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西周王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合集下载

周代史官与档案管理

周代史官与档案管理

周代史官与档案管理作者:赵彦昌来源:《档案管理》2008年第01期摘要:周王室为了推展政府施政,加强王室的权力,在政治上、组织上建立了一套完备而严密的管理制度。

在档案管理的职官方面,以五史为基础的史官掌管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档案,五史以外的史官掌管与其本职有关的档案,关键词:周代史官档案管理周朝建立之后,随着政府推行政事的需要,国家组织日益周密,政府官员之间文书往来日益频繁,对于档案的需求就更为迫切,掌管档案的史官职权也逐步扩大,地位更受尊崇。

在档案管理方面,周朝开始出现较为明确的分工。

当时管理档案的主要职官有五史,各有其专门之职责与典藏之档案,档案的分类也依各职官所掌管业务的性质来分类。

此一制度可以说是以职官为标准的分类制度。

周朝的百官,虽均分别掌管其本职范围内所形成的的档案,但仍是以任用史官为主的官员来管理档案工作。

1 周代史官的来源1.1 来自于商朝。

商朝作为统治中原广袤地区的中央政权,其史官群体自然较周边地区各方国更为庞大。

因此,吸收商王朝史官为己服务就成了周统治者的一贯策略。

《吕氏春秋·先识览》记载:“殷内史象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于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

这里所说的“图法”,便是由太史令、内史一类的史官所管理的档案文献。

殷商即将灭亡之时携带“图法”档案来投靠周朝的殷商史官,在周朝取代殷商之后,便挟其专业之知识在王室任职。

对这些前来投奔的殷商史官,周统治者极为重视,一方面借机加大准备讨伐纣的舆论宣传,如殷内史象挚投奔武王之后“武王大说,以告诸侯曰:‘商王大乱,沈于酒德,辟远箕子,爰近姑与息。

妲己为政,赏罚无方。

不用法式,杀三不辜,民大不服。

守法之臣,出奔周国’”(《吕氏春秋,先识览》);另一方面授予他们职位,加以重用。

如甲辛,“去至周,召公与语,贤之。

告文王。

文王亲自迎之,以为公卿,封长子。

”在“在朝代交替之际,更显示出图书典籍在统治者争权夺位中的重要性,也说明图书档案编纂保管者——史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带着重要的国家档案、地图、户籍等投奔新朝,反映了人心向背,加速了旧王朝的削弱和覆灭。

西周王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西周王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太史寮为西周王朝中央档案机构,这是一个以大史为首 与其属官组成的官署。其职任:主要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 侯、卿大夫,记载史事,保管国家典籍以及天文、历法、祭 祀、教育等事务。(P42)
史官的地位
周代史官是仅次于师保,与卿事寮官员有着平行地位的职官。这 说明西周史官虽然比殷代史官地位有所下降,对国家所起作用都较商 朝史官有所逊色,但仍不失为周王朝中职权显赫的重要官职。西周史 官的地位与作用和档案工作是密切相关的。
第二节 西周王朝的主要档案及管理制度
(二)各级官府政务文书 人事文书:记录王室贵族和群士的善恶之迹,
是西周较完备的人事档案, 可供选拔升迁的考核 依据。
刑律:即记录刑律条款的档案,是维护周王朝 统治秩序的重要档案。《吕刑》:墨、劓、剕、 宫、大辟五刑。
第二节 西周王朝的主要档案及管理制度
(三)谱牒 谱牒:周王室和贵族的世系记载,是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为了巩固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周统治者利用 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组织演变而来的宗法关系,确立了一 套比商代更加系统的宗法制度(大宗和小宗)。使封国和 宗周之间关系既是血缘关系,又是政治从属关系。
谁来继位?
第一节西周档案工作的建立
西周王朝的政治制度及档案官员的名称、职 任和地位
国家机构和官职:为加强西周王室的统治,周王以下, 设太师、太傅、太保,他们是周王统治天下的辅佐。
“国中”——都城 “都鄙”——城郊 “郊野”——村野
第二节 西周王朝的主要档案及管理制度
(二)各级官府政务文书 2、盟约:盟书和约剂的统称。
盟书,又称载书。为周天子和诸侯之间,各诸 侯国之间,以及诸侯和卿大夫之间的约誓记载。 为政治或军事事件而歃血誓盟。
盟书怎么保管呢? 立盟后,形成一式数份,一份埋于地下或沉于 河中,以取信神明,与盟者各持一份,藏于盟府 或宗庙。

中国档案事业史笔记

中国档案事业史笔记

中国档案事业史笔记(第一章至十三章)第一章我国档案的产生与夏朝档案工作的建立一、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远古原始记事的几种形式(识记):我国历史上主要有(1)传说记事(2)实物记事:结绳和刻契等原始记事方法2、结绳记事(识记):在绳子上打上大小不一、各种式样的结子,以结子的大小、多少以及涂不同颜色等以表示不同的意思。

结绳是我国最早的记事发法。

刻契记事(识记):在木片、骨片或玉片上刻上符号以记事。

3、原始记事的特点与作用(领会):尽管结绳、刻契图画是一些记事方法,它们代替了部分语言,与一定思想联系起来,在一定范围内有约定俗成作用,可以保存,可以传递。

可以帮助有关人们唤起某些具体事物的记忆。

总之原始记事在一定范围内已有备忘、信约和凭证作用。

4、以档案本质属性说明原始记事是档案的起源(应用):档案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

原始记事不是档案。

因为人类的社会活动有言有事,所谓历史记录,必须明确地反映思想,完整的记录时间,而原始记事不能表达确切、完整、抽象的意思。

(2)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表达和交流思想,但所有的原始记事都没有记录语言,和有声语言不相联系,因此,具有记事人的随意性。

(3)原始记事主要依靠历史事实尚存贮在人脑中。

所以,这些原始记事方法只能帮助当事人记忆,不能成为普遍的社会交往工具。

总之,野蛮人的原始记事和文明人的档案要区别开来。

故原始记事档案的前身,即档案起源的形态。

5、分析文字、国家的产生与档案产生的关系(应用):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

只有文字才是语言的记录符号,才是人类表达思想、交流经验最直接最确切的工具。

文字的产生为档案的形成了社会的客观可能性。

文字是档案产生的条件,文字是国家出现产生,文字的出现、文明的诞生和国家产生应该是同步的。

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文字作为记录史事的工具而言,是档案产生的条件。

而档案的产生是直接和国家的产生联系在一起的。

文字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国家管理的需要。

档案和档案工作概述PPT课件

档案和档案工作概述PPT课件
——原始社会产物论
二、我国档案的历史演变 1.甲骨档案
甲骨档案的主要特点是: 其一,它是商王朝政治和宗教活动的 原始记录,内容无所不包; 其二,它是一种占卜文书,有了比较 固定的篇章结构,大致上包含四个部分— —前辞、命辞、占辞和验辞; 其三,它是由当时的史官记录并有意
识积累保存而形成的,开创了以文字记录 社会生活、保存备考的先例,为我国档案 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以党和国家档案工作的 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为依据,以档案行政管理 部门为组织协调中心,以机关档案室工作为基 础,以各级各类档案馆工作为主体,以档案专 业教育为保证,以提供档案利用和开放历史档 案为社会各方面服务为目的,以档案科研工作 为先导,以档案界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对外开放 窗口。
2.金石档案 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档案和刻
在石头上的石刻档案合称为金石档案。出土于 陕西岐山的“毛公鼎”就记载了周宣王褒奖臣 子毛公厝的诰命,长达497字;江苏丹徒出土 的“宜侯矢盘”则记载了周成王封矢为宜侯, 授予土地、人口、牲畜等详细情况。公元前 536年,郑国大夫子产首创刑鼎后,出现了铁 质刑鼎。石刻档案产生于东周以后,其中最著 名的石刻档案是东周初年的“石鼓文”。泰山 石刻、会稽石刻、琅琊石刻和都江堰石刻被称
5.纸质档案 纸的发明和使用,是我国也是世界文化史
上的一件大事,使文书、档案和其他文献载体 和记录方式发生了空前变革。两汉时期,简、 帛、纸几乎同时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简重帛 贵,不便于广泛使用,而纸张质地柔软加上价 格低廉又容易书写和传递收藏,所以纸张逐渐 代替简帛成为最主要的最基本的书写材料。到 了东晋时期,规定公文一律用纸书写,从而促 进了文书的发展,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纸质 档案。纸张作为书写材料一直沿用了2000多年 直到今天,所以纸质档案是我国最基本的档案, 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

中国档案事业史概述(PPT 263页)

中国档案事业史概述(PPT 263页)
总之,可知,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但结
(二)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原始记录 文字的产生——前提条件 国家的产生——社会条件
1、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
文字的产生与档案产生的关系,可理解为: 只有文字才是语言记录符号,才是人类表 达思想、交流经验最直接最确切的工具。 因此,文字的产生为档案的形成提供了社 会的客观可能性。同时还要了解,文字既 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文字又产生于何 时?从一般原理说,文字的产生和文明的 诞生是同步的。故文明社会始于文字的使 用;文明时代也是国家产生的时期,因为 有了阶级,出现了国家的萌芽,随着“共 同语”的形成,早期大同小异的图画文字
这种文化遗存最早于1952年在河南登封 的玉村遗址发现。1956年发掘郑州洛达庙
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上的刻划符 号
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2、夏朝已经产生文字
可以从两个方面推论和考证:
(1)商代甲骨不辞和一些器物上出现的文 字约有五千个,它已经具有严密规律的文 字体系,据文字学家推断,中国文字到甲 骨文时代至少经过了两三千年的发展;而 夏朝共四百多年的历史,商朝往前推四五 百年就是夏朝,故夏朝有文字是肯定的。
(2)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学习这一问题一定要明确:文字作为记录 史实的工具而言,是档案产生必不可少的 条件,而档案的产生是直接和国家的产生 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在阶级统治过程中, 需要有一种权威来发号施令,以调解矛盾, 作为管理众人之工具。文字之所以就是因 为国家管理想需要,因此,“最初的文字, 是书契”。总之,“大道衰,而有书,利 害萌,而有契”,正说明文书档案产生的 社会历史因素,即原始社会瓦解,有了剥
3、凿、钻 目的:使烧灼的效果更加明显
凿孔 ——凿,一种是用刀直接挖刻,一种是用 小轮开槽,类似现在使用的砂轮,然后再挖刻。

古代史官与档案管理工作_从周代与秦汉时期史官职责的角度来看

古代史官与档案管理工作_从周代与秦汉时期史官职责的角度来看

古代史官与档案管理工作■李小飞摘要:中国档案学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但是档案管理工作却由来已久。

本文从古代史官工作内容的角度考察,说明档案管理工作在古代史官的工作中已经存在,并为我国早期的档案工作打下了牢固基础。

关键词:史官档案管理随着文字的发明并用以记言和记事,档案便随之产生。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形成了甲骨金石、简牍绵帛、铁卷金册、纸墨文书等浩瀚瑰丽的档案文献。

自古以来“史档不分家”,在档案概念出现之前,档案的角色其实就是历史工作者眼中的史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的需要才逐渐区分开来。

古代的史官与档案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很多史官往往就是档案工作者或是兼职档案工作者。

在了解史官和档案的关系之前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我国古代“史”的产生和史官的源流。

“史”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

中,正也。

”这里的“中”,《周礼·春官》中讲到“凡官府乡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

”《秋官》中讲到:“以三刺断民狱讼之中”。

“岁终,则令群士计狱弊讼,登中于天府。

”这些话都是说:凡是官府及乡州的各级政权所形成的官方文书和诉讼简册都要有一定的官员整理、收藏和保管。

清代学者江永在《周礼疑义举要》中对这些记载阐释得更加详尽,他认为“凡官府簿书谓之中,故诸官言‘治中’,‘受中’,及小司寇‘断庶民狱讼之中’,皆谓簿书,犹今言之案卷。

此‘中’字之本义。

”因此他的结论是“故掌文书者谓之史。

”①由此可见,“中”就是“犹今言之案卷”的簿书,因此“持中”者的史当然就是起草、制定、收集、保管这些簿书的人了。

档案一词在我国正式出现是在明末清初,《辞源》中:“档案”条目说“清杨宾《柳边记略》三:‘边外文字,多书於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片若牌故也;存贮年久者曰档案,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

然今文字只书于纸者,亦呼为牌子,档子。

’”②因此在明末清初以前的文献中我们看不到“档案”这一名词,但这并不等于说古代没有档案及档案工作和档案工作者。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课程教学大纲与指导教材:《中国档案事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周雪恒)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从事档案工作人员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我国档案、档案工作及档案学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与发展特点;了解我国历史上档案管理的制度、方法及其经验教训与成就(包括现存历史档案概况);认清档案事业的历史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诸方面的相互关系,具备基本的从历史表象背后分析问题的思维与能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本课程对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作系统阐述,阐明其对于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从而总结历史经验,为当前档案事业提供历史借鉴。

借此,还可以丰富学员的专业历史知识,提高学员的专业水平和政治素质,增强对我国档案事业的热爱。

第一章我国档案的产生与夏朝档案工作的建立,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本章从两节内容向学员介绍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夏朝档案的产生。

目的使学员了解我国档案的起源及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和社会条件,并对夏王朝的建立及其档案有个基本性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讲解:(一)主要讲授内容第一节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我国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二、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三、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第二节夏朝档案的产生一、夏王朝国家的建立二、关于夏朝文字与古史记载中的夏朝档案(二)重点知识解析《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说明结绳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方法。

考察现代文化落后的民族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如独龙族远行以结绳记日,哈尼族买卖土地以打结表示田价。

刻契记事比结绳为进一步,所谓刻契,即在木片、骨片或玉片上刻上符号以记事。

复习题1、我国历史上原始记事方法有哪些?2、原始记事的特点?3、为什么说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4、为什么说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5、夏王朝国家是怎样建立的?6、我国档案的起源?7、现今存世记载夏史较详的文献?8、迄今留下的夏代文书种类?9、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月令历书?10、禹刑。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

第一章我国档案的产生于夏朝档案工作的建立一、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我国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

我国历史上主要由结绳和刻契等原始记录方法。

2、文字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

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但原始记事并非档案。

3、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二、夏朝档案的产生上古文书的种类:典、谟、诰、训、誓,都是下行文第二章商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1、甲骨档案:是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也是现存最古老的历史档案。

2、甲骨档案集中保存于宗庙地区3、世人将甲骨早期研究成绩最大者号称四堂:罗雪堂(罗振玉)、王观堂(王国维)、董彦堂(董作宾)、郭鼎堂(郭沫若)4、近代史料五大发现:甲骨卜辞、居延汉简、敦煌经卷、明清大内档案、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第三章西周王朝1、我国历史上的史官记注制度奠定于西周2、西周王朝各级官府政务文书包括:版图、盟约、人事文书、刑律3、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库至今文献可考的以周代为最早,天府是现存最早的保管档案的库房4、天府:是西周王朝保存重要档案正本的处所,具有中央档案馆的性质5、副本制度是从西周开始建立的6、金文档案:是继甲骨档案后我国历史上又一珍贵的特有的历史档案。

青铜器上铭文铸字不自周始,在商朝就已经出现。

西周时发展到专为记事铭文而铸造青铜器,这种具有书史性质的青铜器铭文称为金文档案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1、计书:这是战国时期的赋税档案,是封建国家向广大农民征收赋税的依据2、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局面的出现,与档案的流散与利用有直接的关系,这种局面的出现有两方面原因:a)一方面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动引起的各国养士风气的盛行,士这一阶层对档案的需求;b)另一方面春秋战国时期档案的流散为士的需要提供了利用的可能3、《尚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档案文件的汇编4、自孔子修《春秋》起,才开创的私家利用档案修史的先例第五章秦朝1、秦始皇时期在文字统一的前提下建立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文书档案制度2、文书抬头制度、文书避讳制度(了解)3、石刻档案大兴是秦代档案的一大特点,是铭刻在石材上的公务文书或书史记事第六章两汉时期1、封建社会初期档案管理与文书工作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2、封建社会初期档案收藏机构的特点:档案保管机构集保管档案资料与著书立说为一体3、汉统治者保藏图书档案的处所有:石渠阁、兰台、东观第七章魏晋南北朝1、东晋末年,豪族桓玄把持朝政,颁令停止使用简牍,自此,纸最终完全取代简牍,成为国家文书的正式书写材料2、北齐第一次在中央设置史馆,是为沿袭至清朝的国家垄断修史机构的雏形,但定制于唐朝第八章隋唐时期1、唐代确立了”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三省分权运行体制,文书的拟定、审核与执行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掌2、唐朝专门档案的名称(贯穿整个封建社会):记注档案、甲历档案、赋役档案、舆图3、甲历档案: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在官员栓选、任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专门档案,可谓官员人事档案4、贴黄制度:也称贴黄、押黄。

档案时光机|不同朝代的档案机构

档案时光机|不同朝代的档案机构

档案时光机|不同朝代的档案机构不同朝代的档案机构档案机构在唐宋以前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档案馆(室),那些机构在保存档案的同时,还保管有图书、文物等其他物品,唐宋以后出现的甲库、架阁库、黄册库等则是档案机构的代名词。

夏文字的产生是档案形成的基本条件,而阶级、国家的出现是档案形成的社会条件。

国家的产生,催生了为管理国家而形成的文书与文书管理工作,这些即是档案工作的前身。

据《吕氏春秋·先识览》记载“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说明夏代不仅产生了档案,并且还有保管档案的官员。

商周由考古发掘看出,商朝的甲骨档案多是集中保管在“宗庙”建筑附近的地窖中,且有时代顺序可循。

有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保管甲骨卜辞等文书档案的机构是《周礼》中所记载的周王朝的档案管理机构——天府。

《说文》中有:“府,文书藏也”,且古代又尊王者为天,此乃宗庙收藏机构之所以称为“天府”的原因。

它隶属于春官,执掌祖庙的守藏。

实际负责管理的官员又称为守藏史或柱下史,与王朝的书记官类似。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档案工作大体沿袭西周制度,但这一时期的档案工作也相应地反映了阶级斗争和档案之间关系的变化。

首先,在各国动乱及政治斗争中,大量档案被毁坏,如盟书、丹书(奴隶名册) 等;其次,新兴的地主阶级在建立新制度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些新的档案,如律法档案 (刑书),赋税档案 (计书) 等。

春秋后期,各国保存档案的机构名称不尽相同,如《左传》中有记载齐国的档案库房称为“祀庙”,鲁国将盟约等重要文书存于国家档案库“盟府”中等。

此外,由于连年战乱,大量档案失散民间,被私人收藏于各自家中,但与此同时,也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私人利用档案编史修志的先河,如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典型的档案文献汇编《尚书》。

秦秦王朝中央档案主要包括律法、计书、户档案和舆图等,同时开始出现石刻记事。

据史书记载,大量律法档案、户籍档案、舆图档案等象征本国集权统治的重要档案以及皇帝和丞相之间传递的诏制和奏书都保存在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中。

第三章1 中国古代的文书档案工作

第三章1 中国古代的文书档案工作

第二节 中国古代公文种类和名称的演变
4.关(关文) 朝廷各部之间互相质询的来往公文。 始用于晋代,沿用至清代。清代使用范围扩大 到地方组织之间往来行文。又用于向外国派遣 官员时的身份证明,相当于现代的“护照”。 5.咨(咨报) 翰林院移文三省、枢密院时使用的文体。 始于宋代,元明清时地位较高级别相等的官 署,公事往来也用咨文。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沿用。
第二节 中国古代公文种类和名称的演变
一、区分古代公文与现代公文的含义 公务文书: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文字材料的统称 公务文书概念的外延大于公文 现代公文的概念:公文是指国家机关和其他社 会组织在履行法定职责、处理公务事宜时所使 用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 古代公文的概念:公务往来中使用的有规范 名称和格式的文书。
第二节 中国古代公文种类和名称的演变
三、历代主要公文名称种类
(一)古代主要下行文种类 1.诰:君王勉励属下的文书。 始于商朝,秦时废,汉代复用,明清时授予五 品以上高官用“诰命”,辛亥革命后废除。历 史上出现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公文名称之一。 2.制:皇帝颁布重大政治制度的命令性文书。 始于秦,汉称“制诏”,唐宋后称“制书”, 一直沿用到清代。辛亥革命后废除。
第二节 中国古代公文种类和名称的演变
乾隆始,题本和奏本统称题本。 奏折:一种专门奏议军国大事的机密上行公文。 密奏:只有指定的官员才有权上呈,并由皇帝 亲自启封、阅看、批复的绝密奏折。不用送通 政司转内阁,直接交奏事官进呈。 密奏出现于顺治年间,雍正时大兴密奏之风。 奏折始于清康熙时。
第二节 中国古代公文种类和名称的演变
第一节 公务文书和文书档案工作的出现
二、文字的发明和公务文书的出现 (一)汉字的发明:“仓颉造字”的传说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

xx档案事业xx复习资料第一章我国档案的产生与夏朝档案工作的建立1.我国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我国历史上主要有结绳和刻契等原始记事方法。

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形成于文字的产生,国家的出现。

2.甲骨档案是以龟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

3.夏朝档案文书:典、谟、训、诰、誓第二章商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1.商朝甲骨档案的存储商代的甲骨档案大部分是集中保管,集中保存在宗庙地区。

2.世人将甲骨档案早期研究成就最大者号称为“四堂”:罗雪堂(罗镇玉)、王观堂(王国维)、董彦堂(董作宾)、郭鼎堂(郭沫若)。

其他名人:xx;甲骨学的开上之作:xx。

3.我国近代史料上的五大发现:甲骨卜辞、居延汉简、敦煌经卷、明清大内档案、长沙吴简。

第三章西周xx的档案与档案工作1.史官记注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记载方面独步于世界的制度,奠定于西周。

2.西周xx档案的管理a.登于天府。

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库至今有文献可考的以周代为最早。

b.制作副本。

副本制度始于西周。

c.藏于金匮。

“石室金匮”保管档案之传统始于西周。

3.在青铜器上为记事铭文,这种具有书史性质的青铜器铭文称为金文档案。

第四章xx时期的档案及档案工作1.计书:计书是战国时期的赋税档案,是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经济建设盘剥和政治统治的重要依据,是封建国家向广大农民征收赋税的依据,是春秋末年壮观的郡县制度的产物。

2.《尚书》是我国远古第一部档案文件汇编;《春秋》在我国历史上开创了私人利用档案修史的先例。

第五章秦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1.尊君抑臣——是秦建立的一套文书档案制度,所谓尊君即皇帝尊号不可侵犯,皇帝拥有不受限制的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只能在一家一姓中世袭;抑臣即对臣下的贬抑,尊君必然抑臣,这是对应关系。

2.文书抬头制度——即行文中遇有需要表示特别尊敬的字样(如皇帝姓名、尊号、皇帝的诏制),虽然一行没有写满,也要换行顶格书写,甚至高出一格以至几格。

从_尚书_金月滕紊_看西周的文书档案工作

从_尚书_金月滕紊_看西周的文书档案工作

摘 要 《金 滕紊》是《尚书》中的一篇, 是最早的记述我国古代档案工作的文献。

本文通过《金滕紊》叙述了周代的档案工作。

关键词 金 滕紊 尚书 文书 档案《尚书》是 我 国第 一 部 文章 总 集 , 先秦 时 期 就 受 到 儒 家 学 者 的高度重视, 据传孔子曾对其做过整理工作。

秦统一之后, 它与 诸子作品一起同遭被焚的厄运, 西汉时期重见天日, 并随着儒学 获得独尊地位, 而被列 入“ 五经 ”之 一。

此后, 更作为承载正统儒 家思想的典籍而成为历代士人的必读之书 。

《尚书》是 儒家经典, 但它的价值却不止于此, 因为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反映上古时 代社会生活的资料, 是我们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文献 。

《尚书》的 内容 都 与 政事 相 关 ,《荀 子·劝 学》:“《书》者 , 政 事 之纪 也 。

”《史 记·太 史 公 自序》:“《书》记 先王 之 事 , 故长 于 政 。

”《金 滕紊》是《尚 书》中 的 一 篇 , 它记 载 的 是西 周 初 年的 一 个 重要 历 史 事件 , 从 中 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文书档案工作的一些情况。

《尚 书·金滕紊 》记 载 的 史 实 大 致 是 这 样 的 : 灭 商 之 后 的 第 二 年, 周武王得了重病。

于是, 周公用自己作抵押, 筑坛向周的三位 先王: 太王 、王季 和文王祷告, 表示愿意代替武王去死。

并称自己 “ 多才多艺, 能事鬼神 ”, 而武王在这方面则不如自己。

史官制作 册书记下了周公的祝辞。

然后, 分别三次用龟来问卜, 结果都是 吉兆。

查看占卜的书, 也是吉利的。

周公放心地返回, 史官 则“纳 册于 金 滕紊 之匮 ”。

次 日 , 武王 的 病 果然 好 了 。

这 里 提 到 的“ 金 之 匮 ”, 东汉学者郑玄的解释是 :“ 凡藏秘书, 藏之于匮, 必以金缄其 表。

”( 《尚书正义》) 所谓金滕紊 之匮是用金属缠束的柜子。

中国档案史1-5章

中国档案史1-5章

(三)甲骨档案的发现、发掘及研 甲骨档案的发现、 究
1、发现年代、发现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 发现年代、发现者监祭酒王懿荣最先认识是古物。 年),清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最先认识是古物。 2、迄今发掘数:国内外总共收藏154604片。 迄今发掘数:国内外总共收藏154604片 3、研究甲骨档案的知名学者:甲骨四堂 研究甲骨档案的知名学者: 罗雪堂(罗振玉) 罗雪堂(罗振玉) 王观堂(王国维) 王观堂(王国维) 董彦堂(董作宾) 董彦堂(董作宾) 郭鼎堂(郭沫若) 郭鼎堂(郭沫若) 4、甲骨档案的首次公布及1979年起出版的《甲骨文 甲骨档案的首次公布及1979年起出版的 年起出版的《 合集》 合集》:
(四)商朝简册档案产生的史料依 据:
《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尚书·多士》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第三章 西周王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一)西周王朝中央档案机构及档案官员的 名称、 名称、职任和地位 (二)西周档案收集的形式:按月收集和按 西周档案收集的形式: 年收集
(三)西周王朝的主要档案及管理制度
(二)甲骨档案的形成过程、形式、 甲骨档案的形成过程、形式、 内容和保管
1、甲骨档案、殷商甲骨档案和现存商朝甲骨 甲骨档案、 档案 2、甲骨档案是商朝的王家档案。 甲骨档案是商朝的王家档案。 (1)甲骨文书形成过程是商王行事和国政决 策的过程。 策的过程。 甲骨档案有文书的一定体式和专门用语。 (2)甲骨档案有文书的一定体式和专门用语。 (3)甲骨档案的内容是商代社会各种情况的 真实记录和反映。 真实记录和反映。 甲骨档案是有意识存贮以备查考利用的。 (4)甲骨档案是有意识存贮以备查考利用的。
1、保管
秦殿中档案保管机构的名称——中央禁室 秦殿中档案保管机构的名称——中央禁室。 中央禁室。 秦律法档案副本收藏处所: 秦律法档案副本收藏处所: 法律答问》 秦《法律答问》

中国档案事业史复习资料

中国档案事业史复习资料

【档案事业史】一.原始记事的形式(传说记事实物记事图画记事)(作用: 保存传递备忘信约凭证)二.档案产生的条件1.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

(文明的诞生和国家的诞生是同步的)2.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商朝☆神权政治一. 商朝的宗教官员又称神职官员,是殷代最显赫的执政官员。

这类人后世称为史官,也是商朝掌管档案工作的官员。

二. 巫和史专掌占卜、记事和祭祀,巫侧重占卜,史侧重记事三.甲骨文书形成过程取材整治凿钻灼兆刻辞四.甲骨档案的内容1.占卜刻辞(卜辞)2.卜事刻辞(关于准备占卜材料的记事刻辞。

)3.记事刻辞(与卜事无关的记事文字)4.表谱刻辞(干支表祀谱家谱)以上四类甲骨刻辞的内容是商王朝统治活动的原始记录,比较确切而详细地反映了商朝国家活动,社会生产及其阶级关系。

五.甲骨档案的存贮1.集中保管(在宗庙里)2.大体上有朝代可循3.有集中归档的做法4.有初步的整理方法5.有专门经管人员商朝甲骨档案的保管工作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六.商朝应有简册档案,而且是重要的公文档案。

☆西周☆一.西周中央政府部门1.卿士寮为军事司法部门,要保管本职任内形成的各种档案。

2.太史寮(西周史官)起草文书保管典籍记载史事掌管天文,历法,祭祀,教育等事务。

西周史官比殷代史官地位有所下降,但还是周王朝中职权显赫的重要官职。

(大史小史掌王朝全局档案,内史掌王朝中央档案,御史掌王世档案,外史掌地方档案)我国历史上的史官记注制度奠定于西周。

二.史官身份1.重要执政官员2.档案保管者3.高级知识分子(当时的知识中枢)4.历史记录者5.贵族子弟老师三.除太史寮外,王室事务总管的“冢宰”也掌管王室档案,周公曾任此职。

六官皆总属于冢宰,在冢宰下主管档案事务的是宰夫司会司书等官员。

四.西周进行分封的同时,把先进的文化和典章制度推行到各诸侯国。

地方也建立有相应的档案工作和丁籍收藏制度。

五.西周王朝文书书写材料西周政府文书简称简牍和简策1.简,狭长的竹片和木片(简与策用于国家重大政事,书写典籍)2.牍,方形的木片(用于一般公文书)3.策(册),假设干简片编在一起六.西周王朝主要文书种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金文档案的特点、内容及史料价值
3、金文档案的史料价值及其出土和研究
▲郭沫若《西周金文辞大系图录及考释》的著录特点:一反 过去以器物为类 聚的方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年 代、文字、体例、文辞、格调结合社会 历史情况分析考释, 为金文整理研究开拓了新途径。
二、金文档案的特点、内容及史料价值
(3)金文档案的价值: ①文学价值,了解文字的演化和流变。 ②艺术价值,探究书法史的重要价值。 ③工艺价值,探究古代铸造技术、行款技术等。 ④史料价值,印证史实,补充文献不足,推动历史 研究。
(害夫)簋
利簋
虢季子白盘
二、金文档案的特点、内容及史料价值
金文档案的存贮:有类似段代甲骨档案窖藏情 况。在西安、扶风、吱山等 地历年来发现不少窖藏 铜器,一窖少则四、五十件,多至百余件。1977年 扶风法门公社发现完整的西周青铜器窖藏,有意识 采取了防护措施。
二、金文档案的特点、内容及史料价值
第二节 西周王朝的主要档案及管理制度
二、西周王朝主要文书种类
主要文书种类:从层级上划分可分为王命文书、各级官府政务文 书、谱牒,具有代表性的种类如版图、盟约、人事文书、刑律、谱牒、 诰、誓、政典和记注等。 (一)王命文书:王和诸侯使用的命令性文书,如“诰、誓、命等”。 命主要用来授官赐爵。西周时期,命,又称为册命、册(策)、 书、简书、命书,青铜器铭文称为书、令书(命书)、令册(命册)等 。周天子任命王官和分封诸侯,使用命书。周天子分封诸侯(世袭诸侯 还要重新册封)、任命职官,要给予受封者一定的赏赐,如弓矢、土地 和人民等,还要对受封者有所诰诫,因此,诰与命往往合称,广义上的 命也包括在诰之内。
第二节 西周王朝的主要档案及管理制度
(二)各级官府政务文书 2、盟约:盟书和约剂的统称。 盟书,又称载书。为周天子和诸侯之间,各诸 侯国之间,以及诸侯和卿大夫之间的约誓记载。为 政治或军事事件而歃血誓盟。 盟书怎么保管呢? 立盟后,形成一式数份,一份埋于地下或沉于 河中,以取信神明,与盟者各持一份,藏于盟府或 宗庙。
周公(P48)
第二节 西周王朝的主要档案及管理制度
(二)各级官府政务文书 1、版图:版是户籍,记载周王的统治人数。图是地 图,象征周王的统治范围。版图档案室记载王朝山 川领土和人口的重要材料。这类档案是周王朝进行 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的重要依据。 《周礼·司民》记载:户籍“自生齿以上,皆 书于版”,“男八月,女七月”。由地方基层机构 逐级上报王朝中央。 “国中”——都城 “都鄙”——城郊 “郊野”——村野
③藏于金匮:“石室金匮”
西周统治者重视档案的保管,古代典籍中还有藏于金匮 的记载,即把档案存放在用金属封缄的匣子中。我国历史上“ 石室金匮”保管传统始于西周。
第三节西周金文档案
一、青铜器铭文的起源与发展 金文档案:具有书写性质的青铜器铭文称为金文档案。 青铜器铭文在商朝就已经出现,到西周时发展为专为记事铭文 而铸青铜器。 1. 青铜冶炼为青铜铭文奠定了基础。我国青铜冶炼起源 于拘谨六千多年的炎帝、黄帝时期。1956年西安板坯仰韶文 化遗址发现一片青铜,据测定距今6065年;1973年临潼羌寨 仰韶文化遗址又发现一片青铜,据测定距今5070年。 至夏代,青铜冶炼不断发展,开始用青铜制作礼器和祭 器。 殷商时期我国青铜器冶炼烧铸技术发达,司母戊鼎(后 母戊鼎)说明了殷代的冶铸水平。 西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技术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数 量、种类)。
二、金文档案的特点、内容及史料价值
毛公鼎
大盂鼎
二、金文档案的特点、内容及史料价值
史墙盘
西周时期比较典型的青铜器铭文是1976年 和1978年分别在宝鸡周原地区出土的史墙盘和 (害夫)簋,史墙盘有铭文284个,记述了文、 武、成、康、昭、穆诸王的功业和史墙的家史,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害夫)簋是周厉王胡所 作的重器,为现知商周铜簋中最大的一件,有 “簋王”之称。(害夫)簋腹底有铭文12行124 字,记录了周王对毛公的五次训诰,是古代最长 的青铜器铭文。另外康王时的“大盂鼎”,以及 西周晚期的“虢季子白盘”等铭文,不仅篇幅长, 是了解当时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而且铭文造型 雄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书法史上著名的金 文范本
第二节 西周王朝的主要档案及管理制度
(二)各级官府政务文书 约剂即维护统治秩序的各种制度和规定,为周 王国维系内外上下各种关系的法律性文书,故约剂 为周王驾驭臣属和万民的工具。 《周礼· 秋官· 司约》:“掌邦国及万民之 约剂,治神之约为上,治民之约次之,治地之约次 之,治功之约次之,治器之约次之,治挚之约次之 。”
二、金文档案的特点、内容及史料价值
2、金文档案的内容、形式和存贮
金文档案的内容:西周统治阶级凡册、赏赐、志功、诉 讼等重大事件都要在青铜上勒铭记载。 毛公鼎:周宣王时器物,是西周出土青铜器中铭文最长 的一件,共497字, 内容是周宣王册命毛公 为正卿的诰命铭 文。 大盂鼎:康王时,“授民授疆土”分封赏赐的记载,记载 了康王对贵族盂的赏赐。 此外还有史墙盘(重大历史价值) 、(害夫)簋 、曶鼎、利簋(目前西周最早一件铭文)、虢季子白盘。
(四)记注:记录史实。 史官记录统治者及国政大事。周代左史记言, 右史记事。
三、西周王朝档案的管理 ①“登于天府”:
天府是西周王朝宗庙保存重要档案正本的处所。西周王 朝重要档案的正本均须上呈天府,以祭告神灵,祈求庇佑赐 福,也是周王处理政事、稽察官员、统治臣民的凭证和依据 。而宗庙是周王室最高神圣所在,建筑坚固,便于保密和保 卫,这是神权时代档案保管机构的共同特点。我国古代文书 档案库至今有文献可考的以周代为最早。 “祖庙之守藏”包括两大部分P53
2. 青铜铭文的演变(P56) 第一阶段,自青铜铭刻出现到西 周早期,为铭文初起阶段。 第二阶段,即进入西周,随着青 铜器的发展,铭文也起了变化。这是 铭文的 发展阶段, 特点是字数增多, 记事范围广泛。 这时的铭文具有了明 显的书史性质, 这是由于这一阶段铭 文具有的书史特点,称之为金文档案。 第三阶段,为春秋战国时期,可 谓铭文哀微至终结时期。春秋时铭文 特点是书史性质逐渐消失,铭文变成 了一种“文饰”。战国时期,铭文进入 终结阶段,特点是青铜铸造与铭文都 日趋简陋。
二、金文档案的特点、内容及史料价值
1、金文档案的特点:
首先要明确金文档案概念:金文档案是具有书史性质的 青铜器铬文。其特点是西周王和各级奴隶主贵族的重要记事 档案。即不是王朝政务文书,是王和各级奴隶主贵族的传家 宝,即保存于家族或宗庙的重要历史记录。凡王和贵族有重 要文件需长期保存,或重大事件需永远留作凭证或纪念,就 铸一件器物,或钟鼎,或盘盂。 其次要了解西周铸器铭文的目的:一告祖先;二为流传 后世子孙永世保存。
史官的地位
周代史官是仅次于师保,与卿事寮官员有着平行地位的职官。这 说明西周史官虽然比殷代史官地位有所下降,对国家所起作用都较商 朝史官有所逊色,但仍不失为周王朝中职权显赫的重要官职。西周史 官的地位与作用和档案工作是密切相关的。 1. 奠定了我国史官记注制度的基础。西周史官的职任首先是保管 典籍,且已有明确的分职。除典守重要典籍外,他们还负责记录统治 者的言论和事迹。 2. 西周史官和殷朝史官一样是王朝高级知识分子。由于他们不仅 掌典本朝文字记注,也掌前朝典章文物,故典章、占卜、天文、历象 各种知识无不通晓,所以,他们可以参与国家大政,作为周王的重要 顾问。 3.史官既是知识中枢又是最早的教师。由于档案是知识的总汇, 他们所掌之典籍也就成为教育贵族子弟的教本,收藏典籍的史官机 构——太史寮,则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学在官府”、“官师合一”,即 政教合一就是早期社会统治阶级垄断精神财富的写照。可见,史官的 显赫地位与档案工作是有密切关系的。
谁来继位?
第一节西周档案工作的建立 西周王朝的政治制度及档案官员的名称、职 任和地位
国家机构和官职:为加强西周王室的统治,周王以下, 设太师、太傅、太保,他们是周王统治天下的辅佐。 西周中央政府:卿事寮、太史寮两大部门。
西周中央政府:卿事寮、太史寮两大部门。
卿事寮为军事司法部门,其长官称“卿事”,又作“卿 士”或“卿史”。西周以后,卿士有左、右之分。卿事之下, 有政务官称司徒(农牧生产)、司马(军事)、司空(百工 职事)、司寇(司法刑法)、司士(版籍爵禄),他们要保 管本职任内形成的各种档案。 太史寮为西周王朝中央档案机构,这是一个以大史为首 与其属官组成的官署。其职任:主要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 侯、卿大夫,记载史事,保管国家典籍以及天文、历法、祭 祀、教育等事务。(P42)
第三章 西周王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朝代简介
西周的建立 ——武王克商
时间:公元前1046年 定都:镐京
武王伐纣,纣 王组织军队抵抗, 在牧野之战中,商 纣王军队阵前倒戈。 纣王于鹿台自焚, 商朝灭亡。
朝代简介
历史上将东迁之前那一时期的周朝称为西 周。周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从西周 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 程,在这期间,华夏族逐步形成,成为现代汉 民族的前身。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 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其它还有夷、蛮、越、 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少数民族。西周国野 之制最为典型,到春秋时期国野之制开始瓦解, 到战国则普遍为郡县。
3、金文档案的史料价值及其出土和研究
(1)金文档案的出土:出土书约5000件以上。 (2)金文档案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宋金石学派:刘敞《公是集》 《先秦古器图碑记》 , 吕大临《考古图》 ,赵明诚《金石录》 ,欧阳修《集古 录》 ,徽宗时《宣和博古图》等。 ②清乾嘉学派:使得金石学进入鼎盛时期,乾隆时《西清 古鉴定》 。 ③近现代时期:金石学成为考古学的分支,快速发展,重 要代表人物: ●罗振玉、王国维——《国朝金文著录表》 (罗王之学) ●郭沫若——《西周金文辞大系图录及考释》 ●容庚——《金文编》 (金文字典)
②制作副本:
我国历史上档案副本制度是从西周开始建立的。这是 为便于日常政务利用和为更好地保存正本而制作的为稽查利 用的档案副本,这类副本由各类文书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保 存。可知西周王朝归档制度是多套制的。 史料中的“副”“贰”都是指的档案副本。 副本的作用:①便于编史修志,查考利用;②正副本相 互印证,避免伪造篡改;③补缺备失,以便保存;④提高行 政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