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发表时间:2012-07-06T17:19:20.147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5月(下)供稿作者:谢光伦[导读] 数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数学的发展成就了科技的进步,科技的创新又推动了数学的飞跃。谢光伦(贵州省大方县第四中学,贵州大方 551600)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5-0060-01
摘要:数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数学的发展成就了科技的进步,科技的创新又推动了数学的飞跃,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不但要传授好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立足于“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因此,结合数学课本中的科技素材适时地渗透科技教育、树立学生为科学而献身的理想、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提升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主渠道。,从而培养出符合新世纪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数学;科技
数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工具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因此,数学的发展成就了科技的进步,科技的创新又推动了数学的飞跃。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在传授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如何学好数学,更会用好数学。引导他们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付诸于科学的发明及创造,为科技的腾飞插上“翅膀”,为科技的提升补充“血液”。离开了数学作为工具,科学技术的进步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下面,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谈谈我的体会。
一、把握时机,适时地渗透科技教育
数学是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重要学科。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科技素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将科技教育有机渗透于数学课堂中,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将科技教育、知识更新和能力培养放在同一教学目标上,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力求符合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做到学科教学和科技教育的有机整合。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挖掘数学教材中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有利素材,使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到应有的数学知识,而且从中学到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有意识地渗透科学技术教育,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的价值,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以数学为“载体”推动科技的高速飞跃。
二、利用素材,激发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理想
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重视课本上的纯数学知识的讲解,却轻视课本阅读材料、例题和习题中科学素材的使用,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事实上将鲜活的科学素材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究欲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教学中应紧密联系教材,通过相关数学史料,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主动性、趣味性,特别是利用典型问题,介绍某些数学思想、方法、定理、公式产生的背景和探究过程,可以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来源,启迪学生的科技思维。结合以数学家名字命名的定理、公式,介绍这些数学家的生平数学成就和对数学的追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追求真理的良好科技品质;同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探讨如何深刻挖掘数学教材中科技教育的素材;如何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更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学生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在科技研究中的作用;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科技意识的培养等问题,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更新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中的“传与授”关系,其环节主要体现为师主动与生被动,其过程均以老师为“轴心”在转,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线,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犹以教师单枪匹马唱独角戏式的讲授方法居多,其教学教法均以“满堂灌”和“填鸭式”为主,以题海战术作为训练的模式,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标准。然而新课改模式下不仅要求教师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要求教师树立以培养科技创新精神为主的教育理念,实现这个理念的转变实质是要从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教师应理性引导好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应当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主动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才能真正的学有所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同时,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应教会学生的数学思想及方法。因此教师角色和理念的转变至关重要,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更好地垂炼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并且新课程理念提倡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这些理念老师们都能铭记于心,在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的双重影响下,特别是在我们西部地区,虽然新课程的改革已历经数十载, 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和普遍追求升学率观念的影响,多数数学老师的教学手段都是在围绕着考试的指挥棒在转,教学方法均呈“穿新鞋,走老路”的态势,没有真正把新课改的理念落到实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反思之余,呼吁我们数学教师应理性回归课堂,站在孩子们的立场感同身受,把真正的课堂还给孩子们,充分给孩子们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这对提升孩子们自身素质将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在合作中创新,在合作中收获成功。这对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作好了强有力的铺垫。
总之,数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阵地,要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践、创新,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探索和教育改革,大胆地进行教育尝试。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出符合新世纪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简介:
谢光伦(1975.2-),贵州大方人,大方县第四中学数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