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王羲之《兰亭集序》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序文的特点;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
体会文章精炼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归纳和积累文言词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认识作者的人生观,提高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水平。教学重点: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理清文章结构,提高诵读能力;理解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导入课文,通过提问“你知道王羲之是在什么状态下创作出《兰亭集序》的吗? ”引起兴趣
新知识讲解:介绍背景资料(作家作品、文章写作背景、文体特点)
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评价),配乐,老师范读,提出思考题:分别用一个字(词)来概括每段的意思。
揣摩鉴赏文本
1、第一段可用哪一个词加以概括(可在文字中寻找) 哪些东西信可“乐”呢?
明确:乐景美、人闲、事雅学生试背第一段,教师示范背诵
2、朗读第2段,用哪一个词概括本段? “痛”在何处?
明确:痛
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谈玄悟道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归隐山林情随事迁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痛
引入范仲淹《岳阳楼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比较他们的精神境界。学生试背第二段,教师示范背诵。
3、学生朗读第三段,用一个词概括本段:
明确:悟
4、有人说流露出了作者某些消极的情绪,如文中有哪些为证。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到底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呢?(“悟”出了什么?)
明确: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否定“老庄”的背后是对人生的肯定(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是有所作为的)
总结:
布置作业:1、根据示范整理总结有关文言词语:与、次、期、临、致、或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试讲内容:
课题:朱自清《荷塘月色》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普遍意义。
教学难点:借助关键语句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了解作者对现实不满,寻求精神解脱和自由而又无法解脱的苦闷心情; 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通过品鉴景物的色调和情味,体会作者的喜悦和哀愁。
教学方法:朗读法形式多样的读、大量的读 2讨论法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引导自己思考,自己得出正确答案。 3质疑法引导学生从无疑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荷花深为中国人所喜爱,无数的骚人墨客为之陶醉,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
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以说,荷花已成为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意蕴可谓深远,其意境可谓独特而优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荷的散文名篇――《荷
塘月色》(板书)
新知识讲解:简介作者和《荷塘月色》
播放朗读录音,入境,欣赏美感,体味感情。同时布置问题让学生思考⑴本文可以分为几
个部分?依据是什么?⑵在各部分中划出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
整体把握课文;理清作者的行踪和思绪,揣摩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让学生讨论交流
并找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教师总结明确:作者的路线可总结为:
出家门走小路观荷塘观四周回家门
不宁静求宁静得宁静失宁静(①) (②③) (④) (⑤⑥)
同学们注意一下作者的行踪路线呈一个圆形,可以说它是作者的空间之圆;同时他的情感
变化也呈一个圆,它是作者的心理之圆,那么无论从这两者的哪一者来看作者最后的位置都
回到了原位,同学们可不可以告诉我作者最终能找到他的宁静吗?答案是肯定的,肯定不会。总结:以上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有的内容,我这节课主要给大家讲了几个问题:1、作者的一些背景情况;2、理清作者的行踪和感情线索,揣摩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并绘制了作者行踪和感情线索图
布置作业: 1. 加强朗读(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导出文读百遍其情自现 ),品味文章的4-6小节。2.思考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王安石及其作品的有关常识;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体学习、借鉴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有利用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教师进行点拨、解难,通过学生合作讨论,指导学生从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入手,弄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理解作者“有志”“尽吾志”的观点。3.重视诵读,落实背诵要求,联系学习过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温故知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明白其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理清文章结构,学习“即事明理”的写法,指导学生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呼应关系,研习第三段。
教学难点: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及“乃”“道”“盖”“文”多义词辨析,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串讲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由以前学过的文言游记导入课文
初中我们学过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有《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等,这些游记共同的侧重点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就有所不同,到底不同之处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新知识讲解: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介绍游记、介绍王安石、相关背景、相关山水资料。(师生共同回忆。)学生听课文朗读,正音正字,疏通字词,借助注释,初知文意,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合作探究: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又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最后一段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观点。写作特点。
3、梳理•积累: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文言句式
总结: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并掌握相关文言知识;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笔译全文。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