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教案

那阳镇大联小学乐冬梅

教学目标:

1、探索:让学生从“一格代表一个单位”过渡到“一格代表2个单位。

2、能正确画条形统计图

3、看统计图中的直条能清楚地发现随着年级的增加近视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从而使学生明确预防近视要从小做起,从我做起。

教学难点:探索出用“1个格表示2个数量单位”。

教学用具:课件、条形图卡片2张

教学过程:

(一)、教学

一、猜想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动物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

大联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们啊也喜欢动物。大家想不想知道她们都喜欢什么些什么动物呢?《播放动物图片》

2、师:在这四种动物里大联小学的同学最喜欢哪种动物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告诉同学们一点信息,让同学们好好猜一猜,《播放问题》这里有四种小动物,①喜欢小兔最多;②喜欢乌龟最少;③喜欢的狗比猫多。“喜欢这四种动物的数量还可以用下面的条形图来表示” (出示条形统计图并让学生拿出图1)

3、师:猜一猜,这四个条形图分别表示哪一种动物呢?请在图中表示出来

4、猜想每一种动物是多少个人喜欢呢?请在统计表中表示出来

5、师:看来大家认为这条形图是一格表示一个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

6、课件随之出现以一格表示一个人的统计图。

(让学生引出一格表示一只)

[说明:设计猜想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从“一格代表一个单位”过渡到“一格代表2个单位”搭桥,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突破难点

1、师:那我们猜得对不对呢?条形图是这个意思吗?(课件再次切换到动物图)大联小学二年级分别有多少同学喜欢这四种动物呢,怎样才能知道呢?

2、师:去“数”,那也就是一年级所学的――引出课题“统计”(板书)。

3、师:现在去数是不可能了,不过老师这里还有一个信息:《播放提示信息》现在我们一起来统计喜欢4种动物各有多少人,好不好?

(指导学生拿出记录单)

4、师:看提示一,你们准备怎样来记录呢?

提示:画“正”,因为一个“正”能记录5个,数起来很方便!

其实,用“正”字记录在一年级已经用过,大家都会用这个方法吗?

那我就考考大家了,今天我们就统一用画“正”来记录

画完检查

5、师:大家真行,确实会用“正”字记录!

6、师:信息全部提供完了,数一数,各有多少人喜欢这四种动物?学生汇报

将学生作品在展示台展示

(说明:由于一年级时画“正”字学生已经学过,但只是统计一项,而这里是四项,还是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开始统计时特别加强了指导。)

三、验证分析:

1、师(指统计表数据):看看动物的实际人数,再看看我们之前猜想的人数,我们猜对了吗?

2、师:太可惜了!(课件再出示条形图,标记上0、1、2……)我们在看条形图为什么没有猜对呢?难道,还有什么秘密吗?(先让生独立思考一会,然后同桌交流一下)

让学生交流出一格表示两个人

3、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师:其它同学呢?来看看图,是他说的这样吗?

5、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图的秘密!既然是一格表示两个人,那这幅图还能用这样的数量标记吗?(指课件条形图上0、1、2……)

师:应该怎样改一下?(引导生边数边改,课件逐一显示0、2、4……。)

(说明:学生已经熟悉了“一格表示1个数量单位”的条形图,所以一开始给出的条形图故意隐去格线左边的数量标记,让学生由猜想入手,埋下认知冲突的引子。结果实际统计出来的数据跟猜想的毫不相同,但确实又有某种规律!这就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独立思考和互相交流,学生很快发现条形图是用“一格表示2个人”,并据此将格线左端的数量标记更改为0、2、4……至此,学生“眼前一亮”,知道了还可以这样画条形图,感觉很新奇,很有趣。通过探索又发现了统计的另一种规律。)

四、构建:

1、师:在这个统计活动中,我们一起画“正”统计了大联小学二年级同学四种动物的人数,并把数字填入表中,这张表叫做----(“统计表”);并且还涂条形表示出了这些数据,这幅图叫做—--(“统计图”),师强调:因为是画条形表示的,准确地说叫“条形统计图”)

2、师:今天学习的条形统计图和一年级学习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思

考,四人小组讨论)

(今天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是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单位;一年级是一格表示1个单位。)

4、师:如果数量更多了,用一格表示2人还不够画,怎么办呢?

那就用一格表示3人、5人……

5、师:以后还会遇到更大的数据,一格还会表示更大的数量单位。

(说明:在仔细观察了表格的数量与统计数量后,学生恍然大悟,体会到“一格表示2个”的必要性,并由此推想到,统计数据更大时,完全可以用“一格表示多个”来画条形图!就这样,在亲身经历“猜想――统计――验证分析”的数学活动中,不断地解决矛盾冲突,思维不断升华,新知构建水到渠成,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近视人数统计

1、师:我们再来看一则信息(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小声读)

有人对1991年出生的100名儿童得近视的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四年级时有4人得了近视,五年级时近视人数9人,六年级时近视人数是18人(出示统计表)

2、师:请拿出图2,独立填写上面的统计表。

师:三个时间段,近视人数各有多少人?请在下面的条形统计图里画条形表示出来。(师巡视指导)

3、师(展示一生的作品):大家跟它画的一样吗?18人只需要涂几格?9人呢?

4、师:看,这些条形在怎样变化?(师手势语引导观察图)

一个比一个长

5、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近视的人数越来越多了

……

(播放结束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