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纪录片历史
【拍出优秀的国际题材纪录片】 纪录片题材分类
【拍出优秀的国际题材纪录片】纪录片题材分类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中国纪录片走过了从幼年到成熟的历程,而中国制作拍摄的国际题材纪录片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纵然有《大国崛起》这样出类拔萃的作品,总的制作规模和制作水平却难与国内题材的纪录片相比,也与中国电视媒体在国际上日益重要的地位不相符。
对中国拍摄的国际题材纪录片进行梳理,有利于找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所在。
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一、上世纪80年代“临渊羡鱼”阶段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纪录片制作人已经走出国门了,例如,中国援建坦赞铁路、中国援非医疗队这样的重大涉外题材,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都拍摄了纪录片。
与现在的状况相比,当时的生产和生存条件可以用“艰苦卓绝”来形容,中国摄制组航拍坦赞铁路的飞机甚至因信息不通畅险些被当地驻军打下来。
然而,从更广泛的层面看,直至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纪录片制作人仍极少有机会出国拍摄,极少的出国机会属于开眼界的考察性机会。
当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开始实施,中国人迫切希望了解国门之外的大千世界,巨大的需求与极为有限的出国拍摄能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除了引进播放一些国外拍摄的、与中央的宣传口径不矛盾的海外纪录片和专题片(如《动物世界》)之外,中央电视台(以下称央视)几乎别无良策,而省市电视台更是无暇顾及。
但是,央视80年代针对这个问题还是想了一些办法的,其中最成功的一个案例便是请美籍华裔制作人靳羽西拍摄了14集纪录片《世界各地》(英文名《One World》)。
当时,央视只给了靳羽西播出的承诺,制作费用完全由靳的团队筹集,但在当时,仅在央视播出这个号召力就足够大了。
《世界各地》摄制时间两年,涵盖14个国家,受访者不乏国家元首和国际名人,于1986年在央视播出。
《世界各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据说累计观众数亿人次,这其中有许多热衷学习英语的中国青年,他们用砖头式录音机将英文版录下来反复跟读,连随后出版的上下册《世界各地》中英文解说词都热销一时。
8部bbc历史纪录片坚持看完见识会大不一样
8部BBC历史纪录片——坚持看完,见识会大不一样图片来源| 豆瓣很多人去欧洲旅行,一开始觉得很新鲜,教堂很宏伟,城市很小资,处处风景如画,可是过几天后,审美疲劳就会一阵阵袭来,看来看去,好像都差不多啊。
说实话,欧洲要玩得好,真得懂历史。
那么,怎么才能快点对西方历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呢?这种事,还是要找BBC——人家专门干这个的,巨额投入,不计回报,就是想用他们的知识给你“洗洗脑”。
今天特别整理了BBC制作的8部精彩历史纪录片,大多数是关于欧洲历史的。
藏着,慢慢看~1BBC 英雄列传Heroes and Villains 欧洲的项羽和岳飞们的故事▌《勇士》全系列共分六集,每集透过历史上一起重大事件,揭开青史留名的着名将领的复杂性格。
▌第一集是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的移民野小子怎样在土伦战役中一战成名;第二集是日本的德川家康,从丰臣秀吉托孤开始到关原决战击败石田三成结束;第三集是领导英明却优柔寡断的斯巴达克斯;第四集是科尔蒂斯,摧毁阿兹特克文明的前前后后;第五集是狮心王理查,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与萨拉丁的双雄会;第六集是阿提拉,横扫西欧却盛极而衰的故事。
▌人物刻画很到位,演绎的有血有肉,散发着英雄气概却又绝非脸谱化的高大全。
大到史诗战役的千人混战,小到油盐酱醋的旁枝末节,配得上制作精良的评价。
链接:/a_19rrg85rdp.html2英国史A History of Britain15集看懂英国和资本主义发展史▌对于一个不了解英国历史的人来说,本片是很好的教材。
本片再现了英国文明的成长历程,从巨石文化的新石器时代到辉煌的伊丽莎白时代,穿越17世纪暴乱的国内战争到日不落大不列颠帝国。
这是一个生动的,有些情景可以说是血腥的故事。
15集,BBC就能把复杂的英国历史说清楚,确实厉害。
▌这部纪录片里有严谨的学者态度,也有尽量还原当年那些重大事件的场景,配上音乐,总的来说,坚持看下来,对西方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就基本知道了。
中国纪录片发展历史(20200630113828)
中国电视纪录片从诞生的1958年开始至今的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根据风格、类型、功能等彼此关联映照的多种环境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期:1、政治化纪录片时期(1958 —1977年)这一时期,中国电视纪录片在观念上依附于政治,在形态上则依附于其他的电视节目。
由于受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电视纪录片几乎都染上了政治化色彩。
政治化纪录片在语言上显得空洞,在题材上出现雷同,在风格上则是单一,缺少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人性色彩和人文精神。
而由于技术局限和观念作用所导致的声画剥离的影片形态,使得这一时期的纪录片出现浓重的灌输味。
因此,这一时期的电视纪录片虽然负载重要的职能、有着相当的地位,但实际上并没有起多大作用。
2、人文化纪录片时期(1978 —1992 年)第二时期的纪录片没有了第一时期的政治味道。
受社会思潮的影响,人的意识开始觉醒,原来的英雄主题逐步被人的主题所取代。
尽管出现在电视纪录片中的一个个人还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更像是集体的人性化的符号,但是已经和前一个时期的虚幻的英雄全然不同。
即使是对民族精神的象征的山河的观照,也赋予了人文的色彩。
由于承载着教化的功能,带有民族象征意义的山川河流以及长城运河等均成为这个时期纪录片的最佳对象和载体。
对于民族以及历史等大题材的观照成为这个时期电视纪录片的一大特色。
宏大主题的纪录片,需要一种群体性力量,需要群体共同的激情,需要集体创作的机制,这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一个特点。
这一时期纪录片开始凸显媒介传播意识,这主要是因为那个时期社会对电视纪录片的功能性需要所致,是纪录片本体以外因素作用的结果。
3、平民化纪录片时期(1993 —1998年)第三时期出现了不同题材的纪录片,都把思考、关注的立足点放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
纪录片的承载已经改变,意识形态的因素被人文的因素所取代。
纪录片美学、哲学的意味加强,而它的社会性功能自然削弱。
人的主题、百姓意识、平民化视角这些国际化的纪录片表征,成了这个阶段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主导性观念。
八部BBC经典人文历史纪录片
八部BBC经典人文历史纪录片——从小看世界,另眼看世界俗话说“读史可以明智”,除了阅读各类历史著作,观看历史纪录片也是我们走进历史、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
这BBC出品的8部经典人文历史纪录片,从城市、艺术、战争、领袖、宗教、王朝、音乐、建筑8个角度切入,有的以小见大,从细节处看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的则以面铺开,重新审视当时人们作出的决定及其原因和影响。
既能使观众了解历史、增长见识,还能帮助观众形成一种批判性的历史观和世界观,推荐收藏!01、失落的古代城市内容简介——本纪录片一共有3集,带我们探索那些文明古国最重要的城市,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和教训。
第一集介绍了皮拉美西斯,古埃及首都,由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于3000年前建成。
当这座失落的城市被发现时,考古学家感觉相当困惑,因为拉美西斯二世根本不可能在此处建城。
本片重现了古埃及以及早期考古学家活动的场景,让我们跟随现代考古学家的脚步,看他们如何解释皮拉美西斯消失的原因以及为什么数千年后它会出现在错误的地方。
第二集讲述了在秘鲁北部兰巴耶克山谷中,有将近250座用泥砖兴建的金字塔;很久以前兰巴耶克人存在着莫明的恐惧,他们认为建造金字塔是他们存活的关键。
在一座名为Tucume的城市中,26座金字塔并排耸立,这是这个文明消失以前最后建造的金字塔,也是整个文明的顶峰。
是什么样的恐惧让这里的人们建造了如此多的金字塔,它们有什么样的功用,为什么整个文明突然之间消失?考古学家在废墟中发现了大量活祭的牺牲者,跟随这些线索,Tucume城的黑暗历史展现在我们眼前。
第三集讲述了位于小亚细亚的文明古国——赫梯。
赫梯崛起于公元前2000年,最初是由讲赫梯语的赫梯人和迁来的讲涅西特语的涅西特人组成。
考古学家已经从这里发掘出许多遗迹,包括坚固的城墙、秘密隧道、神庙、宫殿、一座大型的仿金字塔建筑以及古代世界最大的图书馆之一。
公元前15世纪末至前13世纪中叶的新王国时期是赫梯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收藏贴BBC最经典的10部欧洲史纪录片
收藏贴BBC最经典的10部欧洲史纪录片展开全文BBC的纪录片对于纪录片的爱好者而言是必追的,自然类、科技类还有文史类,款款都是小编的最爱,这不就有十部经典的历史类BBC纪录片在等着你吗!1十字军东征>>>>内容简介BBC的这部纪录片以三集的长度为我们介绍了关于这场十字军东征的历史,并且也详细地介绍了为争夺基督教世界最神圣土地--圣城耶路撒冷的控制权,教皇对伊斯兰世界发动的新的圣战,。
而这场关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斗争持续了两个世纪,直至今日仍引发争论。
>>>>网址链接/video/av3051095/2文明的轨迹>>>>内容简介BBC的这部纪录片又名:西方艺术史话。
其两年才拍摄完毕,剧组跨越13个国家,曾走访百多个城市拍摄。
纪录片通过13集的长度为我们展现了西方文明艺术的历史,虽然由于拍摄时间较早,有些观点可能已经有所发展,但是这种通过艺术、音乐来呈现历史观点的做法,成为日后无数纪录片看齐并努力超越的基准。
>>>>网址链接/video/av1990120/3英国司法史>>>>内容简介BBC这部纪录片系统地介绍了英国司法的三部曲,共分三集:法律的诞生、追求自由、无罪推定。
虽然主题是法律(司法史),但跟随主持人的脚步,你将了解到英国法的历史不过是英国人民的历史。
>>>>网址链接/video/av4096167/4中世纪思潮-系列>>>>内容简介4集长度的BBC纪录片,在不同层面为我们展现出中世纪的历史,其包括了中世纪欧洲的启蒙、基督教信仰、中世纪阶级等方面的概述,讲故事的叙述方式总让人觉得非常神秘。
>>>>网址链接/video/av2940699/5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子女们>>>>内容简介BBC这部纪录片既可以说是历史方面的纪录片,又可以说是一部有关于皇室家庭的纪录片,这三集纪录片通过维多利亚女王与她丈夫和九个孩子的私人关系来探索她的统治。
中外纪录片比较
纪录片赏析法航447空难纪实,舌尖上的中国法航447空难纪实,讲述的是2009年5月31日法国航班447在大西洋上空神秘消失,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揭开了法航447坠毁大西洋的谜底。
飞机当时遭遇极端天气,需要人工驾驶,副机长的技术不熟练,加上机组成员分工的不明确,导致航班急速冲进大西洋,全机200多人无一生还。
整个纪录片画面一直在跳转,遇难者家属的叙述,遇难画面的模拟,调查者的推测,使得纪录片的极强,节奏感极强,观众的注意力也更集中。
特写镜头的不断出现,让观众关注到了遇难时,遇难者的每一个细微的面部变化,使得观众更能投入到这一情景中,体会到遇难者的情感变化,增加对历史的感触力。
《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
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本片制作精良,7集内容制作耗时13个月,2012年5月在央视首播后,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反响极好。
据该片总导演陈晓卿所言,这部纪录片时的目标观众不单止是为喜欢美食的‘吃货’而创作的,观众群体锁定为普通的正常人,并表示该片的目标是以美食作为窗口,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华饮食之美,进而感知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
陈晓卿说“我们要拍摄的不是名厨名菜,而是普通人的家常菜”,而且表示该片在呈现各色美食之外,《舌尖上的中国》还会展示的是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展示人和食物之间的故事,透过美食来看社会。
该片的重要主题是中国之“变”:向观众展示传统农耕的中国,同时也告诉观众很多中国传统正在改变,而有些片中出现的人很有可能是最后一代传承手艺的人;所以该片的创作团队在为本片确立了一项选择食材的拍摄标准:“拍摄承载中国人精神的食物”。
在张铭欢执导该片其中一集《时间的味道》,一位香港大澳的老奶奶在老伴过世后依然坚持制作着以前与丈夫共同做了几十年的虾酱。
中外纪录片发展进程和现状
《戏剧之家》2018年第09期 总第273期99影视观察中外纪录片发展进程和现状彭燕君,艾尔登才克(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100020)【摘 要】纪录片是影视艺术中重要的一支,不仅发挥着艺术特有的美学价值,更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
研究中外纪录片的发展脉络,通过对历史的梳理明确当前我国纪录片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于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纪录片;纪实性中图分类号:J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9-0099-02一、纪录片的定义和内涵纪录片是影视艺术中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关于纪录片的定义,世界上很多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意见。
最初提出“纪录片”这一术语的是格里尔逊,他认为纪录片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这个定义至今仍然受到广泛的认同和接纳。
美国几所大学联合出版的《电影术语辞典》中指出“纪录片,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
它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是从现实生活中吸取素材,并用剪辑和音响来增进作品的感染力。
”我国学者任远教授系统研究了纪录片作为一门艺术形式的内涵和性质,他认为“在电视中制作、播出的纪录片是一种特定的体裁或形式,是对某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或历史事件作纪实报道的非虚构的电影或录像节目。
纪录片直接拍摄真人真事,不容许虚构事件,基本的叙事报道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挑、等、抢的摄录方法,记录真实环境、真实环境中发生的真人真事。
”并进一步指出,纪录片的本性就是纪实性,其他在纪实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性、文学性等只是纪录片的他性,纪录片是一种发现、采访和编辑的艺术。
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纪录片的本性和第一原则就是纪实性,是利用原始素材对世界的真实把握,一句话,纪录片反对虚构。
但同时,纪录片也是一种艺术,它可以而且应该以艺术的手法来展现,要表达创作者自己的意图和观点。
另外,纪录片既然是用声音和画面来表达,画面的美感和后期的剪辑艺术也是必不可少的。
不可不知的历史纪录片
不可不知的历史纪录片历史是对过去所发生事情的记叙,在时间和空间上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
但纪录片像是时空胶囊,以其特有的真实与魔力,带我们走进特定的历史年代,那些无法理解的事、无法亲历的事件、无法体会的转折,或许能在纪录片中寻到真实的感知。
分享48部关于描述中国不同时期的纪录片,透过这些纪录片,让你重新认识华夏文明史。
01 楚国八百年导演: 张晓敏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语言: 汉语普通话集数: 8单集片长: 45分钟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曾经居住在中原地区的火神祝融之后遭到商王朝的驱逐,于是举族南迁,历经千辛万苦,总算在南方潮湿腥热的蛮夷地带落下脚跟。
他们给自己命名为“楚人”,虽然身在边陲,却始终怀有重返中原的念头。
楚人首领鬻熊协助周王朝推翻商纣的统治,然而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分封,周昭王的南巡更令他们对天子的期望彻底破灭。
以熊渠、熊通、楚庄王等有为帝王为代表,楚人开始尝试向中原扩张。
侵随战争、齐桓公来伐、城濮之战、吴楚之战。
02 屈原导演: 鲍方/ 许先编剧: 鲍方主演: 鲍方/ 鲍起静/ 张铮/ 朱虹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语言: 汉语普通话片长: 107分钟张仪是秦国的丞相,此次来楚就是破坏东方六国的团结,鼓吹“连横”,以利秦国各个击破。
楚王听从了屈原的劝告,拒绝了张仪。
但张仪去走南后郑袖的门路,想搬掉屈原这个障碍。
南后是个凶狠阴险的女人,一面指示上官大夫靳尚加害屈原,一面亲自出面陷害屈原。
她请屈原来到宫中,就在楚怀王就要进宫的时候,她假装头晕,扑倒在屈原怀里。
等楚王进来,她装出委屈的样子,诬告屈原调戏她。
楚王大怒,免了屈原左徒的官职。
在南后的努力下,楚王接受了张仪的“连横”计划,与东方各国绝交,张仪成为楚国的座上宾。
03 消失的古国南越国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语言: 汉语普通话集数: 2单集片长: 47分钟豆瓣评分:7.0南越国是秦朝灭亡后,由南海郡尉赵佗于前203年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后建立。
中国纪录片历史
90年代之前中国纪录片的历史是从西方国家的摄影师来中国拍新闻片开始的。
19世纪末,外国摄影师拍摄了义和团和八国联军,同时又拍摄了纪录当时中国社会生活风貌的影片。
以后在20世纪初拍摄了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大出丧等新闻片。
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除日本摄影师拍摄了《辛亥鳞爪录》外,中国摄影师朱连奎等也拍摄了反映武昌起义的《武汉战争》,稍后一些,又拍摄了反映二次革命的《上海战争》。
1918年前后,商务印书馆拍摄了一些以时事和风景为内容的纪录短片:《欧战祝胜游行》、《第五次远东运动会》以及《南京名胜》、《西湖风景》等。
1924年前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孙中山十分重视纪录片的拍摄。
他以大元帅的名义下令有关方面给予电影摄影师黎民伟工作上的方便。
黎民伟这个时期拍摄了《国民革命军海陆空大战记》等新闻片和纪录片,并在孙中山逝世后,利用已拍的材料汇编为《勋业千秋》。
在这个时期,苏联摄影师布留姆等人也在中国拍摄了《伟大的飞行与中国国内战争》、《1927年的上海》等。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电影工作者走出摄影棚,用手提摄影机拍摄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新闻纪录片,并从实际工作中培养起一批专业的新闻纪录电影工作者。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所属的中国电影制片厂、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所属的中央电影摄影场以及西北影业公司等先后摄制了《抗战特辑》、《抗战实录》等新闻杂志片,纪录片则有《芦沟桥事变》、《空军战绩》、《松沪前线》、《湘北大捷》、《民族万岁》和《华北是我们的》等,也给中国新闻纪录电影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
1953年7月,在北京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摄制新闻片和纪录片的专业机构----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其它电影厂也拍摄一定数量的纪录像片。
新闻纪录电影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都有很大提高,并在少数民族中培养了创作人员,摄制了大量新闻片和长短纪录片。
如《百万雄师下江南》、《新中国的诞生》、《红旗漫卷西风》、《抗美援朝》、《中国民族大团结》、《伟大的土地改革》、《早春》、《百万农奴站起来》、《黄河巨变》、《非洲之角》、《在激流中》、《征服世界最高峰》、《先驱者之歌》、《莫让年华付水流》、《我们看到的日本》等,其中有些曾在国内外获奖。
中外纪录片发展进程和现状
中外纪录片发展进程和现状作者:彭燕君艾尔登才克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09期【摘要】纪录片是影视艺术中重要的一支,不仅发挥着艺术特有的美学价值,更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
研究中外纪录片的发展脉络,通过对历史的梳理明确当前我国纪录片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于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纪录片;纪实性中图分类号:J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9-0099-02一、纪录片的定义和内涵纪录片是影视艺术中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关于纪录片的定义,世界上很多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意见。
最初提出“纪录片”这一术语的是格里尔逊,他认为纪录片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这个定义至今仍然受到广泛的认同和接纳。
美国几所大学联合出版的《电影术语辞典》中指出“纪录片,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
它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是从现实生活中吸取素材,并用剪辑和音响来增进作品的感染力。
”我国学者任远教授系统研究了纪录片作为一门艺术形式的内涵和性质,他认为“在电视中制作、播出的纪录片是一种特定的体裁或形式,是对某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或历史事件作纪实报道的非虚构的电影或录像节目。
纪录片直接拍摄真人真事,不容许虚构事件,基本的叙事报道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挑、等、抢的摄录方法,记录真实环境、真实环境中发生的真人真事。
”并进一步指出,纪录片的本性就是纪实性,其他在纪实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性、文学性等只是纪录片的他性,纪录片是一种发现、采访和编辑的艺术。
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纪录片的本性和第一原则就是纪实性,是利用原始素材对世界的真实把握,一句话,纪录片反对虚构。
但同时,纪录片也是一种艺术,它可以而且应该以艺术的手法来展现,要表达创作者自己的意图和观点。
另外,纪录片既然是用声音和画面来表达,画面的美感和后期的剪辑艺术也是必不可少的。
正是由于纪录片的这些特性,它一方面承担着我们把握真实世界的责任,传承历史和文化,发挥着文献性、历史性和社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它作为一门艺术给观众带来极强的审美体验。
适合初中生学历史的纪录片
适合初中生学历史的纪录片
适合初中生学历史的纪录片有:
- 《中国通史》:较为全面地讲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了历史发展趋势以及规律。
- 《河西走廊》: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从汉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河西走廊历史,展示了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
- 《大国崛起》: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9个国家的崛起过程,总结了国家崛起的历史规律。
- 《复兴之路》:讲述了从1840年到2007年中国近代史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对历史知识的很好补充。
- 《地球的力量》:介绍了火山、大气层、冰川和海洋等自然知识,以及地壳变化、气温变化和物种演化等内容,揭示了地球文明的发展历程。
- 《大陆的崛起》:介绍了非洲、澳洲、美洲和亚欧大陆的历史发展和文明演化,揭示了每块大陆上的历史文明发展。
中国人文纪录片发展史
中国人文纪录片发展史人文纪录片是一种通过电影或电视形式,以纪录的方式展现人类文化、历史和社会的艺术形式。
它旨在通过真实记录和叙述,传达人类经验和价值观。
中国人文纪录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本文将探讨中国人文纪录片的发展史。
第一部分:早期探索(1949年-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电影业经历了许多政治和社会的变革。
在这个时期,人文纪录片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尽管制作条件相对艰苦,但中国影人们始终保持着对记录和呈现人类社会生活的热情。
1960年代,中国的人文纪录片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神韵》等作品,它们通过精美的拍摄手法和真实的叙事风格,成功地展现了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
这些纪录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为中国人文纪录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改革开放与崛起(1978年-2000年)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宣布后,中国电影行业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变革。
这一时期,人文纪录片也在快速发展中。
电影人开始尝试新的拍摄技术和风格,以更加生动和真实地展现中国社会的面貌。
1980年代,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人文纪录片相继问世。
例如《黄河谣》等纪录片,用鲜明的镜头语言和深入的叙事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
同时,一些探索性的作品也出现了,探讨了社会问题和文化现象,为中国人文纪录片开辟了新的道路。
到了1990年代,中国人文纪录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
许多优秀的纪录片相继问世,如《天堂》、《江山》等作品,它们通过深入的人物描写和独特的叙事角度,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也使中国人文纪录片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第三部分:创新与多元化(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文纪录片持续创新,呈现出更多的多样性和多元性。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人文纪录片的制作和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制作团队开始使用新的技术手段,如无人机拍摄、虚拟现实等,为观众带来更为震撼和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
纪录片《世界历史》观感2022
纪录片《世界历史》观感2022这部纪录片共采访中外历史专家学者200余人,足迹遍布62个国家和地区,聘请了27位国际专业摄bai影师,探访了322所博物馆,得到了63个中国驻外使领馆和77个国外驻华使领馆的支持,内容包括了埃及的帝王谷、神秘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遗址建筑等世界各地的奇异风景.一部历时8年才完成的专题片《世界历史》在央视电影频道每晚18:45非黄金档播出,出乎意料的是开播一段时间后悄然走红.“当人们在工作之余打开电视机,在休闲中'看’半小时历史,边看边听,一定会很有收获的,还可以适当地弥补一下自从中学毕业以后就留下的历史空白.”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钱乘旦谈到正在热播的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称学历史已经进入“读图”时代.《世界历史》就是我国第一部使用高清晰数字技术摄制的世界历史纪录片.《世界历史》长100集,耗时8年制作而变成.从远古人类起源至万隆会议,娓娓道来,风格质朴.它从人类历史的开端、离古人类写下起至,一直谈至万隆会议完结,展现了人类几万年存活、发展、斗争、变革、进步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详细多样的史料,绵密地展示出世界史全貌,用淡定的史家笔法描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用实物展品和专家论证还原成历史现场的真实细节.它系统阐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通常规律和特定规律、人类历史进程规律性的本质联系,充分反映出来迈向未来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历史的单一制认知以及对中国和世界现实的繁杂思索.它跨越国度、跨越时空、跨越民族,以人类社会发展史为题材的纪录片,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自远古人类起源到万隆会议的浩瀚历史图景;开创了中国大型纪录片制作历史上多项先河,填补了国内没有全景式世界历史纪录片的空白,也是我国第一部采用高清晰数字技术拍摄的世界历史纪录片.整个影片遵循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沿着历史由高向低、由直观至繁杂不断发展进步的脉络,用形象和解说员展示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世界史画面.煌煌巨作《世界历史》今日终于有幸得以一观。
中国纪录片发展历史
中国电视纪录片从诞生的1958年开始至今的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根据风格、类型、功能等彼此关联映照的多种环境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期:1、政治化纪录片时期(1958—1977年)这一时期,中国电视纪录片在观念上依附于政治,在形态上则依附于其他的电视节目。
由于受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电视纪录片几乎都染上了政治化色彩。
政治化纪录片在语言上显得空洞,在题材上出现雷同,在风格上则是单一,缺少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人性色彩和人文精神。
而由于技术局限和观念作用所导致的声画剥离的影片形态,使得这一时期的纪录片出现浓重的灌输味。
因此,这一时期的电视纪录片虽然负载重要的职能、有着相当的地位,但实际上并没有起多大作用。
2、人文化纪录片时期(1978—1992年)第二时期的纪录片没有了第一时期的政治味道。
受社会思潮的影响,人的意识开始觉醒,原来的英雄主题逐步被人的主题所取代。
尽管出现在电视纪录片中的一个个人还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更像是集体的人性化的符号,但是已经和前一个时期的虚幻的英雄全然不同。
即使是对民族精神的象征的山河的观照,也赋予了人文的色彩。
由于承载着教化的功能,带有民族象征意义的山川河流以及长城运河等均成为这个时期纪录片的最佳对象和载体。
对于民族以及历史等大题材的观照成为这个时期电视纪录片的一大特色。
宏大主题的纪录片,需要一种群体性力量,需要群体共同的激情,需要集体创作的机制,这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一个特点。
这一时期纪录片开始凸显媒介传播意识,这主要是因为那个时期社会对电视纪录片的功能性需要所致,是纪录片本体以外因素作用的结果。
3、平民化纪录片时期(1993—1998年)第三时期出现了不同题材的纪录片,都把思考、关注的立足点放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
纪录片的承载已经改变,意识形态的因素被人文的因素所取代。
纪录片美学、哲学的意味加强,而它的社会性功能自然削弱。
人的主题、百姓意识、平民化视角这些国际化的纪录片表征,成了这个阶段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主导性观念。
跟着时间线学历史/41部历史纪录片
跟着时间线学历史/41部历史纪录片二、上古、夏、商、周《黄帝》依据相关历史典籍和相近时期的考古实证,第一次用当代视角和影像技术对中华文明的起源进行全方位描摩和全景式解读。
观看地址:《黄帝》纪录片全6集_哔哩哔哩_bilibili三、春秋战国《楚国八百年》系统地讲述楚国00年波测壮词的历史,以其奇话瑰丽的文物解读楚国辉煌灿烂的文明。
观看地址:CCTV9纪录频道纪录片楚国八百年官网-纪实台-央视网_央视网(cctv) (cntv)《回望勾吴》大约2500年前,中国太湖流域曾经存在过一个勾吴王国,勾吴王国的存在虽然只有短知600多年,遗产却极为丰富,但历史有多少遗产、就有多少避团。
观看地址:《回望勾吴》_CCTV节目官网-纪录片_央视网(cctv)《噪血长平》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战略决战,秦赵两国先后在战役中投入兵力上百万。
观看地址:《喋血长平》纪录片_CCTV节目官网-特别节目_央视网(cctv)四、秦国《复活的军团》以考古证据和历史研究为依托,借鉴故事片的表现形式,层层揭示秦军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的历史真相。
观看地址:《复活的军团》_CCTV节目官网-纪录片_央视网(cctv)《历史的拐点之商赖变法》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
机遇,开拓,质疑.争牛,古老的秦国在变法中成为东方霸主。
观看地址:《历史的拐点之商鞅变法》_CCTV节目官网-纪录片_央视网(cctv)《帝国的兴衰》第一次从经济视角解读秦汉帝国的兴衰历史,带着最新的经济学理论和近百年来的考古学发现、以大量真人演绎与三维动画结合,气势如虹地展现了秦汉帝国的历史风云。
观看地址:《帝国的兴衰》_CCTV节目官网-纪录片_央视网(cctv)。
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1-100集)解说词
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1-100集)解说词目录第0 1集人类历史的开端-石器时代的人们第0 2集文明的曙光第0 3集古代文字的起源第0 4集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1)第0 5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2)第0 6集古代埃及文明(1)第0 7集古代埃及文明(2)第0 8集印度河文明之谜第0 9集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第1 0集古代希腊文明的回声第1 1集古希腊文化第1 2集希腊化时代第1 3集罗马共和国第1 4集罗马帝国第1 5集古代罗马文化第1 6集欧亚民族大迁徙与中世纪的开端第1 7集西欧封建国家第1 8集拜占廷帝国第1 9集基辅罗斯和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建立第2 0集历史上的伊斯兰世界第2 1集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生活第2 2集十字军东侵第2 3集文艺复兴(1)第2 4集文艺复兴(2)第2 5集古代印度第2 6集古代日本第2 7集古代非洲黑人文明第2 8集美洲古代文明(上)第2 9集美洲古代文明(下)第3 0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上)第3 1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下)第3 2集欧洲人的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第3 3集英国资本主义的起源第3 4集尼德兰革命第3 5集三十年战争第3 6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3 7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第3 8集七年战争第3 9集英国工业革命第4 0集西欧北美工业革命第4 1集美国独立运动第4 2集法国启蒙运动第4 3集法国大革命第4 4集拿破仑时代第4 5集神圣同盟第4 6集非洲奴隶贸易第4 7集十九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第4 8集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第4 9集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第5 0集英国议会改革第5 1集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第5 2集欧洲1848年革命第5 3集德意志统一第5 4集俄国农奴制改革第5 5集美国西进运动第5 6集美国内战第5 7集日本明治维新第5 8集英国对印度的征服第5 9集列强对亚洲的殖民侵略第6 0集列强瓜分非洲第6 1集奥斯曼帝国的兴衰第6 2集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第6 3集三次早期帝国主义战争第6 4集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6 5集马克思主义诞生第6 6集第一国际第6 7集巴黎公社第6 8集英帝国的兴衰第6 9集美国的崛起第7 0集欧洲近代生活的变迁第7 1集近代文化与艺术(1)第7 2集近代文化与艺术(2)第7 3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7 4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第7 5集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7 6集第一次世界大战(2)第7 7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7 8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7 9集苏联的成立第8 0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第8 1集印度的非暴力运动第8 2集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第8 3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第8 4集罗斯福新政第8 5集德意法西斯主义第8 6集日本法西斯主义第8 7集西班牙内战第8 8集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8 9集第二次世界大战(2)第9 0集第二次世界大战(3)第9 1集第二次世界大战(4)第9 2集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第9 3集联合国的诞生第9 4集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第9 5集冷战的形成第9 6集犹太复国主义及以色列建国第9 7集古巴革命第9 8集苏伊士运河的开通第9 9集埃及七月革命第100集万隆会议第1集人类历史的开端-石器时代的人们——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我们的世界充满惊奇,从原始的蛮荒,经过无数的年代,生命经历了严酷的考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真理电影:主张纪录片不应该纯粹地记录现实,而应该主动地挖掘真实,不排斥在纪录片中采用虚构策略,创作者应主动介入拍摄事件,并试图促成非常事件的发生,从而揭示人们内心世界中的虚构部分。
《夏日纪事》是其代表作,为了向维尔托夫表达敬意,鲁什和莫兰用苏联“电影真理”的译词,称为“真实电影”。
2.《细细的蓝线》:埃罗尔莫里斯执导的纪录片,是新纪录电影的代表作,它的观念在于将真实看作碎片、对真实作修补式和碎片式的建构、纪录片应该采取一切虚构手段与策略以达到真实、展开各种各样的镜子,揭示谎言和诱惑。
3.《北方的纳努克》: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该片的出现宣告了纪录片形态的诞生,也是浪漫主义纪录电影美学的完美演出。
影片拍摄了北极哈德逊湾地区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家人的生活,它为纪录电影提供了一种实践至今的拍摄模式,还开创了用影像来纪录民族独特文化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
4.梅索斯兄弟:直接电影的创始人,他们创造了一种独特风格——摄影机永远是旁观者,不干涉、不影响事件的过程,不需要采访,拒绝重演,不用灯光,没有解说,排斥一切可能破坏生活原生态的主观介入。
代表作《推销员》是直接电影的经典之作。
5.英国记录电影运动:从1928年到1937年,格里尔逊带领的英国纪录片小组(GOP),创立了一种纪录电影的制作模式。
他们以电影为工具,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参与到各个机构的服务性事业中,像电视直播一样,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
他坚持对影片进行各种有益的实验,对真实生活进行创造性处理。
6.思想电影:由苏联电影导演罗姆提出,宣称“创作专门用语是影片——思考”。
强调戏剧性冲突,主张影片开头既要简短又要内容广阔,主要人物的矛盾要尽快体现,以帮助观众理解实质性问题。
思想电影的集大成作是《普通法西斯》。
简答题1.弗拉哈迪的纪录片创作理念(1)纪录片与探险结合在一起,是你一种探险的实践方式。
(2)改变走马观花式的工作方法,弗拉哈迪选择了一个具体的拍摄对象。
比如在《北方那努克》中他把自己的焦点对准一个爱斯基摩人和他的家庭。
(3)弗拉哈迪工作方法的核心:那就是把自己的拍摄进程水乳交融地汇合到一种人与人坦诚交往中去。
作为一个外来者,最重要的是,如何跨越自己特定的文化背景,进入到拍摄对象的日常生活中去。
(4)尽力挖掘纪录片中“故事”的可能性。
2.《持摄影机的人》拍摄过程、手法及影响以.维尔托夫'"为首的苏联纪录电影工作者小组进行的拍摄。
他们认为电影的作用在于如实地纪录现实。
他们研究了用电影摄影机观察生活的多种方式方法,认为电影眼睛比人的眼睛更为完善,即“电影眼睛”,此部作品便在他们的试验下诞生了。
它是一部赞颂摄影师、歌颂机器的记录影片,以表现一部电影的开始和结束,在展示“电影眼睛”的同时也表现了苏联人民的日常生活状态。
他们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拍摄角度、快摄和慢摄、移动摄影等方法。
该派所倡导的重要手法之一是所谓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或者叫抓拍,即把摄影机隐蔽起来进行拍摄。
电影眼睛派的纪录现实不局限于简单地纪录生活,他们总是通过对镜头的选择、剪接、配加字幕等方式赋予生活素材以特定的含义。
3.里芬斯塔尔的纪录片创作的理念和手法认为“解决影片和一般新闻电影有所不同的办法就是运动摄影”,让影片动起来。
在影片中多次创造性地使用多种表现手法:打破了常规的完整构图,产生视觉冲击;富有节奏感的剪辑,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影片全程无一解说采用实地录音,让画面自己表现自己。
《意志的胜利》《奥林匹亚》是她的经典代表作。
4.真实电影的创作理念(1)通过对事实电影记录,来对抗虚构影像。
(2)认为多视角的机器“电影眼睛”无所不能,不受限制,远胜于人类的眼睛的功能,既能看到事物外貌,也能说明事物本质(3)主张抢拍和隐蔽拍摄,反对拍摄中的人为干预和表演。
(4)强调电影剪辑的功能(5)强调电影的任务是反映社会主义现实,肯定纪录片的传媒作用和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6)主张电影人到生活中去通过小而平凡的事表现社会变化,表现伟大主题。
5.伊文思纪录片的创作理念他的个人思想构成主要有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一是诗意化地表现世界;二是战斗性地表现世界。
在“先锋派”运动中,他被其主张吸引,在抽象的造型美和下意识的梦境中寻求艺术灵感,创作了先锋派运动的代表作《雨》和《桥》,他浓浓的诗意风格收获了先锋“电影诗人”的美誉伊文思的中期纪录片很多都直接表现了政治。
认为记录电影工作者拥有“重构”事件的权利,对真实性的观察和感觉比现实的真实性更为重要。
代表作《博里纳奇》到了晚年,他致力于在作品里表现深刻情感,揭示内在心理,注重个体感悟的抒发和诗化。
《风的故事》是其一生的总结,展示了他丰富而深邃的内心世界,以及体现了他的个体精神——对自由和生命的渴望。
6.政治纪录片的真实性并举例“格里尔逊式”的政论题材纪录片两个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主题先行”和“画面+解说”,主观意识极强,大量运用形象资料和蒙太奇技巧,连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让.鲁什与艾德加.莫兰合拍的《夏日纪实》创作风格:直接把握人物、运动或事物的现实性。
罗伯特.德鲁和理查德.利科克的《初选》创作风格:创作必须符合生活内在规律,用富有戏剧性的电视语言来叙述故事我国内地的影视纪实艺术长期沿用宣传教育模式,是格里尔逊式的中国化。
表作《望长城》是一次成功的突破性探索。
7.怀斯曼的创作理念及其代表作(1)“对现实的虚构”,注重通过后期的剪辑组合构成一个富有“戏剧性”和“充满新意”的时空形态(2)主题在整个拍摄过程中逐渐明朗,最终能在剪辑中确定(3)剪辑过程中,通过理性的把握从杂乱中寻找秩序,发现逻辑关系;非理性的情感投入,发挥联想调动灵感而赋予意味(4)反对旁白解说(5)拒绝意识形态化代表作:《提提卡蠢事》8.真实电影产生的理论背景格里尔逊提出的“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强调拍摄者的主体意识,注重电影学的社会功能,将纪录片作为宣传、教育的思想武器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主张“用记录手段对可见的世界作出解释”,“抓住现实的片段,将其有意义地结合起来”通过对素材的组织处理形成具有某种美学效果的新结构,以达到宣传真理、弘扬社会主义的目的这两种思想成为“真实电影”的主要理论来源9.台湾纪录片史重要事件及导演(1)新闻片时期1907年,台湾第一部纪录片《台湾实况介绍》诞生二十世纪60s,台湾第一部真实电影《刘必稼》,创作者陈耀圻(2)二十世纪70s的电视纪录片台湾中国电视公司《新闻集锦开启“新闻杂志片”的形式,首创台湾诗意纪录片风格;《芬芳你宝岛》也是台湾最早以本土、人文、地理为题材的专题纪录片(3)二十世纪80s的公共电视与独立制片王小棣的《百工图》及其公司的《人间灯火》、《星星的孩子》等(4)二十世纪90s至今的蓬勃发展台湾电视台第一部上院线的纪录片《穿过婆家村》问答题1.纪录片中的真实重构由哪些途径?举例说明(1)局部暗示纪录片《顾维钧》中,通过不断强调人物的着装特色,来表现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以中方代表的身份入场(2)场景重现在《故宫》出现的太监、嫔妃等形象,并不用来指代历史上的特定人物,只是作为还原历史的真实符号,反映历史环境和特征(3)戏剧段落再现a.细节型:《失落的文明》中,表现苏格拉底之死的时候运用大量的瓦罐镜头,重现细节,展现死亡背后的含义b.情节型:《亨利八世》挑选了面容相近的演员,重复再现了亨利生平的许多生活情节(4)变形表现纪录片《夏商周断代工程》画面处理夸张。
有时加大对比度,有时表演浮夸,有时色彩浓重(5)模拟历史人物的主观视野在《清宫秘档》的《马尔戈尼访华》一集中,模拟了当年第一次行三跪九叩礼的英国使者的视角2.伊文思纪录片创作的两条主线,伊文思与中国他的个人思想构成主要有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一是诗意化地表现世界;二是战斗性地表现世界。
在“先锋派”运动中,他被其主张吸引,在抽象的造型美和下意识的梦境中寻求艺术灵感,创作了先锋派运动的代表作《雨》和《桥》,他浓浓的诗意风格收获了先锋“电影诗人”的美誉伊文思的中期纪录片很多都直接表现了政治。
认为记录电影工作者拥有“重构”事件的权利,对真实性的观察和感觉比现实的真实性更为重要。
代表作《博里纳奇》到了晚年,他致力于在作品里表现深刻情感,揭示内在心理,注重个体感悟的抒发和诗化。
《风的故事》是其一生的总结,展示了他丰富而深邃的内心世界,以及体现了他的个体精神——对自由和生命的渴望。
伊文思曾多次访问中国,《早春》以描绘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向西方介绍中国。
二十世纪60s,伊文思在中国拍摄的《愚公移山》是真理电影的实践和最高成就。
3.直接电影的创作理念(1)在尽可能不介入或介入较少的前提下,在现场对实际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跟踪拍摄。
(2)一般不采用事先拟定的脚本来指导拍摄的进行,反对用任何“导演”手段对事件的自然进程进行人为的干预,严格杜绝在影片中对事件进行事过之后搬演。
(3)用摄/录同步的技术纪录声/画不能分离的视觉细节来加强所纪录事件的说服力。
(4)影片向观众呈现一种敞开着多重可能的现实模式,以其开放的形态为观众的解读留下宽泛的自由度。
(5)直接电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比传统纪录片要更依赖后期剪辑。
因为放弃了对时间进程的干预,直接电影的片比都非常高。
4.中国新纪录运动的标志性事件及导演,和它的创作理念1991.6月,一群纪录片创作者成立“结构、浪潮、青年、电影小组”,12月举办了“北京新纪录片作品研讨论”,这是“新纪录片”第一次被提出。
他们将八十年代中后期作为“中国新纪录片运动”的开端,其创作实践以吴文光的《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为标志。
主要代表作品:《望长城》抛弃传统的“画面+解说”,采用“跟拍再跟拍”的方式,成为中国纪录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作;段锦川的《八廓南街16号》冷静而温和,在理性和感性中找到了独特平衡;康建宁的《阴阳》镜头沉稳饱满,在写实中生出抒情风格;央视的《东方时空》第一次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把纪实主义向整个中国扩展。
新纪录片在艺术表达上以一种近乎残酷的镜头语言,真实叙事,摒弃华美的外表与空旷的架构,却坦然回归纪录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