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教学设计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教材解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讲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及被害后的经过,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及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稚、避”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埋头、整理”等37个词语;2.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4.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教学重点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教学难点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李大钊相关简介。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搜集爱国人物及诗句。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师: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
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
这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去感受那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2.质疑课题:课文题目为什么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回忆的又是什么呢?3.认识李大钊: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4.认识作者。
二、读写学习,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1.各小组自学生字词,对易错字词互相提醒;2.互读。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统编六下《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统编六下《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字,会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抓住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1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板书:十六年前的回忆)二、了解背景,介绍李大钊1.了解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释,再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些什么。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他是李大钊的大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背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16年了。
(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的日子。
2.介绍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
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活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
牺牲时年仅38岁。
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生字注音并组词(学生先做,教师指正)四、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标注自然段(33个)2.默读2—33段,重点关注文中描写时间的词语,看看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3.理清写作顺序(时间顺序)和课文结构,并且给文章分段。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8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8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写本课10个生字。
2、读读记记“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残暴、匪徒、拘留、勉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迁移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以读代讲,借助资料理解文本,写法迁移运用。
四、教学准备1、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课件。
3、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父亲的那几件事?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2、整体感知课文资料,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4、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条例,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入手,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导:同学们,这天我们一齐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并划出本单元学习目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导读资料,划出本组课文的主要资料和学习要求。
2、指名说说学习的资料和学习目标。
3、(课件出示学习要求)齐读学习目标。
指出,课文的叙述顺序有哪些?强调要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体会课文的表达顺序,并学习运用。
二、导入新课,了解背景1、让我们首先一齐走进《18.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强调“回忆”重读)2、“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李星华回忆了谁呢?(板书:李大钊)3、交流李大钊的资料。
(师看状况补充)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认识“瞅、钊”2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准备:李大钊同志照片及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一、结合印象深刻的语句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李大钊的革命精神有了初步的认识。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把上节课画出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互相读一读,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分小组学习交流)2.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感受吧。
(1)“父亲是很慈祥的……父亲竟这样含糊的回答我。
” 李大钊知道局势危险,可他还是不肯躲起来,真是对工作负责。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当时很危险,随时都有被捕和牺牲的的可能,从这里我体会到李大钊对革命负责任的态度。
(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坚定的语气)当时,军阀疯狂地镇压革命者,许多革命者被迫离开北京,整个北京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局势这样紧张,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多么忠诚于革命事业呀!(进一步朗读体会情感)(3)“父亲不慌不忙地……就向外走。
” “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有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4)“父亲保持着……没有道理可讲。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大钊大无畏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态度,而且还体现出李大钊很蔑视敌人。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本课是一篇描写李大钊同志在敌人面前顽强不屈、坚守信仰的记叙文。
全文通过回忆李大钊同志的生活片段,展示了李大钊同志忠贞于党的事业、为人民谋幸福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认识李大钊同志,了解他的英勇事迹,感受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信仰。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李大钊同志的敬仰之情。
3.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革命歌曲,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也是歌颂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就是李大钊同志。
2.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15分钟)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李大钊同志的生活片段,体会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信仰。
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李大钊同志忠诚信仰英勇不屈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李大钊同志的形象。
3. 思考:为什么说李大钊同志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查看学生课堂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关于李大钊同志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李大钊同志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学情分析: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明确学习目的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2、导入课题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16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4篇】
《16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4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阀、避”等15个字。
能正确读写并积累“避免、僻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感悟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的写作方法,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位连贯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难点:学习的写作方法,感悟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石灰、竹的品质,古诗中也有很多赞颂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也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展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不畏艰险,面对敌人,无所畏惧。
二、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词句,交流理解。
2、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阀避啪瞪僻瞅靴魔刑哼峻绑啃袍执2、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提示易错字:“哼”的右下部是“了”,不要写成“子”。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1、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想: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2、理清课文顺序和脉络,划分段落。
(除第一自然段外,其余按时间顺序记叙)第一段(1)阐明题目;第二段(2-7)被捕前;第三段(8-18)被捕时;第四段(19-30)被审时;第五段(31-33)被害后3、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深刻的事。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感受革命先烈的坚强不屈精神。
二、深入学习,感受人物形象1、学习被捕前部分。
“那年春天”的实际时间(承上启下作用)表现局势危急的地方和李大钊的态度(结合课文)2、学习被捕时部分。
(抓住重点词语)感受紧张气氛和人物不同的态度。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记生字、词语。
2、了解本课的叙述顺序。
3、通过对李大钊语言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对家人的关爱,对革命工作的高度负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联系当时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1.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自学生字新词。
3.教师准备本课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个什么日子吗?今天就是个平平常常的日子,一个老师和大家相识的日子。
那我再写一个日子(板书4月28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呢?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是一段难以忘记的回忆,是一段惨痛的经历。
她给这段记忆起了一个名字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效果,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回忆”内容。
1、检查字词,理清顺序。
(1)学习新生字。
(2)开火车读词语。
(智慧接力棒一棒接一棒)(3)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下列词语是什么意思呢?2、检查课文预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的是谁?(李大钊)你了解李大钊吗?交流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十六年前是指哪一年?由此我们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是哪一年?(3)十六年前的事情了,过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作者还难以忘记,到底十六年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示概括完成内容。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按照时间顺序主要回忆了关于李大钊同志的几件事,如果用小标题概括可以概括成(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这几件事。
三、感受慈父形象。
1、作为一个父亲,李大钊在作者的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引导感情朗读“父亲是很慈祥的......”的一句。
(1)指明学生读。
(2)父亲是很慈祥的,不是一般的慈祥,一点的慈祥,再读。
(重读“很”字)(3)我这么慈祥的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只能成为我永久的回忆,带着对父亲的思念和感动的心情来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公开课教案_(6)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公开课教案_(6)10《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李大钊的优秀品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联系当时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以“忆”导课,引出课题同学们,即将毕业的我们抚今追昔,满满的都是幸福的回忆,可对于李星华来说,回忆却意味着伤痛,意味着别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十课(板书课题)二、了解背景,检查预习1、预习过课文我们知道,这是李星华在1948年回忆父亲李大钊牺牲经过的文章,那在正式学习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李大钊。
(出示简介)2、检查预习,指导写字(1)指名分类识词瞅粗暴残暴平翘舌含糊抽屉乱蓬蓬轻声严峻尖锐恐怖苦刑匪徒拘留魔鬼生难词多音字组词糊2、指导写字“舅”,学生练写三、自由朗读,理清思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作者李星华都回忆了十六年前发生的哪些事儿?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2、(指名说)小结:作者李星华按照这样的事件顺序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的整个经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李大钊身上的故事。
四、深入文本,感受慈父形象。
1、那李大钊在作者的心目中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走进父亲被捕前自由朗读课文2-6自然段,在文中找到答案。
引导幻灯片展示“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1)好,谁来说一说,请你来说。
(幻灯片出示)板书:慈祥(2)父亲是很慈祥的,不是一般的慈祥,一点的慈祥,谁能读出李星华的强调?(指名读)请你来——评价:你读得真到位,你重读了“很”、“从来”、“更”让我们感受到李大钊确实是一位慈祥的父亲。
(3)“我”这么慈祥的父亲,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只能成为“我”永远的回忆,成为了“我”永久的伤痛。
此时此刻你就是李星华,“父亲”的形象又浮现在了你的眼前,谁能带着对父亲的思念来读?(指名读)评价:你能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读出了作者对父亲那浓浓的思念。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2课时示范课教案【部编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2课时【课时目标】1.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2.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3.结合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点】1.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2.引导学生了解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字词检测。
yòu zhì(1)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可笑的问题。
júshìyán jùn(2)()越来越(),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qīn g yì他离开北京,但父亲却说,他不能()离开。
cán bào fěi tú(3)()的()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
fǎtín gān dìn g(4)在()上,父亲的神情非常(),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zhàn jù种伟大的力量()着。
预设:(1)幼稚(2)局势严峻轻易(3)残暴匪徒(4)法庭安定占据2.回顾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
现在请大家打开书,边浏览课文,边回顾作者李星华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
(板书:十六年前的回忆)预设: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2.组织全班交流:通过这些事,李大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1:李大钊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
预设2:李大钊有着不怕牺牲、坚贞不屈的牺牲精神。
3.小结:李大钊不怕牺牲、坚贞不屈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课文是怎样将李大钊的革命英雄形象烙印在我们心中的。
设计意图:首先快速浏览课文梳理主要事件,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接着谈话导入,自然过渡到合作探究活动中去。
粤教版选修《铁肩担道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大钊及背景材料;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掌握文中记叙、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掌握引用方法的运用。
3.理解李大钊同志为革命英勇战斗、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二、教学重点:了解本文中李大钊的行为表现和他的革命行为。
三、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文中长句的含义。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近代的中国饱受列强的欺侮,于是,多少有志之士为谋救国之道而四处奔走呼号。
用他们肩膀担起救国的大义,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正因为有了他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位勇挑救国道义的革命前辈——李大钊。
(二)传主简介及背景材料:李大钊,字守常,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1889年10月29日(农历十月初六)诞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
李大钊同志从小失去父母,靠垂老的祖父抚养成人。
他7岁入私塾读书,经过9年严格的私塾教育,被称为“奇才”。
16岁时考入永平府中学堂读书。
李大钊同志的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
当时的中国,濒临着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国家存亡、民族存亡的问题,摆在了每个中国人的面前。
忧国忧民的李大钊同志“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
1907 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比较广泛地接触了“新学”,深刻了解了复杂的社会问题。
1913年冬,李大钊同志得到友人资助,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
他在这里更多地接触了欧洲的社会主义思想,开始研究关于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1915年1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了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同志积极参加了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激励全国人民开展反日爱国运动。
他在一九一八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
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
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优质教案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其他革命先烈和新中国建设发展中的模范人物,提升爱国情怀。
语言运用:学习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思维能力: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审美创造:品味文字的情真意切,体味书中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形象。
【课前解析】、关注课文人物: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字守常。
河北省乐亭县人。
父母早亡,跟随祖父长大。
1913年,他东渡日本留学。
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
他把北大图书馆变成了传播新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这一年,年青的毛泽东和李大钊结识了。
他们在北大红楼,建立了革命的友谊。
李大钊同志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了一生。
最后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
他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关注时代背景:杀害李大钊,中国反动派第一次使用了从帝国主义国家买来的绞架。
李大钊昂首走上绞架,发表了最后的演讲,他说:“我们已经培养了许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
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教学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3.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英雄革命气概。
4.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5.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点】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初中语文 李大钊教案
初中语文李大钊教案教案标题:初中语文《李大钊》教学目标:1. 了解李大钊的生平和贡献,培养学生对李大钊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2. 培养学生对于李大钊思想的理解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李大钊的生平和贡献,理解李大钊思想的核心内容。
2. 分析李大钊的文章,理解其文学风格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思辨能力,通过对李大钊思想的探讨,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教学准备:1. 课本:初中语文教材相关课文和李大钊相关文章。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李大钊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李大钊的图片和简要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李大钊的学习兴趣。
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李大钊的生平和贡献,包括他的学术成就和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2. 分析李大钊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他对于民主、平等、自由等价值观的追求和倡导。
阅读材料(20分钟):1. 学生阅读李大钊的相关文章,如《我的自述》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李大钊的文学风格和表达方式,包括修辞手法、语言运用等。
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分组讨论李大钊的思想,学生可以就李大钊思想中的某一观点进行深入探讨,例如对于民主的理解和实践。
2. 引导学生思考李大钊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总结与展示(10分钟):请学生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展示自己对于李大钊思想的理解和思考。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择一篇李大钊的文章进行阅读,并撰写读后感或对该文章的评论。
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李大钊相关的研究,包括阅读更多的李大钊文章、了解更多的李大钊生平和贡献等。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对于李大钊思想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被捕、被审两部分是重点。
教学时通过重点读,反复读来了解李大钊的精神。
2、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是重点,也是难点。
主要通过勾画,抄写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的方法来解决。
三、教学准备。
1、李大钊的图像及李大钊牺牲的片断的。
2、学生收集关于1927年的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解释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谁能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题目为什么叫《十六年前的回忆》?2、结合课前查阅资料,请同学们谈谈对李大钊的了解,不全面的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二、合作探究。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找中心句。
(教师设计一个问题:李大钊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什么样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是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2、围绕“信心”一词,展开联想。
(引导学生围绕“信心”一词,联想到战争年代革命英雄黄继光、刘胡兰、董存瑞……是因为他们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相信革命事业必定会取得胜利,才使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
)3、从文中找出值得深入理解的句子。
师:在每件事的叙述中,都有值得深入体会,揣摩的句子,有的是写人物的神态、语言,有的强烈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抓住句子深入后,可以加深对李大钊人格美的认识。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在课本上勾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既要交流对重点句的感悟、理解,还要交流朗读体会.(每组汇报时,对学生认识模糊的老师要加以适当的指点或引导讨论,使学生对重点句能够正确的和比较深入的理解。
)下面的句子都值得深入体会,学生如果说漏了,老师要以适当的方式提出。
对学生提出的其他句子,老师不要拒绝,仍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
(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对李大钊人物形象分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片断)教学设计执教者:孙丹一、教学目标:通过抓住对人物的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的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和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的高贵品质。
试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感染熏陶。
二、教学方法:默读圈点法、讨论法,朗读法吧、引导点拨法等。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间:18分钟五、教学进程:(一)温故知新(1分)(二)通过重点句子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和大无畏的高贵品质。
1问题:按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的顺序,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和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1)生:默读圈点,师观察。
(2分)(2)师:点名说出相关句子:(1分)被捕前:句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什么时候又出去了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文件。
句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离开北京的。
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3)师:句1中,父亲为什么那么忙碌呢?(1分)师:引导生抓句2中“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等关键词。
再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2分)师:你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生:对革命高度负责的革命者。
(2分)如法炮制:被捕时:(4分)句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小手枪。
句2: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将任何道理明确:被捕时父亲是一位临危不惧的革命者。
被审时:(5)句1:父亲人穿着他那件灰旧布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句2: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重,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时对我们讲的——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明确: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极端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他能够坦然自若。
我们不难看出被审时的父亲是一位忠于革命事业,临危不惧的革命者。
李大钊教学设计
走进革命先驱——李大钊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事,能时刻铭记这位伟大的革命先烈。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李大钊的优秀品质。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准备:师生准备的李大钊资料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滦河岸边。
滦河流域,土地肥沃,人杰地灵,在这片土地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滦河儿女。
原籍乐亭县的李大钊爷爷正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
大钊爷爷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故乡的风土人情塑造了李大钊的爱国主义思想,在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和光辉业绩中,蕴藏着滦河文化的优良传统。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去了解李大钊的成长故事。
2、先请同学们读读老师提供的资料,看看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3、上周老师让同学们课下查阅有关李大钊的故事,都准备好了吗?下面拿出你搜集到的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到前面给全班同学讲讲你搜集到的故事。
小组交流、推荐。
4、推荐的同学讲故事。
从1895年到1916年,大钊同志共度过了20年的学习生涯,他的学生时代是他步入革命生涯的闪光时代,在这20年中,李大钊对待学习一丝不苟,刻苦勤奋,对待老师,尊敬爱戴,情深意重。
李大钊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奉献了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李大钊还有一些名言也被人们争相传诵,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搜集到的李大钊的名言。
5、总结:1927年,李大钊被奉系军阀逮捕后,一身正气,首登绞刑架,慷慨赴死,牺牲时年仅38岁。
滦河文化孕育了李大钊的爱国主义思想,李大钊弘扬了滦河文化。
如今,先驱虽然离我们远去了,可是他的事迹仍是火种,播种在我们心中燃烧。
同学们,让我们时刻牢记大钊精神,学会独立,学会自信,学会勤勉,学会坚强,奋力拼搏,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在万里晴空展翅飞翔!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2022年 《知识拓展李大钊》优秀教案
李大钊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内的李大钊烈士陵园,是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修建的。
在墓碑上有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
碑文指出:李大钊同志是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对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
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开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
19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
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192021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1921年成立后,李大钊代表指导北方的工作。
在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中选为中央委员。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
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
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
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4月28日,军阀不顾广阔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21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抓住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和言行的语句,感受李大钊的可贵品质,并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明晰目标师:上节课,我们用提取关键词、联系生活、查找资料、制作思维导图等方法体会人物品质,把握故事结构。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品读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和言行的语句,感受李大钊的高大形象,体会他的可贵品质,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二、记忆中的父亲形象师: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从父亲的角度描写的细节,思考:你读到一个怎样的父亲?重点句1: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引导学生抓住“一向”、“从来”、“不论”、“总是”等关键词,品读父亲的慈爱。
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慈祥”的理解。
重点句2: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抓住父亲的没有耐心,极其不同寻常,凸显当时局势之紧张。
小结:父亲虽然一改常态,极其不寻常地敷衍地对待孩子的疑问,但是不改我们对父亲慈爱温情的看法,反而更加突出当时局势之严峻,工作之紧张。
三、记忆中的革命者形象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画出从革命的角度描写的内容,思考: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革命者?重点句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引导学生抓住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父亲坚决的语气和坚定的立场。
重点句2: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引导学生联系前文提到的“枪声”和“纷乱喊叫”,以及女儿“瞪着眼睛”的反应,说明当时极其危险的处境,但从“不慌不忙”一词中,感受父亲的临危不惧和镇定自若。
重点句3: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革命先驱——李大钊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事,能时刻铭记这位伟大的革命先烈。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李大钊的优秀品质。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准备:师生准备的李大钊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滦河岸边。
滦河流域,土地肥沃,人杰地灵,在这片土地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滦河儿女。
原籍乐亭县的李大钊爷爷正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
大钊爷爷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故乡的风土人情塑造了李大钊的爱国主义思想,在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和光辉业绩中,蕴藏着滦河文化的优良传统。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去了解李大钊的成长故事。
2、先请同学们读读老师提供的资料,看看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3、上周老师让同学们课下查阅有关李大钊的故事,都准备好了吗?下面拿出你搜集到的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到前面给全班同学讲讲你搜集到的故事。
小组交流、推荐。
4、推荐的同学讲故事。
从1895年到1916年,大钊同志共度过了20年的学习生涯,他的学生时代是他步入革命生涯的闪光时代,在这20年中,李大钊对待学习一丝不苟,刻苦勤奋,对待老师,尊敬爱戴,情深意重。
李大钊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奉献了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李大钊还有一些名言也被人们争相传诵,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搜集到的李大钊的名言。
5、总结:1927年,李大钊被奉系军阀逮捕后,一身正气,首登绞刑架,慷慨赴死,牺牲时年仅38岁。
滦河文化孕育了李大钊的爱国主义思想,李大钊弘扬了滦河文化。
如今,先驱虽然离我们远去了,可是他的事迹仍是火种,播种在我们心中燃烧。
同学们,让我们时刻牢记大钊精神,学会独立,学会自信,学会勤勉,学会坚强,奋力拼搏,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在万里晴空展翅飞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