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金陵晚报》上关于泾县的报道
泾县地区1

泾县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早在1928年,泾县就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
1938至1941年,中共中央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驻扎泾县云岭,周恩来、陈毅、叶挺、项英、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指挥铁军驰骋大江南北,抗日救国。
泾县茂林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地,七千余名新四军将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长眠在东流山下。
泾县厚岸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外交家王稼祥同志的诞生地。
多年来,泾县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和新四军老战士及其子女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2001年被确定为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七十年代以来,邓小平、杨尚昆、乔石、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视察泾县,2001年5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亲临泾县视察,参观了泾县宣纸厂和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并欣然题词题字,勉励泾县人民要大力发扬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精神,“进一步努力将老区发展好”。
泾县[1]以水得名。
境内青弋江古称“泾水”,故名泾县。
县境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北纬30°21′至30°50′,东经117°57′至118°41′之间,东邻宣州市、宁国县;南界旌德县、黄山市;西接青阳县;北依南陵县。
总面积2054.5平方公里。
占全省总面积的1.47%。
县城距省会合肥市公路里程233公里;距黄山市115公里。
古志称:县境介长山大谷间,当吴越之交会,为歙池之襟喉。
古代泾县境域较广。
汉代,析县境西部部分地域置陵阳县。
唐代,先后从泾县析出建县的有太平(今黄山市)、石埭、青阳等县。
新中国建立后,于1956年将茂林区樵山乡划属太平县。
1982年复将铜山乡麻川山场4.3平方公里地域划归太平县。
历经朝代更迭,政区分合,遂成现状。
第二节气象一、气候泾县地处中纬度南沿,根据气象指标分类,属于北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资源丰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冬、夏季长,春、秋季短。
有春来迟,秋来早的特点。
座谈会发言稿范文(精选5篇)

座谈会发言稿座谈会发言稿范文(精选5篇)在当下社会,需要使用发言稿的事情愈发增多,发言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场合来确定,要求情感真实,尊重观众。
怎么写发言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座谈会发言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座谈会发言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劳模:大家上午好。
我是xx小学**。
今天我很高兴能与各位领导和各位劳模聚在一起交流和学习,心情很是激动。
听了以上各位(领导),发自肺腑、饱含深情发言我深受感动和鼓舞。
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教育工作者,我只是做了应该做事,却获得这样荣誉,这是对我极大信任和鼓舞!作为教育界劳动模范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用深远,影响力量。
所以自从xx年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以来,我更加努力工作与学习。
时时刻刻以一个标杆标准要求自己。
我们知道,作为基础教育,是为未来储备人才,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素质要求,做好今日教育教学工作。
虽然我不可能把学生步入社会后几十年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但我可以培养他们扎实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探求新知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本领。
虽然我不指望能培养出多少“牛顿”和“爱迪生”,但我们确能将学生培养成一个懂得爱与责任合格公民。
正因如此,我便以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诚挚,投身于教育改革风尖浪头,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更赢得世人尊敬,社会肯定,并在努力实现我真诚育人理想同时带动了我身边所有同仁。
作为劳模,从未敢忘记自己榜样和示范作用,坚持用自己行动来捍卫这个职业圣洁,用首席教师教学水平引领同事一路前行!用师德标兵魅力感染影响同伴克服诱惑坚守梨园。
因为我知道,生命意义远不止于功利。
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暂中孕育永恒,廉洁从教、无私奉献是教师天职!我们有一千个理由埋怨职业清贫、职业平淡,但是我们更有一千零一个理由坚持职业操守和职业精神。
教育是崇高事业,需要我们去献身;教育是严谨科学,需要我们去探究;教育是多彩艺术,需要我们去创新;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参与!我相信自己决不会辜负作为“人民教师”荣耀与神圣!并一定会为促进洮南经济发展默默贡献自己微薄力量!座谈会发言稿2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和在座的各位文友:大家上午好!今天能在这里参加此次的文学座谈会,我感到无比的荣幸。
吴敬梓“秦淮水亭”重修记事

吴敬梓纪念馆(秦淮水亭)现坐落于秦淮河畔,毗邻桃叶渡与东水关遗址,于1997年正式建成,2015年修葺后重新开放。
馆内环境幽清、花木扶疏,不时有游人往来赏玩。
作为秦淮水亭修建的倡议者,省政协第六、七届委员,吴敬梓研究专家陈美林教授特撰此文,为大家讲述“秦淮水亭”的修建往事。
一人民政协网2023年3月15日报道:“由南京市政协主办,南京智库联盟、浙江大学江苏校友会、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共同承办的‘陈美林教吴敬梓“秦淮水亭”重修记事陈美林秦淮水亭授著作捐赠仪式’在吴敬梓纪念馆(秦淮水亭)举行。
”此前,科举博物馆的副馆长尹磊同志与我联系,他知道我因年事已高,一般不参加这些活动,但此次活动由政协主办,他们很重视,而“秦淮水亭”重建的动议曾得到省政协的大力支持,尹磊同志希望我能出席此次由政协主办的活动。
当天还由他亲自接我去与会。
会后即有同志问我,怎么想到要重建秦淮水亭的,当年又是如何做工作的。
归来后,多年前获得博士学位的老学生来看我,谈起此事,也建议我做一回顾,以期后来者知晓。
老学生并举出两年前我发表的《“儒林”之旅的回顾与反思》长文,叙述自己研究吴敬梓著作半个世纪的历程,对后学颇有启发。
这是从精神文明来探讨吴敬梓的人文贡献的,而吴敬梓生活的社会环境未有人探考过,老学生知道我曾做过一些工作,也应该做些回顾。
此言亦有道理,乃就动议“秦淮水亭”重建一事略作交代。
为了深入探析吴敬梓作品特别是他创作的小说《儒林外史》的思想蕴涵,不能不先行考察他的家世、生平、思想和生活状况。
在考察的基础上,我先后发表了《吴敬梓身世三考》《吴敬梓家世杂考》《关于吴敬梓家世的几点辩正》《略述康熙〈全椒志〉中有关吴敬梓先世资料》《吴敬梓“秦淮水亭”考索》等系列文章,这些考证的文章,初步理清吴敬梓在家族中的地位,吴氏家族的内部矛盾,吴敬梓与族人、乡人的关系,“逝将去汝”而移家金陵、购置秦淮水亭以居等一系列旧事,在“论文乐友朋”的交游中,除传统的文士外,也有颜李学说的传人、懂得科技和梵文的学者,由于生活的日渐贫困而接触到下层市井的各色人物,这对于他“闲居日对钟山坐,赢得《儒林外史》详”的创作极为有利,如果没有南京、水亭这样的社会生活环境,吴敬梓是不可能创作出“六朝烟水气”的南京古城风光《儒林外史》这样的精神产品的。
泾县名人录 善文能武,英才辈出

旧时的泾县,既出鸿儒,又出巨商,究其原因,一是儒学文化所致,一是勇武之风盛行。
文儒能使人明白道理,而勇武又给予人们以开拓进取的勇气,但倘若一个地区,在文化上一味强调文儒,就不免显得单薄,甚至有些弱不禁风;而若一味强调勇武,又不免显得粗野,成不了气候。
所以泾县人素来提倡文武兼修,这种包容开化的态度也使得泾县成为钟灵毓秀之地……HistoricCelebrityofJingco-mty泾县名人录善文能武,英才辈出文+EW图+WS査铎:明朝理学名臣泾县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当属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及第的査铎,连明神宗朱翊钧都曾钦赐“理学名臣”的御匾给他,足见其在学问造诣上的过人之处。
查铎,字毅斋,未及第前,靠开馆授学为生,以弘扬王阳明的心、学为己任,其门生多达一百余人,后于明隆庆年间在京师任刑科给事中,其间与学士张元恪邓以讃、赵志皋等人结社主讲阳明理学。
明万历初年,查铎因病辞官回乡,与泾县另一位嘉靖进士、水东人翟台,一同重建水西书院并担任讲师,有力地推动了心学深入当地民间社会。
王阳明的心学,主要以“心外无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要义构建其独立的思想体系,以此区别于传统的程朱理学。
王阳明化繁为简的著名语录,如“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良知之在人心”,都使得这个 学派比起程朱理学,显得更加自由开化。
作为心学忠实拥护者的查铎,也有其自己的顿悟:”良知是天命之性,至善者也;知识是良知之用,有善有恶者也。
认知识为良知,则善恶混矣。
良知如石中有火,击石火出,神触神应,一毫人力不得与焉这种思想即使在现在看来亦不过时,还显得客观。
中国古代的文人,大都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胸怀,查铎也不例外。
他辞官回乡后,不仅致力于教书育人,还自费在村里、村夕噪设了一条长达二百余里的麻石古道,并且还建造了聚德桥、镇口桥、麟趾桥等石桥,赠善当地交通。
我曾有幸结识过一位查济村的老人,他名叫查述望,酷爱收藏典籍,曾经是查济村的村支书,后来还当过泾县农业局局长。
安徽泾县

安徽泾县安徽泾县是中国安徽省宣城市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中游的江淮河谷腹地,东临宣城市还,西连砀山县,北界湖州市吴中区和吴江区,南接南陵县。
全县总面积为2207.8平方公里,下辖9个镇和2个乡,总人口约40万人。
泾县地处江淮平原,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这里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各有各的美丽。
在泾县,你可以欣赏到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到乡村的宁静和纯朴。
泾县素有“国粮仓”之称,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
这里的农田沃土肥沃,气候适宜,适合大量农作物的种植。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薯等,其中优质稻米以及蜜桔是泾县的特产。
每年的丰收季节,整个泾县都弥漫着浓郁的粮食香气,农民们忙碌的身影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景象热闹而美丽。
除了农业,泾县还以工业为支柱经济。
这里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涵盖了机械、化工、建材、纺织等多个领域。
其中,机械制造业是泾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各类机床设备和工程机械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此外,泾县也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旅游、物流、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投资和力度,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泾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这片土地上,古迹遗址众多,文物古迹丰富多样。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东汉末年将军陶谦死对头卢俊义地,这里是《水浒传》中好汉知府的故乡,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成为了泾县的一张重要旅游名片。
此外,泾县还有泾河古城、泾县博物馆、文峰塔等著名景点,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悠久的历史和鲜活的文化。
泾县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
这里的民风淳朴,社会和谐稳定。
在泾县,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欣赏到美丽的自然环境,领略到独特的人文风情。
同时,这里的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生活便捷,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
安徽泾县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方,它的美丽风景、丰富资源和独特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参观、旅游和投资。
2013年泾县一次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套地 区 冷平 流 南插 到长 江 中游 , 槽后 冷平 流较 强 , 槽 前 西 南 气 流明 显加 强 , 西 太平 洋 副热带 高压 稳 定西 伸脊 点 南缩 , 北 界 一 直在 稳 定在 北 纬 3 0 。 边缘 , 当地处 于 5 8 8线附 近 , 西 南
有 一 闭合低 槽东 移 , 为暴 雨 、 强对 流 天气过 程提 供 了稳 定 的
水 汽 条件 是影 响 降 水 强度 的关 键 , 暴 雨发 生 既 要 有充 沛 的
水汽. 还 要 有源源 不断 的水 汽输 送 并在 降水 区附近 辐 合 。 从 6月 3 0日 0 8 : 0 0 8 5 0 h P a 水 汽 通量 散度 图上可 以看 出 , 从 云
贵 到江 西 北部 存在 一 个大 的水汽 通量 矢 量输 送 带 ,散度 图 上 泾 县 虽然 处 在 为正 值 区 , 但却 位 于 西 南 急流 的 位 置 上 。 K 指 数 是 确 定大 气 静 力 稳定 度 的一 个 综合 性 的定 量 指标 , 是 冷 暖空 气 交汇 地 , 是 预 报暴 雨 的一 个重 要 指标 , 但 此 次 暴 雨
2 . 2 7 0 0h P a及 8 5 0h P a形 势
从 7 0 0 h P a及 8 5 0 h P a图 上可 以 看 出 , 6月 3 0日 0 8 : O 0 西南暖 湿 气流 发展 强 盛 , 在东 北地 区 有一 冷性 低 压 。 新 疆 地
区有 一高压 , 青 海到 四川一线 有一暖 性低 压 , 7 0 0 h P a温 度 露
资源 与环境 科 学
现 代农 业科技
2 0 1 3年 第 2 3期
2 0 1 3年泾 县 一次 强对 流 暴 雨天气 过程 分析
【五年级】作文一日游500字 泾县一日游

【五年级】作文一日游500字泾县一日游泾县位于中国陕西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我很幸运地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日游活动,去泾县游玩。
这是我第一次到泾县,我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
早上八点,我们乘坐大巴车出发了。
一路上,我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
我们在车上聊天、唱歌,时间过得很快。
到达泾县之后,我们首先参观了泾县博物馆。
博物馆里有很多古代的文物和历史遗迹,我们听到了导游详细地讲解。
我看到了古代的器物、文书、服饰等,它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泾县的历史非常悠久,真是个有魅力的地方。
接着,我们参观了泾县的古城墙。
这座城墙修建于明朝时期,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城墙高大壮观,我们可以走在城墙上,眺望远方的美景。
城墙上还有几座古代的烽火台,我们可以爬上去,俯瞰整个泾县的风景。
站在城墙上,我感受到了泾县的宏伟和历史的变迁。
中午,我们在泾县尝到了特色的美食。
泾县有许多美味的小吃,特别是有名的“泾州三绝”,分别是豆皮、凉皮和凉面。
我品尝了这些小吃,它们的味道真的很好吃!我还尝了当地的特色糕点,有些甜甜的、有些酥酥的,非常好吃。
午饭后,我们来到了泾县的旅游景点——泾河湿地公园。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大片的湿地和绿色的植物,还有一些野生动物。
我最喜欢的是湿地里的莲花,它们花朵娇艳欲滴,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公园里还有一些游乐设施,我们尽情地玩耍、奔跑,非常开心。
傍晚时分,我们返回学校。
一天的游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不仅看到了泾县丰富的历史文化,还品尝了当地的美食,感受到了泾县自然风光的美丽。
这个一日游让我更加了解了泾县,并且激发了我对历史和地理的兴趣。
我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次到泾县游玩。
金陵晚报广告部地址

金陵晚报金陵晚报是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创刊于1993年,时名为金陵时报,1994年1月1日起改名为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的报头由书法家赵朴初题。
金陵晚95%以上的读者在南京地区。
为适应市场竞争,金陵晚报目前为每日凌晨出版。
金陵晚报创刊1993年1月1日,是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现售价为1元/份。
自2004年至今,据央视CTR、新生代CMMS等多项权威调差数据显示,金陵晚报发行量、阅读率稳居南京第1。
如今,金陵晚报已密集覆盖南京1小时都市圈,包括安徽马鞍山、芜湖、滁州,江苏扬州、镇江等城市在南京都市圈地区发行量第二(仅次于扬子晚报),基本覆盖至县(区)乡(镇)。
2011年,《金陵晚报》成功进入上海市场,续写新辉煌,1500余个东方书报刊亭全面覆盖,火车站、汽车站各报刊点均有销售。
2009年6月,金陵晚报连续第三年获评“中国最具品牌传播力强势媒体”,并连续第三年进入“中国十大品牌传播力晚报”榜单。
2009年,金陵晚报更是率先推出2大铜版纸生活类周刊:时尚荟和家周刊先后出品,读者耳目一新。
并得到高端广告客户、以及众多国际奢侈品品牌的赞赏。
金陵晚报是个年轻的团队。
晚报全体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
在采编人员中,30岁以下、新闻从业年限在三年左右的占到三分之二以上。
2009年12月,《金陵晚报》改版,报纸在“让阅读成为享受”的宗旨下,又进行了整合与扩充,除了原有的新闻版面依然精彩外,还新增了职场新闻、海选新闻、校园新闻、美食格子铺等一批既贴近生活,又引领品位的新闻版面和栏目,收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改版后的发行情况也很喜人,《金陵晚报》用事实和实力再次证明了市场绝对的领先地位。
2009年7月,《金陵晚报》率先打破行政区划,跨省打造都市圈新闻版,周二至周五,全面报道扬州、镇江马鞍山、滁州四市的新闻,并在当地全面拓展发行市场。
自《金陵晚报》推出都市圈新闻版以来,发行部门统计显示,马鞍山、扬州、滁州、镇江等地的发行量呈显著上涨趋势。
泾县研学游的作文

泾县研学游的作文篇一《泾县研学:一场独特的旅行》早就听闻泾县是个充满趣味和文化底蕴的地方,终于有机会能去泾县研学游,内心那叫一个激动。
我们刚到泾县,就感觉像走进了一个天然的大画卷。
那山山水水都像是被谁精心布置过一样,错落有致。
在去第一个研学点的路上,我眼睛都看不过来了,一会儿瞅瞅路边大片大片绿油油的稻田,像是绿色的海洋在微风里晃悠;一会儿又看看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那山仿佛是戴了顶白色的帽子,神秘兮兮的。
到了宣纸文化园,这可真是大开眼界啊。
先是看到那些工人叔叔阿姨们制作宣纸,就跟变魔法似的。
他们把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放在大池子里,又是浸泡又是蒸煮,这还不够,还要反复冲洗。
我看到一个叔叔用大铲子不停地搅拌那堆原料,就问他:“叔叔,您这得搅到什么时候啊?”叔叔笑笑说:“这个可得搅好久嘞,不搅均匀这纸做出来就不好啦。
”那堆原料最后变得稀烂稀烂的,像一团巨大的、有着特殊味道的泥巴。
然后又要捣浆,那个巨大的碾子咕噜咕噜转着,声音特别大。
接着是捞纸,这是个技术活,两个师傅抬着一个超大的竹帘,往浆池里轻轻那么一舀,再缓缓抬起来,嘿,一张湿漉漉的宣纸雏形就出来了。
我也上去试了试,那竹帘重得很,我费了好大劲儿才把它抬起来一点,结果捞出来的根本不成样子,太薄了这里,太厚了那里,看起来就是个四不像。
不过大家都没有笑话我,这让我更深刻体会到了宣纸制作的不容易。
在泾县研学游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古法制作的宣笔。
那些细小的毛发,在工匠的手里就像听话的小士兵,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变成一支支精致的宣笔。
这一支支宣笔,书写起字来那叫一个顺畅。
我拿着毛笔在宣纸上写了自己的名字,那感觉可太奇妙了,毛笔软软的笔触和宣纸的粗糙感配合得恰到好处。
泾县之旅快结束的时候,我还真有点舍不得。
这里的一切都让我觉得特别新鲜和有趣,尤其是宣纸制作过程中的那些人和事儿,我感觉自己已经和这个地方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要是有机会,我还想来。
篇二《泾县研学:发现不一样的美》泾县研学之旅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惊喜不断的冒险。
泾县破获盗挖古树名木案

工程建设 、集体林权制度改
革 、林 业 科 技 推 广 和 农 民增 收起 到 促 进 作 用 。 ( 办 枞 ) 林
留。等待他们 的, 将是法律 的严正审判。
◆ ◆ I◆ ◆ …● ¨● ●
( 泾森公 )
…
安徽 林业
2 1 2 0 0・
责编 :龙 琳
互
设施建设等工作。另有不足
人 员 将 在 大 中 专 毕业 生 中 公
开选调。
长 期 以 来 ,基 层林 业 专
业 人 员 严 重 不 足 ,制 约 了 该 县 林 业 重 点 工 程 建 设 和林 业
事 业 的发 展 。乡 镇 林 业 中 心 站 的组 建 将 对 全 县 林 业 重 点
为使这株 “ 珍贵 的 自然遗产 ” 能重新焕发生机 , 市县林业局及时派 出 专 家赴现 场进行技 术指导 ,并精心设计 了一整套科学合理 的栽植方案 , 好让 “ 百年老树 ” 能尽快发出新芽 。而组织盗挖 的刘某 、 朱某和运输古树 的陈某 因分别涉嫌非法采伐珍贵树木罪 、 非法运输 珍贵树木罪被刑事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推广 、 策宣传 、 政 资源管理 、
调 查设 计 等 基 础性 工 作 。 目 前 从 乡 镇 事 业单 位 中选 调 首 批 9名 专 业 人 员 , 报 名 、 经 考 核考 察 、 检 、 示等程 序 , 体 公 已经 到 位 ,县林 业局 正 在 落 实 管 理 制 度 、 务 培 训 、 础 业 基
绿 色 报 道
开 展
羁
行动 。
薯
枞 阳县 委 、县 政 府 为 促 进 林业 发展 ,解 决 基 层 林 业 队 伍 不 足 的 问题 ,研 究 同 意 设 立 5个 乡镇 林 业 中 心 站 ,
盱眙老资料

第八辑 古邑烽烟161第一辑 境域变迁盱眙历经多次的战火,灾难深重,而最为惨烈的则是日本侵略军三次进犯,实行惨绝人寰的烧杀抢掠和灭绝人性的集体大屠杀。
敌寇进犯 日军曾三次进犯盱城,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1938年1月2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鲜血未凝,日寇又派骑兵400余人自南京经来安、古城、西高庙向盱眙进犯。
3日(农历腊月初一)摸到盱城宝积山下,相继占领土街、顺河街、前街、后街、黄牌街和山上宣化街,并开始奸淫烧杀。
8日起,日军在盱城大肆屠杀、四处纵火。
在瑞岩观旁道院,一个班的日军用机枪一次性杀死240名无辜百姓;在地母庵,用机枪将躲在睡仙洞里的100多难民全部打死;在明伦堂避难的320多名难民也全部被杀;躲在归云洞的30多人残遭集体屠杀;交了钱在“万字会馆”避难的200多人也全部被打死;住在金桥、山东客栈的几十名外地商旅也全部罹难;就连身穿白衣的红十字救济队员也未能幸免,21名有19人被杀。
县城21条街巷有17条被烧成焦士,老县衙和一些坚固的建筑被浇上汽油焚烧,整个盱城一片火海,数十里外可见火光。
14日日军才向来安方向撤走。
盱城沦陷的13天中,被杀2000多人,全家灭门的100多户;被烧民房8000多间。
城内满目废墟,腥风血雨,一片凄凉。
此后,日军又于1939年10月2日、1940年9月15日两次重兵进犯盱城,并出动两架飞机扫射开道,大肆烧杀抢掠。
1940年9月占领盱城后,日军派兵驻扎,修筑碉堡工事,下乡扫荡抢掠,残害革命志士,滥杀无辜百姓,扶植汉奸伪政权,实行残酷统治,直至日本战败投降。
1946年初,盱眙人民在第一山建立了砖砌两层的“抗战死难同胞纪念亭”。
喋血抗争 面对日寇淫威,盱眙人民没有屈服,而是不畏强暴,喋血抗争。
1938年1月2日日寇攻占盱城时,当时驻扎盱城的国民革命军六十六军四师的一个连(连长黄子均,故称黄连)即在上龟山进行阻击,又追击敌寇到宝积山继续战斗。
因孤立无援于3日撤至河西。
7日,黄连又与爱国人士王养吾率领的民练一起,分两路攻打敌寇,在风坡岭激烈战斗中,黄连长不幸中弹牺牲,日军也在猛烈的攻击下,放弃风坡岭,丢下十余具尸体撤退到驴市头、宣化街。
走进泾县的作文

走进泾县的作文哎呦,说走就走,说走就走,我这不就来泾县啦!还别说,来之前只知道它是徽州的“书画之乡”,来了之后才发现,这地方真是宝藏!我这次来泾县,主要是奔着那著名的“桃花潭”来的。
想象一下,碧波荡漾的湖面,两岸桃花盛开,真是人间仙境!结果,我到了桃花潭,第一眼看到的,不是满眼的桃花,而是一群……鸭子!对,你没听错,一群鸭子!它们悠闲自在地在水里游来游去,时不时还“嘎嘎嘎”叫几声,好像在说:“嘿,这地方不错吧?”可把我给逗乐了!话说回来,这桃花潭的景色也确实不赖。
虽然没有满眼的桃花,但潭水清澈见底,映着蓝天白云,一眼望去,心旷神怡。
我沿着湖边散步,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默默地思考:这潭水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那样,能让人心生欢喜,忘却烦恼?走着走着,我就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
潭边有一棵古老的黄葛树,据说有几百年历史了。
树枝上挂着许多红彤彤的灯笼,看起来喜庆又热闹。
可是,仔仔细细一瞧,这些灯笼竟然是用回收的塑料瓶做的!你猜怎么着?这灯笼还是当地村民自己做的呢!据说他们用的是废弃的塑料瓶,经过简单的加工,就变成了这些喜庆又环保的灯笼。
真是既节约了资源,又美化了环境,一举两得啊!我忍不住拍了几张照片,发朋友圈跟小伙伴们分享。
他们都惊叹于当地村民的创意和环保意识。
这真是印证了那句话:平凡中见真情,细节处显匠心。
离开桃花潭后,我还去了其他地方,比如徽州古村落、古民居等等。
每到一处,都让我感受到浓浓的徽州文化气息。
要说这泾县啊,真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这里不仅有秀丽的景色,还有淳朴的民风,更有独特的文化。
我这次来的时间比较短,下次有机会,我一定要再来细细品味,好好感受这“书画之乡”的魅力!。
泾县保卫战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缅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共同缅怀在泾县保卫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
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大家讲述那段可歌可泣的泾县保卫战。
一、历史背景泾县保卫战,发生在1937年11月,是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重要战役。
当时,日军侵略我国,战火蔓延至江苏、浙江等地,南京沦陷,国难当头。
为了保卫家乡,捍卫民族尊严,泾县人民奋起抵抗,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二、英勇抗敌1. 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在泾县保卫战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陈毅将军率领的新四军与当地民众并肩作战,共赴国难。
陈毅将军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带领部队英勇杀敌,为保卫泾县立下了赫赫战功。
此外,还有许多普通的民众,他们没有武器,没有装备,但依然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战斗中。
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防线,用生命捍卫着家园的安宁。
2. 战争的残酷泾县保卫战,是一场惨烈的战争。
日军凭借着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兵力,对泾县进行了疯狂的轰炸和屠杀。
无数无辜的平民百姓惨遭杀害,房屋被夷为平地,土地被践踏得面目全非。
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泾县人民没有被吓倒,他们坚定地站在了抗日的最前线。
三、浴血奋战1. 防御战在泾县保卫战中,新四军与当地民众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他们利用地形优势,设置陷阱,袭击日军。
在防御战中,新四军和民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始终坚持不退。
2. 攻击战随着战局的不断发展,新四军和民众开始对日军进行攻击。
他们采取夜袭、伏击等战术,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在战斗中,无数英勇的战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他们始终没有退缩。
四、胜利的曙光经过长达数月的激战,泾县保卫战终于取得了胜利。
新四军和当地民众的英勇抗敌,使得日军无法继续向内地推进。
这场胜利,不仅保卫了泾县的家园,也为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五、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今天,我们缅怀在泾县保卫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是为了铭记历史,是为了警示后人。
大集结大走访——安徽省泾县“千名人大代表大走访”工作纪实

大集结大走访——安徽省泾县“千名人大代表大走访”工作纪实张万金;吴星【期刊名称】《江淮法治》【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4页(P34-37)【作者】张万金;吴星【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安徽省泾县人大常委会“千名人大代表大走访”这项声势浩大的活动无疑在代表工作创新中“开了先河”。
半年多过去了,代表在走访中提出的这些意见、建议办理落实情况如何?代表是否满意、群众“获得感”是否提升?泾县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曾经,泾川三百里,是铁军浴血奋战之处,是“铁军精神”发扬光大之地。
铿锵之音,至今仍在回响。
跨越时空维度,梳理发展脉络,我们发现,正是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孕育出的独一无二的“红色基因”,让泾川大地既留下了峥嵘岁月的传奇,又书写出与时俱进的新篇。
2017年6月上旬至7月中旬,安徽省泾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千名人大代表大走访”活动,在该县的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积极投入到走访活动中,沉下身子,找短板、查难点、解民忧。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泾县共有近千名四级人大代表走访选民5588名,收集意见、建议2317件。
这些意见、建议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的直指政府职能部门办事效率,有的直指民生工程推进进度、有的直指人代会期间代表建议办理情况。
然而,半年多过去了,这些意见、建议办理落实情况如何?代表是否满意、群众“获得感”是否提升?2018年3月8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深入泾县进行采访。
创新激发活力2016年12月,泾县十七届人大代表依法选举产生,如何增强县人大常委会与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让代表尽快进入角色,加强履职活力,是泾县人大常委会一直思考的课题。
经过反复酝酿,“千名人大代表大走访”活动孕育而生。
在泾县人大常委会人选工委办公室,记者看到厚厚一叠“泾县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千名人大代表大走访’活动登记表”,表上明确标注需要填写的内容:走访人及走访对象姓名、走访时间和地点,征求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最后还设置了走访对象签字栏。
回头看后浦口桥林街道是这样做的

A10街区周刊2018年8月17日星期五责编:贾伟舜美编:居长玉校对:孙晋贵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后浦口桥林街道是这样做的自6月23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下沉督察,南京浦口区江豚省级保护区桥林七坝港现场检查问题后,桥林街道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从7月20日开始合力攻坚连续作战26天,提前1天完成了环保问题整治攻坚任务。
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整治成效8月15日中午,烈日当空,南京骄阳似火,挥汗如雨。
南京晨报记者来到浦口区江豚省级保护区桥林七坝港区整治现场时,只见紧邻长江边偌大的工地上,整治现场的工作人员仍顶着烈日在进行扫尾工作,不少工作人员的衣服都被汗水打湿。
“自从7月20日街道开始合力攻坚战以来,因任务重我们一直在现场整治攻坚,今天终于提前1天完成了环保问题整治攻坚任务。
”桥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守兵对南京晨报记者说。
据了解,截至8月14日,整治片区共61个混凝土搅拌罐体全部拆除,32万吨砂石粉等原材料全部清运结束,5.1万平方米无证厂房、料仓及临时活动板房全部拆除,4.7万平方米防尘网全部落地,7000米砂石传输带全部拆除,9.6万平方米硬质化地面全部破碎,4.9万吨固体废弃物全部清运结束,34.8万平方米绿网铺设完成。
此次整治攻坚共清除违法占地完成土地违法卫片整改7处,共计96.36亩,腾出土地1078亩,可收回土地1541亩。
桥林街道按照区政府要求8月15日前恢复整治区域原貌的工作部署提前完成任务。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指出的问题及隐患已完全消除,整治区域已实现去功能化。
七坝港区腾笼换鸟华丽转身张守兵副书记告诉南京晨报记者,自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环保督察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桥林街道举全街之力,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开展江豚保护区整治专项攻坚,经过26天的浴血奋战,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钉钉子精神,通过自拆、助拆相结合的方式,浦口区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面貌焕然一新,曾经的机器轰鸣、尘土飞扬已满眼“绿被”,最终实现腾笼换鸟、华丽转身。
泾县历史建筑 柱础和匾额上的繁华往事

据黄田村的《朱氏家谱》记载,黄田"密不透 风,疏可跑马”的精巧布局,是茶院公第28®祖朱法, 于清雍正至清乾隆年间,“兴废举堕,规模画如,总其 事者四十余年”而形成的。由当地传说得知,黄田房屋 的宏大规模及经典制式,是前人冒了杀头的风险,窃来 清朝工部的官家图纸,借鉴其上的宫廷建筑式样及细部 构件建造出来的。
这座古建筑虽建于明朝,但它的诸多构件,如线 条粗犷的石舔、]隈珍稀楠木柱,都保留了元朝建筑风 格。其牌坊式门楼上,至今仍保留了元顺帝御书的怪 旨”"明羲官”字样以及包括“鲤鱼跳龙门”在内的砖 雕图案。
2000年,我的査济房东兼导游查日华先生,领我走 入摇摇欲坠的德公厅屋,欣赏里面的16®楠木柱子。为 了向我展示并睢子的神奇之处,查日华先生俯身拾起一 片瓦块,并用它轻磨柱面,稍候片刻,这瓦块竟吸附在 了柑±±,且久不掉落,简—样。据说, 这是检验真假楠木的土法之一。敦厚笃实的查日华,虽 不善言辞,但见我正为这楠木柱子啧啧称奇,便打开了
那是满目的苍凉与悲寂,亦是满目的恢宏与精 美。其门厅和享堂已经没了房顶,金水池石栏及柱头也 不复存在,但40座汉白玉束腰石嗓还在,依山而建的美 人靠木楼还在,木楼窗根上精细的“福、禄、寿”删 还在。登临摇摇欲坠的木楼,穿行于幽暗曲折的楼道, 其间我并不担心自己有无性命危险,而是痛惜这座古祠 的飙。
黄田朱家:儒门世家中的“另类”
左右页图: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査济村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 明清古村落。左上图为建于元代的査济徳公厅屋,其门楼呈“四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金陵晚报》上关于泾县的报道及有“泾县”字样的报纸详情
(仅列入我有报纸的报道,无报纸的暂未列入)
■2007年11月12日A38版《今日南京》版刊陈艳萍《姐姐患干燥症,妹妹得红斑狼疮心脏周特别行动前日到安徽泾县》,文中多次出现提及泾县。
■点评:副标题中出现“泾县”字样,有一定含金量。
但是,不知何故,南京市人民医院在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来泾县开展专家义诊活动后,2009年却未再来。
也许是记者未写稿。
■2008年1月19日A07版《重点新闻》版,转载《新安晚报》的稿件《“鬼磨石”每天出现神秘新刻痕奇特现象成谜,有待专家解惑》,用半个版篇幅详细报道泾县神秘的“鬼磨剑”石的神秘现象。
■点评:此稿尽管不是记者原创采写的,但是其刊登版面篇幅大(半版),图片多,位置显要(出现在A叠部分,版名还是“重点新闻”),所以含金量十足。
■2008年3月24日B06版《游周刊》版刊《3月,美丽的皖南印象》,整组稿件都是针对泾县旅游景点、特产的介绍。
■点评:从内容上看,图片、文字都很多,是针对泾县介绍最为详尽的一篇稿子(涉及到很多旅游景点、人文掌故、土特产品等),但是从形式上看,却出现在相当于软文版面的旅游版。
含金量稍显欠缺。
■2008年3月9日A15版《老南京》版刊少将王辅一文章《老兵在南京珍藏周总理题词59年》开头部分“1939年3月10日,周恩来同志到皖南泾县新四军军部视察时,……;第2段”焦恭贞,安徽省泾县人……
■点评:文章中的当事人、建国后就旅居在南京的新四军老战士焦贡真是泾县人,当年是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成员。
可惜,她已于2008年10月6日以89高龄病逝。
当时的《南京日报》还登了讣告。
文章的论述对象——一块包括周恩来等十多位新四军高级将领题词的白色绸布当年正是在泾县诞生的。
另外,这篇稿件同时还牵扯到另外一人——著名新四军军史研究专家王辅一少将。
他的主要研究对象——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正是在泾县遇难的。
本稿图文并茂,篇幅也还不小,只是美中不足的是,副标题中出现了致命的硬伤——珍藏59年,应为69年——周恩来是1939年来泾县时题写的,她于2008年才捐赠给南京军区军史馆。
■2008年4月2日B17版《大视野》版,刊署名“老歌”文章《老农深山处建野猪“婚介所”赚大钱》,用半个版篇幅报道泾县汀溪乡著名兽医陈光荣的事迹。
■点评:《金陵晚报》每天至少有4篇“大视野”稿件,而这篇文章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篇涉及到泾县的。
和上述汀溪鬼磨剑一样,也是刊登有半版篇幅,含金量也很高。
■2008年10月14日A12版《中国新闻》版,刊转载自《新安晚报》的稿件《掌掴阎崇年者要告无锡市公安局》,最后一栏开头“生于安徽泾县的黄海清……”
■点评:这位来自泾县的历史爱好者一巴掌红遍全国,安徽省内主流媒体《新安晚报》当时为这一事件出了好几个版面报道,可惜素以历史文化突出的《金陵晚报》仅以转载一个消息了事,有点遗憾和可惜。
毕竟,在他拘留期满走出拘留所后,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旗下著名新闻周刊——《南都周刊》还采访了他。
■2008年11月16日A08版《南京新闻》版刊陈艳萍《“关爱心脏月“昨走出南京到泾县男子便秘一周多腹胀如鼓》,文中多处提及泾县。
■点评:从照片署名和稿件来看,记者陈艳萍当时应该并未来泾县。
但是涉及到泾县的部分比2007年要多一些。
考虑到毕竟是给南京市人民医院作变相宣传报道,所以含金量略差。
■具体日期及版面不详,大约在2009年1月30日前,记者韦晔《“金陵竹刻”仅剩一位传人曾“寸竹寸金”,选定竹子就要几个月》第4栏“竹刻扇骨行情看涨”小标题下第2段“每年12月份去安徽黄山、泾县等地购买……
■点评:陈年旧稿,大约在2004年,《金陵晚报》另一位记者朱波就已采写了类似的稿件。
此次应该属于炒冷饭,无多大新意。
只是,很想知道,稿件中提到当事人如今是否还依然每年来泾县选购竹子?
■2009年7月22日A07《世纪日食》版刊记者韦晔《目睹“龙虎斗”》第1栏第2行:一辆满载天文爱好者的大巴昨日从南京开往安徽泾县赤滩古镇……,同时稿件标题下方署名处注明“本报记者韦晔泾县报道”。
■点评:这是《金陵晚报》首次派记者来泾县采访,也是从泾县发出的第一篇稿件。
意义极为重大!我发现看重这篇。
■2009年7月22日A03《世纪日食》版《最美的遗憾》一稿的核心提示部分(作者:于飞)第3自然段最后:……只有在安徽泾县的韦晔和许军,目睹了日全食的整个过程。
■点评:很激动,那么多记者,兵分N路,南京市内,江苏省内,还有安徽省多个城市,唯有在泾县不虚此行。
另外,这段文字是出现在“核心提示”中的,会更加引人注意。
■2009年7月22日A04《世纪日食》版,《泾县本报观测团成功观测日全食凌晨险些移师铜陵》一稿中,不仅标题中出现“泾县”字样并将其变换字体和字号单独标出,而且署名处注明:本报记者韦晔实习生王开耀安徽泾县报道。
■2009年8月10日C05版《南京新闻》版,记者韦晔《马粪纸、垃圾桶当材料制作“简易”望远镜》稿件开头:7月的日全食掀起了全民天文热,赴安徽泾县观测的南京天文爱好者团队观测到了完美的天文奇观……;第3栏“垃圾筒巧制望远镜”小标题下第1段:在这次泾县日全食的观测中,有一台20厘米口径的望远镜特别奇怪……
■点评:来泾县采访观测日全食的延续。
但是内容和泾县并无多大关系,只是看重一个形式。
■2009年8月15日C05版下方《科学新闻》版,王君记者《南京专家捕获日冕神秘亮点》一稿的图片说明为:本报记者许军7月22日摄于安徽泾县。
■2009年8月22日C16版《老南京》版王炳毅文章《“清华剑客”吴组缃流亡在南京》,开头:吴组缃,皖南泾县人……;第3栏“在南京大买古旧书”小标题下,第1段第2行“……已在文坛有些名气的吴组缃返回泾县养病……”;第2段第3行“回泾县家乡养病期间……”■点评:中国现代史上的名人吴组缃原来和南京也有一段渊源,老南京发掘出来,很好。
■2009年8月26日A09版《活动新闻》版,《相识2007,相恋2008,结婚2009 “牛人”求婚只花55元》第2栏“旅游演绎英雄救美”小标题下,第2段第1行“去年夏天,何爱梅想去泾县漂流……”
■点评:此稿进一步验证了有很多南京人来泾县观光、旅游的事实。
加上稿件出现在《活动新闻》版,价值不高。
保留一个形式而已。
■2009年9月27日C04版《南京新闻》版,刊记者曾亚莉文章《金陵查氏后裔国庆回乡祭祖》。
■点评:此稿是目前为止,唯一由记者采写、同时又涉及到泾县的稿件。
接近于半版篇幅。
文章中又多次提及泾县。
加上内容又是文化味道很浓。
在我看来,应该仅次于几次关于日全食的报道。
■2009年11月3日B22版《活动》版,刊记者金菁《去宣城游桃花潭品水东蜜枣》,涉及到泾县的出现在该文章的第二段和第五段(最后一段)。
前者说:桃花潭、太极洞是宣城最著名的两个景点。
桃花潭之所以出名要归功于李白的一句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后者称:到了宣州,怎么能不看看宣纸?宣城泾县的红星宣纸具有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等特点,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它是书法、绘画的珍品,也是印制经典著作、高级档案、中外文件的高级用纸,有的宣纸甚至被收藏爱好者收为藏品。
■点评:软文版面。
把泾县和宣城混合在一起讨论。
整篇文章也不是很长,认为含金量不高。
■2009年11月22日A10版《快拍每一天》版,《趣闻轶事》栏徐跃华所摄图片——《这是啥?》的文字说明为:近日在泾县旅游时拍摄的这尊石兽,表情就像没牙的老太,十分搞笑!■点评:虽然不是主流新闻,文字也不长,只有一两句话,但是照片是在泾县拍摄的。
价值很高。
只是,照片中提到的这尊石狮子我作为泾县人到现在都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
■2009年12月2日C15版《南京新闻》版刊记者钱建芬《高淳有一座清代会馆南京也曾有不少异地会馆》第四栏倒数第2行提到:……百花巷的“泾县会馆”……
■2009年12月11日E14版《我要秀》版刊徐跃华所摄照片《我来拉车,为了母亲的笑脸》,其内容是:
■照片A:母亲开心我开心
国庆长假,全家去泾县旅游,在大青山水库歇息时,母亲说她坐过飞机、火车、轮船,未坐过板车。
于是,我找来了一辆板车,请母亲和大姐坐上去,拉着就走。
母亲和大姐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只要母亲开心,我累点也值得。
秀客:徐跃华
点评:温馨的照片,抓人眼球,入选见报照片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