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大全: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的故事200字

昭君出塞的故事200字【原创实用版2篇】目录(篇1)1.昭君出塞的故事的简要介绍2.昭君出塞的故事的主要情节3.昭君出塞的故事的历史和文化意义4.昭君出塞的故事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正文(篇1)一、概述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一则著名的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昭君的女子为了国家利益,自愿远嫁匈奴,结束了汉朝与匈奴长期的战争。
这个故事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二、主要情节昭君出塞的故事发生在汉朝,当时汉朝与匈奴之间长期战争不断。
昭君为了国家利益,自愿远嫁匈奴,与匈奴单于结婚。
她的决定结束了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为两国带来了长期的和平。
三、历史和文化意义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不仅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之一。
昭君出塞的故事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现代启示昭君出塞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也给我们现代人带来了启示。
首先,昭君出塞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我们应该为了国家利益而奋斗。
其次,昭君出塞告诉我们,和平是珍贵的,我们应该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目录(篇2)1.昭君出塞的故事的简要介绍2.昭君出塞的故事的主要情节3.昭君出塞的故事的意义和影响4.总结正文(篇2)一、昭君出塞的故事的简要介绍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一则著名的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昭君的女子为了国家的和平与安宁,自愿远嫁到匈奴地区,与当地首领进行和亲的历史事件。
这个故事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政治史实,也是一则美丽的爱情传说。
二、昭君出塞的故事的主要情节昭君出塞的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当时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
为了缓解两国之间的矛盾,汉朝皇帝决定选派一位宫女前往匈奴地区与匈奴首领和亲。
昭君,这位美丽聪慧的女子,自愿报名参加了这次和亲。
在出塞的路上,昭君不仅展示了她的美貌和才华,还通过与匈奴人的交流,逐渐学会了他们的语言和文化。
昭君出塞的故事简短

昭君出塞的故事简短1.昭君出塞的故事(简洁)西汉到了汉宣帝当皇帝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
那时北方的匈奴由于内部相互争斗,结果越来越衰落,最后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
其中有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一直和汉朝交好,曾亲自带部下来朝见汉宣帝。
汉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呼韩邪于公元前33年再次亲自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
元帝同意了,决定挑选一个宫女当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
后宫里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宫女,整天被关在皇宫里,很想出宫,但却不愿意嫁到匈奴去。
管事的大臣很着急。
这时,有一个宫女毅然表示愿意去匈奴和亲。
她名叫王嫱(qiáng),又叫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
管事的大臣听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报元帝。
元帝就吩咐大臣选择吉日,让呼韩邪和昭君在长安成了亲。
单于得到了这样年轻美丽的妻子,又高兴又激动。
临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汉元帝告别的时候,汉元帝看到她又美丽又端庄,可爱极了,很想将她留下,但已经晚了。
据说元帝回宫后,越想越懊恼,自己后宫有这样的美女,怎么会没发现呢?他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再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才知道画像上的昭君远不如本人可爱。
为什么会画成这样呢?原来宫女进宫时,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选,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给皇帝看,来决定是否入选。
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宫女们要送给他礼物,这样他就会把人画得很美。
王昭君对这种贪污勒索的行为不满意,不愿送礼物,所以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
为此,元帝极为恼怒,惩办了画工。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骑着马,离开了长安。
她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韩邪单于的妻子。
昭君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
她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60年。
昭君死后葬在匈奴人控制的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了坟墓,并奉为神仙。
2.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昭君出塞:汉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呼韩邪于公元前33年再次入朝,自请为婿。
昭君出塞的故事

昭君出塞的故事
1孟昭君出塞
孟昭君是《史记》中记载的一位耳闻多称的女子,据说她出塞的故事曾发人深思。
她的故事也被不少书籍中提起。
古代有个国家叫晋国,国王正寻求美貌佳丽来嫁他。
有一次,家贵的女子孟昭君随父亲出游,直到一次,她来到塞外尚气古称的马家岭,国王正因感到现有的一切美貌佳丽不够出众而犹豫不决。
正在这时,他看到了孟昭君,简直惊艳至极,於是对她颇有爱慕之情。
孟昭君虽然有着非凡的貌美,但是却有着极端的婉拒,不肯把自己嫁给国王,并且打算离开塞外,回到自己的东家。
国王怔怔地望着孟昭君,他的心中充满了渴望,但又觉得无能为力,他把她劝说到决不能推动她改变决定。
但是孟昭君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原则,舍不得离开自己眷恋之家,不肯成为别人的累赘,被安排在位的夫人。
最后,孟昭君果然离开了晋国,带着父亲返回到自己的家乡。
但国王心中暗藏的情欲却终究没能得到满足,每当回想起孟昭君,那美丽犹如仙子般的脸庞,总会讓他深感苦楚,可惜拥有则失,失而复得想都不敢想。
孟昭君出塞的故事,诠释了一姐之爱,她给与国王最大的断想,尊重她自身的尊严以及家族价值观。
也提醒人们,爱情索取是要坦然相对,不能因为渴望而不顾一切。
昭君出塞的故事

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得很广。
王昭君是汉元帝的妃子。
那时候,汉朝和匈奴之间常常发生战争,后来,匈奴呼韩邪单于当了权,他想改善双方的关系,就亲自来到长安,希望能同汉朝和亲。
汉元帝听了,当然高兴,马上命人去后宫选人.王昭君欣然应命,在长安与呼韩邪单于成了亲。
临到告别长安,随呼韩邪单于将去匈奴的时候,汉元帝这才看到了王昭君。
原来应命和亲的竟是这样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汉元帝心里十分懊悔,但为时已晚。
为了这事,据说汉元帝一连几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当初,他曾让宫廷画师毛延寿替王昭君画了像,看那画像,并不很美啊!元帝越想越气,令人把毛延寿找来,细细盘问。
原来,毛延寿替宫女画像,要收取贿赂。
王昭君没有给,他便有意把像画走了样。
汉元帝弄清了情况,盛怒不息,当即杀了毛延寿,去到匈奴后、王昭君慢慢把中原文化传给匈奴。
她聪慧、善良,呼韩邪单于宠爱她,匈奴人民也尊敬她。
从那以后,匈奴与汉朝和睦相处,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后来,王昭君死了。
匈奴人民十分悲痛,把她埋在大黑河南岸的冲击平原上,筑起了高高的坟墓。
那坟墓常年郁郁青葱,被人们称为“青冢”。
这就是今天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九公里处的昭君墓。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
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
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今湖北省秭归县)。
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西汉晚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
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
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王昭君自愿出塞,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
关于昭君出塞,《后汉书·南匈奴传》有一段生动的记载,王昭君"乃请掖庭令求行。
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
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
昭君出塞典故

昭君出塞典故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大家清楚昭君出塞的典故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昭君出塞典故,供大家阅读!昭君出塞典故汉昭帝死了,上官皇后才十五岁,没有孩子,别的妃子也没生过儿子。
大臣们议论纷纷,立谁做皇帝呢?霍光听了别人的话,把汉武帝的一个孙子昌邑王刘贺立为国君。
没想到昌邑王是个昏君,他荒淫无度,据说即位才二十七天工夫,就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不应做的事。
霍光他们一班大臣只好废了昌邑王,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xún)为国君,就是汉宣帝。
不久,霍光死了,汉宣帝重用丞相魏相、卫将军张安世、老将军赵充国等。
这时候,匈奴由于出了五个单于,互相攻打杀伐。
其中有个单于叫呼韩邪,他杀了一个主要的敌手,打败了别的几个单于,差不多可以把匈奴统一了。
想不到他的哥哥自立为郅(zhì)支单于,又跟呼韩邪单于打起仗来了。
呼韩邪单于打了几个败仗,死伤了不少人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大臣当中有人劝他跟汉朝和好。
呼朝邪单于决定亲自带着部下到长安来见汉宣帝。
公元前51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亲自来见汉宣帝。
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迎接了他,为他开了盛大的宴会,还送了不少礼物。
呼韩邪单于和匈奴的大臣们在长安住了一个月。
到了二月里,呼韩邪单于请求汉宣帝帮助他们回去。
汉宣帝答应了,派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六千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
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送去了三万四千斛(hú,古时候十斗为一斛)粮食。
郅支单于怕汉朝帮着呼韩邪单于去打他,也打发自己的儿子到长安来,表示和汉朝友好。
西域各国也都争先恐后地来和汉朝打交道。
汉宣帝不用说多么高兴了。
汉宣帝在位的几十年,汉朝强盛了一个时期。
公元前49年,汉宣帝病死,太子即位,就是汉元帝。
过了几年,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还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臣。
西域各国请求汉朝出兵,于是,汉朝发兵打败了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也死了。
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匈奴王位可以坐定了。
他在公元前33年再一次亲自到长安来,要求和汉朝结亲。
王昭君出塞故事

王昭君出塞故事王昭君,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美女,她的一生经历了许多传奇的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她的出塞之行。
这个故事发生在汉朝时期,当时匈奴势力侵扰中原,汉朝为了稳定边疆,决定以王昭君为礼物送给匈奴单于,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持边疆的稳定。
王昭君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充满了不舍和忧虑。
她知道自己将要离开家乡,远离亲人和爱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成为异族之妻。
但是作为一个中国女子,她知道自己必须要为国家的利益做出牺牲。
于是,她毅然决定接受这个命运,为了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的安宁,她愿意牺牲自己的幸福。
在出塞的路上,王昭君心中充满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她常常抬头仰望着天空,默默地祈祷着。
她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注定,但她仍然希望能够在异地生活中得到一些安慰和慰藉。
她的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许。
终于,王昭君抵达了匈奴的领地,她被送到了单于的帐篷中。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王昭君感到非常的孤独和无助。
但是她知道,作为一个中国女子,她必须要坚强和勇敢,不能让自己的软弱和懦弱暴露无遗。
她努力适应着新的生活,学习匈奴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努力融入这个陌生的环境。
在匈奴的生活中,王昭君渐渐地赢得了单于和匈奴人民的尊重和喜爱。
她以她的美貌和善良赢得了匈奴人民的心,成为了匈奴人心目中的贤良淑德的女子。
她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行展现了一个中国女子的风采和气质,赢得了匈奴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然而,王昭君的心中始终充满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她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默默地凝望着天空,祈祷着能够早日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亲人的身边。
她知道,她的心始终属于家乡和亲人,无论身在何处,她的心都牢牢地系在了家乡的土地上。
最终,随着汉朝的强大和匈奴的衰落,王昭君得以重返中原。
她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亲人的身边。
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个中国女子的坚韧和勇敢,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中国女子的忠诚和爱国。
她的一生成为了中国女性的楷模和榜样,她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经典。
王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她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留下了许多动
人的故事。
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她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出身于汉朝的一个贵族家庭,她聪慧美丽,深得父母的宠爱。
然而,她
的命运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生了改变。
当时,匈奴的威胁日益加剧,汉朝朝廷为了维护边疆的稳定,决定用王昭君作为人质嫁给匈奴的单于,以求得和平。
王昭君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伤。
然而,她却没有选择逃避,
而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段命运之路。
她知道,自己的婚姻将成为两国之间的纽带,她将为祖国的和平贡献自己的一切。
在匈奴的单于府中,王昭君经历了许多艰辛和磨难,然而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祖
国的思念和对和平的向往。
她努力学习匈奴的语言和风俗,努力融入这个陌生的环境,希望能够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做出自己的贡献。
经过多年的努力,王昭君终于赢得了匈奴人民的尊重和喜爱。
她用自己的智慧
和美丽感化了单于,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
最终,她为祖国赢得了和平,也为自己赢得了尊严和尊重。
王昭君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当我们为了更大的利益
和更高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时,我们的力量就会得到无限的放大。
王昭君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忠诚、勇敢和智慧,她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王昭君出塞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女子的个人命运,更是一个民族的命运。
她
的坚韧和勇敢,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榜样,她的故事也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愿我们永远铭记这个伟大的女子,愿我们永远铭记她的故事。
王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出塞的故事王昭君,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美丽而又不幸的女子。
她出生在一个富贵家庭,却因为政治联姻被迫远嫁匈奴。
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悲剧,而她出塞的故事更是让人动容。
王昭君的美丽无人能及,她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以及一张红润娇媚的脸蛋。
她的美丽不仅惊艳了自己的国家,也惊艳了匈奴的王公贵族。
匈奴的王公们听说了她的美貌后,纷纷向匈奴的国王请求将她娶回去。
最终,匈奴的国王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派人将王昭君接到了匈奴。
王昭君被迫嫁给了匈奴的王公,开始了她在异乡的生活。
她虽然身处异国,却依然保持着她的美丽和温柔。
她努力学习匈奴的语言和文化,尽力融入这个陌生的环境。
然而,她内心深处却始终怀念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在匈奴,王昭君过着寂寞的生活。
她时常凭栏远望,望着远方的天山,思念着自己的家乡。
她的心中充满了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
她渴望回到自己的国家,回到她熟悉的土地上。
终于有一天,王昭君得知自己的父亲病重,她心急如焚,希望能够回到父亲的身边。
她向匈奴的国王请求回国探望父亲,但国王却拒绝了她的请求。
王昭君心急如焚,她决定自己逃回国去。
王昭君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偷偷地离开了匈奴。
她穿过草原,翻过山川,躲避着匈奴的追兵。
她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看望自己的父亲。
经过千辛万苦,王昭君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她跪在父亲的床前,泪如泉涌。
父亲见到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王昭君抚摸着父亲的手,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和心情。
父亲深深地为她担忧和难过,他决定向匈奴国王求情,希望能够让王昭君留在自己的身边。
匈奴国王得知王昭君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心中十分愤怒。
他派人前来抓捕王昭君,但王昭君已经躲藏在父亲的庇护下。
父亲向匈奴国王求情,希望能够让王昭君留下来。
国王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王昭君得以留在了自己的家乡。
王昭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她得以留在自己的国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她再也不用忍受异乡的寂寞和痛苦,她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自己的美好生活。
昭君出塞(典故)

昭君出塞(典故)
昭君出塞(典故)
典故故事2013-04-25发送到微信
西汉元帝时,后宫佳丽很多,元帝不能一一召见,于是派画工毛延寿为宫女画像,择其美者召见。
宫女为能见到皇帝,纷纷贿赂毛延寿,数额巨大,多的达十万,少的也有五万。
在众多宫女之中,王嫱(字昭君)来自三峡巫山。
也许禀赋了山水的灵韵,美貌异常,且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落落大方。
正因如此,王嫱不愿意贿赂毛延寿。
毛延寿心怀不满,就把她画得很丑,以报复她。
果然,王昭君一直未得到元帝的召见。
这时,匈奴与汉王朝修好,单于呼韩邪到长安见元帝,愿意通婚以表示关系密切。
元帝不愿把貌美的宫女嫁给单于,于是想起画像丑陋的王昭君,召他上殿,许给单于。
谁知昭君貌若天仙,举止皆有法度,元帝见了怜爱万分,但已有言在先,不好食言,还是把昭君嫁给了单于。
王昭君随单于出塞,远涉大漠。
事后,元帝对此事严加追究,发现是画工毛延寿所为,震怒不已,将其处死,并抄没其家。
匈奴生活在蒙古草原上,以游牧的方式逐水草而居,生活方式、文化水平与汉王朝都差别很大。
王昭君单身出塞,远离故土,受尽煎熬,满怀怨愤,在郁郁寡欢中度过凄苦的一生。
但昭君出塞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为匈奴与汉关系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昭君出塞也成为历代文人演绎不尽的永恒话题,把她与东汉末被匈奴掳去的蔡琰(文姬)相提并论。
传说昭君墓草色常青,人称“青冢”,在现今的蒙古草原,有着好几座昭君墓,反映了后人对她的深切怀念。
后来,“昭君出塞”这一典故,用来形容远离故土,心境哀怨。
(高洁)
《汉书·匈奴传》。
昭君出塞的历史典故

昭君出塞的历史典故昭君出塞的历史典故昭君出塞: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约定“汉与匈奴为一家,毋得相诈相攻”。
并三次进长安入朝,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今天就给大家具体讲一下昭君出塞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1、白登之围刘邦建立汉朝后,让韩王信迁到代国,建都在马邑。
那时,冒顿(莫独)单于已统一匈奴各部,势力强盛,统治了大白登之围漠南北的广大地区。
匈奴贵族经常率领骑兵南下,掠夺北部边郡的人口、牲畜和财物。
公元前201年,匈奴兵攻打韩王,并用大军包围了马邑,韩王信因为率兵在外,受到某些人的猜忌,刘邦也怀疑他。
他害怕遭到灭门之祸,就率领众军在马邑投降了匈奴。
韩王信投降匈奴后,使得匈奴对汉王朝的实情了解得更加清楚,因而率领大军南进,越过句注山,向太原郡进发,不几日,便抵达晋阳城下。
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大军追击,冒顿单于看到对方人多势众,又是皇帝亲自出征,就假装败走,引诱汉兵。
汉军果然中计追击。
冒顿把老弱残兵暴露在外,而将精兵隐蔽起来,于是汉高祖带领30万汉军乘胜追击。
他率前队兵马首先到达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由于汉军大都是步兵,大队人马尚未赶到。
正在这时,冒顿单于令10万精锐骑兵突然出击,把刘邦重重包围在白登山(在平城东)。
达七天七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内外不能互相接济军粮,陷入了困境,危在旦夕。
而匈奴的骑兵则士气高涨。
这时,陈平想了一条妙计。
他让画家画了一名美女,连夜派人从小道将美女图送给了冒顿单于的后妃阏氏,并且告诉她:“汉朝皇帝被困在这里,想把汉朝的这位美女献给单于,又求单于放他一条生路。
”阏氏听到汉朝皇帝要送美女,就害怕自己会失宠,所以就对冒顿单于说:“汉朝天子也有神灵保佑,即使我们得到了他们的土地,也不一定能够占有它。
”由于阏氏的劝说和相约配合作战的西汉降将王黄、赵利未如期至,单于疑其与汉有谋,故解围一角。
当时天下大雾,刘邦令强弩加两矢对外掩护,率军由解围角逃出白登山,至平城,始与主力会师。
昭君出塞的历史典故

昭君出塞的历史典故导读:昭君出塞: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约定“汉与匈奴为一家,毋得相诈相攻”。
并三次进长安入朝,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今天就给大家具体讲一下昭君出塞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1、白登之围刘邦建立汉朝后,让韩王信迁到代国,建都在马邑。
那时,冒顿(莫独)单于已统一匈奴各部,势力强盛,统治了大白登之围漠南北的广大地区。
匈奴贵族经常率领骑兵南下,掠夺北部边郡的人口、牲畜和财物。
公元前201年,匈奴兵攻打韩王,并用大军包围了马邑,韩王信因为率兵在外,受到某些人的猜忌,刘邦也怀疑他。
他害怕遭到灭门之祸,就率领众军在马邑投降了匈奴。
韩王信投降匈奴后,使得匈奴对汉王朝的实情了解得更加清楚,因而率领大军南进,越过句注山,向太原郡进发,不几日,便抵达晋阳城下。
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大军追击,冒顿单于看到对方人多势众,又是皇帝亲自出征,就假装败走,引诱汉兵。
汉军果然中计追击。
冒顿把老弱残兵暴露在外,而将精兵隐蔽起来,于是汉高祖带领30万汉军乘胜追击。
他率前队兵马首先到达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由于汉军大都是步兵,大队人马尚未赶到。
正在这时,冒顿单于令10万精锐骑兵突然出击,把刘邦重重包围在白登山(在平城东)。
达七天七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内外不能互相接济军粮,陷入了困境,危在旦夕。
而匈奴的骑兵则士气高涨。
这时,陈平想了一条妙计。
他让画家画了一名美女,连夜派人从小道将美女图送给了冒顿单于的后妃阏氏,并且告诉她:“汉朝皇帝被困在这里,想把汉朝的这位美女献给单于,又求单于放他一条生路。
”阏氏听到汉朝皇帝要送美女,就害怕自己会失宠,所以就对冒顿单于说:“汉朝天子也有神灵保佑,即使我们得到了他们的土地,也不一定能够占有它。
”由于阏氏的劝说和相约配合作战的西汉降将王黄、赵利未如期至,单于疑其与汉有谋,故解围一角。
当时天下大雾,刘邦令强弩加两矢对外掩护,率军由解围角逃出白登山,至平城,始与主力会师。
昭君出塞的故事-历史故事

昭君出塞的故事-历史故事昭君出塞的故事-历史故事昭君出塞: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下面是品才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昭君出塞昭君出塞的故事王昭君出生时正值汉朝的辉煌盛世,百姓丰衣足食,但秭归这里比较荒僻,王昭君的父亲,带着两子一女,和妻子一道,耕种小得可怜的几块山坡地,种些杂粮维持生计,仍然过着勉强温饱的艰苦生活。
有时还要替溯江而上的船只拉纤贴补家用。
生活虽然清苦,但全家和乐,与世无争,更重要的是能够始终保持先人的传统,没有忘记她们也曾是受人尊敬的诗礼门第。
王昭君有一个哥哥叫王新,有一个弟弟叫王飒,出力的活儿轮不到她,她除了跟着母亲娴习女红之外,更在父亲的督促下读书习字,虽然生长在穷乡僻壤,却饶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汉元帝建昭元年,下诏征集天下美女补充后宫,王昭君年当二八,仿如空谷幽兰,自然被选入宫。
从全国各地挑选人宫的美女数以千计,皇帝无法—一见面,首先由画工毛延寿各画肖像一幅呈奉御览。
出身富贵人家,或京城有亲友支援的,莫不运用各种管道贿赂画工,惟独王昭君家境寒愫,更自恃美冠群芳,既无力贿赂,也不屑于欺瞒天子,使毛延寿心中十分不是滋味,不但把她画得十分平庸,而且更在面颊上点了一颗硕大的黑痣,等到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画像时,嫌恶之余,更以为她是个不实在的女人,因此,五年过去了,她仍是个待诏的宫女身份。
五年的时间不算短,与现在读一个大学本科的时间还要长一点。
王昭君除了担负一些宫中的轻便工作之外,有太多的余暇来读书写字,唱歌跳舞,研习音律与绘画,不断充实自己,磨练自己。
然而午夜梦回,不免倍感凄清与孤寂,花样的年华一寸一寸地消逝,不知究竟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又如何上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又是落叶迷径,秋虫哀鸣的深秋季节,冷雨敲窗,孤灯寒衾最易惹人遐思。
想起西陵峡中的江水,更想起一家五日欢乐团聚的时光,愁思如麻。
少儿传奇故事:昭君出塞

为⼤家整理的《少⼉传奇故事:昭君出塞》,供⼤家参考。
汉元帝时,边境上的匈奴族⼈摆脱了⼏⼗年兄弟争权的混乱局⾯,呼和单(chan)于统⼀了各部落,开始强盛起来。
为了巩固⾃⼰的地位,他想按照先例,像冒(mo)顿单于那样,娶⼀位汉朝的公主为妻,成为北⽅名正⾔顺的藩王。
貌似强⼤的汉王朝,这时的国⼒已经衰弱了。
汉元帝⼜为⼈懦弱,⼤权渐渐落到⾂下⼿中,⼀些有野⼼的⼈,便变着法⼦争权夺利。
⽑延寿中⼤夫就是其中之⼀。
这天,⽑延寿上了⼀本,说先帝驾崩,宫⼥都放出宫去了,后宫空虚,哪⾥跟⼤汉皇朝的声名相配?现在天下太平,内外安宁,皇上尽可⼴招天下美⼥,充实后宫。
普天下种⽥的百姓,多收了⼏⽯粮⾷,还动脑筋娶妻买妾呢,何况是堂堂皇上? 这个奏章可真是投皇帝所好。
元帝⽴刻发下去让⼤⾂们议办。
争论了好⼏次,总算议定,派⼈去各州⼴选美⼥。
选中⼀名,便让画师画⼀幅像供元帝挑选,选满100名为⽌。
这选择的差使,便委派给了⽑延寿。
⽑延寿得了这美差,带着圣旨便上了路。
有的⼈家⼀⼼想把⼥⼉送到宫去,⾃⼰好有机会攀龙附凤,飞黄腾达,要巴结⽑延寿;有的⼈家怕⼥⼉进了宫从此沓⽆⾳信,也要巴结⽑延寿。
⽑延寿所到之处,收⼤钱,吃好的,住好的,威风凛凛,着实捞了⼀⼤笔。
他到各⼤州府转了⼀圈,选了99名。
这最后⼀名,便到成都府秭归县来选拔。
秭归县有个农家王长者,有个⼥⼉叫昭君,长得沉鱼落雁,闭⽉羞花,确实美貌⾮凡。
⽑延寿要王长者给100两黄⾦,便选她作第⼀名。
王长者拿不出这么多钱,也不愿借债巴结选择使,⽑延寿碰了钉⼦,⼼⾥恼怒,便不想选她⼊宫,转眼⼀想,这倒便宜了王长者,不成!他想了个恶毒透顶的主意,还是把王昭君选进去,只是在王昭君的肖像上,故意画上⼀两处缺陷,让她进宫后见不到元帝,苦守冷宫,害她⼀辈⼦。
果然,王昭君进了皇宫,⼀直被冷落在⼀旁,连汉元帝的影⼦也没见到,转眼半年过去了,王昭君想家,想⽗母,想秭归,闲得⽆聊,便⼀个⼈对着⼀轮明⽉,弹起了琵琶。
经典历史故事欣赏:昭君出塞

经典历史故事欣赏:昭君出塞汉朝的时候,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曾经三次来到汉朝的都城长安,请求汉元帝赐一个公主给他做妻子。
那时候,后宫里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宫女,汉元帝决定从中选出一个作为公主和匈奴首领和亲。
可是,宫女们全都不愿意去遥远的边疆。
一个叫王昭君的宫女听说了这件事后,为了百姓的安宁,主动请求出塞和亲。
王昭君长得非常漂亮,又熟读诗书,很有见识。
汉元帝很高兴,立刻册封王昭君为公主,并准备了丰厚的嫁妆。
汉元帝还吩咐大臣选择一个吉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了亲。
呼韩邪单于娶了这样一个年轻美丽又聪明的妻子,高兴极了。
离开长安前,王昭君特地去和汉元帝告别,感谢皇上的照顾和赏赐。
汉元帝看到面前这个美丽又贤惠的姑娘,非常喜欢,可惜,她已经成了呼韩邪单于的妻子。
汉元帝很懊悔,后宫有这样的美女,怎么自己从来没看到过呢?他命令手下从像山一样高的宫女画像中挑出王昭君的画像来看,这一看才发现,画像上的王昭君和真人根本就不一样。
怎么会这样呢?汉元帝立刻吩咐手下去查。
原来,宫女进宫时,都是由画工画了画像,拿来给皇帝看,皇帝通过画像来决定见不见那个宫女。
宫里的画工很贪财,每次都要收宫女的礼物,才肯把她们画的漂亮。
然而,王昭君非常不喜欢这样卑鄙的手段,所以就没给画工送礼物,那个贪财的画工当然不会把她画好看啦!汉元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把那个画工赶出了皇宫。
王昭君在汉朝随从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骑着马,离开了长安。
聪明的王昭君很快习惯了匈奴的生活,由于王昭君善良美丽,匈奴人都很喜欢她。
但是,王昭君并没有忘记自己是汉朝人,她一面劝呼韩邪单于和汉朝友好相处,避免战争;一面把中原的先进文化传给匈奴。
在她的努力下,匈奴和汉朝和亲共处了六十年。
王昭君死后,匈奴人把她葬在了大青山,还为她修建了豪华的坟墓。
美丽聪慧的王昭君从此成了匈奴人眼中的神仙,日夜和脚下的土地为伴。
【本文作者:蜗牛童书(微信公众号:woniutongsh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故事大全:昭君出塞
1、自荐
刚用过午饭,一个消息忽然像插了翅膀一样的在宫里流转开来,
说什么皇上要在宫女中选出一人封为公主去做匈奴的王妃。
这个惊人
的消息一下令沉寂的宫庭里热闹非凡,小宫女们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
块儿,议论纷纷,但议论的人虽多,却没有人愿意去报名,因为大家
都知道匈奴远在赛外,那里虽比宫庭自由些,却背井离乡而且是苦寒
之地。
不过有一个宫女却默不作声的悄悄离开了众人,她找到了当值
的大太监说自己愿意应召。
当值的太监王公公大吃一惊,惊讶的盯着
眼前的宫女。
这个宫女正是艳压后宫的王嫱,只可惜当年因了毛延寿
的屈笔而错失圣颜。
“你?你竟然愿意?匈奴不过个苦寒之地,根本
没人愿意去啊。
昭君,你呆在后宫,也许还有机会面见圣上,不过如
此一去可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王公公爱怜的看着眼前的昭君,劝告着。
王嫱一昂头:“王公公,我意已决,与其呆在后宫寂寥终身,倒
不如远嫁匈奴,也为国家安定出一份力,想我虽为女流,却也饱读诗书,也知道为国分忧。
”王公公看着昭君坚定的态度,不由敬佩的点
点头,这几年来昭君也帮了他很多忙,他也深深喜爱这个聪慧美丽的
小宫女,可惜自己不敢得罪深得皇后宠爱的毛延寿,否则早就想要协
助昭君得见圣颜了。
他沉思了一下,觉得昭君说得也有道理,眼下自
己是没有机会协助昭君了,从他对昭君的观察来看,这个小小宫女做
事非常有主见,也许出嫁匈奴,真的会有自己的一番天地,要是那样,还真是比窝在这寂寥后宫永无天日要好得多。
王公公想罢,不由笑着说:“好,就是你了。
”
2、树德
出了长安,一路西行,没多久已经到了塞外。
昭君掀起车帘往外
看去,但见因为多年的征战,这里的土地已经是贫瘠不堪,远远的一
些饥饿的人扶老携幼的蹒跚前行。
在这些饥民当中,昭君一行的招摇
非常醒目,很多人驻足观看,一些衣衫褴褛的人不由吃惊的对着这支
队伍指指点点。
忽然昭君看见一个老者匍匐在地,身躯不停的抖动着。
她急忙呼叫车旁的侍卫:“去,看看那边的那位老人怎么回事?回来
报我。
”侍卫听了急忙打马而去,不一会儿就回来报告昭君说:“公主,是一名饥民,因饥寒交迫而饿昏在地。
”昭君摆摆手,示意停下
车驾,让宫女过来搀扶自己下车。
下了车昭君才发觉车外竟然是寒风
刺骨,她裹紧身上的大氅,疾步向倒地的老者走去。
宫女和侍卫一看
都吃了一惊,急忙尾随其后,不知她要干什么。
昭君走到老者身旁,俯下身子抱起老者让老者靠在自己的膝上。
这个举动可把宫女和侍卫们吓了一条,要知道老者身上肮脏,而昭君
现在不过公主身份,也是未来的匈奴王后。
领头的侍卫刚想说话,昭
君却命令他说:“赶紧去拿些热水和干粮来,老人需要赶紧进食。
”
她的目光威严的扫过侍卫和宫女们的脸,众人看她目光坚定也不敢说
什么,几个宫女和侍卫赶紧飞跑回去拿来了热水和干粮。
昭君让一个
宫女给自己打帮手,一口口的喂老人喝水吃饭。
好半天,老人的脸上
气色红润起来,逐步恢复了元气,他睁开紧闭的双眼,呆愣愣的看着
眼前明眸皓齿恍若天人的昭君,结结巴巴的说不出话来。
昭君微笑着看着他:“老人家,你醒了?”
“难道,难道,你是观世音菩萨再世,救了我?”老人翻身就跪
在地上。
一个洪亮的声音在众人身后响起:“哈哈,老人家,她不是观世
音再世。
她就是我从大汉带回来的公主,也是我们草原上的王后。
这
样的王后你们可满意?”众人回头一看,说话的人正是呼韩邪单于。
老人一见呼韩邪单于的话,眼泪哗就落下来了:“啊?难道救我的竟
然是大汉的公主?我竟有这样的福分?我们草原有如此的王后,也是
兴旺可待了。
”旁边已经围观了很多的百姓,现在一听这救人的竟然
是大汉的公主,草原上的新王后,都兴奋的高呼起来。
呼韩邪搀扶着
昭君重新上了车驾,昭君命令卫队将随身的一些干粮拿出来救济沿途
的难民。
没几天时间,大汉新来的王后平易近人,善待下情的事情就
在整个草原上传开了。
王昭君的车驾一行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盛大的欢迎。
3、和谐草原
呼韩邪没想到自己这回到长安,不但抱得美人归,而且还为他统
一草原的插上了强劲的翅膀。
王昭君善于使用策略,协助他收拢了很
多以前对他有异心的人,另外再加上她善待草原百姓,经常出去体察
下情,也为呼韩邪赢得了很多的声誉。
王昭君把带来的工匠们分配下去,让他们到牧民中间去,将自己的手艺教给他们,很快一些掌握了
手艺的牧民就也能去教其他的人了。
这些先进的生产力使呼韩邪的势
力日渐强大起来,附近的部落纷纷来投。
而这时呼韩邪却因为年迈去世了,按照草原上的规矩,王昭君是
要嫁给呼韩邪的大儿子雕陶莫皋的,不过这在汉朝的礼制上却是被视
作乱伦的,这让昭君十分的难于定夺,她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根本就
没有过要背叛礼节的念头,而现在却……这个时之间给了昭君极大的
困扰,她该怎么办?一个宫女走过来,她是王昭君最亲信的小翠,也
是第一个甘愿跟随王昭君来到匈奴的。
小翠轻轻的对昭君说:“姐姐(自从两人来到了匈奴私下里一直
以姐妹相称),听说当年爱慕姐姐的王怀现在就在此地不远,我们干
脆投奔了他,也不必因为他们匈奴的这些破规矩而如此委屈姐姐了。
”
“你是说王怀?他来了这里?”
“是啊,姐姐。
他是奉命来这里边塞保护大汉的疆土的。
前两天
还托人带了口信来,想要跟姐姐见一面,仅仅姐姐正忙,我一直没顾
上告诉姐姐。
我看,我们在这里饱受委屈,还不如让王怀协助逃离匈奴。
一出匈奴,海阔天空,我们姐妹就自由了。
”
“不行!我是不会离开的。
小翠,记得我当年来的时候和你说过
的话吗?既然我们选择了来匈奴,就要为把自己当作匈奴人开看待,
并且为我们汉人和匈奴之间搭起和平的桥梁,现在局势刚刚稳定,我
们一旦离开,我朝和匈奴势必水火。
你也看见了,我们来的时候百姓
们因为战火民不生,现在我又怎么忍心把这些刚刚安定生活下来的百
姓们重新推入战火之中?”昭君沉思着,一字一句的回答着小翠的话,她的眉头紧皱着,看得出是在做着某些痛苦的抉择。
这种表情小翠太
熟悉了,每当昭君要下某些决定的时候,就是这样的眉头紧皱表情严肃,小翠不由闭上了嘴巴,仅仅默默看着面前这位坚定的王后。
许久,昭君忽然猛地站起身来,取下挂在帐篷上的琵琶,一首曲子流淌而出,先是哀怨的催人泪下,很快曲声又转激昂似涛声滚滚,最后只听铮铮
两声,琵琶上的弦竟应声而断!小翠惊得大叫起来:“姐姐,你这是?”昭君柳眉一竖,啪的将断弦的琵琶掷在地上:“小翠,告诉雕陶,我决定依从草原之制嫁给他!”说着两行珠泪顺着双颊呼啦啦滚落。
小翠疾步上前拾起琵琶,低着头也是两眼含泪:“姐姐,我知道了。
”要知道这把琵琶是大汉的天子所赐,当年汉帝在昭君出嫁之前
见到了昭君,当真是大惊失色,要知道后宫粉黛佳丽三千,不过能比
昭君之美貌的竟无一人!汉帝虽是百般怜爱昭君,不过天子令已出,
无奈之下也只好放昭君西行。
临行之时,御赐这把琵琶给昭君,希望
昭君能常念汉朝。
如今昭君竟将琵琶弦弹断,可见昭君确是下了非凡
的决心。
雕陶一听小翠来报,那是心花怒放。
他早已对这位美丽非凡又聪
慧过人的后母暗恋已久,如此竟能相拥入怀作夫妻之份,可真是天遂
人愿。
草原上盛大的婚礼举行了三天三夜,竟然比昭君初嫁呼韩邪的时
候还要热闹几分!整个草原都沸腾了,人们都没想到,美丽的大汉公
主竟然能摒弃汉族的习俗而依从草原之制,这让整个草原都为之震撼!一些歌颂昭君的歌曲在草原上很快传开了,一下子整个草原视昭君为
和平的太阳。
这个局面也是王昭君没有想到的。
一个安定和谐的草原
局面形成了。
自此匈奴和汉朝和谐相处了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