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源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创新是学生对数学深度和广度的进一步拓展。兴趣与创新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因此,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上好一节课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的根本性任务,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学有所获。课堂上学生能否主动的去学习会直接影响这一节课的效果。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学习能力着手,让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习的最好效果和目标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的兴趣,无异是一种应付式的苦役;没有兴趣,更别谈智慧和灵感了。

一、从生活着手,以现实生活带入学习。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没有语文具体的描述,也没有美术的直观,体育的身体参与。各种概念的描述比较枯燥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发现数学,再利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由一个端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以这样说: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大树上两个钉在一起的树枝是什么形状?并挂出示意图:树枝与树枝成一个角。小区门口旋转的栏杆,出示旋转的栏杆图。这时老师立即一转,进入话题,老师说:“连在一起的树枝,旋转的栏杆,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兴趣正浓就会想:树枝、栏杆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这个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开动脑筋了。

二、从游戏着手,以实验得出结论,既可激发学习兴趣又可启发思考。

有时学生所学的知识混淆不清。在数学的很多概念中,平行与相交的“同一平面内”这个概念学生总是容易忘记,生硬的灌输学生会记忆不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同一平面内”,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首先让两个学生各拿一根2米左右的直棍子,进行“武术表演”,可以一个在北墙边,一个在南墙边贴墙表演。这时可以问学生:如果让他们对打,以现在的位置,他们能打到彼此吗?学生肯定回答不能,再接着问:那怎么样才能让他们的棍子有交集的对练呢?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猛增,思维的神经必然迅速工作,通过判断

和推理,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以冲突引起疑惑,进而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有冲突才会有进步,寻求解决冲突的方法就是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检验。学生必然会寻找集结所在,这时就有了对知识的运用。学生产生疑惑,探求真理的愿望,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

例如,在讲“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时,在非封闭图形间隔排列的问题上边上的物体比中间物体多一个,而封闭图形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是一样多的,在刚学习封闭图形间隔排列的时候,就会和非封闭图形产生“冲突”。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通过讨论分析,不难知道:封闭图形和非封闭图形的间隔排列是有区别的。

四、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的学习要有对知识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契点。

如教学“一亿有多大”时,教师带着一碗米进入教室。向学生提问:这一碗米大约有多少粒?(约1万粒)煮成米饭,可以够几个人吃一顿?进而又问:如果我们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全国13亿人每个人每天节省一粒米,可以够多少人吃一天?又够多少人吃一年呢?

学生纷纷估计,有的说是一百人,有的说是一千人,有的说是一万人,答案形形色色,这时教师说:很好,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来算一下!在学生一双双期待的眼光中,师生一起由100粒米约重2.5克,算出1亿粒米约重2500千克,就可以很快算出全国13亿人每人每天节省一粒米可以让一个人吃约81250天,约是223年。学生纷纷发出惊叹的声音。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孟青新.浅谈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08).

[2] 陈强.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

[3] 潘成思.如何保持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6).

[4] 余远明.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J].才智,2011(05).

[5] 羌金霞.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