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农业经济核算和效益评价
第七章农业经济核算和效益评价
第七章农业经济核算和效益评价农业经济核算和效益评价是为了评估农业经济活动的效益和效果,从而指导农业生产和决策。
它通过对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进行核算,分析农业经济效益的大小和问题,确定适当的优化和调整措施,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经济核算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的核算。
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主要包括劳动力、土地、资金、物质等,通过统计和调查,将这些要素的使用量和价值进行计量,得出农业生产要素总投入的数值。
而农业产出的核算主要是通过对农产品的产量和价格进行统计和调查,得出农业产出总值的数值。
通过对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进行核算,可以了解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和效果。
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是对农业经济活动的效益进行评估和分析,从而找出问题和提出改进措施。
农业经济效益的评价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如农业产出增长率、农业效益率、农民收入增长等。
通过对农业经济效益的评价,可以了解农业生产的效益水平和发展潜力,为农业生产和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农业经济核算和效益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农业生产和决策。
通过对农业经济活动的核算和评价,可以发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政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效果。
同时,通过对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的核算,可以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农业经济核算和效益评价中,还需要考虑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农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活动,必须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因此,在进行农业经济核算和效益评价时,还应该考虑到农业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因素,从而实现农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核算和效益评价是评估农业经济活动的效益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的核算,以及对农业经济效益的评价和分析,可以找出问题和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农业的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实现农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农村经济绩效考核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评估
农村经济绩效考核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评估一、介绍农村经济绩效考核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而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评估是评价农村经济绩效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探讨农村经济绩效考核中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评估方法,以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
二、农村经济绩效的经济效益评估经济效益是衡量农村经济绩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农村经济绩效考核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经济效益评估。
首先,可以从农业产出的角度来评估农村经济绩效的经济效益。
通过统计农产品的产量、销售额以及投资利润等指标,可以客观地评估农村经济绩效的经济效益。
其次,还可以通过调查农民的收入状况来评估农村经济绩效的经济效益。
通过了解农民的平均收入、贫困户的减少率以及农民的生活水平等指标,可以客观地评估农村经济绩效的经济效益。
三、农村经济绩效的环境效益评估环境效益是衡量农村经济绩效的另一项重要指标。
在农村经济绩效考核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环境效益评估。
首先,可以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角度来评估农村经济绩效的环境效益。
通过调查农业生产中的农药使用量、化肥使用量以及水土流失的情况等指标,可以客观地评估农村经济绩效的环境效益。
其次,还可以通过调查农田生态环境的状况来评估农村经济绩效的环境效益。
通过了解土壤质量、水体污染状况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指标,可以客观地评估农村经济绩效的环境效益。
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满足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协调的要求。
如果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长期以来就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恶化,最终可能会给农村经济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此,农村经济绩效的评估应当充分考虑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平衡。
五、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评估的方法为了准确评估农村经济绩效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需要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
在经济效益评估方面,可以采用统计数据的分析方法,结合实际数据进行计算。
农业分析的效率与效益评估方法
农业分析的效率与效益评估方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
而农业分析对于评估农业的效率与效益十分关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农业分析的效率与效益评估方法。
一、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方法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因此资源利用效率评估非常重要。
农业生产中的主要资源包括土地、水、劳动力等。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评估可以通过计算单位面积的产量来衡量,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可以通过计算单位水量的产量来评估,劳动力资源利用效率评估可以通过计算单位投入的劳动力数量来衡量。
二、农产品质量评估方法农产品质量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指标。
农产品质量评估方法可以通过对农产品的外观、口感、营养成分等进行检测和分析。
常见的农产品质量评估方法包括检测农产品的残留农药和重金属的含量、测量农产品的水分含量等。
三、农业生产效益评估方法农业生产效益评估是对农业生产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估。
常见的农业生产效益评估方法包括计算单位面积的产量、计算单位投入的产出等。
此外,还可以考虑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销售情况、收入增长等指标来评估农业生产的效益。
四、农业综合效益评估方法农业综合效益评估是对农业生产的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评估。
综合考虑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农产品质量、农业生产效益等指标,对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进行评估。
常见的农业综合效益评估方法包括综合评估模型、决策支持系统等。
五、农业可持续性评估方法农业可持续性评估是对农业生产的长期发展进行评估。
评估农业的可持续性可以考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保护和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等方面。
常见的农业可持续性评估方法包括生态足迹评估、环境影响评估等。
六、农业技术进步评估方法农业技术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评估农业技术进步可以考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业信息化程度等指标。
常见的农业技术进步评估方法包括研发投入分析、技术进步指数分析等。
七、农业经济效益评估方法农业经济效益评估主要关注农业生产对经济的贡献。
农作物种植的经济效益评估与分析
农作物种植的经济效益评估与分析农作物种植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农民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
经济效益评估与分析对于农作物种植的管理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农作物种植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与分析,旨在为农民朋友提供科学指导,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增加农作物种植的经济效益。
一、农作物种植的经济效益评估方法1. 总成本法总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经济效益评估方法。
它将农作物种植的成本与产出相比较,从而计算出经济效益。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土地租金、种子费用、农药费用、肥料费用、人工费用等各项成本,以及产量、市场价格等相关因素。
2. 产出贡献法产出贡献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经济效益评估方法。
它通过计算农作物的产量、市场价格和成本,得出农作物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程度。
该方法相对简单直观,能够直接判断农作物的经济效益。
二、农作物种植的经济效益分析1. 种植结构分析种植结构是指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选择的作物品种和比例。
通过经济效益分析,可以评估不同作物的收益水平,从而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作物的经济效益。
同时,还可以考虑市场需求、土地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
2. 成本控制分析成本是农作物种植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民需要通过成本控制来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分析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各项成本的构成和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
例如,可以优化施肥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劳动力成本等,以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市场需求分析市场需求是影响农作物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市场需求分析,可以了解不同作物的市场行情,从而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还可以通过市场需求预测,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过度供应或供不应求的情况发生。
三、农作物种植的经济效益评估与分析案例以水稻种植为例,进行经济效益评估与分析。
假设某地区的水稻种植成本为每亩500元,产量为每亩800斤,市场价格为每斤2元。
根据总成本法,水稻种植的总成本为500元/亩,总收益为800斤/亩×2元/斤=1600元/亩,净收益为1600元/亩-500元/亩=1100元/亩。
农业生产成本分析与效益评估
农业生产成本分析与效益评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来源之一。
而农业生产的成本和效益是农民关心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业生产成本的分析和效益的评估。
一、成本分析1.土地成本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土地的成本主要包括土地租赁费用、土地购买费用和土地流转费用等。
土地成本的评估既要考虑租金的支付,也要考虑土地的购买成本和流转费用。
2.劳动力成本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劳动力成本包括直接雇佣劳动力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等。
此外,还要考虑到劳动力在农闲时的机会成本,即劳动力在农闲时可以从事其他收益更高的工作,因此农民需要计算劳动力的机会成本。
3.农资成本农业生产还需要投入大量的农资,如种子、化肥、农药等。
农资成本的计算需要考虑购买价格、使用量和使用效果等因素。
此外,农资的有效利用和节约也是农民需要关注的问题。
4.机械设备成本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机械设备成本包括购买价格、维修费用和折旧费用等。
在使用机械设备时,还需要注意能耗和节能效果,以减少成本。
二、效益评估1.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农业生产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上。
产量是农民衡量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而品质则关系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农民需要通过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2.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是农民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农产品市场的供需关系和市场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农民的利润。
因此,农民需要密切关注市场信息,灵活调整种植结构和销售策略,以获取更高的产品价格。
3.环境效益农业生产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生态环境效益。
农民需要选用环境友好的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保护土壤和水资源,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农业产业链的效益农业产业链将农民与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农民需要通过加入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扩大销售渠道,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
农林经济管理的效益评估方法
农林经济管理的效益评估方法农林经济管理是指对农业和林业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管理,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为了评估农林经济管理的效益,需要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农林经济管理效益评估方法。
一、投资回报率(ROI)投资回报率是最常用的评估方法之一,它通过比较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和投资成本的关系来评估效益。
农林经济管理中,投资成本包括土地、种子、肥料、劳动力等各项支出,而收益则是指农产品的销售收入。
通过计算投资回报率,可以评估农林经济管理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
二、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综合评估方法,它将农林经济管理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值得进行。
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如种子、肥料、农药等)和间接成本(如劳动力、机械设备等),效益则是指农产品的销售收入。
通过对成本和效益的评估,可以确定农林经济管理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三、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评估农林经济管理效益的重要方法之一。
农林经济管理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如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疫病等。
通过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农林经济管理的风险程度和应对措施。
风险评估可以帮助经营者制定合理的决策,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四、生态效益评估除了经济效益,农林经济管理还涉及到生态效益的评估。
生态效益包括土壤保护、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
通过评估生态效益,可以确定农林经济管理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性。
生态效益评估可以帮助经营者制定环保措施,实现农林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五、社会效益评估农林经济管理不仅涉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还涉及到社会效益的评估。
社会效益包括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提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
通过评估社会效益,可以确定农林经济管理对社会的贡献和可持续性。
社会效益评估可以帮助经营者制定社会责任措施,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农林经济管理的效益评估方法包括投资回报率、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生态效益评估和社会效益评估等。
农业核算及评估(
第 一 • ③林产品产值 部 • 林产品是指从天然林和人工林地进行的、 分 不需砍伐而取得的各种林木产品和其他野 农 业 生 产 核 算
生林产品的采集活动。各种林产品的产值 按产量乘价格计算。
3.牧业产值
第 一 部 分 农 业 生 产 核 算
①牲畜饲养的产值: • 包括年内出栏的牛、羊、马、驴、骡等主 要牲畜的产值和奶、毛绒等牲畜产品的产 值。牲畜的产值均按出栏量计算,牲畜的 产值=本年牲畜出栏(出售和自宰)头数×每 头牲畜价格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等于农林牧 渔服务业营业收入。普查年份资料来 源于基本单位普查,非普查年份主要 是通过参考经统计局核实后部门相关 统计数据,如劳动工资、机耕、机播 、机收面积等 。
第 一 部 分 农 业 生 产 核 算
季度产值核算
产值核算总的原则是收获原则,季度 核算的范围,需要根据各季农林牧渔 业生产特点进行,还要紧密结合资料 的满足程度。
面报表为主。
林业、渔业产品产量
第 一 部 分 农 业 生 产 核 算
年度核算使用经统计局核实后的部门 统计数据。在季度核算中,林业主要使用 造林面积和育苗两个指标,可以从林业部 门分月度报表获得。 价格 主要农产品的现价价格、可比价格 以省局反馈的数据为主。
第 一 部 分 农 业 生 产 核 算
第 一 部 分 农 业 生 产 核 算
•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 务业五个大类
• ①谷物和其他作物 ②蔬菜、食用菌及花卉盆景园艺
• 1.农业产值 • 4个中类 •
③水果、坚果、茶、饮料和香料
④中草药材
第 一 部 分 农 业 生 产 核 算
• • • • • ①谷物和其他作物 • 9个小类 • • •
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分析【论文】
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分析摘要:农业经济效益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资料与产出的生产成果的数量或者货币化数量比值,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是以比较法为基础的一种分析方法,一般以企业经济效益现状与各种标准进行比较,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诊断,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其评价体系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要求,通过不断地完善评价指标,不断地改革创新,以适应农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在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是国内外企业都要面对的热点问题,也是综合统计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
在我国的农业经济领域,对农业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尚不完善,评价种类多而且雷同,现有的评价指标很少能简洁明了地反映出所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对我国农业经济效益指标进行研究很有意义。
一、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概念(一)农业经济效益的概念农业经济效益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资料与产出的生产成果的数量或者货币化数量比值,在农业经济活动中,经济效益高就说明能用较少的生产资料生产出相对较多或者质量较好的产品,较大程度地意味着生产力的先进。
(二)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概念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是以比较法为基础的一种分析方法,一般以企业经济效益现状与各种标准进行比较,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诊断,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客观的评价。
评价结果对企业的发展改进有一定的参照促进作用。
二、我国现有的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就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数量来看,种类很多,一个评价概念往往对应很多重复的评价指标,不够精简。
也正是由于这种评价指标的数量众多,导致在实际运用中经常出现漏项、误差,影响评价的完整性以及准确度;从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组成内容来看,只有基础指标和单方面评价指标,而单个指标只能反映某一个地区某一个方面的的内部农业经济状况,缺少了至关重要的综合性评价指标,没有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也就无法从整体上来进行地区的纵、横向比较,现行的评价体系的设置缺乏科学性。
农村经济的效益分析与项目评估
农村经济的效益分析与项目评估一、农村经济的重要性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财富的增长、社会稳定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到关键作用。
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福祉,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进程。
因此,对农村经济的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估,对于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意义重大。
二、农村经济效益的评估指标农村经济效益的评估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包括农产品产量、农业市场价格、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劳动力就业等方面。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指标,可以得出一个较为准确的农村经济效益评估结果。
三、农产品产量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农产品产量是农村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农业产值的增加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调节土地利用方式、采用优质种子和肥料等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进而带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四、农业市场价格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农业市场价格的波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
合理的市场价格能够使农民获得合理的利润,鼓励其更加积极地从事农业生产。
而不稳定的市场价格则可能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影响其种植和养殖的积极性。
五、农村居民收入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农村居民收入是评估农村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提高农民收入,不仅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还能够带动农村市场需求的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农村劳动力就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提供适当的就业机会,使农村劳动力从土地转移就业到非农产业,可以实现劳动力的优化配置,推动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七、农村经济项目评估的必要性农村经济项目评估是为了保证投资效益,防止项目资源浪费,增加项目成功概率而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和分析工作。
通过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潜在风险,可以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农村经济项目的顺利实施。
八、农村经济项目评估的方法与工具农村经济项目评估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和工具,包括SWOT分析、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等。
农业发展的农业经济社会效益评价
农业发展的农业经济社会效益评价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对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农业发展要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农民收入增长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一系列挑战。
因此,对农业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分析农业发展的经济社会效益。
首先,从经济效益方面来评价农业发展。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经济效益在农产品生产、贸易和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产品生产方面,高产稳产是评价农业发展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良好的农业政策的推动等,对于农产品产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农产品贸易方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农产品输出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为农民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
而农民收入则是经济效益最直接的体现。
通过改善农产品价格形势、加强农民职业培训等方式,农业发展带动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
因此,农业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
其次,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评价农业发展。
农业在农村地区担任着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对于维护社会和谐和发展农村教育、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业发展能够稳定农村就业局势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农村居民提供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有助于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向城市转移。
其次,发展农业能够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水平。
这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也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再次,农业发展可以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和生活方式的提升。
通过加强农村教育、文化传承以及乡村旅游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农业相结合,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素质和获得感。
因此,农业发展在社会效益方面对于农村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此外,农业发展还具有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这是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长远发展的考量因素。
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评价模型
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评价模型农村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进行评价,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评价模型。
一、农村经济的特点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有着明显的差异。
农村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农业生产受到自然条件和季节变化的限制。
此外,农村经济还包括农村非农产业和农民家庭经济等多个方面。
了解农村经济的特点对于进行评价很重要。
二、质量评价模型1. 农产品质量评价农产品是农村经济的核心,评价农产品质量的标准包括营养成分、安全性和外观品质等。
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将这些指标综合起来评价农产品质量。
2.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支撑。
评价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可以从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土壤污染等方面入手。
通过采集数据,并利用专门的模型进行评价和分析,可以得出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指标。
三、效益评价模型1. 农业效益评价农业产出与投入的比较是评价农业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计算农业产值、劳动力投入和资源利用情况等指标,可以评估农业的经济效益。
此外,还可以考虑农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2. 农村非农产业效益评价农村非农产业在农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评价农村非农产业的效益可以通过计算产值、就业率和创新能力等指标。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指标,可以评估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效益。
四、模型的应用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评价模型可以在政策制定和农村发展规划中得到应用。
政府可以借助评价模型,了解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推出相关政策。
农业企业和农民也可以利用评价模型,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优化资源配置和经营策略。
五、评价模型的局限性评价模型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决策依据,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评价模型的数据来源和数据质量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这会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其次,评价模型有时难以将农村经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全面地纳入考虑,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
农田管理中的效益评估与经济分析
农田管理中的效益评估与经济分析农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良好的农田管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效益评估和经济分析的角度来探讨农田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农田管理的效益评估1.1 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效益评估土地是农田管理的核心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可以有效增加农田的产出。
在评估土地利用率时,可以考虑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生态效益等指标。
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如旋耕种植、有机肥料的使用和水肥一体化,可以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产出。
1.2 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益评估农田水利设施对于农田的灌溉和排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估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益可以从节水、提高稳定性、减少病虫害等方面入手。
例如,建设节水灌溉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水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农田的产量和效益。
1.3 农田环境保护的效益评估农田环境保护是农田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评估其效益可以从土壤保护、水质改善和生态恢复等方面考虑。
例如,在施肥和农药使用中合理控制剂量,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壤的肥力和微生物活性。
二、农田管理的经济分析2.1 成本效益分析农田管理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因此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可以帮助农民合理投入资源,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成本包括土地租金、农药化肥费用、水费、劳动力成本等。
经济效益则可以从农作物产量、销售收入和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考量。
2.2 经济收益分析经济收益分析可以从农田管理的不同角度综合考虑农田的产出和投入。
通过比较农田管理前后的经济收益变化,可以评估农田管理的效果,并据此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
这包括利润率、投资回报率和成本产出比等经济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2.3 效益评估与经济分析相结合效益评估和经济分析是互相关联、相辅相成的,两者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估农田管理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以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和分析农田管理数据,对不同农田管理措施进行评估和分析,为农民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结论农田管理中的效益评估和经济分析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经济的农业绩效与效益分析
农村经济的农业绩效与效益分析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经济在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如何从农业的绩效和效益这两个角度对农村经济进行分析,对于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农业绩效和效益两方面展开讨论,以期全面了解农村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潜力。
1.农业绩效的定义和衡量指标农业绩效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和效益的大小。
衡量农业绩效的指标主要包括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农业劳动生产率等。
2.农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分析农业绩效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土地质量、农业技术水平等。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因素的变化和作用机制,可以准确评估农业绩效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
3.农业效益的定义和衡量指标农业效益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经济效果和效益的大小。
衡量农业效益的指标主要包括农业产值比、投入产出比、农业利润等。
4.农业效益的影响因素及其分析农业效益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市场需求、产业结构、农业政策等。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因素的作用,可以评估农业效益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潜力。
5.农业绩效和效益的关系及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农业绩效和效益是密切相关的,绩效的提升能够直接带来效益的增加,而效益的增加也反过来促进了农业绩效的提升。
这种相互关系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6.农村经济的农业绩效与效益的现状分析针对我国农村经济的现状进行绩效与效益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农业绩效水平较高,但效益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这可能是由于农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等因素所致。
7.农村经济的农业绩效与效益的问题分析农村经济的农业绩效和效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可以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8.农村经济的农业绩效与效益的发展对策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的农业绩效和效益,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等。
农业分析的经济效益和资源效益评估
农业分析的经济效益和资源效益评估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何评估农业的经济效益和资源效益,对于决策者制定农业政策、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农业分析的角度,详细探讨经济效益和资源效益的评估方法和评价的一些问题。
一、农业经济效益的评估经济效益是农业发展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评估农业经济效益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如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等。
首先,农产品产量是评估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统计农田面积、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以及农产品的产量,计算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不同种植条件下的农产品产量,可以评估农业的经济效益。
其次,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也是评估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不同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受到供需关系、季节性因素以及政策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的调查和分析,可以评估农业的经济效益。
另外,农产品的质量也是评估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农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购买的意愿和价格。
通过对农产品质量的检验和比较,可以评估农业的经济效益。
二、农业资源效益的评估资源效益是农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评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评估农业的资源效益需要考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情况,如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等。
首先,土地资源是评估农业资源效益的重要因素。
我们可以通过对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肥力的评估,来评估农业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
同时,还需要考虑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对资源效益的影响。
其次,水资源是评估农业资源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特别是灌溉农业。
评估农业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益需要考虑农业用水的效率和用水量。
同时,还需要评估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等情况。
另外,能源资源也是评估农业资源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业生产过程需要使用大量的能源,特别是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材料的生产过程需要使用大量的能源。
农业分析中的效益评估方法
农业分析中的效益评估方法一、引言农业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产业,发展农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在农业分析中,评估农业效益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农业发展的潜力和市场需求,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
二、产出效益评估方法产出效益评估是农业分析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评估:首先,计算农产品的产出价值,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商品的价格、销售量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其次,分析农产品的附加值,可以通过农产品的加工过程中增加的附加值来评估其效益;最后,还可以考虑农产品的多元效益,比如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等。
三、成本效益评估方法成本效益评估是评估农业效益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进行成本效益评估时,一方面需要计算农业生产的成本,包括生产投入、劳动力成本等;另一方面需要评估这些投入所带来的效益,如农业产出增加的额外收益等。
通过比较成本和效益的关系,可以评估农业生产的经济可行性。
四、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在农业分析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对农业效益的影响。
可以通过分析农业生产中的外部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来评估其对农业效益的影响程度;同时还需要考虑内部因素,如农林牧渔业的技术水平、市场需求变化等,以及政策因素对农业效益的影响。
五、决策分析方法决策分析是农业分析中评估效益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决策模型来评估不同农业发展政策的效益,进而指导决策者制定合适的农业政策。
同时,还可以运用风险分析方法,考虑不同决策对农业效益的影响,帮助决策者做出理性决策。
六、案例分析方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加具体地评估农业效益。
可以选择不同的农业项目进行分析,从而掌握不同项目的效益评估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还可以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效益变化情况,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农业效益的发展趋势。
七、综合评估方法综合评估是评价农业效益的一个重要方法。
可以将不同评估方法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更全面、客观的评估结果。
综合评估方法可以更好地反映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第七章农业经济核算和效益评价
第七章农业经济核算和效益评价
农业经济核算和效益评价是指根据农业部门的收入、支出、成本、利润、税金和货币、信用和贸易等经济活动,对农业经济状况进行核算的统
计工作,并从其它方面、特别是以社会效益贡献度为指标对农业经济活动
的效益进行评价。
农业经济核算主要包括农业总收入核算、农业总成本核算、农业总利
润核算和农业投入产出核算等。
农业总收入核算主要是统计农业部门的总
收入,其中包括粮食、棉花、牛羊肉、禽蛋、蔬菜等农作物的销售收入,
农场收费、林产品收入等;农业总成本核算则是评估出农业生产的总成本,其中包括农药、农膜、化肥、机械投入和农作物投入的成本,以及农场劳
动力的费用;农业总利润核算就是统计出农业生产的净收入和净利润,其
中通常是通过计算总收入减去总成本,来计算出农业利润,农业投入产出
核算则是在统计农业投入和产出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标准,计算农业生
产的投入产出比,以此来评估农业投入和产出的效益。
农业效益评价是指根据农业经济核算结果,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
社会价值角度,综合评价农业经济活动的效益。
第七章 农业经济核算和效益评价
•
从表各项指标对比看出;甲方案产量最高,但用种、用工、费用也最高,纯收入最低。乙 方案的用工、用种、费用最低,纯收入也较高,但产量最低,从总体上看优于甲方案。丙 方案的用工、用种、费用介于甲方案和乙方案之间,而纯收入最高,产量也较高,如果以 产量和纯收入为标准,丙方案为最优方案。如果受条件限制,乙方案也可选,因纯收入只 比丙方案少10元,但用工、用种、费用的节省额都远远低于丙方案。
报告期的农业 基期的农业 农业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 基期的农业劳动生产率 增 长 率
• 该指标值越大,表明农业经济效)农业资金生产率指标 农业资金生产率是指在一定 时期内农业资金运用所取得的生产成果与资金投入(或消 耗)的比率。在一定时期内,单位资金消耗所取得的农业 生产成果越多,经济效益越好。反之,则经济效益越差。 由于农业资金投放的项目不同,它所取得的成果也不同。 因此,评价时所用的指标也不相同。常用的指标及计算公 式如下: • 单位投资新增生产能力=
固定资金是指垫支在主要劳动资料上的资金,其实物形态是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特点是单位价值较大,使用时间较长,多次参加生产过程, 不改变原来的实物形态,其价值随着损耗逐步地转移到产品成本费用 中去,并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流动资金是垫支在劳动对象上的资金和用于支付劳动报酬及其它费用 的资金。其特点是只参加一个生产过程即消耗掉,其价值一次转移到 成本中去,并从销售收入中一次性得到补偿。
(二)固定资金核算
固定资产核算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二是固定资 产利用效果的核算。 • 1.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损耗而转移的价值称 为折旧。通过折旧提取的货币资金,用于将来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在未用 之前就形成一种基金,这种基金称为折旧基金。 •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使用年限法和工作量法。但在实际工作中, 固定资产折旧额是根据原值和事先规定的折旧率计算的。其计算公式为:某 项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 • 某项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工作报告评估农业生产效益与经济收入
工作报告评估农业生产效益与经济收入近年来,农业生产效益与经济收入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评估农业生产效益与经济收入的情况。
一、农业生产现状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趋向好转,农业生产连年丰收。
首先,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与进步,使得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提升。
大量优质的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也增加了农产品的多样性和附加值,让农民的劳动得到了更好地回报。
其次,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大。
加大农业投入与资金的投入,优化农业布局,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途径,这些举措都增强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二、农业生产效益评估农业生产效益的评估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产量、质量和效益。
首先,产量是衡量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只有获得较高的产量,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其次,农产品的质量也很重要,只有保证农产品的质量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效益是衡量农业生产效益的综合指标,除了考虑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考虑到农民的实际收入、环境保护等因素。
三、农产品销售情况农产品的销售情况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销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销售渠道也逐渐多样化。
首先,传统的农贸市场仍然承担着主要的销售任务,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农产品的在线销售也得到了大力推广。
此外,大型超市、农产品展销会等销售方式也逐步兴起,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销售选择。
四、农业科技的作用农业科技的发展对于农业生产效益与经济收入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农业科技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改善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农民的收入。
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结合,为农民开展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政府政策与扶持政府的政策和扶持也对农业生产效益与经济收入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
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包括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农产品销售等,这些政策使得农民从中受益,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效益评估
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效益评估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成为了国家关注的焦点。
而对于这些政策的效益评估,则是了解政策实施效果、指导政策调整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的效益进行评估。
一、政策在农村经济增长方面的效益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效益。
首先,政策支持下的财政投入,提供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促进了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其次,农村经济发展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转变。
政策扶持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强了农产品的流通和加工环节,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再次,政策倡导农村农民就业创业,引导城市人口向农村流动,增加了农村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也减轻了城市的就业压力。
这一政策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政策对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政策鼓励农民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参与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扩大农民收入来源。
政策还提供了有利的贷款政策,帮助农民开展经营,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其次,政策支持农村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医疗环境和教育条件,这使得农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当的公共服务,提供了更好的生活保障。
三、政策对于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对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策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减少农民对传统农业的依赖,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这对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另外,政策还支持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鼓励农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四、政策对于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在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政策支持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流动资金利润率 流动资金利润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 内所实现的利润总额同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的比率。通常 用每百元流动资金所实现的利润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 每百元流动资金实现的利润=
利润总额 100 年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 流动资金利润率越高,流动资金利用效果越好,反之,流 动资金利用效果越差。企业应该想方设法加速流动资金的 周转。
2.因素分析法 具体做法是:在假定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逐一分析每一因素变化对总 体的影响程度,通过比较找出影响总体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为经济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举例说明如下: 某农业生产单位2000年某农作物总收入比1999年增加25300元。收入增加是因播种面积增 加、单产提高和该产品单价提高所致。具体资料如表所示。
人均年纯收益额是一个综合指标,对该指标进行考核,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 核算和加强农业经营管理,有利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控制人口增长。
• (五)农产品成本 农产品成本是指生产农产品所消耗的 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费用总和。它是反映资金消耗经济效 果的指标,通常用单位农产品成本或成本产出率两个具体 指标反映,用公式表示为:
年销售收入总额 年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年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360 年销售收入总额
• 2.流动资金产值率 流动资金产值率是反映流动资金使用 效果的指标,通常用每百元流动资金提供的产值表示。其 计算公式为: • 每百元流动资金产值=
年总产值 100 年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每百元流动资金提供的产值越多,说明流动资金利用的 效果越好。
•
从表各项指标对比看出;甲方案产量最高,但用种、用工、费用也最高,纯收入最低。乙 方案的用工、用种、费用最低,纯收入也较高,但产量最低,从总体上看优于甲方案。丙 方案的用工、用种、费用介于甲方案和乙方案之间,而纯收入最高,产量也较高,如果以 产量和纯收入为标准,丙方案为最优方案。如果受条件限制,乙方案也可选,因纯收入只 比丙方案少10元,但用工、用种、费用的节省额都远远低于丙方案。
(二)固定资金核算
固定资产核算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二是固定资 产利用效果的核算。 • 1.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损耗而转移的价值称 为折旧。通过折旧提取的货币资金,用于将来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在未用 之前就形成一种基金,这种基金称为折旧基金。 •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使用年限法和工作量法。但在实际工作中, 固定资产折旧额是根据原值和事先规定的折旧率计算的。其计算公式为:某 项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 • 某项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报告期的农业 基期的农业 农业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 基期的农业劳动生产率 增 长 率
• 该指标值越大,表明农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趋势越好,反之, 则表明农业经济效益发展趋势越差。
• (三)农业资金生产率指标 农业资金生产率是指在一定 时期内农业资金运用所取得的生产成果与资金投入(或消 耗)的比率。在一定时期内,单位资金消耗所取得的农业 生产成果越多,经济效益越好。反之,则经济效益越差。 由于农业资金投放的项目不同,它所取得的成果也不同。 因此,评价时所用的指标也不相同。常用的指标及计算公 式如下: • 单位投资新增生产能力=
第三节 农业经济效益评价
• • • • • (一)农业经济效益评价的概念 农业经济效益评价就是对同一技术方案在不同地区、不同生产单位和不同年份的技术经济效果,或不同技 术方案在同一生产经营条件下的技术经济效果,所进行的计算、比较和分析。 (二)农业经济效益评价的原则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评价农业经济效益必须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特点,并 遵循以下原则: 1.价值与使用价值统一的原则 如果只强调使用价值而忽视价值,就可能造成增产不增收,如果只强调 价值而忽视使用价值,就会出现不顾社会需求,一味扩大盈利高的农产品的生产,减少盈利低的农产品的 生产,使有些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2.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的原则 如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顾实际情况,掠夺经营,滥 砍滥伐,就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自然资源萎缩,破坏生态环境等,引起不良的社会后果,达不到最终提 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 生产上可行与经济上合理。要考虑二者的统一。 4.当前经济效益与长远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 既要考虑当前,又要着眼于长远,不能只顾当前利益而不 顾今后农业的发展,应争取农业持久的经济效益增长。 5.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统一的原则 局部利益是指一个地区、一个生产单位、一个部门的利益。全局利 益是指国家整体的利益。如果农业生产只顾局部利益,不考虑全局利益,如不注意水土保持、环境状况和 生态平衡;不注意水利工程设施的综合配套等,就会导致整体及长远利益受损,最终影响局部利益。因此, 也必须注意二者的统一。
• 单位农产品成本= • 成本产出率=
农产品总成本 农产品总产量
农产品产量或产值 农产品成本
• 单位农产品成本越低,产出率越高,经济效益越好。
•
• •
三、农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
1.平行比较分析法 它是对不同可行方案的相同指标进行平行比较,以选择最优方案的分 析评价方法。例如: 某农业生产单位设计了三种粮食作物的轮作方案,其主要经济指标如表 某农业生产单位粮食作物不同轮作方案的经济指标 甲方案 项 目 790 56 105 95 48 580 35 48 51 70 700 40 68 65 80 每亩产量(千克) 每亩种子量(千克) 每亩物质费用(元) 每亩用工(工日) 每亩纯收入(元) 乙方案 丙方案
固定资金是指垫支在主要劳动资料上的资金,其实物形态是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特点是单位价值较大,使用时间较长,多次参加生产过程, 不改变原来的实物形态,其价值随着损耗逐步地转移到产品成本费用 中去,并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流动资金是垫支在劳动对象上的资金和用于支付劳动报酬及其它费用 的资金。其特点是只参加一个生产过程即消耗掉,其价值一次转移到 成本中去,并从销售收入中一次性得到补偿。
25300
• 从表计算的结果看,该作物2000年比1999年总收 入增加班费25300元,是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果。其中:播种面积增加,使收入增加12800元, 是主要影响因素;单产提高使收入增加8000元, 影响程度一般;单价提高使收入增加4500元,是 次要因素。因此,在土地面积增加可能性不大、 产品价格较稳定的情况下,应广泛采用新技术, 提高单产,使总收入增加,这也是农业生产的出 路和发展趋势。
• • (3)固定资产闲置率=某时期闲置固定资产额/某时期全部固定资产额 (4)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占用率=某时期生产性占用固定资产额/ 某时期全部 固定资产额
• (5)固定资产使用率=全年固定资产使用天数/ 365天
• (二)流动资金的核算 • 流动资金核算的主要内容是流动资金周转率、流 动资金产值率和流动资金利润率。 • 1.流动资金周转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反映流动资 金的周转速度,通常用年周转次数或周转一次所 需天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 流动资金周转次数= 1 • 流动资金周转一次所需天数= 流动资金年周转次数 360 • 或 = • 在生产规模等因素确定的条件下,流动资金周转 越快,需要的流动资金越少;流动资金周转越慢, 需要的流动资金越多。加快流动资金周转,可以 利用现有的流动资金为更大的生产规模服务,加 速生产的发展。
根据上述资料,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如表 所示。 表 因素分析计算表 金额单位:元
因素分析法组合方式 项 目 TI(1999年总收入) TI2(A1代替A) TI3(B1代替B) TI4(C1代替C) TI1(2000年总收入) TI1-TI 8×4000×1.60=51200 10×4000×1.60=64000 10×4500×1.60=72000 10×4500×1.70=76500 10×4500×1.70=76500 76500-51200=25300 12800 8000 4500 面积增加 主 单产提高 一般 单价提高 次 影响值 变动原因及程度
第七章 农业经济核算和效益评价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农业中的成本与效益 农业经济核算 农业经济效益评价
第二节 农业经济核算
•
• •
一、农业经济核算基本原理
二、农业成本核算 三、农业资金的核算
三、农业资金的核算
• (一)农业资金的分类 • 农业资金是农业生产建设过程中所占用的各种财产物资的价值以及货 币价值的总和。 • 农业资金按来源不同,可分为自有资金和外来资金两类。 • 农业资金按用途不同,可分为基本建设资金、经营资金和专用基金三 大类。 • 农业资金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
某时期新增生产能力 某时期投资额
• 单位资金农产品量=
• 农业资金产值率= • 农业资金利润率=
农产品总量 农业投资额
农业总产值 100 % 农业投资额
年利润额 100 % 农业投资额
•
(四)农业纯收益指标 农业纯收益是指农业总产值扣除生产成本和税金后 的余额。它能综合反映农业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经营的最终效益。农业纯 收益越多,经济效益越好。反映农业纯收益的主要指标及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面积纯收益=
纯收益额 耕地面积或播种面积
• • • •
单位资金纯收益率= 农业产值纯收益率= 单位成本纯收益率=
单位面积纯收益额 100 % 单位面积资金占用额
纯收益额 100 % 农业总产值 农业纯收益额 100 % 农业生产成本
•
•
人均年纯收益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