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2 大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
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不能正确的认识创业。
不少大学生把创业看得很神圣,认为只有高科技、高资本才能完成创业;有的把创业看得一文不值,认为是找不到工作或工作失败后迫不得已而做的一件事;还有的把创业同各种素质锻炼混为一淡,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
二,缺乏自我认知。
对市场和自我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判断,盲目追赶创业的潮流,成为大学生的又一个时髦。
一方面,有的大学生把创业作为攀比、竞争的手段,而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或是否具备了创业的成熟条件,;另一方面,又有一部分同学在创业方面的选择上,缺少对市场的深入调查分析,一味追求热门行业。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为了更快的进入社会,并使自己尽快的强大起来,大学生就很有必要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一种趋势。
它定会使我国的就业形势发生巨大的改变,并对我国的长期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外,从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现状考虑也是势在必行的重要举措,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提高其创新能力极具必要性和可行性。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1、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很有帮助。
创业能力是一个人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
一个创业能力很强的大学毕业生不但不会受到社会的就业压力的影响,相反还能通过自主创业来增加就业岗位和竞争筹码,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2、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大学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可以将自己的兴趣与职业相融合,使自己能够在自己所喜欢的领域大显身手,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并达到自己所预期的目标。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当今社会就业难的问题,还可以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3、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伴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素质一直呈现降低的趋势,并且这一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若想改变这一现状,大学生创业无疑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大学生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
现实中我们发现,许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较为低下。
本文将从教育、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低下与教育不足有关。
当前的教育体制普遍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和理论学习,但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过分注重笔记和死记硬背,缺少启发式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分数和排名,使学生追求短期目标而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发展。
我们应当改革教育体制,引入更多的实践教学和创新性实验,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调整考试评价体系,增加对创新能力的评价和鼓励,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
社会环境也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产生了影响。
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成功往往被定义为取得高分和进入名牌企业,这使得许多大学生追求稳定的就业而放弃了创新和创业的机会。
社会对创新者的认可和支持不足,使得许多大学生对创新缺乏动力和信心。
我们应当改变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引导大学生以创新为导向,鼓励他们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创造价值。
社会应当加大对创新者的支持和鼓励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资源支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
个人因素也是造成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学生自身的能力、兴趣和态度对于创新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方面,许多大学生对创新缺乏兴趣和热情,偏向于安于现状和避免风险。
许多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于依赖老师和教材。
个人应当积极调整心态和态度,培养对创新的兴趣和热情,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和社会应当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大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包括教育不足、社会环境不支持以及个人因素。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1、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与否,最重要的的条件之一就是需要其首先具备创新创业意识,这种意识决定了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自觉性与成功比例。
而现实是现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明显滞后于急需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社会现实要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创业主动性差,创业带有“被迫”的因素。
因为当前就业压力比较大,“找工作难”成为很多应届毕业的大学生迈向社会生活的一道艰难屏障,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生才将目光投向了创业,在找不到工作的压力下“被迫”选择了自主创业,而不是因为本身热爱创业,并向往创业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因此得到的理想满足。
其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本身的认识不足。
部分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就是搞搞经营活动或者参加一些社会实践。
而创新创业中要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单凭一腔热血与各种的异想天开的创业点子,是远远不足以支撑整个创新创业过程的。
最后,创业意识强化不够还体现在大学生在校或毕业创业期间产生的内心矛盾和焦虑现象上。
2、大学教师的创新素质教育指导能力不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很关键的一个方面还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教育就是有教有学,学生在高校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接受教师引导的过程。
既然创新创业教育当下被视为高校教学改革非常重要的创新点,教育要紧随时代要求的步伐,那么引导学生思维开化的主体―教师,正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关键之一。
教师队伍创新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
从现代高校整体师资力量来看,对传统教育形式得心应手的教师占大多数,而擅长培养学生发挥个性特点和擅长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引导的教师在师资队伍中所占比例还是偏低。
整体的大学教育观念至少当下还停留在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为主导的阶段,老师们多是在应试教育体质中培养出来的,虽然学术水平整体很高,但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能力还远远不够。
浅谈大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
浅谈大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第一篇:浅谈大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浅谈大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科技发展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其整体水平已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有些科研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同时也应看到,在我国的科技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很多领域的科技水平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谁掌握了先进科技,谁就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我国既重视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也重视应用开发和产业化的工作。
近年来,特别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等方面增加了投入。
像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纳米技术,还有其他的高新技术领域,也都是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重点。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全社会科技投入将会不断增长。
另外,目前我国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哥德巴赫猜想、高温超导、纳米材料、量子通讯、生命科学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在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第三代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08年我国SCI论文数位居世界第3位,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4位。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
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同时,胡锦涛同志也指出:“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
杰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当前,人才竞争正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
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
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能力。
然而,有很多学生缺乏创新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他们未来的发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呢?一、问题的原因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教育方法的不足目前,很多学校的教育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
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老师很少会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尝试创新。
这导致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
2.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不断进行锻炼和实践,在实践中才能逐渐得到锤炼。
然而,很多学校的教育方式却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这也是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原因之一。
3.缺乏自我激励创新需要创造力和自我激励。
很多学生缺乏自我激励,没有对自己提高创新能力的动力,这也是问题原因之一。
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推进行动性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我们需要用到更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
这样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创造,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更利于永久记忆,也更易于发挥正常水平。
同时教师也给出自己的反馈和判断是否因为有新的思维方式而收获更多。
2.增加实践机会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不断进行锻炼和实践,因此,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的实验室里进行实验,还可以参加各种科技技能竞赛、设计比赛等。
更可以组成创新团队,输出自已的创意构建项目完成真实需求以及促进其他人更加社交智商来培养团体新思维和新动力。
3.激发自我激励为了激发学生的自我激励,我们需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让他们意识到这一能力的重要性。
可以在形成常规的学习计划中进行,例如在周末自由题目的锤炼下去让学生的心灵在选择上自由多样,去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分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也成为了许多年轻人追逐的梦想。
作为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究竟如何呢?我们需要对其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存在不足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存在不足是目前的现状之一。
在过去的教育体系中,重视的更多是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创新和创业的培养。
大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接受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和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层面。
社会中创新创业成功人士反例较多,导致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存在较大的误解。
许多创业者失败的案例让大学生们陷入畏首畏尾的心态,认为创新创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选择,从而放弃了创新创业的梦想。
二、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也是当前的现状之一。
在大学校园里,大部分的学生更多是把时间聚焦在学业上,缺乏切实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
很少有大学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渠道,而且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匮乏,更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也存在不足的现状。
大学生缺乏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意识。
他们在大学期间主要注重的是书本知识的学习,缺乏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大学生缺乏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他们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很难与实际的创业实践相结合,缺乏获取切实创新创业技能的机会。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全面完善为了改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增加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
学校可以成立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各类创业项目的培训和指导,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机会。
学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创新创业的实际操作。
内容提要
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内容提要: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其中创新是其核心,创新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文首先界定了创新素质的涵义,并对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对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即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适应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建立一套高效的、科学的评价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新型校园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其中创新是其核心,创新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因此时代向我们的教育提出了要求——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使我们有能力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保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高等院校,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己任,加强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一种不安于现状、精益求精的意识,面对任何未知的问题、未知的领域有勇于尝试的冲动,是不断探索、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求新、求异的兴趣和欲望;创新意识是创新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是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前提,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的潜能。
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人格。
创新能力是由相反相成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所组成,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
它有五个明显的特征: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
创新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智力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它可以使学生顺利解决新的问题,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新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
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现状与培养研究
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现状与培养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通过独特的思维方式,将知识、技能、体验、想象等个体资源有机融合,创造出新的价值。
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创新能力发展现状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一、创新能力发展现状1.创新意识薄弱目前,不少大学生创新意识比较薄弱。
他们只知道在老师的教导下按要求完成作业,缺少自发性的实践和探索。
只有等到毕业后才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创新,这是缺乏探索精神的表现。
2.缺少实践机会学校教育容易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较少注意。
很多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课本知识缺乏深刻的理解。
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如果不能应用到实践中,并不能发挥创新能力。
3.合作能力欠缺创新与合作息息相关。
但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在合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他们有时候不能无私地抛弃自己的利益,不能充分利用别人的优势和资源,常常产生合作障碍。
二、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1.加强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改革高校教育应更注重培养创造性和跨学科等人才,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融入教学中。
除此之外,采用更多的实践方式如科研,项目等,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落实于实践的能力。
学校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更多实际的问题,结合实际经验,发掘并提升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不仅如此,学校应该开放更多专业的实验室和设备,加强校企联合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培养健康的竞争与合作心态在培养学生成为优秀创新者的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就是培养竞争和合作心态。
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比赛,课程科研等等,并在此过程中倡导健康的竞争,同时倡导合作。
这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愿望,并在过程中使他们有机会通过个体和团队的拼合挑战所学。
总之,高等院校应该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培养,让学生在更大范围内积累知识和经验,增加彼此交流合作,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并成为有价值的人才。
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着一定的低下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灌输和单一的考核方式,缺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机会。
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机会,也导致其创新能力不足。
大学课程设置普遍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们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课堂学习上,很少有机会参与实际项目或实践活动,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导致缺乏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机会较少也是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之一。
大学学术研究的资源有限,学生们很难获得研究的机会和资源支持,缺乏真正的学术实践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没有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学术导师的指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改革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到问题解决和实践中去,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讨论和研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学校可以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到创业实践和项目申报中去。
大学应该加强学术研究的支持和引导。
学校可以成立科研基金,为学生提供科研经费和实验条件。
学校应该建立科研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学术指导和支持,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
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和创业中去。
社会组织和企业也可以开展相应的活动,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资源。
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是当前教育体系和社会环境的共同问题,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提供科研支持以及社会的参与和支持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及原因
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及原因1.引言1.1 概述概述创新意识不足是当前社会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然而,许多人在面临问题和挑战时缺乏创新思维,只知盲目地遵循传统的做法,从而限制了个人和组织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问题的思考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许多人习惯于依赖他人或团队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自己主动思考。
这种依赖性的思维方式导致了创新意识的不足,使得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无法独立思考和提出新的解决方法。
其次,许多人对于新鲜事物和观念持有保守态度。
他们习惯于守旧的思维模式,对于新的想法和尝试缺乏兴趣和勇气。
这种保守性的思维方式限制了个人的创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使得创新意识逐渐淡化。
事实上,创新意识不足的原因还有许多。
首先,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的问题是造成创新意识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的教育体系更加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们在学校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缺乏对问题主动思考和解决的机会。
其次,社会文化对于创新的认可度不高也是造成创新意识不足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传统社会中,重视稳定和秩序的价值观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崇尚创新和冒险的思维方式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和鼓励。
面对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教育部门应该调整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其次,社会应该加大对创新的认可和鼓励力度。
我们应该推崇创新的精神,鼓励人们勇于尝试和冒险,为创新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总之,创新意识的不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日益严峻的挑战和变革,我们必须重视并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水平。
只有通过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问题和挑战,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大学生创新能力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今世界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各行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越来越依赖于人才的创新能力,创新已成为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之源。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自主创新精神的培育。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创新能力是指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
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孕育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宝贵契机。
因此,做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造就一代适应新时期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显得尤其重要。
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中,高校承担着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今天,就业对大学的导向性作用更强劲,学生的个性化成才意识和竞争意识更强烈。
这些因素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在客观上滋养了一种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负面影响,功利性的学习目的在某种程度上冲击着高等教育,大学的培养观念和方式面临着挑战。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因素教育因素。
我国高校存在不利于创新意识培养的诸多因素。
除了传统教育的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影响之外,新形势下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高校急功近利的倾向明显,比高楼、比规模、比指标成为一些高校的价值取向。
这种价值取向,不仅忽视了学生德育、智育的发展,而且不利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推进。
另外,随着学生就业竞争的加剧,一些高校和不少学生,在热衷于研究生考试、各种业务考证过程中,以另一种方式陷于应试教育。
为此,高校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解决新问题,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些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创新的能力和动力相对不足,这给他们未来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
分析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探讨相关的对策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教育体制问题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和重视知识的灌输,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
教育体制对于知识的传授和记忆的培养比较突出,却忽视了实践和创新的培养,使得大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
2. 缺乏实践机会在大学阶段,大部分学生更多地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缺乏实际的创新实践机会。
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实践中的总结,缺少这一环节也导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低下。
3. 社会压力和就业观念在社会的压力下,大学生更多地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追求稳定的就业和生活上,而忽视了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社会的就业观念也深深影响了大学生对于创新的态度,认为只有求稳定,才是正确的选择。
4. 缺乏创新意识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课业上和考试中,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创新的意识。
在学校中思维的开发缺乏,对于未来的创新思维方式也缺乏必要的训练。
以上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二、对策研究1. 改革教育体制,强调创新教育针对教育体制问题,需要对当前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强调对创新教育的重视。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也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2. 加强实践教育,提供更多创新实践机会学校需要加强实践教育的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
可以通过实验室、科研项目、创新实践基地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发展的核心动力。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希望,他们的创新能力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认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够。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出现了下滑,又该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将从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入手,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希望对解决这一问题能够有所帮助。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1. 教学模式的问题大学生在学校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模式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比较普遍。
这种单向的知识传授模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学习压力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学生为了适应这种环境纷纷拼命学习,时间安排的过于紧张,根本没有时间及精力去进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
大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大,往往只注重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3. 缺乏实践机会大学生平时缺乏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课程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这样就难以培养出创新能力。
理论课程的学习重要,但大学生更需要的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4. 教育观念的问题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父母、老师和同学们对大学生的评价往往更多的是学习成绩而不是创新能力。
这种教育观念导致了学生缺乏对创新能力的重视。
5.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也很大。
社会上的择校热、升学热使得大学生们更多地注重于应试教育,而不愿参与创新实践。
三、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在教学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 推行创新教育大学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开设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组织一些实践性很强的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是当前教育问题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的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行为能力等综合能力。
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较低。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一,教育体制的制约。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灌输式教育、应试教育和重视知识的记忆和死记硬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只是按部就班地学习,缺少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机会。
第二,社会环境的压力。
社会竞争激烈,许多大学生都面临就业压力和经济压力。
他们往往注重于考取高分、找到稳定的工作,而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社会对创新的认同度较低,许多创新者常常受到冷眼和排挤,这也限制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学生个人心态的问题。
许多大学生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选择逃避或放弃,缺乏坚持和毅力。
他们重视眼前的利益,不愿意冒险和尝试新的事物。
这样的心态使得他们缺乏创新的勇气和动力。
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现状,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第一,改革教育体制。
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应政策,对高校开设创新课程和项目,提供创新教育资源和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践。
第二,提供创新的社会环境。
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和认可度。
关注和奖励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鼓励大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鼓励他们尝试和实现自己的创新想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心态。
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鼓励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勇敢地尝试和创新,培养他们的冒险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进行综合性的改革和对策制定。
通过改革教育体制、提供创新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心态等措施,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全球化的加速进程,人才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
作为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平台,大学承担了交流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重任,然而当前出现了一些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问题,本文将重点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
1.传统教育的束缚大学教育中的考试、分数等制度,对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偏重度等方面造成了束缚,难以启发和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和能力。
2.知识积累不足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们所接触和学习的知识大多都是基础性的,很少有实践性、创新性强的课程,导致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在缺乏实践积累的情况下,难以快速适应大学的知识体系及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3.对社会的了解不足很多大学生的社会经验、社会敏感度十分薄弱,对于社会上的信息不够了解,无法把握社会发展方向,更难以从中发现并创造需求。
4.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大学教育中,社会就像是极为理想化的“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中,学生被给予了很多学科知识和工具,并要求他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工具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但这一要求很难被学生满足。
1.树立积极的创新意识大学生要养成积极的创新意识,时刻保持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充分自我挑战,创新自我、创新人生。
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因素很多,但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养成积极的创新意识才是最关键的。
2.激发合作与竞争氛围大学中,全校资源均可共享,人才汇聚而成的合作和竞争能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激发出创新的激情,不断地推动互联网与新技术的发展。
而同学间的竞争也可以在各自互相切磋,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
3.创建创新导向的科技特色校园大学应在课程设置上更多考虑创新性和实践性,如增加研究性课程、科研实践等。
此外,学校应该注重科技文化的促进,校园中建立有利于学生科技创新的竞赛以及设施等。
4.营造适合创新发展的创业环境大学应为创业者创造更加有利于创业发展的环境,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和设施,如提供资金支持、场所和资源配备等。
建设创新性国家之————培养在校大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
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 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 缺乏 在 • 缺乏创新的观念和 缺乏创新的观念和 创新欲望 • 缺乏创新性思维能 缺乏创新性思维能 力 • 缺乏创新的兴趣和 缺乏创新的兴趣和 毅力 • 缺乏创新所必需的 缺乏创新所必需的 毅力
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1、 要主动 营造活跃 的创新氛 围
2、 要培养科学 的学习习惯和 思考习惯
朱清时院士在总结 创新能力提高的技 巧的时候称,出色 的科学家之所以能 源源不断地有新成 就,在于他们有从 不枯竭的兴趣,并 不断地培养自己的 知觉,最后聚精会 神地去研究它
朱清时是一位中 国化学家,是中 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 院士,原中国科 学技术大学校长
3、 持续积累夯实基础知识。 、 持续积累夯实基础知识。
优秀的创新成果 都是饱含科技含 量的,没有坚实 的知识积累和深 厚的知识底蕴, 是不可能孕育出 优良发明的
3002 大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主要表现在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应把创新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什么是创新教育,简单地说,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就是创新教育。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主要表现1998年我国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创新能力指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
就表现形式来说,创新能力就是发明和发现,就是人类创造性的操作化。
可是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现代大学生创新能力普遍降低,总体评价结果为创新能力较差。
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
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创新行为的做出,都是建立在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的基础之上的。
没有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一个人就不会去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也无意进行创新探索。
调查中多数学生虽然表现出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但对于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缺乏强烈的创新精神。
(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总体评价为“较差”,表现在:缺乏深层次思考、另辟蹊径的自我总结和学习能力。
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常常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和突破。
最明显的表现在缺乏新意的发言、作业、试卷、论文比比皆是。
(三)缺乏创新的兴趣。
兴趣是人对事物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知活动倾向。
兴趣是个体行动的巨大动力。
调查显示,在兴趣的广度方面,认为自己“兴趣广泛”的学生只有19%;在兴趣的深度方面,6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兴趣的犹如程度不够”;在兴趣的稳定性上,45.8%的学生回答“自己的兴趣是随着时间、环境、心情经常变化的”;在兴趣的效能上,39%的学生“只是口头讲讲,很少采取具体行动”。
(四)缺乏创新的毅力。
毅力是人类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实现自己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一是能动性和个体积极性的集中体现。
创新意识不够的表现
创新意识不够的表现创新意识不够的表现创新是一切突出成绩的动力源。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创新意识不够的表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当今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缺乏主要表现:1.具有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
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创新行为的展出,都是建立在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的基础之上。
大学生普遍具有创新动机,对创新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积极寻找新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学校创造性学习条件的局限及学生自身不善于创设和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缺乏向知识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同学请教的勇气,往往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和相关学科知识的横向关系,由此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2.思维相当敏捷,但缺乏创新性思维的方式。
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大学生的想象力逐渐丰富,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推理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思维相当敏捷;然而由于他们的知识面宽度不够,知识的吸收是独立的、互不相关的,出现“见树不见森林”的现象。
机械地、片面地看待各科知识的结构,缺乏必要的合理整合,致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直线式,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全面性和深层次,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千篇一律,没有太多的新意和突破,最明显表现在发言、作业、试卷、论文中缺乏新意。
3.有创新的灵感,但缺少必备的创新技能。
大学生经过不断的脑力劳动,大脑皮层下产生某些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在特定因素的诱发和引领下,神经联系会彼此刺激,产生灵感。
然而灵感往往是短暂的、昙花一现,此时若有较强的创新技能,会使灵感成为现实。
创新技能是指创新主体的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包括新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能力、创新成果表达能力及物化能力。
我国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应试能力较国外学生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在动手能力与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方面却远远弱于外国学生。
4.有创新的`兴趣与热情,但缺乏毅力。
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在智力和创新情感的共同作用下,创新才可能获得综合效应的能量。
缺乏创新力的表现
缺乏创新力的表现有:
•缺乏新思维:缺乏创新力的人往往不愿意尝试新的事物或新的思维方式,习惯于沿用旧有的思维模式和方法。
•缺乏创造力:缺乏创新力的人往往缺乏创造力,难以产生新的想法或解决方案。
•缺乏冒险精神:缺乏创新力的人往往不愿意冒险尝试,不愿意承担失败的风险。
•缺乏学习能力:缺乏创新力的人往往缺乏学习能力,难以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缺乏好奇心:缺乏创新力的人往往缺乏好奇心,对新鲜事物不感兴趣,不愿意深入探究。
3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
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现状根据研究,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
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
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紧急治疗”大学生在创新问题上犯下的疾病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1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
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场所通常是培育和激发创新灵感的绝佳环境;同时,大学生不应该仅仅园囿于大学校园,还应该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研,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反馈,形成最后的成果。
对于我们化工专业来说,实验室和图书馆应该是我们提高自己创新能力的最主要场所了,化工专业的我们经常要做各种各样的实验,有机、分析……虽然每次课程内的实验为大纲要求,必须按照书本和老师的讲解一步步做,结果也是跟理论的差不多,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可是我们有做综合实验和创新课题,前者老师给题目,后者自己找课题,研究方向自己定,老师可以指导,我们就必须去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自己确定实验方案,有机物种类特别多,也许就在自己不断实验中创造出新的有机物,换一种反应条件,得出产品的产量明显升高,这也是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主要表现
在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应把创新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什么是创新教育,简单地说,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就是创新教育。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主要表现
1998年我国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创新能力指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
就表现形式来说,创新能力就是发明和发现,就是人类创造性的操作化。
可是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现代大学生创新能力普遍降低,总体评价结果为创新能力较差。
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
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创新行为的做出,都是建立在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的基础之上的。
没有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一个人就不会去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也无意进行创新探索。
调查中多数学生虽然表现出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但对于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缺乏强烈的创新精神。
(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总体评价为“较差”,表现在:缺乏深层次思考、另辟蹊径的自我总结和学习能力。
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常常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和突破。
最明显的表现在缺乏新意的发言、作业、试卷、论文比比皆是。
(三)缺乏创新的兴趣。
兴趣是人对事物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知活动倾向。
兴趣是个体行动的巨大动力。
调查显示,在兴趣的广度方面,认为自己“兴趣广泛”的学生只有19%;在兴趣的深度方面,6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兴趣的犹如程度不够”;在兴趣的稳定性上,45.8%的学生回答“自己的兴趣是随着时间、环境、心情经常变化的”;在兴趣的效能上,39%的学生“只是口头讲讲,很少采取具体行动”。
(四)缺乏创新的毅力。
毅力是人类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实现自己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一是能动性和个体积极性的集中体现。
调查中发现,虽然大学生都能意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
(五)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
观察是个体预定目的主动了解事物的感知过程,是感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一切创新都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的。
在分析电话号码7414345有什么规律时,有56.9%的学生用了10秒以上的时间,仅有19%的学生用时5秒以内。
43%的学生“走路时不注意周围的环境”,比“注意周围环境”的学生高出了12个百分点。
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不足。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大学生是具有创新潜能的,只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
相反,如果不进行创新教育,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就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需要我们以创新的意识、科学的态度,不断去探索、去追求、去创新。
我们认为,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
中国传统教育重视对前人成果的记忆,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对权威和课本的依赖于一味地身心。
所以,高校要转变教育思想中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开放教育和各项教育的新型教育观念。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启迪学生学会运用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世界。
在此基础上,要大胆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创新教育体系。
(二)创新要立足自己的特色。
一是发挥传统优势,如我们郑州工程学院在粮油食品专业的研究方面具有自己的一定优势;另一个是开发优势,如我院积极探索合作办学路子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专业设置方面,近年增设艺术专业、电子信息专业、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等,体现了一定的创新精神,也使大学生有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三)改革教学方法。
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在授课中,大力推广“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参与学习全过程为基本特点,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能力及创新精神与能力为目标。
同时运用课堂辩论、CAI授课、学生讲课和专题论等方法,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四)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
通过实践,不仅能帮助大学生牢固掌握已学过的知识,而且也能锻炼其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加强实践性教学,特别要注意加强实验课教学,着眼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学校应设立开放型实验室,建立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
(五)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活动。
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科学研究,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可以介绍大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学生自题目,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并选派指导。
对学生的科技活动要进行定期检查和鉴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和责任心。
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鼓励学生成立“科技发明创造协会”,将兴趣和爱好相同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吸收更多的学生主动参加与科技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培养。
(六)改革考试方法。
现在的考试方法偏重知识测试,而忽视能力考核,单纯以分数作为学生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应该实行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测试学生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的能力的考试方法。
可以采取书面答卷与科研论文、产品设计、社会调查报告等相结合的方式,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此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七)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一是课程选择面要宽;二是要有相对完善的课程转换体系,使学生可以跨专业、跨院系学习。
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应具有某以专业的技能,而且应具有根据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改变工作类型的能力。
我们高校的教育思想影视加强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广阔的视野、深厚的功底,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八)开设“创新学”课程。
“创新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时间训练,在对学生的培训中系统的讲解创新思维、创新工程、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开发等内容,重点训练学生的灵活性思维、求一型思维、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等能力。
开发学生思维的流畅型、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精确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变通性。
以此来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的主动性,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策略,使他们的思维具有流畅性和灵活性,培养起对新知识的敏感性。
(九)创设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
体现创新教育要求的新型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创新实践活动,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有平等、信任、宽容、进取的氛围,这些都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安排、教风学风、师生关系、物质和精神的校园环境中,并透过这些方面对学生的创新人格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有意识的或潜移默化的持久影响。
例如,在校园建筑的设计上,在校园颜色的选择上,在校园音乐的选择上,在师生着装的规定上,在教室的布置上,应考虑自然与人文兼顾,活泼与庄重兼顾,有序划一与个性的提倡兼顾。
在校训、标语口号和宣传栏中应体现对创新、创造的追求。
在校园里应随处可以看到那些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人们的画像、塑像以及他们的创造成就,到处反映出学校对创新、创造的积极的价值提倡。
(十)开放教学。
大学应是开放性的,是走向国内、国际的,大学是一个整体,在继承她的传统,多年学风的情况下,应积极发展国内、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校际关系,互派研究生和访问学者,进行科学研究与合作。
由于创新教育是一个新的教育概念,是新的教育改革研究和实验,我们并不祈求所有的人在它开始的时候都一律赞同。
但我们希望人们能够用平常之心来看待它,从时代特点,国家和民族所需要的人才,从中国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来思考这件事情,进而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我们民族本来是一个极具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曾经做出过巨大贡献。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中,既有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勇于创新的宝贵传统,也存在不少的不利于创新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认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开展创新教育很可能是一件既重要而又艰
巨的事情,但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尽管创新教育现阶段还不够完善成熟,但它是现时代的呼唤,是时机到来的思想,是新的教育抉择,也是一项有利于深化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让我们坚定信心,团结奋斗,脚踏实地去继续推进这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