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情文化”思想先进性论文
曹雪芹的事迹作文3篇_0

曹雪芹的事迹作文3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曾经以钦差身份任江宁织造他的祖父曾寅,做过江宁织造兼通政使司通政使,官居三品。
他的父亲曹?,也曾经以钦差的身份任江宁织造。
所以曹雪芹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
不光是官二代,他还是富二代——曹玺、曹寅、曹?祖孙三代以世袭的方式垄断江宁织造一职的时候,他们曹家是非常有钱的。
《红楼梦》里曾经花大量笔墨描写宁、荣二府的阔气和排场,那是小说家言,不能当成是曹家的翻版。
不过曹家确实曾经像小说里贾府那样阔。
从康熙四十四年到康熙四十七年,曹家光养戏子,就花了将近3000两银子,折合如今的120万元人民币。
家里要是没俩糟钱儿,是不可能花这么多钱养戏子的。
此外,曹雪芹幼年时期,家产被抄之前,曹家在北京、南京、扬州、苏州等地共有13处房产,1967亩田产,在同僚中也算是有钱人了。
曹玺、曹寅、曹?这爷儿仨的工资并不高,一年只有100多两。
曹家三代之所以能够发大财,主要是靠了灰色收入。
前面说过,曹玺、曹寅和曹?爷儿仨都干过江宁织造,负责给宫廷加工布料和衣服,顺便还主持着丝绸进出口生意。
清朝前期,朝廷管织造管得很严,并没有多大油水。
真正给曹家提供油水的职位,不是江宁织造,是巡盐御史。
曹雪芹的爷爷曹寅在世时,曾经和他的大舅哥、曹雪芹的舅爷、时任苏州织造的李煦,轮流担任丽淮巡盐御史一职,权力最大时,他俩同时管着六个省份的食盐专卖。
除了盐商进贡的贿赂,巡盐御史还有一项“正当收入”:羡余。
所谓“羡余”,即在国家规定税负标准之上再多收一部分用来发福利。
这在当时是合法的。
曹寅当巡盐御史时,江南盐政衙门每年收的羡余有50多万两,扣除发给各级属下的,曹寅个人还能分到整整10万两,换成人民币是4000万。
这样就不难理解曹雪芹小时候为什么能够锦衣玉食了。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浅谈曹雪芹的男女平等思想

“宝黛恋”与男女平等的价值追求——浅谈曹雪芹的男女平等思想摘要:人格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是用人性的眼光和人本主义的原则来审视男女平等的内涵,主张人的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自由个性的发展。
在贾宝玉身上有着曹雪芹对两性平权的思考,只有当男性的传统社会性别角色被修正乃至颠覆之时,女性才可能获得全面而彻底的解放。
而女性只有自己对自己尊重,平等,男女平等的理想境界才能实现。
这也是妇女解放更为深刻的尺度,曹雪芹当之无愧的是他那个时代的最伟大的思想先行者。
主题词:曹雪芹宝黛恋男女平等价值“宝黛恋”是长篇巨著《红楼梦》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宝黛恋”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也是红楼梦人物形象中最光辉灿烂的。
从表面看,宝黛恋演绎着三个年轻贵族的爱情纠葛,实际上在更深的层次里,它表达了曹雪芹关注女性生命和对男女平等的价值思考。
男女平等有三个层次:权力平等、地位平等和人格平等。
权利平等是指男女在制度和法律上的平等。
地位平等是指在现实社会中,男女平等的程度与状况。
权力平等和地位平等,是男女平等的客观标准。
它们体现的是女性在现实社会中所获得的利益与份额,它需要制度和法律的维护。
而人格平等是指男女在价值和尊严上的平等,是男女平等的主观标准。
它追求的,不是“平等”的事实状态,而是“公正”的价值判断和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
人格平等作为男女平等的主观标准,超越了对权利与地位的关注,用人性的眼光和人本主义的原则来审视男女平等的内涵,关心的是人的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自由个性的发展。
在这个标准下,男女是否平等只取决于“个人认知”即自己对自己的感觉和评价,而这种主观的感觉和评价,是通过主体自我人格的深刻觉醒与觉悟来实现。
“宝黛恋”充分展现了这一点。
一、人格平等的民主观念是宝黛恋的价值核心在中国文学史上,贾宝玉是一个古今未有的形象。
他的特别就在于,他一反传统社会对男性角色定位,是一个“不像个男人”的男人。
首先,他背叛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标准。
“不爱读书”“不思进取”,最恨“仕途经济”,史湘云劝他走仕途,马上被他出赶“姑娘请别的姐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的经济学问呢”。
我最欣赏曹雪芹作文

我最欣赏曹雪芹作文哎呀,要说我最欣赏谁呀,那非曹雪芹莫属了!为啥呢?听我给你唠唠我和曹雪芹的那些事儿哈。
有一回,我闲得无聊,就去逛书店。
在那一排排的书里,我一眼就瞅见了一本《红楼梦》,嘿,那书皮看着就挺有年代感。
我心想,这《红楼梦》到底有啥了不起的呢?于是我就把它从书架上拿下来,翻了翻。
这一翻可不得了,我就像被施了魔法似的,被书里的内容给吸引住了。
那书里描写的人物,一个个都活灵活现的。
就说那林黛玉吧,哎呀,那小模样,那小脾气,真叫一个绝。
她哭的时候,我都跟着心疼。
还有那贾宝玉,整天嘻嘻哈哈的,对那些女孩子可好了。
我就想啊,这家伙要是搁现在,那不得是个大暖男呐。
再看看书里描写的那些场景,什么大观园啦,什么潇湘馆啦,那叫一个美。
我感觉自己就像穿越了似的,走进了那个世界。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小姐们在花园里赏花、吟诗,能听到那些丫鬟们在屋里叽叽喳喳地聊天。
那画面,老有感觉了。
我就这么着,在书店里站了好几个小时,把那《红楼梦》看了个大概。
等我回过神来的时候,腿都麻了。
我揉了揉腿,心里暗暗佩服曹雪芹。
这家伙咋这么厉害呢?能写出这么好看的书来。
从那以后,我就对曹雪芹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到处找关于他的资料看。
我知道了他原来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可他还是坚持把《红楼梦》写了出来。
我就想啊,这得有多大的毅力呀!要是我,早就放弃了。
我还听说,曹雪芹为了写《红楼梦》,那可是费了老劲了。
他到处走访,观察各种各样的人,就是为了把书里的人物写得更真实。
他还不停地修改,一遍又一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哎呀,这认真劲儿,真值得我学习。
现在,我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拿起《红楼梦》来看。
每次看,我都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我觉得曹雪芹就像一个宝藏,永远都有挖不完的宝贝。
嘿,曹雪芹,你可真是太牛了!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做一个有毅力、有才华的人。
《红楼梦》情本思想研究

《红楼梦》情本思想研究
《红楼梦》以其宏大的包容量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部伟大作品的诞生,不仅需要作者有非凡的创作能力,还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所处时代的哲学思想、文化思潮、社会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明清文学的“尚情”思潮是个性解放的体现,具有了近代民主主义的色彩,《红楼梦》的情本思想是对明清文学的“尚情”思潮的继承与发扬,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体现的情本思想深受李贽、汤显祖、冯梦龙、洪升等人的影响。
心理学认为文学作品是作家审美情感体验的表述,一个作家的家世背景、人生经历及性格风骨都会影响他的创作意图。
《红楼梦》的写情与作者的创作心理存在着很大的联系。
经历过人生繁华的曹雪芹,对往日情怀的深情追忆构成了他重要的创作心理动因。
《红楼梦》“大旨谈情”,“情”已经不是狭义上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广义上的世态人情。
笔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爱情、亲情、友情、世情、幻情进行研究,探讨各种情的特点和深层意蕴。
《红楼梦》对“情”的描写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作者从伦理、美学、哲学的角度入手,使“情”具有了形而上的意义,“情”在作品中显得富于层次感和立体感,从而使作品具备了永久不衰的经典魅力。
《红楼梦》博大精深,单就主题来说已经见仁见智。
笔者深入研究文本,综合当时的文艺思潮与作者的创作心态,试图全面解读《红楼梦》所体现的情本思想,明确作者“大旨谈情”的真正内涵。
曹雪芹的创作风格与思想

曹雪芹的创作风格与思想曹雪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备受推崇的作家,他以其经典之作《红楼梦》闻名于世。
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对中国文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曹雪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
首先,曹雪芹的创作风格以细腻入微、情感丰富而著称。
他善于通过对细节的描绘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红楼梦》中的众多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言行举止、神态情绪都被曹雪芹写得入木三分。
例如,贾宝玉是小说中的主角之一,曹雪芹将他塑造成一个纤弱敏感、豪放不羁的形象。
通过对宝玉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迷茫,同时也能够理解他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的疏离。
曹雪芹的描写让人们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与他们建立情感上的共鸣。
其次,曹雪芹的创作风格以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思考为特色。
他通过笔下的人物和故事,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腐败进行了揭示和批判。
《红楼梦》中的贾府就是一个缩影,府内宴饮豪华,奢侈浪费,人物之间的勾心斗角和世俗虚荣使整个府邸充斥着浓厚的腐朽气息。
曹雪芹通过对府中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丑陋一面,以此来批判封建伦理的虚伪和矛盾。
同时,他也通过一些人物的形象塑造,如宝玉、黛玉等,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理想之境的向往。
此外,曹雪芹的创作风格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他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与命运之间的纠葛。
在《红楼梦》中,他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安排和展示来表达这种思考。
例如,贾府的兴衰和贾宝玉、黛玉之间的爱情纠葛,都是命运之网的缠绕。
曹雪芹通过这样的安排,让人们对生活的无常和命运的力量有所感悟。
他认为,无论是富贵还是贫穷,人们都无法逃离命运的捉弄,人性的复杂性也常使人陷入矛盾之中。
这种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命运的关注,赋予了曹雪芹的作品更加深刻的意义,使其超越了寻常的小说,成为了文学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曹雪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细腻入微的描写、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使他的作品充满了人情味和现实意义。
曹雪芹的思想意蕴及文化价值

曹雪芹的思想意蕴及文化价值曹雪芹《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名著,该书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
曹雪芹的思想意蕴及文化价值在我们日常的思考和文化研究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曹雪芹的思想意蕴1. 人性关怀曹雪芹在描绘人物时,常常从人性出发,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人性的扭曲。
比如奶娘王熙凤,曹雪芹描写她“不指望前途,不找出路,不计较得失”,揭示了她内心中的寂寞和空虚,同时也暗示出她的心中还存在善良和热爱。
曹雪芹通过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人性中善与恶相对、复杂多变的一面。
2. 反封建思想《红楼梦》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弊端的作品。
曹雪芹对于封建社会中贵族的卑劣行径进行了深刻揭露,如金玉良缘、迎春瑞雪、雪芹谢家、宁府风月等章节均讲述了权力斗争带来的丑陋。
曹雪芹通过描述富贵人家中的女性的命运,探讨了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和处境,使人们认识到封建制度对于人民的压迫和苦难。
3. 人居自然思想《红楼梦》中的描写常常将人居与自然结合,曹雪芹借此体现了人对于自然的关注和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文明理念。
如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对答:“平生无事不登三宝殿,今独登临水阁,何也?”“前三宝殿,乃凭虚造索,是故却去。
今日来此,自觉亲近自然,故登无所谓殿宇之类。
”通过此对话,曹雪芹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启示人们追求自然之美以及增强与自然亲和力的重要性。
二、文化价值1. 重要意义《红楼梦》作为一部具有极端文化价值的文学巨作,能够帮助我们在文化传承与应用方面积极进行探究和创新。
同时,它又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籍,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素材,有助于我们了解文化历程和时代变迁。
2. 文学影响力《红楼梦》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曹雪芹独具匠心的人物刻画和精致入微的描写,塑造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文学形式、文学思想和文学风格,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3. 文学艺术价值《红楼梦》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文学作品,其文学艺术价值更在于其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和美学价值。
论曹雪芹的文学思想-精品文档

论曹雪芹的文学思想《红楼梦》是我国文学的无上瑰宝,它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与曹雪芹的文学思想有渊源关系的。
分析研究曹雪芹的文学思想对于理解《红楼梦》有着重要意义。
、小说《红楼梦》中人物的文论除了《红楼梦》这部巨著,曹雪芹没有留下其他表现其文学思想的文字资料。
要考察曹雪芹的文学思想,只能从原著人手,从作品中一些人物形象关乎文学理论的语言人手。
曹雪芹的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其在两类人物的语言之中。
一类我们认为直接反映了作者的文学思想,另一类我们认为间接反应了作者的文学思想。
第一类是作者、通灵石头和贾宝玉的语言。
《红楼梦》中作者自云之类的语言,是第一层次的叙述语,无疑是曹雪芹的。
而“作品采用了’伪’第一人称的叙事模式,即整部作品都是出自灵石的口述”。
通灵石头隐含性地代表了曹雪芹,所以作品中灵石的语言也应是曹雪芹自己的语言。
而历来研究认为贾宝玉是带有作者自传性质的人物,所以贾宝玉的语言无疑也是曹雪芹的。
另一类是贾政、林黛玉、薛宝钗、贾母等人的语言。
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让他们谈论一些文学话题,这一方面是塑造人物的思想形象,展示人物性格以及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 如前文所述,作者让他们发表相关文学评论来展示了作者自身的文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作品中贾政、林黛玉、薛宝钗等人有关文的思想水平,甚至超越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的思想水平。
这一类人物的关乎文学评论的语言虽然出自小说人物之口, 是源于曹雪芹的,反映了曹雪芹的观点。
二、曹雪芹的文学思想(一) 以当时流行文学――传奇为庸俗作品在《红楼梦》中,有许多地方表现了曹雪芹对现实文学现象 的不满。
例如,在作品第一回,甄士隐梦见跛道、癞僧闲谈石头 历世时,那僧道: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 至家 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
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 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这癞僧的一段话,明显地表现了曹雪芹的观点: 历代的世俗 传奇没有好看的。
曹雪芹的创作思想与文学成就

曹雪芹的创作思想与文学成就曹雪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也是《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的创作者。
他的创作思想和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红楼梦》中,还在他的其他作品中得到了展现。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曹雪芹的创作思想和文学成就的一些重要方面。
首先,曹雪芹的创作思想体现在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上。
他在《红楼梦》中描绘了一群丰富多彩的人物,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拥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命运。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刻画,曹雪芹展示了他对人性的丰富理解。
他不仅揭示了人性中的善良和美好,也反映了人性中的丑陋和鄙劣。
他对人性的观察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真实、生动,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
其次,曹雪芹的创作思想体现在对情感的细腻描写上。
《红楼梦》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长篇小说,曹雪芹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人类情感的独到理解。
他描绘了众多的爱情故事,有悲剧的,也有喜剧的。
他展现了爱情的多样性,不仅有浪漫的爱情,还有亲情、友情等其他形式的爱。
他的情感描写既细腻又真实,令读者产生共鸣。
另外,曹雪芹的创作思想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上。
尽管《红楼梦》是一部后宫题材的小说,但曹雪芹用这个题材来反映和批判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他通过对贾府这个封建家族的描写,暴露了贵族家庭的虚荣、势利和虐待婢女等不良现象。
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社会意义。
另外,曹雪芹的文学成就不仅仅体现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上。
他还创作了一些其他的作品,《石头记》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这部作品没有完成,但从现存的手稿来看,可以看出曹雪芹在文学创作上的犀利才华。
《石头记》中的人物形象继承了《红楼梦》的传统,而故事情节更加复杂,更加具有艺术张力。
曹雪芹的文学才能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示。
总体来说,曹雪芹的创作思想和文学成就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
他对人性、情感和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他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描写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真实和艺术价值。
大旨谈“情”:曹雪芹的“色空”观

大旨谈“情”:曹雪芹的“色空”观按作者思阮斋,新闻媒体从业者。
作者思阮斋一《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写尽了人生的兴衰际遇,也道尽了世间的世态炎凉,把现实与理想融为一炉,可谓是一部可歌可泣、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不朽巨著。
作者曹雪芹无疑是写人物的大家,书中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又如“副册”里的香菱和“又副册”内的晴雯、司棋。
上至主子奶奶,下到丫鬟奴仆,每个人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些人的故事大多耳熟能详,不再赘述。
但有一人,他既非“金陵十二钗”中的人物,“戏份儿”也不多,甚至只有草草一笔,却对《红楼梦》的“问世传奇”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他身上亦体现出了曹雪芹的“色空”观,这个人就是情僧。
二情僧者,空空道人也。
根据《红楼梦》第一回中的描述,正是此人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将石头所记之故事抄录了回来、传播于世。
后来由于该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红楼梦》十六字真言),遂改名为情僧,并将《石头记》易名为《情僧录》。
“情僧”二字乃曹雪芹匠心独运、世所罕见。
想来僧人本“五蕴皆空”,何来“动情”一说?看似无理之处,但细思却深有趣味。
这十六字真言不仅与《红楼梦》的主题紧密相连,还传递出了曹雪芹独特的“色空”观。
三分析曹雪芹的“色空”观,首先需要了解“色”和“空”的含义。
据《心经》所载,“色”乃五蕴(色、受、想、行、识)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之一,说的是尘世间一切物质性的事物现象。
因此,“色”并非简单的世俗之念、风月之文或云雨之事。
再来说“空”,《金刚经》有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在佛教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不断变换、虚无缥缈的存在,这与其所追求的“空”是相通的。
“空”,并非说“没有”,而是指天地万物的本体、世间一切事物的本质,是产生“色”的多种因素和缘由。
事物皆缘起而生、缘灭而亡,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因”和“缘”和合而生的产物,无自性,无实体,因此“如梦幻泡影”,本性都是“空”,即佛门里讲的“缘起性空”说。
浅析曹雪芹对传统爱情故事的思想叛逆

个“ 泪尽 而逝 ” , 另一 个 遁 人空 门的爱 情故 事 的整
首先 , 它突破 了郎才女貌 、 一见 钟情 的爱 情模 式, 具 体而 细微地 描 写 了贾 宝玉 和 林 黛 玉 的爱 情 从
萌 生到 毁灭 的全 过程 。
个 过程 。
他们的爱情一开始就不仅仅缘于容貌 。在众人 的眼中, 林黛玉的相貌是不及宝钗的: “ 如今忽然来 了一个 薛宝钗 , 年 岁 虽 大不 多 , 然 品格 端方 , 容 貌 丰 美, 人 多谓黛 玉所不 及 。 ” ( 第五回) 宝 玉也 曾 为宝 钗 的美丽意乱情迷 : “ 宝玉在旁看着雪 白一段酥臂 , 不 觉动了羡慕之心…再看看宝钗形容 , 只见脸若银盘 ,
7
思路 : 让这 一爱 情 与家 庭 、 社 会 有机 地 融 化在 一 起 , 写 出了前无 古人 的完 整 而 细 腻 、 复杂 而 深 邃 的爱 情 悲剧 , 产生 让人 “ 多 阅一 回 , 便 多 一 种情 味 ” 的艺 术
效果 。
道” , 不屑“ 仕途经济” 方 面 的思 想 一致 , 志 同道 合 。 曹雪芹 把 自己心 中至真至 善至美 的情 感通过 他们 的 爱情表 达 了出来 , 使 它摆脱 了世 俗 的功利 , 像 水 晶一 般 的纯洁 和 坚 贞 。这 场 灵 魂 深 处 的轰 轰 烈烈 的 恋 爱, 没有花 前月下 、 卿卿 我我 ; 没有觥 筹交错 、 肌肤 相 亲, 虽他 二 人 “ 情投意合 , 愿 同生 死 ” , 却 没 有 一 个 “ 情” 字“ 爱” 字出 口, 同样 把 林 黛 玉 的 “ 情情 ” 与 贾
入了 典雅 高尚的思想境界 ; 终止 了人们农民似的天真幻想 , 创造 了 震撼人 心的爱情 悲剧。
红楼梦曹雪芹的艺术构思与情感描写的卓越表现

红楼梦曹雪芹的艺术构思与情感描写的卓越表现红楼梦,这部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以其丰富的情感描写和精妙的艺术构思,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一。
曹雪芹以其卓越的才华,将情感的纷纭世界娓娓道来,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富有生活气息、充满人性的红楼世界。
首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艺术构思上展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
整本小说以贾、史、王三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府的昌谢兴衰、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穿插着众多的人物情节,组织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故事体系。
曹雪芹的构思十分独特,他糅合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历史上社会风貌的深入了解,创造了一个独立而鲜活的红楼世界。
他以家族的兴衰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展现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动图景。
小说中的诗词歌赋、各色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感纠葛都表达了曹雪芹独特的艺术构思。
曹雪芹在情感描写方面的卓越表现更是红楼梦的一大特色。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展现出了丰富而深厚的情感内容。
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是红楼梦中最著名的情感线索之一。
曹雪芹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两人之间的相思之苦、渴望之情和无奈之感。
例如,当宝玉在梦中遇到黛玉时,他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宝玉对黛玉的思念之情。
这些情感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两位主角的内心痛苦,更加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除了爱情之外,曹雪芹对友情和家族关系的描写同样精彩绝伦。
贾宝玉与贾蓉之间的兄弟情谊、贾母与黛玉之间的奶奶和孙女之情等都展现出了深情厚意和血浓于水的家族情感。
曹雪芹通过对这些情感的生动描写,使读者们对小说中的角色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他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凸显了人性的复杂和真实,这使得红楼梦具有了深远的影响力。
总之,红楼梦曹雪芹的艺术构思与情感描写的卓越表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大亮点。
曹雪芹通过自己独特的创造力和对情感世界的深入理解,构筑了一个精致而丰富的文学作品。
通过对人物之间情感纠葛的描绘,他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论曹雪芹对人类情感本真层面的思索】 曹雪芹

论曹雪芹对人类情感本真层面的思索】曹雪芹:《红楼梦》之“以情悟道〞是对明清性灵思想“即情以求性〞的生发,也是对明清情感本根论以及文学创作的超越。
主人公宝玉之“意淫〞思想意趣,在故事情节中的动态展开,就是对警幻所训“以情悟道〞“意淫〞之训的践行;宝玉因“通灵〞而痴情,因痴情而通道、悟道,踏上了探寻生命本真意义之道路。
小说通过宝玉的生命实践,为我们揭示出这样一个真谛:道在情中,情就是人的命根,是通达人生根本归宿道境的关键所在,人生本真终极意义,就表达在现实人生的情感生命中。
虽然没有否认彼岸世界的存在,但他认为,对人本真生命起确定作用的是此岸世界,是此岸世界现实人生的这个“情〞字。
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之后,还要“易名为情僧〞,这“情僧〞之指涉,其深层意蕴在“情教〞。
空、色、情――情、色、空,无论道人怎么转化,历经多少磨难,甚至四大皆可空,但只有这个“情〞字不变、不假、不空。
所谓“情僧〞者,乃因情设教也。
《红楼梦》不是因“神〞设“事〞,而是以“情〞(生命情感的在世经受)设“神〞,借神达情(终极本真)。
《易传》XX:“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大观,就是观大,“观天之神道〞;“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就是圣人能效法天地,通达天道,“故天下服矣〞。
大观园之寓意应当与《易传》“大观〞相通,而以天之“神道设教〞,正是《红楼梦》主旨所在。
“天之神道〞蕴含着宇宙万物本真终极意义,这在《红楼梦》中作为对人生命本真意义的探寻转化为因情设教,是为“情教〞。
明清性灵思想家、文学家的共识便是以情教化世人:汤显祖要用情来唤醒世人,到达社会教化目的。
《红楼梦》在看似漫不经心的一句“大旨谈情〞的背后,却是表达了将“情〞参透之后,极尽心血之思,宣誓立一“情教〞,以教育世人,希XX有情社会到来的宏大情怀,来表达以情教化世人的主旨,来演说“以情悟道〞的过程,来体悟生命本真。
论曹雪芹的情爱观

子上的金 自行船 ,便 以为是来 接林妹妹 的,藏 在被子里 ,
是 “ 空对着 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 寂寞林 ”,
发牢 骚,一个年轻 的站起来说 : “ 他输得不过 是银子钱 , 换 汗 巾 子 等 处 描 写 均 表 现 了 当 时社 会 风 俗 。此 外 ,书 中还
现 出对 纯 洁 爱情 的 赞 美 与 歌 颂 , 同 时 对 人 正 常 的 性 欲 与情 思 ” “ 慧 紫 鹃 情 辞 试 莽 玉 ”等 处 表 现 出人 正 常 的 情 欲 的抒 欲也给予肯 定。曹雪芹说此 书 “ 大 旨谈 情 ”, 谈 的 到 底 是 发 , “ 哪 个 少 女不 怀 春 , 哪 个 男 子 不 多 情 ! ” 丫头 司 棋 与 哪 些情 呢 ? 以下 作 以论 述 : 曹雪芹在 《 红楼梦》里提 出 “ 意淫 ”,并说 “ 意淫 ”
听见姓林 的都要 打走 。黛玉 死后 , ’ 宝玉与 宝钗 结婚 ,依 然 又 没 输 丢 了鸡 巴 , 怎 么 不 理 他 了 ? ”宝 玉 与 戏 子 蒋 玉 菡 互 “ 纵然是举案齐 眉,到底意难平 ”,种种描 写无不在歌颂 有 对 女 同 性 恋 的描 写 , “ 杏 子 阴假 凤 泣 虚 凰 ” 一 回 中 写 藕 人 间的至 情至 爱 ,这 种爱 情人就疯 了,虽不做戏 ,寻
婚姻不幸。他对勇于追求真爱、敢于以生命维护自己 正当权利的人充满了 赞美与歌颂
关键词 :曹雪芹 情爱观 红楼梦》
曹雪 芹在 煌 煌 巨著 《 红 楼梦 》 中充 分 展现 了他 的情 爱观 。这种情 爱观与封建礼 教所 宣扬 的 “ 男女授受不亲 ”
描绘曹雪芹作家形象的作文

描绘曹雪芹作家形象的作文
曹家巷儿里,那个瘦小的书生模样的人儿,就是才华横溢的大文豪曹雪芹老爷了。
见过他的人都说,这位小老爷儿斯文清矍,虽然家徒四壁,却从不失礼数。
他时而满脸红光,眉飞色舞,像是做梦中的诗人;时而又陷入沉思,神游太虚,恍若遗世独立。
别看他衣衫陋旧,他的那双湖水般清亮的眼睛里,却总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他不苟言笑,言语中往往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体悟和人性的犀利洞见。
和他谈吐风生,你会觉得在他那里,没有什么话题是他驾驭不了的。
曹老爷最拿手的就是诗词歌赋了。
他一开口,就如诗人遗世而独立,吟咏着悲欢离合,把那些活生生的人物,娓娓道来。
他那小小的身躯里,似乎住着一个浩瀚的世界,包罗万象。
难怪人们说,他写出了人世间最精彩的一曲《红楼梦》。
他是个寂寞的人。
虽然他的诗词歌赋无人能及,他的《红楼梦》更是千古传世之作,可他的一生却颇为坎坷。
但正是这份寂寞和坎坷,让他的笔下描绘出了那么多活生生、血肉横陈的人物形象。
他用笔为这些可怜人伸张正义,用文字让他们重获新生。
这位文豪的一生或许充满了苦难,但他的心灵之火永不熄灭。
他用文字演绎了一幕幕生动的人生故事,也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什么是大智大勇。
在我们心目中,曹雪芹永远是那个满怀才华和激情的文人墨客
形象。
曹雪芹论文:从曹雪芹的情教思想看香菱形象的文化命义

曹雪芹论文:从曹雪芹的情教思想看香菱形象的文化命义【中文摘要】”情教”说,就是晚明至清初“尊情”思潮中颇具特色的一种思潮,它既是对曾经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的反叛,又是对晚明以来“情有者理必无”的至情论的反拨。
香菱是作者笔下情教世界的一支荷花,香菱在《红楼梦》中是所有女子中第一个出场的,也是最后一位谢幕者,她经历和见证了贾府富贵场和大观园温柔乡的林林总总,和《红楼梦》所有女儿一样命运悲惨,但香菱又是独特的,而香菱之独特在于她就是精华,出淤泥而不染,并且是这两种世界的联通者、调剂者,是情教世界和礼教世界的中通者,是作者寄予厚望的理想化身,希望她能承上启下,实现“情理”并存的美好理想----既在泥淖(喻礼教世界)中应得到怜爱,从而芳艳香醇与整个泥池相映成辉互相怜爱,结果,现实的残酷打破了梦想,最终荷花凋零。
这一切源于礼教的异端极端强大,破灭了作者的理想,最终所有女子对应“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结局,所有的精华归于幻灭,只落得“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香菱这个第一个出场的女子,虽然戏份不多,但贯穿了整部书,是《红楼梦》不可或缺的无法替代的重要人物,她的身世和苦难经历,其实都影射了作者曹雪芹自己。
她代表了曹雪芹由一个封建繁荣家族走向注定要衰败的大家族。
向世人展示了封建大家族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全面腐败的过程,预示着整个封建社会“不可挽回的衰败”;她是《红楼梦》中最命苦的女子,她的经历真是曹雪芹对自己命运的叹息;她又是最单纯的女子,这种看破红尘的淡雅态度,真是曹雪芹希望的在无法抗争的命运面前摆脱悲苦的理想性格。
【英文摘要】the sentiment taught”saying that was“reveres the sentiment”the latter Ming dynasty to clear at the beginning in the ideological trend the multi-faceted one kind of ideological trend, it was not only to once“saves the natural justice extinguished the human desire”Cheng ZhuNeo-Confucianism rebelling against, also since has been“the sentiment has the principle must not have”the sincere feeling to the latter Ming dynasty to discuss instead dials. The fragrant water chestnut is the author pen common people’s mood teaches the world a lotus, the fragrant water chestnut is in all females first enters the stage in“Hong Lou Meng”, is also last answering a curtain call, she experienced and the testimony Jia government office riches and honor field with Prospect Garden red light district’s numerous, all daughters same destiny was pitiful with“Hong Lou Meng”, but the fragrant water chestnut was also unique, but the fragrant water chestnut lay in her is an essence uniquely, left the silt not to dye, and was these two kind of world link, filling a prescription, is the sentiment teaches the world and Confucianism world passing , is the author places the great expectations the ideal incarnation, hoped that she can link the preceding with thefollowing, to realize“the reason”the coexisting happy ideal----Also in the morass (explains Confucianism world) to obtain loves tenderly, thus fragrant colorful mellow and the entire mud sump forms a splendorous contrast loves tenderly mutually, finally, realistic broke the dream brutally, the final lotus was on the wane. All these stemmed from Confucianism the heresy extreme to be formidable, has been disillusioned author’s ideal,“as soon as possessed the female to correspond red finally thousand cries, Wan Yantong was sad”the result, all essence belonged to vanishes, only ended up to turn out “vast whiteness earth one piece really cleanly”. Fragrant water chestnut this first enters the stage female, although the actor’s pay are not many, but has passed through the entire book, is“Hong Lou Meng”indispensable is unable the substitution important personage , her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misery experience , have insinuated actually author Cao Xueqin. She has represented Cao Xueqin the respected family who is doomed by a feudal prosperous family trend to deteriorate. Has demonstrated the feudal respected family to the common people from the top downward, by, but the outside comprehensive corrupt process , indicates the entire feudal society“the irretrievable deterioration”; She is“Hong Lou Meng”the mostcruel fate’s female, her experience is really Cao Xueqin to own destiny sigh; She is also the purest female, this kind is disillusioned with the mortal world the elegantly simple manner, is really Cao Xueqin hopes in front of the destiny which is unable to resist to get rid of the sorrow the ideal disposition.【关键词】曹雪芹情教思想香菱文化命义【备注】索购全文在线加好友:1.3.9.9.3.8848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英文关键词】Cao Xueqin the sentiment teaches the thought that fragrant water chestnut cultural life righteousness【目录】从曹雪芹的情教思想看香菱形象的文化命义摘要3-4Abstract4-5第一章:“情教说”与《红楼梦》的创作命义7-15第一节:“情教说”的产生及其思想内容7-8一、肯定男女情欲的合理性7二、倡导婚姻自由7-8三、提倡男女平等8第二节:“情教说”的影响8-10第三节:“情教说”对作者创作《红楼梦》的影响10-11第四节:《红楼梦》的文化命义11-15第二章:香菱的文化命义15-32第一节:作者对香菱形象寄予的美好愿望16-17一、香菱的外在形象------美貌标致,人人称赞16二、香菱的内在性格----至纯至善,无忧无伤16-17第二节:香菱的名字所代表的文化命义17-18第三节:香菱的故事所体现的文化命义18-32一、第一阶段的“英莲”:应怜18-21二、第二阶段的“香菱”:相怜21-29三、第三阶段的“秋菱”:求怜29-32第三章作者情教思想的多方面体现32-38第一节:贾宝玉形象是作者情教思想的主要体现者32-34第二节:黛玉、宝钗、可卿等众女儿形象是作者情教思想的重要辅佐者34-35第三节:香菱形象是作者情教思想的关键提炼者35-38第四章:香菱形象的结构功能38-41第一节:香菱的引子作用38第二节:香菱的承上启下的作用38-40一、香菱在薄命司中的位置38二、香菱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38-40第三节:香菱的归结作用40-41结语41-44参考文献44-46个人简历46-47后记47。
以理束情,以情辅理——试析曹雪芹的情感思考

以理束情,以情辅理——试析曹雪芹的情感思考
谢德俊
【期刊名称】《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30)003
【摘要】<红楼梦>"大旨谈情",作者曹雪芹的情感思考是人们读懂<红楼梦>的关键."情"可怡人,亦可没落一个显赫的家族.在秦可卿身上集中体现了曹雪芹对"情"的理解.也许,"以理束情,以情辅理"正是经过人生起伏的作者提示人们如何驾驭"情"字的八字箴言.
【总页数】4页(P73-75,84)
【作者】谢德俊
【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应用科技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入情入理寓理于情以情感人以理育人——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组教材教学建议 [J], 孙希秀;程庆辉
2.以情感化+以理教化+以利催化--对人性化政治思想工作方法的思考 [J], 林发魁;唐雪生
3.理以情动理以趣胜──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的思考 [J], 高淮生;郝文清;
4.以"人"为本,以情驭理--播出者在广播评论说理中情感表达技巧的运用 [J], 焦国
章;焦江方
5.以情抗理以情役律──论汤显祖的情感美学观 [J], 黄南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论看曹雪芹的情爱观

作者: 杨庆春
出版物刊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60-64页
主题词: 《红楼梦》;脂砚斋;曹雪芹;情爱;意淫
摘要: 本文认为“情”在《红楼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它指示了《红楼梦》的文本意向。
曹雪芹的“情”既有传统的人本主义思想的复归,更有个性解放思潮的激荡,是包含着更多异质于传统文化心理情感的价值取问,投射了曹雪芹创作主体的自觉和自省。
因“情”而生爱,曹雪芹建构了“情”的价值观念,这就是宝玉的“情不情”或“意淫”,或黛玉的“情情”。
意淫(鲁迅所谓“多所受者”)正是曹雪芹建立起来的具有哲学意味的精神体系和价值信仰,也是曹雪芹哲学思想的表态形式,是他对抗封建专制文化体系的精神武器。
初一作文议论文《曹雪芹》1200字

关键词:学校,意义,寒假,社会,公园,
景色,时间,同学,度过,参加,实践,听说, 改造,没有,看一看,出发,优美。 词语:学校 拼音:xuéxiào 解释: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孟 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 校以教之。”汉扬雄《百官箴·博士 箴》:“国有学校,侯有泮宫。”宋 欧阳修《议学状》:“夫建学校以养 贤,论材德而取士,此皆有国之本 务。”郑观应《盛...
曹雪芹
初一作文议论文
温馨提示:下载保存,温故而知新。 1200字
学校为了能让我们度过一个 有意义的寒假,便让我们积极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公 早就听说新改造的曹雪芹 园景色优美,只是一直没有时 间 同 去那里看一看,我便约上了 学,一起向曹雪芹公园出发。在曹
雪芹公园里逛着逛着,我便不由得陶 醉在了优美的景色中。
初一作文议论文《曹雪芹》
驿 曹钜?ldquo;行为不端”、“骚扰
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
枷号 抄没。曹钕掠?巫铮?ldquo;
”
全 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
家迁回北京居住。
关键词:驿站,罪名,枷号,全家,骚扰,
抄没,迁回,居住。 词语:驿站 拼音:yìzhàn 解释:古时供传递文书、官员来往及 运输等中途暂息、住宿的地方;旅店。 《水浒传·楔子》:“洪太尉次日早朝, 见了天子,奏説:‘天师乘鹤驾云, 先到京师,臣等驛站而来,纔得到 此。’”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 “故元太宗言:‘我即位后,惟四善 政:一、平定金国;二、设立驛站; 三、...
初一作文议论文《曹雪芹》
突然,我的脑子里闪过一个略有
些可笑的疑问,曹雪芹是丰润人,那
地方 么我所走过的
,是否也曾留
脚印 下过曹雪芹的
呢?我不由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曹雪芹“情文化”思想的先进性摘要:当代视角下,《红楼梦》中所体现的“情理念”具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性。
其对艳情小说思想局限的突破,对传统价值取向的否定,对封建等级观念的批判,对传统情爱思想的超越,不仅在当时具有尊重生命、平等自由的进步意义,就是在当代也具有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曹雪芹;情文化;思想;先进性
中图分类号:h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62-02
一、对艳情小说思想局限的突破
《红楼梦》的“情文化”具有很高的思想品位,这一点是曹雪芹超越现实的思想局限,对明清言情小说创作思想进行高品位审美认知的结果。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中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人们提出了“尊人欲、反礼教”的变革要求,在思想上与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理教形成了鲜明的对抗。
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当时的人们开始重视生命的质量、生存的意义,具有了追求自由、民主的初步的人文主义思想。
但这种追求和思想当中也包含着逃避现实、自得其乐的消极因素;也有着品位低俗、欲海横流的社会弊端。
正因如此,当时有许多人在追求自我满足当中醉死梦生,全然忘记了作为个人生命更宝贵的真情和社会责任的价值。
这一时期,文学艺术领域也出现了许多宣泄性欲情欲的作品,如兰陵笑笑生写的《金瓶梅》就是其中的代表。
《金瓶梅》在艺术品位上是有缺陷
的,这种艺术缺陷从主观角度来看就是作家创作思想上的缺陷。
曹雪芹没有走兰陵笑笑生的弯路。
他作为一个富家子弟,虽锦衣玉食,追求过声色之乐,但面对性欲泛滥的社会现实他没有沉沦。
曹雪芹他从“情本论”出发,一方面考察了当时社会的各种情态,分析了人们追求的各种情志;另一方面他比较了不同层面的情趣,参考了当时各种高品质的情论。
在经过理性思考和审美认知后,他发现“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并不是象动物一样不加节制的放纵自己的欲望,而是重欲而不纵欲,重情而不滥情。
”于是,曹雪芹摒弃了当时文学上纵欲滥情的一面,开始积极探寻人类最美好的本质。
从《红楼梦》“情文化”构建及他的“情理念”思想来看,曹雪芹的小说创作突破了中国古代艳情小说的创作思想和模式具有自己
独特的艺术风格。
也正因如此,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之后,小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
”
二、对传统价值取向的否定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为读书人规定好了的通向成功的道路,但曹雪芹却从根本上否定了这条道路。
在小说中作为曹雪芹代言人的贾宝玉,同他的家庭和上层社会十分隔膜。
他鄙薄“文死谏,武死战”的忠义名节是沽名钓誉;他抨击那些“立志功名”、“做官为宦”的人是“禄蠹”是“国贼”;他指责一切“立身扬名”的教训和表白都是“混账话”。
贾宝玉之所以有这些叛逆的思想和举动,都是因为曹雪芹“他的心理非常接近原初的、挣离后天文化和社会强塑于人性和人格之上的理性建构,而更趋近于存在
的本真状态的生命诗意和人性真美。
”
曹雪芹他把追求“纯天然”作为人生的最大理想。
为此,他把大荒山无稽崖下那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作为全书立意的中心。
不仅如此,曹雪芹与一般文人不同,他着力摒弃封建世俗的和功利性的成分,努力秉承那顽石赋予他的天然璞性,所以他笔下的贾宝玉的生命状态呈现出一种“绝假存真”的清明澄碧。
曹雪芹把笔下的贾宝玉塑造成一位追求“物性自遂”的本真的形象。
在小说第十九回,袭人就曾给贾宝玉约法三章,特别强调“只是百事检点些,不任意任情的就是了”。
在小说的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面对着“人迹不逢,飞尘罕到”的仙界,对自然本真生活的向往,使贾宝玉脱口说道:“这个地方有趣,我若能在这里过一生,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管着呢!”。
还有,在大观园里贾宝玉的真爱是林黛玉,而林黛玉的特点就是高洁、率真。
小说中林黛玉的美和薛宝钗的美有所不同,宝钗之美是包含着社会功利和世俗因素的封建礼数之美,其美缺少自我特性和真纯情感;而黛玉的美是认真严格里带着来自天然的亲和和诗心烂漫的娇憨,这是一种宠惯了的、大孩子般的娇矜和天真。
也正是这一份天真,使得贾宝玉始终在心灵深处只爱林黛玉一个。
三、对封建等级观念的批判
在中国封建社会,尊卑贵贱的意识在人们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这就使得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小群体长期遭受着不公正的待遇。
由于曹雪芹把“深情”、“真气”、“天然”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重要标
准,这就打破了封建传统人为的等级之分。
在曹雪芹的思想里没有高低贵贱的等级之分,无论何人,只要品德高尚,才识卓越,性情真诚,均是曹雪芹所器重的人物。
曹雪芹对女性受屈辱、受摧残的不幸命运真诚的理解与同情;对女性的美质,特别是其人格与才艺大力地推崇与肯定。
所以,他笔下的贾宝玉平常“待姐妹们都是极好的”,“每每甘心为诸丫头充役”。
有时丫环们生病生气,宝玉反倒经常服侍她们,甚至受她们的排揎,但他都不以为忤。
不仅如此,贾宝玉与秦钟、蒋玉菡、柳湘莲这三个男性小人物相交成友。
此外,贾宝玉对地位低下的人也从不摆主子架势。
他和自己的小厮茗烟无话不说,亲密无间;贾宝玉对小人物刘姥姥的态度也体现了曹雪芹他贫富平等的观念。
当整个社会以“纲常名教”为经纬编定严格的行为规范时,曹雪芹却以情作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以本真和才智、人性的完美作为人生的追求,展现了人类崇尚自然,追求纯真,向往自由的至纯至真之情,特别是其中自然率性、平等待人、娱情悦性的本质内涵,则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
四、对传统情爱思想的超越
在中国封建社会,婚姻大事决定于“父母”。
★作者简介:张静(1986-),女,汉族,河南信阳人,郑州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康建明,女,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