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端午节的古诗翻译(一)

合集下载

端午日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端午日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端午日原文翻译及赏析端午日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端午日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唐代:权德舆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译文: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正是端午的美好时光,祝愿老人能够活到一千年。

衣服上都挂着带有共同心愿的彩色丝线,轻轻的衣裙衬托得身体更加美丽。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尚书省内一片寂静,诚恳而又深情地举着信笺。

更是想用畅饮来传递心中的愿望,满眼都是孙辈孩子的身影。

注释:良辰当五日,偕(xié)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jū)映体鲜。

良辰:美好的时光。

彩缕:彩色丝线。

同心:相同的心愿。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bò)香笺(jiān)。

更想传觞(shāng)处,孙孩遍目前。

寂寥:寂静空旷,没有声音。

斋:屋舍。

画省:指尚书省。

款曲:有诚恳之意。

曲,有深情的意思。

笺:小幅华贵的纸张,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

香笺,则为加多种香料所制的诗笺或信笺,或为笺的美称。

觞:古代盛酒器。

这里指欢饮,进酒。

赏析:《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是唐代诗人权德舆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写在端午节那天,礼部尚书房内的端午习俗。

开头写端午节,相互祝福,长命百岁的风俗。

接着写衣服挂着带有共同心愿的彩色丝线,以示端午节风俗。

接下来转而写到尚书省空寂无人的感触。

这首诗运用典故,写出了礼部尚书的端午风俗,进一步体现出了平淡中蕴含深永情味、朴素中具有天然风韵的特点。

端午日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译文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苏轼《浣溪沙·端午》翻译与赏析

苏轼《浣溪沙·端午》翻译与赏析

苏轼《浣溪沙·端午》翻译与赏析苏轼《浣溪沙·端午》翻译与赏析《浣溪沙·端午》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的一首端午节的宋词。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关于苏轼《浣溪沙·端午》翻译与赏析,希望大家喜欢!《浣溪沙·端午》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注释①碧纨(wàn):绿色薄绸。

②芳兰:芳香的兰花,这里指妇女。

③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

杜牧《阿房宫赋》:“弃脂水也”。

④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

⑤再少:重又年轻。

(该词没有“再少”句)译文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飘落的梨花告知清明的到来。

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

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赏析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本名“端五”。

《太平御览》卷31引《风土记》:“仲夏端午、端、初也”。

亦名“端午”、“重五”、“重午”。

民间有端午吃粽子、赛龙舟、吊屈原等风俗。

本篇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

上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诗人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有关端午节的诗句和诗意

有关端午节的诗句和诗意

端午节的诗句和诗意有关端午节的诗句和诗意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诗句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句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句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端午节的诗句和诗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诗句和诗意11、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2、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3、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杜甫《端午日赐衣》4、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唐·刘禹锡《竞渡曲》5、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6、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殷尧潘《端午日》7、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文秀《端午》8、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宋祁《屈原祠》9、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10、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宋·苏轼《屈原塔》11、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1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

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13、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端午节古诗及意思

端午节古诗及意思

端午节古诗及意思端午节古诗及意思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阳节、午日节等,是我国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中国原始部落远古时代,是中国五大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的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

这个节日的诗词比较丰富,今天我们来一起看看端午节古诗及其意思。

《赤壁》——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少年。

这是苏轼的《赤壁》一首长诗,与端午节似乎没有直接关系,但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周郎赤壁”正是赵云自河南潁川欲赴蜀汉之地。

赵云行至江边,此时正值端午之日。

他观河面浪花,皆入江中,便知时候已过中午。

从此,端午节便与赤壁联为一体,成为了赵云故事的一个主要描写。

而苏轼在诗中更是将端午节融入到曾经的大时代和瑰丽之中,既富有感情色彩,又显示出了对英雄辉煌的赞美。

《江山如此多娇》——杜甫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杜甫的《江山如此多娇》描绘了中国亿万人民爱国情感最真切的气息,它是民族的、人民的、时代的,气势磅礴、声势浩荡。

诗中提到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和弯弓射大雕也与端午节有关,民间传说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在端午之日一般会召集人民进行庆祝和祭祀,以纪念贞女屈原。

而杜甫则在诗中反映了那个时代匆忙而壮烈的历史,以及民族英雄的事迹。

《九江十二郎》——杨维桢雄鸡一声天下白,红旗千里夜霜寒。

请君试问东流水,神仙何处看人间。

杨维桢的《九江十二郎》是一首流传南方地区的民间民谣,以纪念抗战期间黄埔军校毕业生李国鼎和其余11名战士的胜利事迹。

他们奋勇杀敌,壮举赢得了人民的肯定和赞誉。

这种高尚的英雄品质与屈原、象棋伯乐、赵云等端午节的英雄传说相似。

诗中的“雄鸡一声天下白”是人们对于蒸啤酒时的民俗。

端午诗歌文言文翻译

端午诗歌文言文翻译

节届端午,龙舟竞渡,角黍盈盘。

遥思故人,不禁泪下。

乃赋诗一首,以抒怀古之情。

原文:端午佳节至,龙舟竞水中。

彩旗翻波动,鼓声震云空。

角黍香盈盘,蒲酒醉芳丛。

故人何处寻,泪眼望苍穹。

翻译:《端午诗》译文:端午佳节临,龙舟竞逐于水中。

彩旗随风翻动,鼓声震撼着云霄。

粽子香气四溢满盘,蒲酒醉人的芬芳丛中。

思念故人不知何方寻觅,泪眼望向苍穹。

端午节,这个传统的节日,到了。

龙舟比赛在水中激烈进行,彩旗随风飘扬,鼓声震天动地。

盘中的粽子香气四溢,蒲酒醉人的芬芳弥漫四周。

遥想故人,不知他们在何方,不禁泪眼婆娑,仰望苍穹。

原文: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佳节。

悬钟馗像,蒲剑斩妖邪。

角黍香盈盘,蒲酒醉芳丛。

遥思故人,泪眼望苍穹。

翻译:碧绿的艾草和香气四溢的蒲草到处忙碌,哪家的小孩和女子,欢庆这个佳节。

悬挂着钟馗的画像,蒲剑斩断妖魔鬼怪。

粽子香气四溢满盘,蒲酒醉人的芬芳丛中。

遥想故人,泪眼望向苍穹。

在端午节这个时节,家家户户都忙碌着准备节日所需,无论是小孩还是女子,都在欢庆这个佳节。

人们悬挂着钟馗的画像,手持蒲剑,斩断一切妖邪。

粽子香气四溢,蒲酒醉人的芬芳弥漫四周。

在这样的节日氛围中,我不禁遥想故人,泪水模糊了双眼,仰望那遥远的苍穹。

原文:龙舟竞渡,波光粼粼。

鼓声如雷,激情四溢。

角黍飘香,蒲酒芬芳。

佳节思亲,泪满巾裳。

翻译:龙舟竞渡,波光闪烁。

鼓声如雷,激情洋溢。

粽子飘香,蒲酒芬芳。

佳节思念亲人,泪水湿透衣裳。

龙舟在水中竞速,波光粼粼。

鼓声如同雷鸣,激情四溢。

粽子香气飘散,蒲酒散发着芬芳。

在这个佳节,思念亲人之情油然而生,泪水湿透了衣裳。

【写端午节的古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写端午节的古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写端午节的古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写端午节的古诗1《已酉端午》 (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 (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f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 (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煽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 (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 (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乙卯重五诗》(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端午》 (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阳采撷》(许文通)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端午六幺令·天中节》 (宋·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慨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满江红·端阳前作》(不详)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

有关纪念屈原的古诗

有关纪念屈原的古诗

有关纪念屈原的古诗1. 《端午》- 作者:文秀- 注释:无- 翻译:端午节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为什么而设立的?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赏析:这首诗以问句开篇,引发读者对端午节起源的思考,然后直接点明是为纪念屈原,简洁明了。

- 出处:《全唐诗》2. 《和端午》- 作者:张耒- 注释:竞渡:赛龙舟。

楫:船桨。

- 翻译: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在江面上疾驰。

船桨奋力划动,搅动着浪花,仿佛在呼唤着屈原的灵魂。

- 赏析:通过描绘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寄托对屈原的哀思。

- 出处:《柯山集》3. 《乙卯重五诗》- 作者:陆游- 注释:重五:五月五日端午节。

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

- 翻译:端午节到了,诗人亲自包了粽子,将那尖尖的角好似自己的发髻。

诗人还在高冠上插着艾枝,期待着祥瑞降临。

- 赏析:此诗描绘了端午节的民俗风情,充满生活气息,同时也隐含着对屈原的纪念。

- 出处:《剑南诗稿》4. 《已酉端午》- 作者:贝琼- 注释:风雨端阳:在端午节遇到风雨天气。

- 翻译:在风雨中的端午节,诗人独自面对着酒杯,思绪万千。

感叹屈原已逝,如今已没有了他那样的忠臣。

- 赏析: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对当时社会的感慨。

- 出处:《清江贝先生诗集》5. 《端午日赐衣》- 作者:杜甫- 注释:宫衣:指官服。

- 翻译:端午佳节,皇上赐予了名贵的宫衣,这让我感到无比的荣幸。

- 赏析:这首诗虽未直接提及屈原,但在端午节这一特殊的日子里,赐衣之举也隐含着对传统节日和屈原的尊重。

- 出处:《全唐诗》6. 《午日观竞渡》- 作者:边贡- 注释:云旗猎猎:形容彩旗飘扬的样子。

- 翻译:在端午节观看赛龙舟,彩旗飘扬,鼓声震天,船只竞相前行。

- 赏析:生动地描绘了赛龙舟的壮观场面,也是对屈原的一种纪念方式。

- 出处:《华泉集》7. 《竞渡诗》- 作者:卢肇- 注释:鼙鼓动:鼙鼓敲响。

- 翻译:鼙鼓敲响,赛龙舟开始了,人们奋勇争先,激起的浪花如飞雪般洁白。

端午节古诗词:苏轼《屈原塔》原文翻译及赏析

端午节古诗词:苏轼《屈原塔》原文翻译及赏析

端午节古诗词:苏轼《屈原塔》原文翻译及赏析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端午节古诗词:苏轼《屈原塔》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屈原塔宋代:苏轼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译文楚地的人都为屈原感到悲哀,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停止。

他的精神魂魄飘到了什么地方?只留父老在哽咽哭泣。

直到今天,在仓绿色的江流上,人们还投下饭食拯救饥饿的鱼龟虾蟹不让它们吃屈原的尸体。

遗留下来的风俗成了比赛划龙舟,人们哀叫的声音甚至要把楚地的山震裂。

屈原是古时的豪迈之人,当时慷慨赴死的意图非常强烈。

世上的俗人怎么能知道他这种想法呢,都以为屈原恋恋不舍,不愿意与这个世间告别。

南宾县之前属于楚地,山上有留下来的古塔。

这塔应该是侍奉佛祖的僧人担心屈原的精魂就要消散,所以修建的。

这件事虽然没有凭据,但这份心意已经很真切了。

古往今来的人有谁是不死的?没有必要去比较是到底是长寿好还是死亡好。

人的名声实在是不会消忘的,而身份财富只是短暂的荣盛。

屈原正是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自己的气节与节操。

注释楚:楚国,楚地,如今的湖南湖北一带,也泛指南方。

屈原:中国历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生于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相传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歇:停止,休止。

《说文》:歇,息也。

精魂:精神魂魄。

七律端午老舍译文

七律端午老舍译文

七律端午老舍译文七律·端午端午节来日渐近,街头巷尾气氛浓。

佳节将至心思纷,万人欢腾笑声钟。

龙舟竞渡波涛里,锣鼓喧天庆端重。

粽香四溢满城乡,艾草插门避瘟凶。

端午节:也称为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端午节是一个全民共庆的节日,各地的庆祝方式和习俗都有所不同。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有代表性的活动之一。

锣鼓喧天:是端午节庆祝活动中的一项传统表演形式。

在锣鼓声中,人们会表演各种舞蹈和戏曲,欢庆佳节。

这些表演形式多样,有传统的舞狮、舞龙,也有现代的街舞、流行歌曲等。

粽香四溢: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之一。

制作粽子的原料有糯米、肉类、豆沙、蛋类等,口味因地而异。

在端午节期间,街头巷尾都会弥漫着粽子的香味,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氛围。

艾草:是一种具有避邪作用的草药。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在家门口或房间里挂上艾草,以驱赶瘟疫和疾病。

艾草的形状和颜色因地而异,有些地方会用艾草做成虎形或蛇形的饰品,寓意着辟邪和保护家人。

他写道:“端午节来日渐近,街头巷尾气氛浓”,这一句话就让人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和人们的期待。

接着,“佳节将至心思纷,万人欢腾笑声钟”,这两句诗则将人们的喜悦和兴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人的笔下,万人同欢的场景令人震撼,也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接着,诗人以龙舟竞渡作为主题,描绘了人们在比赛中的热情和激动。

他写道:“龙舟竞渡波涛里,锣鼓喧天庆端重”,这两句诗将龙舟竞渡的场景和人们的热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锣鼓声中,人们齐心协力地划动船桨,让龙舟在波涛中飞速前行。

观众们为比赛中的队伍加油助威,欢呼声和笑声响彻云霄。

这一幕幕场景让人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活力和人们的团结精神。

然后,诗人描绘了粽香四溢的场景,让人们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美食文化。

他写道:“粽香四溢满城乡”,这句话让人们仿佛闻到了粽子的香味。

在端午节期间,粽子是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

端午文言文翻译注释

端午文言文翻译注释
用彩线缠绕手臂,佩戴香囊在身上,用以避邪和驱除疫病。
“彩线缠臂”指用五彩的丝线缠绕在手臂上,寓意着吉祥和驱邪。
“香囊佩身”指佩戴香囊在身上,香囊内装有驱邪避疫的草药。
“避邪驱疫”指用这些传统习俗来避邪和驱除疫病。
粽香四溢,角黍盈盘,家人团聚,共话团圆。
粽子的香气四处飘散,角黍(一种形状像三角的粽子)摆满了盘子,家人团聚在一起,谈论着团圆的喜悦。
“天地清和”形容天气晴朗,气候宜人。
“绿杨阴里”指在绿杨树的阴凉处。
“芳草芊芊”形容草色浓绿,生机勃勃。
龙舟竞渡,击鼓鸣金,激扬水波。
龙舟竞赛,击鼓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鸣金声声,水波激荡。
“龙舟竞渡”指端午节期间举行的传统龙舟比赛。
“击鼓鸣金”指击鼓和鸣锣,表示竞赛开始。
“激扬水波”形容水波被龙舟划动而起伏。
彩线缠臂,香囊佩身,避邪驱疫。
原文:
端午佳节,天地清和,绿杨阴里,芳草芊芊。龙舟竞渡,击鼓鸣金,激扬水波。彩线缠臂,香囊佩身,避邪驱疫。粽香四溢,角黍盈盘,家人团聚,共话团圆。
翻译与注释:
端午佳节,天地清和,绿杨阴里,芳草芊芊。
端午节,天地之间清朗和平,绿杨树下的阴凉处,青草茂盛。
“端午佳节”指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习俗。
“粽香四溢”形容粽子香气弥漫。
“角黍盈盘”指角黍摆满了盘子。
“家人团聚”指家人在一起庆祝节日。
“共话团圆”指大家在一起谈论着家庭团聚的喜悦。
总结: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通过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习俗,人们祈求健康和平安。这篇文言文描绘了端午节的景象,通过对原文的翻译和注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习俗意义。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翻译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翻译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翻译在古代古诗中描写的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端午节的古诗翻译,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有关端午节的古诗翻译(一)端午日唐代: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译文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银白,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可叹在岁月面前,圣贤也罢蠢人也罢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注释少年:年轻。

艾符:艾草和驱邪符。

榴:石榴花。

贤愚:圣贤,愚蠢。

垂名:名垂青史。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翻译(二)竞渡歌唐代: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注释①使君:这里指州郡长官。

郡斋:州郡长官的居室或书房。

②斡波:划水。

③标:龙舟争夺的锦标。

④桡:桨板。

⑤输岸一朋:岸上观赛的输方一伙人。

⑥文身:刺花的身体。

据说在肉身上刺刻花纹,下水可以免受蛟龙的伤害。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翻译(三)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宋代: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译文五月是石榴花开得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

端午节有关的诗句古诗并解释

端午节有关的诗句古诗并解释

端午节有关的诗句古诗并解释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爱国将领屈原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中,人们喜欢吃粽子、插艾草、赛龙舟、放艾叶、喝雄黄酒等传统活动,同时也有很多的诗句古诗与这个节日相关联。

下面将列举一些端午节有关的诗句古诗并解释。

第一首,是陈与义的《江城子·乙卯端午喜会亲旧》:“楼外楼高高上,当此际,割名尝艾糜。

香霭远,攀(pān)越青陵路,美人相謔。

竞醉射覆(fù)舟。

中尔秣(mò)驷,雀栖笼小居。

玉酒泛罍(léi),歌声起,只合舊时相见时。

” 这首诗描述了端午节时,楼外楼的气氛,人们品尝艾糜、插艾草,远远地看到美丽的景色,美人络绎相扶,一起醉酒赛龙舟,然后回家看看自己的小小的笼屋和睡在笼子里的小鸟,最后一起喝酒唱歌,感受相逢的喜悦。

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赞古风·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中江世变、楚人几闻香?只有龙舟队、向月携笛襁褓行。

岸曲相低、水文方壮。

楚童送艾,意气相扶,随步娱昏赏。

离魂何处觅、红楼俯寒浪。

” 这首诗描写了江南地区的端午节氛围,既有披着艾草的亲密踩步,也有漂浮在江水中的小艇上的笛声。

诗人好不容易从一众烈士中看出端午节的芳香和龙舟赛的温馨,徘徊在踏步和举杯之间。

第三首,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赤壁》:“临战听笳吹、|[壮士慷慨]。

|激溪泻惊飙、|[乱流已一日]。

|击鼓其七八、|[勇冠群芳]。

|令威而不猛、|威猛而不怒。

| 端午节是以抵抗不屈服于任何敌人压制尊严为荣的民族精神。

在苏轼的《赤壁》中,他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孙吴之师对于荆襄有的约见。

端午节即是展示国家力量和民族荣耀的时候,需要壮士们含笑以对,气定神闲地保卫国家。

第四首,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十五的月亮,娘娘自在长门梢(shāo),杳(yǎo)里(li)玉钩松柏高。

桂酒罢尊犹未倒,四垂访友谁知道。

水淋淋、森森古木溪桥,片片轻花●(xiān)药山僧●头。

端午节古诗词:文天祥《端午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端午节古诗词:文天祥《端午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百越地区(即今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东、海南、⼴西及越南北部⼀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图腾祭祀的节⽇,该地区在端午⽇有以龙⾈竞渡形式举⾏部族图腾祭祀的习俗。

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屈原在该⽇抱⽯跳汨罗江⾃尽,统治者为树⽴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个别地区也有纪念伍⼦胥、曹娥等说法。

下⾯是为⼤家带来的:端午节古诗词:⽂天祥《端午即事》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端午即事宋代:⽂天祥五⽉五⽇午,赠我⼀枝艾。

故⼈不可见,新知万⾥外。

丹⼼照夙昔,鬓发⽇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译⽂五⽉五⽇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枝艾草。

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却在万⾥之外。

往⽇能够为国尽忠的⼈,现在已经⽩发苍苍。

我想要从屈原那⾥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较远。

注释即事:就眼前之事歌咏。

故⼈:古⼈,死者。

新知:新结交的知⼰。

丹⼼:指⾚红炽热的⼼,⼀般以“碧⾎丹⼼”来形容为国尽忠的⼈。

夙昔:指昔时,往⽇。

灵均:形容⼟地美好⽽平坦,含有“屈”字的意思。

在这⾥指屈原。

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或蒸湘),合称“三湘”。

也可以指湖南⼀带。

隔:间隔,距离。

辽海:泛指辽河流域以东⾄海地区。

赏析 ⽂天祥德祐⼆年(1276)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不幸的是⼜⼀度被谣⾔所诬陷。

为了表明⼼志,他愤然写下了这⾸《端午即事》。

在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丝⽆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深处仍然满怀着“丹⼼照夙昔”的壮志。

这⾸诗塑造了⼀位像屈原⼀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夫形象。

写端午节的诗句及翻译

写端午节的诗句及翻译

写端午节的诗句及翻译写端午节的诗句及翻译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吴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之说。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写端午节的诗句及翻译,请参考!写端午节的诗句及翻译1《已酉端午》(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翻译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

石榴花如火地开着,似乎正在笑话我,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实,陶渊明既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今天,我虽无法凭吊屈原,我也一样仰慕他。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翻译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翻译在石溪住久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

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

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锦标归来。

《乙卯重五诗》陆游(南宋)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翻译端午节到,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诗人吃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忙完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写端午节的诗句及翻译2《浣溪沙·端午》[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端午节古诗词

端午节古诗词

端午节古诗词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古诗词1《渔家傲》【宋】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这一年端阳节,友人邀请欧阳修去做客,席上,欧阳修作了这首词。

该词的上片描写端午节的风俗,用“榴花”、“杨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营造了端午节喜悦的情绪,下片描写端午节人们沐浴更衣、饮雄黄酒驱邪的场景。

全词反映出词人过节时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端午节古诗词21.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

——出自陆游的诗《春晚叹》2.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出自的诗《生查子·元夕》3.条脱闲揎系五丝。

——出自李清照失调名的诗《端午》词断句4.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

——出自朱翌的诗《朝中措》5.宜欢聚。

绮筵歌舞。

岁岁酬端午。

——出自张孝祥的诗《点绛唇》6.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出自苏轼的诗《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7.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

——出自杨无咎的诗《蓦山溪》8.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出自杜甫的诗《端午日赐衣》9.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

无雨。

无雨。

不比寻常端午。

——出自陈三聘的诗《如梦令》10.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忄欠微暑。

休雨。

休雨。

明日榴花端午。

——出自范成大的诗《如梦令》11.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出自张榘的诗《念奴娇》12.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

空向梁间觅宿痕。

——出自李之仪的诗《南乡子》1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

佳人相见一千年。

——出自苏轼的诗《浣溪沙端午》下阕14.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

端午节的古诗和它的意思

端午节的古诗和它的意思

端午节的古诗和它的意思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一到这个节日,我们就会想起屈原、粽子、龙舟等与端午节相关的元素。

除了这些大家比较熟悉的习俗和传说外,端午节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古诗。

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探索一下端午节的古诗和它的意思吧。

一、《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它是由屈原流放在外时所写的长篇抒情诗。

在《离骚》中,有不少篇章与端午节有关。

例如,“何不秉烛,卧槽石之涧,以观衡阳之君子。

”,这一句中“衡阳之君子”就是指端午节的龙舟竞渡的选手。

这一句用了“秉烛卧槽石之涧”来比喻屈原的家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而“衡阳之君子”则是作者在离开故土后对家乡的留恋之情。

另外,《离骚》中还有“五月不可忘,吴越之间,单于望狩”这一句。

这个“五月不可忘”正是指的是端午节。

屈原的故乡楚国和吴越两地的人民都非常喜欢端午节,每当这一天来临,他们都会举行龙舟比赛和吃粽子等活动。

而“单于望狩”则是讲述了北方的单于观看南方的端午活动,觉得非常壮观,赞叹不已。

二、《后汉书》《后汉书》是东汉人班固所写的一部详细记载东汉执政期间各个方面的史书。

在其中的“增广贤文·致诚篇”,有一首歌颂端午节的诗:“重重赠礼,叠叠贤达。

度外重裴黄,飘香散箨烟。

天子神器,曲角弥流传。

羊肉敬如上,俎豆重如天。

吾闻古之人,重节而无隐,豁达于世俗。

乐以忘忧,除以享祀,远近同臻,民无寇虐。

”这首诗非常详细地描述了端午节的诸多细节,讲述了端午节时如何祭祀天子神器、怎样烹制食物等等。

同时这首诗还表达了把端午节作为传统文化遗产继承下去的重要意义,表现了作者想要弘扬国家文化的决心和理念。

三、《南齐书·蕭子良传》《南齐书》是南朝的一部历史性文献,其中的“蕭子良传”中有一首歌颂粽子历史的古诗:“久矣粽,尤细尤香。

红丹脆颗,发椤和馅。

子良赞礼,裁而成之。

佳人别后,祀以七之。

馨香怡然,令君尝想。

余思旧居,相如平津。

君子有矜,不以粝穗为苦。

长夏蒸哉,寒食不蔬。

描述端午节的诗词翻译

描述端午节的诗词翻译

描述端午节的诗词翻译(一)(总3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描述端午节的诗词翻译(一) 描述端午节的诗词翻译(一)同州端午唐代:殷尧藩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译文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我离家已经整整三十五个年头(端午节)了。

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注释鹤发:指白发。

尺:量词,旧时长度单位。

描述端午节的诗词翻译(二)端午唐代: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注释①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

自:自从。

②屈原(前340—前278):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战国时代楚国政治家。

名平,字原。

因贵妃郑袖、令尹子兰、大夫靳尚等诋毁排挤,被贬黜流放。

楚败于秦,郢都失陷后,自沉汨罗江。

相传端午节习俗就是源自对屈原的纪念。

③楚江:楚国境内的江河,此处指汨罗江。

④直臣:正直之臣,此处指屈原。

描述端午节的诗词翻译(三)端午日赐衣唐代: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译文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注释(1)宫衣,指官服。

曾经有谚语说:“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指在端午节的风俗,吃粽子后穿上画了图案的衣裳,可以让这一年都不再怕风霜。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指在端午节这天,自己终于可以做官了,757年五月,杜甫官拜左拾遗,这首诗应该是那时候写的。

被恩荣,指得到赏识而觉得荣幸。

(2)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葛,是一种植物,可用来织布,细葛,指用最细最好的葛丝做的布,含风软,指葛布像风那么柔软。

香罗,罗是一种有孔的丝织品,香罗指罗的香味;叠雪轻,像雪花叠在一起那么轻。

这两句都在形容衣服的材料之好。

端午节的诗句加意译

端午节的诗句加意译

端午节的诗句加意译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意译:端午时节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天气越来越清朗,白天也越来越长。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意译: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意译: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意译:我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意译:屈原的冤魂万古都在,楚国的风俗至今仍然保留。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意译:五彩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

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意译:虽然国家灭亡身已死今已过去很久了,但屈原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世间。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意译: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泽有加。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意译: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意译:在端午节这天一定要携酒共饮,祝愿大家身体健康长寿。

端午节的古诗意思

端午节的古诗意思

端午节的古诗意思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

自古以来,端午节就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在端午节的文化传承中,与之相关的古诗词也承载着深刻精神内涵与文化历史意义,下面就是关于“端午节的古诗意思”的详细文档介绍。

一、《离骚》《离骚》是春秋时期的楚怀王和大臣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离骚》中有一句“精衣怒马,犬戎相吠,东望都门,思归如箭”,这句话描绘了屈原流放时的心境,其纷乱无常的思维,也是端午节中屈原精神的体现。

屈原身处异乡,思念家乡、亲人与祖国,与端午节的民间习俗中,象征投江的屈原同样表现了人们的乡愁与祖国之爱。

二、《木兰诗》《木兰诗》是一首关于中国古代传说人物——花木兰的诗词。

这首诗描述了木兰从家中代父从军,其背负父母重托、勇敢战斗的形象,与端午节中龙舟竞渡的活动相通。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风水神龙脉,源流必须长”,龙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生灵,而龙舟则意味着龙的化身,是维护祖国稳定与和平的象征。

三、《天净沙·秋思》《天净沙·秋思》是唐代诗人马致远的诗作,被誉为“琵琶诗中的绝唱”。

这首诗以秋日黄花与愁思为背景,描绘出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

诗中有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达了诗人难以承受人间苦难,对离故乡的无望归还和心灵归宿的乡土情怀。

同时,这句话也与端午节中划龙船、病退怀乡的习俗相通。

四、《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是文学家张若虚的代表作,这首诗以春江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江南风景画。

诗中“瑶台宫殿锁烟霞,欲与天公试比高”,意为有天公之人建造的宫殿,是烟霞的福地,是人间之美。

这首诗以表现美景为主,也从另一层面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与端午节的到处游玩,观赛船中的生活诗意也相通。

五、《浪淘沙令》《浪淘沙令》是明代山东诗人朱权创作的一首约30行的词,词中流露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同时,这首词所描绘的水波、沙滩、渔船等反映了浮生沉浮、人生苦短的哲理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翻译(一)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翻译(一) 端午日唐代: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译文
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
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银白,
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可叹在岁月面前,圣贤也罢蠢人也罢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注释
少年:年轻。

艾符:艾草和驱邪符。

榴:石榴花。

贤愚:圣贤,愚蠢。

垂名:名垂青史。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翻译(二) 竞渡歌唐代: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注释
①使君:这里指州郡长官。

郡斋:州郡长官的居室或书房。

②斡波:划水。

③标:龙舟争夺的锦标。

④桡:桨板。

⑤输岸一朋:岸上观赛的输方一伙人。

⑥文身:刺花的身体。

据说在肉身上刺刻花纹,下水可以免受蛟龙的伤害。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翻译(三)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宋
代: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译文
五月是石榴花开得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

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

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注释
妖艳:红艳似火。

生绡:未漂煮过的丝织品。

古时多用以作画,因亦以指画卷。

浴兰:见浴兰汤。

惊破:打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