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肉种公鸡早期体重达标
确保肉种公鸡早期体重达标的管理要点
2021年6月第38卷第6期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发现部分客户饲养的肉种公鸡早期体重不达标,这直接影响了品种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
为确保肉种公鸡早期体重达标,应注意以下管理要点。
一选用优质的全价颗粒破碎饲料早期可选用肉鸡花料,满足种公鸡的各种生理需求。
二缓慢降低光照时间,保证足够的光照强度早期的光照强度要足够,在育雏开始阶段,光照强度较低(<20lx ),将降低雏鸡的采食量,同时光照时间减少过快,也将降低雏鸡的采食量并影响7日龄的体重。
育雏前5d 要有足够的光照强度,育雏区域80~100lx ;育雏前48h 光照23h 、关灯1h ,育雏前几天关灯一段时间有助于刺激雏鸡的食欲。
整个育雏区域光照必须分布均匀,避免阴影。
根据体重和吃料时间逐渐缩短光照时间和强度(见表1),光照时间1~2d 为24h 、3~21d 逐渐减至8h 。
光照强度由第1周的80~100lx ,到2~3周逐渐减到5lx 。
第1~2周以减时间为主,第2周后以减强度为主。
公鸡在减光时间和强度上应慢于母鸡,有鸡位置的灯泡损坏后应及时更换,母鸡12d 、公鸡14d 逐渐过渡小灯泡。
当天配置的料量一定要吃完后才降光,用仪器测量光照强度以指导生产。
表1密闭式遮黑鸡舍的建议光照程序日龄(d )123456789101112母鸡关灯时间-18∶30~19∶3018∶30~21∶3017∶00~22∶0017∶00~23∶0017∶00~2∶0017∶00~3∶0017∶00~3∶0017∶00~5∶0017∶00~5∶0017∶00~6∶0016:00~8:00光照时间(h )24232119181514141212108公鸡关灯时间-18:30~19:3018:30~19:3018:00~20:00光照时间(h )24232222222222据体重变化降光三勤赶鸡,培养早期食欲遵循少喂勤添的原则,勤赶鸡,帮助鸡只形成良好的食欲,以使雏鸡得到足够的采食量。
浅析控制肉种鸡体重的重要性与措施
浅析控制肉种鸡体重的重要性与措施作者:韩文格来源:《科学种养》2016年第06期一、肉种鸡体重的变化规律与标准肉种鸡在育雏、育成期体重增加较多,在此期间体内各器官也在快速发育中。
体重从出壳到24周由40克左右增加到2800克左右,几乎增加70倍,尤其在开产前后每周增重达150~160克。
开产后体重增加逐渐放缓,从32~64周(淘汰)体重仅增加500克,平均每周增重15克左右。
我们应遵循肉种鸡体重变化的规律,在育雏、育成期和产蛋高峰期密切关注肉种鸡体重,确保体重和周增重达标。
二、肉种鸡体重达标的重要性在肉种鸡饲养过程中,体重达标是养殖成功的保证,其重要性主要表现为:①育雏、育成期鸡群免疫系统发育良好有较强的抗病能力,死淘率低,生长发育良好。
②体成熟和性成熟发育同步,加光后能适时开产且高峰升得高、上得快。
③体重均匀度高,每只鸡采食到的料量一致,营养摄取均衡,不但高峰产蛋量高且维持时间长,能充分发挥种鸡的产蛋性能。
体重均匀度高的鸡群对光照刺激的应答好。
体重较重的鸡只对光照刺激的反应过强,会出现脱肛、死淘率高、产蛋高峰维持差和蛋重大等。
体重较轻的鸡只则对光照刺激反应较差,表现为晚开产、脱肛、高峰低、维持差和蛋重小等。
如果一个鸡群体重均匀度较差,那么在产蛋期蛋重差异较大。
三、肉种鸡体重不达标的原因分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许多中小种鸡场根本不称重,仅凭个人经验观察或估计鸡群体重是否达标,再加上日常管理跟不上,往往导致肉种鸡平均体重和体重均匀度不达标,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饲养方式不当。
目前肉种鸡育雏、育成期主要有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3种方式,一般平养鸡群平均体重和体重均匀度达标率不如笼养,而网上平养往往由于分群不及时密度较大、小环境恶劣表现更差。
2. 饲养密度较大。
在饲养过程中密度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冬季育雏时,为了更好升温、保温往往密度更大,再加上分群不及时鸡群拥挤,水位、料位不够,个体之间竞争激烈,致使大小不均、增重缓慢,同时小环境湿度大、通风差,易诱发球虫、呼吸道疾病、肠道疾病和腿部疾病等,增加死淘率,不仅降低饲料报酬影响鸡群增重,还会加大个体之间的差异。
肉用种公鸡饲养管理的要点
肉用种公鸡饲养管理的要点作者:徐云超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第3期徐云超(黑龙江省方正县畜牧兽医局,哈尔滨150800)摘要:在配种季节,肉种鸡中的公母比例通常在大约15%。
正是由于所需的公鸡数量较少,很多养殖者没有重视公鸡的饲养管理,导致其均匀度较差,死淘率较高,体重没有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最终造成受精率较低。
现主要对肉用种公鸡的饲养要点进行简单概述,以满足种公鸡生长发育的需要,供广大养殖者进行参考。
关键词:肉用种公鸡;育雏期;育成期;合理使用;选种中图分类号:S83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3-0011-01收稿日期:2015 -11- 23作者简介:徐云超(1978 -),女,本科,畜牧师。
1 育雏期育雏期的重点是培育出健康的种公雏,该阶段公鸡发育的重点是骨骼、羽毛、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睾丸的生长发育等,只有给予仔细的管理以及精心的饲养,才能确保其成活率保持较高水平。
雏鸡到达育雏舍后,要及时供给饮水和饲料,以促进其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能够尽快发育完善,同时能够确保体重均匀度较好。
饲喂量要参考饲养标准进行灵活计算,一般1~7日龄阶段,雏鸡主要通过使用料盘喂给饲料,1星期后更换成使用料桶喂料,且料桶高度还要根据公雏背部高度的变化随时进行适当调整。
另外,要确保种公雏的早期体重和骨骼发育符合标准,这是由于受精率与骨骼大小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也就是公雏的胫骨越长,具有越高的受精率。
因此,要求种公雏在出生1星期后必须符合规定体重,饲养4星期后的体重要求必须达到690g左右,只有当体重符合标准后才能够开始进行限饲。
建议公雏出生后的1~2星期内饲喂商品肉仔鸡1号颗粒破碎料,3~5星期饲喂种鸡育雏颗粒料,并任其自由采食,但要控制每只每天的最高采食量在69g以下。
为确保公鸡体重适宜,必须坚持每星期进行2次称重。
雏鸡通常在6~8日龄进行断喙,必须选择技术熟练的饲养技术人员进行该项工作。
肉用种公鸡的发育特点与管理措施
肉用种公鸡的发育特点与管理措施作者:郝春光来源:《科学种养》2012年第05期一、肉用种公鸡的发育特点1. 体重增长。
在4周龄时体重应达到标准或超出标准100~150克,光照时间必须调整到能使饲料采食完全。
6周龄时体重应达到1000克以上,甚至达到1200克。
在7~15周龄有条件的可以小心尝试把体重拉回到标准,使体重平稳增长,有可能在13~15周龄使体重逐渐拉回到标准或比标准高50~100克。
在16~26周,无论此时体重大小必须保持周增重达标,因为此时睾丸开始迅速增长。
2. 骨架发育与胫骨长度。
适当的骨架大小与胫骨长度对种公鸡的交配非常重要,同时也会影响种公鸡产蛋期的体况。
大约85%的骨骼在前八周完成发育,95%的骨骼在前十二周完成发育,不要错过种公鸡骨架发育的最好阶段,因为胫骨越长受精率越高。
3. 睾丸发育。
种公鸡睾丸大小和重量与精子、精液的数量和质量有直接联系,公鸡睾丸的发育与育成期体重增长与饲养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产蛋期公鸡睾丸大小与功能的保持和体重控制及其体况有关,公鸡睾丸发育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①在2~15周龄,睾丸重量的增加有限,但是精原细胞数量的增加非常快,精原细胞不但提供将来精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而且其数量多少对睾丸产生精子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在11~12周龄,睾丸开始发育后突然增大,而后停止发育,这期间尽可能避免妨碍种公鸡生长发育的各种应激发生,否则会影响睾丸的发育。
②15周龄以后种公鸡睾丸重量的增加开始加快,睾丸重量在加光刺激3周后增加更加明显,重的可达到22克,这期间体重增长不足、体重下降或者将超重的种公鸡体重拉回标准,对睾丸的发育影响非常大。
③在25~35周龄,睾丸重量和精液数量最高。
35周龄成熟良好的种公鸡,睾丸重量大约在45克,输精管发育良好,并且睾丸上有良好的血管分布和健康的色泽。
此期容易失重,应注意观察和触摸鸡只,保持适当的增重和避免各种应激。
④在35周龄以后,睾丸开始自然萎缩,血管分布明显减少,睾丸颜色苍白,输精管颜色和大小变差。
浅析肉种鸡群体重与均匀度的管理
浅析肉种鸡群体重与均匀度的管理作者:郝春光柴金明来源:《科学种养》2013年第10期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肉种鸡的生产性能,应在育雏和育成这两个关键时期管理好鸡群的体重和均匀度。
控制好体重的前提是掌握好料量、定期称重、及时纠正体重偏差、保证生长曲线平滑等;控制好均匀度应从日常工作抓起,供给营养全价饲料、提供合理的料位和水位、及时扩栏分群等。
一、体重的控制1. 认真记录采食量4周龄前记录鸡群每天的采食量,从而确定自由采食到限饲的平稳过渡料量。
一般情况下,母鸡第一天给料14克,以后每天加料3克,到第一周末料量达到32克,第二周开始限饲,料量控制在29~30克之间,第三周料量为32~33克,第四周料量为35~36克。
公鸡第一周每天料量比母鸡高1克,第二周还应自由采食,料量从36克逐渐增加到52克,第三周料量为53~55克,第四周料量为55~58克。
从第一周到第四周,每周公鸡实际体重应比标准体重超40~60克,这样便于第五周限饲时体重的平稳过渡。
2. 定期称重为了掌握鸡群体重情况,必须坚持每周称重,从而计算出全群的平均体重。
称重鸡只要达到足够的数量,最好占全群的10%。
一般在鸡舍内2~3个位置用围栏圈住部分鸡只,然后对所有围住的鸡进行逐只称重,计算出全部鸡只的体重。
在每日限饲的情况下于喂料前称重,当采用其他限饲方式时可在无饲日称重。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鸡群的平均体重非常重要,而且体重的分布也同样重要。
3. 及时纠正体重偏差对连续3~5周的体重资料应进行1次统计分析,在出现偏差时应复称,杜绝“之”字形曲线发生。
如果前期体重出现偏差,在12周应回归到标准体重曲线上来,以后按标准曲线平滑增长。
体重出现偏差时的纠正措施要及时、平稳:每偏差40克体重,用1克饲料来调整。
若5~14周体重比标准体重超或低100克,应调整周增重比标准少或多20克,在10~20周达到标准体重。
若15~20周体重比标准体重超100克,应保持标准周增重不变,在24周时保持比标准体重超100克。
AA+肉种鸡育成论文:AA+肉种鸡育成期管理要点(下)
AA+肉种鸡育成论文:AA+肉种鸡育成期管理要点(下)三、种公鸡的特殊管理1. 体重应达标。
密切关注种公鸡的体重、骨架大小、公母鸡骨架的配比、睾丸和体况(胸肌)的发育。
4周末体重应达标,确保早期骨架发育良好和后期周增重达标。
育成期不能过度超重,不然后期受精率下降快,骨架太大也会影响后期受精率的维持。
2. 确保种公鸡的生长发育不停止。
公鸡体重和周增重增长曲线都会影响其骨架和睾丸的发育及大小,加光后2~3周是睾丸发育的最重要阶段,不能将体重超标的公鸡拉回标准体重。
实践表明,在18~23周过度限饲会对精子生产造成永久伤害,从而影响受精率。
16~20周公鸡也不能受到热应激。
公鸡发育不良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密度过大,造成垫料潮湿、均匀度低。
公鸡育成期的密度应为3~3.5只/米2。
保持良好的垫料条件,仅断内趾,在进行免疫和每周称重工作时细心操作有助于种公鸡的发育。
3. 公鸡的均匀度是受精率高低的关键。
分栏饲养能提高均匀度,目标是在混群时公鸡体重适合、均匀度高。
4. 公鸡的选种。
在育成后期应对公鸡进行选种,体重和均匀度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胸肌发育应结实,腿和脚趾应强壮挺直无缺陷,背部平直无畸形,胸骨不能弯曲,代表公鸡性成熟的鸡冠、肉髯应发育良好;对交配的成功起重要辅助作用的喙部要优良,断喙过分的应剔除,下喙很长的公鸡交配成功率相对较低。
四、饲喂管理1. 喂料原则。
育成期的料量只能维持或增加,不能减少;避免料量或体重增加忽高忽低,不要过度饲喂;必须准确计算称量当天所需的饲料量;育成母鸡的喂料量勿超高峰料量;不能连续两天不给料,也不能本周增料多,下周不增料;如果要对鸡群进行分群,在分群前不要改变饲喂方式。
2. 达到一定的营养累积。
在鸡舍环境温度保持20℃的条件下,25周时种母鸡应至少摄入145.46兆焦(34800大卡)能量和1875克平衡蛋白质,大约12.2千克全价饲料;种公鸡应至少摄入193.5兆焦(46300大卡)能量和2430克平衡蛋白质,大约16.1千克全价饲料。
三黄肉种鸡育成期体重均匀度的控制
! ! "
本次实验于"##"年$%月开始 实施 ##& 年鸡群全年成活率由原 来的 ’()%&* 上升到 ’+),&* # 上升 了 "),* $ 料 肉 比 由 ")%-./ 下 降 到
/),’./#下降了%)/,#生产性能和饲 养水平显著提高 $另外 #鸡群(%日
龄 01 抗 体 滴 度 平 均 由 ()&’ 提 高 到!)+-#上升了/)&# 健康水平显著 提高 $ 只均药费由 %),/ 元下降到
!"#!$ 周龄是脂肪增长的重
要时期 ! 此期代谢能不能过高 ! 以减少脂肪蓄积" 一般代谢能
"%&
每周定时抽查称重 每周周末空 腹 抽 查 鸡 群 ".
"%"
!3周龄全群称重
在 !3 周龄时 ! 再进行一次全
!!%&’() * +, !粗蛋白!-." !/ 周 龄 以 后 不 但 要 增 加 料
量 ! 还应提高粗蛋白的水平 #!$. 为宜 $!以满足开产 #&-周龄 $前生 殖系统快速发育的需要 %
有体重超过标准才能限饲 ! 过高 或过低时先查清原因 ! 再以每周 抽查体重为依据来调整不同群 体鸡的喂料量和饲料的营养水 平"
! 在 ’ 质的限饲 ( 时 ! 各阶段
-%&
质的限饲
4#!& 周龄是骨骼 & 肌肉 & 内
脏生长的关键时期 ! 这时的发育 决定成年后骨骼和体型的大小 ! 因此在雏鸡转入成鸡舍两周后 +’ 周龄 $!便可换青年鸡料 % 但在 ’ 质的限饲 ( 方面并不等于饲料 越差越好 ! 而仅仅是代谢能和粗 蛋白略低一些! 一般代谢能
肉种鸡全程体重控制措施
营养平衡与饲料管理
营养平衡
根据鸡的品种、生长阶段和生产性能要求,合理配制饲料, 确保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适当、平衡。特别是对于肉 种鸡,要注意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 养成分的供应。
饲料管理
建立健全的饲料管理制度,确保饲料储存、运输和使用等环 节的安全和卫生。同时,加强对饲料的品质检验和质量控制 ,防止饲料霉变、污染或过期等情况对鸡只生长的影响。
某肉种鸡场的体重管理方案
初始饲养阶段(0-3 周)
此阶段重点是饲养管理和鸡的早 期生长,需要确保鸡获得足够的 营养和水分,并逐渐适应环境变 化。
生长加速阶段(4-8 周)
此阶段鸡的体重增长迅速,需要 提供足够的饲料,并确保鸡获得 均衡的营养。
成熟前过渡阶段( 9-18周)
此阶段是鸡从生长阶段过渡到繁 殖阶段的时期,需要调整饲料配 方和饲养管理,以促进鸡的性成 熟。
脂肪积累规律
肉种鸡的脂肪积累有一定 的规律,过度饲喂脂肪会 导致脂肪肝和代谢障碍。
骨骼和肌肉比例
肉种鸡的骨骼和肌肉比例 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变化, 需要动态调整饲料配方和 饲养管理。
体重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繁殖性能
肉种鸡的繁殖性能与体重 密切相关,过轻或过重都 会影响繁殖性能。
饲料转化率
体重与饲料转化率密切相 关,过重会增加饲料消耗 和成本。
做好鸡病的预防工作,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 消毒,减少疾病对鸡群生长的影响。
育成期体重控制策略
调整饲喂量
根据鸡的体重和生长情况,适时调 整饲喂量,使鸡群在育成期保持适 宜的体重增长。
增加运动量
适当增加鸡群的运动量,有助于控 制体重和提高鸡的体质。
定期称重
定期对鸡群进行称重,了解鸡群的 生长情况和均匀度,以便及时调整 饲养管理措施。
肉用种公鸡育雏期的管理要点
经济效益的分析
经济效益是肉用种公鸡育雏期管理的重要考 虑因素之一。通过分析育雏期投入的各项成 本,如饲料、药物、水电费、人工费等,以 及产出的经济效益,如种蛋销售收入、雏鸡 销售收入等,可以评估育雏期的经济效益。
根据经济效益分析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措 施来提高经济效益,如优化饲料配方、提高
种蛋品质、降低患病率等。
品牌选择
选择信誉良好、质量稳定的饲料品牌,以确保饲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饲料的营养搭配
配方设计
根据雏鸡的营养需求和饲养标准,合理设计饲料配方,确保营养均衡。
原料选择
选用优质、新鲜的原料,如豆粕、鱼粉、玉米等,以保证饲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
饲喂量的控制
日龄与饲喂量
根据雏鸡的日龄和体重,合理控制饲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 。
提高效益的措施
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抗病力强的肉用种公鸡 品种,可以提高育雏期的效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合理配置饲料
根据肉用种公鸡的营养需求和当地饲料资源,合理配置饲 料,确保其营养均衡、适口性好、转化率高。
强化管理措施
加强鸡舍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通风换气,保持鸡舍 干燥、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同时要避免鸡群密度过大、过 度惊吓等应激因素。
用消毒剂对鸡舍进行 全面消毒,以杀灭病 原微生物。
设备的检查与维修
检查供暖、通风、饮水、照明等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及时维修或更换损坏的设备,确保育雏期的正常进行。
育雏料的准备
根据肉用种公鸡的日龄和体重,准备适量的饲料。
确保饲料的质量和新鲜度,避免使用发霉或变质的饲料。
鸡舍的升温与保温
根据肉用种公鸡的日龄和气温,合理设定鸡舍的温度。
肉用种鸡的体重控制的阶段目标与开产日龄的控制
对 20 周龄时体重尚未达到标准的鸡群,应适当多加一些饲料促进生长,并推 迟增加光照的日期,使产蛋率达 5%时,该周龄的体重达到 2400 克以上(此体 重应按各育种公司提供的 5%产蛋率周龄时的体重要求)。如果到 23 周龄时, 体重已达 2400 克,但仍未见蛋,这时应增加喂料量 3-5%,并结合光照刺激促 其开产。如果在 24 周仍然未见蛋或达不到 5%严蛋率,则再增加喂料量 3-5%。
(8)40-62 周:一般情况下,40 周龄以后日产蛋率大约每周下降 1%,这时母 鸡所必需 的体重 增长已 得到最 大的满 足,进一 步的 增重将 造成不 必要的 脂肪沉 积,最 终导致 产蛋量 及受精 率的迅 速下降 。为此 ,日 饲料量 可逐渐 削减 ,大致 是在 40 周龄后,产蛋率每下降 1%,每只鸡减少饲料量 0.6 克,千万不能过快 地大幅度减料,每只鸡每次减料量不能多于 2.3 克。
行调整 ,使之 体成熟 与性成 熟达到 同步发 育( 修正 方法见 本章第 七部分 有关内 容)。
(7)23-40 周:罗斯公司在此期间的加料方法是:依据 20 周龄体重的整齐度 决定产蛋 高峰前 增加饲 料的时 期和数 量)。也有些 公司认 为,由 于在产 蛋初期 的 3-4 周内,产蛋量及蛋重均快速增长,所以饲喂量的增加幅度较大,一般在 10 克/只上下,当接近产蛋高峰(30-31 周)时,每只鸡增加饲料量在 5 克左 右。
肉种鸡体重与均匀度
称重程序育成期每周至少称重一次(若有必要可称两次),通过称重数据来证实所实施的饲喂程序能否达到预期结果。
为减少误差,每次称重最好在同一天的同一时间段进行,如在早上喂料之前称重,或在下午吃料过后的4-6小时进行。
用于称重的秤应是刻度小于20克的吊秤、或盘秤(弹簧秤),若使用可精确到1克的电子秤效果更好。
为提高称重效率并减少鸡只损伤,可采用称重漏斗或便于捆绑鸡只翅膀(或腿)的装置来固定鸡。
若采用吊秤称重,吊秤表盘悬挂的高度应与称重者的眼睛处于同一水平,以便于称重者准确读取数据。
无论采用何种称重器具,每次称重前都必须用标准砝码对秤进行校正。
用于捕捉鸡只的围栏应轻便、牢固、便于携带,且不易伤鸡。
捕捉围栏的大小应以可圈50-100只鸡为宜。
每次圈鸡前,应在鸡舍内来回走动,使靠墙边的鸡只活动并离开墙角,以便使鸡群抽样更为准确。
取样点应分布于鸡舍的前、中、后,而不要只称取鸡舍角落或料箱周围的鸡只。
取样的大小应根据鸡群规模而定,一般母鸡抽取1-3%的样本数,而公鸡抽取5%的样本数进行称重。
鸡群规模较小时,需要增大抽样比例来确保精确的平均重量。
抽样数目最小不得低于50只。
所有捕捉围栏内的鸡只都要称重,切勿舍弃其中任何太大或太小的鸡只,除非杀灭必须淘汰且又不代表鸡群大多数的鸡只。
称重数据的记录及计算若采用电子秤称重,电子秤可自动记录个体体重,并能自动输出称重群体的统计结果。
若采用普通吊秤、或盘秤称重,则需将称重鸡群的个体体重记录在体重记录表上,并计算出统计结果。
下表是北京AA公司推荐的体重记录表,仅供参考。
参数计算平均体重(克)= 总重量 / 总只数 = 61920 / 115 = 538 (克)±10%均匀度(%)= ±10%范围内的鸡只数(只) / 称重鸡只总数 (只)= 66 / 115= 57.4 (%)体重范围(克) = 700-400 = 300 (克)变异系数(%) = 标准差 / 平均体重× 100=(体重范围×100)/(平均体重×F)= (300×100)/(538×5.02)= 11.1%一般情况下,若鸡群均匀地生长,鸡群中大多数鸡只的体重应该是或接近鸡群的平均体重。
肉用种公鸡的培育及管理
肉用种公鸡的培育及管理作者:韩文格来源:《科学种养》2010年第05期肉种鸡受精率的高低和维持主要取决于公鸡睾丸的发育程度。
为了促进公鸡更好的发育,应结合其睾丸发育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而为提高种鸡群的全程受精率和获取丰厚的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一、育雏期作为培育优秀种公鸡的开端,育雏期的管理非常重要。
此阶段公鸡的发育重点不仅包括羽毛、骨骼、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还应注意2~15周龄期间公鸡睾丸的生长发育主要处于细胞分裂状态,睾丸重量的增加较为有限(从几毫克增加到60~100毫克),但精原细胞的数量却能增加到百万以上。
精原细胞不但提供精子生长发育的营养,而且其数量多少对睾丸产生精子的能力有很大关系。
所以,为了使成熟公鸡产生尽可能多的精子数量,应为精原细胞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创造条件。
1. 确保种公雏骨骼发育和早期体重达标。
骨骼的大小与受精率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即公雏胫骨越长,受精率越高。
所以,种公雏在第一周末就必须达到目标体重,4周末体重要求达到690克,只有体重达标才开始限饲。
建议1~2周使用商品肉仔鸡1号颗粒破碎料,3~5周使用种鸡育雏颗粒料,自由采食饲料量最高不超过69克/只·日,以高料量追求高体重后又减少料量的饲喂方案,往往会引起公鸡弓背。
为了控制公鸡体重,必须坚持每周称重2次。
公鸡体重每周都达标,均匀度会达到75%以上的理想状态。
2. 为了促进公雏的生长发育,应及时提供饲料和饮水。
雏鸡运达育雏舍后,应尽早给予饲料和饮水,这样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都会较早得到更好的发育,且体重均匀度也较好。
将公雏放在鸡舍的第一栏饲养,这样管理人员一进鸡舍就能观察到,便于重点照顾和管理。
在育雏期和育成期公母一定要分饲,这样有利于采用不同的饲料类型和饲喂器,较易控制公鸡的饲料量和体重,从而促使公鸡达到性成熟,大大提高将来母鸡的受精率和孵化率。
3. 5周龄进行适时选种,将体重不达标及腿、骨骼、羽毛发育不良的一起淘掉,保证大部分公鸡将来都可用于配种。
大肉食鸡1到14日龄关注点详解
大肉食鸡1到14日龄关注点详解一、1~7日龄关注点规模化鸡场第一周的关注核心点是周末体重。
第一周末去掉嗉囊后体重达200克,这是一个目标。
养白羽肉鸡的都知道这么一句话,“周末定终生”:第一周末的体重决定肉鸡的出栏体重;第一周末体重超出1克,出栏体重就增加10~15克。
要想达到一个理想的周末体重,必须要把温度、通风、密度、光照、湿度这五大养殖要素做好。
但是,这些要素没有固定的标准,必须跟设备、气候、鸡雏体重等因素相应变化。
1、淘汰弱雏。
第一周之内可以强行淘汰1%~3%。
如果鸡苗价格低,可以淘汰更多一些。
如果苗价高达4~5元/只,可以淘汰0.7%~1%。
2、延长母源抗体保护时间。
雏鸡母源抗体唯一来源是卵黄,而我们养殖中就怕卵黄不吸收、吸收过慢,恨不得一天就吸收完。
这是因为以前卫生条件差,而导致卵黄腐败、卵黄炎等,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认识。
其实,正常的卵黄吸收需要12天半才能吸收90%,在卵黄中有母源抗体。
如果母源抗体消失过快,新的疫苗抗体还没有上来,这时就会出现3~5天的免疫空白期,容易导致非典型新城疫和禽流感的发生。
3、开口药的问题,这也是影响鸡苗的健康又一因素。
真正的健康养殖是要用科学方法去养殖,用药第一原则是安全,而不是疗效。
因此,在开口药物的选择方面,要根据鸡苗体质合理选择开口药物,并以不影响周末体重、保证基础健康、不影响机体各脏器的发育生长,并减少各种应激为用药原则。
4、免疫抗体与应激。
在免疫中,疫苗毒株非常重要,一定选择适合本地区流行毒株的疫苗;免疫途径中,该注射的要注射,该滴口的要滴口,该滴鼻的要滴鼻,综合抗体(注射油苗或活苗而得)、黏膜抗体(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喷雾或点眼滴鼻、饮水、滴口而得),要关注疫苗的反应,特别是喷雾或者点眼后的呼吸道反应;要关注免疫期的饲养管理重点,一定要减少应激,而不能创造应激,例如免疫之前提高舍温。
二、8~14日龄关注点本周关注点是逐渐加大换气量,要注意通风和温度之间的矛盾,关注新城疫免疫后应激的控制。
平养肉种鸡饲养管理新要点
平养肉种鸡饲养管理新要点作者:郝春光来源:《科学种养》2014年第01期一、0~4周管理要点管理目标为:公雏各周的体重达到或略超标准,控制母雏体重不超标;尽可能提高体重均匀度,以获得良好的骨架均匀度。
1. 根据体重进行饲喂。
无论公、母雏必须自由采食至体重达到标准。
一般母雏自由采食1周就能达到标准体重,公雏可能需要自由采食3~4周体重才能达标。
公雏采食较慢,应尽可能地提供高质量的颗粒破碎料并延长光照时间,使其体重尽快达标。
2. 促进骨架发育。
育雏期是骨架发育的最快阶段,要保证每周平稳增重以获得较好的骨架发育。
胫骨发育与增重有很大的关系:1~12周龄时,每多增加100克体重,胫长多增加3.19毫米;12~22周龄时,每多增加100克体重,胫长多增加0.98毫米,而公雏的胫骨越长以后的受精率越高。
通过适当提高温度,可刺激公雏采食,促进骨架发育。
3. 提高均匀度。
均匀度是反映育雏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体重均匀度越高,骨架均匀度越好,将来体况均匀度也越好。
育雏期的均匀度越高,下一阶段的管理也就越容易。
一般要求4周龄前每周称重两次,以控制好体重。
母鸡4周龄前必须分群,分成3~5个不同的栏,越早分群均匀度越好。
二、5~15周管理要点1. 选种与分群。
公鸡4~5周龄时进行第一次选种,选留比例为15%~16%,且选种后必须分群饲养,均匀度最好在90%以上。
公、母鸡分群后,大栏和小栏的鸡通过调整料量使其12周龄左右达到标准体重,中栏按目标体重增长。
分群有利于公、母鸡饲喂和均匀度的提高,群体大小取决于饲喂系统,建议每个栏(小群)公鸡250~500只公鸡、母鸡1000~2000只。
2. 分群后的饲喂。
公鸡应放在鸡舍入口处,密度要低于3.5只/米2,以避免其过凶,影响受精率,母鸡密度应为4.5~6只/米2。
限饲程序应取决于饲喂量、饲料分配和采食时间等。
限饲时,日饲喂量不应超过将来的高峰料量。
母鸡应与公鸡分开饲喂,每栏饲喂量要准确无误,并快速均匀地分配各栏饲料。
现代肉种鸡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关键控制点(上)
现代肉种鸭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关键控制点(上)陈合强(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海门226103)中图分类号:S831.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1085(2021)4-0023-05现代肉种鸡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中应确保公鸡具有良好的开端和理想的骨架发育。
育成期关注饲喂管理,提高采食均匀性和均匀度,特别是控制漏光。
遵守体重增长曲线,避免超重,混群前对公鸡进行选种,确保开产前正确的累计营养摄入,使母鸡加光前达到理想的脂肪沉积。
1体重关键控制点4周时,体重略超标准5%以内;12周时,体重接近标准;育成后期,免疫强度高,应激大,因此20周时体重超标准2%~3%;24周时,体重超标准2%~3%。
1.1育雏期0~4周确保体重达标,保证心血管、免疫等系统正常发育。
确保母鸡达到4周目标体重,维持尽可能高的体重与骨架均匀度;周增重达到100-120g o育雏期体重不是越大越好,前期具有较低的体重能够帮助控制早期体型发育和12周后的体重涨幅。
1.2育成早期5~10周维持生长阶段,是控制体重、提升均匀度的关键时期。
这时95%的骨架发收稿日期:2021-03-20作者简介:陈合强(1964-),男,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肉种鸡技术管理和售后服务指导工作,E-mail:chenhq668668@ o 育完成,为后期生长打好基础;调整体重,使体重不超标,避免体型(骨架)过大,尽可能提高均匀度;周增重控制在95-100go1.3育成前期11~15周11~12周是控制体重的最后阶段;优质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对育成前期(0~11周)的骨架尺寸及良好的羽毛覆盖非常重要。
12周后生殖系统开始发育,周增重不足是大忌,关注周增重,尽量不超标,此阶段是均匀度管理最困难的时期。
15周胸肌呈“V”型;周增重保持95-100g之间。
1.4育成中期16~20周16周后是生长期的关键阶段(生殖系统快速发育),此段时间增重的多少对适时开产和产蛋高峰影响最大;周增重逐渐加快,料量增加26%、体重应增加34%~36%以保证生殖系统发育,体重控制应做到高来高走;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能量摄入,因此可使用预产料。
肉种公鸡的饲养管理
肉种公鸡的饲养管理作者:台立谋来源:《科学种养》2015年第05期目前,在规模化肉种鸡饲养企业中种鸡群的受精率差异很大,有些企业的种鸡群40周龄以后受精率下降很快,为了保证受精率,平养肉种鸡群开始采取人工授精,既费时又费力且增加了养殖成本。
因此,培育优秀的种公鸡对种鸡群尤为重要。
一、确保种公鸡各阶段增重达标1. 育雏阶段(0~6周龄)育雏阶段的管理非常重要,此阶段正是羽毛、骨骼、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的关键发育期。
发育的好坏直接决定种公鸡生产性能的高低。
1~7日龄要确保种公雏饲养环境适宜,保证其迅速增长,采用自由采食的饲喂方式,通过光照时间的调节和饲喂次数的调整来刺激其提高采食量,确保1周末体重达到标准体重或者超出标准体重。
2~4周龄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饲喂方案,4周末体重必须超出标准50~100克。
如果4周末体重不达标,会造成早期骨架发育不良,胫骨短小将影响种公鸡的交配繁殖。
如果4周末体重超出太多,会造成限饲阶段营养不足,导致性器官发育不良影响交配。
建议前两周采用颗粒破碎料,培育早期食欲,3~5周采用育雏颗粒料,并根据体重实际增长情况确定饲喂量和过渡为育成料的时间。
2. 育成阶段(7~20周龄)种公鸡5周龄左右50%的骨骼发育完成,15周龄左右90%的骨骼发育结束,所以5~15周体重要按标准体重走,超重的、体重较轻的都要拉回标准曲线。
16~22周龄为睾丸快速发育时期,不管16周龄以前体重大小都要保证周增重达标,否则影响睾丸发育,从而影响受精率。
15周龄时若鸡群体重超出标准体重5%,则要重新绘制平行于标准曲线的新体重曲线。
3. 混群和产蛋阶段(21周龄到产蛋结束)混群从21周龄开始进行,混群后要防止种公鸡超重或增重不足,尤其是混群后2~3天要严格公母分饲,确保种公鸡体重的增长,且要管理好种公鸡的等级制度,严防偷吃母鸡料。
加光后2~3周是种公鸡睾丸快速发育的重要阶段,即使鸡群超重也不能把体重拉回标准体重,否则会造成种公鸡睾丸机能完全停止。
【精品】产蛋前肉用种鸡体重的控制
【关键字】精品产蛋前肉用种鸡体重的控制现代培育优秀种鸡的观念,是建立在肉鸡个体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之上的。
为了获取高产的母鸡群,应按照鸡体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培育。
从育雏开始,首先要根据雏鸡初生重和强弱情况将鸡群分群饲养,在产蛋前对肉种鸡进行体重控制是产蛋期稳产、高产种蛋的基础。
1、育雏期(0~3周龄)根据雏鸡生理特点,做好早期管理,要求鸡体充分生长,确保骨骼、免疫系统、心血管功能、羽毛生长在早期发育好,并达到刺激食欲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均匀度。
只有育雏、育成期种鸡得到良好的骨架发育,才能有良好的生产性能的发挥。
所以,尽可能达到早期体重标准,有助于种鸡育成期理想的生长发育。
从1日龄起,要准确记录饲料采食量,从而保证自由采食向限制饲喂的平稳过渡,料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7~14日龄的体重应达到或超过体重标准,如果鸡群此阶段没有达到体重标准,可适当延迟恒定光照时期的日龄。
此阶段的饲喂原则是少喂勤添,刺激雏鸡采食。
所以,此阶段采用雏鸡料,在1~2星期内自由采食,当母雏每天耗料达27克时开始每天限饲,累计耗料达450克左右时应改用育成料。
只有将早期的骨架培育良好,才有助于防止产蛋高峰期鸡只产生过多的胸肉。
同时,早期能量和蛋白质的积累,为加光刺激时具有适宜的骨架和胸肌做准备。
2、4~6周龄此阶段对所有的鸡逐只称重,通过分栏控制均匀度。
以便争取种鸡在70日龄达到同一体重标准,也就是要培育出一个均匀的整体鸡群。
4周龄末母雏胫长应达到64毫米以上,6周龄时按体重大、中、小分群,可采用每天限饲方法抑制其快速生长的趋势。
3、育成期(7~23周龄)要通过控制环境条件和营养程序,培育体重均匀、身体健康、适宜种用的后备种鸡,使之体格健康、体型优美、体况良好,并能适时地达到性老练。
要求早分栏,早挑鸡,早限喂,提高整体骨架均匀度。
7~12周龄。
此时期鸡体消化功能健全,饲料利用率高,增加少量饲料也能获得较大的增重。
自-肉种鸡体重与均匀度
称重程序育成期每周至少称重一次(若有必要可称两次),通过称重数据来证实所实施的饲喂程序能否达到预期结果。
为减少误差,每次称重最好在同一天的同一时间段进行,如在早上喂料之前称重,或在下午吃料过后的4-6小时进行。
用于称重的秤应是刻度小于20克的吊秤、或盘秤(弹簧秤),若使用可精确到1克的电子秤效果更好。
为提高称重效率并减少鸡只损伤,可采用称重漏斗或便于捆绑鸡只翅膀(或腿)的装置来固定鸡。
若采用吊秤称重,吊秤表盘悬挂的高度应与称重者的眼睛处于同一水平,以便于称重者准确读取数据。
无论采用何种称重器具,每次称重前都必须用标准砝码对秤进行校正。
用于捕捉鸡只的围栏应轻便、牢固、便于携带,且不易伤鸡。
捕捉围栏的大小应以可圈50-100只鸡为宜。
每次圈鸡前,应在鸡舍内来回走动,使靠墙边的鸡只活动并离开墙角,以便使鸡群抽样更为准确。
取样点应分布于鸡舍的前、中、后,而不要只称取鸡舍角落或料箱周围的鸡只。
取样的大小应根据鸡群规模而定,一般母鸡抽取1-3%的样本数,而公鸡抽取5%的样本数进行称重。
鸡群规模较小时,需要增大抽样比例来确保精确的平均重量。
抽样数目最小不得低于50只。
所有捕捉围栏内的鸡只都要称重,切勿舍弃其中任何太大或太小的鸡只,除非杀灭必须淘汰且又不代表鸡群大多数的鸡只。
称重数据的记录及计算若采用电子秤称重,电子秤可自动记录个体体重,并能自动输出称重群体的统计结果。
若采用普通吊秤、或盘秤称重,则需将称重鸡群的个体体重记录在体重记录表上,并计算出统计结果。
下表是北京AA公司推荐的体重记录表,仅供参考。
参数计算平均体重(克)=总重量 / 总只数= 61920/ 115 = 538 (克)ﻫ±10%均匀度(%)=±10%范围内的鸡只数(只) /称重鸡只总数(只)= 66 /115= 57.4 (%)体重范围(克) = 700-400 = 300 (克)变异系数(%) = 标准差 / 平均体重×100ﻫ=(体重范围×100)/(平均11.1%=体重×F)ﻫ=(300×100)/(538×5.02)ﻫ一般情况下,若鸡群均匀地生长,鸡群中大多数鸡只的体重应该是或接近鸡群的平均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