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2018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资料之三:知其不可而为之
一、复习目标
(1)背诵并理解重要语录。(2)了解古代隐士的处世方式和孔子对他们的态度。(3)深刻领会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情怀。
二、课文梳理
1.孔子的人生态度:
陈成子弑简公()——充分体现孔子的人生态度:知其不可而为之。(同时表现了其士大夫的政治责任感、对礼的重视)
2.孔子的实践精神:
子路宿于石门()——高度概括孔子的实践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
3.“避人之士”(避政:避开坏的政治)与“避世之士”(避世:干脆不问世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天下无道:何德之衰从政者殆
孔子避人而不避世:孔子下,欲与之言,暗含“知其不可而为之”。
接舆避世:趋而辟之
长沮、桀溺耦而耕()——天下无道:涛涛者,天下皆是也
孔子乃“避人之士”,坚持“知其不可而为之”——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长沮、桀溺乃“避人之士”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孔子避政不避“避世之士”:使子路反见之
丈人避世避“避人之士”:至,则行矣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暗含“知其不可而为之”。
4.孔子的理想(行道推仁)与现实(击磬于卫)的矛盾
子击磬于卫()——不被认可:莫己知也
陷入困境:击磬鄙哉,硁硁乎
产生动摇:果哉!末之难矣
凤鸟不至()——接受现实: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流露放弃:吾已矣夫
[补充]孔子内心是向往隐士生活的,他说过:“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无怪乎他在《先进》()中赞赏曾皙所向往的生活样式:暮春时节与一些志同道合者在沂河中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歌返回。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何本篇、以及其他篇中孔子一再谈及隐士,显示出对这类人的强烈兴趣。实际上孔子多次流露出要去隐居的意向,如《公冶长》篇中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三重要思想
(1)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对孔子的概括,表现出孔子坚持理想、坚持原则、认定目标的执著精神和献身精神。孔子一生坚持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不管多少艰难险阻,甚至明知理想难以实现,但还是尽自己的力量坚持到底。这种精神是儒家积极进取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孔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情怀的体现。古往今来,这种精神曾激励过中华民族无数的仁人志士,如杜甫、苏轼、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等。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这种精神还是值得提倡的。
(2)儒道之辩
孔子不倡导消极避世,与道家的主张不同。孔子怃然(怅惘失意的样子),一方面为众生滔滔、知音难觅而怅惘;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坚持着自己的济世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天下无道,才更需要自己挺身而出,匡扶正道。应该说“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做人的大
道理,我们应该学习孔子这种孜孜不倦的执著精神。
接舆把孔子比作凤鸟,对孔子四处奔走,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力量而执著追求的行为进行了讽刺。认为过去的理想已不能实现,当着眼以后,退而修身,保持自身的德行。他的歌词里既包含有对孔子的敬仰之意,又含有对孔子的惋惜之情。而长沮、桀溺从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来否定孔子的这种作法,觉得他的主张难以拯救社会现实,但并不否定孔子的这种精神。孔子十分看重这些不愿在乱世中做“中流砥柱”的隐士,知道他们不是等闲之辈,很想和他们交流。
(3)根据课文谈谈孔子与那些隐士在处世方式上有何异同。你如何看待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异:孔子济世(用世)隐士避世
同:忧国忧民
看法:孔子周游用世,复礼卫道。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还是一种从政的强烈自信,是道德勇气,是担当情怀,具有积极意义,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楷模。
对孔子和隐士的评价,应辩证来看。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的一个转型期,也可以说是一个乱世。许多知识分子知道时代不可挽回,不做所谓的“中流砥柱”。他们对孔子很了解,孔子也知道他们不是等闲之辈,所以很想与他们交流,“欲与之言”。孔子与这帮隐士都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知识精英,他们都忧国忧民,担忧这个时代,这种忧郁是一样的,只是做法两样。
四练习训练
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8·6)孔子是怎样理解桀溺所言之“津”的孔子的回答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处世态度你赞同吗
参考:①孔子不倡导消极避世之“津”,与道家的主张不同。(1分)②孔子怃然,一方面为众生滔滔,知音难觅而怅惘;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济世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天下无道,才更需要自己挺身而出,匡扶正道。(2分)③应该说“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做人的大道理,我们也应该学习孔子这种孜孜不倦的执著精神,做事情时应该艰苦努力,有一点锲而不舍的精神。(1分)
2.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从楚狂接舆的歌词中可看出接舆对孔子持什么态度(2分)
参考:接舆把孔子比作凤鸟,对孔子四处奔走,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力量而执著追求的行为进行了讽刺。认为过去的理想已不能实现,当着眼以后,退而修身,保持自身的德行。歌词里既包含有对孔子的敬仰,又含有对孔子的惋惜。
(2)你是如何看待此时的行为的呢
参考:孔子为自己的信念与理想而努力,周游列国、执著不易,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入世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具体做法不敢苟同,要因时因地因世而异。
3、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甲乙题问题。
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