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 阅读答案
唐三彩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中的一枝奇葩说明文阅读原文及答案
唐三彩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中的⼀枝奇葩说明⽂阅读原⽂及答案 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烧制⼯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于唐代的⼀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褐、蓝、⿊等⾊,⽽以黄、绿、⽩三⾊为主,所以⼈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
下⾯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唐三彩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中的⼀枝奇葩》说明⽂阅读原⽂及答案,⼀起来看看吧。
《唐三彩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中的⼀枝奇葩》说明⽂阅读原⽂ 唐三彩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中的⼀枝奇葩。
其绚丽的⾊彩和丰富⽣动的造型,使今天的⼈们对于盛唐的社会经济⽂化的景况和盛唐⼈的精神追求充满遐想。
所谓三彩,是指⽤氧化铜烧成的绿⾊、氧化铁烧成的黄褐⾊、氧化钴烧成的蓝⾊,并⽤铅做溶剂,演变成黄、赭黄、深绿、翠绿、天蓝、褐红、茄紫等斑斓绚丽的⾊调。
这些⾊调敷设在⽤精致的陶⼟烧制的造型各异的马、骆驼、胡⼈、⼥俑、奇兽及各种器物上,富丽堂皇,美轮美奂! 唐三彩的⿍盛时期为唐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756年)。
这时期的三彩马、骆驼、胡⼈、⼥俑等产量⼤,品质⾼,⾊彩绚丽,造型多样,结构准确,逼真传神。
所以唐三彩的代表性器型就是马、骆驼和俑。
唐三彩的马短尾丰臀,雄壮奔放;骆驼头颈⾼扬,举重若轻;⼈俑则表情⽣动,姿态传神。
⼥俑⾯部丰腴,但⾝材颀长,匀称⾼挑;镇墓武⼠和镇墓兽则⾯部狰狞,孔武刚劲。
盛唐以后,唐⼈的随葬风⽓变化,唐三彩逐渐式微。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开放性的时期之⼀。
丝绸之路带来的马、骆驼、⾦银器、以及从丝绸之路⾛来的胡⼈,都成为⼤唐贵族⽣活时尚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唐⼈不仅⽣前享受这些盛世升平,⽣后也希望延续甚⾄光⼤这种享受。
所以崇尚厚葬的唐⼈就⽤唐三彩制器寄托他们的追求:这些健硕的马和骆驼、健壮的胡⼈、美丽的⼥俑,⽐现实还要多彩,往⽣⽐今⽣更奢华!唐三彩和其他的中国陶瓷器不同之处在于,它少有⽇常⽤具,⽽多是寄托着⼈们精神追求的艺术创作。
这就使它具有天然的艺术感染⼒。
所以它⼀被发现就⼴受青睐。
《“瓷”,凭什么你是“中国”?》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考古学界和陶瓷学界一般认为,要烧造出瓷器,至少需要三个先决条件在同一时空中产生作用:一是瓷上或高岭土的应用,二是窑炉烧成温度达到1200,三是釉的发明。
综合分析上述瓷器生成的三个先决条件,我们不难发现:原料是瓷器形成的最基本的条件,是瓷器形成的内因,烧成温度和施则是属于瓷器形成的外因。
但是,在这三个先决条件上我国都不具有唯一性优势。
其一,瓷土并非大熊猫,绝非中国所独有,世界许多地方都发现有瓷土,即是明证;其二,窑炉达到1200的烧成温度,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普遍低下的情况下,中国人丝毫不比外国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其三,如果说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即有了“釉陶”的话,那么在釉的发明和使用上我国更不占先机。
此即意味着,试图直接从瓷器生成的三个先决条件入手,找寻中国人发明瓷器的原因可能是徒劳的。
事实上,当我们将中国瓷器发展史放置到中国乃至人类文化发展史中去系统分辨和考察之后,便会意识到:“尚玉”文化史可能是中国人发明瓷器的第四个重要条件。
人类社会发展史已经证明,对玉这种材料及其制品,中国是特别情有独钟的国度。
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至晚从河姆渡文化开始,“尚玉”文化不仅已经产生,而且开始流行起来。
此后至今的七千余年里,形成了一部绵延不断的“尚玉”文化发展史。
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作为“石之美”者的玉,具有与生俱来的审美性特征。
这也以叫做“自然原因”。
二是“人文原因”,即至晚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玉被儒家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之后,便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性内涵。
毫无疑问,在中国古代社会,“尚玉”已早早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社会文化风尚。
值得进一步注意的是,在中国文人文化中,将瓷与玉之直接相关联,甚至“以玉喻瓷”蔚然成风,晚到唐代时期已经出现。
据初步搜寻,唐代“以玉喻瓷”的文献有文人陆羽在《茶经》中有“越瓷类玉”的表述等。
两宋时期,“以玉喻瓷“得到进一步发展;文人苏东坡在《试院煎茶》诗中有“定州花瓷琢红玉”、“分无玉碗捧蛾眉”,南宋文人蒋祈在《陶记》里,更是直接用“饶玉”来称呼景德镇的青白瓷。
论述类文本《“瓷”,凭什么你是“中国”?》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考古学界和陶瓷学界一般认为,要烧造出瓷器,至少需要三个先决条件在同一时空中产生作用:一是瓷上或高岭土的应用,二是窑炉烧成温度达到1200,三是釉的发明。
综合分析上述瓷器生成的三个先决条件,我们不难发现:原料是瓷器形成的最基本的条件,是瓷器形成的内因,烧成温度和施则是属于瓷器形成的外因。
但是,在这三个先决条件上我国都不具有唯一性优势。
其一,瓷土并非大熊猫,绝非中国所独有,世界许多地方都发现有瓷土,即是明证;其二,窑炉达到1200的烧成温度,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普遍低下的情况下,中国人丝毫不比外国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其三,如果说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即有了“釉陶”的话,那么在釉的发明和使用上我国更不占先机。
此即意味着,试图直接从瓷器生成的三个先决条件入手,找寻中国人发明瓷器的原因可能是徒劳的。
事实上,当我们将中国瓷器发展史放置到中国乃至人类文化发展史中去系统分辨和考察之后,便会意识到:“尚玉”文化史可能是中国人发明瓷器的第四个重要条件。
人类社会发展史已经证明,对玉这种材料及其制品,中国是特别情有独钟的国度。
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至晚从河姆渡文化开始,“尚玉”文化不仅已经产生,而且开始流行起来。
此后至今的七千余年里,形成了一部绵延不断的“尚玉”文化发展史。
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作为“石之美”者的玉,具有与生俱来的审美性特征。
这也以叫做“自然原因”。
二是“人文原因”,即至晚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玉被儒家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之后,便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性内涵。
毫无疑问,在中国古代社会,“尚玉”已早早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社会文化风尚。
值得进一步注意的是,在中国文人文化中,将瓷与玉之直接相关联,甚至“以玉喻瓷”蔚然成风,晚到唐代时期已经出现。
据初步搜寻,唐代“以玉喻瓷”的文献有文人陆羽在《茶经》中有“越瓷类玉”的表述等。
两宋时期,“以玉喻瓷“得到进一步发展;文人苏东坡在《试院煎茶》诗中有“定州花瓷琢红玉”、“分无玉碗捧蛾眉”,南宋文人蒋祈在《陶记》里,更是直接用“饶玉”来称呼景德镇的青白瓷。
瓷器阅读及答案
瓷器阅读及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中国瓷器阅读及答案中国瓷器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
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
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
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
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
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
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
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煅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
传统细瓷早已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_____。
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
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
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
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口口口口”等寓意丰富的图案。
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酒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
2023-2024学年北京昌平区高三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北京昌平高三(上)期末历史2024.1本试卷共8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距今约5000年的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
下表为考古工作者在遗址内发现的部分文物遗存。
从这些遗存可以推断出南佐地区A.手工业领先于世界C.早期国家已经出现D.家庭是最基本的生产单位2.周公用“德”说明了“天”的意向,天惟德是选,并用德的兴废作为夏、商、周更替的历史原因。
依据德的原则,对天、祖要诚,对己要严,与人为善,用于民则表现为“保民”。
下列属于敬天保民思想的是A.“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C.“天视自我民事,天听自我民听”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3.《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十道巡按……其一,察官人善恶。
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
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
其四,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蠧害。
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
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
”这说明唐朝A.监察范围比较广泛B.法律体系已经完备C.监察程序公正严谨D.豪强地主势力壮大4.古代政府加强户籍管理的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
下列户籍管理的措施,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为户籍相伍”,以五家为“伍”来编排户口②“诸色户计”,按职业登记户口类别,世代相袭③“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进行比对④“土断”,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D.③①④②5.万里茶道是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继丝绸之路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道。
它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延伸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全长 1.3万公里,是历史上跨越陆地距离最长的商贸通道。
中国瓷器阅读理解
中国瓷器阅读理解中国瓷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艺术技巧。
以下是一篇关于中国瓷器的阅读理解。
中国瓷器是什么?中国瓷器是一种由陶瓷材料制成的艺术品。
它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致的外观而闻名于世界。
在中国的历史上,瓷器一直被当作贵重的礼物和宫廷用品。
中国瓷器的历史中国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商朝时期。
最早的瓷器是用粗糙的陶土制成的,称为原始瓷。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更精细的瓷土,并发明了高温烧制技术。
这些先进的技术使中国的瓷器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瓷器之一。
中国瓷器的种类中国瓷器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每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其中最有名的是青花瓷。
青花瓷是在瓷器表面上绘制蓝色图案的一种技法,它通常以海洋、山水和花卉为主题。
另外,汝窑、官窑、哥窑和景德镇瓷等也是中国瓷器中的重要品类。
中国瓷器的制作过程中国瓷器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
首先,陶瓷师傅需要准备好合适的瓷土,并将其捏成所需形状。
然后,瓷器会被放入烧窑中进行烧制。
在烧制过程中,瓷器需要经历高温的烧炼,以确保其稳定性和质量。
最后,瓷器会进行装饰,通常是通过绘制图案或施加釉料来完成。
中国瓷器的影响中国瓷器对世界各地的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在中国被广泛使用和欣赏,也成为了外国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元素。
许多国家都通过贸易和交往引入了中国瓷器的制作技术,并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瓷器风格。
总结中国瓷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作,通过其精致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外观而闻名于世界。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而其瓷器种类繁多,每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制作过程复杂,从捏制瓷土到烧制和装饰都需要耐心和技巧。
中国瓷器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它通过贸易和文化交流影响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和文化。
中考语文阅读答案及练习题:《中国瓷器》.doc
中考语文阅读答案及练习题:《中国瓷器》《中国瓷器》介绍了中国瓷器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其主要原因是从选材到手工艺制作再到烧结都有独到之处,加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中国瓷器呈现出多种的艺术美,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瓷器阅读答案及练习题,仅供大家参考:《中国瓷器》阅读答案: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在第⑤段的横线上。
(C)(2分)A.光彩夺目B.流光溢彩C.巧夺天工D.栩栩如生2.第⑤段介绍瓷器纹饰的特征,经历了从简单到精细、从自然到刻意的变化过程。
(2分)3.第⑥段划线句“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有限的空间”是指花卉瓷酒盅形体小,“无限的韵味”是指酒盅因它的“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是无穷的。
(2分)4.从全文看,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是:⑴科学技术含量高,⑵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⑶承载的文化积淀丰厚(3分)5.下列说法和原文不相符合的是(C)(3分)A.中国瓷器因有胎质、瓷釉、烧结火候这三项独创的技术,因而名扬天下。
B.江西景德镇高岭村,因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成为制瓷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C.到宋代时,瓷业工艺技法才精细起来,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更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
D.中国瓷器的彩绘内容丰富多样,寓意丰富,呈现出多种艺术美。
附:中国瓷器原文: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
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
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
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
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番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中国瓷器阅读答案
中国瓷器阅读答案一、介绍中国瓷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的重要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中国瓷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和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起源与发展中国瓷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的东汉时期。
最早的中国瓷器是在中国北方的河南省造出来的。
最初的瓷器被称为陶瓷,因为它是由陶土烧制而成。
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陶瓷工匠们发展出了瓷器烧制的技术,并将其逐渐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中国瓷器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最初的阶段是原始瓷器时期,这个时期的瓷器制作技术相对较低级,主要以粗陶为主。
然后是古代瓷器时期,这个时期的瓷器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不仅外观更加精美,而且使用的材料也更加高级。
随着唐朝的到来,中国瓷器的制作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唐代的瓷器制作工艺被视为中国瓷器的鼎盛时期。
大量的瓷器被用于宫廷和寺庙的装饰,并成为贸易的重要商品。
宋代是中国瓷器制作技术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宋代的瓷器制作工艺更加精细,釉色更加丰富多样。
宋代的瓷器主要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其中以南宋的瓷器制作技术最为发达。
明代是中国瓷器制作技术的再次飞跃。
明代的瓷器制作工艺更加精湛,特别是青花瓷和景德镇瓷器的出现,使中国瓷器的地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清代是中国瓷器制作技术的最后一个辉煌时期。
清代的瓷器制作工艺更加复杂,釉色更加绚丽。
清代的瓷器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三、中国瓷器的种类中国瓷器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制作工艺和用途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刻花瓷器:指在瓷器表面进行刻花装饰的瓷器,常见的有刻花瓷碗、刻花花瓶等。
2.青花瓷器:青花瓷器是用蓝色的颜料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的一种瓷器,常见的有青花瓷碗、青花花瓶等。
3.官窑瓷器:官窑瓷器是指中国古代以供宫廷使用而烧制的瓷器,常见的有官窑瓷碗、官窑花瓶等。
4.玉瓷器:玉瓷器是由瓷器和玉石相结合制作而成的一种瓷器,常见的有玉瓷碗、玉瓷花瓶等。
5.假山瓷器:假山瓷器是以山石为主题进行制作的一种瓷器,常见的有假山瓷碗、假山花瓶等。
中国瓷器
1.青花瓷器是我国陶瓷史上最优秀的瓷器品种之一,其生产历时700多年而不衰。
2.瓷器画面明净素雅、成色鲜艳,纹饰永不褪色,并具有中国水墨画艺术效果的景德镇瓷器是青花瓷器3.我国最优秀的青花瓷器的特点是瓷面呈蓝色花纹、具有水墨画的艺术效果4. 青花瓷器的烧造成功,使中国瓷器从此进入了彩瓷时代。
5.下列陶瓷中,陶器是人类第一次通过物理、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改变成为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
6.石湾窑陶瓷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署名、留印的做法。
直到清末,善书画的黄炳开启了在此作品上署名盖章的风气。
7.清末陶塑艺人相继涌现,其中艺术风格严谨细腻的(潘玉书)对石湾窑近代风格的影响最为深远。
8.(石湾窑 )是中国民窑的典型代表,是我国重要的外销瓷产区。
9.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之称的瓷器是定瓷10.钧窑始创于我国唐代,创烧于我国河南省禹州市11.釉上彩绘是在已经烧成的瓷胎上进行绘画装饰,然后经过800℃左右的低温烧烤,使画面熔融后固化在瓷器表面的装饰技法。
12.在我国陶瓷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历时1100余年从未间断的窑系是越窑。
13.生产出的青瓷被称为“母亲瓷”的瓷窑是越窑14.全世界最大的青瓷“露天博物馆”位于慈溪上林湖45.因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被誉为“瓷国明珠”和“青瓷之花”的是(弟窑青瓷)。
16.中国瓷器的从青瓷开始,(魏晋南北朝)是中国陶瓷发展的第一个高峰17.具有“青如玉、月如镜、声如磬”特征的青瓷是(弟窑青瓷)18.瓷器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始于唐朝。
19.唐代是中国陶瓷业高度发达的时期,一度形成了南青北白的陶瓷业格局20.“雨过天晴”、“千峰翠色”是古代诗人对秘色瓷的描绘。
21.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唐代八棱净水瓶属于秘色瓷瓷器22.瓷器鉴别的主要内容包括(断代、断真伪、断优劣、断窑口)。
23.中国素有“瓷器王国之称”,(醴陵釉下彩瓷)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精华”。
24.唐代以后中国瓷业格局的发生演变(元明清--景德镇瓷器独领风骚)25.河南汝州市汝瓷博物馆高级工程师(朱文立)历时八年,使一代瑰宝汝官瓷天青釉再现于世。
中国瓷器说明文阅读理解题答案
中国瓷器说明文阅读理解题答案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对世界文明的一种伟大贡献。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中国瓷器》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瓷器》阅读原文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
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
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上,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
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
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番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
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
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
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锻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
传统细瓷早巳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_____。
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
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
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
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口口口口”等寓意丰富的图案。
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
专题07瓷器-【热点筛选】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十大传统文化考点解析(原卷版+解析)
(2)大丰土特产,闻名遐迩。请仿照示例,为其他两个特产写一句广告语。
王港黄泥螺刘庄麻辣鸡恒北早酥梨
示例:刘庄麻辣鸡,香气扑鼻诱人,肉质鲜嫩口感好,百吃不厌来选购。
我选():
【丰城旅游】
(3)“旅游达人”小组要参观白驹狮子口纪念馆。可晓小却说:“那儿没什么好玩的,还不如去七彩花田热闹。”假如你是组长,你准备怎样说服晓小?
(2)上面是河南“考古百年中原行”系列公众讲座第三场“泥火匠心:河南古陶瓷”展示的图片,请你选择其中一幅图中的陶器(或瓷器)写一段话,以推荐给同学们欣赏。
(3)下面是一间陶瓷小店悬挂的对联,其中一联有不妥之处,请指出是哪一联并帮忙改正。
上联:满店陶瓷皆十亿人生存所系下联:百般工艺是传统五千年相承
【答案】(1)河南陶瓷发源较早,现在兴起的陶瓷小镇和陶瓷创意园区也正引领陶瓷业的新潮流。(意思对即可)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指瓷器烧成的温度。陶器、砖瓦的烧制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煅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的关键秘密所在。”
(3)本题考查对联。
对联符合几个要求:①仄起平收;②、字数、结构、词性等一致;③上下联要对仗。
“满店陶瓷”对“百般工艺”,为偏正短语;“皆”对“是”,为动词;“十亿人”对“五千年”为偏正短语;“生存所系”对“传统相承”,为主谓短语。
故下联应为“百般工艺是五千年传统相承”。
龙泉青瓷阅读答案
龙泉青瓷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龙泉青瓷①“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绿时。
”作为从古代起就流传于世界的商品,龙泉青瓷不仅是美轮美奂的艺术珍宝,还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使者。
②青瓷,是我国传统瓷器中的一大重要种类。
南、北方所烧制的青瓷各具特色,而龙泉青瓷,就是南方青瓷的代表,有“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磐”的美誉。
③浙江龙泉,一直以出产瓷器而闻名天下,龙泉青瓷的诞生,始于1700多年前的两晋时期。
时至南宋,由于经济中心和工匠的南移,龙泉青瓷的发展达到了鼎盛,并创造了青瓷技艺的顶峰。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龙泉青瓷形成了最大的工艺特色——成品开始有“哥窑”和“弟窑”之分。
④哥窑,其实是一种“开片瓷”,即瓷器的表面有形似裂痕的纹路。
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是因为哥窑讲究薄胎厚釉;然而在高温烤制时,内部胎的膨胀系数通常远大于表面的釉,导致冷却后向外“开裂”,从而形成纹路。
这些纹路本为缺陷,却因花式多样、具有天然美,反倒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
有纹片大小相间的,被称为“文武片”;有如同细眼的,叫“鱼子纹”;还有“蟹爪纹”“牛毛纹”“百圾纹”……令人眼花缭乱。
其中,最极品的一种名为“冰裂纹”,如片片透明的薄冰,又如梅花盛放,极为珍稀罕见。
此外,哥窑的瓷器口部釉色往往泛紫,而底部则露出些许灰黑瓷胎,因此“紫口铁足”也是其重要的判断标志。
⑤与哥窑的“剑走偏锋”不同,弟窑是更为传统和典型的青瓷,以造型优美、釉色青翠、瓷面光滑润洁著称。
为了突出釉色的青和润,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弟窑工匠们专门研究了数十种上釉的方法,还调配出多种不同的青色釉。
在大量的青色釉中,上等的有梅子青、粉青、豆青、蟹壳青等,又以梅子青和粉青为最佳。
其中梅子青釉质略显透明,釉面光亮照人,色如初青梅子;粉青则釉质略显乳浊,釉色青绿粉润、秀色可餐。
⑥龙泉青瓷中的哥窑和弟窑虽各有特色,但均为瓷中极品,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甚至仅其中的哥窑一种,就位列“宋代五大名窑”。
四川省自贡市2025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自贡市2025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陶器烧造上,人类表现出不谋而合性,可瓷器烧造的独创权则完全属于中国人。
散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地的大量瓷片说明,我国瓷器起先成规模地输往国外,不晚于9世纪下半期,即唐代后期。
当时,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长沙窑青釉褐彩以及唐三彩等,已经通过“丝绸之路”,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输往这些地区。
国内外文献资料进一步证明,中国瓷器输出在宋元两代正式的大力提倡与激励下得到快速发展,至明清时期登上巅峰。
缺憾的是,随着中国瓷器烧造技艺于17世纪在欧洲的广泛传播,在工业革命推动下,从18世纪后期起先,欧洲的瓷器烧造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瓷器的海外市场起先走弱。
鸦片斗争之后,中国瓷器独占世界市场鳌头千年的辉煌历史已然不再。
就中国瓷器输出线路与范围而言,总体上遵循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路途。
在明代初期之前,中国瓷器以输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地为主,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郑和虽然七次下西洋,依旧没有越过这一范围。
中国瓷器大量输往欧洲大约始于明代中期。
这与欧洲航海家于1492年到1522年间胜利开拓新航路有关。
新航路的开拓,大大扩展和延长了“海上丝绸之路”。
此后,中国瓷器输往欧洲、美洲呈现日益旺盛之势。
瓷器与生俱来的好用性与审美性齐备的双重特征,预示着瓷器输出不仅是商业贸易,更是文化沟通。
历史告知我们,最长久最胜利的文化沟通,往往是通过商业手段与途径得以实现。
因此,中国瓷器输出,事实上是借助瓷器这种特殊商品的商业贸易行为,达成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文化沟通,是一种中国式审美文化的输出。
中国精致瓷器,不仅被中国皇宫所器重,也得到欧洲王室珍爱——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拥有明正德时期生产的印有其徽章纹的青花执壶,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和菲利普二世父子保藏有数千件中国精致瓷器,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甚至在葡萄牙等地设代理人特地收集中国瓷器……王室保藏使在家中陈设中国瓷器成为欧洲风靡的时尚,像在十七、十八世纪荷兰静物画中,经常以中国瓷器为道具;英国作家迪福甚至有“假如没有中国的花瓶就没有第一流的住宅”的推断等。
2017年中考语文阅读答案及练习题:《中国瓷器》
2017年中考语文阅读答案及练习题:《中国瓷器》《中国瓷器》介绍了中国瓷器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其主要原因是从选材到手工艺制作再到烧结都有独到之处,加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中国瓷器呈现出多种的艺术美,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瓷器阅读答案及练习题,仅供大家参考:《中国瓷器》阅读答案: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在第⑤段的横线上。
(C)(2分)A.光彩夺目B.流光溢彩C.巧夺天工D.栩栩如生2.第⑤段介绍瓷器纹饰的特征,经历了从简单到精细、从自然到刻意的变化过程。
(2分)3.第⑥段划线句“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有限的空间”是指花卉瓷酒盅形体小,“无限的韵味”是指酒盅因它的“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是无穷的。
(2分)4.从全文看,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是:⑴科学技术含量高,⑵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⑶承载的文化积淀丰厚(3分)5.下列说法和原文不相符合的是(C)(3分)A.中国瓷器因有胎质、瓷釉、烧结火候这三项独创的技术,因而名扬天下。
B.江西景德镇高岭村,因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成为制瓷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C.到宋代时,瓷业工艺技法才精细起来,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更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
D.中国瓷器的彩绘内容丰富多样,寓意丰富,呈现出多种艺术美。
附:中国瓷器原文: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
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
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
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
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番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中国瓷器》阅读答案
《中国瓷器》阅读答案《中国瓷器》阅读答案中国瓷器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
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
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
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
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
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
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
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煅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
传统细瓷早已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_____。
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
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
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
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口口口口”等寓意丰富的图案。
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酒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
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浓”……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2013中考语文:《中国瓷器》阅读答案
2013中考语文:《中国瓷器》阅读答案语文网:小编整理了关于《中国瓷器》阅读答案以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也祝同学们的阅读理解的技巧更好,祝大家学习进步!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
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
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
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
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番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
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
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
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锻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
传统细瓷早巳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
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
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
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 /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
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岁寒三友”等寓意丰富的图案。
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
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答案及练习题:《中国瓷器》
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答案及练习题:《中国瓷器》《中国瓷器》介绍了中国瓷器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其主要原因是从选材到手工艺制作再到烧结都有独到之处,加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中国瓷器表现出多种的艺术美,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瓷器阅读答案及练习题,仅供大家参考:《中国瓷器》阅读答案: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在第⑤段的横线上。
(C)(2分)A.光彩夺目B.流光溢彩C.巧夺天工D.栩栩如生2.第⑤段介绍瓷器纹饰的特征,经历了从简单到精细、从自然到刻意的变化过程。
(2分)3.第⑥段划线句“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有限的空间”是指花卉瓷酒盅形体小,“无限的韵味”是指酒盅因它的“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是无穷的。
(2分)4.从全文看,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是:⑴科学技术含量高,⑵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⑶承载的文化积淀丰厚(3分)5.下列说法和原文不相符合的是(C)(3分)A.中国瓷器因有胎质、瓷釉、烧结火候这三项独创的技术,因而名扬天下。
B.江西景德镇高岭村,因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成为制瓷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C.到宋代时,瓷业工艺技法才精细起来,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更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
D.中国瓷器的彩绘内容丰富多样,寓意丰富,表现出多种艺术美。
附:中国瓷器原文: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
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
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
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
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个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番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瓷器阅读答案
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
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
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
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
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
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
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
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煅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
传统细瓷早已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_____。
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
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
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
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口口口口”等寓意丰富的图案。
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酒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
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浓”……瓷精,图美,词句优雅,。
⑦中国瓷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15、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在第⑤段的横线上。
光彩夺目、流光溢彩、巧夺天工、栩栩如生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16、第⑤段介绍纹饰时采用了时间顺序。
纹饰的特征经历了从简单到精细,从自然到刻意的变化过程。
17、画线句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有限的空间是指花卉瓷酒盅形体小无限的韵味是指酒盅因它的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是无穷的18、A 19、从全文看,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是(1)科学技术含量高(2)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3)承载的文化积淀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