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品德课堂教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搞好品德课堂教学

一、用心导入,事半功倍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成功的思品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因此,导入的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如在教学《媒体连着我和你》一课中,由于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比较熟悉,同时带有特殊的亲切感。因此,在导入时,先让学生观看关于家乡宿迁的专题片,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但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的美丽,同时也感受到是电视媒体让全国人民认识家乡宿迁,让学生的心与家乡贴得更近。再如设计《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一课的导入,首先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同学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唤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向父母表达出真实的情感体验。

二、联系生活,注重体验

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社会、学生的实际有着广泛联系。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要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过去的课堂所传授的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并不紧密,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课堂成了与生活割裂的空间,知识成了从生活中剥离的纯粹的知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正努力地还课堂以生活的本来面目,时时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如在教学《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时,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人去进行观察、去思考,让学生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感受劳动者给自己带来的方便,培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善待普通劳动者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所以,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在丰富、在发展,教学贴近了生活,课堂变成了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应用。

三、参与实践,催化情感

情感是连结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加深道德认识,推动学生道德行为的“催化剂”。列宁曾说过:“没有情感,也就不能有人类对真理的追求。”然而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尤其是小学生更离不开情感。为此,教师应吃透教材,深入体会,巧妙地利用教材中道德情感因素去叩击学生情感的闸门,创设与教学相适应的情境,并让学生参与到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入境动情,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如教学《劳动不分贵贱》一文,学习了课中的感人事迹后,可组织学生与环卫工人一起清扫街道,让学生亲自在实践中理解劳动的意义,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从而亲身体验环卫工人的平凡高尚和重要性。如教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后,可以当堂开展整理书包等实践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

此外,学生良好道德品德的形成,除了进行课堂教学外,还必须通过反复不断的实践。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明之理去分析,以提高道德认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懂道理的基础上必须身体力行,以行为规范准则对照自己的言行,改正自己的不正确行为。

四、善于总结,就势延伸

总结,意味着一节课的结束。如何把强化的知识、激发的情感化作行为实践,为他们的行为实践明确方向,从而使知、行统一有重要意义。总结的内容,宜具体而切合实际、有针对性,且应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如讲《分清是非》时,当学生谈了大量的有关事实后,深深认识到明辨是非的益处,不辨是非的危害,学生谈得广泛、深刻,所以,我便只以两句话结束全课:“希望同学们遇事勤动脑,辨是非。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孩子。”言简意赅,朴素实在,扣住了学生的思想脉搏。对于学生生活实际难以遇见、很少体会的思想内容,则应在总结中说透,成为龙睛,并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

同时也要对所学内容进行适度的延伸。如:和好书交朋友,可以自然延伸到和好报交朋友;从小要敬爱父母,可以延伸到长大后有责任供养年老的父母。但这种延伸是有一定限度的,即要控制在同一个道德范畴和同一个教育层次之内,决不能无限扩展。比如:从小学好各门功课就不宜向德智体全面发展扩展;热心为集体服务就不宜向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扩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