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毕业论文(样版)

合集下载

石油工程专业论文15篇(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及策略探讨)

石油工程专业论文15篇(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及策略探讨)

石油工程专业论文15篇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及策略探讨石油工程专业论文摘要:随着石油市场全球化的趋势,石油工程专业英语在国际化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课程时间安排要合理、专业英语的内容要细化,具体到石油工程各个方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统一等解决办法。

合理化的建议能够使学生从听、说、读、译等方面得到提高,并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

关键词石油工程专业石油论文石油石油工程专业论文: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及策略探讨一引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综观世界各国,工程应用性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多种多样[1],比较典型的有:德国是面向职业的专业教育;澳大利亚强调工学结合(IBL)的专业教育;我国台湾地区是一种实务导向的专业教育;CDIO国际合作组织提出了国际工程教育框架的专业教育等[2]。

特别是德国应用性本科教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教学体系的特点是[3]:在办学理念上,直接指向市场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始终坚持“为职业实践而进行科学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突出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十分重视需求导向。

我国传统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理论重于实践,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理论(知识、学术)导向”的教学体系[4,5];从理论上看,卓越工程师教育的定位、本质与特征,卓越工程师教育的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高职专科教育的关系,卓越工程师教育的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卓越工程师教育和产学研结合等问题仍处在探索之中,科学合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理论体系尚未形成。

石油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石油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石油工程毕业论文范文石油工程的全程质量管理对于石油企业的良好开展有重要的影响,石油企业只有在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加大管理以及监视力度,严格的落实好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从而有效地保证石油工程的质量,接下来是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石油化工工业开展迅速,对于石油工程工程的建立规模也越来越大,对石油工程工程的建立质量要求也逐渐增高。

本文通过对当前石油工程的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展分析,提出了对于石油工程质量管理的完善以及优化建议。

关键词:石油工程;全程;质量管理;研究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不断开展,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建立开展,推动了我国石油行业的蓬勃开展,但是在石油企业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必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展解决,完善相关的工程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对石油工程工程的设计质量管理,从而促进石油工程的建立质量不断提升,才可以推动我国石油企业的良好开展,从而推动我国石油行业的进一步开展。

由于石油工程涉及到的工程工程非常多,使得石油企业投入资金非常宏大,因此必需要做好相应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保证石油工程的质量,让石油企业实现对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石油工程的施工企业要协调好石油工程的建立时间和质量管理工作,从而防止石油工程出现对于质量管理工作监视不严格以及工程质量不达标现象的发生。

石油企业必需要加强对于质量管理的设计工作,保证石油工程的建立任务得到有效的完成。

通过良好的质量管理工作,进步了我国石油工程工程的建立质量,可以有效的保障我国石油资源的合理开采,而且保证了我国能源的供给,从而保证我国石油工程的顺利开展。

2.1石油工程的质量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当前我国的石油企业普遍存在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现象,由于石油工程工程涉及到的人员非常多,包括石油工程的技术人员和质量监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等,因此在管理这些人员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程度和专业素质对于石油工程工程的建立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石油工程论文15篇(石油工程实地开采地质结构)

石油工程论文15篇(石油工程实地开采地质结构)

石油工程论文15篇石油工程实地开采地质结构石油工程论文摘要:石油工程的安全生产对石油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安全管理是实现石油行业基本的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同时也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保障财产安全以及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要素。

众所周知,石油工程中的薄弱环节之一便是安全问题。

要想实现石油工程的安全运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利益,为了保证工程正常运行,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坏,企业必须提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实施人性化管理策略和措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石油工程论文石油工程石油论文石油石油工程论文:石油工程实地开采地质结构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石油工程在不断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油工程通过对石油进行实地开采,从而提高石油开采率与使用率。

石油工程项目作为我国工业的重点扶持对象,能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石油工程;实地开采;地质结构;影响石油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虽然我国石油工程开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石油工程的发展。

本文围绕石油工程的实地开采工作与地质结构影响进行分析。

1石油资源的实地开采作业由于石油工程开采技术理论较为繁杂,导致其与现实施工作业存在较大差距。

例如:石油资源在实地开采过程中,必须考虑当地的天气环境,通常情况下,晴朗之日的作业效果优于阴霆之天的作业效果。

原因包括:阳光提供的光线强度存在区别,对开采技术人员的视线能见度具有不同的影响;晴朗天气下,作业环境较为干燥,不会对石油资源的开采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但是阴霆天气中,会增加空气湿度,影响了开采出的石油资源质量。

通常情况下,寒雪天气对施工现场的硬件设施具有较大影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石油资源的实地开采质量。

我国宪法提出规定,施工企业在开采作业中,必须保障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使用,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不能对其进行破坏。

施工人员在作业中,必须保障不会对当地的人文环境造成破坏。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手册使用说明一、封面填写按照学校设计的固定格式填写。

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和日期等用“三号仿宋体”填写。

用B5纸单面打印,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2厘米。

二、内容及填写1.内容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指导记录、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评语、评阅教师评语、答辩记录表、答辩小组评语,均采用学校统一标准表格。

2.“目录”中的内容选用“宋体小四号”,行间距设置为1.25倍行距。

右侧要注明页码(不加括号),采用两端分散对齐方式。

3.任务书、开题报告、指导记录、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评语等内容可以用黑蓝墨水笔或碳素笔填写,也可以打印。

如果打印,一律用B5纸单面打印,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2厘米。

任务书、开题报告中的题目、一级标题选用“黑体小四号”,其它内容选用“宋体小四号”,行间距设置为1.25倍行距。

不同项目表格之间采用分页符分开,不能出现在同一页中。

篇幅大小可以根据内容多少进行调整,做到文稿连续,不出现大段空白。

4.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录由学生填写(可以扩充页);5.从任务书第一页开始,页脚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页码位于页脚中间,采用“Times New Roman 五号字体”;三、装订与保存1.装订顺序为:封面→目录→任务书→开题报告→指导记录→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评语→评阅教师评语→答辩记录表→答辩小组评语;2.本手册与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等有关材料由学院统一保存。

四、其他1.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等;2.本手册作为校、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检查的重要依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手册学生姓名: 学 号:专业班级:石油工程2003-1班 指导教师:开始日期:2007年04月09日 完成日期:2007年06月20日目录任务书………………………………………………………………………页码开题报告……………………………………………………………………页码指导记录……………………………………………………………………页码中期检查表…………………………………………………………………页码指导教师评语………………………………………………………………页码评阅教师评语………………………………………………………………页码答辩记录表…………………………………………………………………页码答辩小组评语………………………………………………………………页码成绩汇总表…………………………………………………………………页码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生(签名):指导教师(签名):系主任(签名):年月日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录学生(签名):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年月日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语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小组评语注:总成绩中平时表现占20%、毕业论文占40%(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评分各占20%)、论文答辩占4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原油管道初步设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原油管道初步设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原油管道初步设计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油气储运工程 **班指导教师:***2006年6月18日摘要**管线工程全长865km,年设计最大输量为506万吨,最小输量为303.6万吨,生产期14年。

管线沿程地形较为起伏,最大高差为346.8m,经校核全线无翻越点;在较大输量时可热力越站,较小输量时可压力越站。

输油管采用沥青加强级外保护的防腐措施。

全线共设热泵站12座,管线埋地铺设。

管材采用 406.4×8.0,X65的直弧电阻焊钢管;采用加热密闭式输送流程,先炉后泵的工艺,充分利用设备,全线输油主泵和给油泵均采用并联方式。

加热炉采用直接加热的方法。

管线上设有压力保护系统,出站处设有泄压装置,防止水击等现象,压力过大造成的危害。

首站流程包括收油、存储、正输、清管、站内循环、来油计量及反输等功能;中间站流程包括正输、反输、越站、收发清管球等功能。

采用SCADA 检测系统,集中检测、管理,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由计算分析证明该管线的运行可收到良好的效益并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关键词:管型;输量;热泵站;工艺流程ABSTRACTThe design of ** pipeline engineering for oil transportation is complete on June 2006.The whole length of the pipeline is 865 kilometer and the terrain is plan.The maximum of transport capacity is 506 million ton per year and minimum of throughout is 303.6 million ton per year.The choice of main equipment and determination of station site are based on the condition of every throughout. After the technical evaluation , one type of steel pipeline called X65 is select. The optimum diameter is 404.6 millimeter and the wall thicket is 8.0 millimeter. The maximum pressure of operating for design is 450MP.In order to reduce the loss of heat, the pipeline is buried under the ground. The pipeline is coated with 7-millimeter thick anti-corrosion asphalt layer and impressed current catholic protection to protect the pipe from corrosion.The process of transportation is pump-to-pump tight line operation. Crude oil is heated at first and the pump in each station. There are three 220D-65×10pumps are equipped as the transporting pump. The process of flows in the station includes: collecting crude oil; forward transportation; reverse pumping over station and circulation in the station.Along the main line, oil transportation included head station, intermediate heating and pumping station, and terminal station.Through the benefit analysis and feasibility study of operation,the project has a good economic benefit and the design is feasible.Keywords :pipeline corrosion ;pump-to-pump station ;analysis目录前言 (1)第一章工艺计算说明书 (1)1.1 设计原始数据 (1)1.2 基础计算及经济管径的选取 (3)1.3 热力计算 (5)1.4 水力计算 (8)1.5 反输计算 (11)1.6 输油工艺及主要设备选型 (12)第二章工艺设计计算书 (16)2.1 基础计算 (16)2.2 工况计算 (19)2.3 设备选型 (26)2.4 开泵方案 (30)2.5 反输计算 (37)结论 (41)致谢 (42)参考文献 (43)前言“输油管道初步设计”是石油储运专业毕业设计内容之一。

石油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石油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范文高性能封隔器胶筒研制摘要:根据胶筒的使用环境及特点,针对目前市场上小直径特殊胶筒普遍存在耐压差低、寿命短的缺点,开展了小直径封隔器胶筒的胶料配合和结构形状研究。

结果显示:与炭黑/NBR体系相比,在过氧化物硫化体系下,甲基丙稀酸镁可以有效补强丁腈橡胶,MMg/NBR硫化胶的邵A硬度、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和100%定伸强度均较高;新设计的胶筒结构简单合理、易卸模、成品率高,并通过模拟试验发现,新的结构形状可以有效改善胶筒的抗破坏性能,耐压差性能平均提高5MPa。

研制出的小直径特殊胶筒性能指标达到了耐温120℃、耐压差25MPa,能满足油田大部分套变井的要求。

关键词:封隔器胶筒;过氧化物;甲基丙稀酸镁;结构;模拟试验目录前言 (1)1 封隔器胶筒工况分析 (2)1.1简介 (2)1.2工况分析 (2)1.3胶筒性能的影响因素 (2)2 研究方案设计 (4)2.1技术路线 (4)2.2技术方案 (4)3 配方实验 (5)3.1实验准备 (5)3.1.1 原材料选择 (5)3.1.2 仪器设备 (5)3.2实验方案 (5)3.2.1 补强性能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配方设计 (5)3.2.2 防老化试验设计 (5)3.3实验过程 (6)3.3.1 混炼 (6)3.3.2 硫化 (6)3.3.3 物化性能测试 (6)3.4结果分析 (7)3.4.1 补强性能分析 (7)3.4.2 防老化性能分析 (7)3.5小结 (7)4 结构形状优化 (8)4.1尺寸设计 (8)4.2端部形状设计 (8)5 加工工艺研究 (9)5.1填料方式 (9)5.2胶筒壁厚对硫化时间及温度的影响 (9)6 封隔器胶筒模拟试验 (10)6.1试验设备 (10)6.2试验记录 (10)6.3试验结果分析 (10)6.3.1 结构形状对胶筒性能的影响 (10)6.3.2 初始密封的座封力测定 (11)6.3.3 座封载荷和密封压差的关系 (11)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前言近年来,中原油田的开发已进入高含水阶段,井况恶化现象严重,各种新的配套工艺措施不断出现,所需井下工具的结构类型也越来越多。

石油专业论文六篇

石油专业论文六篇

石油专业论文六篇石油专业论文范文1从新专业的构成来看,石油工程专业本身就是把原有三个专业合并成一个专业。

现代石油工业生产和管理已越来越需要专业面宽的复合型人才。

高水平或高层次的专业化和综合性技术专家型人才,则需长期的培育和实践阅历的积累。

二、地方性、应用型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力量结构、基本要求及特点一个高校生除了具备丰富的学问、良好的素养,还必需具备基本的工程师力量。

工程师力量包括理性思辨力量、协同力量、业务力量,其中协同力量包括语言力量(包括外语力量)、组织管理力量、经营管理力量、国际合作力量、应变生存力量等;业务力量包括观看分析力量、猎取学问力量、科学试验力量、工程设计力量、计算机力量等。

而协同力量的核心是意志力,业务力量的核心是制造力,因此最为关键的是一个人的意志力、制造力。

对石油工程本科专业合格人才的力量要求,我们强调的是相对意义上的多层次、多规格培育目标[4]。

即对于一般高校生而言,应至少具备肯定的猎取学问的力量、工程设计力量、语言力量和计算机力量,由于这是对一个合格的石油工程专业同学的基本要求;对优等生而言,应在具备比较全面的基本力量的同时,有所侧重。

有些侧重讨论力量,有些侧重语言力量和经济管理力量,有些侧重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力量,有些侧重计算机应用力量等。

同学的奋斗目标是有层次、有差异的,应当给同学一个进展的空间,以利于培育同学的志趣,挖掘同学的潜力,鼓舞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总之,我们认为培育相对意义上多层次、多规格复合型或拓宽型石油工程专业人才,是石油工业进展和石油高等教育进展的内在要求;立足内复合或内拓宽型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育的实践,着眼于外复合或外拓宽型石油工程人才培育的探究,是我们人才培育规格的定位;全面因材施教是我们强化教育的手段;全目标培育、有限目标进展,还同学一个进展空间是我们的指导思想;立足素养、力量的培育是我们必需坚决贯彻执行的教育思想。

三、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育方案的鲜亮特色人才培育方案是学院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育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支配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学院人才培育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和实施方案。

石油工程论文.

石油工程论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油气的开采与开拓学习中心:辽河油田学习中心年级专业:网络14秋石油工程学生姓名:刘涛学号:14602252041指导教师:于敏职称:副教授导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教育学院论文完成时间:2016 年06 月20 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发给学员1.设计(论文)题目:2.学生完成设计(论文)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3.设计(论文)课题要求:4.实验(上机、调研)部分要求内容:5.文献查阅要求:6.发出日期:年月日7.学员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名:注:此页由指导教师填写摘要在调研国内外利用水平井开发低渗透油藏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低渗透油藏利用水平井开发的优越性以及目前水平井井网部署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油藏工程方法、数值模拟手段、经济评价原理,优化设计出一套适合低渗透油藏水平井井网布置的方法,主要包括直井与水平井联合井网的井网密度优化。

对十井网形式及井网参数的优化,设计了不同井网系统参数与储层参数的组合方案,包括水平井与直井注采井网形式的合理匹配、水平井段方向与裂缝方向的合理匹配、注采井排距与水平井段长度的合理匹配等,并通过各种组合关系所预测的采油速度、累积产量、含水、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进行衡量,最终获得最佳的注采井网形式、水平井段方向、水平井段垂向位置、井排距等参数的最优组合方法。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水平井,井网密度,井网,裂缝,数值模拟目录第1章前言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 主要研究内容第2章多井型井网在低渗油藏中的适应性分析2.1 低渗透油藏概述2.2 低渗透油藏特点与常规中、高渗透油藏相比,低渗透油藏的具有以下特点 2.3 多井型井网在低渗透油藏中的适应性2.3.1常规直井井网开采不足之处2.3.2水平井井网开采优势2.3.3水平井候选油藏参数分析第3章多井型井网优化设计研究3.1 注采井型的优化设计3.1.1注采井型的分类3.2 水平段延伸方向的优化设计3.2.1地应力对裂缝的影响3.2.2水平段延伸方向优化设计研究第4章结论参考文献致谢第1章前言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效率、追求效益,通过对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员的组织协调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目标。

石油工程论文

石油工程论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锦45快蒸汽吞吐高产稳产做法学习中心:山东烟台学习中心年级专业:xxxxxxxxxxxxxx)学生姓名:xxxxx 学号:xxxxxxxx指导教师:xxxx职称:副教授导师单位:xxxxxxx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论文完成时间:2015年2月1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发给学员1.设计(论文)题目:2.学生完成设计(论文)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3.设计(论文)课题要求:4.实验(上机、调研)部分要求内容:5.文献查阅要求:6.发出日期:年月日7.学员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名:注:此页由指导教师填写摘要锦 45 块是欢喜岭油田最大地稠油油藏 ,1984 年 11 月采用蒸汽吞吐采油方式技人开发.根据断块地质及不同开采阶段地特点 , 及时完善监测系统 , 超前开展油藏研究 , 把握断块开采趋势 , 全面实施了两次加密调整 , 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 ; 不断推广新工艺新技术 , 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 扩边增储 ; 积极开展转换开发方式地研究和现场试验 , 并取得初步成效 : 油藏以 11.66% 地采油速度高产稳产了 17 年 , 吞吐采收率由 17.0% 提高到 351%, 增加可采储量1031.16 × 104t, 油田开发始终保持一类水平 ,1996 年被原总公司评为 " 全国高效开发油田 " .关键词:蒸汽吞吐,油水组合,采油速度,锦45块目录1油藏基本情况 (5)1.1地质简况 (5)1.2开发历史 (6)2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评价 (7)2.1稳产期长,采油速度高 (7)2.2断块采注比高,压降幅度大 (7)2.3储量动用程度提高,吞吐可采储量不断增加 (7)2.4油气比较高,经济效益好 (7)2.5稳产期长,采油速度高 (8)3形成配套开采技术,确保油藏持续高产稳产 (7)3.1编制科学合理地开发方案是油藏高效开发地前提 (7)3.2注重动态监测工作,为动态分析和开发决策提供资料保证 (8)3.3重视油藏研究,掌握开采趋势 (8)3.3.1合理井网密度研究 (8)3.3.2油层水淹特点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9)3.3.3合理采油厚度研究 (10)3.3.4转换开发方式地前提研究 (10)3.3.5针对电测解释地“地质矛盾”展开精细地质研究 (11)3.4抓住油藏特点,采用配套技术,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11)3.4.1实施加密调整,实现产能接替,提高平面储量动用程度 (11)3.4.2合理利用和控制边水底水,改善采油效果 (12)3.4.3打破常规开发定式,提高纵向动用程度 (14)3.4.4为了实现开发方式转换 , 积极开展先导试验工作 (15)3.4.5利用采油新技术,改善吞吐效果 (16)3.5解决天然气问题 (17)4结论 (18)致谢 (19)参考文献 (20)附录:附加图、表 (21)第1章油藏基本情况1.1地质简况锦 45 块是一个层状中高渗透砂岩边底水稠油藏 , 开发目地层是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一中至沙二段地于楼油层和兴隆台油层 .于楼油层和兴隆台油层埋藏深度为 890--1180m, 这一深度在辽河油田稠油藏中较有代表性.地层平缓 , 倾角一般在 2度—4度之间. 断块发育有 29 条大小不等地正断层.断层延伸、长度在 0.5-7.okm之间 , 将断块划分成 10 个四级断块 , 即锦45-8-12 、 7-14 、锦 90 、锦 91 、锦 92 、锦 94 、 22-163 、 26-162 、 35-262 、锦 2-19 → 8 断块.各断块之间密封程度较差 , 属于同一个水动力系统.于楼油层和兴隆台油层是两套中一厚互层状地湖盆扇三角洲沉积.可分为以辫状分流河道、分流河口坝、边心滩为主地七种沉积微相.分流河道微相主要分布在锦 90 块 , 分流河口坝主要发育在锦 91 块.砂泥比 0.5-0.60 岩性以砂砾岩、中细砂岩为主 , 粒度中值为 0.18-0.27mm, 沉积呈正韵律.储层物性较好 , 泥质胶结成岩性较差.孔隙度为 27.9- 30.2%, 渗透率为 1.121-0.753 μ m2. 储层孔隙结构为中孔、中等连通型孔隙结构类型地储层.断块储量丰度高 , 各层系分别为 (171.3-348.4) × 104t/km2, 全块为 691 × 104t/km2.断块油层发育 , 含油井段长达 150-250m, 全块平均有效厚度 34.2m; 四套开发层系有效厚度分别为 : 于 1 组 17.5m 、于组 11.6m 、兴 1 组 12.2m 、兴 2 组11.1m. 油层发育与分布受沉积相和构造控制 , 平面上油层发育极不均一 , 于 1 组油层分布较广泛 , 主要发育于锦 90 、锦 91 、锦 92 及锦 94 块地高部位 , 其中锦90 、锦 91 块最发育 ; 于 2 组油层主要分布于锦 92 、锦 90 两个块内 ; 兴 1 组油层较发育 , 主要分布在锦 92 、锦 90 及锦 91 、锦 943-19-8 块地高部位 ; 兴 2 组油层不发育 , 主要分布在锦 92 、锦 90 、锦 91 、锦 94 等块地高部位.断块两套含油层系分为两套油水组合.油藏埋深 : 于楼油层为 895-1060m, 兴隆台油42层为 980-1180m. 油水分布受构造、砂体发育控制 , 油水界面不尽统一 . 总体上看油水界面 : 于楼油层为 1020 - 1060m, 兴隆台油层为1120-1180m.总体来看 , 纵向上是上稠下稀 ; 平面上中部油层原油物性好 , 周边部依次变差.于 1 组地下原油粘度 10200-13000mPa.s, 属特稠油范畴 ; 于 2 组地下原油粘度3500mPa.s, 属普通稠油类 ; 而兴隆台油层地下原油粘度仅为 300-600mpa.s, 属中质稠油 , 常规开采有一定产能.原油性质见表 1.表 1 锦 45 块原油性质统计1.2 开发历程锦45块于1984年11月投入开发,经历了3个开发阶段(附录:图1):1984年11月~1985年12月为试油试采阶段.期间开展了干抽试采和蒸汽吞吐试验,干抽采油仅在兴组获得一定产能,结果产能低,下降快,采出程度低.蒸汽吞吐采油Ⅰ使油井产能大幅度上升,单井日产油30~100 t,周期油汽比达2.3~2.6,由此确定了蒸汽吞吐开采方式.1986年1月~1991年12月为全面实施开发方案蒸汽吞吐采油阶段.1986年6月编制了开发方案,方案要求:油藏分四套层系、按167 m×167 m正方形井网注蒸汽开采;蒸汽吞吐以1.0%~1.5%地采油速度稳产8a,吞吐阶段采收率17.2%;蒸汽驱阶段采收率17.3%,最终采收率34.5%.投产当年建成产能75×104t;1988年达第一次产油高峰,年产油98×104 t.该阶段以1.65%地采油速度稳产6 a,阶段采出程度9.9%,实现了方案设计指标.1992年~目前为实施油藏综合调整和综合治理阶段.期间通过深化油藏研究与认识,抓住油藏特点和针对开采问题,应用配套技术实施了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为目地地综合治理;滚动勘探实现增储增效;转变开发方式地前期研究和现场先导验取得了初步成果.1999年产油高达123.6×104t,采油速度2.17%;该阶段以1.73%地采油速度高产稳产10 a,目前采油速度仍达1.99%,阶段采出程度17.3%.截至2001年12月,断块共有油井981口,开井777口,日产液11232 t,日产油3100 t,含水72.4%,采油速度1.99%,累产油1505.54×104 t,采出程度26.4%;累产水3166.26×104 t,累注汽2495.54×104t,单井平均吞吐8.9轮次(表2).表2 锦45块开发现状表2 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评价锦 45 块 17 年开发过程中 , 非常重视油藏研究工作 , 把准油藏开发“脉搏”, 适时采取合理地开发措施 , 使断块各项开发指标达到较高水平.2.1 稳产期长 , 采油速度高断块1984 年11 月投产,1986 年产油60.19 ×104t, 达到方案设计地以1.0%-1.5% 地采油速度地稳产指标.断块以 1.66% 地采油速度稳产了 17 年 , 目前断块采油速度达 1.96%. 1988 年断块达到一次产油高峰期 98 × 104t, 之后产量逐年下降 ,1992 年区块年产量降至最低 68 ×104t; 经 10 年区块加密调整和综合治理工作 , 区块产量逐年回升 ,1999 年断块达到二次产油高峰期 123.6 × 104t. 目前区块年产能 105 × 104t.2.2 断块采注比高 , 压降幅度大稠油注蒸汽吞吐开采为降压开采 , 因此 , 断块地采注比、压降幅度是评价稠油油藏开发效果地重要指标.锦 45 块周期采注比明显高于欢喜岭油田地同类油藏水平 , 累计采注比 2.05, 阶段瞬时采注比 1.78; 断块吞吐开采压降幅度大 , 目前区块地层压力降至 3.8Mpa, 压降幅度达 62%, 平均年压降 0.44 MPa, 年压降幅度 4.4% .2.3 储量动用程度提高 , 吞吐可采储量不断增加通过综合调整和综合治理 , 区块储量动用程度由 " 七五 " 期地 63.2% 提高到目前地 88.8%, 提高了 25.6%; 采收率从 17.0% 提高到 35.1%, 提高吞吐期采收率18.1%, 增加吞吐可采储量 1031.16 × 104t.2.4 油汽比较高 , 经济效益好断块始终保持较高地吞吐油汽比 , 累积油汽比 0.7, 阶段瞬时油汽比为 0.48,17 年产油 1602.6891 ×104t, 获经济效益 24.6 × 108 元.2.5 形成配套技术 , 社会效益好断块经 17 年地吞吐开发 , 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套以地质研究为基础 ,以井间换层、细分采油、选择性射孔、动用避水油层、侧钻及其相互配套地适合油藏特点地开采技术 , 为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中后期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提供了有意义地借鉴 , 取得了良好地社会效益.3 形成配套开采技术确保油藏持续高产稳产3.1 编制科学合理地开发方案是油藏高效开发地前提针对油藏地质特点和干抽试采及蒸汽吞吐试采结果 , 于 1986 年 7 月编制了 " 欢喜岭油田锦 45 块注蒸汽开发方案 ", 方案对断块地层系划分、开采井网、开采方式、采油速度及稳产年限做了较为科学地设计.方案要求 : 断块分 4 套开发层系采用167m 正方形吞吐一汽驱井网在同一井点布井 , 不排除进一步加密成 118m 井网地可能性 ; 蒸汽吞吐阶段以 1.0%- 1.5% 地采油速度稳产 8 年 , 地层压力降至 6MPa 、吞吐阶段采收率 17.O%. 实施结果表明 , 该方案是科学合理地 : 一是断块分为四套开发层系既考虑了油水关系 , 又考虑了原油物性差异 ; 二是采用 167m 正方形井网既考虑了当时地生产力水平 , 又为下步调整留有余地 ; 三是采用同井场布井既节省投资 ( 当时定向技术不成熟 ), 又为后期挖潜创造了条件.3.2 注重动态监测工作 , 为动态分析和开发决策提供资料保证断块在开发早期就把监测系统地建立放在首位 , 先后部署观察井 26 口 ,并重视油藏动态资料录取和应用 , 把温度场和压力场作为监测重点.随着开发地不断深入 , 相应又增加了吸汽剖面、产液剖面、含油饱和度场等项监测内容.目前已确定了 6 个方面 20 多项监测系列内容 , 严格资料录取制度 , 加强监测信息反馈和分析应用 , 在油藏动态分析研究和开发决策上发挥了重要地作用.3.3 重视油藏研究 , 掌握开采趋势3.3.1 合理井网密度研究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室内数、物模研究及四维地震测试 , 综合分析评价得出 , 加热半径 : 兴隆台油层为 55m, 于楼油层为 40m; 吞吐泄油半径 : 兴隆台油层为 78m, 于楼油层为 56m; 合理井网密度 : 于楼油层井距为 80-112m, 兴隆台油层井距为110-156m. 这一成果为锦 45 块蒸汽吞吐开发中后期地开发调整提供了有力保障.3.3.2 油层水淹特点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目前断块平面上已有 80% 水淹 , 于楼油层水侵以指状、舌状为主 ; 兴隆台油层水侵相对成均匀推进.这是因为于楼油层原油流度为 0.15 × 103-0.33mD/mpa.s, 兴隆台油层原油流度为 2.O-0.61; 于楼油层油水粘度比 14523-5264, 兴隆台油层油水粘度比为 932- 2328, 边水内侵水线兴隆台油层较于楼油层推进速度相对一致 .压差日益增大是边底水内侵加剧地主要因素.目前油藏内部吞吐降压开采其地层压力为 2-3MPa, 边部由于边水影响其地层压力为 6-8MPa, 压差为 4-5Mpa.(1) 井网完善井区现井网密度井间仍为高含油饱和度带.部分四级断块因认识上地原因 , 目前井网控制程度仍然较低 , 为剩余油富集区.有效厚度小于 10m 现井网未控制地井区至今无井控制 , 特别是油藏地周边部尤为突出 , 形成油藏边角部位潜力区.(2) 纵向上油层动用程度较高.近几年测试结果表明 : 锦 45 块油层已不同程度上全部得到动用 , 其中动用较好地占 66.7%, 动用中等地占 22.1%, 动用较差地占11.2%. 从1999 年锦 45 块新钻地检查井 " 锦 45 检 1 井 " 地测试结果也充分证明这一点 ( 表 3).表3 锦 45- 检 1 井 mfI 成果数据在研究油层动用状况过程中 , 发现油层纵向动用程度主要受原油粘度、渗透率、渗透率级差、油层厚度 , 以及油层在油层井段中地位置等与注入热量相关地因素影响.原油粘度越小动用越好 : 动用好地主要集中在渗透率大于 1000 μm2; 级差大动用差 , 级差小动用好 ; 油层处于油层井段中位置地影响 : 上部好于下部 ( 渗透率级差大时例外 ); 厚度越大动用越好 ; 油层动用状况与其孔隙度、渗透率有着密切关系.3.3.3 合理采油厚度研究合理采油厚度是指对某一油藏地油井既能保持较高产能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层间干扰地采油 ( 射开 ) 厚度.依据动态统计规律分析 : 锦 45 块油层工作厚度以 15-25m 为宜 , 这一厚度区间油层出力较均衡 , 油井产能和累产油均较高 , 采油强度大 ; 油层工作厚度小于 15m, 油井产能低且后劲不足 , 累计产油少 , 采油强度低 ; 油层工作厚度大于 25m 以上 , 日产油和累计产油很少 , 采油强度降低 , 会造成层间矛盾.随着吞吐周期不断增加 , 层间矛盾加剧.这一成果为新井、侧钻井选择合理射孔厚度开采、细分采油和扩边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3.3.4 转换开发方式地前期研究锦 45 块自投入开发以来就十分重视转换开发方式地研究工作.主要利用数摸、物模等室内研究手段 , 开展了蒸汽驱、常规水驱、热水驱、水 + 氮气驱、水 + 氮气 + 化学剂驱等驱替方式地可行性研究 ( 表 4), 为区块开展地各种先导试验提供了可贵地技术保障.表 4 驱油效率试验结果3.3.5 针对电测解释地 " 地质矛盾 " 展开精细地质研究尽管断块为高孔高渗储集层 , 但在研究中发现 : 锦 90 块兴 2 组底部发育了一套低电阻率、低时差地 " 水层 " . 1996 年通过开展精细油藏描述 , 深入研究落实构造 , 发现同一块内油水界面不统一 : 东部油水界面为 1160-1180m, 而西部油水界面为 1100-1120m. 由于锦90块兴隆台油层是北高南低地断鼻构造 , 而在东西向剖面上却出现电测解释高部位为水层、低部位为油层地 " 地质矛盾 " .进一步研究发现 : 造成低电阻率、低时差地根本原因是储集层岩性细、富含钙质、胶结致密 , 并利用侧钻井试采得到证实.为此 , 抓住这一 " 地质矛盾 " 重新落实了西部油水界面为 1160m, 增加含油面积 0.9km2 、油层厚度 25.3m 、地质储量 153 × 104t.3.4 抓住油藏特点 , 采用配套技术 , 提高储量动用程度3.4.1 实施加密调整 , 实现产能接替 , 提高平面储量动用程度应用数模和经验公式计算 , 锦45 块于楼油层地加热半径 35m 左右 , 泄油半径50m; 兴隆台油层加热半径为 50-55m, 泄油半径为 70m 以上 ; 应用四维地震对加热半径地监测显示 : 兴隆台油层地加热半径为 61m .合理井网密度研究表明 : 原油售价885 元 /t 时 , 油层井距 83-118m .根据地质研究成果 , 对油藏进行整体部署、分批实施 , 主要进行了 2 次加密调整.将 167m × 167m 正方形井网加密成 118m × 118m 正方形井网. 部署各类井 547 口 , 完钻 511 口 , 投产 501 口 , 平均单井日产油 12.9t, 建产能 182.8 × 104t; 建百万吨产能技资 6.3 × 108 元 ( 分批实施见表 5) .加密后井网控制面积从不足5.okm2 提高到 7.8km2, 井网控制储量从 3400 ×104t 提高到 5577 × 104t.1992 年调整初期 , 选择有利部位加密 , 钻遇目地层元一水淹 , 油层压力高出周围老井 1.5-2.5MPa, 含油饱和度比原始含油饱和度仅低 3%-10%; 初期日产油20-30t, 周期油汽比 0.86; 之后 , 加密调整全面展开.从1999 年实施检查井 ( 锦45 一检 1 井 ) 地取心及化验分析结果看出 , 主力层系于 1 组剩余油饱和度 68.1%, 仅比原始含油饱和度下降了4 个百分点 , 水洗厚度 40%; 于 2 组剩余油饱和度 63%, 水洗厚度 59.1%; 兴 1 组剩余油饱和度 62.7%, 水洗厚度 64.5%.在第一次加密调整中开辟了2 个 83m 小井距吞吐试验井组钻遇油层和初期技产情况与一次加密相近.因此从 2001 年开始对于楼油层全面加密 , 部署开发井 146 口.截至 2002 年 12 月完钻 107 口井 , 技产 98 口井 , 平均单井日产油 12.4t, 建产能 33.O ×104t.3.4.2 合理利用和控制边底水 , 改善采油效果断块边底水水体体积约为油层体积地 1.3 倍 , 构造低块则高达 3-7 倍.试水产能4.6m3/(m.d), 是试油产能地 7-10 倍 , 可见边底水比较活跃.因初期吞吐采注比高 , 阶段压降幅度较大 (3.5-4.OMPa), 使油层与边底水之间产生较大压差 (5.5-6hpa), 导致边底水大量侵入油层.造成锦 91 块、锦 90 块东部、锦 94 东北部及锦 92 块中部有 67.6% 地油井见地层水 , 区块综合含水上升 , 产能下降 , 影响了吞吐效果 , 给后期开发增加了难度.从见地层水井识别方法、水侵方式、水侵量计算、水侵特点及其对油藏开发影响等 5 个方面着手水侵规律研究.形成了图解、冷凝水回采率计算、水性分析三种地层水识别方法.确定边水侵入井 188 口 , 断层窜流水侵入井 108 口 , 管外窜槽水侵入 ( 顶、底水 ) 井 58 口 , 三种水侵方式 , 见地层水井 354 口. 同时根据物质平衡原理 , 对锦 45 块各层系水侵量做了计算.表5 锦 45 块产能建设情况平面上水线常呈线状、指状、舌状不均匀推进 , 来水总是指向压降大地井区 , 生产井底附近常形成较大地 " 水泡子 ", 井间水线很窄 ( 一般为 30-50m); 纵向上水淹层常为中高渗透主力产油层 , 厚度为 5-15m, 平均 10m 左右.于楼油层以上矛盾尤为突出 ; 兴隆台油层 , 特别是兴 1 组 , 水驱作用较为明显 , 理论计算水驱动态储量达 90% 以上 , 预测采收率达35% 以上.针对水侵作用地不同 , 对于楼油层采取先排后堵地控水措施 ; 兴隆台油层则采取利用水层能量延长吞吐周期生产均取得良好效果.1988-1990 年 , 于楼油层以增排为主 , 增排井由初期 " 线性 " 增排时地 10 口 , 到后期 " 面积 " 增排时地 81 口 , 初期提高排液能力 1760m3/d, 有效地控制了边底水内侵速度 , 确保内线 85 口中高含水井正常吞吐生产 , 综合递减率控制在1.5%, 含水上升率控制在 1.8% 以下 , 低于区块平均水平.1989-1992 年间 , 兴隆台油层有 39 口井延长吞吐周期生产 , 最少一年不注汽 , 最多 3 年不注汽 , 每年少注汽 48 井次 , 减少注汽量 15.4 ×104t; 综合递减控制在 1%-7.6%, 含水上升率在 1.2% 以下.3.4.3 打破常规开发定式 , 提高纵向动用程度井间换层是充分利用断块四套开发井网同井场部署 , 井下位移小地有利条件 , 不同层系油井之间互相换目地层采油 , 而不打乱原层系开采系统 , 以解决井况差、剖面出油不均和油井高含水等问题 , 达到提高油井利用率和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 改善吞吐效果地一种非常规措施手段.取得很好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表 6) .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 形成了三种形式地井间换层 , 即新老井间换层 , 老井侧钻后井间换层和新、老井交叉井间换层.1993 年以来 , 锦 45 块共实施井间换层 91 对 , 换层 115 口 , 平均年增产油 1.7 ×104t.为避免底水过早侵入油层 , 影响热力采油效果 , 根据开发方案要求 , 原老井射孔投产时 , 一般留 10-15m 避射厚度 , 这部分油层地质储量约有 560 × 104t. 开采 7 年后 , 通过加密调整井和侧钻井电测解释等资料分析 , 这部分油层并没有水淹 , 处于未动用状态.如果早期动用这部分油层很可能会加剧水侵速度.随着开发地不断深入 , 大量地边底水被采出 , 边底水能量有所减弱 , 这时加以利用是合理地 , 能发挥其潜力 .全块共有 55 口侧钻井采避水层 , 单井平均射开避水油层厚度 10m, 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30%-40%, 单井多产原油3000--8000t, 最高达 10000t, 累计产油 37.5885 ×104t.表6 45 块历年主要措施统计合理采油厚度研究成果表明 : 油井射孔厚度过大是导致纵向上油层出力不均匀地重要因素之一.如 14-221 井 , 于 1987 年 1 月投产 , 射开油层 37.8m/12 层 , 经过 4 周期吞吐生产后 , 侧钻发现油井上部 14.6m/4 层已 " 水淹 ", 动用较好 ; 下部 23.2m/8 层 , 动用较差或根本未动用.为避免混射造成层间干扰 , 提高纵向上油层动用程度 , 采取上下分采 , 结果单采上部 " 水淹层 " 地 14-22 井和单采下部地14-C221 井 , 初期日产油均达到 25t 以上 , 周期油汽比达 0.66, 比同期老井油汽比高 0.26, 达到同期新井二周期水平.1996 年 , 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 , 对锦 90 块兴 2 组 " 二低 "( 低电阻率、低时差 )" 水层 " 地 153 × 104t 储量 , 在有效厚度大于 15m 地范围内 , 按 118m × 118m 正方形井网一套层系共部署 30 口井 ;1996 年全部完钻投产 , 建成产能 10 × 104t, 己累积产油 13.52 × 104t.3.4.4 为了实现开发方式转换 , 积极开展先导试验工作为保持油田长期稳定发展 , 早在 1989 年 6 月和 1991 年 9 月分别在锦 90 和锦92 断块兴 1 组开展了蒸汽驱先导试验 , 结果由于井况差 , 井网不完善造成注采严重失调 , 加之层间、井间地非均质性影响 , 单层、单向受效 , 采注比、油汽比较低 , 于 1993 年 2 月经原总公司批准终止了试验.1992 年 9 月同时在锦 90 块兴 1 组开展了 4 个井组地常规水驱试验 , 试验初期见到了一定效果 , 但因油水粘度比较大、水窜等原因 , 有效期短 , 增加采收率仅有 5%-7%, 效果飞不理想.在蒸汽骆失败和常规水驱效果不甚理想地情况下 , 又开展了非混相驱先导试验.利用研究成果 ,1996 年现场选择锦 45-19-141 井组进行了非混相驱试验.在 1999 年又进行了9个井组扩大试验.验区位于四级断块地锦 90 块 , 目地层为兴 1 组 , 为反九点注采井网. 截至2002 年 12 扩大试验区共有各类井 61 口 , 其中观察井 8 口 , 注水井 9 口 , 采油井 44 口 ; 油井开井33口 , 日产液 826t, 日产油 146t, 综合含水 82.3%, 采油速度 1.97%; 累计产油 111.8049×104t,累计产水 203.1602 × 104t, 年产油4.437 × 104t, 年产水 21.6572 ×104t, 采出程度 1:4%; 日注水 687.9m3, 日注氮540m3( 地下), 日注化学剂 6.24t, 累积注氮617.1336 ×104m3( 折算地下15.4283 × 104m3), 累积注水 36.7319 ×104m3; 累积注入化学药剂 ( 浓度为0.3%)1396.1t. 阶段采出程度 1.64%. 与转驱调整前相比 , 试验区已经有 27 口井见到一定地试验效果 , 从而使试验区呈现出油升、含水降地效果.日产油由 127t 稳定在目前:146t; 含水由 84.9% 下降到 82.3%, 年增油 4200t, 累计增油 7924t.3.4.5 利用采油新技术 , 改善吞吐效果稠油井侧钻不仅是套坏井地复产手段 , 而且是油层挖潜和动态认识地重要手段.在深入层研究地基础上 , 结合锦 45 块油藏潜力分布特点 , 充分发挥侧钻地技术优势 , 形成了适合多层系和吞吐开发后期特点地 6 项油层挖潜增效技术对策.利用侧钻井调整开采层位 ( 即井间换层 ), 实现一井侧钻多井受益 ; 利用侧钻井深钻挖 , 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 利用侧钻井采避水层 , 增加动用厚度 ; 利用侧钻井挖掘高含水、高期井层间潜力 , 提高油层纵向动用程度 ; 利用侧钻井扩边挖潜 , 提高油层平面控制程度和动用程度 ; 利用侧钻井试采 " 水层 " 增加地质储量.几年来 , 锦 45 块共侧钻 314 口井 , 年增油3 × 104t 左右.通过对动态监测资料研究发现 : 油井纵向动用状况主要受射孔厚度、渗透率、渗透率级、孔隙度及油层在油井中所处地位置影响 , 渗透率、渗透率级差和孔隙度占主导地位.锦45 块油层动用好地主要集中在渗透率大于 1000 × 10-3 μm2 、孔隙度大于30% 地油层 ; 而当油层地渗透率小于 500 × 10-3μm2 、孔隙度小于 15%, 油层基本上得不到动用.研究还发现 : 在渗透率级差较大时 , 表现为渗透率大地油层吸汽多、动用好 ; 在渗透率级差较小时 ,汽超覆现象表现地尤为突出 ; 同时 , 随着周期增加 , 高渗层压降大 , 近井地带含水饱和度升快 , 注汽压差和水相渗透率高于低渗层 , 导致吸汽能力差异进一步扩大.针对这一状况,适时开展了分层注汽.为确保分层注汽效果 , 针对区块特点与实际 , 确定了选井选层条件和保障措施.自 1993 年以来 , 实施投球选注井 58 口 , 有效 32 口 , 初期单井平均日增油4.8t, 累积油 176t, 同上周期比累产油基本持平.实施分层注汽 802 井次 , 累积增油 9.73 × 104t, 累积节约注汽量 8.1 ×104t, 效果显著.断块具有较强地边底水 , 一旦油井见水 , 油井含水会迅速上升 , 从而影响单井产量.根据对油层水淹特点地研究成果及配合中子寿命、机械找水等工艺技术 , 确定准。

石油工程毕业设计

石油工程毕业设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学习中心:河南油田学习中心年级专业:网络08秋石油工程(钻井)学生姓名:李明荣学号:0860363003指导教师:徐清俭职称:讲师导师单位:河南油田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论文完成时间:2010 年07 月01 日摘要本文介绍了水平井的优点及应用范围,论述了水平井的施工技术,并结合钻井工程实例,详细说明了水平井钻井技术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

关键词:水平井,钻进工艺,井眼轨迹控制,随钻测量目录第1章前言 (1)第2章水平井钻进技术介绍 (2)2.1水平井钻进技术简介 (2)2.2 水平井的优点及应用 (2)2.3 水平井钻进技术的发展 (3)第3章水平井主要钻进工艺 (5)3.1 井身轨迹控制 (5)3.1.1 直井段 (5)3.1.2 造斜段和水平段 (5)3.1.3稳斜段、水平井段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5)3.2 中井、完井 (6)3.3 钻井液的性能要求及除屑措施 (6)第4章应用实例 (7)第5章结论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附录: (12)第1章前言当今,随着对能源需求的日趋增加以及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如何高效、清洁、经济地开采地下能源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此情况下,水平井钻进技术应运而生。

它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并在石油、天然气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项综合性技术。

其目的主要是提高石油的产量,降低采油成本。

并且随着MWD (随钻测量仪)、PDC (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钻头)和高效导向螺杆钻具的应用,水平井技术已日趋完善。

第2章水平井钻进技术介绍2.1水平井钻进技术简介水平井是定向井的一种特殊类型。

定向井就是使井身沿着预先设计的井斜和方位钻达目的层的钻井方法。

它是沿着预先设计的井眼轨道,按既定的方向偏离井口铅垂线一定距离钻达目标的井。

通俗讲,定向井就是钻井时,钻头垂直向下钻至预定深度,再“拐弯”钻达目标的井。

石化工程论文(5篇)

石化工程论文(5篇)

石化工程论文(5篇)石化工程论文(5篇)石化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1.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指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在社会公众中建立起来的企业标杆,是人们对企业的总体印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和进展的基石。

因此,石油工程企业必需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尽量以正常和激励的形象展现给社会大众。

2.推动企业生态文化的进展石油工程企业要落实党十提出的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各个领域的生产经营中的进展理念,将生态文化建设融入到自身企业文化建设中。

石油工程企业要以进展循环经济为核心、以生态现代化为方向、以促进石油工程企业可持续生态化进展为目标,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

同时,石油工程企业要做好培育和贯彻生态文化两项工作,从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法制文化和生态道德文化入手推动企业生态文化的进展。

3.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石油工程企业文化的创新建设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职工,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管理者对基层职工的关爱,会让职工感受自己在企业内是备受敬重的,精神得到极大满意后会调动其工作的乐观性。

尤其是在企业文化的建设有肯定成效后,职工将会有剧烈的骄傲感和荣誉感,会将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上,这不仅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还能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文化。

二、石油工程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及创新路径石油工程企业管理制度,亦称为规章制度、管理标准,是企业制定的包括规范企业生产、经济、技术等活动的规章、条例、程序的集合。

促进石油工程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必定的,其主要创新路径如下。

1.创新组织机构管理组织机构是企业日常经营的基础支撑,设置科学的组织机构是企业管理理论的产物,与企业的实际管理息息相关。

组织机构的创新可以从对组织机构重组改制入手,实质是对企业制度的创新。

在创新企业制度中,组织机构必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与全新的托付关系、分权和集权的要求相适应,以更好的提高管理效率。

石油专业论文范文3篇

石油专业论文范文3篇

石油专业论文范文3篇石油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一、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综述(一)教师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较敷衍1.学生人数超规模,指导吃力。

本校学生由专科、本科、升本学生组成,学生众多,而教师的配额不足。

并且大多数教师还兼任着教学、培训、科研等工作,每周需指导两次甚至多次,还需面对学生各种问题,掌控他们的设计情况,定期上交各种资料,使得指导教师分身乏术,应顾不暇。

2.审题不认真、科学。

部分教师审题不认真,课题不能与时俱进,无法与油田现场技术发展相配伍;而且有些课题研究内容制定过于浅显,甚至有相当部分教师申报的题目是文献综述,使得学生在综合能力运用方面得不到相应的锻炼;还有的申报课题难度过大,甚至难度都能比肩研究生课题,研究内容超出了本科学生的知识范畴。

3.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

平时开展指导设计工作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的责任心不强,疏于管理,从而导致设计的效果无法保证;年轻教师经验不足,指导效果难以提升。

部分年轻教师由于缺乏足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自身水平有限,指导出的毕业论文质量不高。

而且每年指导学生众多,加上要求每年指导题目不能雷同,这样更使得年轻教师指导吃力。

(二)学校配套设施不足,多数学生只能从事理论研究学校教学配套设施还很薄弱,设备投入不足,实验室、机房配置还满足不了毕业设计要求。

虽然目前本专业实验室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但是实验室建设满足不了教学和科研的要求,无相应的实验设施和药品,限制了设计的施展范围,学生只能局限于理论研究,形成不了有科学意义和价值的实验数据和结果,无法验证很多理论。

部分课题需要采用数值建模,而油藏数值模拟对计算机的要求很高,学院里的机房无法满足这一功能,所以很多学生的论文建模只能通过教师给予计算结果,无法亲自建模。

二、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措施与建议(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修正,加大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1.加强各种基础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

毕业设计过程中,反映出学生对很多基础应用型软件的使用能力有限。

石油工程毕业论文

石油工程毕业论文

石油工程毕业论文目录第1章绪论 (1)1.1目前机械采油现状及存在问题 (1)1.2抽油机的发展与节能 (2)1.3在役游梁式抽油机优化设计的研究 (4)1.4本次设计意义 (4)第2章新机型的方案设计 (6)2.1传动方案的设计 (6)2.2基本参数的拟定 (8)2.3主要结构尺寸确定 (16)第3章新机型的运动分析 (17)3.1运动规律分析 (17)3.2计算结果对比 (19)3.3运动性能分析 (19)第4章新机型的动力分析 (21)4.1抽油机扭矩分析 (21)4.2电动机选择分析 (24)4.3节电效果分析 (26)第5章新机型的应用分析 (27)5.1新机型抽油机的意义 (27)5.2新机型抽油机的特点 (28)结论 (31)参考文献 (32)致谢 (33)第1章绪论1.1 目前机械采油现状及存在问题抽油机是油田有杆抽油系统的地面驱动设备,它是有杆抽油系统的地面动力传动设备,也是石油开采的主要设备,原油生产井使用抽油机将蕴藏在地下的石油通过抽油管抽出。

据统计在油田生产成本中约有三分之一为电能消耗,而抽油机消耗的电能约占总电能消耗的80%,对抽油机的机械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可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是构成“三抽”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抽油机的产生和使用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

发展到现在,抽油机的种类主要有游梁式抽油机和无游梁式抽油机两大类。

其中游梁式抽油机的应用最为广泛,各个产油国仍然在大量使用。

游梁式抽油机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可靠性高,操作维护方便,适应现场工况,使用寿命长并且一次性投资少等特点,在今后相当时间内仍然是油田首选的采油设备。

但是由于常规机本身结构特征,决定了它平衡曲柄净扭矩脉动大,存在负扭矩,载荷率低,工作效率低和能耗大等缺点。

随着很多油田逐渐进入开发的中后期,油井含水量不断上升,使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常规游梁抽油机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需要开发各种新型节能抽油机来满足降低成本,节能降耗。

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最新范本模板】

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最新范本模板】

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论文以下资料为精心收集整理,免费提供给大家,建议可以先下载再阅读,包含了经验心得、选题指导、参考文献、范文还有格式整理的技巧,对论文写作绝对非常有用,如果对论文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直接搜索伯乐论文网上查看对应专业的范文或者直接咨询在线指导老师。

【写作论文前必看—-伯乐论文网老师总结的论文写作经验】1.论文写作万不可抄袭.大家着手准备论文时,首先就是寻找参考资料和范文,借助搜索引擎的强大,我们能够在网上搜索到非常多的参考文献和资料,但是来伯乐论文网的同学们通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对参考文献和范文不能合理利用,想偷工减料,直接借用是非常常见的。

现在无论是本科论文还是硕士论文都会通过抄袭检测软件查重,直接影响到毕业。

所以请大家务必重视.2.论文需要创新,不能随大流。

这点大家都能想到,如果跟你同学的题目或者内容一样,肯定不会的高分,论文的创新可以从提出新的观点,结合案例分析,用一些数据分析工具,结合新的理论等方面进行。

3。

如何快速写作论文。

如果你仅仅是想毕业,而不是做出杰出的科研成就,那么就少看一些正规的论文写作方法。

首先,找出一堆最新的参考文献与范文,最好是近2年的,如果太老旧,肯定在网上传遍了,可能你同学也在用,最近范文可以在伯乐论文网的数据库中搜下;然后,通过结合多篇文章给自己拟个题目和提纲,与别人的论文区别开来最重要的就是提纲的写作,一定要细分到三级提纲;最后,参考/a/gongke/1000。

html这篇文章对论文的抄袭检测机制做了解,对文章理论部分进行改写,再结合案例做具体的分析描述.以下是伯乐论文网该专业众多范文中的一篇:蜜胺树脂微胶囊制备及其环氧复合材料毕业论文【论文内容】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是微胶囊化的一项重要方法,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MicroPCMs)方法简便,反应过程及微胶囊形貌容易控制.微胶囊化相变材料解决相变材料在加工和使用中的局限性,赋予相变材料较好的热稳定性和一定的力学强度,拓展相变材料在泡沫复合材料、调温纤维、节能墙体材料、太阳能加热系统等很多领域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低渗透油田压裂液返排规律研究姓名:学号:性别:专业: 石油工程批次:学习中心:指导教师:年月摘要水力压裂是低渗透油气藏开发评价和增产增注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而油气井压后的压裂液返排又是水力压裂作业的重要环节。

目前,对压裂液返排的控制,大多采用经验方法,没有可靠的理论依据。

本文对压裂液的返排过程和压后井底压力的确定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旨在为压裂液返排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在以压裂液的滤失量计算的基础上,运用流体力学和数值模拟的相关理论以及物质平衡原理,针对返排期间裂缝闭合的过程,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建立了压裂液返排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压裂液返排数学模型的数值解法。

研究表明,为了减少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低渗透储层中的压裂井应采用停泵后立即返排的方式,使裂缝强制闭合。

实测井口压降曲线与计算值的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裂缝闭合过程和压裂液返排过程。

最后,对返排的过程进行了室模拟实验研究,通过岩心实验,发现了返排过程中的一些特定规律。

然后以滤失机理研究为基础,通过了建立裂缝壁面上的渗流模型,编制了返排参数预测程序,可通过对压裂返排效果的预测来指导压裂液返排作业。

关键词:水力压裂;裂缝闭合;压裂液返排;数学模型;井底压力目录第1章绪论 (1)1.1压裂液返排规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目前关于压裂液返排规律研究存在的不足 (2)第2章低渗透油田特点及压裂液返排规律研究现状 (3)2.1国外低渗透油田储量分布及特点 (3)2.1.1 国外低渗透油田储量分布 (3)2.1.2 国外低渗透油田的主要特点 (3)2.1.3 国低渗透油田储量分布 (4)2.1.4 国低渗透油田的主要特点: (4)2.2压裂液返排规律研究现状 (5)2.2.1 国外压裂液返排的推荐做法 (5)2.2.2 国压裂液返排的研究现状 (7)2.3裂缝形态的数学模型 (8)第3章裂缝闭合期间压裂液返排模型 (9)3.1裂缝闭合过程中模型的假设条件 (9)3.2压裂液返排的二维数学模型 (9)3.2.1 压裂液从地层返排的数学模型 (9)3.2.2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13)3.3模型的数值解法 (14)3.3.1 返排模型的离散 (14)3.3.2 求解方法 (17)3.4裂缝闭合时间及压裂液返排量的确定 (18)3.4.1 裂缝闭合时间确定 (18)3.4.2 压裂液返排量的计算 (18)3.4.3 停泵后裂缝体积变化量的计算 (19)3.5实例计算与分析 (20)3.6室实验模拟研究 (22)3.6.1 实验方法 (22)3.6.2 实验数据及处理 (23)第4章压裂液返排的实验研究 (26)4.1实验仪器材料 (26)4.2实验步骤 (26)4.3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26)4.3.1 采用瓜胶压裂液进行压裂实验 (26)4.3.2 采用田菁胶压裂液进行实验的结果 (29)图4-6 累计流量与渗透率恢复值 (30)4.4结论与建议: (30)第5章压裂过程中的滤失与返排效果预测 (31)5.1压裂液滤失理论 (31) (32)5.1.1 受压裂液黏度控制的滤失系数C15.1.2 受地层流体压缩性控制的滤失系数C2 (32) (34)5.1.3 压裂液造壁性控制的滤失系数C35.1.4 综合滤失系数C (34)5.2一维总滤失体积计算 (35)5.3压裂液返排数学模型 (36)5.3.1 饱和度呈线性分布 (36)5.4实例计算 (37)5.5影响压裂液造壁性滤失系数实验 (38)结论 (39)参考文献 (40)第1章绪论1.1 压裂液返排规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压裂工艺是油、气藏增产和提高采收率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1-2]。

随着水力压裂技术在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及其它工业生产领域中的广泛使用,其在理论方法、工艺、设备及工具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水力压裂具有多学科性,它是与岩石力学(控制着裂缝几何形态)、流体力学(控制着液体流动与支撑剂的铺置和回流)以及化学(控制着施工的材料性能,如压裂液)密切地联系着的。

由于这种多学科交叉的复杂性,人们对水力压裂工艺整个过程的研究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些水力压裂的指导方法或控制程序到目前为止还只是建立在现场工程师的经验之上。

所以,结合这些学科的知识对指导水力压裂工艺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的探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即可引导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出更合理的水力压裂工艺控制程序。

压裂是重要的油气井增产措施,而压裂液的返排是压裂施工中的一个主要的步骤。

压裂液能否顺利、及时地排出对施工效果影响非常明显,特别是对于低渗低压地层,由于返排困难,残液可能造成地层再次伤害,影响增产效果。

研究表明:施工结束后,为了防止残液长期滞留地层造成二次伤害,一般说来应将残液尽可能地快速排出。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由于对地层客观认识不足,对工作液、添加剂选择不当,或施工工艺不合理,使返排率低,造成对储层的伤害。

可见,返排在压裂、酸化工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不能及时排完、排净会给地层带来再次伤害,返排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措施效果。

由于这一过程是在裂缝闭合期间进行的,因而,适当的返排程序通常是保持裂缝良好导流能力的关键所在,压后油气田的生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裂缝导流能力。

在压裂液返排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往往希望通过对返排流量的控制使支撑剂在产层区获得较好的铺置,继而使裂缝具有较高的导流能力。

但是,由于对压后关井期间或返排过程中裂缝闭合情况、支撑剂运移情况、压裂液滤失及流体性质的变化情况不能很好地把握,所以对返排流量的控制经常显得无据可依。

到目前为止,工程现场反馈了很多问题,其中的一些问题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对于油气层压力低的井,返排困难的问题十分突出;而当油气层压力较高时,油气井产量大时,对于油井,过大的放喷速度会使支撑剂回流;对于气井,过大的放喷速度会产生气窜,使气体将残液分割在地层中不能排出,因此仍然存在排液速度控制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有两大方面[3-4]:一是没有选择合理的时机对支撑剂的运移进行控制,导致大量的支撑剂回流到井筒(吐砂),或在近井筒带破碎,从而使产层区的支撑剂很少或分布不合理。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裂缝的导流能力,严重的会导致压裂施工的失败;二是返排流量控制不好,使回流的支撑剂冲出井口,刺坏放喷油嘴以及破坏其他设备。

而且,往往发现这些问题时,施工基本完成,想进行挽救为时已晚。

在低渗透储层中,一般都要进行大型水力压裂作业,压后返排出现的这些问题就更加突出了。

存在这些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压裂液返排控制中经验成分过多,缺少可靠的理论依据。

从合理控制返排的目标出发,必须对压裂液返排过程的机理进行深入分析,了解裂缝的闭合过程,认识压裂液返排的规律。

1.2 目前关于压裂液返排规律研究存在的不足综上所述,虽然在低渗油气藏压裂液返排规律研究上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5-10]:(1)以往在压裂液返排工艺研究上,缺乏量化的操作流程,返排时的井口压力完全依赖经验。

压裂液在储层中的返排过程类似于油(气)驱水过程,井口压力大小直接关系到油(气)驱水流动过程中的压力梯度,会最终影响排驱效率。

因此有必要建立井口不同返排压力与返排效果的关系,根据油藏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返排井口压力。

(2)以往建立的压裂液返排模型虽然在理论上对压裂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这些模型一般适合于中、高渗透油气藏的开发,没有考虑到低渗透油气藏的实际情况,忽略了低渗透油气藏中启动压力梯度对返排效果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建立适合于低渗透油气藏压裂液返排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分析影响因素,指导压裂作业。

(3)影响返排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于不同油气藏,其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也不同,各影响因素(返排压差、渗透率、流体的黏度、界面力、润湿性和孔隙度等)对返排效果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了解不同油气藏的主要因素,从而为现场压裂作业提供合适可行的方案。

油气藏压裂后压裂液返排过程中虽然是油、水相流动,但在压裂过程中,其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发生了变化,因此特别有必要建立残液返排的渗流模型,这样更有利于对返排率的预测和压裂后生产井的效果预测。

目前国现场放喷排液基本上还处于靠经验操作的阶段,没有一套科学的排液理论来加以指导和量化,导致排液措施随意性大,往往对施工效果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又经常被忽视。

因此,目前急需从机理上研究残液的返排过程,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可量化操作的排液措施及排液参数,对于提高压裂施工成功率、提高施工效果和油气井产量是非常必要的。

第2章 低渗透油田特点及压裂液返排规律研究现状2.1 国外低渗透油田储量分布及特点2.1.1 国外低渗透油田储量分布世界上低渗透油田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围广泛,各产油国基本上都有该类型的油田[11-13]。

美国中部、南部、北部和东部,前联的前喀尔巴阡山、克拉斯诺达尔、乌拉尔—伏尔加、西西伯利亚油区和加拿大西部的阿尔伯达省都有广泛的分布。

近些年来,小而复杂的低渗透油田比例越来越大。

例如,俄罗斯近年来在西西伯利亚地区新发现的低渗透、薄差层储量已占探明储量的50%以上。

有的地区,低渗透油田连片分布,成为低渗油区。

1999年俄罗斯各油气区中难以开采的石油储量占剩余可采储量的40%以上。

低渗透储层的储量达数百亿吨,其中,渗透率低于50×10-32μm 的低渗透层储量约有150×108t ,占低渗透储量的90%以上,占俄罗斯可采储量的30%以上。

其中60%在西西伯利亚。

这些低渗透层大部分已投入开发。

目前,全俄罗斯从低渗透储集层中采出的石油占全部采出量的20%左右。

低渗透储集层中石油黏度在10mPa ·s 以下,其有效厚度多数在2~10m ,埋藏深度大多为1200~1400m ,采出程度不高。

1998年美国低渗透油气田可采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10%~15%。

据北美172个低渗透油藏统计,渗透率一般在几个毫达西到几十个毫达西。

其中,20~100×10-32μm 的油田占这些低渗透油藏总数的60%,20~1×10-32μm 的占30%,少数低于1×10-32μm ,约占5%。

2.1.2 国外低渗透油田的主要特点从国外报道的情况看,对低渗透油田大体上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1)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

由于颗粒细、分选差、胶结物含量高,经压实和后生成岩作用使储层变得十分致密,渗透率一般小于0.12μm ,少数低于0.0012μm (统计北美172个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数据)。

(2)储层孔隙度一般偏低,变化幅度大。

大部分为7%~20%,个别高达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