈夫”高尚气节,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着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乐幸福的神圣事业而前赴后继、奋斗终生。

我们完全可以说:“懂得了这个词汇,才可以懂得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至于说“浩然之气”,它是指“受信念指导的情感和意志相混合的一种心理状态或精神境界”,“是一股凛然正气,是对自己行为的正义性的自觉,具有伟大的精神力量”。

[4]也就是我们这儿所说的“赤子之心与儒道风骨”。

潘菽在为《陈鹤琴教育文集》所写的序中这样写道:“有人称赞陈鹤琴同志是一个‘不失赤子之心’的大人,这也是对他的一种恰当
的印象。

我也有这样的印象。

他确实是一个很真诚的人,一个很纯朴的人,一个热情洋溢的人。

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真正热爱儿童,儿童也才能喜欢他。

他不仅喜欢自己的几个孩子,也喜欢所有见到的儿童。

不仅自己几个孩子喜欢他,所有见到他的孩子也都喜欢他。

其实除非别有心肠的人,所有的人也都这样看他。

他好像是一个随和的人,但自有他的风骨。

”[5]“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出自《孟子•离娄下)。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八回中言:“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所谓赤子之心,原不过是‘不忍’二字。

”老子《道德经》第十章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长而不宰。

是为玄德。

”1981年“六一”儿童节时,身患重病的陈鹤琴为儿童题词:”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一切为四化。

”此外,陈鹤琴在《我的半生》中回忆道:“究竟我的志向是什么?我的志向是为个人的生活吗?决不!是为一家人的生活吗?也决不!我的志向是要为人类服务,为国家尽瘁……我是喜欢儿童,儿童也是喜欢我的,我还是要学教育,回去教育他们好。


[6]将上述几项综合起来,井进行比较后,我们就会发现陈鹤琴身上有着中国儒道两家优良文化所共同推祟的纯洁善良的心地和“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的壮志豪情,他不愧为鲁迅所说的“中国的脊梁”式的人物。

而这种赤子之心和儒道风骨正是我们现代中国人应该人人具备的根本素质。

三、儿童教育
陈鹤琴平生所致力于的是儿童教育,而注重儿童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一贯传统。

春秋时代的孔子、汉代的贾谊、南北朝的颜之推、明代的王守仁等人都曾明确地提出过儿童教育思想。

孔于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论语》)贾谊在《保傅》一文中写道:“昔者周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

……故太子初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

”颤之推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颜氏家训》)王守仁言:“大抵儿童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陈鹤琴显然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

他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这样告诫人们:“做父母的教育小孩子,尤应当特别谨慎的。

因为小孩于年龄幼稚,意志薄弱,很容易受教育的影响的。

施以良好的教育,则将来成为良好的国民,倘施以恶劣的教育,那末将来成为恶劣的青年了。

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俗谚云:‘教儿婴孩’。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