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古诗释义及赏析
小升初必背古诗词(文)及名句--带翻译
小升初必背古诗词(文)1、咏柳贺知章(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回乡偶书贺知章(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越来越少。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3、词王翰(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我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琵琶就会不停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快点上前作战。
我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因为从古至今,前往战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4、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5、出塞王昌龄(唐)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依旧是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6、词王之涣(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被风卷起的黄沙,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7、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8、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文学_小学生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鉴赏
小学生小升初语文常考古诗词鉴赏小升初语文古诗词鉴赏(一)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赏析:这首诗是描写农村早春风光的,诗人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别有情趣。
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
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
“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
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
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
“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
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小升初语文古诗词鉴赏(二)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小升初诗文鉴赏
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赏析】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
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
“但闻”二字颇可玩味。
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
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沓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
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
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
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赏析】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小鹿----金波花的影,叶的影,给你披一件斑斓的彩衣。
你站在那儿,和无边的森林融合在一起。
小升初必背古诗70首诗歌+注释
小升初必背古诗70首1、江南(汉乐府)【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
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2、敕勒歌(北朝民歌)【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3、咏鹅(骆宾王)【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呷哦,呷哦,”——多好看的鹅!曲着脖子仰起头,对着青天唱赞歌。
雪白的毛,碧绿的水,一对鲜红的脚掌,轻轻地,拨弄起两行清清的水波。
4、风(李峤)【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5、咏柳(贺知章)【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
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6、凉州词(王之涣)【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端,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兵士们何必吹着羌笛奏起衰怨的《折杨柳》,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7、登鹳雀楼(王之涣)【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太阳贴着山落下去了,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更壮观的景色,那就得再登上一层楼。
8、春晓(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
小升初语文考试《静夜思》的古诗赏析
小升初语文考试《静夜思》的古诗赏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
3.举头:抬头。
古诗赏析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的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
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
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
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
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的极好说明。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小升初考试中考察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小升初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小升初语文必背古诗词赏析20首
小升初语文必背古诗词赏析20首1.长歌行(节录)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1.青青:植物生长得旺盛时颜色。
2.晞(xī):晒干。
3.阳春:暖和的春天。
4.德泽:恩惠。
5.秋节:秋季。
6.焜(kūn)黄:枯黄色。
7.华:同“花”。
8.老大:年老。
9.徒:徒然。
【今译】河水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力有所作为,待到年纪老时,就是懊悔悲伤也没有用。
【赏析】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首中的第一首。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
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2.七步诗曹植(三国·魏)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释】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简析】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
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3.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简析】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精编小升初语文各册古诗词阅读赏析汇编
小升初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解析汇编(1—6年级)【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⑵疑:好像⑶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鉴赏】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年级下册】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⑴春晓:春天的早晨。
⑵闻:听。
【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鉴赏】《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
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
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⑴村居:住在农村。
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醉:迷醉,陶醉。
⑷散学:放学。
⑸纸鸢:鸢:老鹰。
纸鸢:风筝。
【译文】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小升初择校考试语文必考诗词及解析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人有重阳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②山东:指华山以东。
③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译文:独自个漂泊在外作他乡之客,每逢到佳节时倍加思念亲人。
今天在这远远的地方,我料想兄弟们在那些登高之处,一定都插戴着茱萸呢,可是,其中却少了我一个人!2.饮湖上初晴后雨【北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②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③奇:奇妙。
④西子:西施。
译文: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3.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①妆:打扮。
②绦:用丝编成的带子。
译文:婀娜玉立的柳树像精美的碧玉装扮而成的妙龄少女,千丝万缕的枝条像少女盛装上垂挂下来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的,原来是那如同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
4.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①云母屏风:用云母做的屏风。
译文: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每晚孤独。
5.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①题:书写,题写。
②西林:西林寺。
③缘:因为。
译文: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
6.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升初冲刺:古诗赏析(1)
1、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①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乐苑》称, 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宫调《凉州》 + ②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 威县。诗题又作《出塞》。首句一作“黄沙直 上白云间”,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门关”。 + ③羌笛:我国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
+ (二)、别董大 唐 高适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1、高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以洗 练的语言和苍劲的形象取胜,思想感情深 沉雄厚,他的诗与岑参齐名,并称为“高 岑”。 + 2、“天下谁人不识君”以反问句式亲 切直率地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热情赞美、 深切的劝慰。
+ +
1、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字词积累 + 敕勒(chìlè) 穹庐(qióng) 见牛羊(xiàn) + 天似(sì ) 笼盖(lǒng) + 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平川。敕勒是古代一个游牧 民族,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活动 在今甘肃、内蒙一带。川,平川,平原。 + 阴山:就是大青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 向。 + 穹庐:用毡子做的圆顶帐篷,现在称蒙古包。穹, 隆起的样子。 + 苍苍:深青色。 + 茫茫:辽阔,深远。 + 见:通“现”,显现,出现。
+ 2、“万条垂下绿因是:它们的 颜色相似:绿丝绦是绿色的,柳条也是绿色的;它 们的形状相似——细长。 + 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通过赞 美柳树,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 4、诵读这首诗,想象着一棵高大的柳树,在 春风中袅娜多姿的情景,融进自己对诗句和春天的 感受,写一个情景交融的片段。 + 示例:春风不说话,只用那轻柔的手,弹拔掉 月光上挂着的冰凌;春雨不说话,只用那温柔的手, 洗去阳光披裹着的积雪;春光不说话,只用那灵巧 的手,牵来一道彩虹,绿了草,红了花……啊,着春 风,这春雨,这春光,令人永远地陶醉。
2025届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附答案解析
2025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一.古诗词赏析(共20小题)1.(2023•西乡塘区)同学们在筹备“中华文化阅读角”中阅读了大量的古诗词和现代文学作品。
请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古诗两首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①任:任凭。
②尔:你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指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有“临池学书。
池水尽墨”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树:这里指梅花。
(1)对比两首诗的内容,照样子填写表格。
古诗描写的事物生存的环境特点《竹石》竹子《墨梅》坚贞自守(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都是题画诗,《竹石》题于郑燮自己的《竹石图》上,王冕的《墨梅》是题在他所创作的《墨梅图》上。
B.这两首咏物诗前两句写品格,后两句写特点。
C.郑燮的《竹石》中,“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
(3)这两首诗有一个共同特点,表面看是咏物,实际是诗人通过具体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称为。
《竹石》表达了诗人。
而《墨梅》则表达了诗人。
(4)你想把哪一首诗的后两句诗送给哪位革命前辈?请简单写出理由:2.(2023•拱墅区)穿越到古代,去感受一下牧童生活吧。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诗句中表示数字的字词,其作用是什么?选择一项?A.“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茂盛;“三四声”写出了乡村傍晚的宁静。
B.“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茂盛;“三四声”写出了乡村傍晚的热闹。
C.“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乡村傍晚的宁静。
D.“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乡村傍晚的热闹。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理解不确切的是哪一项?A.对自然生活的向往B.对乡野牧童的同情C.对乡村景色的赞美D.想远离喧嚣,回归安宁(3)“弄”是“玩耍,把玩”的意思,你认为诗句中的“弄”妙在哪里?3.(2023•增城区)古诗鉴赏。
小升初古诗赏析
小升初古诗赏析在小升初的学习阶段,古诗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赏析古诗,孩子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
让我们先来谈谈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诗人看到床前的月光,恍惚中以为是地上的霜。
抬头仰望明月,不禁低头思念起远方的故乡。
短短二十个字,就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游子在深夜里的思乡之情。
对于小升初的孩子们来说,理解这首诗可以从诗人的所见所感入手。
比如,引导孩子们想象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看到熟悉的月光时会有怎样的心情。
这样就能更好地体会诗人那种深深的眷恋和思念。
再来看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在这首诗里,王维营造了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氛围。
“人闲桂花落”,描绘出了在安静的环境中,桂花悄然飘落的情景。
“夜静春山空”,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寂静和春山的空旷。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亮出来惊动了鸟儿,它们不时地在山涧中鸣叫,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丝生机。
孩子们在赏析这首诗时,可以试着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身处这样一个安静而美丽的山谷中,感受那份宁静与祥和。
还有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人在睡梦中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啼叫声。
想起昨夜的风雨声,不知道吹落了多少花朵。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孩子们可以通过想象春天早晨的景象,来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变化的关注。
王昌龄的《出塞》也是一首经典之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用互文的手法,展现了历史的悠久和边关的沧桑。
“万里长征人未还”,则表达了对戍边战士的深切同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体现了诗人希望有英勇的将领来保卫边疆,使国家安宁的愿望。
对于这首诗,孩子们可以了解一下古代的边塞战争和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小升初全部古诗词及详解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②?暖风熏得游人醉③,直把杭州作汴州④。
[2-3]注释①题:写。
临安:南宋的都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邸:府邸,官邸,旅店,客栈。
这里指旅店。
②休:暂停、停止、罢休。
③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
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贵族。
④直:简直。
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原北宋都城。
[1][3]译文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城当成了汴梁城。
[1][3]3创作背景这首《题临安邸》七绝选自《全宋诗》卷二六七六,全国历代宋诗选本中,此诗必选不误。
原诗写在南宋皇都杭州的一家旅舍墙壁上,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
[2]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宋王朝对西夏、金的屈辱退让换取苟安。
其结果是,中原被占,两朝皇帝做了俘虏。
然而,此一教训并未使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略为清醒;他们不思恢复,继续谋求“王业之偏安”。
宋高宗南渡后,偏安东南一隅。
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有终焉之志,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
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
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窝”之号。
几十年中,这些人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封),竟完全忘记了国仇家恨。
一些爱国当作志士对此义愤填膺,纷纷指责统治者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
[2]明日歌(明代钱鹤滩诗歌)《明日歌》是明代的钱福根据文嘉《今日歌》续作的一首诗歌。
小升初必背古诗汇总及解释
小学唐诗宋词汇总一年级上册山村宋〃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译: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作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进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译:头上戴的鲜红的帽子用不着去裁剪,全身穿着洁白的衣裳走了过来。
平素从不轻易开口说话,但它一啼叫,千家万户就会把门打开。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3、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锄禾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墙角里有几枝梅花,迎着寒风独自开放,远远的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花香飘过来。
一年级下册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作者孟浩然(唐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
2.闻:听。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1.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2. 西岭:指岷山。
3.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4. 泊:停靠。
〘译文〙一对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一行白鹭飞上碧澈如洗的蓝天。
窗口正对着岷山的千山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的万里行船。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李白坐船正准备出行,忽然听到岸上的以脚踏为节拍的唱歌声。
小升初文言文翻译加注释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翻译:
慈爱的母亲手里拿着线,为游子缝制衣服。
在临行前,母亲密密地缝制,担心游子迟迟不归。
谁说细小的草心,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
注释:
1. 慈母手中线:慈爱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
慈母,指对子女充满慈爱的母亲;手
中线,指母亲手中的针线,代指母亲为子女付出的辛勤劳动。
2. 游子身上衣:游子身上穿的衣服。
游子,指离开家乡到外地谋生的人;身上衣,指游子所穿的衣服。
3. 临行密密缝:在临行前,母亲密密地缝制衣服。
临行,指即将出发;密密缝,
形容母亲为游子缝衣服时的细致和用心。
4. 意恐迟迟归:意思是担心游子迟迟不归。
意,心思;恐,担心;迟迟,拖延时间。
5. 谁言寸草心:谁说细小的草心。
谁言,谁说;寸草心,指细小的草的心脏,比
喻微小的恩情。
6. 报得三春晖: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
报得,能够报答;三春晖,指春天的
阳光,比喻母亲的慈爱。
这首诗通过描写母亲为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诗中运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意更加深刻,情感更加真挚。
这首诗不仅是古代文学中的佳作,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道的生动体现。
小升初语文知识积累——古诗详解及试题必背
小升初语文知识积累—小学必背古诗二十一、《华山》宋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直译:华山高耸,只有天在它的上边,再没有别的山能与它同高齐肩。
抬头望,江上太阳近在眼前,低头看,白云在脚下下盘旋。
2、有趣的是,历史上还有一位曾三步成诗的诗人,他便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寇准。
据史料载,寇准年少时,其父宴请宾客,酒至酣,一客人提议请寇准即席赋诗助兴,寇准欣然应允。
客人命题为《咏华山》。
接题后,寇准踱步思忖,至三步,一首五绝脱口而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寥寥数句,道出西岳华山雄伟峭拔之势,满座宾客无不叹服。
3、作者: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汉族。
字平仲。
寇准与宋初山林诗人潘阆﹑魏野﹑“九僧”等为友﹐诗风近似﹐也被列入晚唐派。
4、相关习题(1)《华山》这首诗主要写了华山的______。
(高)(2)本诗通过对于( )衬托出了华山的高二十二、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直译:早晨辞别了耸立在云霞里的白帝城,坐船而下,相距千里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回去。
两岸的猿猴的叫声一直在山谷回响,轻便的小船,已经穿过了万座重重的高山。
2、重点词语解释:(1) 早发白帝城:意思是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 朝辞:早上辞别。
(3) 千里江陵:传说江陵据白帝城接近一千里。
3、相关考题(1)《早发白帝城》是写唐朝大诗人(李白)在(早晨)时从(白帝城)出发。
(2)“万重山”与“一日还”突出了诗人回家时的( 愉快)心情。
(3)李白的时擅于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
《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与本诗中的哪一句同样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轻舟已过万重山)二十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直译:老朋友孟浩然与我在黄鹤楼辞别,在繁华盛开的三月,他乘船东下去扬州,孤单的船儿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绵延的长江水滔滔不绝的在天边奔流。
202X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古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表达,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202X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的《古诗词赏析》。
一、《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色,展现了历史的壮丽与风云。
二、《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对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壮丽事物的长时间观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心境的向往和追求。
三、《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忧愁和对生活的反思。
四、《静夜思》——李白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五、《春晓》——孟诜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描绘了春天的宁静和生机,表达了对生命之美的赞颂。
六、《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通过对夜晚江枫和渔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对人生的思考。
七、《登山》——黄登福阳关万里道,黄河九曲人扁舟。
山势如刀削,河流似细线。
上山不觉道途险,下山愁又乌云怅。
此时非淡漠,万象有得明。
通过登山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八、《汉江临泯》——林则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猿鸟隐荒壑,豺狼窥墟址。
鳌头仰湍津,龙吟如裂石。
江界岸迢遥,出没多人稀。
谷口鸿雁止,断崖日影移。
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展现了江山的磅礴与风采。
以上是《古诗词赏析》的内容,通过欣赏这些古诗词,可以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思考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和语文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及注释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注释
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名杜元颖。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鸦:鸦雀。
冷露:秋天的露水。
尽:都。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诗人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古人以为霜露之类似雨雪都从天而降,因而诗人探桂时奇怪冰凉的露水把花枝沁得这么湿却没听到一点声音。如此落笔,既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现了夜之深和静,似乎桂香与寒气袭人而来了,带给人以美的联想。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落:在,到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这句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人以难忘的印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联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周邦彦《蝶恋花·早行》词有“月皎惊乌栖不定”句,就是写这种意境。)“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涕:眼泪。零:落下。
清且浅:清又浅。
相去:相离,相隔。去,离。复几许:又能有多远。
盈盈:水清澈、晶莹的样子。一说形容织女,《文选》六臣注:“盈盈,端丽貌。”
一水:指银河。
间(jiàn):间隔。
脉(mò)脉:含情相视的样子。一作“默默”,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赏析
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外戚。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外戚。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注释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的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音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音节和谐,质朴清丽,情趣盎然,自然而贴切地表达了物性与情思。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十五夜望月
唐代: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盈盈”或解释为形容水之清浅,或者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文选》六臣注:“盈盈端丽貌。”是确切的。人多以为“盈盈”既置于“一水”之前,必是形容水的但盈的本意是满溢,如果是形容水,那么也应该是形容水的充盈,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浅。把盈盈解释为清浅是受了上文“河汉清且浅”的影响,并不是盈盈的本意。《文选》中出现“盈盈”除了这首诗外,还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亦见于《古诗十九首》。李善注:“《广雅》曰:‘赢,容也。’盈与赢同,古字通。”这是形容女子仪态之美好,所以五臣注引申为“端丽”。又汉乐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也是形容人的仪态。织女既被称为河汉女,则其仪容之美好亦映现于河汉之间,这就是“盈盈一水间”的意思。“脉脉”,李善注“《尔雅》曰‘脉,相视也’。郭璞曰‘脉脉谓相视貌也’。”“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小升初古诗释义及赏析
寒食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诗一开篇,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牵牛郎,既是“河汉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汉女”心中的牛郎。这第一句是立足织女的感觉来写,第二句才正面写织女。这一二句诗就为后文的种种场面描写、情思描写而张了本。“皎皎河汉女”是写景也是写人。“皎皎”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也是为后文的“清且浅”做铺垫,同时也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
这首诗感情浓郁,真切动人。全诗以物喻人,构思精巧。诗主要写织女,写牵牛只一句,且从织女角度写,十分巧妙。从织女织布“不成章”,到“泪如雨”,再到“不得语”,充分表现了分离的悲苦。诗对织女的描写很细腻,抓住了细节,如“纤纤擢素手”“泣涕零如雨”。同时,“札札弄机杼”又是动态的描写。这样,人物就在这样的描写中跃然而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这首诗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马诗唐Βιβλιοθήκη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外戚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迢迢牵牛星
两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注释
迢(tiáo)迢:遥远的样子。牵牛星:河鼓三星之一,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
皎皎:明亮的样子。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隔河相对。河汉,即银河。
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
擢(zhuó):引,抽,接近伸出的意思。素: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