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安全防护基础知识(要学习)介绍

合集下载

辐射防护基础

辐射防护基础

辐射防护基础
辐射防护基础是指预防和减少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以下是辐射防护基础的内容:
1. 辐射知识普及:人们应了解辐射的基本知识,包括不同类型的辐射、辐射的来源、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等。

2. 辐射量监测与评估:通过辐射量监测和评估,了解辐射暴露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辐射源控制:对于放射性物质和辐射源,应采取控制措施,如防护屏蔽、限制辐射源的使用时间和距离等。

4. 个人防护:个人应正确佩戴辐射防护用具,如防护服、手套、面罩等,以减少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5. 工作场所安全:对于从事辐射相关工作的场所,应有相应的防护设施和设备,如铅墙、负压室等,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6. 教育培训:通过培训和教育的方式,提高从事辐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7. 应急处置:针对辐射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进行及时的处置和救援,以减少辐射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辐射防护基础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体和环境免受辐射的危害,确保辐射工作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防辐射安全培训教材

防辐射安全培训教材

防辐射安全培训教材一、什么是辐射辐射是指能量或粒子从一个物体传播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辐射可以来自不同的源头,包括电磁波辐射、核辐射以及紫外辐射等。

辐射的存在给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辐射的危害1.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可以分为离子辐射和非离子辐射。

离子辐射包括X射线和伽马射线,其能量较高,具有较大的穿透能力,对人体的细胞和组织有较强的破坏作用。

非离子辐射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等,其能量较低,但长时间暴露也会对人体造成损伤。

2. 核辐射:核辐射是由放射性物质放出的高能粒子或电磁波辐射。

核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主要取决于其剂量和辐射源与人体的距离。

高剂量的核辐射能直接破坏细胞核、DNA等,导致白血病、肺癌等疾病的发生。

3. 紫外辐射:紫外辐射是太阳光中的一种辐射,可以分为紫外A、紫外B和紫外C三种类型。

紫外辐射对人体的损害主要表现在皮肤炎症、免疫功能下降、皮肤癌等方面。

三、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为了保护身体免受辐射的危害,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时间原则:尽量减少接触辐射源的时间,确保暴露时间越短越好。

对于长时间工作在电磁辐射环境中的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

2. 距离原则:远离辐射源,与辐射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距离越远,暴露到的辐射能量越低。

3. 屏蔽原则:采用屏蔽措施来减少辐射的强度。

比如穿戴专门的防护服、佩戴防护眼镜等。

4. 监测原则:利用专业的辐射监测设备对工作环境进行监测,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四、辐射防护措施1. 电磁辐射防护:- 在工作场所设置围挡,限定辐射范围;- 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电磁屏蔽材料,减少辐射的穿透;- 定期检查和维护电磁辐射源,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2. 核辐射防护:- 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在核辐射工作区域设置防护栏杆和标识,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 定期进行核辐射监测和环境污染检测,确保环境安全。

辐射安全知识

辐射安全知识

辐射安全知识辐射安全是指在辐射环境中保护人体健康的一系列措施和知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辐射,包括电磁辐射、核辐射等。

了解辐射安全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应对辐射,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

1.了解辐射的来源和类型:辐射有多种来源和类型,包括自然辐射和人造辐射。

自然辐射主要来自地球和宇宙,如地壳中的放射性元素和太阳辐射。

人造辐射则来自于人类活动,如电子设备、医疗设备和核能发电厂等。

不同类型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因此了解辐射的来源和类型对于辐射安全至关重要。

2.控制辐射的剂量和时间:辐射的剂量和时间是评估辐射危害的重要因素。

减少辐射剂量和接触时间可以降低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辐射的剂量和时间,比如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保持距离核设施等。

3.正确使用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会产生电磁辐射。

为了减少电磁辐射对身体的影响,我们应该正确使用电子设备。

比如,保持距离电子设备一定的距离、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使用耳机等。

4.合理使用医疗设备:医疗设备中常常使用到辐射,如X射线、CT扫描等。

在接受医疗检查时,我们应该了解辐射的用途和剂量,遵循医生的建议,并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

同时,医疗设备的操作人员应该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确保患者的安全。

5.保护核辐射:核辐射是一种高能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大。

在核能发电厂、核科研单位等核设施周围,应严格控制辐射的泄漏,确保辐射安全。

同时,核设施附近的居民也应该了解辐射的情况,遵循相关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6.加强辐射监测和管理:辐射监测和管理是确保辐射安全的重要环节。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辐射的监测和管理工作,确保环境中的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同时,公众也应关注辐射监测结果,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7.提高辐射安全意识:提高辐射安全意识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的基础。

辐射及其防护基本知识

辐射及其防护基本知识

辐射及其防护基本知识辐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存在于自然界中,也由人类活动产生。

辐射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因此有必要了解辐射及其防护基本知识。

一、辐射的类型辐射按其能量和传递方式分类,主要有以下三类:1. 电离辐射:包括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X射线。

2. 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辐射。

3. 热辐射: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

其中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二、辐射的来源辐射的来源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放射性物质:比如铀、钚和锕等。

2. 医用设备:比如X射线等医用设备的使用。

3. 太阳辐射:太阳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自然辐射源。

4. 核武器和核事故:比如广岛、长崎核爆炸、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核事故等。

5. 电磁辐射:比如基站、手机等电子设备。

三、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辐射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伤害DNA:电离辐射能够伤害DNA结构,导致基因突变和细胞死亡,甚至使细胞形成癌症。

2. 影响人体免疫系统:辐射会抑制或达到人体的免疫系统。

3. 影响生殖系统:辐射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人体生殖系统,从而影响人体的生育能力。

4. 皮肤和眼睛的伤害:紫外线和其他电磁波对皮肤和眼睛有明显的伤害。

四、防护措施对于辐射的防护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1. 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一旦接触放射性物质,就会导致永久性的损害。

因此,必须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

2. 限制住宅内辐射污染:避免家中电器数量过多,电磁波扩散过快,增加电器的散热量和通风量。

3. 经常通风:室内空气污染是室内辐射污染的一个主要源头。

4. 遮阳:防止紫外线辐射肌肤的伤害,不仅需要涂抹防晒霜,还需要在户外戴遮阳帽或遮阳衣。

5. 佩戴防护装置:对于从事辐射作业或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员,需要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装置。

结论综上所述,辐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现象,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对于辐射的防护,我们必须追求科学的措施,避免对生命造成伤害。

实验室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

实验室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

实验室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实验室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其中可能涉及到各种实验设备和辐射源。

辐射是指能够传播并产生一定影响的能量,包括电磁辐射和离子辐射两种形式。

在实验室中,正确了解和应用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对保障实验室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辐射的种类和来源,以及相应的安全措施和防护知识。

一、实验室辐射的种类和来源1.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时所具有的能量传递过程。

在实验室中,常见的电磁辐射源包括微波炉、手机、激光器等。

这些设备的使用需要注意合理操作和使用防护措施,避免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2. 离子辐射离子辐射是指带电粒子在空间传播时所具有的能量传递过程。

在实验室中,常见的离子辐射源包括X射线机、放射性同位素等。

这些设备能够产生辐射,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和防护这些辐射源,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

二、实验室辐射安全防护知识与措施1. 电磁辐射的防护在使用电磁辐射设备时,应注意以下措施:a. 减少暴露时间:尽可能减少接触电磁辐射的时间,特别是对于激光器等高能量密集辐射源。

b. 使用防护设备:根据实际情况,佩戴适当的防护镜、面罩等防护设备,减少对眼部和皮肤的辐射伤害。

c. 保持距离:尽量保持与辐射源的安全距离,减少暴露于辐射场的风险。

2. 离子辐射的防护在使用离子辐射设备时,应注意以下措施:a. 设备保持良好状态:确保辐射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以保障辐射安全。

b. 严格控制辐射源:对于离子辐射设备,必须明确合适的操作程序和操作员要求,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c. 强制控制区域:在实验室中,离子辐射区域应设立清晰的边界和标志,只有经过培训和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

3. 个体防护无论是电磁辐射还是离子辐射,实验室人员都应注意自身的个体防护,避免辐射对健康造成损害:a. 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和防护用具,保护身体各部位免受辐射。

(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注意使用防护帽、手套、靴子等设备)b. 定期检查:根据实验室安全规定,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预防辐射相关的健康问题。

辐射防护知识普及:电离辐射预防与保护方法

辐射防护知识普及:电离辐射预防与保护方法

辐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而电离辐射则是其中一种具有较高能量的辐射形式。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电离辐射源,如X射线、γ射线等。

虽然电离辐射在医疗、科研和其他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但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下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因此,了解电离辐射的预防和保护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离辐射的相关知识,以及预防和保护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一、电离辐射的种类和来源:1. X射线:X射线是一种高能量电磁辐射,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学领域,如X光检查和CT 扫描等。

2. γ射线:γ射线是一种高能量的电磁辐射,通常与核反应或原子核衰变过程相关,例如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过程。

3. α射线:α射线是一种带正电荷的粒子辐射,通常由放射性核素衰变产生,其穿透能力较弱,但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较大。

4. β射线:β射线是一种高速电子或正电子,也是由放射性核素衰变产生的辐射形式,穿透能力较强,但相对易受物质屏蔽。

二、电离辐射对健康的影响:1. 电离辐射可以引起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包括DNA的断裂、细胞突变等,长期暴露可能增加罹患癌症和遗传疾病的风险。

2. 短期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下可能引起急性放射病,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3. 妊娠期妇女对电离辐射特别敏感,较大剂量的辐射暴露可能对胎儿造成畸形、智力低下等影响。

三、电离辐射的预防与保护方法:1. 合理使用医疗影像学检查:在接受X光、CT等医学影像学检查时,应遵循医生建议,控制辐射剂量,避免不必要的检查。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需要接触电离辐射的环境中工作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铅背心、铅眼镜等,减少辐射对身体的直接影响。

3. 加强辐射监测:对潜在电离辐射源进行定期监测,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

4. 保持安全距离:在可能接触到电离辐射的环境中,尽量保持安全距离,减少辐射对身体的直接照射。

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知识

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知识
转化效率
质量转化为能量
切伦科夫辐射 高速带电粒子在非真空的透明介质中穿行(粒子速度大于光在这种介质中的相 速度) 激发出电磁波
钴-60工业辐照装置的切伦科夫辐射 反应堆的切伦科夫辐射 40
γ 射线与物质的作用过程分两步
第1步 初级作用
γ射线
三种作用效应
第2步 次级作用
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 电子对效应
1
一. 原子核与放射性 二. 核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三. 辐射量和单位
四.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五. 电离辐射防护的一般方法
2
3
电 磁 力 核 力
原子核与
电子结合
原子核 中子
+ ++
质子与
中子结合 核与电子 处于不同 的能量状 态 核力是短程强作用力 〉〉电磁力
质子
能 级 结 构
电子 (电子云) 原 子半径 10-10 m 原子核半径 10-14 m 4
产生次级电子
电离效应 次级电子使 物质原子电离
41
光电效应
自由电子
原子
受激原子
作用机制 光子同(整个)原子作用把自己的全部能量传递给原子的某个束缚电子,壳层 中某一束缚电子获得动能克服原子束缚跑出来,成为自由电子,光子本身消 失了。 γ + A A* + e- (光电子) 42
康普顿散射效应
x射线
电 磁 辐 射 与 能 级 跃 迁
原子和分子外层 电子能级跃迁
核技术基础知识
紫外光可见光 红外光
微波 无线电波
分子振动和转动 能级跃迁 分子转动能级及 电子自旋能级跃 迁
原子核自旋能级 跃迁
8
电磁波
微波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X射线 γ射线 核技术基础知识

实验室辐射防护知识

实验室辐射防护知识

实验室辐射防护知识辐射是指从源头传播出来的能量,可以是电离辐射(如X射线和γ射线)或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和可见光)。

在实验室工作中,人们常常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辐射。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实验室辐射防护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辐射防护知识,包括辐射的种类及其危害、防护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方法。

一、辐射的种类及其危害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大类。

电离辐射具有高能量和穿透力强的特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常见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和β射线。

非电离辐射的能量相对较低,对人体的直接损害较小,但长期大量接触仍然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常见的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和可见光。

实验室工作中,常见的辐射源包括射线装置、放射性同位素、紫外线灯等。

这些辐射源可以对人体的皮肤、眼睛和内部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皮肤烧伤、白内障和放射性损伤等。

二、辐射防护措施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免受辐射的危害,实验室应采取有效的辐射防护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1. 工作时间控制:将接触辐射的时间限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慢性辐射的累积效应。

2. 距离保护:在实验室中,尽量保持与辐射源的距离,减少辐射的照射剂量。

3. 屏蔽装置:对于放射性同位素等辐射源,可以使用特殊的屏蔽装置,如铅板、钨砖等,阻挡辐射的传播。

4. 个人防护用具: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具,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以减少辐射对皮肤和眼睛的伤害。

5. 环境监测:实验室应定期进行辐射环境监测,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并采取必要的调整措施。

三、应急处理方法在实验室中,发生辐射事故是一种罕见但仍可能发生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正确的应急处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处理方法:1. 疏散人员:如果发生辐射泄漏或其他辐射事故,应立即疏散工作人员,远离辐射源。

2. 紧急遮蔽:如果可能,用坚固的材料将辐射源覆盖,减少辐射的释放。

3. 呼叫专业人士:立即通知实验室的辐射安全专家或相关机构,并按照其指示行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电离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 院令第449号)规定,射线装置按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可能造 成危害的程度,从高到低分为I类、II类、III类,按照使用用途 分为医用射线装置和非医用射线装置。 (一)Ⅰ类为高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短时间受照射 人员产生严重放射损伤,甚至死亡,或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二)Ⅱ类为中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受照人员产生 较严重放射损伤,大剂量照射甚至导致死亡; (三)Ⅲ类为低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一般不会造成受照人 员的放射损伤。
五、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1、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辐射无处不在,全世界人均受到天然本底辐射照 射剂量为2.4mSv/a。但是通过合理正当的辐射防护和 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辐射,造福 人类,并有效避免辐射所产生的危害或使辐射危害最 小,这就是辐射防护所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1)正当性原则 在判断辐射实践正当与否时,一般需要综合考虑 政治、经济、社会等许多方面的因素,辐射防护仅是 其中应考虑的一个方面。简单的说,辐射实践的正当 性就是要得大于失,利大于弊。
二、电离辐射射线种类和射线装置
装置类别 医用射线装置 能量大于100兆电子伏的 Ⅰ类 射线装置 医用加速器 放射治疗用X射线、电子束加速器 重离子治疗加速器 非医用射线装置 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加速器(不含制备 PET用放射性药物的加速器) 能量大于100兆电子伏的加速器 工业探伤加速器 安全检查用加速器
六、正确对待辐射现象和问题 2、医院内辐射现状 医院对于辐射的管理是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的,也能够保证医务人员及附近公众健康的。
七、辐射安全事故相关介绍 1、核辐射安全事故 1)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于1986年4月 26日发生在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境内,该电站第4发 电机组爆炸,核反应堆全部炸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 漏,成为核电时代以来最大的事故。辐射危害严重, 导致事故后前3个月内有31人死亡,之后15年内有6-8 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 方圆30公里地区的11.5万多民众被迫疏散。 死亡人数:9.3万人 致癌人数:27万人 经济损失:180亿卢布。
一、辐射及电离辐射的概念
2、电离辐射的概念
根据辐射能量的大小所产生的辐射形式不一, 可将辐射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两大类。电离 辐射包括高能电磁辐射电磁波和粒子辐射,高能电 磁辐射电磁波指X射线和γ射线,不包括无线电和 射频波等低能电磁辐射;粒子辐射有n、Alpha、 Beta、p、e-、介子、重离子。不管是X射线和伽 玛射线,还是其它粒子辐射,与物质的原子作用时 都能间接或直接地使原子产生电离。 通常辐射防护上关心的对象就是电离辐射。
蒙自市人民医院 LOGO
辐射安全防护基本常识
主要内容包括
一、辐射及电离辐射的概念 二、电离辐射射线种类及穿透能力 三、辐射防护剂量限值
四、辐射是如何影响健康的
五、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六、正确对待辐射现象和问题 七、辐射安全事故相关介绍
一、辐射及电离辐射的概念 1、辐射的概念 辐射是以波动形式或运动粒子形式向 周围介质传播的能量,是一种能量传播的 方式。广义上的辐射概念包括声辐射、热 辐射、电磁辐射及粒子辐射等,在这些辐 射中,我们更多关心的是电磁辐射及粒子 辐射,而广义上电磁辐射的范围很广,从 无线电波(移动、联通信号发射塔等)、 微波、紫外线等,一直到X射线和γ射线。
七、辐射安全事故相关介绍 2、工业辐射事故 2004年7月12目唐山市发生工业探伤机放射源 “Se-75”(100居里)遗失,导致数十名工地工作人员受 到不同程度辐射事故,其中4人伤情相对严重。 事故经过:2004年7月12日凌晨3点钟,唐山市热电 厂工程工地上,工作人员正在用“工业探伤机”,对电 焊焊接的钢板进行工业探伤拍片检查,工作中不慎将探 伤机中的放射源遗失在现场,上午上班后,被值班领 导捡到,装入上衣口袋,后又装入裤子口袋,且直到 中午与工人一起吃晚饭后,在从口袋中掏出放入办公 室抽屉中,造成较大辐射损伤。
一、辐射及电离辐射的概念
3、电离辐射的分类 电离辐射的分类因分类原则不同可分为多种类 型,通常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辐射源也可相 应分为天然辐射源和人工辐射源。 天然辐射源源于宇宙射线和天然放射性,包括自然 界中动物植物、空气、水、泥土、岩石等天然介质 中存在的放射性; 人工辐射源来源于人类从事与辐射相关的活动、实 践或辐射事件。由于天然辐射源所产生的辐射照射 称为天然本底照射;来自人工辐射源的照射为人工 照射。
三、辐射剂量限值
希沃特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希沃特 (mSv)”、“微希沃特(μSv)”,简称毫希伏、微希伏。 1Sv =1000mSv,1mSv =1000μSv 3、辐射剂量限值的安全评价 1)职业照射的剂量限值的安全评价 根据统计,职业性放射工作人员每年所接受的平均有效剂 量不超过年限值的1/10,这是因为年有效剂量的分布通常遵从 对数正态函数分布,即大多数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很低,接近或 超过限值的人数很少,其算术平均值为2mSv。 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统计2000年全国放射工作人员 19.4万多人,其中接受剂量监督的9.4万人,人均年有效剂量 值为1.1mSv。
五、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3)设置屏蔽:在人体何辐射源之间设置屏蔽, 当缩短时间和增大距离的措施的有效性和方便性受到 限制时,设置合适的屏蔽体是有效的防护措施。 屏蔽体一般选用原子序数较高、密度较大的物质, 如铅、铁、钢等;建筑材料可选用水泥、砖、砂石等, 并应有足够厚度。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将上述三种防护手段组合应 用。
二、电离辐射射线种类和射线装置
1、射线种类 常见的电离辐射有α粒子、β粒子、γ射线、X射 线、中子、质子、重离子、介子等。其中α粒子、β 粒子、质子、重离子为带电粒子,X射线、γ射线、 中子和介子为不带电粒子。电离辐射的性质决定了 辐射的穿透能力不一。一般电离能力强的辐射较电 离能力弱的辐射在物质中的穿透能力小。 X或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是光子,不带 电,无静止质量。电离作用较小,贯穿本领大。主 要引起外照射损伤。对X或伽玛射线需要用高原子序 数的厚金属材料,常用的防护材料有铁、铜、铅、 混凝土等。
剂量=剂量率×时间
六、正确对待辐射现象和问题
1、辐射无处不在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天然辐射的影响, 其中,来自宇宙射线的为0.4mSv,来自地面γ射线的 为0.5mSv。 人类的很多活动也都会有辐射,例如,人们摄入 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约为0.25mSv/年。 戴夜光表每年有0.02mSv;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约 0.01mSv;每天抽20支烟,每年有0.5-1mSv;一次X 光检查0.1mSv等等。这些日常剂量经过长期观察和 调查,对人体没有造成危害。
七、辐射安全事故相关介绍
3)日本福岛核事故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东方外海发生规模 9.0级大地震后所引起的一次核子事故,福岛第一核 电厂因此次地震造成有炉芯熔毁危险的事故。 福岛第一核电站引发的核泄漏危机持续两年,那 么东京电力公司——这家亚洲最大电力企业所面临的 赔偿金将高达11万亿日元(约合1330亿美元),几乎 4倍于东电现有资产。 福岛核事故排放的碘131、铯137等核素对我国的 影响,即使在高峰时,其等效浓度也远低于我国空气 中存在的、主要因燃煤产生的钋210、铅210等的浓度, 但却引发了我国许多地方抢购食盐。
X射线探伤机
X射线行李包检查装置 X射线衍射仪
兽医用X射线机
三、辐射剂量限值
1、剂量限值
剂量限值(dose limit)是指受控实践使个人所受到的有 效剂量或剂量当量不得超过的值。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对 辐射剂量制定了辐射防护剂量限值体系,辐射防护剂量限值 体系对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有明确的剂量限值,详细如下:
对于职业照射:
连续5年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20mSv; 连续5年中任何一个单一年份中的年有效剂量50mSv,但 5年内有效剂量总合不超过100mSv;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 四肢(手、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mSv;
三、辐射剂量限值
对于公众照射:
年有效剂量为1mSv; 特殊情况下,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超过1mSv,其 中某一个单一年份中的年有效剂量可为5mSv,但5年内有效剂 量总合不超过100mSv;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 15mSv; 四肢(手、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mSv; 2、辐射量单位:希沃特 国际标准单位是Sievert,标准译名为希沃特,也译为希伏 特、西弗(台译),其得名于瑞典生物物理学家RolfMaximilian Sievert,英文简记作Sv,中文简称为希,定义是每公斤(千克、 kg)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J),为1希沃特。
三、辐射剂量限值
2)公众照射的剂量限值的安全评价 公众中的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受到各种环境危害,因此 在GB4792中把各种类型危险度做如下比较: 路面事故 1/1000 航运事故 1/1000 大城市车祸 1/100000 地震 1/100000 旋风 1/100000 雷击 1/100000 天然辐射 1/100000 洪水 2×1/1000000 公众辐射 5×1/1000000 因此,公众的剂量限值的安全程度是非常高的。
五、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2)防护最优化原则 在考虑了社会和经济因素后,受照射的可能性、 受照射的人员数目和个人所受到辐射剂量的大小均应 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而不是盲目追 求无限的降低剂量。 3)剂量限值的应用原则 除了患者的医疗照射之外,任何个人受到来自监 管辐射源的计划照射的剂量和不能超过相应的剂量限 值。个人剂量限值是最优化原则的约束条件,是国家 法规规定的强制性限值。 以上三原则必须综合考虑,缺一不可。
质子治疗装置 辐照装置用加速器 Ⅱ类 制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装置(PET) 其它非医用加速器 射线装置 用放射性药物的加速器 其他医用加速器 中子发生器 X射线深部治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 医用X射线CT机 Ⅲ类 X射线摄影装置 射线装置 牙科X射线机、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 乳腺X射线机及其它高于豁免水平的X射线机 放射诊断用普通X射线机 工业用X射线CT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