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谚语大全

合集下载

与地理有关的 谚语或诗歌

与地理有关的 谚语或诗歌

与地理有关的谚语或诗歌1、“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降水较多,为我国华南地区或长江中下游地区。

2、“黄梅时节家家雨”,梅雨季节,位于江淮地区3、“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此地种植麦子,为华北地区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昼夜温差大,为西北地区,一般指新疆。

5、:“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说明该地为秦岭,6、“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跟瑞雪兆丰年是一样的意思。

一个是因为雪把害虫给冻死了,还有一个就是因为松软的雪中间有空气,这不流通的空气可以起到保温效果7、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温带大陆性气候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快行冷锋的影响9、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垂直地带性1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准静止锋的影响12、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地球公转13、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地壳变动14、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季节性1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相变化16、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水循环1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三峡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19、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然后到洛阳呢?2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地域性21、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地域性2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循环23、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地壳变动2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2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26、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波浪的侵蚀作用2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28、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迎风坡易形成降水2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草原的景象3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当时的条件下,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3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生物循环3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冬季风的影响3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指来源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夏季风),到达不了我国的西北地区。

高三地理知识点谚语

高三地理知识点谚语

高三地理知识点谚语地理学作为一门关于地球表面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学科,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谚语,它们简洁有力地概括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三地理知识点相关的谚语。

1. 万物由水而生水是地球上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物活动的基础。

这句谚语强调了水在地球上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生物对水资源的依赖。

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谚语表达了山地地貌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地势虽不高,但山上有修炼成仙的人,因而具有了独特的名气和影响力。

3.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谚语描述了地理环境的美丽和丰富,吸引了无数英雄人物前来探索和征服。

地理环境的各种特点对于人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 气候决定土壤,土壤决定产业这句谚语强调了气候和土壤对于农业以及其他产业的重要性。

气候条件的变化不仅决定了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对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5.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个谚语形象地描述了风对于地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即使树木欲静止,风仍然不停地吹拂,显示了自然界中力量的不平衡和振荡。

6.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这句谚语表达了地理环境给予生物自由发展的机会,并强调了生物对于适应环境并实现进化的重要性。

它也提醒我们要保护好生物栖息地,让更多的物种得以繁衍和生存。

7. 山青水秀诗韵长这句谚语形象地表达了山水风景对于文学艺术的启发,山青水秀的自然景观常常成为文人墨客描绘和写作的对象。

8.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句谚语表达了地理环境对于季节性变化和植被的丰富影响。

在秋季,山上的植物呈现出斑斓的红色,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

9. 东西南北中,乃是中国这句谚语简洁地概括了中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西南北以及中部地区都有具有不同特点和优势的地理环境和资源。

10. 青山绿水,人杰地灵这句谚语强调了地理环境对于人们精神境界和文化底蕴的影响。

关于学习地理的谚语

关于学习地理的谚语

关于学习地理的谚语地理课作为一门小学科,学生不是很重视,每周安排的两节课仅有八十分钟的学习时间.所以利用好这八十分钟的课堂时间对学生学好地理至关重要.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学习地理的谚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看风测天天气成云致雨首先要有水汽,水汽是靠风来输送的,“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送暖,北风寒.”,风对天气变化有明显预兆.“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这是冷空气经过前后风向的转换情况.冷空气南下到达本地之前,受暖气团影响盛吹偏南风,冷空气到达时,转为偏北风,风向转变前后,天气转阴有雨.“西北风,开天锁,雨消云散天转晴”,吹西北风,表示本地已受干冷气团控制,预示天气转晴.“云交云,雨淋淋”、“逆风行云天要变”,说明大气高低层风向不一致,易引起空气上下对流,产生雷雨等对流性天气.季节不同,风向所反映的天气也不同.“一年三季东风雨,唯有夏季东风晴”、“东北风,雨祖宗”,表明吹了偏东风,1~2天内天气将转阴雨,而夏季吹偏东风,将海上温度较低的气流吹到陆上,起调节气温的作用,不易下雨,尤其不易出现雷阵雨.二、看云测天俗语说:“云是天气的招牌”.云的形状、高低、移向直接反映了当时天气运动的状态,预示着未来天气的变化.民间很重视看云测天.“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水凄凄;云往南,雨成潭,云往北,好晒谷.”云往东或东南移动,表明高空吹西到西北风,故有“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指春夏-之交,云从东或东南伸展过来,常是台风侵袭的征兆,所以会“水凄凄”了.云向南移,说明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交汇,所以,“云往南,雨成潭”.云向北移,表明本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无雨便“好晒谷”了.天空上下云层一致,天气比较晴好.高低层云移向不一致,天气变化会很剧烈、复杂.正如谚语所说“天上乱云交,地上雨倾盆”、“顺风船,顶风雨”、逆风行云天要作变”.有许多谚语是看天的颜色测天,如“乌云块块叠,雷雨眼面前”、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人黄有病,天黄有雨”、“日出红云升,劝君莫出门”、“傍晚黄胖云,明朝大雨淋”等.三、看雨测天雨雪天气现象出现的早晚、强度及方位,都对应着一定的天气形势,因而能判断推测出天气变化.“雨前毛毛没大雨,雨后毛毛没晴天”.是指一开始就降毛毛雨,预示这场雨不会大,若降了大雨,转为下毛毛雨,预示仍要继续下雨,不易转晴.“开门雨,下一指;闭门雨,下一丈”、“早落雨,晚砍柴;晚落雨,穿雨鞋”,是说清晨开始下雨,时间短,雨量小,晚饭前后下雨,时间长,雨量大.“雨下中,两头空”,指中午下雷雨,时间短,两头晴天.“久雨傍晚晴,一定转晴天”,阴雨时傍晚前后雨止转晴,预示阴雨结束,天气转晴.四、闻雷测天民间群众常根据雷声预测天气,“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这条谚语指的是未下雨之前就雷声隆隆,表明这次下雨是局部地区受热不均匀等热力原因形成的,又叫热雷雨,雨量不大,时间很短,局地性强,常出现“夏雨隔条河,这边下雨,那边晒日头” 的现象.“先雨后雷下大雨,不紧不慢连阴雨”、“雷声水里推磨,下雨漫满河”.这几条谚语指先下雨,雨后静风、闷热,雨势越来越猛,雷声不绝,预示要降暴雨;如在降雨过程中,雷声不紧不慢,打打停停,预示会出现连续阴雨.“西南雷轰隆,大雨往下冲”,指西南方位起雷暴,来得慢,雨势猛,时间长.“西北雷声响,霎时雨滴滴”,西北方雷雨来得快,风力大,有红云时还会降冰雹.“东北方响雷,雨量不大”、“东南雷声响,不见雨下来”,也是根据打雷的方向判定雨量的大小.五、看雾测天雾是常见的天气现象.特别是冬春,在晴朗微风的夜晚,地表附近气层里水汽含量较多,水汽凝结成雾,或是冷气团移向暖湿的地面时,也会形成雾.看雾也可以预测天气变化.“白茫茫雾晴,灰沉沉雾雨”,有雾时,天空白茫茫,预示着晴天,如天气灰沉沉,预示雨天要来.“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久晴之后,空气中水气较少,不易形成大雾,如有大雾出现,表明有暖湿空气移来,北方冷空气影响时,会转阴雨.久雨之后,冷空气已控制本地,夜间云层消散,微风,早晨出现大雾,阴雨结束转晴.不同季节出现大雾,预示未来天气也不一样.“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指春天出现大雾,天要转阴雨;夏天大雾消散后,天气晴热;秋天有雾,表明有冷空气南下,会出现连续有雨;冬天有大雾,预示最近要下雪.六、看天象测天大气层中水汽、水滴、冰晶等到悬浮物质,使日、月、星、辰在天空中出现多种色彩和许多光学现象,观察它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天气.“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开成朝霞.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所以,“朝霞不出门”.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天气将转晴,所以“暮霞行千里”.谚语“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日出红云,劝君莫远行”、“太阳照黄光,明日风雨狂”等也是这个道理.“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指前两天和当天上午阴雨,中午出现太阳,没有多久天气又转阴雨,预示天气将会连续阴雨.七、看物象测天动植物在气象条件发生变化时,其活动规律和习性会发生一些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来预测天气.“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乌龟背壳潮湿,壳上的纹路混而暗,是天要降雨的征兆;龟壳有水珠,像是冒汗,将要下大雨.龟壳干燥,纹路清晰,预示近期不会下雨.这是因为龟身贴地,龟背光滑阴凉,当暖湿空气移来时,会在龟背冷却凝结出现水珠,天将下雨,反之空气干燥,暂不会下雨.“蛇过道,大雨到”、“水蛇盘柴头,地下大雨流”、“蚂蚁垒窝天将雨”、“蚯蚓封洞有大雨”、“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知了鸣,天放晴”、“蝉儿叫叫停停,连阴雨将来来临”、“鱼儿出水跳,风雨快来到”、“河里鱼打花,天上有雨下”.这些测天经验,几乎家喻户晓.它们都是动物对阴雨前气压低、湿度增大的生理反应.在晴天转雨时,人们感到闷躁,疲倦不适.老人腰酸背疼,病人伤口发痒,关节疼痛,都预示天要阴雨.八、看农历关键日预测天气有许多天气谚语是看农历关键日预测天气.如“上看初二三,下看十五六”、“坏了初二三,半月不得干”、“要知未来瘫不瘫,就看农历二十三”(瘫指下雨)、“月逢初四雨,一月晴九天”、“大旱难逃五月十三”、“六月六晒龙袍,淋破龙袍反晒四十五天”(指六月六下雨后期阴雨天数多)等.为什么这些关键日的天气易出现变化呢?人们经过长期的观测总结发现:冷暖气团经常会在农历的一些固定日期出现.农历与月相有密切关系,月亮的朔望对大气和海洋的引潮力有周期性变化,会使冷暖气团在某些固定日期比较活跃,影响时天气就会发生变化.九、3个月韵律测气候相距一定时间两种天气气候之间有一定的变化联系,气象学上把这种联系叫做韵律.许多作天气气候预测的天气谚语是属于韵律性质的.3个月韵律表现为季节之间的联系,例如:⑴“春雨贵如油,夏雨遍地流”、“春季无大风,夏季雨水穷”、“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⑵“大暑不雨秋天旱”、“夏寒秋长”.⑶“秋水纷纷,冬雪满天”、“秋有旱,冬有冰”.⑷“寒水枯,春水多”、“打冬雷,落春雨”.⑸“春雪百日雨”.这些天气谚语,反映了季节气候特点之间的联系,气象工作者用这些谚语作气候预测先要进行大量的谚语验证工作,再以此作为气候预报的一种判据.十、5个月韵律测气候许多天气谚语反映天气气候5个月的变化和联系,大约相隔一个季节.例如:⑴“不得春风,难得秋雨”、“春有几次大风,秋有几次大雨”.⑵“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九里一场风,伏里一场雨”、“九九南风伏里旱”、“四九南风伏里旱”.以上两组天气谚语主要是根据冬春冷空气活动来预报5个月(150天)左右的降水天气.我们曾对天气谚语进行验证,查1月份冷空气活动与6月份降水的联系,发现26次冷空气活动,23次在以后的150天左右有降水过程,占88%,降水过程平均为3天.由此可以看出,用5个月韵律预测气候变化,可靠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谚语与地理

谚语与地理

谚语与地理启洪地理1.天文地理方面(1) 上下四方曰宇, 古往今来曰宙”。

(宇宙时间、空间性)(2) 斗转星移”。

(地球运动)(3) 日中万影正, 夕中万影倾”。

(太阳高度周日变化规律)(4) 斗柄指东, 天下皆春; 斗柄指南, 天下皆夏; 斗柄指西,天下皆秋; 斗柄指北, 天下皆冬”。

( 北斗七星与四季变化)(5) 坐地日行八万里”。

(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6) 月盈则亏,日中则昃”。

(月相变化及太阳东升西落规律)2.气象方面(1) 东风急, 备斗笠”;“风急云起, 愈急必雨”;“一日东风三日雨, 三日东风无米煮”。

( 风)(2) 十雾九晴”;“天上鲤鱼斑, 明日晒谷不用翻”。

(云雾)(3) 瑞雨兆丰年”;“雪打高山, 霜打平地”。

(雨雪露霜)(4) 雷打惊蛰前, 高山好种田”;“当头雷无雨, 卯前雷有雨”( 雷电)(5) 虹低日头高, 明朝晒断腰”。

(天空景象)(6)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江淮梅雨)(7) 春寒雨绵绵, 夏热火烧天”。

(长江流域春寒、伏旱天气)(8) 古龙晒太阳, 不久台风狂”。

(台风)(9) 霜后暖, 雪后寒”;“热生风, 冷生雨”;“一场春雨一场暖, 一场秋雨一场寒”。

( 气象关系)(10) 雨后青山分外青”。

(大气散热作用)(11) 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

(温带大陆性气候)(12) 一年无四季, 一日见四季”。

(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13) 一年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

(横断山区垂直气候明显)(14) 春雨贵如油”。

(华北平原春旱严重)(15) 天无三日晴”。

(云贵高原东部冬季天气)3.农业方面(1) 人误地一时, 地误人一年”。

(农业季节性)(2) 伏里有雨多种麦”。

(气象与农业关系)(3) 槐树不开花, 晚田不归家”。

(农业气象预测)(4) 豌豆开花, 最怕风打”。

(农业气象灾害)(5) 秦岭山脉一条线, 南吃大米北吃面”。

与地理相关的谚语

与地理相关的谚语

与地理相关的谚语
摘要:
1.地理与谚语的关联性
2.常见的地理相关谚语
3.地理谚语的来源和意义
4.地理谚语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正文: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在我国,地理与谚语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地理知识通过谚语的形式被广泛传播和传承。

与地理相关的谚语有很多,这里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1.“山高水长” - 描述地形对水文特征的影响,意味着地势高的地区水源丰富,河流流长。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不同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3.“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 反映人们根据所处地理环境发展出相应的生产方式和饮食习惯。

4.“山雨欲来风满楼” - 描述气候现象,预示着大雨将至。

这些地理谚语来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是他们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这些谚语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它们以简洁明了的形式传递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自然环境。

在教育领域,地理谚语可以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理概念。

在文学作品中,地理谚语的运用也能增加作品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此外,在旅游、规划等领域,地理谚语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目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总之,地理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达了丰富的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与民间智慧的结晶。

常见地理谚语

常见地理谚语

常见地理谚语天文地理方面(1)“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宇宙时间、空间性)(2)“斗转星移”。

(地球运动)(3)“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

(太阳高度周日变化规律)(4)“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与四季变化)(5)“月盈则亏,日中则昃”。

(月相变化及太阳东升西落规律)气象方面(1)“东风急,备斗笠”;“风急云起,愈急必雨”;“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无米煮”。

(风)(2)“十雾九晴”;“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云雾)(3)“瑞雪造丰年”;“雪打高山,霜打平地”。

(雨雪露霜)(4)“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当头雷无雨,卯前雷有雨”。

(雷电)(5)“虹低日头高,明朝晒断腰”。

(天空景象)(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江淮梅雨)(7)“春寒雨绵绵,夏热火烧天”。

(长江流域春寒、伏旱天气)(8)“古龙晒太阳,不久台风狂”。

(台风)(9)“霜后暖,雪后寒”;“热生风,冷生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气象关系)(10)“雨后青山分外青”。

(大气散热作用)(11)“早穿皮袄午换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温带大陆性气候)(12)“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

(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1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横断山区垂直气候明显)(14)“春雨贵如油”。

(华北平原春旱严重)(15)“天无三日晴”。

(云贵高原东部冬季天气)(16)“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以后数九寒天)(17)“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锋面雨)农业方面(1)“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农业季节性)(2)“伏里有雨多种麦”。

(气象与农业关系)(3)“槐树不开花,晚田不归家”。

(农业气象预测)(4)“豌豆开花,最怕风打”。

地理谚语

地理谚语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明月林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绿树林边合,青山廓外斜”(孟浩然)——森林美化环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地形对气候、植被的影响,山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植被相应呈垂直变化“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云贵高原的地形气候特点“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气温的日较差所有的雷声闪电,都是在雷雨云里发生的。

* 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

(浙江)* 南闪千年,北闪有雨来。

(浙江、《田家五行》论电)* 南闪半年,北闪跟前。

(江苏常熟、无锡)* 电光西南,明日炎炎。

(浙江义乌、江苏常熟、元锡)* 电光西北,下雨涟涟。

(同上)* 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

(湖北应城)* 南闪晴,北闪雨。

(广东)这几句所讲的闪电,是发生在冷锋上的,称为冷锋雷雨,或飑线雷雨。

冷锋位于北来冷气团的前锋,从北向南行动。

看到雷电发生在北方,可见冷气团将跟着冷锋,自北向南而来,所以"北闪有雨来"。

如果看到电闪发作在南方,它必定再向南去,不再北来。

这时在本地方盛行着的是干燥而清洁的北方气团,刚到时比较冷些,但是因为天青无云,阳光强烈,温度是会很快升高的,所以说“南闪火门开”。

* 东闪西闪,晒煞泥锹黄鳝。

(浙江)* 东霍霍,西霍霍,明天转来干卜卜。

(福建福州)* 电光乱明,无雨天睛。

(陕西武功)夏季雷雨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锋面雷雨,一种是局地热雷雨。

前者是由于锋面上升气流引起的,呈带状分布,范围广,生命久;后者是由于局地性强热对流引起的,范围小,生命短。

“东闪西闪”就是第二种雷雨体现的现象。

我们仅能看到电光,听见雷声,而不涉及降水。

因此“电光乱明,无雨天晴”。

* 东霍三年,北霍眼前。

(江苏常州)* 东拉西拉,泊泥湖里开拆;南闪一夜,北闪对射。

(河北 )* 东闪西闪是空骗,南闪停三天,北闪在眼前。

10条地理谚语和解释

10条地理谚语和解释

1. 落叶归根:意指人无论身在何处,都会思念和回归故乡或根源。

2.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形容自然界的山川永恒不变,寓意着生生不息,永恒不变。

3. 山高水长,别有洞天:指山水之间隐藏着许多美好景致或奇特景观,寓意着世界之大,处处皆有惊喜。

4. 水至清则无鱼:意指水太清澈的话,鱼会因为无处藏身而被捕捉,暗示事物过于明朗可能会暴露问题。

5.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人受环境影响,接触好人会变好,接触坏人会变坏。

6. 风雨同舟:形容在困难时期互相帮助、共同渡过困境。

7.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比喻开放包容的胸怀能容纳各种不同的意见和人才,才能有所作为。

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意指一个地方不一定要有很高的山,只要有仙人出现过,就能成为有名的地方。

9. 一山还有一山高:表示人们永远有追求更高更好的目标和追求。

10.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比喻只有经历过时间和困难考验,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的品性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谚语大全
导读:1、“今朝日头乌云托,明朝晒坏乌龟壳”上海崇明岛
2、“坐地日行八万里”。

(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
3、“一日南风三日暴”江苏南京
4、“打早打辣雾,尽管洗衫裤”广西白州
5、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宇宙时间、空间性)
6、仰望山接天,俯视江如线,对面能说话,相会要一天”
7、“一日南风三日暴”江苏南京
8、“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是云贵高原的地形气候特点写照。

9、“三日风三日霜三日日头公”福建厦门
10、三山夹两盆”
11、胜景天然别,精神入画图。

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

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

游人来至此,愿剃发和须。

”四顶山特征
12、“冬寒冷皮春寒冻骨”福建厦门
13、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草原地理
14、“冬至无雨一冬晴”广东汕头
15、“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云贵高原
16、“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是秦岭地区地理景色的写照。

17、“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长江特征
18、“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过去福建交通的困难。

1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特征
20、“东闪西闪(闪:闪电),晒煞泥鳅黄鳝”同上
21、上山云里钻,下山走河边,对山喊得应,走路要一天。

横断山脉地形
2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高山地理气候
23、“打早打辣雾,尽管洗衫裤”广西白州
24、“日出热辣辣,中午雨淋头”同上
2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原因是山顶的气温比同时间的山脚下的气温低。

26、“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7、“冬寒冷皮春寒冻骨”同上
28、“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云南昆明
29、月盈则亏,日中则昃”。

(月相变化及太阳东升西落规律)
30、“今朝日头乌云托,明朝晒坏乌龟壳”上海崇明岛
31、“一场秋雨,一场寒"与冷锋有关
32、斗转星移”。

(地球运动)
33、“日出热辣辣,中午雨淋头”同上
34、“冬至无雨一冬晴”广东汕头
35、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

(太阳高度周日变化规律)
36、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与四季变化)
37、“三日风三日霜三日日头公”福建厦门
38、“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秦岭地区
39、“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云南昆明
40、“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


41、“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四川()
42、“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福建
43、“黄梅时节家家雨”是我国江淮下游地区的自然现象,这一现象出现于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时节
44、“吃过端午肉,坝上紧紧筑”浙江杭州
45、“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昆明市的气候特征。

46、“坐北朝南,冬暖夏凉”指北方
47、“坐北朝南,冬暖夏凉”指北方
48、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福建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