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派简介
新月派诗歌名词解释
新月派诗歌名词解释
新月派诗歌是指19世纪90年代末横空出世的一派反常规文体,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流派中独树一帜。
它的创作以梦幻的诗句为主,以新颖、意象丰富的形式叙述浪漫的故事,懒洋洋地抒写着自由与慵懒,仿佛一把火把传统文学带入了新时代。
新月派诗歌在风格上放弃了中国古典文学复杂的写作形式,而是简单而深邃,有一种极其自由的精神流动。
它的句子往往简洁,表达的语言类似古典诗歌,但更多的是描写新型文学生活方式的新时代现实。
诗句中满满的都是山水田园、江南水乡的风景,但非传统的写景,而是充满着一种新的情调。
例如,西山暮雪,江南梦城,横塘夜花,或是一晚梦里的彷徨,孤月归梦等等。
同时,新月派诗歌在诗词体裁上也是独特新颖的,它把情感表达放到了人物和景物之间的柔软关联上,而不会夸张地向读者表达思想。
它以一种贴近、融洽的方式唤醒了人们的灵魂,让新的写作流派冒了出来,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风格。
新月派诗歌的本质是动态的、流动的,它把古典诗歌与新时代文学发展联系在一起,具有艺术上的自由意义与美学价值。
新时代的文学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它将传统与新兴结合在一起,有一种更叓脱,更显示时代特征的风格。
新月派奠定了中国诗风创新的新纪元,也拓展了中国诗歌的风采,让更多的作者得以表达出自己的新的新的想象。
新月派起源发展历程
新月派起源发展历程新月派(Neoclassicism)是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中期的一种艺术运动,它起源于欧洲,尤其是法国。
这一时期被认为是艺术和文化的复兴,因为人们对古典艺术的热衷重新点燃了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兴趣。
新月派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后期,当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及对古典艺术风格的兴趣。
新月派最早出现在法国,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是法国画家尼古拉·普桑,他被认为是新月派的奠基人。
普桑在他的画作中运用古典艺术的元素,以及他对古罗马和希腊神话的热爱。
他的作品强调对称和对比,形成了一种严谨而精确的美学风格。
新月派在18世纪进一步发展壮大,尤其是在法国和英国。
这个时期的新月派艺术家受到了启发,他们试图通过再现古代艺术中神话和历史场景来传达一种古典氛围。
这些艺术家经常到意大利和希腊进行学习和研究,以更深入地了解古典艺术的技巧和原则。
新月派的发展也受到了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18世纪的法国,封建主义和君主制的统治逐渐衰落,启发了人们对古典民主理念的重新思考。
因此,新月派艺术家试图通过他们的作品来表达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强调个人自由和人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月派逐渐受到了浪漫主义运动的冲击。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力,与新月派的理性和客观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尽管新月派在18世纪时非常流行,但到了19世纪,浪漫主义开始主导艺术界。
尽管如此,新月派对艺术的影响依然深远。
新月派提倡追求真理和现实的观点,重视自然和人类的成就。
他们强调了古典艺术的重要性,并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灵感和指导。
总的来说,新月派是艺术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运动。
它在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中期的欧洲迅速兴起,并受到了古典艺术和文化的强烈影响。
新月派提倡对称和对比,强调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热爱,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新的审美标准和创作方法。
尽管后来的浪漫主义运动取代了新月派的地位,但新月派对艺术和文化的影响依然深远。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新月派知识点辅导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新月派知识点辅导
【—新月派知识辅导】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我们称它为新月派。
新月高中
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
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
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
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的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作时期。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了新月书店。
第二年,他们创办了《新月月刊》。
“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被转移到了后来的新月派上海。
其主要职位是创刊于1930年的
《新月月刊》和《诗经季刊》。
新成员包括陈梦佳、方维德、卞之琳等。
晚期新月派提出
了“健康”和“尊严”的原则,坚持超功利、自我表现、贵族化的“纯诗”立场,强调
“精髓圆润端正、技法严谨”。
然而,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抒情方式却与现代派相近。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
建筑美是指
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
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我希望你能掌握新月诗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的精髓,并在将来的某一天写出这
样的诗。
新月派名称的由来
新月派名称的由来
新月派,又称“新月宗”,是一个佛教宗派,由毗耶旺他僧人创立。
毗耶旺他僧人是一位马来西亚的僧人,他曾经出家,历经长途跋涉,研习佛法,并最终成功弘扬佛法。
中国传统佛教里,“新月”有“神社”之意,也有“明月”、“新月上帝”之说,这些都和毗耶旺他僧人的故事联系起来:据说,毗耶旺他僧人去修行佛法的时候,有一次在中国的海边,太阳刚好落下,正当那一刻,他看到了一轮明月正在天上升起,他当时有一种莫名的精神感应,感到这是一个神奇的瞬间,仿佛上苍送给他一个指引。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段神奇的瞬间渐渐成为毗耶旺他僧人的一份精神上的财富,他们开始把这段神奇的瞬间当作“新月”,作为自己信仰佛教的标志,其中也包含着意味深长的佛法教义。
由此,“新月派”便成为了这个佛教派的名字,也是毗耶旺他僧人传播佛法的标志。
此外,新月的含义还有“新生”的意思,也体现了毗耶旺他僧人希望传播佛法能够帮助人们超越旧习,转往新的生活方式,当中也蕴含着把精神上的真理传播到世界的意义。
简要介绍新月诗派
简要介绍新月诗派
“新月派”是中国上个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盛极一时、影响颇大的一个文学流派,主要代表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饶孟侃等人。
新月诗派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强调个人情感,以主观抒情为核心特征,追求真善美,抒发理想并吁求其实现。
新月诗派到后期具有反浪漫主义感伤的象征主义色彩。
1923年3月在北京成立的新月社是一个成员复杂、组织松散、活动时断时续、前后变化较大的文人团体。
“新月社俱乐部”于1924年成立,社址设在北京西郊民巷松树胡同7号,由徐志摩父亲徐申如和黄子美垫付开办费,参加者主要有胡适、徐志摩、张君励、丁文江、林长民、林徽因、陈西滢、梁启超等社会各界名流。
新月诗派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影响深远,它推动了新诗的格律化进程,强调了诗歌的意境美和色彩美,引入了西方现代诗歌元素,培育了一批新式诗人,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新月派名称的由来
新月派名称的由来
新月派,作为一种思想流派和组织形式,其名称来源于月亮的形状和象征意义。
下面将介绍新月派名称的由来。
1. 月亮的形状
月亮的形状是一个弯曲的弧线,而新月派的名称就源自于这种形状。
月亮在不同的月相变化中,会呈现出从满月到新月再到满月的周期性变化。
而新月派的理念也强调了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重要性。
2. 月亮的象征意义
月亮在许多文化中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例如,在古代的许多宗教和神话中,月亮被视为女性和生育力量的象征。
新月派将这种象征意义与自我成长、和谐与平衡的追求相结合,倡导个体在不断发展中实现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3. 新月的启示
新月是月亮周期变化中的一个特殊时刻,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的到来。
新月派的名称寓意着对于未知和新奇事物的探索和追求,激励人们勇于尝试新的思想和行动,迎接未来的挑战。
4. 反映派别特色
派别或组织的命名往往与其特色和理念密切相关。
新月派的名称以月亮为基础,体现了其独特的思想和追求。
这个名称简洁明了,容易理解,能够方便地传达新月派的核心价值和理念。
总结来说,新月派的名称来源于月亮的形状和象征意义,强调了个体的变化与发展、和谐与平衡、未知与新奇的追求,并通过直观而简洁的方式反映了新月派的特色和理念。
新月派的名词解释
新月派的名词解释新月派是产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现代诗歌流派,''新月''由泰戈尔诗集(新月集)得名,主要成员包含胡适,梁实秋,徐志摩,闻一多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诗人,因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又称''格律诗派''。
他们大多在当时的北京(晨报)副刊上发表自己的作品,而后创办了自己的期刊(新月)月刊和新月书店,以此成为他们的活动阵地。
①“新月〞诗的内容新月派诗歌内容上主张''以理智克制感情'',反对感伤主义与伪浪漫主义,即反对不加克制的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反对无病呻吟,言之无物,以制造客观抒情诗的方法,强化诗歌中的抒情成分。
卞之琳就是这样一位闪烁着智性光辉的诗人,他将诗中的感情经过理性的淘洗,提炼,使之处于冷凝,深邃的哲思状态,于一般生活中细微,琐碎的物像中寄寓精微的哲理,读者如不细加体会,很难感受到诗中蕴含的感情。
在他的(水石岩)中,他的诗是一种理性驾驭下客观,冷凝的抒情,诗人力避主观感情的直接外露而追求感情的智性化凝聚。
②“新月〞诗的形式在诗歌的创作形式上,新月派诗歌追求形式的格律化,以''和谐''与''均齐''为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为了改正早起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的弱点,新月派诗人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究。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音乐美,即诗歌的音节要求押韵,音尺数大体相同,朗诵时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闻一多认为诗歌的音乐美最为重要,声称诗之所以能激发感情,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在他的(死水)一诗中,全诗共分五节,每节四行,每行九字,分别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每行诗双音节收尾。
第八章 新月派
第八章新月派第一节新月派概述新月新月新月诗派又称新格律诗派。
新月社有它的特点,一是沙龙性质,友谊、自由与文学成为社团的粘和剂,二是有学院派的贵族特征,他们大都是大学的教师和学生,拥有学院的矜持与理性。
1923年8月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组织“聚餐会”,成员复杂,有政客、银行家、商人、学者、诗人。
为纪念泰戈尔访华,将聚餐会定名为“新月社”。
1926年春,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饶孟侃、刘梦苇、于赓虞等在北京《晨报》创办《诗镌》,从1926年4 月1日起到6月10日止,共出11期,这可说是早期“新月诗派”。
1927年,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1928年3月出版《新月》月刊,《新月》月刊至1933年终刊,共出4卷43期,先后担任过编辑的有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梁实秋、潘光旦、叶公超、罗隆基、邵洵美、余上沅等人。
《新月》发表的文章除文学艺术外,还有政治、学术论文,而且,越到后来越靠近政治。
在刊物上进行新诗创作和理论(包括翻译)建设的主力是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孙大雨、陈梦家、方玮德。
后来出现的曹葆华、卞之琳、孙毓棠、李广田等,已趋向于现代派;臧克家师承闻一多,却忠实于现实主义。
在此期间,徐志摩、邵洵美等人又编了四期《诗刊》(1931年12月20日创刊),以求继承《晨报副刊·诗镌》的遗风,想“再来一次结合的研求”,做“更高的技术的寻求”,“想斗胆在功利气息最浓重的地处与时日,结合起一个小小的诗坛,谦卑的邀请国内的志向者的参加,希冀早晚可以放露一点小小的光。
但一直的向上;小,但不是狂暴的风所能吹熄”[注]。
1933年6月,《新月》月刊停刊,同年12月,新月书店倒闭。
至此,历时10年的新月社也宣告结束。
其中,尽管有些史学家拒绝将新月书店以后的活动纳入新月社,新月社的某些成员也否认与前期的关系:“我们这个月刊题名新月,不是因为曾经有过‘新月社',那早已消散”[注] 。
但如今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其前后的活动,尤其在文学主张上一贯相通,几个主要人物也出入始终,因此我们这里仍将其统称为新月社。
新月派名词解释
新月派名词解释远方1928年~1933年之间,在新月月刊及其相关杂志上,执笔的一群主张见解相近、气息风格类似、态度严正认真的作家而言,如徐志摩、闻一多、胡适、叶公超、梁实秋等。
1.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
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
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绍钧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致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1.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主要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的一个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抒情色彩。
1.3.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
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
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的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1.4.美文: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新月派的介绍
新月派的介绍新月派的介绍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有关内容,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前期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为了实现这一理论原则,新月派诗人在诗歌艺术上做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是客观抒情诗的创作,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
然后再用想象来装成那模糊影像的轮廓,把主观情绪化为具体形象。
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
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
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
后期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严谨",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
音乐美指的是诗歌的音节,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建筑美是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绘画美指的是诗歌的词藻,用词注意色彩,形象鲜明。
介绍诗刊派和新月派,本属一派,甚难分别。
《诗刊》见民国十五年在《北京晨报》上刊的,《新月》则民国十七年在上海办的。
在《新月》投稿多的,就叫他为新月派,该派重要诗人是孙大雨、饶孟侃、陈梦家、林徽因、卞之琳、臧克家、刘梦苇、罗隆基、蹇先艾、沈从文、孙毓棠等。
新月派简介
二、新月派的立场、特征
文化渊源: ——西方文化传统 梁实秋师从白璧德“新人文主义” 胡适师从杜威“实用主义” ——中国古典文化传统 思想取向:个人主义与改良主义 政治立场:资产阶级自由派、改良派 文艺思想:“人性”;“纯正”;“形式” 流派特征:a、个人化;b、情绪、意象;c、追求“格律”
80 年代以后,随着思 想解放和文学解放, 徐志摩的价值被重新 肯定,影响日益扩大 ,并很快被社会广泛 接受。徐志摩的诗集 、散文集、全集大量 出版。同时,文化市 场也大量地抄作徐志 摩的浪漫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几乎成为大 众文化中的一道浪漫 的风景。
徐志摩( 1896——1931 ),名章序,字志摩, 1896 年出生于浙江省海石县硖石镇一个富商家庭。 1918 年留学美国,先学银行专业,后学社会学。 1921 年 又到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获硕士学位。 留学期间,深受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影响,和浪漫主 义诗歌影响,喜爱雪莱、拜伦等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 1922 年回国,曾担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同时,开始大量诗歌创作。 1923 年参与发起新月社 , 1926年主编《晨报副刊 · 诗镌》,与闻一多等人一 起提倡新格律诗。 1928 年主编《新月》月刊,曾经 与无产阶级文学发生激烈的论战, 1931 年 11 月 19 日 ,因飞机失事遇难身亡。时年 36 岁。被认为是诗坛 上的一颗流星。
诗歌的特点:对民族文化的深切热爱
对现代格律诗形式的实践和探索 凝重、含蓄、精炼、沉郁的风格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再别康桥诗歌流派
再别康桥诗歌流派
一、新月派简介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这个流派在20世纪20年代成立,它就像一群文艺青年组成的一个超酷的诗歌社团。
新月派的成员大多是有留学经历的知识分子,他们受到西方文化和诗歌的影响比较深。
1. 音乐美
- 从押韵上看,它的韵脚也安排得很巧妙。
像“来”和“彩”,“娘”和“漾”等,押得很自然,就像唱歌的时候,最后一个音总是能和谐地落在该落的地方,不会让你觉得突兀。
这种押韵让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我们小时候念的顺口溜一样顺口,但是又比顺口溜高雅多了。
2. 建筑美
3. 绘画美
- 徐志摩在诗里描绘了很多康桥的美景。
像“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他把河边的柳树比作夕阳下的新娘,这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你可以想象,夕阳的余晖洒在河边的柳树上,那金色的柳枝随风摇曳,就像一位穿着金色婚纱的新娘一样美丽动人。
还有那“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仿佛能看到绿油油的水草在清澈的河水里轻轻摆动,就像在跟人招手一样。
这诗里的每一个描写都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让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康桥的美。
新月诗派
论新月诗派文学院中文10A班曹桂龙(104030002)摘要: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徐志摩、孙大雨、闻一多、梁实秋、朱湘、饶孟侃、刘梦伟、陈梦家、林徽因、卞之琳等。
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秋实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卞之琳等。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关键词:新月诗派、新月社、发展、特点、代表人物、作品新月诗派是1926年至30年代初常在《晨报·诗镌》和《新月》诗刊发表诗作风格相似的作家群。
1926年春徐闻在《北京晨报》创办《诗镌》,使新月诗派成为颇有影响的诗歌流派。
其成员来自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1921年成立的“清华文学社”。
刊物有1928年春创办的《新月》月刊,1923年创办的《诗刊》季刊。
代表及主要诗人有徐志摩、孙大雨、闻一多、梁实秋、朱湘、饶孟侃、刘梦伟、陈梦家、林徽因、卞之琳等。
一、新月诗派的形成“新月”二字出于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
1926年4月到6月,徐志摩与闻一多、饶孟侃等人编辑北平《晨报》副刊《诗镌》,撰稿人有刘梦伟等,共出刊11期。
新月派
新月派百科名片新月派《声色》创刊号主要成员极其活动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目录概述派别介绍诗歌示例新月派和新月诗社的区别概述派别介绍诗歌示例新月派和新月诗社的区别展开概述前期理论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为了实现这一理论原则,新月派诗人在诗歌艺术上做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是客观抒情诗的创作,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
然后再用想象来装成那模糊影像的轮廓,把主观情绪化为具体形象。
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
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
后期理论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新月派诗歌的艺术特色
新月派诗歌的艺术特色一、引言新月诗派,亦称“格律诗派”或“格律词派”,是新诗史上极为重要的诗歌流派。
该流派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他们致力于提倡格律诗,强调诗歌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新月派诗歌的艺术特色,以期为读者提供更为全面的诗歌鉴赏视角。
二、新月派诗歌的格律与音韵新月派诗歌最为显著的艺术特色便是其严谨的格律和音韵。
新月派诗人认为,格律是诗歌音乐性的基础,通过固定格式的排列组合,可以实现语言的和谐和美感。
同时,他们非常重视诗歌的音韵之美,认为音韵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在他们的作品中,每首诗都有严格的音韵规律,使得诗歌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呈现出高度的艺术美感。
三、新月派诗歌的意象与象征新月派诗歌在意象和象征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
他们强调在诗歌中运用具体、生动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些意象往往具有鲜明的视觉效果,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人所传达的信息。
此外,新月派诗人还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具体的物象暗示更为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使得诗歌的表达更为含蓄和深远。
四、新月派诗歌的抒情与表现抒情是新月派诗歌的核心特征之一。
这些诗人善于运用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表现手法来描绘自然、人生和爱情。
他们通过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刻的情感共鸣。
此外,新月派诗人还注重诗歌语言的提炼和加工,使得诗歌的表达更为精炼和有力。
五、新月派诗歌的哲理与思考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新月派诗歌还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思考性。
这些诗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人生的真谛和哲理,使得诗歌的内容更为丰富和深刻。
同时,他们也关注社会问题和时代背景,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和思考。
这种关注现实的立场和态度,使得新月派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责任感。
六、结语综上所述,新月派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格律与音韵、意象与象征、抒情与表现以及哲理与思考等方面。
这些艺术特色的展现使得新月派诗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艺术形式,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月派总结
新月派总结简介新月派是一个以技术分享和互助为主要活动的技术社区,旨在提供一个讨论,分享和学习技术的平台。
本文档将对新月派社区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总结。
发展历程新月派于2015年由一群热爱技术的志愿者创建。
起初,社区规模较小,活动以线下技术分享会为主,每周定期举行。
社区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如社交媒体,技术论坛等,吸引了一批精英程序员和技术爱好者加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月派社区逐渐壮大,成员数量大幅增加。
为了方便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分享,社区搭建了一个在线论坛,并开展了更多多样化的活动,如技术沙龙、黑客马拉松、编程比赛等。
社区还邀请了一些知名技术专家作为特邀嘉宾,进行线上和线下的技术讲座和研讨会。
新月派社区还积极参与技术社区的合作和交流。
他们与其他技术社区和行业协会合作举办技术峰会和研讨会,为社区成员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社区还与一些知名科技公司合作,举办技术招聘聚会,为社区成员提供就业机会。
成就在过去的几年中,新月派社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亮点:1. 成员数量迅速增长新月派社区一直在吸引来自国内外的优秀技术人才加入。
截至目前,社区注册会员超过5000人,活跃会员数达到2000人以上。
这一壮大的社区规模为技术分享和互助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2. 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新月派社区不仅仅是一个线上论坛,而是一个多元化的技术社区。
社区定期举办线下技术分享会,邀请技术专家和行业领袖做精彩的讲座。
此外,社区还举办了黑客马拉松、编程比赛等活动,鼓励会员展示自己的技术实力。
3. 技术合作和交流新月派社区积极参与技术社区的合作和交流。
社区与其他技术社区和行业协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共同举办技术峰会和研讨会。
社区还与一些知名科技公司合作,为社区成员提供就业机会。
4. 提升会员技术水平新月派社区致力于帮助会员提升其技术水平。
通过技术讲座,研讨会和在线论坛等方式,社区成员可以分享和学习前沿的技术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月派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
其中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情节。
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
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它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新诗栏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它可以说是以徐志摩为主要旗帜的,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他们回到自我内心世界,特别强调抒情诗的创作,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由此也就形成了新月派诗歌,新月派诗歌以闻一多与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试图为新诗的“规范化”确立美学原则。
闻一多反对《女神》过于欧化的句式与无节制的直抒胸臆的方式,提出新诗的三个美学标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与“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相适宜,新月派明确地提出以“和谐”与“均齐”作为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闻一多的诗作《口供》、《罪过》、《天安门》,徐志摩的《大帅》、《雪花的快乐》,朱湘的《采莲曲》、《催妆曲》、《摇篮曲》正是贯彻了以上审美原则的诗歌作品。
作为现代白话诗歌运动自身的一次反动,“作诗如作文”的理论命题受到“纯诗”的挑战。
“纯诗”力求发掘生活中属诗的情致,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重视感觉与意象,并寻求与内容相衬的诗的形式。
后期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陈梦家、方玮德以及“汉园三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都是纯诗的倡导者与力行者,其中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卞之琳的《断章》称得上现代白话诗中的传世之作。
同时,受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瓦雷里等人的影响,王独清、李金发、戴望舒等人的诗歌创作带有自觉的现代派特征:以奇崛冷僻的意象、半文半白的文字、萦回拖沓的旋律抒写时代之一隅中个人的悒郁伤感。
下面我们来介绍新月诗派几个著名的代表人物。
首先,要介绍的就是徐志摩。
我们可以从徐志摩的经历看到新月派的成长。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
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
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
原名章垿,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1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我们看待徐志摩及其创作总是把他与新月派连在一起的,认定他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盟主”,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
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923年春上,徐志摩在北京办起了俱乐部,编戏演戏,逢年过节举行年会、灯会,也有吟诗作画,徐志摩出于对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本诗集《新月》的兴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
1925 年以前,徐志摩自己除了作诗以外,还联络新月社成员从事戏剧活动。
1925年10月,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了《晨报诗刊》,这时,闻一多已由美国回国并参加了《诗刊》的编撰工作。
《诗刊》的撰稿人努力于中国新格律诗的创作和关于诗艺的探讨,所以,《晨报诗刊》的创办,标志着以“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于赓虞:《志摩的诗》)的诗歌流派——新月诗派的形成。
1927年春,新月社一些成员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及其它种种原因,纷纷聚集到上海。
此时,徐志摩也与陆小曼结婚并移居上海。
徐志摩四出访友,奔走联络,在上海环龙路环龙别墅办了个新月书店。
1928年3月,徐志摩一边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等校担任教授工作,一边又创办了《新月》月刊。
《新月》一共出刊四卷四十三期,至1933年6月终刊,不仅刊出新月派成员的著作,其中也有郁达夫、巴金、丁玲、胡也频等思想倾向进步的作家作品。
1928年3月10日,《新月》月刊正式创刊。
创刊号上发表了由徐志摩执笔的发刊词《新月的态度》一文,明确打出“健康与尊严”的旗帜。
“我们对我们光明的过去负有创造一个伟大的将来的使命;对光明的未来又负有结束这黑暗的现在的责任。
我们第一要提醒这个使命与责任,我们前面说起过人生的尊严与健康,在我们不曾发见更简赅的信仰的象征,我们要充分地发挥这一双伟大的原则一一尊严与健康。
尊严,它的声音可以唤回在歧路上彷徨的人生。
健康,它的力量可以消灭一切侵蚀思想与生活的病菌。
”不过,这已是新月派活动的后期,后期新月派,其成员虽各有差异,就其整个政治倾向而言,却是日趋反动。
但是新月派从事诗歌创作,研讨新诗的这条“连索”似乎还没中断。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去世,新月派为梁实秋、胡适等人所左右,到了1933年6月1日,《新月》出至四卷七期而停刊,随后,它也便销声匿迹了。
综上所述,从新月社的成立及至新月派的形成和它的主要活动(尤其是文学方面的活动),徐志摩在其中都起着主角的作用,他确实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新诗发展曾经起过一定的推动和影响作用。
但是,他们过分地追求形式和格律,又走向歧路,尤其是徐志摩到后期思想和创作都发生危机,他曾在《爱的灵感》中发出悲叹:“一年,又一年,再过一年,新月望到圆,圆望到残。
”到了1933年6月,随着《新月》月刊的停刊,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也就中止了。
徐志摩的作品其中有两篇《再别康桥》和《沙扬娜拉》我们在熟悉不过了。
在此中我们可以看出徐志摩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
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资产阶级作家。
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连着的。
作为那个时代的人,徐志摩做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对民族命运有过深刻的思考。
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他与陆小曼的婚姻又参杂了太多的物质功利,他与林徽因的那淡淡情愫才最令人唏嘘。
雪花的快乐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其次是闻一多先生,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集诗人、学者和斗士于一身的重要诗人。
他创作的诗集主要有《红烛》、《死水》两部。
这两部诗集虽然是闻一多思想和艺术风格发展不同阶段的产物,但它们共同贯穿着一条爱国主义红线。
闻一多的诗歌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
他有感于“五四”以来新诗过于散漫自由,因此提倡一种新格律诗。
由于追求艺术上的严谨,这使得他的诗大多有富于浪漫气息的幻想,严谨奇特的构思,火山爆发式的激情,一咏三回环的语势,以及比喻、夸张、象征、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等特点。
其中,《死水》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首诗,它也是最能代表闻一多思想、艺术风格的诗作。
全诗是这样写的: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这首诗1922年,诗人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去美国留学。
在异国的土地上,诗人尝到了华人被凌辱、歧视的辛酸。
1925年,诗人怀着一腔强烈爱国之情和殷切的期望提前回国。
然而,回国后呈现在他面前的祖国却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景象——军阀混战、帝国主义横行,以至于诗人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转至极度的愤怒。
于是《死水》一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了。
此诗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怒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
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中的一篇原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文章写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