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湿疹诊疗指南及其解读--张建中
(整理)湿疹诊疗指南
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本指南是在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领导下由免疫学组全体学组委员和相关专家集体讨论制定.供我国皮肤科医师、全科医师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在湿疹诊疗实践中各考。
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专家有(以姓氏拼音为序):毕志刚、邓丹琪、杜娟、范卫新、方虹、郭在培、顾恒、郝飞、高兴华、金江、廖康煌、李惠、李林峰、刘玲玲、刘彦群、陆东庆、陆洁、陆前进、吕新翔、潘萌、彭振辉、苏向阳、刊,东杰、孙乐栋、涂彩霞,王培光、夏济平、谢志强、张广中、张建中、张理涛、张小呜,章星琪、赵辨、未武。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瘙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美国为10.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
机体内因包括免疫功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
外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
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目前多认为是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免疫性机制如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机制如皮肤刺激均参与发病过程。
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袭、超抗原作用或诱导免疫反应引发或加重湿疹。
二、临床表现湿疹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期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粟粒大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及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而逐渐向周围蔓延,外围又有散在丘疹、丘疱疹,故境界不清。
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痂、脱屑。
慢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苔藓样变,可伴有色素改变,手足部湿疹可伴发甲改变皮疹一般对称分布,常反复发作,自觉症状为瘙痒,甚至剧痒—三、验室检查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和筛查可能病因,血常规检查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还可有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增高,部分患者有血清lgE增高,变应原检杏有助于寻找可能的致敏原,斑贴试验有助于诊断接触性皮炎,真菌检查可鉴别浅部真菌病,疥虫检查可协助排除疥疮,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可帮助鉴别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皮损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必要时应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
解读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定义AD 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由于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应性疾病,故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疾病。
过去30年,全球范围内AD 患病率逐渐增加,我国1~7岁儿童达到12.94%,1~12月婴儿更是高达30.48%。
虽然AD 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研究认为,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异常、皮肤菌群紊乱等因素与AD 发病相关。
家族成员有过敏性疾病史,是AD 的最强风险。
Th2型炎症是AD 的基本特征,IL-4和IL-13是介导AD 发病的重要细胞因子。
AD 皮损和外观正常皮肤常伴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增加和菌群多样性下降为表现的菌群紊乱,促进炎症进展。
其他因素如环境、心理等也在AD 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
临床表现形式AD 临床表现多样,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损和明显瘙痒。
我国轻中度患者占98.5%以上。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分为婴儿期(出生至2岁)、儿童期(2~12岁)、青少年与成人期(12~60岁)和老年期(>60岁)。
AD 的诊断目前国外常用诊断标准有Hanifin-Rajka 标准和Williams 标准。
我国的张建中教授和姚志荣教授也分别提出了中国青少年和成人AD 诊断标准及中国儿童AD 诊断标准。
AD 评分(SCORAD),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EASI),研究者整体评分法(IGA)、瘙痒程度视觉模拟尺评分(VAS)等评价标准常用于评价AD 疾病严重度。
治疗与管理疾病管理与患者教育:医生应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对疾病全程管理获得最佳疗效。
医生也应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说明AD 的性质、临床特点、注意事项、发病诱因、药物使用方法等,并伴随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纳入维持治疗等,从而短期控制疾病,长期防止复发。
基础治疗:洗浴有助缓解AD,建议洗浴温度在32~37℃,时间5~10min,如皮损有感染倾向,可在盆浴中加入0.005%的次氯酸钠以抑制细菌,缓解病情。
中国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
中国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本指南是在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领导下由免疫学组全体学组委员和相关专家集体讨论制定,供我国皮肤科医师、全科医师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在湿疹诊疗实践中参考。
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专家有(以姓氏拼音为序):毕志刚、邓丹琪、杜娟、范卫新、方红、郭在培、顾恒、郝飞、高兴华、金江、廖康煌、李惠、李林峰、刘玲玲、刘彦群、陆东庆、陆洁、陆前进、吕新翔、潘萌、彭振辉、苏向阳、孙东杰、孙乐栋、涂彩霞、王培光、夏济平、谢志强、张广中、张建中、张理涛、张小鸣、章星琪、赵辨、朱武。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疹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美国为10.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
机体内因包括免疫功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
外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
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目前多认为是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免疫性机制如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机制如皮肤刺激均参与发病过程。
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袭、超抗原作用或诱导免疫反应引发或加重湿疹二、临床表现湿疹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期。
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粟粒大丘疹、丘疤疹、水疤、糜烂及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而逐渐向周围蔓延,外围又有散在丘疹、丘疤疹,故境界不清。
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痴、脱屑。
慢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苔鲜样变,可伴有色素改变,手足部湿疹可伴发甲改变。
皮疹一般对称分布、常反复发作,自觉症状为疹痒,甚至剧痒三、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和筛查可能病因,血常规检查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还可有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增高,部分蕙者有血清IgE增高,变应原检查有助于寻找可能的致敏原,斑贴试验有助于诊断接触性皮炎,真菌检查可鉴别浅部真菌病,疥虫检查可协助排除疥疮,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可帮助鉴别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皮损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必要时应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
慢性湿疹的内在因素和预防
慢性湿疹的内在因素和预防
张建中
【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
【年(卷),期】2004(7)12
【摘要】湿疹类疾病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皮疹分布一
般都较广泛、对称,可有多种皮疹形态如丘疹、斑丘疹、丘疱疹、斑片、苔藓化等,自觉瘙痒,往往反复发作,治疗有一定难度,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总页数】2页(P854-855)
【作者】张建中
【作者单位】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8.23
【相关文献】
1.道德是犯罪预防的内在控制因素 [J], 陈莉蓉
2.氟米松乳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湿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刘光金
3.慢性湿疹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J], 刘铮
4.北京市某城乡结合区人群慢性湿疹患病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J], 李娟;尤艳明;冯浩
5.慢性湿疹的环境因素和预防 [J], 李林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
发感染综合征等
4.物理治疗:紫外线疗法包括UVAl(340~400舢)照
射、UVAFOVB照射及窄谱UVB(310。315 nm)照射,对慢性 顽固性湿疹具有较好疗效。 5.中医中药疗法:中药可以内治也可以外治,应根据病 情辨证施治。中药提取物如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多苷等对 某些患者有效。应注意中药也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 反应,肝、肾损害等。
图1湿疹诊疗流程图
议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乳剂或酊剂等,可合用保湿剂 及角质松解剂,如20%一40%尿素软膏、5%一10%水杨酸软
的环境、持续出汗,寒冷干燥均可使病情加重;⑦全身因素:
如糖尿病患者易瘙痒、继发皮肤感染等。 (主要执笔者:李邻峰、高兴华、顾恒、赵辨、张建中) 参考文献
[1]Burton JL,Holden CA,Eczema,lichenification and prurigo//
group.A population・based
survey
of
eczema
preval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Dermatitis,2007,18(2):82—91.
[5]李邻峰.微生物变态反应与微生物性湿疹.岭南皮肤性病科杂
志,2009.16(4):21i-212.
[6]赵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评分法.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
[2]张学军.皮肤性病学教师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路雪艳,李邻峰,尤艳明.丽水市社区人群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 及风险因素分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24(9):692-694. [4]Hanifin JM,Reed ML.Eczema prevalence and impact working
湿疹诊疗指南解读 (最新)
ICD-10湿疹与皮炎
1. 特应性皮炎。 2. 脂溢性皮炎。 3. 尿布皮炎。 4.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5. 刺激性皮炎。 6. 非特异性接触性皮炎。 7. 剥脱性皮炎。 8. 食入物质造成的皮炎(包括药疹)。
ICD-10
9. 慢性单纯性苔藓和痒疹。
10. 瘙痒症。
三、系统治疗
抗组胺药:
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适当抗组胺药止痒抗炎
抗生素:
对于伴有广泛感染者建议系统应用抗生素7-10天
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
有一定抗过敏作用,可以用于急性发作或红斑瘙痒明 显者
三、系统治疗
糖皮质激素:
一般不主张常规使用。适用于病因清楚、短 期可以祛除病因的患者;对于严重水肿、泛 发性皮疹、红皮病等为迅速控制症状也可以 短期应用,但必须慎重,以免发生全身不良 反应及病情反跳
湿疹
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 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瘙痒剧烈 容易复发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湿疹是临床诊断
临床上,凡是具备了瘙痒、红斑、丘疹、 水疱、脱屑、肥厚等特点,有渗出及融 合倾向的皮疹,均可诊为湿疹。
对皮炎湿疹的认识不统一
湿 痒 过敏 IV型变态反应 发物 湿毒
非特异者
诊断流程
排除类似湿疹的其它疾病
如疥疮、浅部真菌病、淋巴瘤等; 如Wiskott-Aldrich综合征、选择性IgA缺乏症、 高IgE复发感染综合征等; 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
排除具有湿疹皮损的先天性疾病
排除其他各类病因或临床表现特异的皮炎
湿疹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湿疹基本诊疗路径(试行)一、湿疹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湿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L23.905)(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形态为多形性,有渗出倾向。
2.常对称分布。
3.反复发作,慢性倾向。
4.瘙痒剧烈。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L23.905湿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一般治疗积极寻找可能的病因。
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洗烫、过度搔抓等。
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的食物,如鱼、虾、浓茶、酒类等。
2.外用药物治疗局部应避免刺激性药物或治疗方法。
渗出严重时可采用湿敷,无渗出时可外用激素类软膏,根据皮损的部位、炎症及浸润的程度选用适当的药物和剂型。
急性期炎症红肿明显有渗液时,外用3%硼酸溶液、生理盐水或1:8000高锰酸钾溶液冷湿敷。
轻度红斑、丘疹、小水疱、无渗出时可用炉甘石洗剂。
有少量渗液时,外用氧化锌油。
亚急性期皮损(表现为红肿及渗出减轻,仍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损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首选糖皮质激素,幼儿或颜面部、生殖器部位皮损选用1%氢化可的松霜(尤卓尔)★、0.1%莫米松糠酸酯霜(艾洛松),其余部位可用0.05%卤美他松霜(适确得)、0.1%曲安奈德霜、0.1%地塞米松霜、0.05%倍他米松霜等,皮质类固醇霜剂配合焦油类制剂疗效较好,如2-5%煤焦油软膏、黑豆馏油软膏、松馏油软膏;对苔藓化显著者可选用上述外用药物,亦可加用封包的方法。
特应性皮炎的异质性与质谱特征
特应性皮炎的异质性与质谱特征张建中【期刊名称】《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年(卷),期】2017(024)005【总页数】4页(P303-306)【关键词】特应性皮炎;质谱特征【作者】张建中【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北京 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2张建中,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13届主任委员,亚洲皮肤科学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会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整形美容与再生医学分会副会长,北京市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特应性皮炎(湿疹)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毛发学组组长,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咨询专家,《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等杂志副主编,《Chinese Medical Journal》、《SKINmed》等杂志编委。
对特应性皮炎、毛发病、GVHD和分支杆菌性皮肤病有深入研究。
在国际上首次报告“特应性皮炎样移植物抗宿主病”,首次报告“妊娠股臀红斑”,首次发现RPL21基因是先天性少发症的致病基因;在国内首先发现游泳池肉芽肿病,提出了特异性皮炎诊断的中国标准,牵头组织了我国多种皮肤病诊疗指南的制定,发表论文400余篇,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40多部,获中华医学奖等科研成果奖多项,2013年获国际皮肤科联盟(ILDS)杰出贡献奖。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脱屑、渗出和明显的瘙痒。
在过去的30年中,世界多数国家AD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儿童发病率为12%~17%,成人发病率为2%~10%,并有增长的趋势。
AD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是皮肤科研究的热点之一。
最早关于特应性皮炎的描述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1-2]。
公元543年Aetius首次使用“eczema”一词,为希腊语,意思为水沸腾,用此来描述皮损的渗出状态[3]。
中国湿疹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组织国内皮肤科免疫学领域的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制定并推出了“中国湿疹诊疗指南”(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1, 44(1):5-6),目的是规范我国在湿疹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医疗行为,使患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
一、制定湿疹诊疗指南的背景湿疹的发病率在上升:据研究,湿疹在西方国家患病率高达10%以上,美国为10.7%,2008年进行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已经接近西方国家,近20年来在工业化国家中的发病率还在升高。
我国正在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感染性皮肤病逐渐减少,而过敏性皮肤病却逐渐增加,近二十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也显示湿疹的发病率在上升。
因此应当提高皮肤科医生对这一疾病的认识。
湿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大:湿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可持续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最显著的症状是瘙痒剧烈,可明显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严重者还可影响睡眠。
有一项研究,将湿疹和糖尿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湿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远远高于糖尿病。
湿疹概念存在中外差别:欧美等发达国家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我国,在欧美、日本等国都有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指南。
对于特应性皮炎和湿疹的认识,中外皮肤科医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最大的差别是在我国存湿疹的诊断率远远高于特应性皮炎,而在国外湿疹的诊断越来越少,许多中国医生诊断为泛发型湿疹的病例在欧美一般认为是内源性特应性皮炎。
因为我国大量患者被诊断为湿疹,因此有必要制定我国湿疹诊疗指南。
国内皮肤科医生对湿疹的认识水平不一,需要提高:在国内,临床上往往将皮炎和湿疹统称为皮炎湿疹类疾病,许多医生不认真研究皮炎与湿疹的区别,遇到起皮疹(丘疹)伴有瘙痒的患者,一律诊断为湿疹(或皮炎),因此导致治疗上的简单化甚至不正确。
实际上,大部分皮炎为病因较明确的过敏性皮肤病,而湿疹往往是病因不甚明确的过敏性皮肤病;皮炎往往不为较局限,而湿疹往往范围大、对称;皮炎往往在去除病因后即可消退,而湿疹往往呈明星经过,缓解与复发交替。
张建中皮肤病学研究的大家
张建中:皮肤病学研究的大家作者:刘荣李慧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2011年第11期张建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系主任、北大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国际皮肤科联盟中国理事、欧洲皮肤科学会荣誉会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组长、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咨询专家;对红斑狼疮、银屑病、脱发和肉芽肿性皮肤病有深入研究,组织了我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湿疹指南和男性脱发诊疗指南的制定;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重点科研基金、科技部重大专项基金等科研基金项目;发表论文280余篇,主编与参编学术专著26部,多次应邀到国外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
阳光明媚的早晨,记者到达北大人民医院时,看见有人已经早早地在张建中的办公室门口等他。
上午七点半左右,“姗姗来迟”的张建中嘴里不停地说着“抱歉,久等了”,还来不及稍作休整,便开始为等待的人们解决问题。
从医20多年来,张建中的每一个早晨几乎都是这样开始的。
采访前,“良医益友”、“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等好口碑让记者觉得,这应该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
见面时才知道,张建中只不过50出头,且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
他随和的话语、谦和的态度使我们的交谈变得十分轻松。
在和张建中交谈的一个小时里,他的话语间无不透露着“医乃仁术,无德不立”的行医准则。
小疑问促成大发现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这对很多人和张建中来说,不仅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成为命运的转折点和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符号。
上山下乡、劳动锻炼……这些考试前吃过苦的经历,不仅锻炼了张建中坚强的意志,也让他分外珍惜读书的机会。
由于希望为病人解除病痛,在选择学科时,张建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临床研究,再加上看见当时身边的同学被银屑病困扰,所以他又将自己的定位放在了皮肤病学。
从这里开始,张建中后面的所有日子,几乎都倾情奉献给了皮肤病学研究。
1983年,张建中刚刚考上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时,世界医学领域发现了一种新型红斑狼疮,即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湿疹治疗指南(2011)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1年1月第44卷第1期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本指南是在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领导下由免疫学组全体学组委员和相关专家集体讨论制定,供我国皮肤科医师、全科医师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在湿疹诊疗实践中参考。
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专家有(以姓氏拼音为序):毕志刚、邓丹琪、杜娟、范卫新、方红、郭在培、顾恒、郝飞、高兴华、金江、廖康煌、李惠、李林峰、刘玲玲、刘彦群、陆东庆、陆洁、陆前进、吕新翔、潘萌、彭振辉、苏向阳、孙东杰、孙乐栋、涂彩霞、王培光、夏济平、谢志强、张广中、张建中、张理涛、张小鸣、章星琪、赵辨、朱武。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疹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美国为10.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
机体内因包括免疫功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
外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
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目前多认为是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免疫性机制如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机制如皮肤刺激均参与发病过程。
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袭、超抗原作用或诱导免疫反应引发或加重湿疹二、临床表现湿疹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期。
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粟粒大丘疹、丘疤疹、水疤、糜烂及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而逐渐向周围蔓延,外围又有散在丘疹、丘疤疹,故境界不清。
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痴、脱屑。
慢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苔鲜样变,可伴有色素改变,手足部湿疹可伴发甲改变。
皮疹一般对称分布、常反复发作,自觉症状为疹痒,甚至剧痒三、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和筛查可能病因,血常规检查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还可有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增高,部分蕙者有血清IgE增高,变应原检查有助于寻找可能的致敏原,斑贴试验有助于诊断接触性皮炎,真菌检查可鉴别浅部真菌病,疥虫检查可协助排除疥疮,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可帮助鉴别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皮损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必要时应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
中国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
中国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本指南是在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领导下由免疫学组全体学组委员和相关专家集体讨论制定,供我国皮肤科医师、全科医师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在湿疹诊疗实践中参考。
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专家有(以姓氏拼音为序):毕志刚、邓丹琪、杜娟、范卫新、方红、郭在培、顾恒、郝飞、高兴华、金江、廖康煌、李惠、李林峰、刘玲玲、刘彦群、陆东庆、陆洁、陆前进、吕新翔、潘萌、彭振辉、苏向阳、孙东杰、孙乐栋、涂彩霞、王培光、夏济平、谢志强、张广中、张建中、张理涛、张小鸣、章星琪、赵辨、朱武。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疹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美国为10.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
机体内因包括免疫功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
外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
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目前多认为是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免疫性机制如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机制如皮肤刺激均参与发病过程。
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袭、超抗原作用或诱导免疫反应引发或加重湿疹二、临床表现湿疹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期。
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粟粒大丘疹、丘疤疹、水疤、糜烂及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而逐渐向周围蔓延,外围又有散在丘疹、丘疤疹,故境界不清。
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痴、脱屑。
慢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苔鲜样变,可伴有色素改变,手足部湿疹可伴发甲改变。
皮疹一般对称分布、常反复发作,自觉症状为疹痒,甚至剧痒三、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和筛查可能病因,血常规检查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还可有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增高,部分蕙者有血清IgE增高,变应原检查有助于寻找可能的致敏原,斑贴试验有助于诊断接触性皮炎,真菌检查可鉴别浅部真菌病,疥虫检查可协助排除疥疮,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可帮助鉴别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皮损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必要时应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
基础治疗
✓洗浴:合理的洗浴不仅可以去除皮肤表面污秽痂皮,还可以降低皮肤表面金 黄色葡萄球菌定植数量。建议洗浴温度在 32 ℃ ~ 37 ℃,洗浴时间5 ~ 10 min。 推荐使用低敏无刺激的洁肤用品,其pH值最好接近正常表皮 pH值(约为6)。 如皮损有感染倾向,可在盆浴时加入次氯酸钠(0.005%漂白粉浴)以抑制细 菌活性,有助于病情缓解。洗浴频度以每日或隔日1次为宜。
✓患者教育十分重要,医生应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本病的性质、临床特点和注意事项。 ✓同时应与患者及家属详细分析寻找其发病病因和诱发加重因素(包括非特异性诱发
因素,以及特异性过敏原诱发因素等),告知其回避策略。 ✓应对患者的病史、病程、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治疗方案,力
争在短期内控制疾病。 ✓医生还应向患者解释药物使用的方法,可期望疗效和可能的不良反应等。在随访过
AD的诊断
✓张建中等提出的中国 AD诊断标准: ①病程超过6个月的对称性湿疹; ②特应性个人史和/或家族史(包括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膜炎 等); ③血清总 IgE升高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或过敏原特异性 IgE 阳性 (过敏原特异性IgE 检测 2级或 2级以上阳性)。 ✓符合第 1条,另外加第 2 条或第 3 条中的任何 1 条即可诊断 AD。 ✓此标准在诊断青少年和成人 AD 方面敏感性高于Hanifin⁃Rajka标准和
ad患者有一些有助于疾病诊断的特征性表现包括皮肤干燥鱼鳞病毛周角化掌纹症手足部皮炎湿疹眼睑湿疹乳头湿疹唇炎复发性结膜炎眶下褶痕鼻下和耳根皱褶处湿疹眶周黑晕白色糠疹出汗时瘙痒对羊毛敏感过度虫咬反应白色划痕等
湿疹诊疗指南解读最新ppt课件
排除具有湿疹皮损的先天性疾病
如Wiskott-Aldrich综合征、选择性IgA缺乏症、 高IgE复发感染综合征等;
排除其他各类病因或临床表现特异的皮炎
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
17
-
2019
临床表现怀疑湿疹,根据皮损部位和范围甄别
泛发
出生后不久出现
15
-
2019
诊断
临床表现,必要时实验检查
特殊类型的湿疹
根据临床特点进行诊断: 如乏脂性湿疹、自 身敏感性皮炎、钱币状湿疹
非特异者
根据临床部位进行诊断: 如手湿疹、小腿湿 疹、肛周湿疹、乳房湿疹、阴囊湿疹、耳湿 疹、眼睑湿疹等;泛发性湿疹指多部位同时 发生的湿疹
16
-
2019
诊断流程
排除类似湿疹的其它疾病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 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免疫机制
皮炎湿疹
- 变态反应 - 皮肤刺激
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袭、超抗原作用或诱导免 疫反应引发或加重湿疹。
13
-
2019
发病机制及应对措施
屏障功能损伤
经表皮水分丢失
保湿润肤
易受感染因素/过敏原等刺激
皮肤干裂
抗感染治疗 (如使用各种抗菌制剂)
局部炎症/变态反应
抗炎抗过敏 (如外用中效糖皮质激素)
44
-
不断学习,提高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治水平
不断学习,提高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治水平
张建中
【期刊名称】《皮肤病与性病》
【年(卷),期】2009(031)003
【摘要】@@ 在皮肤科,最多见的疾病莫过于过敏性皮肤病,据统计,大型综合医院皮肤科门诊病人中30%~40%为过敏性皮肤病,因此皮肤科医生一定要提高对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治水平,做到诊断及时明确,治疗及时得当.而要达到这一点,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总页数】1页(P12-12)
【作者】张建中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8.2
【相关文献】
1.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提高 [J], 滕昭义
2.加强多学科协作,努力提高肢端肥大症诊治水平——《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2013版)》解读 [J], 雷霆;徐钰;陈娟
3.生物共振仪在过敏性皮肤病诊治中的应用体会 [J], 李忠梅;张艳霞;马海云;胡书芳
4.在不断学习中提高和完善自己 [J], 方擎宇
5.青岛某部队医院过敏性皮肤病患者sIgE水平检测及过敏原分析 [J], 刘妮妮; 秦江楠; 王丽娟; 路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解读湿疹治疗: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国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解读湿疹治疗:控制症状,减少复
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李邻峰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2(28)30
【摘要】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明显瘙痒,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美国为10.7%。
截至目前为止,湿疹的病因尚不明确。
目前多认为是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鉴于本病的普遍易感性和高复发率,中华医学会免疫学会组历时3年制定了《中国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以下简称指南,全文见《中华皮肤科学杂志》),指南对湿疹的诊断流程和规范治疗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本刊特邀指南的主要执笔者之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邻峰教授对指南进行详尽解读。
【总页数】2页(P7,10)
【作者】李邻峰
【作者单位】100083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除湿止痒软膏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刘利荣;邱克
2.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肛周湿疹疗效研究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金丽慧;陈梦莹
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疹、痒疹、荨麻疹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付银锋
4.清热化湿止痒汤熏洗治疗湿热型肛周湿疹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 周治明; 张敏; 杨柏霖
5.龙牡祛湿汤联合尤卓尔治疗湿疹的疗效评估及对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 [J], 甄希; 杜军波; 杜金峰; 裴广德; 赵金涛; 王晓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湿疹诊疗指南及其解读勿容置疑,湿疹就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
各类湿疹可占皮肤科门诊量的20%。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人民的皮肤病谱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疾病越来越多,据研究湿疹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要超过糖尿病等某些内科疾病。
由于湿疹的病因多种多样,难以寻找,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因此导致了诊断的困难与不一致性,由此带来的就是治疗的不一致与不规范。
为了规范中国皮肤科医生乃至全科医生诊疗湿疹的行为,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组织国内皮肤科免疫学领域的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制定并推出了“中国湿疹诊疗指南”(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1, 44(1):5-6),目的就是规范我国在湿疹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医疗行为,使患者得到准确的诊断与科学的治疗。
一、制定湿疹诊疗指南的背景湿疹的发病率在上升:据研究,湿疹在西方国家患病率高达10%以上,美国为10、7%,2008年进行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已经接近西方国家,近20年来在工业化国家中的发病率还在升高。
我国正在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感染性皮肤病逐渐减少,而过敏性皮肤病却逐渐增加,近二十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也显示湿疹的发病率在上升。
因此应当提高皮肤科医生对这一疾病的认识。
湿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大:湿疹就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可持续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最显著的症状就是瘙痒剧烈,可明显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严重者还可影响睡眠。
有一项研究,将湿疹与糖尿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湿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远远高于糖尿病。
湿疹概念存在中外差别:欧美等发达国家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我国,在欧美、日本等国都有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指南。
对于特应性皮炎与湿疹的认识,中外皮肤科医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最大的差别就是在我国存湿疹的诊断率远远高于特应性皮炎,而在国外湿疹的诊断越来越少,许多中国医生诊断为泛发型湿疹的病例在欧美一般认为就是内源性特应性皮炎。
因为我国大量患者被诊断为湿疹,因此有必要制定我国湿疹诊疗指南。
国内皮肤科医生对湿疹的认识水平不一,需要提高:在国内,临床上往往将皮炎与湿疹统称为皮炎湿疹类疾病,许多医生不认真研究皮炎与湿疹的区别,遇到起皮疹(丘疹)伴有瘙痒的患者,一律诊断为湿疹(或皮炎),因此导致治疗上的简单化甚至不正确。
实际上,大部分皮炎为病因较明确的过敏性皮肤病,而湿疹往往就是病因不甚明确的过敏性皮肤病;皮炎往往不为较局限,而湿疹往往范围大、对称;皮炎往往在去除病因后即可消退,而湿疹往往呈明星经过,缓解与复发交替。
许多医生不知道如何去寻找病因,如何进行鉴别诊断,从而使得所采取治疗得不到理想的疗效。
治疗还不够规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就是就是治疗不当,二就是治疗不足;三就是治疗过度。
治疗不当体现在治疗策略不正确或不完善,有不少医生重视用药,但不重视患者教育,不了解或不重视基础治疗,不知道如何选择药物,如不知道如何选择使用激素与非激素药物,因此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疗效;治疗不足体现在有些医生不敢用药,如有些患者与家属惧怕甚至拒绝应用应用激素类药物,医生往往迁就患者,不敢用疗效确切的药物,反而使用一些疗效不确切的药物,导致疾病疗效查或过早发生复发或加重。
治疗过度则就是相反,不管病情,应用了许多不必要的系统治疗药物,导致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
发生上述三方面的原因除了医生水平外,缺乏一个易于执行的诊疗指南,不能不说就是原因之一。
二、湿疹诊疗指南的特点1、简明扼要,易读易用: 我们在制定本指南过程中,坚持为临床、为基层服务的理念,采取简明扼要,易读易用的原则,对发病机制等尽量压缩,突出临床医生最关心的湿疹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三部分。
争取做到篇幅小、可读性强、易记。
易用。
2、湿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就是困惑基层医生与最大问题,为了使广大医生提高对湿疹的诊断水平,在指南中我们提出了湿疹诊断的路线图,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写的很清楚,步骤分明,脉络清晰,医生沿这条步骤即可正确诊断湿疹。
这样有利于帮助基层医生在湿疹诊断与鉴别诊断中遵循一条的规范化步骤,从而降低漏诊与误诊率。
3、强调在湿疹治疗中患者教育与基础治疗,将患者教育与基础治疗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指导医生如何与患者沟通,如何向患者解释疾病,如何指导患者用药,如何观察病情,如何注意“衣、食、住、行、洗”等方方面面的事项,提高医生对患者教育的意识。
4、反映最新治疗理念与治疗进展:在治疗方面,努力反映国际上关于湿疹治疗的最新治疗理念与治疗进展,在治疗方面,强调了外用糖皮质激素为湿疹治疗的一线用药,同时还强调了感染与细菌定植在湿疹复发与加重方面所起的作用,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
此外,除了对传统的药物与方法介绍外,对近年来开始在临床应用的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白三烯抑制剂等新的药物以及窄波紫外线等治疗方法也进行了介绍,力争做到能够反映最新进展。
5、指导医生对某些顽固、治疗抵抗患者原因的分析与应对指导,这就是本指南的特色之一。
因为湿疹较难治疗,经常会碰到疗效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因此,正确指导医生客观分析治疗不成功的原因,对于修正治疗策略、改变用药种类与手段,最终提高疗效,解除患者病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能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三、湿疹指疗南的适用对象各级各类皮肤科医师: 本指南首先适用于各级皮肤科医师,包括主任医师。
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博士生、硕士生等。
为她们提供湿疹正确诊断的流程、步骤以及正确治疗的选择。
全科医师: 在基层,特别在边远地区,许多皮肤病由全科医师诊治,湿疹就是最常见的皮肤病,全科医师应当学会诊治。
如果遵循指南进行诊治,不容易误诊误治,可提高全科医师的诊断水平与治疗水平。
其她临床学科的医师;可在特殊情况下,如下基层碰到湿疹患者,而又没有咨询皮肤科医师的条件,可利用本指南的原则进行诊疗。
附:中国湿疹诊疗指南湿疹就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瘙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病就是皮肤科常见病,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美国为10、7%1、病因与发病机制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
机体内因包括免疫机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与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外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
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本病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
目前多认为就是在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的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免疫性机制如变态反应与非免疫性机制如皮肤刺激均参与了发病过程。
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袭、超抗原作用或诱导免疫反应引发或加重湿疹。
2、临床表现湿疹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期。
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粟粒大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及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而逐渐向周围蔓延,外围又有散在丘疹、丘疱疹,故境界不清。
亚急性期红肿与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痂、脱屑。
慢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苔藓样变,可伴有色素改变,手足部湿疹可伴发甲改变。
皮疹一般对称分布、常反复发作,自觉症状为瘙痒,甚至剧痒。
3、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鉴别诊断与筛查可能病因,血常规检查可有嗜酸细胞增多,还可有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增高,部分病人有血清IgE增高,变应原检查有助于寻找可能的致敏原,斑贴试验有助于诊断接触性皮炎,真菌检查可鉴别浅部真菌病,疥虫检查可协助排除疥疮,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可帮助鉴别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皮损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必要时应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湿疹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查。
特殊类型的湿疹根据临床特点进行诊断,如乏脂性湿疹、自身敏感性皮炎、钱币状湿疹等;非特异者可根据临床部位进行诊断,如手湿疹、小腿湿疹、肛周湿疹、乳房湿疹、阴囊湿疹、耳湿疹、眼睑湿疹等;泛发性湿疹指多部位同时发生的湿疹。
湿疹严重程度可根据其面积与皮疹的特点进行评分。
需与下列疾病鉴别:①类似湿疹的其它疾病,如疥疮、浅部真菌病、淋巴瘤、嗜酸细胞增多症、培拉格病等;②具有湿疹皮损的先天性疾病,如Wiskott-Aldrich 综合征、选择性IgA缺乏症、高IgE复发感染综合征等;③其她各类病因或临床表现特异的皮炎,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淤积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等。
5、治疗主要目的就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应当从整体考虑,兼顾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特别要注意治疗中的医疗安全。
(1)基础治疗①患者教育:需要说明疾病的性质、可能转归、疾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有无传染性、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等。
指导患者寻找与避免环境中常见的变应原及刺激原,避免搔抓及过度清洗。
对环境、饮食、使用防护用品、皮肤清洁方法等也应提出相应建议。
②避免诱发或加重因素:通过详细采集病史、细致体检、合理使用诊断试验,仔细查找各种可疑病因及诱发或加重因素,以达到去除病因、彻底治疗的目的。
如乏脂性湿疹应去除使皮肤干燥的因素,感染性湿疹应治疗原发感染等。
③保护皮肤屏障功能: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有破坏,易继发刺激性皮炎、感染及过敏而加重皮损,因此保护屏障功能非常重要。
应选用对患者皮肤无刺激的治疗,预防并适时处理继发感染,对皮肤干燥的亚急性及慢性湿疹加用保湿剂。
(2)局部治疗就是湿疹治疗的主要手段。
应根据皮损分期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
急性期无水疱、糜烂、渗出时,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或凝胶;大量渗出时应选择冷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可用氧化锌油剂。
亚急性期皮损建议外用氧化锌糊剂、糖皮质激素乳膏。
慢性期皮损建议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乳剂等,可合用保湿剂及角质松解剂、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依然就是治疗湿疹的主要药物。
初始治疗应该根据皮损的性质选择合适强度的糖皮质激素:轻度湿疹建议选弱效糖皮质激素;重度肥厚性皮损建议选择强效激素;中度湿疹建议选择中效激素。
疑与细菌感染有关者可合用外用抗生素类制剂或使用含抗菌作用的复方制剂。
儿童患者、面部及皮肤皱褶部位皮损一般弱效或中效激素即有效。
强效糖皮质激素连续应用一般不超过2周,以减少急性耐受及不良反应。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对湿疹有明确治疗作用,且没有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尤其适合头面部及间擦部位湿疹的治疗。
细菌定植与感染往往可诱发或加重湿疹8,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是外用治疗的重要方面。
可选用各种抗菌素、化学性抗菌药物的外用制剂,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与抗菌药物的复方制剂。
其她外用药如焦油类、止痒剂、非甾体抗炎药外用制剂等,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