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名词解释(必考)(3)
金融学考试整理名词解释

衍生金融工具: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
直接信用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如规定利率最高限额、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间接信用指导: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和金融检查等办法对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信用变动方向和重点实施间接指导。
共同基金:又称为投资基金,它是一种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股份或受益凭证募集社会闲散资金,再以适度分散的组合方式投资于各种金融资产,从而为投资者谋取最高利益的间接金融投资机构或工具。
直接融资:是“间接融资”的对称。
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融通资金的方式。
需要融入资金的单位与融出资金单位双方通过直接协议后进行货币资金的转移。
直接融资的形式有:买卖有价证券,预付定金和赊销商品,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货币借贷等。
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基准利率:基准利率在西方国家传统上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
在中国,以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
具体而言,一般普通民众把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作为市场基准利率指标,银行则是把隔夜拆借利率作为市场基准利率。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回购协议:指的是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的购买商达成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预定的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金融学的名词解释

金融学的名词解释
金融学的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贷币职能的货币。
2、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属于何种性质支付,支付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3、金银复本位制:黄金和白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制作材料,金币与银币都有无限法偿的能力,都可以自由制造,流通,输出和输入,金市和银币可以自由兑换。
4、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价值不同的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市时,实际价值高的必然会被融化,收藏而退出流通区域,而实际价值低的又而充斥市场。
5、格雷欣法则:如果政府以法律条款形式对自身价值各不相同的两到三种流准中介形式规定相同的名义价值,那么只要有可能,交付将总是以那种生产成本最低的中介进行,而且比较贵重的中介将从流通中消失。
6、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不能兑现黄金、取消黄金保证,凭借国家信用、通过信用渠道发行流通的货币制度。
7、国际货币制度: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所要依据的:系列惯例。
金融学名词解释

1、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
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2、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3、企业信用:是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其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企业的债权信用和股权信用等。
4、派生存款: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5、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国货币,因此也称为应收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
6、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可以由中央银行进行有效的控制,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变量的性质。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投资、收入、储备、消费等各因素内在地决定,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
7、金融风险:经济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给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汇兑风险等,经济发展的内在复杂性使这些风险相互关联。
8、泡沫经济:是伴随信用发展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
即依靠信用造成虚假需求,虚假需求又推动了虚假繁荣,导致经济过度扩张。
当信用扩张到无法再支撑经济虚假繁荣时,泡沫就会破灭,并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甚至导致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
9、出口信贷:是出口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10、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当它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11、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3分)银行信用属于间接信用,是重要的融资形式。
金融学名词解释必考

金融学名词解释必考金融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涵盖了众多的专业名词和概念。
了解和掌握这些金融学的名词解释是学习和应用金融知识的基础。
本文将针对金融学的名词解释进行必考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1. 资金成本(Cost of Capital)资金成本指的是企业筹资所需支付的成本,包括债务和股权成本。
这是衡量企业在资本结构中使用资金的成本。
债务成本通常是指企业向债权人支付的利息费用,股权成本则是指企业向股东支付的股息或红利。
资金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投资决策和融资策略。
2. 抵押(Mortgage)抵押是指借款人将其拥有的资产作为担保,以获取贷款。
通常情况下,抵押贷款是指借款人将房屋或不动产作为抵押物,向银行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借款人需要按时偿还贷款本息,以免银行将抵押物拍卖变现。
3.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采取的调控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的手段,以达到经济发展和稳定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利率政策、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能够对经济活动、通胀预期和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4.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评估、控制和监督各种风险,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和最优化收益的过程。
金融机构和企业通过制定和实施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来管理投资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
风险管理对于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5. 股票(Stocks)股票是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向公众发行的所有权凭证。
持有股票的股东成为公司的股东,享有股权收益和参与公司决策的权利。
股票的价格在证券市场上随市场供求关系而波动,投资者可以通过股票投资来获得股息收入和资本利得。
6. 利率(Interest Rate)利率是指借款人向贷款人支付的资金使用费用,通常以年利率的形式表示。
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借贷市场和投资活动的成本和效益。
金融学名词解释

1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2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即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一-种凭证来筹集资金,并将资金用于证券投资。
由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公司是设立基金以及运行基金的公司)、基金托管人(基金托管机构是负责保管基金资产,监管基金公司运作,复核、审查基金管理人计算的基金净值和收益等重要职责。
在我国,基金托管公司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基金机构)和投资人三方通过基金契约设立,通常称为契约型基金。
3回购协议:是指资金融入方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购买者签定的在一定期限内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的协议。
4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关于资金集中、流通、分配和更分配的市场。
在金融市场上,资金从盈余方流向短缺方,连接这两者的是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和交易市场,同时中央银行等监管机构对这一系统进行监督管理。
一货币职能1、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答:①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②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③价值尺度是货币的第一职能,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为中介,通过一手交钱手交货媒介商品流通。
特点:①现实的货币②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交换中转瞬即逝。
3、贮藏手段(自然调节机制)在足值的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
当流通中的货币量大于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时,多余的货币会退出流通领域,当流通中的货币量不足时,贮藏货币会重新加入商品流通。
4、支付手段: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手段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
特点:没有商品(劳务) 与之作相向运动,是在信用交易中补足交换过程的独立环节。
作用: 积极的:①支付抵消,节约流通费用;②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③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利用。
消极的:①使买卖环节进步脱节,加大供求失衡的可能性;②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金融学名词解释大全

金融学名词解释大全金融学名词解释: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控经济波动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2. 利率:利率是指资金的使用价格,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是银行对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决定。
3.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4.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进行买卖和交易的场所,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等。
5. 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可能面临的损失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6. 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指长期融资的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是企业融资和投资的重要渠道。
7. 企业财务:企业财务是指企业的资金筹集、投资、融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8. 金融工程:金融工程是指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设计和定价,以满足投资者和机构的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需求。
9.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以确保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有效化解和承受损失。
10. 融资方式:融资方式是指企业和政府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和经营活动。
11. 资产配置:资产配置是指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收益目标,将资金分配到不同的资产类别和投资组合中,实现风险分散和收益最大化。
12. 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资金,扩大股东权益,促进企业发展和扩张。
13. 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企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14. 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指国家有关部门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和监测,维护金融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15. 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流通的货币总量,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等不同分类。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

《⾦融学》名词解释-简答⼀.名词解释1、货币制度:国家法律规定的国币流通的规则、结构和组织机构体系的总称。
2、⾦银复本位制:同时以⾦币和银币作为本位币,两种货币同时流通的货币制度。
3、⾦本位制:以黄⾦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4、铸币税:指发⾏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货币并吸纳等值黄⾦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财富减少,发⾏⽅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
(政府发⾏货币所得收⼊往往⾼于发⾏的成本)5、直接融资:资⾦需求者和资⾦供给者之间不与⾦融中介机构发⽣债权债务关系⽽直接融通资⾦。
(公司、企业在⾦融市场上通过发⾏股票或债券取得货币资⾦。
)6、间接融资:资⾦需求者和资⾦供给者之间通过与⾦融中介机构发⽣债权债务关系间接地发⽣⾦融联系。
7、系统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导致投资者风险增⼤,从⽽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8、⾮系统风险:指某些因素的变化造成单个股票价格或者单个期货、外汇品种以及其他⾦融衍⽣品种下跌,从⽽给有价证券持有⼈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9、信⽤风险:是指交易对⼿未能履⾏约定契约中的义务⽽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不能履⾏还本付息的责任⽽使授信⼈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偏离的可能性10、市场风险:指在证券市场中因股市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损失的风险。
11、资本市场:期限在⼀年以上各种资⾦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
12、货币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年以下的⾦融市场13、汇票:是由出票⼈签发的,要求付款⼈在见票时或在⼀定期限,向收款⼈或持票⼈⽆条件⽀付⼀定款项的票据。
14、本票:指出票⼈签发的,承诺⾃⼰在见票时⽆条件⽀付确定⾦额给收款⼈或者持票⼈的票据。
15、承兑:付款⼈在汇票上签章标识承诺将来在汇票到期时承担付款义务的⼀种⾏为。
16、票据贴现:收款⼈或持票⼈在资⾦不⾜时,将为到期的银⾏承兑汇票向银⾏申请贴现,银⾏按票⾯⾦额扣除贴现利息将余额⽀付给收款⼈的⼀项银⾏授信业务。
金融名词解释大全

金融名词解释大全1. 股票(Stocks)股票是公司向公众发行的所有权份额,每股代表对公司一定比例的所有权。
股票可以在证券交易市场上交易,投资者可通过购买股票成为公司的股东,并分享公司的利润和增值。
2. 债券(Bonds)债券是借款人向投资者发行的一种债务工具,代表借款人的债务承诺。
债券投资者向发行人提供资金,债券到期时,发行人以面值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作为回报。
3. 利率(Interest Rate)利率是指金融交易中借款者支付给贷款人的费用,即贷款利息的百分比。
利率通常反映了借款的成本与风险。
4. 黄金(Gold)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被广泛用于投资和金融交易中。
其价值通常受供求关系、经济形势和市场情绪等因素影响。
5. 外汇(Foreign Exchange)外汇是指不同国家的货币进行兑换的过程,也是进行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的基础。
外汇市场是全球最大、最活跃的金融市场之一。
6. 期货(Futures)期货是指以标准化合约形式约定按特定价格在未来某一日期交割的金融产品。
期货合约通常包括商品、股指或货币对等。
7. 期权(Options)期权是购买或出售一种资产的权利,但并不要求买方实施该权利。
期权合约由买方获得了在未来特定日期或之前执行交易的选择权。
8. 融资(Financing)融资是指获取资金的过程,企业或个人通过向金融机构借贷或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以满足业务或个人需求。
9.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入于初创公司或具有高风险和高增长潜力的企业,在期待高回报的同时,承担创业失败的风险。
10. 金融衍生品(Financial Derivatives)金融衍生品是一种基于债券、股票、商品等资产的金融合约,其价值来自于基础资产的价格波动。
常见的金融衍生品包括期货、期权和掉期等。
11. 黑天鹅事件(Black Swan)黑天鹅事件是指罕见且难以预测的突发事件,对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金融学必考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金融学必考的名词解释是什么金融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涉及众多复杂而专业的名词与术语。
对于金融学的学习与研究,掌握这些名词的含义与相关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几个金融学必考的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金融学的概念与原理。
1. 股票市场股票市场是指进行股票交易的场所或机构,是经济活动与金融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一家公司通过发行股票融资时,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这些股票来成为公司的股东,分享公司的盈利和发展。
股票市场的运作涉及股票的发行、交易和定价等环节。
它不仅提供了企业融资的渠道,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机会和风险分散的工具。
2. 利率利率是指借贷资金时需要支付给借贷方的费用,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和经济的发展速度。
利率走高会抑制消费和投资,但也会吸引储蓄者。
利率走低则能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因此,利率的稳定和合理水平对于经济的平衡和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3.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央行采取的措施来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维持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和实现全面就业的目标。
央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准备金率和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影响货币市场和整体经济运行。
货币政策的松紧调控能够对经济周期进行调节,应对通胀和经济衰退等问题。
4. 风险与回报风险与回报是金融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
风险指的是投资者面临的损失或不确定性的可能性。
回报则是指投资者希望获得的利润或收益。
风险与回报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高风险投资通常伴随着较高的回报机会,而低风险投资则通常回报较为有限。
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时需要权衡风险和回报,并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
5. 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是一种金融工具,其价值来源于基础资产的变动。
常见的金融衍生品包括期货合约、期权合约和掉期合约等。
这些衍生品被用来对冲或套利,实现投资组合的风险管理和利润增长。
然而,金融衍生品的复杂性和风险也使得其在市场中的交易需要专业知识和风险承受能力。
金融学名词解释复习题

《金融学》名词解释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币材:指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实物货币:是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来充当的货币;金属货币:以金属如铜、银、金等作为材料的称为金属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
电子货币:指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货币层次:指对流通中各种货币形式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划分的不同层次;狭义货币量:通常是指货币层次中的现金与银行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量:指狭义货币量加上准货币,而准货币是指可以随时转化成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
货币存量: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
货币流量: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它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如一年)的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
货币增量:指不同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差额,通常是指今年与上年相比的增加额。
第二章货币制度货币制度: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主币: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辅币:主币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货币单位:比较不同货币数量的计量单位;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偏高的良币被贮藏、融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偏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国家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
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由44国签署的《布雷顿森林协定》所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牙买加体系: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会议上达成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
金融学名词解释

Chuong 2:货币名词解释:1.代用货币:代替金属商品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成金属商品货币的货币比如银行券2.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
它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
信用货币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态(hoac la )*辅币,纸币,银行券,支票存款*辅币:用耐磨损(nai mo sun )的贱金属(如铜)铸适的不足值货币,以满足小额或零星交易的需要,有国家垄断发型3.储藏(chu cang) 手段1、概念:即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储藏起来。
2、只有金银才能够执行储藏手段的职能。
4.铸币:(zhu bi)具有一定形状、成色、重量和面值的金属货币。
系由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而产生。
5. 支付手段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
如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hoac la )*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形态而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发挥的职能*直接生产于以延期(yanqi)付款方式买卖商品的活动之中*随着信用交易方式的出现,货币在偿还债务或作其他支付时,这行支付手段职能6.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就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7.贮藏手段:当货币由于各种原因退出流通界,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Chuong 31.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
它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
信用货币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态。
(hoac la )*辅币,纸币,银行券,支票存款*辅币:用耐磨损(nai mo sun )的贱金属(如铜)铸适的不足值货币,以满足小额或零星交易的需要,有国家垄断发型2.双本位制: 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金银两种货币的固定比价,并要求按法定比价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
金融学名词解释题

金融学名词解释题1、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又称格雷欣法则。
指在金银双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按国家规定的法定比例流通,结果,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自发形成的金银比价平行存在。
当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背离,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就会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形成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2 货币购买力: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但这里价格的倒数不是某一商品的价格的倒数,而是所有商品的价格的倒数,及物价指数。
3 货币:是普遍被接受的作为购买、支付的手段,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等价形态。
4 本位币: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成的铸币称为本位币,也成铸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
5 无限法偿:及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取得这种资格的货币,在金属铸币流通时是本位铸币,后来是不兑现的中央银行的银行卷。
活期存款虽然在经济生活中是普遍被接受的,但一般不享有法偿的资格。
6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主要是对辅币规定的,其含义是: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7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1943年7月,在英国、美国的组织下,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形成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其主要特征是:①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②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③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
8 货币局制度:是指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于某一外国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的兑换率,并且对本国货币的发行做特殊限制以保证履行这一法定的汇率制度。
金融学名词解释(必考)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一:重点解释名词5.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8.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否则视为违法9.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21.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22.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23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44.票据贴现——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45.票据承兑——是指商业票据(主要是汇票)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59货币需求——指人们通过对各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综合衡量后所确定的最优资产组合中所愿意且能够持有的货币量,它必须同时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愿望,二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能力63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64.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65.货币乘数——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67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70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预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供给、银行信用及市场利率实施调节和控制的具体措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对整个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7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次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而将货币投放出去,否则反之93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94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96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97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5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2) 资金的供求与竞争; (3) 风险因素; (4) 宏观经济政策; (5) 国际利率水平。 3. 金融中介的特点: (1) 金融中介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区别:资产负债表中,金融资产比率极高;营运资
本规模对各自的权益资本的比率极高;均属高风险产业;通常处于政府的严格监 管之下; (2) 金融中介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共性:经济活动的目标——追求利润。 4. 存款货币银行特征: (1) 经营的主要目标是盈利 (2) 基本业务是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3) 是存款货币的主要提供者 5. 存款货币银行的功能: (1) 信用中介功能 (2) 支付功能 (3) 信用创造功能 (4) 政策调节功能 (5) 服务性功能 6. 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 (1) 负债业务 (2) 资金业务 (3) 中间业务 (4) 表外业务 7. 金融创新的原因: (1) 避免风险和资产业务证券化; (2) 推动技术进步; (3) 网络银行的发展; (4) 规避行政管理; (5) 反映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2.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1) 结构性失衡 (2) 货币性失衡 (3) 周期性失衡
13. 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方式:
3/5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 采取财政手段
(2) 调整汇率以调节出口
(3) 调节利率以影响资本的流出入
(4) 利用政府信贷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
(5) 实行外汇管理,对外汇收支与汇率实行直接的行政性干预
4/5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年物价拉到了 3.9%, 2007 年 5% 左右,摆脱了通缩的困扰。 三、十年首变: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从紧(2008)
金融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金融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1、电子货币2、货币价格标准3、特里芬难题4、跛行本位制5、货币替代6、货币结构7、货币流通速度8、格雷欣法则9、无限法偿10、准货币11、征信12、现值13、信用工具14、利率体系15、国家信用16、利率市场化17、货币时间价值18、社会征信体系19、信用20、可贷资金理论21、国际收支22、汇率23、远期外汇交易24、国际资本流动25、外债26、国际收支平衡27、外汇28、浮动汇率制29、货币危机30、国际储备1、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如Internet)上执行支付的“储值”或“预付支付机制”。
所谓“储值”,是指保存在物理介质如智能卡、多功能信用卡中用来支付的价值。
这种介质亦被称为“电子钱包”。
2、货币价格标准: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价格标准是铸造单位货币的法定金属量,货币的价格标准即法定的货币的单位及其划分的等分,例如元、角、分。
3、特里芬难题:是指以单一国别货币(如美元)充当世界货币时,该种货币将面临的保持币值稳定和提供充分的国际清偿力之间的矛盾:若美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国际储备资产就会发生过剩现象,造成美元泛滥,进而导致美元危机;相反若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顺差,国际储备资产就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会发生美元短缺现象。
4、跛行本位制:是由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时期的一种货币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金铸币和银铸币都规定为本位币并有固定兑换比率,但国家规定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银币不允许自由铸造,这就决定了银币在现实流通中无法起到本币的作用而仅仅充当辅币角色。
5、货币替代:是指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因对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国货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从而外币在价值储存、交易媒介和计价标准等货币职能方面全面或部分地替代本币发挥作用的一种现象。
金融学重点的名词解释

金融学重点的名词解释引言:金融学是研究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资本运作等领域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范围,涉及许多关键词汇。
本文将详细解释金融学中一些重要的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领域。
正文:一、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是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管理方式。
其目的是维护价格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主导利率、存款准备金率、重发行政策等。
二、金融市场(Financial Market)金融市场是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可以分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
它提供了投资者进行交易和融资的平台,促进了资金的流动和资源的配置。
三、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资本市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长期资金融通的场所,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
资本市场的特点是资金等由一方转移到另一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经济的繁荣至关重要。
四、股票市场(Stock Market)股票市场是公司发行股票和投资者买卖股票的场所。
股票代表了购买者在公司中的所有权份额。
股票市场的波动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对企业业绩和经济前景的预期。
五、债券市场(Bond Market)债券市场是政府和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的场所。
债券是债务工具,代表了发行者欠债给持有人的承诺。
债券市场的波动受到利率变动、信用评级和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六、外汇市场(Foreign Exchange Market)外汇市场是全球货币交易的场所,参与者可以买卖各种货币对。
外汇市场决定了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
外汇市场的波动受到各国经济状况、政治事件和国际贸易等因素的影响。
七、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风险管理是为了降低或避免损失而采取的措施。
在金融领域,风险可以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风险管理的方法包括多元化投资、保险和衍生品等手段。
八、金融衍生品(Financial Derivative)金融衍生品是从金融资产中衍生出来的金融工具,例如期权、期货、掉期和互换等。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一、名词解释1、货币货币是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及债务清偿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从本质上说,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它可以是实物货币,如金银,也可以是信用货币,如纸币。
2、利率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本金)的比率。
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钱所支付的代价,也是贷款人延迟其消费,借给借款人所获得的回报。
利率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它的高低反映了资金的成本和收益。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4、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资金融通市场,是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
5、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放款,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
它具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和金融服务等职能。
6、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国家中居主导地位的金融中心机构,是国家干预和调控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负责制定并执行国家货币信用政策,独具货币发行权,实行金融监管。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8、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指在金融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金融机构、投资者等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9、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
10、债券债券是政府、企业、银行等债务人为筹集资金,按照法定程序发行并向债权人承诺于指定日期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二、简答题1、简述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以下五大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保险公司、布雷顿森林体系2、存款货币3、出口信贷4、格雷欣法则5、股票价格指数6、官方利率、市场利率、公定利率7、国际资本流动8、公开市场业务9、汇率10、货币供给的内生性11、货币政策12、货币借贷13、货币经营业14、货币需求15、货币市场16、货币乘数17、货币供给量18、货币均衡19、货币制度20、回购21、逆回购22、资本市场23、利息24、利率25、利率市场化26、基础货币27、基准利率28、基金29、经济货币化30、经济金融化 31、间接标价法32、直接标价法33、间接融资34、金融工具35、金融市场35-1金融机构36、金融结构37、金融监管38、金融风险39、金融深化40、金融压制41、金融创新42、派生存款、泡沫经济、票据市场、票据贴现44、商业银行43、期货合约企业信用S44、商业银行45、商业票据46、商业票据承兑47、商业信用48、收益的资本化49、同业拆借市场52、消费信用53、消费信贷54、狭义货币量55、一般性政策工具56、银行信用57、直接融资58、政策性银行59、证券公司60、证券行市61、债券62、中间业务 63、资本市场64、主币65、铸币66、无限法偿67、准备金1、保险公司:是收取保费并承担风险补偿责任,拥有专业化风险管理技术的机构组织。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实行“双挂钩”和固定汇率货币制度C 2、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G4、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的劣币驱逐量比的现象。
当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流通时,市场价值较高的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5、股票价格指数:简称股价指数,是由金融服务机构编制,通过对股票市场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的股票价格进行平均计算和动态对比后得出的数值。
6、官方利率:一国货币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是由公会确定的各会员银行必须执行的利率。
市场利率:是按照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即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
8、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H9、汇率:两国货币的相对比价,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
11、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狭义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政策目标、中介指标、操作指标和政策工具。
12、货币借贷:是指以货币为标的的借贷活动,即贷者把一定数额的货币贷给借者,借者到期用货币归还本金,并用货币支付利息。
13、货币经营业:是专门经营货币兑换、保管及收付的组织,是银行早期的萌芽。
14、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15、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指专门融通1年以内短期资金的场所。
16、货币乘数: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17、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各经济主体(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债务总量。
18、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19、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20、回购:是交易双方进行的以有价证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也就是资金融入方在将证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资金融入方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资金额想资金融出方返还资金,资金融出方则返还原出质证券的融资行为。
L22、资本市场:又称长期金融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上的有价证券为交易工具进行中长期资金交易的市场23、利息:是借贷关系中资金借入方支付给自资金贷出方的报酬24、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25、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利率的运行机制。
J26、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流通领域中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27、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28、基金:也称投资基金,指通过发行基金凭证,将众多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专业的投资机构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它金融资产,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投资制度31、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外国货币。
32、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
33、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34、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35、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35金融机构:是专业化的融资中介组织。
36、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金融相关比率:即现有金融资产总值/国民财富。
派生存款: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出来的存款。
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
票据市场:是指各类票据发行、流通及转让的场所,主要包括商业票据的承兑市场和贴现市场,也包括其他融资性票据市场。
票据贴现: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帖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期货合约:是一种为进行期货交易而制定的标准化合同或协议。
企业信用:是指企业作为资金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商业银行:办理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业务的银行.是唯一能接受活期存款的银行. 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将部分负债作为货币流通,同时可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工具,是由企业签发的以商品和劳务交易为基础的短期无担保的债权债务凭证商业票据承兑:是指商业票据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作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同业拆借市场:是指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拆借活动所形成的市场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简称基金公司,是一种专门为投资者服务的投资机构。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消费信贷: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消费品发放的贷款。
狭义货币量:通常指货币层次中的现金量与银行活期存款量。
广义货币量:狭义货币量加准货币量。
一般性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被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供给56、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量。
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与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政策性银行:是指政府投资建立,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在限定的业务领域内从事信贷融资业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证券公司:是为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提供服务的投资机构。
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时的实际交易价格。
对有价证券的发行人和投资者来说,证券行市不仅影响证券新的发行价格,而且是影响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
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与债务凭证,上面载明债券发行机构、面额、期限、利息等事项。
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业务以外,还开展了一些提供服务、旨在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因这类业务既不属于资产业务也不属于负债业务,所以称为中间业务。
包括结算业务、承兑业务、代理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出售贷款等资本市场:又称长期金融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有价证券为交易工具进行中长期资金交易的市场。
主币:就是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货币,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铸币:是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准备金:银行库存的现金和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