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临床中药学.第6章清热药第1节(1)PPT课件
合集下载
6第六章 清热药1(1)
主要成份
小檗碱 、黄连碱、掌叶防 己碱 精品课件 、药根碱 等
二、主要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l)抗病原体 有效成份:小檗碱 作用特点: 1)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2)抗菌强度与炮制、配伍有关
精品课件
(2)抗细菌毒素、抗腹泻 有效成份:小檗碱 作用特点: 黄连及小聚碱能提高机体
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精品课件
黄芩
一、 概述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止血、安胎
湿温、暑温,胸闷呕恶, 湿热痞满,泻痢,黄疸,
肺热咳嗽,高热烦渴酮类
二、主要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体 有效成份:黄芩素、 黄芩苷元 作用特点:抗菌谱广,
对G+、G-都有效
精品课件
(2)抗炎 有效成份: 黄芩苷元、黄芩素等 作用特点:对急性炎症作用明显,对免疫性
炎症对也有抑制作用,对慢性炎 症作用不明显。 作用机制: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有关
精品课件
(2)抗过敏
有效成份:黄芩甙、黄芩素 作用特点:对I型变态反应作用显著
精品课件
(4)保肝、利胆 有效成份:黄芩素、总黄酮 作用特点:黄芩的保肝作用可能与抗
1、体外抗菌试验:
中药粗制剂对结果有较大的非特异性影响。
2、体内抗菌实验
是判定药物有无临床价精值品课的件 最主要指标。
(二)抗病毒试验
1、细胞培养法
2、鸡胚法 3、整体动物实验法
精品课件
(三)抗炎实验
炎症模型 药)
一般性炎症(早中晚三期) 免疫性炎症(见袪风湿
一般性炎症按早、中、晚三期分别有相应的模型
精品课件
早期(血管反应期)
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法 腹腔染料渗出法
《中药学清热药》课件
《中药学清热药》 ppt课件
目录
• 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 常用清热药介绍 • 清热药的配伍与禁忌 • 中药学清热药的现代研究
01 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清热药的定义
清热药
指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热病高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 症状。
清热药的特点
具有寒凉性质,能够清除体内的热邪,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等作用。
详细描述
知母味苦性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 肺热燥咳、骨蒸潮热等症状,也可用于治疗消渴等症状。知母含有多种皂甙和黄 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03 清热药的配伍与禁忌
配伍原则
01
针对病症
清热药应针对热性疾病,如发热 、炎症等,选择合适的清热药进 行配伍。
药物协同
02
03
药物拮抗
在配伍过程中,应选择能够增强 清热药效的药物,以达到更好的 治疗效果。
避免与清热药产生拮抗作用的药 物,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 应。
配伍禁忌
寒凉药配伍
清热药本身具有寒凉性质,不宜与同样寒凉性质的药 物配伍,以免加重寒凉作用。
温热药配伍
清热药不宜与温热性质的药物配伍,以免产生药物相 克,降低药效。
04 中药学清热药的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A
抗炎作用
清热药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 应,减轻红肿热痛等症状。
抗菌抗病毒
清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于多种 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B
C
抗肿瘤
部分清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 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调节免疫
清热药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 抗力,提高抗病能力。
目录
• 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 常用清热药介绍 • 清热药的配伍与禁忌 • 中药学清热药的现代研究
01 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清热药的定义
清热药
指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热病高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 症状。
清热药的特点
具有寒凉性质,能够清除体内的热邪,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等作用。
详细描述
知母味苦性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 肺热燥咳、骨蒸潮热等症状,也可用于治疗消渴等症状。知母含有多种皂甙和黄 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03 清热药的配伍与禁忌
配伍原则
01
针对病症
清热药应针对热性疾病,如发热 、炎症等,选择合适的清热药进 行配伍。
药物协同
02
03
药物拮抗
在配伍过程中,应选择能够增强 清热药效的药物,以达到更好的 治疗效果。
避免与清热药产生拮抗作用的药 物,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 应。
配伍禁忌
寒凉药配伍
清热药本身具有寒凉性质,不宜与同样寒凉性质的药 物配伍,以免加重寒凉作用。
温热药配伍
清热药不宜与温热性质的药物配伍,以免产生药物相 克,降低药效。
04 中药学清热药的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A
抗炎作用
清热药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 应,减轻红肿热痛等症状。
抗菌抗病毒
清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于多种 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B
C
抗肿瘤
部分清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 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调节免疫
清热药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 抗力,提高抗病能力。
清热药-PPT课件
2、间接作用――降低细菌的毒力。 (1)抗透明质酸酶。 (2)抑制凝固酶的形成
透明质酸是结缔组织的基本成分之一、能被透明质酸酶破
坏--导致结缔组织疏松--细菌毒素在结缔组织扩散蔓 延。 多数致病葡萄球菌能产生一种酶,在血浆和组织中形成血 浆凝固酶,使血浆凝固,并使炎症渗出物中的纤维蛋白原 就纤维蛋白,附着于细菌表面,使其不易被呑噬,或在呑 噬细胞中不易被破坏。
2) 内毒素
内毒素血症、中毒性休克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病死率甚高
解热
(1)扩张血管,促进皮肤散热; (2)减少致热源; (3)抑制发热介质的合成、分泌: (4)改变Na+/Ca2+比值:,体温;,体 温。 与解表药不同之处: 清热药退热一般不伴明显发汗。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体外研究发现
用有效抗生素处理培养基时,在细菌计 数降低的同时,伴有内毒素水平的增高, 有的可达100多倍。
抗过氧化损伤 异病同治
外源性毒素—内毒素 内源性毒素—氧自由基
清热解毒治法在多种疾病过程中的 “解毒”—抗自由基作用,可能是其 异病同治的机制之一。
扶正与祛邪并举
“扶正以祛邪”,“正足邪自去”
细菌毒素
内毒素---革兰氏阴性
外类素--革兰氏阳性菌
许多清热药虽然抗菌力不强,但却能有十分理想的 临床疗效,期中一个原因是有明显的解毒作用。
与细菌致病力强弱有关的因素
侵袭力 1)粘附和侵入力 2) 繁殖与扩散能力 (1) 透明质酸酶 (2) 链激酶 毒素 1) 外毒素
毒性作用强不稳定,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
五味消毒饮---热毒清注射液(简称热毒
清,原名抗炎6号注射液)。
急性胆系感染、急性阑尾炎、胰腺炎等200
清热药[1].ppt
第九章
清热药
一、含义 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主治里热证的药物
二、功效与主治
1.主要功效与主治病证
清泄里热
里 热 证
里热证
①八纲辨证:虚热证、实热证
②卫气营血辨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
③脏腑辨证:心火、胃火、肺热、肝热等之分
2.兼有功效及兼治病证
某些药物还兼有养阴、利尿、解毒、生津等功效, 亦有与之相适宜的病证。
主治病证
温病气分证 脏腑实热证 胃热口渴、呕逆 肺热咳嗽、肺痈
肺热 胃热
湿热淋证及水肿
天花粉
一、药材来源
葫芦科植物栝蒌或 日本栝蒌 地下茎
二、性味归经
甘 、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天花粉
三、功效与应用
功效 主治病证 清热 清热生津 生津
温病气分证 脏腑实热证 肺热 胃热
表证烦渴、胃热口渴、 消渴证
石 膏
一、药材来源
含水硫酸钙纤维状结 晶聚合体
矿石
二、性味归经
苦、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石膏
三、功效与应用
功效 清热泻火 主治病证
肺热 胃热
温病气分证
脏腑实热证
创伤、溃疡、
收湿敛疮(煅) 烧烫伤、湿疹
石膏
四、使用注意
1.入汤剂应另包,生用、打碎先煎;外用火煅
研末。
2.味寒伤脾胃,胃寒食少、脾虚便溏者忌用。
清热燥湿 1.肝胆湿热证
2.下焦湿热证
湿毒、热毒证 兼能清热解毒 兼能祛风
带下病 淋证 阴肿、阴痒
3.湿热邪气侵袭肌肤:湿疹、湿疮、疮痈、
风湿痹证 祛风止痒:各种皮肤瘙痒证。
润燥化痰 解毒消痈
肺热燥咳 热毒疮痈
竹叶
清热药
一、含义 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主治里热证的药物
二、功效与主治
1.主要功效与主治病证
清泄里热
里 热 证
里热证
①八纲辨证:虚热证、实热证
②卫气营血辨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
③脏腑辨证:心火、胃火、肺热、肝热等之分
2.兼有功效及兼治病证
某些药物还兼有养阴、利尿、解毒、生津等功效, 亦有与之相适宜的病证。
主治病证
温病气分证 脏腑实热证 胃热口渴、呕逆 肺热咳嗽、肺痈
肺热 胃热
湿热淋证及水肿
天花粉
一、药材来源
葫芦科植物栝蒌或 日本栝蒌 地下茎
二、性味归经
甘 、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天花粉
三、功效与应用
功效 主治病证 清热 清热生津 生津
温病气分证 脏腑实热证 肺热 胃热
表证烦渴、胃热口渴、 消渴证
石 膏
一、药材来源
含水硫酸钙纤维状结 晶聚合体
矿石
二、性味归经
苦、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石膏
三、功效与应用
功效 清热泻火 主治病证
肺热 胃热
温病气分证
脏腑实热证
创伤、溃疡、
收湿敛疮(煅) 烧烫伤、湿疹
石膏
四、使用注意
1.入汤剂应另包,生用、打碎先煎;外用火煅
研末。
2.味寒伤脾胃,胃寒食少、脾虚便溏者忌用。
清热燥湿 1.肝胆湿热证
2.下焦湿热证
湿毒、热毒证 兼能清热解毒 兼能祛风
带下病 淋证 阴肿、阴痒
3.湿热邪气侵袭肌肤:湿疹、湿疮、疮痈、
风湿痹证 祛风止痒:各种皮肤瘙痒证。
润燥化痰 解毒消痈
肺热燥咳 热毒疮痈
竹叶
《中药学》清热药 ppt课件
痰热伤肺 上扰心神
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 饮食不洁 脾胃 湿蕴而化热 湿热
熏蒸肝胆 阻滞中焦 蕴结大肠 下注膀胱
清热药的分类:根据里热证的不同,将清热药分
为五类
清热泻火药
清热燥湿药
清热解毒药
清热凉血药 清虚热药
使用注意事项
辨证准确 气分热 清热泻火
实热证
气血两燔
营血分热
气血两清
清营凉血
里热证
阴虚发热(邪热伤阴力强
滋肾阴而除骨蒸 滋阴润燥通便
天 花 粉
[基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或双边 栝楼T.rosthornii的干燥根。
[药性]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应用]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的概念:
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作用,故称为清热燥湿药。
湿热证 适应证 脏腑火热证
湿 热(湿温)
基本表现:身热不扬、胸脘痞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脾胃 腕腹胀满、呕吐 大肠 泄泻、痢疾、痔疮 肌肤 湿疹、湿疮
肝胆 黄疸、胁肋胀痛、耳肿流脓 湿热下注 带下色黄,热淋灼痛 关节 红肿热痛
散结消肿 润肠通便 疏散风热 养肝
石
膏
[基源]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
(CaS04 · 2H20)
[药性]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内服)
锻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外用)
[应用]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实热消渴
临床中药学.第6章清热药第1节ppt课件
三、性能特点
1、药性:皆为寒凉,沉降入里,通过清热泻火、凉血、 解毒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里热得以清解。即内经 所谓“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所谓“疗热以寒 药”的意思。
2、药味 3、归经
临床中药学.第6章清热药第1节
概述
四、配伍应用
1.使用清热药时,应辨明热证的虚实。实热证有气分热、 营血分热及气血两燔之别,应分别予以清热泻火、清 营凉血、气血两清;虚热证又有邪热伤阴、阴虚发热 及肝肾阴虚、阴虚内热之异,则须清热养阴透热或滋 阴凉血除蒸。
滋阴润燥
临床中药学.第6章清热药第1节
知母的应用
1 温病气分证 +石膏(相须) 2 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既清肺热,又润肺燥,
清润兼备,配伍川贝桑白皮等,治疗肺热咳嗽; 配伍贝母、麦冬等,治疗阴虚燥咳。
临床中药学.第6章清热药第1节
知母的应用
3 胃热口渴,消渴证 清胃火以存津液,滋胃阴 以生津止渴。故对津伤口渴之证,尤为常用。
石膏
【药性】 苦、辛、甘,大寒。 归肺、胃经。
【功效】 生用:清热泻火
(清气分实热、清肺胃实热) 煅后外用:收湿敛疮
临床中药学.第6章清热药第1节
石膏
1温热病气分 2肺热喘咳证实热证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
临床中药学.第6章清热药第1节
石膏的应用
1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辛甘大寒,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 胃热,除烦渴,为治疗气分实热证的要药。 ①气分实热证 (四大症,白虎汤)+知母(相须) ②温病气血两燔证 +玄参等 ③暑伤气阴、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伤者。 +麦冬 人参
临床中药学.第6章清热药第1节
概述
分类:
1、药性:皆为寒凉,沉降入里,通过清热泻火、凉血、 解毒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里热得以清解。即内经 所谓“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所谓“疗热以寒 药”的意思。
2、药味 3、归经
临床中药学.第6章清热药第1节
概述
四、配伍应用
1.使用清热药时,应辨明热证的虚实。实热证有气分热、 营血分热及气血两燔之别,应分别予以清热泻火、清 营凉血、气血两清;虚热证又有邪热伤阴、阴虚发热 及肝肾阴虚、阴虚内热之异,则须清热养阴透热或滋 阴凉血除蒸。
滋阴润燥
临床中药学.第6章清热药第1节
知母的应用
1 温病气分证 +石膏(相须) 2 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既清肺热,又润肺燥,
清润兼备,配伍川贝桑白皮等,治疗肺热咳嗽; 配伍贝母、麦冬等,治疗阴虚燥咳。
临床中药学.第6章清热药第1节
知母的应用
3 胃热口渴,消渴证 清胃火以存津液,滋胃阴 以生津止渴。故对津伤口渴之证,尤为常用。
石膏
【药性】 苦、辛、甘,大寒。 归肺、胃经。
【功效】 生用:清热泻火
(清气分实热、清肺胃实热) 煅后外用:收湿敛疮
临床中药学.第6章清热药第1节
石膏
1温热病气分 2肺热喘咳证实热证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
临床中药学.第6章清热药第1节
石膏的应用
1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辛甘大寒,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 胃热,除烦渴,为治疗气分实热证的要药。 ①气分实热证 (四大症,白虎汤)+知母(相须) ②温病气血两燔证 +玄参等 ③暑伤气阴、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伤者。 +麦冬 人参
临床中药学.第6章清热药第1节
概述
分类:
最新中药药理学-第六章-清热药ppt课件
❖☆清热解毒、清热燥湿药抗菌、抗病毒作 用更为显著。
10
(1)抗菌谱(广谱)
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金银花、 蒲公英、鱼腥草、紫草等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 、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11
☆黄连、黄柏对结核杆菌、钩端螺旋体有 抑制作用 ☆苦参、龙胆草、金银花、连翘、青黛、 鱼腥草等能抗多种皮肤癣菌 ☆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穿心莲、秦皮、 板蓝根、贯众、鱼腥草、苦参、紫草等能 抗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 ☆白头翁、鸦胆子抗阿米巴原虫;青篙、 鸦胆子抗疟原虫
16
3.抗炎
大多数清热药具有抗急性炎症反应作用 ☆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穿心莲
、黄连、黄芩、苦参、龙胆草、知母、桅子、 赤芍、丹皮、苦木、鸭跖草、玄参、苦豆子等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所致大鼠 足肿胀等急性渗出性炎症有显著抑制作用,并 能降低组胺等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金银花、知母、黄芩、丹皮、赤芍等对大鼠 佐剂性关节炎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7
4.解热
❖ 多数清热药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穿心 莲,清热燥湿药黄连、黄苹、苦芩、龙胆草,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清热凉血药赤 芍、丹皮,以及清虚热药地骨皮等,对内毒素 或酵母等引起的实验性动物发热,有程度不同 的解热作用。栀子醇提物和青蒿水提物能使动 物的正常体温降低。
14
清热药与抗生素的差异
★ 清热药用于急性感染性疾病,疗效确切 ,改善全身症状显著,但单味药/有效成分 抗菌作用强度均不及抗生素。 ★ 清热药抗感染是通过多种作用环节产生 的。除抗病原体外,抗细菌毒素、解热、 影响免疫功能等也参与治疗效果。
15
2.抗毒素
10
(1)抗菌谱(广谱)
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金银花、 蒲公英、鱼腥草、紫草等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 、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11
☆黄连、黄柏对结核杆菌、钩端螺旋体有 抑制作用 ☆苦参、龙胆草、金银花、连翘、青黛、 鱼腥草等能抗多种皮肤癣菌 ☆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穿心莲、秦皮、 板蓝根、贯众、鱼腥草、苦参、紫草等能 抗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 ☆白头翁、鸦胆子抗阿米巴原虫;青篙、 鸦胆子抗疟原虫
16
3.抗炎
大多数清热药具有抗急性炎症反应作用 ☆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穿心莲
、黄连、黄芩、苦参、龙胆草、知母、桅子、 赤芍、丹皮、苦木、鸭跖草、玄参、苦豆子等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所致大鼠 足肿胀等急性渗出性炎症有显著抑制作用,并 能降低组胺等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金银花、知母、黄芩、丹皮、赤芍等对大鼠 佐剂性关节炎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7
4.解热
❖ 多数清热药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穿心 莲,清热燥湿药黄连、黄苹、苦芩、龙胆草,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清热凉血药赤 芍、丹皮,以及清虚热药地骨皮等,对内毒素 或酵母等引起的实验性动物发热,有程度不同 的解热作用。栀子醇提物和青蒿水提物能使动 物的正常体温降低。
14
清热药与抗生素的差异
★ 清热药用于急性感染性疾病,疗效确切 ,改善全身症状显著,但单味药/有效成分 抗菌作用强度均不及抗生素。 ★ 清热药抗感染是通过多种作用环节产生 的。除抗病原体外,抗细菌毒素、解热、 影响免疫功能等也参与治疗效果。
15
2.抗毒素
临床中药学范本.第6章清热药第1节范本.ppt
最新.课件
30
栀子 苦寒 心肝胃肺 成熟果实
最新.课件
31
栀子
【药性】苦,寒。 归心、肝、胃、肺。
【功效】泻火除烦 凉血止血 清热解毒 清利湿热
最新.课件
32
栀子
【应用】 1温热病气分热盛烦躁不安 2心、肝、胃等脏腑实热证 3血热出血证 4热毒证 5湿热黄疸,湿热淋证
最新.课件
33
栀子的应用
最新.课件
23
天花粉 甘微苦微寒 肺胃 根
最新.课件
24
天花粉
【药性】甘、微苦,微寒。 归肺、胃经。
【功效】 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润燥化痰。
最新.课件
25
天花粉
1.温热气分热证,表热证烦渴。 2.胃热口渴,消渴。 3.肺热燥咳。 4.疮疡肿毒。
最新.课件
26
天花粉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1.温热病气分热盛烦躁不安 本品苦寒清降之性较强, 能清泻气分实热,可用于温热病气分热盛,高热不退。 因其尤长于清解心经之热毒而除烦,故对邪入心胸,心 烦郁闷,燥扰不宁者,尤为多用。
2.心、肝、胃等脏腑实热证 本品虽能通泻三焦之火,
但尤以清泻心、肝、胃经热邪见长,故常用于心热、肝
热、胃热诸证。
最新.课件
第九章 清热药
最新.课件
1
概述
一、含义
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热证 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功效主治
1、共有功效主治
都具有清泄里热的功效,可主治各种里热证, 症见身热、面红、口渴饮冷、尿赤、舌红、苔黄、 脉数等。 2、主要兼有功效主治。
最新.课件
2
概述
三、性能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栀子的应用
3.血热出血证 既能清解血分之热,又有制止出血之功, 可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多种出血证。
4.热毒证 本品长于清热解毒,可用于多种热毒病证。除 用治温热病及热毒所致的咽喉肿痛外,还可主治热毒疮痈,症 见红肿热痛者,内服、外用均可。
5.湿热黄疸,湿热淋证 本品既有较强的清利肝胆湿热之 功,又能利胆退黄,宜用于肝胆湿热郁结所致的黄疸、小便短 赤等症,常与利胆退黄之药同用,如茵陈蒿汤,以之与茵陈蒿、 大黄等药配伍。亦可清利膀胱湿热,常用于湿热淋证。
的嫩茎。二者出自同一种植物,功效相近。 但芦根长于生津止渴,苇茎长于清肺排脓, 略有侧重。
天花粉 甘微苦微寒 肺胃 根
天花粉
【药性】甘、微苦,微寒。 归肺、胃经。
【功效】 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润燥化痰。
天花粉
1.温热气分热证,表热证烦渴。 2.胃热口渴,消渴。 3.肺热燥咳。 4.疮疡肿毒。
石膏的应用
1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辛甘大寒,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 胃热,除烦渴,为治疗气分实热证的要药。 ①气分实热证 (四大症,白虎汤)+知母(相须) ②温病气血两燔证 +玄参等 ③暑伤气阴、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伤者。 +麦冬 人参
石膏的应用
2 肺热喘咳证 清胃经实热 配伍麻黄、杏仁 3 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4 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 煅石膏外用有敛疮
生肌、收湿的作用。疮疡溃而不敛,可配伍升药如九 一散(九一丹);湿疹配伍枯矾;水火烫伤,配伍青 黛,如牡蛎散。
石膏
【用法用量】 生石膏入煎剂,15-60g,先煎。内服宜
生用;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
虚寒证忌用。
知母 苦甘寒 肺胃肾 根茎
知母
【药性】 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气血两燔,神昏谵语,发斑 化斑汤
肺热喘咳 麻杏石甘汤
热病燥咳 二母散
2.敛疮生肌 溃疡不敛
生津润燥:骨蒸潮热
3.收湿 湿疹瘙痒.水火烫伤 内热消渴 肠燥便秘 4.止血 外伤出血
15~60g先煎 煅石膏外用 脾胃虚寒、阴虚内热者忌用
生知母 清热泻火 盐知母 滋阴降火
芦根 甘寒 肺胃 地下茎
芦根 甘寒 肺胃 地下茎
2、药味 3、归经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含义:凡以清泄脏腑气分热邪,常用以治疗温热病 气分实热以及各种内科杂证脏腑实热的药物,称为 清热泻火药。
适应证:本类药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主要适用于 热病邪入气分出现的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 至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洪实数。
此外,因各药归经不同,这些药还适用于肺热、胃 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临床中药学.第6章清热药第1节 (1)
概述
一、含义
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热证 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功效主治
1、共有功效主治
都具有清泄里热的功效,可主治各种里热证, 症见身热、面红、口渴饮冷、尿赤、舌红、苔黄、 脉数等。 2、主要兼有功效主治。
概述
三、性能特点
1、药性:皆为寒凉,沉降入里,通过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里热得以 清解。即内经所谓“热者寒之”,《神农本草 经》所谓“疗热以寒药”的意思。
【功效】 清热泻火
(清气分实热,清肺 胃实热)
滋阴润燥
知母的应用
1 温病气分证 +石膏(相须) 2 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既清肺热,又润肺燥,
清润兼备,配伍川贝桑白皮等,治疗肺热咳嗽; 配伍贝母、麦冬等,治疗阴虚燥咳。
知母的应用
3 胃热口渴,消渴证 清胃火以存津液,滋胃阴 以生津止渴。故对津伤口渴之证,尤为常用。
【功效】 清热生津, 清胃止呕, 清肺祛痰, 排脓, 利尿。
芦根的应用
1.温热病气分热证,表热证烦渴。 2.胃热口渴,呕逆。 3.肺热咳嗽痰多,肺痈咳吐脓痰。 4.湿热淋证,湿热水肿。
芦根
【用法用量】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 或捣汁用。
【使用注意】虚寒证忌用。 【鉴别用药】芦根为芦苇的根茎,苇茎为芦苇
栀子 苦寒 心肝胃肺 成熟果实
栀子
【药性】苦,寒。 归心、肝、胃、肺。
【功效】泻火除烦 凉血止血 清热解毒 清利湿热
栀子
【应用】 1温热病气分热盛烦躁不安 2心、肝、胃等脏腑实热证 3血热出血证 4热毒证 5湿热黄疸,湿热淋证
栀子的应用
1.温热病气分热盛烦躁不安 本品苦寒清降之性较强, 能清泻气分实热,可用于温热病气分热盛,高热不退。 因其尤长于清解心经之热毒而除烦,故对邪入心胸,心 烦郁闷,燥扰不宁者,尤为多用。 2.心、肝、胃等脏腑实热证 本品虽能通泻三焦之火, 但尤以清泻心、肝、胃经热邪见长,故常用于心热、肝 热、胃热诸证。
天花粉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使用注意】 虚寒证忌用,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
淡竹叶 苦甘淡寒 心小肠肺胃 茎叶
淡竹叶
【药性】 苦、甘、淡,寒。 归心、小肠、肺、胃经。
【功效】 清热除烦, 利尿。
淡竹叶
1.温病气分热证,表热证烦渴。 2.心火亢盛证,心热下移小肠之热淋。 【用法用量】煎服,5—15g。
栀子
【用法用量】入煎剂,5-15g。外用生品适量, 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苦寒伤胃,脾虚便溏——不宜。 【鉴别用药】栀子的入药。栀子皮——偏于达
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偏于走里而清 内热。生栀子走气分而泻火;焦栀子入血分 而凉血止血。
夏枯草 苦辛寒 肝 果穗
夏枯草
【药性】 辛、苦,寒。 归肝经。
4 肾阴不足 ,虚火亢旺 滋肾阴,又退虚热, 泻相(肾)火,治疗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热、 盗汗、心烦,配伍黄柏、生地黄等。
知母的应用
【用法用量】 入煎剂,5-15g。
【使用注意】 虚寒证不宜;因其性寒滋润,脾虚便溏者
尤应忌用。
石膏 甘辛大寒
知母 苦甘寒
1.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白虎汤
配伍:若里热炽盛而正气虚者,可配伍补虚药,以 扶正祛邪。
石膏 《本经》
[来源] 为硫酸盐类矿物 硬石膏族石膏, 主含含水硫酸钙 (CaSO4·2H2O)。
石膏
【药性】 苦、辛、甘,大寒。 归肺、胃经。
【功效】 生用:清热泻火
(清气分实热、清肺胃实热) 煅后外用:收湿敛疮
石膏
1温热病气分 2肺热喘咳证实热证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