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政治教学改革创新
论中学政治中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及方法(1)
生在增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同时掌握科学的 的立场出发,关心并爱护他们,理解并尊重他 而精神萎靡。所以,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的影响
思维方法。
们。在课堂上当教师,严谨治学;下课后当朋友, 是多方面的,当学生受到鼓励时,会产生积极的
1.1 独立性创新思考有利于培养独立思维 谈古论今,形成师生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其次 情感反应,这种反应往往使学生生理结构正常
没有思考就没有思维,强烈的求知欲是学 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朋友和教学活动 运行,记忆力中情感因素的运用。
生学习源不断的动力,也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开 中的合作者,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
结论
始。学生想象、直觉、灵感等创新思维的行程都 教学方式,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问,允许学生和
总之,创新教育对于当前形势下的新课程
动、新闻评析深化课堂内容等。同时引导学生运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取,善于探索,敢于创
用学过的知识解疑新的质疑的良性循环,加深 新,并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善于
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运用,实现知识的迁 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优点,赞扬他们的长处,并
-147-
力度,但是教学中旧制度的残存仍然潜移默化 过程中,注重的是对思维过程启发,而不是结 步,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个性发
的影响着中学政治学科的教学和学习效率。在 果。忽视了思维过程的教学,必然使学的思维僵 展。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政治观、发展
这种情况之下,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有利于改善 化、积极性受挫、思维被扼杀,甚至出现抄袭案 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努力培养学生赶上时代发
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 的目的和意义,阐述其成才的重要性,努力采取 [3]何强. 对中学政治教学的一点体会[J].吉林教
试谈对新课程下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认识
2 确 立 学生 的课堂 主体 地位 .
我 们在 政 治课 堂上 应确 立学 生 的主体 地 位 。 以学 生为 中心 的 课 教 学的 教 师提 出了新的 要 求 ,它要 求我 们对 传统 基础 教 育 中的 教 学特 征 是重 视和 体现 学 生的 丰体 作用 , 同时 义不 忽视 教 师的 种 种 弊病 进行 彻底 的 变革 ,要 求我 们教 师 不仅做 课 程 的 实施者 , 导作 用 ,通 常 采用 协作 式 、个 别化 、小 组讨 论 等教 学 形式 或采 用
那么 这种 教学 便 是 以学生 为 中心 的,卡 反 则是 以教 师 为 中心 的教 H 以学生 为 中心 ”的 埘立 面便是 “ 以教 师 为 中心 ”。 以教帅 随着 改革 开 放 不 断 深 入 , 我 们 的教 育 事 业 也 将 面 临 新 的 挑 学 。 “ 战 。作为 q学 德育 教 育主 渠道 的思 想政 治 课 ,面临着 许多 困难 ; 为 中 心的 教学最 明显 的特 征 就足 忽视 了学生 的 学习主 体 的作 用 , 1 政 治 课枯 燥乏 味 ,学 生不 爱学 ,教 师 不好 教 。上政 治课 最头 痛 的 通 常采用 集 体的 、满堂 灌 的讲授式 传统 教学 。 事 是 联系 实 际 ,因为 许多 理论 不是 老 生常谈 ,就是 与现 实脱 节 。 3 因材 施教 ,进行 多样化 教 学 . 学 生年 龄年 段不 同,其 自身 差异 和心 理特 点不 同 。如仞 一 、 实践 使我 们深 深地 认 识到 ,新 的教 学手 段对 转 变传 统教 育观 念 , 促 进 教学 模式 、教 学 体系 、教 学 内容 和教 学方 法 的改 革 ,对 于促 初 二的学 生好 奇 、好动 ,喜 欢表 现 ,所 以根 据 这些特 点 ,存 政 治 进 素 质 教 育 的发 展 ,全 面提 高 教 育 教 学 质 星等 都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课 中 关注 学生情 感 体验 ,用 好体 验 式教 学 ,便 学生 能够 爱上 政 治 课 ,学好 政治 课 。可采 用忆 一忆 、谈 一谈 、说 一说 、做 一做 、演 义。 ・
中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及措施
中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及措施中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及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时代发展要求,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通过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共同进步。
同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探索适合中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 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在思政课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4. 考核评价机制的完善: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考核。
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和自主学习。
同时,完善考试制度,注重对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查。
5. 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配合:思政课改革创新需要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配合。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6.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同:加强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同,形成教育合力。
通过举办家长会、社区活动等方式,增进家长和社区对思政课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同时,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中学思政课改革创新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环节、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推动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谈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l 民主教学开 拓思路 。 培养创新 能力 4 注重教学 与实践的结合 。 培养创新 能力
思 维是能力 的核 心 , 启发思维是政 治教学 中培 养能 力 , 发 心理学研 究发 现 ,一个具 有创造性 的人 ,一般具有 独立 展智力, 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 , 在政治课教学 性、 自信 心 、 自制力和恒心 , 在 行为习惯上 与众 不 同 , 具有 强烈 中,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疑。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
2 更 新教育理念 。 培 养创 新意识
将从仅仅依靠课堂 、课本和教师中获得知识和理论的束缚中 解 脱出来 , 使 分析 能力 , 解决 能力 得到不 断提 高 , 这就是 新课
科学 的教 育理 念是培 养学生 探究意识和 创新精 神的前 提 改 的教 育 目标 。 和基础 , 在 中学政治教 学实践 中, 教师要充分 发挥 引导 和促进 5 构建有效 的合作探 究教 学模式 , 培养创新精神 作用 , 重点从 以下几个方 面更新教 育理 念 。 在培养 学生探究式与 创新 精神 的过程 中 ,虽然学生 自主 首先 , 要树立 以学生为本 的理念 , 不断培 养学生 的探究意 探究与创新值 得鼓励和 引导 ,但是 同时合作探 究对于学 生探 识。在政 治课堂教学实 践 中, 教 师要成 为课 堂教学 的参与者 、 究意识与创新精 神的培养也 非常重要 。在政治 内容 的学 习过 创 造者和评价 者 ,要转 变应试教育模 式下传统 的教师权 威观 程中 , 对于学生一 时难以达到统 一意见的 问题 , 教师 就可 以引 念, 充分 重视学生 意见表达 , 立足 于学生的现实 生活经验 和对 导 学生与学生之 间或者分成 的小组之间进 行互动合 作 ,进行 课堂教 学 内容 的理 解 , 尊重学生 的情感需求 , 满足学 生 自由表 多 角度 、 多 层次 的讨论探 究 , 创设 一个 交流讨 论的过程 , 使 学 生在交 流 中得到互 补 , 在 争辩 中得到提 高 , 在 相互启发 的过程 其次 , 要树 立开拓创新 的理念 , 不断寻求适 合学 生的探 究 中消疑解 难 。 例如 , 以《 公 民依法 享有选举权和被 选举权》 的教 方 式 。很 多教师认 为在 课堂教学 中组织探 究式教学 比较浪费 学 内容为 例 , 一 位政治教师通 过多媒体展示 g个人 , 让学生 判 时间 , 会影响正常 的教学进度 和学生成绩 。但是 事实 上 , 探究 断他 们是否 享有选 举权 : ① 遵纪 守法 、 成绩 优秀的 初一学生 。 式教 学并不 需要 每堂课 都来组织 ,只需要有选 择性地 组织实 ②只有小 学文 化程度 的 5 0多 岁的农民。 ③深爱 中国的德 国大 施, 而通 过偶尔的探 究式教学实 施 , 更重要的意义 是在课堂 学 学 生 。 ④因犯罪被 判处有期徒刑 1 O年并剥夺政 治权利 3年 的 习和平 时的 自主 学习过程 中逐 渐培养 学生 探究 意识和创新 精 中国公民 。该教师 将学生分组 , 让 学生 自主讨论后 得出结 论 , 神, 说 自了是 “ 授 之 以渔 ” , 而不是 “ 授之 以鱼” 。所 以从根本 上 让学 生在合作讨论 和 自主探究 的过 程 中掌握知识 点。 说是要促使学生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与模式 ,摒弃传统教学 总之 , 实践 能力的培 养应 与思维方 法的训练相结 合 , 尤其 理 念 中的因循守 旧和 墨守成规的成分 ,以一种创新 和探究 的 要 重视 与创 新 能力密 切相 关的 , 如 突破 定 势思考 法 、 发 散求
中学政治创新教育论文
浅析中学政治的创新教育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政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常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关键是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的教育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进行革新。
本文就如何在政治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字: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中学政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否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代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根本区别。
中学政治教学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
一、创新教育的必要性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逐步推进,传统的人文教育理念和现代性教育科学概念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矛盾,因此,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思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而创新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学校中要求老师们给他们教育和影响,使他们善于发现新知识,新事物,从而形成新思想,创造新方法。
在中学政治教育中倡导创新教育的理念,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呼唤。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为目的,把学生从观察现象改变为探索现象的观念上来,培养学生要有实际能力的本领,也就是要求教师把那以往的教学观念,陈旧的教学观念彻底地转变过来。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构建一个探索性的学习空间,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二、政治教师要坚持创新思想,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如果说,教学设计中确定目标和内容这一环节回答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话,那么,选择合理例题的教学方法解决的就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最能体现创新教育的一个途径的就是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即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
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最活跃因素,思维是能力的核心。
培养兴趣、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
中学政治思想课程教学创新论文
浅析中学政治思想课程教学创新摘要:作为中学生灵魂塑造的平台,思想品德政治教育力争要走在课改的最前沿,紧跟时代,引领潮流,一点一滴渗透在日常的教学实践环节中。
关键词:中学教育;时政;社会责任一、加强中学生时政教育《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时事教育的几点意见》指出,开展时政教育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对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途径。
1、强化时政教育,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通过时政教育,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的兴趣,引导学生理性分析和吸收不同社会信息,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和政治立场,为时代发展和国家未来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2、强化时政教育,助推新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目标就是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参与、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强化时政教育,体现素质教育要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营造课堂思辨的氛围人格权的含义是什么?维护人格尊严权有何意义?弘扬民族精神有什么重要性?我国为什么要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重要性?我国应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类似这些问题在传统课堂广泛存在,表面上看是在鼓励学生思考,实际上却在禁锢学生的思维。
传统政治课基本上是以概念和理论的传授与掌握而展开教学的,教师习以为常地通过类似上述这些问题,千方百计地试图将学生的思路向所谓“标准答案”上引,学生不同角度的甚至是精彩的解答仅仅为点缀,最终还是以要求学生熟记“标准答案”为目的;相应的,考试也以教材“标准答案”为评判标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阐释很难被认可。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的创新
的要 求 。也是 “ 以学 生 为 主体 ” 的要 求 与 表现 。教 学是 一 个 特殊 的认 识活 动与 过程 。学 生 是 这一 活 动 与过 程 的 主体 。 因此 能不
能发 挥学 生 的主体 性 是教 学 活 动 能否 取 得成 效 的关 键 。如果 学 生 没有 掌 握 良好 的学 习方法 , 只被 动地 听老 师 的讲 授 , 主体 作 其 用 就不能 得到充 分 的发挥 , 教学 的效 果就 不会很 大 。教 师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
23 增加社 会实 践活动 内容 , 创 新教 学 . 开展
《 程标 准》 一 课 第
的关 系 以及课 程 内部各 要素 、 组成 部 分 之 间的关 系 , 出 的 问 各 突 题是课 程结构 单一 , 程 内容脱离 社会 发 展需 要和 学 生个 体发 展 课 需要 。8 O年代初 以来 , 经几 次尝试 , 虽 但变革 幅 度还 不够 大 , 果 效 也不 尽 理想 , 能更 好 地提 高全 体 学生 的 思想 道 德素 质 , 不 促进 学 生个 性 的健康 发 展 , 因此 完 善课 程结 构 是课 程 理论 的要求 , 是 也 中学政 治素质 教育 的必然选 择 。与过 去 的教材 相 比较 , 教材 无 新 论在形 式还是 内容 上都作 了大幅 度 的调整 , 能体 现 理论 联 系实 更 际 的要 求 , 能体现 向素质 、 更 能力 培养转 轨 , 更具 有可操 作性 。
1 2 高 考改革 . 高考 可 以说 是 中学学科 教学 的一个 强有 力 的指
次 提 出了教学 “ 动建议 ” 明确 指 出“ 堂 的知 识教 学要 与课 外 活 , 课
的实践活 动结合 进行 ” 。要 求教 师 “ 有计 划地 组 织 学生 开展 社 应 会调 查 、 观 、 会服 务 , 参 社 以及 引导 学 生 搜集 名 言 、 谚语 、 言 , 格 举
浅议中学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段 海 丽
( 乌 海 市 第 十 二 中学 , 内蒙 古 乌海 O l 6 0 0 0 )
浅 议 中学 政 治 教 学 中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摘 要: 要创新教 育、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 每 一 位 政 治 课 教 师都 必须 认 真 学 习教 育理 论 和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积 极 参 与 创 新教 育 实践 , 深入 研 究 培 养 学 生创 造 力 的要 素 和 方 法 , 为 培 养适 应 时代 要 求 的 人 才 而努 力 。 关 键 词 :中学 政 治教 学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措 施
创 新 是 一 个 民族 的灵 魂 .是 一 个 国家 兴 旺 发 达 不 竭 的 动 力。 当 今 时代 是 知 识 经 济 时 代 。 创 新 已成 为一 个 民族 兴 衰存 亡 的关 键 。 培养 大批 具 有 创 新 能力 的高 素 质 人 才 , 是 实 现 中华 民 族 伟大 复兴 的必 然 要 求 .也 是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教 育 事 业 的 历 史 任务。 中 学政 治课 教 学 , 在 培养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方 面具 有 得 天 独 厚 的优 势 ,而 这 种 优 势 的 发 挥 有 赖 于 教 学 的 各 个 环 节 和 教 学 的全 过 程 。 随着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实 验 的深 化 ,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 已成 为 素 质 教 育 的核 心 .成 为 摆 在 每 一 位 教 师 面前 的 头 等大 事 。笔 者 就 政 治 课 教 学 中如 何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 谈 谈 自己 的认 识 。
改变师 生关系 。 营 造 良好 的课 堂 氛 围 。 激 发 学 生 的 创 新 热情 。 良好 的师 生 关 系 是 培 养 创 新 能 力 不 可 缺 少 的 前 提 。传 统 的 师 生关 系是 一 种 倡 导 师 道 尊 严 的不 平 等 的 关 系 .教 师 是 教 学 活 动 的控 制 者 、 组织者 、 制 定 者 和评 判 者 . 是 知 识 的化 身 和 权威 , 所 以, 教 师 在 教 学 活 动 中是 主 动 者 , 是 支配 者 , 而 学 生 是 来 向教 师 求 学 的 。 理所应 当听教师的话 . 服从教 师的安排 , 在 教 学 活 动 中 只能 是 消 极 、 被 动 的学 习 者 和 服从 者 。 尤 其 政 治 课 上, 教 师照本宣科地“ 满堂灌 ” , 脱 离学生的实 际 , 学 生 当 然 不 喜欢 . 学 习 的 积 极性 当然 低 。 新 课 改 基 于 对 课 堂 和 教 学 一 体 化 的认 识 , 强 调 师 生互 动 . 倡 导 主 动 的多 样 的学 习方 式 , 师 生 之 间 是 一 种平 等 的关 系 , 建 立 师生 之 间多 层 面 、 多维 度 的沟 通 关 系 。 学 生 的思 想 、 意志 、 情 感 和行 为方 式 应 该 得 到 同样 的尊 重 ,应 给 予 学 生 足 够 的 展 示 自 己才华 、 表 达 自己 思 想 和 情 感 的 机 会 。 在 教 学 中 . 学 生 不 再 是 消极 、 被 动 的 学 习 者 和 服从 者 , 而是 积 极 、 主动 的求 知 者 。 这 样.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 就在 解 决 问题 的过 程 中得 到培 养 。 教 师应本着 以“ 学生发 展为本” 的原则 . 注 意 与学 生 进 行 情 感交 融 , 创造平等 、 尊重 、 和谐 、 发 展 的 师生 关 系 , 营造民主 、 活 泼 的课 堂 氛 围 。 这样 才 能 激 发 学 生 的 创新 热 情 , 发展 学 生 的 思 维 ,把 课 堂 变 成 实 现 以创 新 精 神 和实 践 能 力 为 中心 的素 质 教 育 的 主 阵地 。 二、 创 新 学 习方 式 。 鼓励学生求异。 传 统 的学 习方 式 过 于 突 出 和强 调 接 受 和 掌握 ,冷 落 和 贬 低 发 现 和探 究 ,从 而 在 实 践 巾 导致 对学 生认 识 过 程 的极 端 处 理, 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 , 学 生 学 习成 了被 动 接 受 、 记忆的过程。 这 种学 习 限制 人 的 思 维 和智 力, 摧 残 人 的学 习 兴 趣 和 热情 。 改 进 学 习方 式 就 是 改 变 这种 方 式, 把学 习过 程 中 的发 现 、 探索 、 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 , 使 学 习过 程 更 多 地 成 为 学 生 发 现 问题 、 提出问题 、 分 析 问题 、 解 决 问题 的过 程 , 鼓 励 学 生 自主 学 习 、 合作学习 、 探究学习 比 如 在讲 述 《 理解 与 诚 信 》 这一 节 时 , 教 材 中列 举 了 四个 “ 这算诚信” 的事 例 , 让 学 生 分 组 展开 讨 论 . 发 表 自己的 看 法 。 在 讨 论 的过 程 中 , 学生结合课堂所讲知识 、 自己 的生 活经 历 及 平 时 的所 见 所 闻 各 抒 己 见 ,既 达 到加 强体 验 又 达 到合 作 体 验 的 目的 , 既 习得 学 习 方 法 又 拓 展 思 维 的 深 度 和 广 度 , 增 强 学 生 收 集 信 息 主 动 探究 的能 力 , 同 时培 养 互 助 合 作 的精 神 。 在这 种 无 心理 压 力 的 学 习 过 程 中 ,后 进 生 在 其他 同学 的 帮 助 和鼓 励 下 形 成 自己的 见 解 。 体 验 到成 功 的喜 悦 。 三、 造就 学 生 的 创 新 人格 。 人 格 包 括一 个 人 的性 格 、 气质 、 能力 、 个性 、 道 德 。就 创 新 过程 而 言 , 很少一次能获得成功 , 需 要 反 复探 索 、 反复实践 , 要 求 学 生 有 顽 强 的 意 志 品质 , 以及 一 定 的 冒险 素 质 。 因此 , 课 堂 教 学 必 须 加 强 学 生创 造 人 格 的 培 养 。 1 . 人 格 感 召 。 选 择 典 型 的科 学 家 、 发 明家 及 伟 人 的事 迹 , 鼓舞学生 , 感 召学 生 , 使 其 追 求 的方 向 明确 , 目标 具 体 。 2 . 意 志 激 励 。有 目的 地 给学 生 一 定 难 度 的 活动 任 务 . 让 学 生在 完 成 任 务 的 过 程 中克 服 困难 , 磨炼 意志 . 锻炼能力 . 体 验 获得 创 新 成 果 的 喜悦 。 四、 努 力钻 研 创 新 教 育 教 学模 式 , 提 高教 师 的 创 新 意识 。 实施素质教育 . 首 先 要 提 高 教 师 的创 新 意 识 , 这 是 推行 素 质教 育 的先 决 条 件 。 要 提 高 教 师 的创 新 意 识 , 必 须 扎 扎 实 实地 精心 设 计 课 堂 教 学环 节 。 1 . 要 创 设 一 种 和 谐 民 主 的 教 学情 境 , 建 立平 等 的 师 生 关 系。教 师 要 尊 重 学 生 、 相信学生 , 教 师 投 入 的 情 感 被 学 生 感 受 后再 作 用 于 教 师 , 形 成 一 种 教 与学 相 互 推 进 的 合 力 。 2 . 要 激发学 生的主体意 识 . 把 独 立 思 考 作 为 学 生 的 第 一 常规 训 练 。问题 意 识 是 思 维 的 动 力 , 是 创 新 思维 的基 石 。 它 不 是天生的。 需要 激 发 和培 养 。 因此 要 鼓 励 学 生 质 疑 , 对 不 同层 次 的 学生 设 计 不 同 程 度 的 思 考 题 . 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 对 学优 生 锦 上 添 花 , 对 后 进 生 雪 中送 炭 。 3 . 教 师要 教 给 学 生正 确 、 科 学的 学 习 方 法 , 把 学 习 时 间 还 给学生, 多鼓 励 学 生动 脑 、 动手 、 动 口地 获取 知 识 。 在 获 取 知 识 的过程中, 学 生掌 握 学 习方 法 , 达到会看书 、 会思考 、 会 质 疑 的 目的 。爱 因斯 坦 强 调 : “ 发 现 问 题 和 系 统 阐 述 问题 可 能 要 比得 到解 答 更 为重 要 。” 教 师 要鼓 励 学 生 思 考 。消 除 学 生 的 紧 张感 和 焦 虑感 . 让学生在轻松 、 愉 快 的 气 氛 中通 过 自己 对 问 题 的 探 讨 和 阐述 找 到 答 案 , 从 而 激 发 学 生 的 问题 意 识 。 创新 教 育 作 为 一 种 新 的 教 育 理 念 ,是 以 培 养 人 们 的 创 新 精 神 和创 新 能 力 为 基 本 价 值 取 向 的 教 育 ,其 本 质 和 核 心 是 培 养 人 的创 造 性 思 维 能 力 。 教 师 完 全 通 过挖 掘 教 材 , 高 效 地 驾 驭 教材 , 把 现 实 生 活 中 的新 知 识 、 新 问题 引 入 课 堂 , 与 教 材 内 容 有 机 结合 . 引 导 学 生 主 动探 究 。 让学 生 掌握 更 多 的方 法 , 了 解 更 多 的 知识 , 培 养 学生 的创 新 能 力 。 作 为 未来 国 家 的建 设 者 , 每个学生都具有很大潜力 , 都 具 有创造才能。 因此 , 教 师 在 教 学 中要 构 建 民主 、 平等 、 和谐 的教 学环境 , 营造 积 极 思 考 、 轻松愉悦 、 善于创新的学习氛同 ,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使 之 主动 自觉 地 投 入创 新 学 习 中 。 通 过 优 化 教学方法和手段 , 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 增 强 创 新 的 勇气 , 不 断提 高 他 们 的 创新 思维 能力 。
浅谈初中政治课新课改
浅谈 初中政治课新课 改
@ 王科麟
摘要 :思想政治课是对 中学生进 行 系统 的公 民教育和 马克 思主义常 走 上 良 性循环 的轨道 。做为 教师 , 要 具有 改革创新 精神 , 立足素 质教育 , 识教育 的必修课程 , 是 中学德育工作 的主要途径, 在 中学教 育 中有 它特定 发挥主观 能动性 , 开创政治课教学 的新局 面。从 教学观念上讲 , 一定要把 的不可取代的功能 , 它对帮助 学生树 立正确 的政 治方 向、 科 学的世 界观、 重视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放 在首位 , 思 想政 治教材所 阐述 的是一些 政治 人 生观和价值观 , 形成 良好 的道德 品质起着重要 的导 向作用。 理论的基 础知识 , 相对于 中学其它学科 的教材 内容而言 比较 抽象 , 不易被 关键词 : 思想政治课 ; 素质教育 学生所直观把握 。对于抽象 的理论 , 严密 的逻辑 , 学生限于知识水 平和社 会经验 的不足 , 理解起来很 困难。政治教学不 知不觉就变成 了教师 的” 独 思想 政治课 是对 中学生 进行 系统 的公 民教育 和马克思 主义常识教 育 角戏” , 而学生很难参与进来 , 更谈不到” 进入角色 ” , 发生共鸣 了。久而久 的必修课 程 , 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 它对 帮助学生树立 正确的政 治 之, 学生则厌学 , 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受教育 者 自然就走进 了死 胡 同。要改 方 向、 科学 的世界 观、 人 生观和价值 观 , 形 成 良好的道 德 品质起着 重要 的 变这种状况 , 必须转变教学 观念 。我 们一定 要清醒 地认识 到 , 教师 的教 , 导 向作用 。 是为了学生 的学 , 离开了学 , 教 就没有 了存在 价值 , 因此必须 确立起 教 师 今 天的中学生, 生活在开拓 创新 、 充 满生 机和活 力 的社 会环 境之 中 , 主导作用 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 , 把课堂数学 的的主观能动性 , 转移到 注 改革开放 的洪 流、 商品经 济的大 潮、 民主 自由的环境 、 拳头 加枕头 的 电视 重 他们 的能力素 质 的培 养上来 , 把学 习的主 动权交 给学生 , 培养学 生 自 以及 升学 考试 的压力 、 社会 家庭 的宠爱 和厚望 , 这一 切汇合 成现实 交 响 学、 理解 、 说明问题的能力 , 教师要 扮演学 生学 习的” 引路 人” 的角色 , 主要 曲, 伴 随着他 们成 长。和过去年代 的孩 子 比较 就显 得更早 熟 、 更 敏感 、 更 起激励 , 组织 、 点拨 的作用 。一句话 , 课堂教学 的各个 环节 , 都必 须围绕学 自 信, 当然竞争意识 、 独立意识 就更 强烈。但他们 的弱点就如 同他们 的优 生转 , 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 。 点一样也更 突出 , 这就使多 年来教学方 法单调 、 教材 内容滞后 的政治教学 其次 , 改变教学方法 , 适应学 生的新特 点。2 1 世纪 的中学生 , 思 想敏 陷入 困境 之中。 锐, 兴趣广泛 , 参与意识强烈 , 对政治 课教学 既是挑 战又 是动力 。过 去沿 今天 的中学生是未来 中国现代 化建 设 的主力军 , 明天 的他们 必须要 用 了几十年的“ 满堂灌” “ 注入 式 ” 的教学方 法一定 要彻底 改变 。我 们必 具备高层次 的人才要求 , 面对优胜劣 汰的激烈竞 争, 竞争成败 的关 键取决 须针对他们的新特点 , 改革教学方法 , 从课堂教学 的变革 中走 出一条 生路 于参与竞争者 自身应 当具有 良好 的思想 、 健康 的体 魄、 丰富 的知识 、 多方 来 。归纳起来 , 有“ 读议讲练” 教学法 、 “ 提纲导读” 教学法 、 “ 问题解答” 教 面的才 能、 坚 韧不拨 的意 志和求 实进取 的开拓 精神 , 而这一 切要 靠教育 、 学法 、 自学讨论教学法 、 能力训 练法 等等 。教无 定法 , 教学 方法是 多种多 靠锤炼才 能取 得。思想 政 治课在 中学 教 育 中有 它特 定 的不可 取代 的功 样 的, 并无 固定模式 , 政治教学方法更 是如此 。 能, 如何才能坚持和完善 这一功 能 , 方 法很 多。就教学 而言 , 我认 为必须 最后 , 要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 立足改革 , 探求新路 。 社会调查 、 参观访问和公益 劳动等 社会实 践活 动是思 想政治课 教学 首先 , 必须转变观念 。从政治课 的价值 观念上讲 , 应 由应试教 育转变 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发展初 中生实 践能力 的重要 途径 。为了提高 社会 为素质教育 。长期 以来 , 政治课 的价值位 置就是应试 教育 , 使政治教 学 陷 实践活动 的实效 , 应注意这么几 点 : 入恶性循环 。但 中学政 治教育 的特定 功能决不是 应试教育 。思想 政治教 ( 1 ) 、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要有 明确 目标 。组织社会实践 的总 目标是 引 育属于上层建筑 , 它是建 立在一 定的经 济基 础之上 并为之 服务 的。任何 导学生 了解社会 、 了解国情 、 亲身体 验人 民群众 的思想感情 。结合 实际加 统治阶级在维护它 的经济基础 和政治 统治时 , 都要很 好地利用这个 工具 , 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 , 增强社会 责任感 , 提高思 想政治觉悟和道 德 品 特别是要利用这个工具造就他们 的接 班人 。建设有 中国特色 的社会 主义 质, 要根据总 目标和阶级 目标组织具体 实践活动。 事业 , 必然要求有 以建设有 中国特色 的社 会主义理论 为指导 的政 治观 、 价 ( 2 ) 、 组织社会实践活 动的场所 , 可以考虑工 厂 、 农村 、 部队 、 法 院、 商
高中政治课堂改革创新
浅谈高中政治课堂的改革与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越来越束缚着教育本身的发展。
在新的情况不断出现、改革进一步深人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应随之而发生转变。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泯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文将结合政治学科特点和教学实例,从教师导入新课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课堂结尾的方法等三方面初步探讨在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
一、灵活采用多种导入法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新颖别致的导入能很快抓住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而且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因此,导入方式的设计应求新、求思、求活。
但是,政治课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灵活采用其中一、两种方法。
1、引经据典导入法。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感性直观、具有典型性的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历史故事、生活故事、名人名言等导入教学,可使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明化、深刻问题通俗化,特别容易吸引学生,引发学生思考。
2、小组辩论法。
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怎样使学生能辨明真伪,准确记忆,甚至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其实对这类问题,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辩论,许多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辩论前,首先要求学生共同讨论,拟出小组所持观点的依据。
在辩论过程中必须是在对方陈述结束后,再提出新的反驳意见或补充发言。
当然在小组辩论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辩论指导。
3、知识竞赛法。
根据学生通常具有好胜心的特点,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知识竞赛,或抢答或必答,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二、政治教学改革中的契机1、高中政治教材改革。
长期以来,由于中学政治课程理论研究薄弱,课程实践中不能较好地处理课程、社会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关系以及课程内部各要素、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突出的问题是课程结构单一,课程内容脱离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
浅议中学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求 的最 高层 次 。因此 思想 品 德课 的活 动 就要
求 教师转 变 观念 、大 胆设 计 、勇
灌 输 式 教 学 方 式 ,转 向 以 学 生 的 主 动 学 习 为
主 。使 外在 的知 识 内化 为 自我 的思 想 和 行 动 。
学 中如何 通过 活动 培养学 生 的创新 能力呢 ?
一
、
深入研 究教材 ,适应 学生发 展
是 寓教学 内容 于具 体情 景 之 中 .其 中也 就 必然 存在潜 移 默化 的暗示作 用 。 现行 思想 品德 课 ,有 了新 的要 求 ,是 能力
现行 思想 品德 教材 的编写 理念 就 是 :适应
生 的 。诸 如 榜样 作 用 、生动 形象 的语 言 描 绘 、 角 色 扮 演 、 演 讲 、音 乐 欣 赏 、观 光 旅 游 等 ,都
代 素质 教育 的 核心 。江泽 民说 过 : “ 新 是 一 人 转 化 为 社 会 人 的 过 程 .实 际 上 完 全 是 环 创
个 民族 的 灵 魂 , 是 一 个 国 家 兴 旺 发 达 的 不 竭 的
矍 墨 言 筹毒
于 芸
刁 实 际 ,因地制 宜开 展活 动 教学 .达 到学 生 自主 如 上 网利弊 内容 的教 学 .从 教 材主 旨角 度 出发
进 行 辩 论 活 动 。初 中 生 对 活 动 课 上 采 用 辩 论 并
把 每 一 次 学 习 都 作 为 一 次 新 的 创 作 过 程 。如
动力 ” “ , 教育 在 培 养 民族 创 新 精神 和 培 养创 造 性 人 才方 面肩 负 着特 殊 的 使命 。 ”可 见 ,能 否 培养 具有 创新 能力 的人 才不 仅影 响着 一 个人
浅探中学政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
3.让 学 生有 参 与 的机 会
没有 学生参与 的教学活动 , 会形 成封 闭、呆板 、单 调 ,没有主动性 、没 有创造 性的氛 围。为了使学生在 教学中学有所 获 ,学有所得 , 教师就要调动 学 生多种感 官 , 给学生创设动 口、动手、动脑的机会 ,让其参与教学过程 。
兰、开晨第=爆童 . 让 学生参 与社会实践活动 , 攫矗实践 能力 初中 《 思想政治课程 标准》规定理 论联系实 际为政治课教学 的基 本原则 之一 , 并把课 堂的知识 教学与课 外的实践 活动结合进 行作为基 本教学方 法之 知识并不代表能力 , 我们注 意到在现 实生活 中 “ 高分低能”、 “ 知行不一” 的现象大量存在。为此 ,在政治课教学中应采用实践活动的方式 , 真正实现素 质教育的要求 ,既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 , 又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1 . 组织学生参观 ,培养 学生深刻认识 问题 的能力 有一句话说 :“ 听来得忘得快 ,看到 的记得住 , 动手做学得快 。”在教学 中我们深深体会到 : 纯理论上的东西学生难 以理解 , 必须通过实践接触才能 内 化为学生头脑中的东西 。例如 , 通过参观活动 , 能培养学生运用有关知识正确 认识、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造思维 的能力 。通过参 观活动能弥补课 堂教学之 不足 , 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 中真正理解知识。 2 . 开展社会调查 , 培养学生观察社会 的能力 切教育必须通 过生活才 有效 ”,富有 教育 意义 的社会活动为学生拓 宽 了在实践 中培养能力 的道路 。我们应着眼于教育与社会 的相互联系 , 坚持开放 式教学 , 探索教育社会化的办学模式 ,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 提高拓 宽 和增大创造教育 的时空 , 学生 的创新兴趣 , 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 , 激发学 生的 创造潜能 。 四、摄高 自身蠢曩 , 麓像素质教膏的胜利实现 “ 学 高为师 ,身正为范 。”全 面推进素质教 育 ,培养具有创 新精神和创 造能力 的高素质人才 , 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 。为此 , 在教学实 践中 , 要求政 治 教师 除了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质 以感 召学生 、强化 学生的思想 品德 以外 , 还要利用工作之余更 多地去涉猎专业知识 以外 的其 它语 、数、外、史、 地 、生知识 , 坚 持每天 听新 闻、看报 刊 ,不断地 进行积 累材 料、知识 更新 , 实现 自我充 电和 自我完 善 , 以适应新 课程教育 教学 日新月异变 化的主旋 律。 总之 , 创新教育着力解决 的是培养人 的创新素质 问题 , 它 是实现素质 教育 的有 效途径之一。我国教育实践证 明:凡是创新 教育 实施的好的地区和学校 , 其 素质 教育成果也卓有成效 。我们政治教师 , 要 充分发挥 自己的主观能动 性 , 不 等不靠 ,不走 老路 , 从我做起 , 敢于实施创 新教育 ,做素质教育的探路人 , 以我们 的实际行动为素质教育的实现提供强大的实践动力 。
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
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摘要:初等教育事业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强调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的创新发展。
文章立足于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现状,从多媒体教学模式、活动性教学模式和探究性教学模式,阐述了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旨在深化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是推动中学政治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学模式;创新;多媒体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061-02随着我国初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新的教学工具、教学理念的融入,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初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于中学政治教学而言,强化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是推动中学政治改革的坚实动力。
从实际来看,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多以多媒体教学、活动性教学、探究性教学等为主,从本质上强化了有效课堂的构建。
所以,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改革进程中,要切实强化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各教学模式的有效落实,这样才能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的,并极大地促进中学政治教学的改革发展。
一、多媒体教学模式近年来,我国初等教育事业大力推行教育改革,特别是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创新了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表现。
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平台,可以将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及直观化,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工具。
对于中学政治课堂而言,教学内容可以依托于多媒体进行有效的辅助教学。
对抽象难懂、不易语言表达的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可以有效的实现。
也就是说,针对实际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多媒体教学,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图、声元素的选择,关系到多媒体教学的成败。
同时,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其前提就是要对教材有清晰而全面的研读,进而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提供元素,充分体现出多媒体“声画”与教材内容的完美结合。
其实,教材是任何教学模式的依据,所以教师吃透教材是实现有效多媒体教学的基础。
中学政治教学中创新教育理念运用论文
中学政治教学中创新教育理念的运用分析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工程进一步推进与长效性深化的态势背景下,基于多元开放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引,灵活合理地将探究式、开放型、创新化的教育教学理念模式融入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之中,营造活跃协调的课堂氛围,着重激发、培养受教群体的发散性思维、创新化探索、实践型能力。
从而适时、有效地完成中学政治教学思维更新、教学模式改进,稳步改造提升受教群体的精神面貌与思想深度,最终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伟大工程储备踏实坚决、实用活跃的接班人才。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学创新教育改进探究应用措施现阶段国内中学系统的政治教学集中凸显了教学设计理念相对陈旧、教学方法模式有待完善、适配途径步骤缺失等一系列典型性问题,从而导致了当下初中政治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单一索求指标任务、忽视教学设计灵活多元、途径方法陈旧固定、课堂互动气氛沉闷等等亟待解决的瓶颈困境。
进一步开辟拓宽政治教学思维模式创新化的广度,将政治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协调统一,通过互动协调的教学氛围的营造、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人性系统的学习反馈机制的完善,从而快速有效地调节优化既存政治教学体系的整体结构,最终实现中学政治教育教学理念模式创新的具体化、可行化、长效化。
一、创新式教育理念的内涵属性与价值位阶创新式教育理念又称发散性教育理念,具体到中学政治学科的教育教学中,是指在基于政治教育教学的属性特征的前提下,针对性地将其与相关联学科、社会生活等具有价值内涵层面上的衔接联系的要素提炼出来,通过一系列灵活多元的课程备课设计、互动趣味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丰富人性的方法途径的实施应用,深度凸显政治学科自身的价值索求、侧重激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化意识、探究式技巧,最终在圆满效率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下,有力助推素质教育在中学政治教育教学之中的铺设延伸。
在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影响制约下,教师与学生的价值角色是呈现对立割裂态势的,孔子所说“师授而谨行”就是一种单向性的灌输式式的教育教学理念模式。
浅谈如何推进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
学生的严格要求 。他们往往满足于这样 的教学 : 让学生掌握 书本上 的基本概念 和原理 ,使学生对知识有 一定的理解 即 可 。还有一些教师在思想上便认 为文科 的东西 “ 字第一 , 背”
要 改 革传 统 的 教 育 教 学模 式 为 此 . 治 课 教 师 应 该 树 立 先 政 进科 学的教育理 念 , 研新教 材 . 钻 以学 生 为 主体 , 教 学 中 在 建 立 平 等 和 谐 的 师 生 关 系 . 创 新 政 治 课 教 学 方 法 并 关 键 词 新 课 标 传 统 教 育 教 学模 式 教 育 理 念 教 学 目标 和 谐 的 师 生 关 系 创 新教 学 方 法
东 曾说 :再 高深 的理论如果束之高阁也是没用 的。” “ 我们政
治课 教师的任务就是不但要让 学生学知识 ,还要 教会 学生 用 知识 。作为中学政治教师 , 只有明确 了政治课教学 的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 的不断深入 ,更 为了适应社会发 展和
学生成长 的需要 ,思想 政治课教学迫切 需要改革传统 的教 育教学模式 。传 统政治课教学 的特点是 理论性强 、抽 象性 强, 学生对它 的评价就是枯燥乏味 。而新课标则强调思想政 治课 教学要 “ 以学 生为主体 ” 强调 注重学 生 的思 维方 式和 , 行为 方式 的培养 , 强调政治课 教学要 贴近 生活 、 近学生 、 贴 贴近时代 。这对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 , 既是一个培养创 新教学能力 的好机 遇 ,也是一场改革传 统教学模式 的严峻
浅谈如何推进政治 课教 育教 学改革
邱 曼
( 州学院附属 实验 中学 安徽 ・ 240 ) 宿 宿州 300
中图分类号 : 3 G6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1 1 — 1 — 2 1 7 — 8 4 2 1 )7 0 9 0
如何创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
浅谈如何创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引入生涯规划、以人为本内容,进行课本内容的升华,使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识得以深化、扩展;创新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方法,将为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发挥推动作用,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生涯规划、思想政治的教育显得十分的重要。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方法一、加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生教育的意义新课改下,我们教师要认识到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仍按课本内容流程式逐一讲解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这绝对是围绕高分而存在的守旧。
课程内容中呈现的亮点、我们应有所突破。
将其在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前提下,不影响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超越,将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发展。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涯规划内容的教育对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利于人们健康生存和社会的稳定”产生积极意义。
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近些年来,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在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些改革多数是表面的、流于形式。
完全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课堂授课,也往往是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而己,这样的政治课堂并未将人本思想深入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
(一)教学目标单一,不利于学生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进行,但在实际的教学设汁中,大多数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很少有或根本没有。
有的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有关于这两个目标的设计,也往往也只是虑设而己,这是在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单一内容不能吸引的学习兴趣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作用下,政治课教师往往把政治教学的内容考点化、权威化和教条化。
把将来高考所要考的内容作为课堂讲授的重点,不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切以书本知识为是。
这样的知识容易忽视学生学习的情感需要,不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政治课产生反感,更有甚者会从内心深处排斥对政治知识的学习。
关于中学政治课教学方式改革的思考
教 学 内容 理 论 性 太 强 , 论 联 系 实 际 不 够 , 理 理 就 论讲理论 , 不善于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说 明问题 ; 对学生的思想倾 向分析研 究不够 , 善于 结合 学生 不
关 心 的 热 点 和 难 点 问 题 开展 教 育 , 致 经 常 性 管 理 导 与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结 合 不 紧 密 , 想 政 治 教 学 缺 乏 针 思 对性和实效性 。 这 些 问题 作 为 中学 政 治 课 教 学 的瓶 颈 , 约 着 制
教 师 素 质 的提 高 , 制 约 着 中 学 政 治 教 学 质 量 的 提 也 高 , 此 以 往 , 然 影 响 到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素 质 的 提 长 必 高 。如何加强和改进 中学 政治 理论课 教学 , 是一 个 亟待解决 的严 峻课题 。 二 、 进 中 学 政 治 课 教 学 方 式 的思 考 改 1不 断 丰 富 教 学 内容 , 养 学 生 学 习兴 趣 . 培 思 想 政 治 课 要 根 据 实 践 的 发展 , 势 的变 化 , 形 国 家大政方针 的变化而不断 丰富教育内容 。教学 内容 的丰富 , 为教学模式 的革新带 来 可能 。教 师可 以运 用启发式 、 提问式 、 台讲演式甚至是情景小 品式 等 上 丰 富 多 彩 的 教 学 形 式 , 学 生 成 为 学 习 的主 人 , 设 让 创 学 生 乐 学 的 情 境 , 大增 强 学 生 对 政 治 学 习 的 热 情 , 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 合 理 运 用 多媒 体 技 术 , . 完善 理论 教 学模 式 多媒体教学可 以使声音 、 像 、 文字等多种媒体 形式 相结合 , 是具 有探 索性 、 发 性 、 启 创造性 的现 代 化课 堂 教 学 方 式 。我 们 要 一 改 传 统 教 学 中 “ 支 粉 一 笔 、 本书 、 张嘴” 一 一 的呆 板 教 学模 式 , 要 改 变 目前 也 多媒体教学形式下 , 刻板 运用 投影讲 课 的形式 。要 充分合理 地运用多媒体在声 、 、 图 字等方 面综合的优 势, 打造学生易于接受 的现代教学模式 , 但也不能忽 视传 统教学中如板书 、 师语言 应用等 十分有 效 的 教 教学 手段 。要 使多媒体 教学 与传统 教学 有机结 合 , 逐步完善理论 教学 的模 式 , 让政治 教学 生动且 具有 实效 。 3提 高 中 学政 治教 师 的 综 合 素 质 . 思想 政 治 教 师 必 须 具 有 较 高 的 马 列 主义 基 本 理 论知 识 , 为 这 直 接 影 响 到 教 学 的质 量 , 至 育 人 的 因 甚 质 量 。第 一 , 努 力 学 习 马 列 主 义 经 典 著 作 。 以 打 要 牢 自身专业知识 的基本 功 , 在理论 学 习 的基 础上 并 不 断 总结 经 验 , 断 开 拓 创 新 。第 二 , 力 学 习 党 和 不 努 国家 的各种文 献以及各 种政 策法规。以便在传授知 识 过 程 中 , 对 学 生 进 行 法 制 教 育 , 导 学 生 树 立 正 能 引 确 的世界 观 、 人生观和价值观 。 4 理 论 与 实践 相 结 合 , 到 学 以致 用 . 做 在传统 的教学 活动中 , 由于缺乏实践教学 , 导致 学 生 认 为 政 治 是 枯 燥 的 。 因此 我 们应 有 针 对 性 地 组 织一些参观活动 , 弥补课堂教学 的不足 , 让学生在社 会大课堂 中真 正理解 知识 ; 或是开展社会调查学 习 , 培养学生观察社 会的能力 ; 可 以定 期让 学生参 加 还 劳动实践 , 在提 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的同时 , 锻炼他们 吃 苦 耐 劳 的精 神 。学 生 在 社 会 实 践 中 可 以 运 用 课 堂 学到 的知识正 确认识 、 分析 、 决问题。通过多种形 解 式 的 实 践 活 动 , 革 中 学 政 治 教 学 , 强理 论联 系 实 改 加 践, 注重实践教 学环节 , 真正使得学 习思想政 治理论 可 以学 以致 用 。 ( 者 单 位 : 东省 惠 州 市 惠 阳 区 第 一 中 学 ) 作 广
浅谈中学政治教学改革
21 0 0年 4月
新 教 师 教 学
N e Te c rTe hi w a he ac ng
A pr 201 . 0 N o.4
第 4期
浅 谈 中 学 政 治 教 学 改 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张 松
( 西 防城 港 市 防城 区 防 城 镇 第 二 中 学 , 西 , 广 广 防城 港 , 3 0 0 58 0 ) 【 要】思 想政 治课 的 实 践 教 学是 培 养 创 新 能 力 、 摘 实现 素 质 教 育 的要 求 。 当今 世 界 国 与 国 之 间 的 竞 争 与 较 量 , 归根 结底 是
“ 与学 ” 向互 动 的过 程 , 学 模 式 也 从 以掌 握 知 识 为 目 的 的 。 特 别 是 成 绩 不 好 的 同 学 一 直 不 能 受 到 老 师 的 肯 定 或 表 教 双 教
的 “ 持 性 学 习模 式 ” 变 为 以 掌握 获 取 知 识 的 能 力 为 目的 的 扬 , 间一 久 , 们 就 会 失 去 对 政 治 的 兴 趣 , 而 政 治 教 学 任 维 转 时 他 从
论中学政治教学改革创新之学生参与权
互动。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权 , 多提供 给每位学生参 与的机会来提 高教与学 的
热情 。
望, 使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的 良药。课始
老 师 要 重 视 课 题 的 导 入 ,学 生 在 听 到 感 兴 趣 的课 题 时 都 会 有 种 好 奇 的 心 理 , 这
四、 加学 生参 与机 会 , 增 加
尖 子 生 作 为交 流 对 象 ,这样 有 很 大 的 局
限性 ,也大 大减低 了整个 班级学生 的参
与 积 极 性 。在 创 新 的教 学 过 程 中 , 师应 老 注 重 的 是 整 个 课 堂 的学 生 ,而 不 是 片 面
等师生关 系 ,通过创新 教学来激起学 生 的参 与求知欲望 ,通 过师生互动来 实现 学生参 与 ,增加学生在 教学过程 中的参 与机会 , 提高学生 的参 与权 。
要学生 的积极参与 , 需要师 生互动 , 创造
一
合 的 重要 性 『 . 论激起学生 的参与和求知欲望的。
个开放 、 活 、 富 、 极 、 灵 丰 积 主动 的 创 新
( 者单位 : 作 四川 省 旺苍 县 东 城 中 学)
强对 知 识 的实 践 应 用
在 创新的教学模式 下应该 给学生提 供 更多 的动 口 、 动手 、 脑 的机会 , 其 动 使
【]陈育 钦 , 镛 妃 . 于 新课 程 体 系的 高 1 邱 基 职 思 想政 治课 教 学 改 革 与 实践 l1 J 济 . 南 职 业 学 院 学报 ,0 9 4 . 20 ( ) [】付 小 飞 , 2 刘毛 生 , 香 萍 , 慧. 论 彭 刘 试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与 思 想 政 治 课 教 学 整
样就容易投入课题 的情 境 中去 ,激起 参 与的热情 。而如果是 百课不变 的开题 教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摘要:在新的教育体制的改革下,教育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适合的变革,为国家、为社会的进步发展培养出优秀的专业化人才。
过去传统的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对现在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学工作者深入的去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改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本文就针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做好中学政治教育模式创新体制的改革。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政治教学改革教学创新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129-01新课改在我国已经大范围的推行和实施,并且已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新课改的新在于它全新的理念,不再是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新的课改方案将会打破之前的灌输式教学,采取新的手段来教授知识。
然而,在新的课改背景下,中学文科的教育新方式也应该乘着这股大流顺势而上,不应该原地踏步,结合当下的教学形势,配合新课改教学方法,探索出适合时下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
思想政治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三贴近原则,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贯彻少而精、讲管用的原则,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传统中学的思想政治课过于教条化,教学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人们认为学习政治就是课上听老师讲重点、划重点,考试的时候死记硬背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样的学习方法根本一点效果都没有,反而会让学生学的累,老师教的也累;政治相比起其他文科科目,既少了英语的新奇性又少了历史趣味性,一提到政治可能都会本能的和严肃、乏味等形容词挂上等号,心理就会产生抵触,自然就会对这科目失去了解的兴趣,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要如何有效地促进中学政治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呢?1 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一直以来,学生对政治这一科目都保持着传统的学习方法,都抱着“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的心态,学生们没有兴趣去发现、去认真对待,因为翻开政治课本,里面的所写的内容都会给人一种严肃的感觉,自然而然地,学生们就会认为学习这科就像课本里的内容一样,一板一眼,无需再研究什么学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政治教学改革创新
发表时间:2018-07-03T15:23:25.94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7月14期作者:罗奇虎[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深化,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程度上的进步,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罗奇虎(贵州省盘州市羊场中学贵州盘州 553521)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深化,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程度上的进步,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在中学课程当中,政治作为学生树立正确思想、学习政治文化、了解全球格局的一门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但之前的中学政治教学模式僵化、缺少活力,不利于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有效吸收,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本文就针对中学政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7-205-01
一、中学政治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中学政治教学也深受其影响。
目前的中学政治教学主要以教师像学生们灌输考试所需的理论知识为主,课堂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情怀的作用根本没有发挥出来。
同时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主体,没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受到打击。
在教学方法上面,中学政治教学还停留在完全的课堂教学上,忽视了社会实践的作用,也很少进行一些社会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也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中学政治教学还处于传统模式,单纯地进行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方式,教学手段也只是单一的课堂教学。
这些就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少学习兴趣,只能被动地接受课本知识,很难主动地参与到政治课堂教学中去,没有养成主动研究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这些就直接影响到中学政治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不利于学生政治素养的提高,也阻碍了政治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中学政治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1.丰富政治教学内容
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单一地、机械地向学生灌输政治课本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教学落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中学政治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由于政治课程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单纯的理论讲解很难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将课本理论知识灵活地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起来。
教师要能够选择一些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密切相关的事例,通过对这些事例、人物事迹的分析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充分理解书本知识的内涵。
此外,政治学科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教师要能够结合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灵活地与课本内容连接起来,对于一些重要的时政要事更要进行详细的分析,让学生在学习到政治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对目前的政治时局有所了解,养成关心国事的好习惯。
2.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的传道士,还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会影响到学生。
作为政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日常生活中要能够每天坚持阅读报纸,多看新闻,及时了解最新的时政要事,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时代同进步。
除了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外,教师还要能够注意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在回答学生的问题时要能够耐心地进行讲解,在学生犯错的时候要能够以宽容的心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杜绝武力。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以较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形象。
3.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在中学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转变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改变以往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
要能够将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想法,理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与思考。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在提出教学问题后,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这种独立思考、自我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在这种自由的课堂学习过程中也得到了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也得以确立。
4.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中学政治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教学方式一层不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往往难以调动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新颖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本内容开展一些辩论赛、案例分析课程、教育影片观摩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在政治时政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多看新闻了解当今的政治时局,让学生对这些时政新闻发表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
还可以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在社会真实环境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眼睛来看待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小组之间采用竞争的模式,鼓励学生积极思索问题,引起学习兴趣。
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进行一些抽象课程内容的讲解,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与沟通,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学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要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中学政治教学还存在着不足之处,还有待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从而完善中学政治教学。
参考文献
[1]黄秀英.政治教学中应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J].科教文汇,2006,(03).
[2]李纬坚.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政治教学观念的转变[J].考试周刊,2012,(72).
[3]邱秀梅.中学政治高效课堂教学新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