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大鼓和小鼓》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大鼓和小鼓》教学反思

《大鼓和小鼓》教学反思

《大鼓和小鼓》教学反思
《大鼓和小鼓》教学反思
这学期换了新的工作环境,并担任了一年和五年的音乐教学工作,今年也是我第二次教一年级,可以说小学低段教学中,我的经验是很少的,自己也只能从别的老师的课中和自己平时不断的积累和探索中前进。

通过这一段的教学,我发现孩子对声势的兴趣是很浓厚的,例如这一课,在唱到“擂起大鼓咚咚,敲起小鼓通通通”时,小朋友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其实我在备课时想到他们会很喜欢这个声势的表现,但没想到现场会有点失控,脚跺的音乐教室仿佛都在颤动,好在我及时的稳住了阵脚,让他们聆听两种跺脚声的对比,小朋友们知道了要用美的声音表现歌曲,随后我就抓住了这一点让他们学习歌曲,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让他们拍手,跺脚,还有拍腿,拍座位,拍身体各部位,和旁边的小朋友配合拍节奏,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这中间来。

在节奏掌握熟练以后,我又示范敲击大鼓和小鼓,也让孩子们都来感受一下,他们的积极性就更高了,既初步学会了敲鼓,又掌握了节奏,更重要的是这首歌曲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丝毫不觉得这一节课时间漫长,乏味。

所以我想针对低年级小朋友可以抓住声势这一点进行教学,因为他们会的音乐知识相对较少,技能也很欠缺,所以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局限一些,但是他们
愿意唱,愿意表现,敢于表现,针对这几点来进行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当然不是所有的课都能用声势表现,有时上课我也觉得无计可施,很迷茫,难道就唱?上一年级的课还真是挺难,但是我想在自己不断的探索,积累和学习中我会找到更多办法的,向其他老师学习,但更重要的还是自己要不断的思考,实践,走自己的教学之路,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走别人走过的路,替别人延续梦想。

《大鼓和小鼓》教学反思(精选5篇)

《大鼓和小鼓》教学反思(精选5篇)

《大鼓和小鼓》教学反思(精选5篇)《大鼓和小鼓》教学反思1我在教一年级学生演唱《大鼓和小鼓》这一课中,让学生采取听唱方法学习歌曲。

开始时只让学生歌唱模仿鼓声,和老师进行接唱,增加学习的趣味,然后再逐渐完整的歌唱全曲。

在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后,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分组歌唱。

一组唱大鼓,一组唱小鼓,要求分组的接唱要案节奏稳定、音调准确、衔接紧凑、会看指挥。

通过对前面知识的掌握,学生能够恰如其分的表现歌曲的强和弱,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入,感情也能更准确的表现。

《大鼓和小鼓》教学反思2“大鼓和小鼓”是一节奥尔夫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主要让幼儿喜欢和教师、同伴一起参加音乐游戏;感受大鼓、小鼓的不同的节奏,发展音乐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有大鼓和小鼓;活动过程中,小朋友们很喜欢敲大鼓、小鼓,打节奏。

活动的重难点是激发幼儿喜欢参加音乐游戏的兴致并感受大鼓和小鼓不同的节奏。

在本次活动中,小朋友们知道dong dong 和tong tong,但在唱的时候,有的孩子不能区分强弱,什么时候唱的高,什么时候唱的低,觉着好玩有趣,象声词唱的都一样高。

因而在唱之前,要让幼儿多聆听感知。

上课过程中,幼儿对于歌曲的学习虽然有些困难,但最终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的运用强弱对比,实物演奏的方法来演唱歌曲。

在用大鼓小鼓敲击乐器“感应强弱”时,小朋友很积极的敲,但节奏、强弱把握有待提高,部分幼儿节奏感不强,拿到乐器会敲个不停。

对此,在发乐器之前,可先让幼儿拍手,拍身体不同部位先进行练习,熟悉节奏;对于小朋友能力的预设不够准确,关注不够多,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歌曲教学中,遇到问题未能灵活解决,老师掌控课堂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大鼓和小鼓》教学反思3《大鼓和小鼓》这首歌曲虽然只有8小节,但所包含的音乐要素却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唱会,还要让学生感受这四种音乐要素的特点,使他们获得音乐的美感。

教材中出现的“脚”和“手”,既是力度强弱对比的体现,也使歌曲更有趣味性。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大鼓和小鼓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大鼓和小鼓人教版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学语言需要更加生动形象,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有些小组的讨论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调整教学节奏,给学生们更多的思考和交流时间。
2.学习基本演奏方法:教授学生如何正确握鼓槌,掌握大鼓和小鼓的基本演奏方法。
3.演奏练习:以歌曲《大鼓和小鼓》为载体,进行集体演奏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4.歌曲学习:学习演唱《大鼓和小鼓》歌曲,加强音乐表现力。
5.音乐游戏:设计以大鼓和小鼓为主题的音乐游戏,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参与度。
(4)歌曲情感表达:一年级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较难把握情感表达。
突破方法:教师通过示范、引导,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感,学会用音乐表达情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大鼓和小鼓》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听到过鼓声?”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大鼓和小鼓的奥秘。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大鼓和小鼓人教版》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欣赏能力,通过对比大鼓与小鼓的音色,提高学生对音色的辨识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与创作能力,通过学习大鼓和小鼓的基本演奏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节奏表达情感,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通过集体演奏练习,让学生学会倾听、配合,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尊重意识,了解大鼓和小鼓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运用,增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与尊重。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大鼓和小鼓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大鼓和小鼓人教版
a.音色特点:通过实际演奏和听觉辨识,让学生掌握大鼓音色低沉、浑厚,小鼓音色清脆、响亮的特点。
b.简单节奏:教授学生使用大鼓和小鼓演奏强弱节奏、节奏型,如“咚咚锵,咚咚锵”(强、弱、强、弱)。
2.教学难点
-知识难点:区分大鼓和小鼓的音色,掌握不同节奏型的演奏。
-能力难点:协调身体动作与节奏,进行合作演奏。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鼓和小鼓的音色特点、演奏技巧以及在音乐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大鼓和小鼓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音乐。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较高,但实际操作时却容易出现混乱。针对这一点,我认为在讲授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例如,在介绍大鼓和小鼓的音色时,可以让学生亲自演奏,以便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两者的差异。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非常受学生欢迎。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思考、交流,不仅提高了音乐素养,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这一点,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大鼓和小鼓的基本概念。大鼓是一种低音乐器,音色低沉、浑厚;小鼓则是一种高音乐器,音色清脆、响亮。它们在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丰富音乐的表现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音乐来感受大鼓和小鼓的音色差异。在这个案例中,大家将听到大鼓和小鼓如何共同演奏出美妙的旋律。

《第一单元唱歌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唱歌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唱歌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唱出《大鼓和小鼓》的歌曲旋律。

2. 了解大鼓和小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3.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唱出《大鼓和小鼓》的歌曲旋律。

2. 难点: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互相配合,共同完成音乐表演。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大鼓和小鼓》的音乐及相关乐器(如小鼓)道具。

2. 制作教学PPT,展示歌曲旋律和乐器图片。

3. 安排小组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

4. 提前与学生家长沟通,确保家长了解课程内容和活动安排。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首节奏明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拍打。

接着,教师出示大鼓和小鼓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这两种乐器的外形和声音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歌曲学唱(1)教师播放《大鼓和小鼓》歌曲录音,学生聆听歌曲;(2)教师引导学生学唱歌词,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音准;(3)教师利用伴奏乐器,带领学生拍打节奏,熟悉歌曲旋律;(4)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和伴奏,增强合作意识。

3. 休止符教学(1)教师出示休止符的符号,向学生介绍休止符的含义和作用;(2)教师播放含有休止符的歌曲录音,引导学生感受休止符的停顿作用;(3)教师带领学生练习休止符的拍打节奏,掌握正确的停顿时间。

4.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可以用大鼓和小鼓来表现?学生讨论并回答;(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乐器合奏,尝试演奏其他歌曲;(3)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大鼓和小鼓伴奏曲。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大鼓和小鼓的节奏,并能够准确地将节奏融入到歌曲中。

2. 学生能够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大鼓和小鼓教案反思

大鼓和小鼓教案反思

大鼓和小鼓教案反思教案名称:大鼓和小鼓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大鼓和小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内容:1. 大鼓和小鼓的基本知识:包括乐器的构造、演奏姿势、演奏技巧等。

2. 大鼓和小鼓的基本节奏和音符:通过教授基本的鼓点和节奏模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鼓的基本演奏技巧。

3. 合奏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大鼓和小鼓的合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大鼓和小鼓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大鼓和小鼓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包括乐器的构造、演奏姿势、演奏技巧等。

3. 示范演奏:老师进行示范演奏,让学生听到正确的节奏和音符。

4. 学生练习: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进行练习,逐渐掌握基本的鼓点和节奏模式。

5. 合奏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大鼓和小鼓的合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6. 反思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整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收获和困惑,并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2. 通过学生的演奏表现和合奏练习的效果,评估学生对大鼓和小鼓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2. 教学方法和策略:教案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或改进?3. 学生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如何?是否需要采取更多的互动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4. 教学资源:教案中使用的教学资源是否充分?是否需要增加或替换其他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5.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方式是否准确和全面?是否需要增加其他评估方式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对教案的反思和评估,不断改进和提升教学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一年级音乐《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音乐《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音乐《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1、歌曲《大鼓和小鼓》2、音乐游戏:我是小鼓手教学目标:1、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2、能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教学思路:《大鼓和小鼓》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

全曲共八小节,四个乐句,独具匠心的旋律用较低的声音和“X X”的节奏相结合,表现大鼓的音色特点;用较高的声音和“XX X”的节奏相结合,表现小鼓的音色特点,使学生形象生动地感受到大鼓和小鼓声音在高低、强弱、音色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难点:1、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演奏歌曲。

2.能利用打击乐器或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并在尝试、实践的过程中,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教学难点:3、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鼓、小军鼓、动物头套、贴图、音响设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1、猜谜语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肚皮都是空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抓住儿童好奇的心理,在有效引发其对课程的兴趣的同时,清晰、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乐器—鼓。

2、玩乐器(1)认识乐器:大鼓和小鼓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鼓朋友,他们来和大家一块玩呢一个叫大鼓。

×××嗨你好!一个叫小鼓,也叫小军鼓。

×××××你好小朋友(2)通过敲击、观察正确分辨大小鼓在声响、形状、敲击方式上的区别。

师:大鼓小鼓真有礼貌,小朋友要不要也和他们问好呢?运用生动的语言邀请学生进行乐器的敲击。

(3)找出合适衬词,为歌曲学唱做好准备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为大小鼓在声响和击奏方式上分别找出合适的衬词。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词语,运用于歌曲的学唱而并非完全一致的按照书本上的来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尊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有效的提升了他们对于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积极性。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大鼓和小鼓∣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大鼓和小鼓∣人教新课标(2023秋)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大鼓和小鼓》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所不同?”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音高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音高的基本概念。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大鼓和小鼓的音高就是它们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音高是音乐的基础元素,它决定了旋律的美感。
5.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美感,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音高辨识: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通过大鼓和小鼓的音高辨识,理解音高的概念。例如,通过比较两种鼓的敲击声音,让学生感受音高的高低差异。
(2)基本节奏感知: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感,学会跟随歌曲节奏进行敲击。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大鼓和小鼓的音高差异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积极参与到音高的探索中来。在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时,我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音高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敲击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音高的变化。
新课讲授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节奏掌握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通过肢体动作和敲击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音高的变化,这有助于加深他们对音高概念的理解。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大鼓和小鼓∣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大鼓和小鼓∣人教新课标(2023秋)》的教材内容基于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本节课的核心教学内容包括:

《大鼓和小鼓》教学反思10篇

《大鼓和小鼓》教学反思10篇

《大鼓和小鼓》教学反思系列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反思一: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大量的互动环节,如让学生亲自敲击大鼓和小鼓,感受声音的差异,以及通过游戏和律动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这些互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让他们在操作中加深了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某些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活动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未来,我需要更加注重活动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反思二:《大鼓和小鼓》是一首旋律简单、节奏明快的歌曲,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歌曲背后的音乐元素和情感表达。

在后续的教学中,我需要增加对歌曲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歌词等多个角度理解歌曲,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反思三:本节课中,我尝试通过拍手、跺脚等声势动作来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但发现部分学生在节奏把握上仍存在困难。

这提示我,在未来的节奏教学中,需要探索更多创新的方法,如使用节奏卡片、节奏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节奏知识。

反思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兴趣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学生对大鼓和小鼓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另一些学生则显得较为被动。

这要求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和形式的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反思五: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大鼓和小鼓这两种乐器,以及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

然而,我也意识到,教学资源的利用仍有提升空间。

例如,可以引入更多种类的鼓类乐器,让学生感受不同鼓的声音特点;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音乐体验。

反思六:在音乐课堂中,课堂管理尤为重要。

本节课中,我通过设定明确的规则和奖励机制,有效维护了课堂秩序。

然而,我也发现,在某些环节,学生的情绪较为激动,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提示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课堂管理的艺术性,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引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小学音乐_(唱歌)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唱歌)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歌曲《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对比,能初步分辨出声音的强弱、音色、节奏、高低。

2.学会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能够背唱歌曲。

3.掌握用声势与歌唱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并应用到歌曲《大鼓和小鼓》的演唱活动中。

【重点难点】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大鼓和小鼓”。

2.歌曲中音程的跳进较多,如“1~5.”“1~5”“5.~1”的准确演唱。

【突破策略】1.借助跺脚和拍手等声势动作表现力度的变化,增加演唱时的情趣。

2.采用柯尔文手势等方法把握音准,辅助歌曲的学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大鼓、小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按音乐课堂常规要求,做好上课准备。

二、新课导入,创设情境1.猜谜语一只大桶圆又圆,上下是皮肚里空,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

指生答。

2.玩乐器(1)认识乐器:大鼓和小鼓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鼓朋友,他们来和大家一块玩呢。

一个叫大鼓,也叫大军鼓:嗨,××| ××| 你好,你好!一个叫小鼓,也叫小军鼓。

××× | ×××‖你们好,小朋友!(2)师:大鼓小鼓真有礼貌,小朋友要不要也和他们问好呢?运用生动的语言邀请学生进行乐器的敲击。

(3)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音色的对比)大鼓—咚咚;小鼓—嗵嗵嗵。

(4)哪一种声音强,哪一种声音弱?(力度的对比:强弱)3.教师评价及总结,大鼓声音低沉力度强,小鼓声音清脆,力度弱。

4.学生节奏模仿。

X X X X | X X | X X X X | X X X ‖我是大鼓咚咚,我是小鼓嗵嗵嗵教师语: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鼓的歌曲——《大鼓和小鼓》。

三、新课教学1.聆听范唱(1)初听,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听前提问: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指生答。

听后提问:用身体做什么动作,可以模仿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呢?学生回答可以用跺脚和拍手模仿。

第一单元歌曲《大鼓和小鼓》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歌曲《大鼓和小鼓》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节奏,以及鼓的演奏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鼓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正确敲击鼓、如何表现鼓的音色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鼓演奏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鼓的基本演奏方法和节奏变化。
4.合作与交流:分组合作演唱和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5.文化理解与尊重:了解鼓在民族音乐中的地位,引导学生尊重并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在音乐领域的感知、表现、创造、合作及文化理解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一年级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兴趣和挑战。通过《大鼓和小鼓》这首歌曲的教学,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学生对鼓乐器的兴趣浓厚,但在掌握节奏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节奏感。
2.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偏离主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
第一单元歌曲《大鼓和小鼓》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歌曲《大鼓和小鼓》。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鼓这种打击乐器,了解其基本构造和演奏方法;学习《大鼓和小鼓》歌曲,通过演唱、演奏、身体动作等方式,体验音乐中的强弱节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 唱歌 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唱歌 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唱歌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并理解其旋律和歌词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欣赏能力。

3. 通过歌曲学习,增强学生的自大心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 难点:理解歌词所表达的含义,并通过歌曲感受音乐的美感和魅力。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教学用的音乐器械:小鼓、大鼓等。

2. 准备与歌曲相关的PPT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和歌曲。

3. 安排教室环境,确保学生能够舒适地参与音乐活动。

小学音乐课程《唱歌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用柔和、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感受大鼓和小鼓不同的节奏和音色。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表演,增强团队精神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 学会用肢体语言表现大鼓和小鼓的不同特点。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四、教学过程环节一:组织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室开始时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教室,营建良好的音乐氛围。

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如音阶、音符等,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环节二:歌曲学习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单的歌曲引入新课,如《小星星》等,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歌曲教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乐器或手拍的形式传授大鼓和小鼓的节奏,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 歌曲练唱: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再三练习歌曲,加深对歌曲的记忆和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环节三:乐器演奏和节奏游戏1. 乐器演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打击乐器演奏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音色。

《第一单元唱歌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人教版12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唱歌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人教版12一年级上册

《唱歌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大鼓和小鼓的不同音色,能够辨析出大鼓的浑厚和小鼓的清脆。

2. 通过演唱,学生能够理解音乐旋律中的强弱规律,并尝试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大鼓和小鼓的节奏特点。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辨析出大鼓和小鼓的音色,理解音乐旋律中的强弱规律。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大鼓和小鼓的节奏特点,提升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音乐器材(大鼓、小鼓、乐器等)以及相关教具。

2. 制作PPT,用于展示音乐旋律和节奏。

3. 布置学习任务单,要求学生记录学习过程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音乐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听到刚才的音乐中有什么声音?”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入本课主题——大鼓和小鼓。

教师出示大鼓和小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鼓的外形和颜色,并介绍大鼓和小鼓的特点和音色。

2. 欣赏歌曲(10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大鼓和小鼓》的伴奏音乐,引导学生欣赏。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适时介绍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并带领学生轻轻哼唱。

随后,教师播放原版演唱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韵味和情感表达。

3. 学唱歌曲(15分钟)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让学生跟伴奏轻轻唱。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学生齐声演唱歌曲,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4. 表演歌曲(5分钟)教师出示小鼓等乐器,引导学生分组表演歌曲。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肢体语言、表情等方式表现大鼓和小鼓的不同特点。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

5. 课堂小结(3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学生继续发扬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唱多表演,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小学音乐_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2. 学会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能够背唱歌曲。

3. 掌握用声势与歌唱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并应用到歌曲《大鼓和小鼓》的演唱活动中。

教学重、难点1. 感受大鼓与小鼓的声音及强弱力度特点。

2. 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

3. 手势和歌唱结合表现歌曲情绪。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不仅有音色、音高的模仿,还有力度的模仿。

可以在演唱中引导学生用拍手、跺脚以及演唱来表现力度变化,增加歌曲学习的趣味性。

歌曲中有五度、六度的跳进,在教唱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设计动作表演,再按节奏朗读歌词,之后跟音乐边表演边哼唱,便于把歌曲唱准。

歌曲学习完,还可以鼓励学生用与教材要求不同的,自己创造的声音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导入欣赏《大鼓和小鼓》音色区别。

提问:这两种乐器是什么?模仿出它们的声音。

学生回答问题,模仿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教师评价及总结,大鼓声音低沉,小鼓声音清脆。

学生再次模仿。

教师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大鼓和小鼓》。

二、《大鼓和小鼓》学习歌曲(一)声势表现1. 初次聆听《大鼓和小鼓》音频。

提问:做什么动作发出声音可以模仿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呢?学生回答可以用拍手和跺脚模仿。

2. 教师带领学生在“咚”和“嗵”的地方用拍手和跺脚模仿乐器不同音色。

教师播放音乐,个别学生带领其他人做动作。

教师评价后,再次个别或集体听音乐做动作。

3. 拍手跺脚代替原有歌词。

教师范唱,学生在“咚”和“嗵”的地方用拍手和跺脚模仿乐器不同音色代替教师的演唱。

教师在“咚”和“嗵”的地方只弹琴不唱。

个别学生在前面带领其他同学进行这个活动。

教师范唱,集体再次用动作代替歌词。

(二)学习歌词1. 欣赏《大鼓和小鼓》歌词节奏朗读。

教师分句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教师评价及总结后集体按节奏读歌词。

2. 教师弹琴,学生边拍手跺脚边读歌词。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5大鼓和小鼓-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5大鼓和小鼓-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一年级上册音乐课上,我们学习了《大鼓和小鼓》这一章节。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鼓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鼓的声音并不熟悉,导致他们无法积极参与讨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在课前提供一些鼓声的音频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鼓的音色。
1.教学重点
(1)认识大鼓和小鼓:学生能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大鼓和小鼓的外观、演奏方式及其音色特点。
举例:讲解大鼓和小鼓的形状、大小、材质等,演示如何正确击打大鼓和小鼓,让学生感受和区分它们的音色。
(2)学习基本的强弱节奏:学生掌握音乐中的强、弱拍概念,并能够运用大鼓和小鼓进行演奏。
举例: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动作,让学生理解强弱节奏的概念,引导学生用大鼓和小鼓分别表示强拍和弱拍。
解决方法:提供一定的创作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流程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5大鼓和小鼓-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大鼓和小鼓》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听到过鼓的声音?”(如街头表演、电视节目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鼓的音色和节奏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节奏。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鼓和小鼓的基本概念、音色特点以及它们在音乐中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强弱节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音乐。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5 唱歌 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5 唱歌 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唱歌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歌曲《唱歌大鼓和小鼓》的歌词内容。

2.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3. 引导学生通过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社交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唱歌大鼓和小鼓》,并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含义。

2.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肢体语言(如拍手、跺脚等)来表现歌曲的节奏感。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音乐器械(如小鼓、小镲等),以便在教室上进行节奏训练。

2. 准备歌曲《唱歌大鼓和小鼓》的歌词卡片,以便学生记忆歌词。

3. 准备一些与歌曲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鼓的图片或播放一段鼓的录音,引发学生对鼓的兴趣,并引出课题《唱歌大鼓和小鼓》。

2. 基础知识学习:教师讲解大鼓和小鼓的基本知识,如鼓的结构、制作材料、声音特点等。

同时,教师示范敲击大鼓和小鼓,帮助学生了解鼓的敲击方法。

3. 歌曲学习:教师指挥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伴奏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

4. 表演环节:学生学会歌曲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如模仿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动作等。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表演,互相评判和改进。

5. 拓展环节: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其他类型的鼓,如手鼓、堂鼓等,并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鼓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鼓在音乐中的运用,如节奏控制、气氛营建等。

6.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将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平时生活中。

在教室上所学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我们今天学习了如何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以及如何制定和执行个人计划。

这些技能不仅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管理你的时间,提高你的效率,还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规划你的生活,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大鼓和小鼓教案反思

大鼓和小鼓教案反思

大鼓和小鼓教案反思
大鼓和小鼓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历史悠久,被广泛运用于戏曲、音乐、舞蹈等领域。

在现代音乐教育中,如何设计有效的大鼓和小鼓教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奏能力,是音乐教师需要反思的问题。

设计教案时,需要考虑教学目标和内容。

大鼓和小鼓的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同时了解大鼓和小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技巧和曲目,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帮助他们形成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手段,
如音乐游戏、小组合作、模拟演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案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新的
学习方式。

同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除了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外,教案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评价、演奏作品评价、音乐感受评价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教案,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大鼓和小鼓教案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生主体性和参与度、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5大鼓和小鼓-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5大鼓和小鼓-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举例:通过示范和分组练习,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手臂和手腕的力度控制来产生不同的音色。
-协作演奏:学生在集体演奏时,难以保持节奏的一致性和音量的平衡。
-举例:设置明确的节奏指挥,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如指挥棒或手势),帮助学生同步节奏。
-音色创新:学生可能在尝试创造性地使用大鼓和小鼓时感到困难,缺乏灵感。
-举例:提供一些简单的创意框架,如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或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举例:使用简单的图形或肢体动作来表示不同的节奏,让学生模仿并敲击乐器。
-歌曲演唱:学生能够熟练演唱《大鼓和小鼓》歌曲,并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举例:分步骤教授歌曲,先从节奏朗诵开始,逐步加入旋律,直至完整演唱。
2.教学难点
-力度控制:学生难以掌握敲击大鼓和小鼓时力度的强弱,影响音色和节奏的准确表达。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大鼓和小鼓的基本概念。大鼓和小鼓是两种不同的打击乐器,它们有着不同的音色和演奏方式。它们在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丰富音乐的节奏和层次。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音乐视频来观察大鼓和小鼓在实际演奏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创造出美妙的音乐。
2.培养节奏感和协作能力:通过参与集体演奏,学会遵循节奏,与他人协作完成音乐作品,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增强音乐表现力: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力度和音色表达音乐情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4.培养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尝试创造性地运用大鼓和小鼓,培养创新思维和音乐创造力。
5.增进文化理解:了解大鼓和小鼓在民族音乐中的应用,增进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敲击练习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鼓和小鼓》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大鼓和小鼓》是一首充满童趣的日本儿童歌曲,演唱时要注意唱出大鼓声音的强和小鼓声音的弱。

我给这节课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情感目标: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演奏歌曲。

2.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二、课堂表现与目标达成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没有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学生能初步感受到声音的大小,强弱的变化。

对于歌曲的学习虽然很困难但最终学生也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演唱歌曲。

三、收获
上完这堂课我有两点收获:
(一)这节课由于我的疏忽为达成教学目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使我懂得了课堂并不是永远那么顺利地,有时也许自己准备得很好,也有可能出现突发事件,在课堂上我能够及时的想到对策(用老师的演唱
来弥补音乐音量很小的缺憾)解决问题。

(二)教学中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小游戏、做律动、分角色、伴奏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反思
课堂上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因为我粗心大意没有提前查看讲课班级的音响效果,导致整节课的教学都受到很大影响;第二,导入时微视频没有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对声音的强弱对比感受不够深刻。

第三,对于学生能力的预设不够准确,关注学生不够多。

第四,老师掌控课堂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