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句子翻译完整版

合集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翻译)导读:译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九月十三日,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对晋怀有二心。

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当夜,烛之武用绳子把自己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我今天也不会冒昧地以灭郑的事烦劳您了。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句子翻译完整版

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句子翻译完整版

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句子
翻译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烛之武退秦师》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状语后置状语后置
因为它(指郑国)对晋国君无礼,而且对楚国有二心。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边邑意v. 把...当做边邑增加“之”取独
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一定很困难啊。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
邻国变得强大,就是您的力量变得弱小啊。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以之为把...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出使的人取独
通“供”
如果放弃攻打郑国,把郑国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秦国使者来往时,(郑国)就能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4、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宾语前置通“餍”“之”提宾标志状使v.
晋国,哪里有什么满足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
又想要往西扩张边界。

5、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使v. 使v. 使v. 希望考虑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使秦国受到损害来使晋国得到好处,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没有那人依靠转折损害判断句结交亲附通“智”判断句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达到这个地步的。

依靠他人的力量,却又反过来损害他,是不仁道的;
失去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烛之武退秦师》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下面是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翻译:(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重点句子翻译

重点句子翻译

重点句⼦翻译必修⼀《烛之武退秦师》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③吾不能早⽤⼦,今急⽽求⼦,是寡⼈之过也。

④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所害。

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⑦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这是您知道的。

⑧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⑨⑩因⼈之⼒⽽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荆轲刺秦王》①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燕南界。

秦国的⼤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国⼟,进军向北侵占⼟地,直到燕国南部的边界。

②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千⽄、⾢万家。

现在樊将军,秦王⽤⼀千⽄⾦和⼀万户⼈⼝的封地作悬赏来征求他的头颅。

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之私⽽伤长者之意。

樊将军因为⾛投⽆路,处境困窘才来归附我,我不忍⼼因为⾃⼰的私仇⽽伤害有德⾏的⼈的感情。

④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母宗族皆为戮没。

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

⽗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

⑤今提⼀⼔⾸⼊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现在只拿着⼀把⼔⾸进⼊不可预料的强暴的秦国,我停留下来的原因,是等待我的朋友想同他⼀起去。

⑥太⼦及宾客知其事者皆⽩⾐冠以送之。

⾄易⽔上,既祖,取道。

太⼦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戴⽩帽来为荆轲送⾏。

到了易⽔边上,祭过路神,(荆轲)就要上路了。

⑦恐惧不敢⾃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王。

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带的地图,⽤匣⼦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跪拜⼤礼送出来,派使者来告诉⼤王。

⑧愿⼤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希望⼤王能够稍稍原谅他,让他能够在⼤王的⾯前完成使命。

⑨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也。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一、《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fàn yì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zhuì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jué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qǐ páng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shù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烛之武退秦师 重要句子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  重要句子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于晋,且贰于 楚也。晋军函陵,秦 军氾南。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越国以 鄙远,君知其难也。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君亦无所害。且 君尝为晋君赐矣;许 君焦、瑕,朝济而夕 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 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 厚,君之薄也。 •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之。” •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以乱 易整,不武。吾其还 也。”

烛之武退秦师 重点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 重点翻译


烛之武秦师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那是很困 难的。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 之? 既往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张它西 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 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烛之武退秦师
夫晋,何厌之有? 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 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凭借别人的力量却损害别人,是不仁道的;失 去所结交的(伙伴),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 攻代替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 回去吧。
烛之武退秦师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郑国)对晋文公无礼,而且依附于晋的 同时又依附于楚。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如果灭亡郑国就能对您有好处的话,(我)怎 么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烛之武退秦师
焉用亡郑以陪邻?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 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供给 他们缺少的东西,您也没有坏处。

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翻译简洁一句一译

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翻译简洁一句一译

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翻译简洁一句一译烛之武退秦师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

原文及对照翻译1.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4.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5.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6.夜,缒而出。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

7.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8.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9.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10.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1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灼之武退秦师译文

灼之武退秦师译文

灼之武退秦师译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③。

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

佚之狐⑥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⑦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⑧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⑨。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⑩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①晋侯:晋文公。

秦伯:秦穆公。

②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

以,因为。

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

④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驻扎。

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⑤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⑥佚之狐:郑国大夫。

⑦若:假如。

⑧辞:推辞。

历史背景九月甲午时,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

烛之武退秦师注释、重点实词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注释、重点实词及翻译

一、原文及注释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晋,且贰(从属二主)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假如)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

辞(推辞)曰:“臣之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对人尊称),今急而求子,是(这)寡人之过(过错)也。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亡(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拿)烦执事(不敢称呼对方的名字,相当于“您”)。

越国以鄙(当作边邑)远(远地),君知其难也,焉(哪里)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变厚),君之薄(变薄)也。

若舍郑以为(把……当作)东道主,行李(外交使节)之往来,共(同“供”)其乏困(缺少的物资),君亦无所害(不利之处)。

且君尝为(给与)晋君赐(恩惠)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筑墙)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使……成为疆界)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侵损)秦,将焉(哪里)取之?阙秦以利(使……得利)晋,唯(语气词,表希望)君图之。

”秦伯说(同“悦”),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不知(同“智”);以乱易(代替)整,不武。

吾其(表商量语气,还是)还也。

”亦去之。

二、实词、句型(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通“矣”,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若以为东道主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2.若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主人、某某主办方3.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古义:有求于您今义:求儿子5.以烦执事古义:表示敬称,婉指秦穆公今义:管某事的人6.微夫人之力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人的妻子7.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三)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2.晋军函陵(名作动,驻扎)3.夜缒而出(名作状,在夜晚;名作动,由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缘之而下)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一、《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fàn yì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zhuì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jué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qǐpáng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shù、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注释《烛之武退秦师》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翻译: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及翻译《烛之武退秦师》讲公元前630年,秦、晋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毅然前去与敌国交涉。

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及翻译。

欢迎大家阅读!【原文】烛之武退秦师①晋侯、秦伯围郑②,以其无礼于晋③,且贰于楚也④。

晋军函陵⑤,秦军氾南⑥。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⑦:“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⑧,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⑨,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⑩,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①烛之武:本名武,此处指烛地叫武的人。

退:使撤退。

②晋侯:晋文公。

秦伯:秦穆公。

③无礼于晋:指晋文公重耳作公子时流亡经过郑国,郑文公不以礼相待之事。

④贰:对晋有二心,与楚亲近。

晋、楚城濮之战时,郑国曾派兵援助楚国。

⑤军:驻扎。

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⑥氾(fán)南:水之南。

⑦佚之狐:郑国大夫。

郑伯:郑文公。

⑧缒(zhuì):系在绳子上放下去。

⑨鄙:边疆,这里作动词,意为开辟边疆。

越国以鄙远:越过晋国把远离秦国的郑国作为边境。

⑩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后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行李:外交使节。

共:同“供”,供给。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以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以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以及翻译《烛之武退秦师》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

内容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以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烛之武退秦师重要文言词句释义

烛之武退秦师重要文言词句释义

《烛之武退秦师》重要文言词句释义
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干(对)晋,旦(并且)贰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对)郑伯日:“国危矣,若(如果)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J公从之。

辞日:“臣之(取独)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目(通“矣”)。

”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画(连词,表承接,译成“才”“就”)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啊)!”许之。

夜(在夜晚)缱面(表修饰,一说表承接)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茬(如果)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用,拿)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把远地当成边邑)君知其难也,焉(何,为什么)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你们秦国的力量相对就削弱了)若舍郑以为(把……作为)东道丰(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之(取独)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给予)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面(连词,表承接。

)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能让它满足呢)既东(在东方)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疆界),若不阙(侵损)秦,将焉(哪里)取之?阙秦以(而)利晋,唯(希望)君国(考虑)之J秦伯说(通“悦”),与郑人丁(订立盟约)。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于是,就)还。

子犯请击之。

公日:“不可。

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

目(依靠)
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亲附),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是)还也产亦去(离开)之。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晋侯①、秦伯②围郑③,以其无礼于晋④,且贰于楚⑤也。

晋军⑥函陵⑦,秦军汜南⑧。

佚之狐⑨言于郑伯⑩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11)秦君,师(12)必退。

”公从(13)之。

辞曰(14):“臣之(15)壮(16)也,犹(17)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18)也已(19)。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20),今急而求子,是(21)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22)。

”许之(23)。

夜縋(24)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25)矣。

若亡郑(26)而有益于君(27),敢(28)以烦(29)执事(30)。

越国(31)以鄙远(32),君知其(33)难也。

焉用(34)亡郑以陪邻(35)?邻之厚,君之薄(36)也。

若舍(37)郑以为(38)东道主(39),行李(40)之(41)往来,共(42)其乏困(43),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44)矣,许君焦、瑕(45),朝济(46)而夕设版(47)焉(48),君之所知也。

夫(49)晋,何厌之有(50)?既(51)东(52)封(53)郑,又欲肆(54)其西封(55),若不阙(56)秦,将焉(57)取之(58)?阙秦以(59)利晋(60),唯(61)君图(62)之。

”秦伯说(63),与郑人盟(64)。

使杞子、逢(65)孙、扬孙戍(66)之(67),乃还(68)。

子犯(69)请击之(70),公(71)曰:“不可。

微(72)夫(73)人之力不及此(74)。

因(75)人之力而敝(76)之,不仁;失其所与(77),不知(78);以乱易整(79),不武(80)。

吾其(81)还也。

”亦去(82)之(83)。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重耳,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时期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②秦伯:指秦穆公,姓嬴(yíng),名任好,他把女儿嫁给了晋文公。

③郑:春秋时诸侯国之—。

④无礼于晋:即“于晋无礼”,对晋国无礼。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一、《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fàn yì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zhuì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jué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qǐ páng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shù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泛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及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及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及注释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注释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

倒装句,于晋无礼。

以,因为,连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句子
翻译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烛之武退秦师》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状语后置状语后置
因为它(指郑国)对晋国君无礼,而且对楚国有二心。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边邑意v. 把...当做边邑增加“之”取独
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一定很困难啊。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
邻国变得强大,就是您的力量变得弱小啊。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以之为把...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出使的人取独
通“供”
如果放弃攻打郑国,把郑国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秦国使者来往时,(郑国)就能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4、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宾语前置通“餍”“之”提宾标志状使v.
晋国,哪里有什么满足?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
又想要往西扩张边界。

5、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使v. 使v. 使v. 希望考虑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使秦国受到损害来使晋国得到好处,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没有那人依靠转折损害判断句结交亲附通“智”判断句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达到这个地步的。

依靠他人的力量,却又反过来损害他,是不仁道的;
失去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