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玉米品种试验总结报告[1]

合集下载

2011年浙江省鲜食甜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2011年浙江省鲜食甜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供 试鲜 食 甜 玉米 共有 1 品种 , 别 为上 品 、 华 、 2个 分 福 嵊 科金 银 8 8 正 甜 6 、 珍 、 2 2 、 品 甜 、 甜 1 6 、 3、 8甜 甜 01一 浙 1 1 科 甜 01宝田、 9、 永珍 1 、 甜 3号 , 由浙 江 省 种子 管 理 站 号 超 均
试 验共 设 1 2个处 理 , 每个 品种 为 1 处 理 , 即 个 以超 甜 3 号 作对 照 ( K)3次 重复 , C 。 随机 排 列 , 小区面 积 2 2 0m 。
表 1 浙 江 省 鲜 食 玉 米 品 种 试 验 生 育 期
种在 8 .- 1 . c 出苗 至 采收 天 数对 照 品 种超 甜 3号 为 O2 124 m。
行 数 以 嵊 科 金 银 8 8 正甜 6 3、 8最 多 , 1 为 6行 , 余 品种 为 其 1 ~ 4行 。 粒 数 以 正甜 6 2l 行 8最 多 , 4 . ; 科 金 银 8 8 为 25粒 嵊 3 最 少 , 3 . , 余 品种在 3 . 4 . 。 为 50粒 其 6~1 0 0粒 单穗 重 以福 华最 重 , 3 44g 其 余 品 种 重在 2 98 3 42g 鲜 百粒 重 以超 为 6 . , 6 .~ 5 . o
地 前茬 为冬 季空 闲 田 , 土壤肥 力为 中等 水平 。
13 试 验 设 计 -
由 表 1可知 , 高以 上 品最 高 , 2 92c 福 华 最 矮 , 株 为 3 . m;
为 2 62c 对 照 品 种 超 甜 3号 为 2 85e 其 余 品 种 在 0 . m; 2 . m; 2 04 2 32e 穗 位 以 上 品最 高 , 1 02c 嵊 科 金 银 1 .~ 3 . m。 为 2 . m: 8 8最低 , 6 . c 对 照品 种超 甜 3号 为 9 . c 其 余 品 3 为 87 m; 12 m;

2011年南乐县杂交玉米新品种对比试验

2011年南乐县杂交玉米新品种对比试验

2011年南乐县杂交玉米新品种对比试验摘要2011年南乐县杂交玉米新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5个参试品种生育期都适合在南乐县种植;蠡玉35、漯单9号、隆平206等品种产量高、抗性强,可推广种植,其中隆平206由于生育期较长,增产潜力较大,建议麦垄套种;蠡玉35株型紧凑,果穗籽粒排列紧密,穗大粒多,千粒重高,适宜铁茬直播。

浚单29、洛玉7号、洛单6号、秋乐151与对照品种相比,增产较少,可根据地力状况和生产水平搭配种植。

关键词杂交玉米;新品种;生育期;产量;河南南乐;2011年玉米是南乐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到3.3万hm2,为筛选出适合该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抗倒、综合性状好的玉米杂交新品种,以搞好该县优质粮食高产创建和玉米新品种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南乐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于2011年对15个杂交玉米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

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杂交玉米品种15个,分别为:隆平206、郑单958、洛玉7号、德利农988、洛单6号、鼎鑫9号、郑韩9号、蠡玉35、漯单9号、漯单8号、秋乐151、郑单528、益丰29、浚单29、奥玉338。

1.2 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南乐县杨村乡许庄村某农户承包的责任田内。

该地小麦常年产量7.5 t/hm2,土壤肥力中上等,土质为两合土,地势平坦,肥力一致,水利设施好,交通便利。

该试验占地面积1 126 m2,前作为小麦。

1.3 试验设计试验设15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以郑单958为对照(CK)。

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45个小区,小区面积20 m2,重复间留走道1 m,四周设保护行。

各处理区除了品种不同外,其他栽培条件均相同。

1.4 试验实施由于2011年小麦成熟偏晚,参试品种于6月16日进行铁茬直播,为了确保密度和出苗率达到100%,采用机械等行距冲沟,行距67 cm;株距按品种密度要求确定,不同密度的株距标尺杆进行人工摆播,每穴下籽3粒,当天播种结束[1-2]。

2011年崇明县鲜食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2011年崇明县鲜食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Gu Yu n a a fn
( cl rl eh o g o ua zt nC ne f hn mn ,h nhi 0 10 C ia A ut a Tc nl ypp l a o e t o og i S aga 2 2 5 , h ) u o i r i r C g n
Ab t a t I r e o s lc r l t o s c Y a ei sw ih wee s i b e fr c l v t g i h n mi g c u t , ed e — sr c :n o d rt e e tmo e gu i u on v r te h c r u t l o ut ai n C o g n o n y f l x n i a i n i p r n s w t e lt o sc r u ia sw r a re u , o  ̄ey ed, g o o cc aa tr n e h s n o yq a i . ei me t i t n gu i u on c h v r e e c rid o t t e mp i l a r n mi h r ce sa d f s e s r u l y h n o r t T e rs l s o d t a :S e n o Hu ie n o n y n o r o s s e J h yed a d g o u l y, y f r e x e i h e u t h we t h n u 3, zh i u l a d Hu u u 3 we ep se s d h g il n o d q a i b t re p r h i t u h —
安 徽 农 学 通 报 , n u A n S iB l2 1 ,8 0 ) A hi g . c. u1 0 2 1 (9 .

2011年民勤县玉米技术总结

2011年民勤县玉米技术总结

2011年民勤县玉米高产创建项目技术总结2011年我县在蔡旗乡实施了省粮油高产创建实施办公室下达的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建成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1个,落实示范面积10080亩。

为全面完成项目各项指标任务,项目实施以来,我们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技术培训,加大玉米高产创建项目资金、技术投入力度,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突出强化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保证了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顺利实施,全面完成了高产创建的任务指标。

并等待省级专家组测产验收。

现就2011年民勤县玉米高产创建项目活动的技术工作总结如下:一、项目实施概况蔡旗乡地处红崖山水库上游,属纯井水灌溉区,该区域具有优越的土壤、及气候条件,光热资源丰富,非常适宜玉米的种植。

近年来通过种植结构调整,玉米已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1.5万亩左右,占总播面积的40%左右,是民勤玉米生产重点区域,2008—2010年玉米平均亩产658公斤,比全县玉米平均亩产628公斤,高出40公斤。

该乡玉米种植历史长,广大粮农生产管理经验丰富,栽培水平较高,是民勤玉米生产的高产区域,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

示范片涉及该乡的6个村、36个社、1291个示范农户,示范村地处民武公路西侧,南与武威交接、交通十分便利,示范区集中连片,便于开展技术指导和进行基地建设。

按照《2011年全省粮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测产验收办法》通知要求,我县于2011年9月9日组织技术人员9名分成3个测产小组对示范片进行了县级自测。

按每1000亩一个测产单元,每个单元随机选取有代表性3个样点,共抽取30个地块进行测算,测产结果万亩示范片平均产量为813.2公斤/亩,达到并超过了800公斤的任务指标。

测算数据:平均行距0.57米,20米段双行穗数180个,样点面积22.8米,亩穗数5283,穗粒数514.3,百粒重35.3克。

万亩示范片亩产较全县前三年平均亩产628公斤,增产179.9公斤,增产幅度达到29.5%,成效十分显著。

2011年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总结

2011年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总结

2011年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总结
王云峰
【期刊名称】《河南农业》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一、试验目的rn对征集的7个玉米品种进行农艺性状考察,筛选出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总页数】1页(P39-39)
【作者】王云峰
【作者单位】襄城县农技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27.2
【相关文献】
1.2011年峡江县水边镇晚稻新品种试验总结 [J], 李勇星
2.2011年峡江县早稻新品种试验示范总结 [J], 龙兰芳;李勇星;廖晓军;徐爱民(编、校)
3.桦甸市种子管理站举办2011年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园区现场观摩会 [J],
4.2019年优质连作晚稻新品种试验示范技术总结 [J], 叶汪萍;盛定建;陈叶静;吕琛琛;杨焕清;郑长青
5.2000年优质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总结 [J], 高广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玉米研究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玉米研究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玉米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分析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关系,为玉米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玉米品种:普通玉米、新品种玉米生长环境:光照、水分、温度、土壤养分等实验设备:温室、生长箱、土壤养分检测仪、光合作用仪、植物生长分析系统等2. 实验方法(1)设置不同处理组:将实验玉米分为普通玉米组和新品种玉米组,分别设置不同光照、水分、温度、土壤养分等处理条件。

(2)定期测量指标:对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指标进行定期测量,包括株高、叶片数、茎粗、产量、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等。

(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组间的差异。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玉米生长发育规律(1)株高: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玉米株高呈上升趋势,且新品种玉米的株高普遍高于普通玉米。

(2)叶片数: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玉米叶片数差异不大,但新品种玉米叶片数略多于普通玉米。

(3)茎粗: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玉米茎粗差异不大,但新品种玉米茎粗略大于普通玉米。

2. 玉米产量与品质(1)产量: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差异较大。

在适宜的光照、水分、温度、土壤养分等条件下,玉米产量较高。

新品种玉米的产量普遍高于普通玉米。

(2)蛋白质含量: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玉米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蛋白质含量较高。

新品种玉米的蛋白质含量普遍高于普通玉米。

(3)淀粉含量: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玉米淀粉含量差异较大。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淀粉含量较高。

新品种玉米的淀粉含量普遍高于普通玉米。

3. 环境因素对玉米生长的影响(1)光照:光照强度对玉米生长有显著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加,玉米产量和品质均有所提高。

(2)水分:水分是玉米生长的重要条件。

适量水分有利于玉米生长,缺水或水分过多均会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3)温度:温度对玉米生长有显著影响。

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玉米生长,过高或过低温度均会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平坝县2011年羊昌玉米同田对比试验总结

平坝县2011年羊昌玉米同田对比试验总结

平坝县2011年羊昌玉米同田对比试验总结根据《平坝县2011年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方案》的安排,为获得玉米作物最佳施肥量,最佳施肥比例,最佳施肥时期,最佳施肥方法的数据,2011年,玉米上等肥力同田对比试验安排在羊昌实施,现就试验实施过程和测产验收情况小结如下:一、田间实施过程1、田间设计羊昌地块为上等肥力,试验设置三个处理,即(1)空白区(不施用化肥);(2)习惯施肥区(农户常年习惯施肥量);(3)测土配方区。

2、施肥方法及数量(1)空白区:面积42平方米,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折合小区施用63公斤。

2、习惯施肥区:面积216平方米,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折合小区施用324公斤;亩施复合肥(10:7:8)50公斤,折合小区施用16.2公斤;亩施尿素40公斤,折合小区施用13公斤(其中苗肥4.9公斤,穗肥8.1公斤),亩施锌肥2公斤,折合小区施用0.64公斤。

3、测土配方区:面积216平方米,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折合小区施用324公斤;亩施复合肥(10:5;10)80公斤,折合小区施用25.9公斤;亩施尿素42公斤,折合小区施用13.6公斤(其中苗肥施用7.1公斤,穗肥施用6.5公斤),亩施锌肥2公斤,折合小区施用0.64公斤。

各处理田间肥料用量见表一。

表一:玉米同田对比试验肥料施用量统计表3、田间管理过程4月2日播种,采用营养块育苗,4月26日移栽,各处理间按方案要求施用底肥;6月8日,习惯区和测土区追施苗肥;7月7日,习惯区和测土区追施穗肥;9月2日收获。

试验处理间除肥料用量有差异外,其栽种规格、施肥时期、病虫防治等管理水平一致。

二、产量验收及经济性状考察(一)产量验收结果经平坝农业局土肥站和羊昌农推站组织临田验收,产量结果如下:测土配方施肥区单产为649.3公斤;习惯施肥区单产为614.5公斤;空白区单产为416.6公斤。

测土配方区比习惯施肥区亩增产34.8公斤,增长为5.66%;测土配方区比空白区亩增产232.7公斤,增长55.86%。

临沧市2011年杂交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分析

临沧市2011年杂交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分析
1 料 与方 法 材
各 参试 品种平 均行 粒数 为 2.~3.粒 ,其 中 81 88 亚 航 69最 多 ,Y 5 1 3 Z 0— 最少 ; 各 参试 品种平 均 千粒 重 为 2 8 3 52 , 中 6 . 7.g其 4~ 西 单 5号最 重 , 选 6号最轻 ; 华 各 参 试 品种 平 均 出籽 率 为 7 . 55 64~8.%,其 中
29 7
1 O4 6 .
山川 97 0
西单 5 号
2 1 8
2 8 4
19 1
17 0
1. 89
1. 68
49 .
56 .
20 .
16 .
1 . 62
1. 51
3 . 67
3 . 25
2 48 8.
3 52 7 .
8_ 53
7 . 64
1 32 5 .
品种
株 高 穗位 高 穗 长
C m C m
1 2l l . 84
穗 粗 秃尖 穗行数 行 粒数 千粒重 出籽率 单穗

5. 3 3. 0 1 . 57
单株
生产率

3 9 4.


3 64 3 . 8 5 5.
粒重 1 29 8 .

北玉 0 1 97
北玉 0 1 最高 , 97 西单 5 号最低 ; 各参 试 品种平 均 单穗 粒 重 为 124 131 , 4 . 8. 其 g 11试 验 品 种 . 中正大 8 8 重 , 0最 海禾 1 轻 ; 7最 参试 品种为北玉 0 1 、 97 山川 9 7 西单 5 、 0、 号 贵 各 参 试 品 种 平 均 单 株 生 产 率 为 10 ~ 2. 2 单8 、 号 南校 2 1海禾 1 、 0、 7奥玉 32 、Y 5 1正大 129 其 中西单 5号最 高 , 选 6号最低 。 6 8Z 0 — 、 6 .%, 华 8 8亚 航 69 华 选 6号 、 单 l 0、 3、 红 0号 , 西 山 7 以 0为 21 病 害记 载 .- 3 对照。 北玉 01 9 7高抗 大 斑 病 、 斑病 、 斑 病 、 病 , 小 灰 锈 12试 验 方 法 . 未发现丝黑穗病 、青枯病 ,纹枯 病 5 %,螟 害率 试验分别设在有代表性 的云县涌宝 、镇康 、 凤 22 穗腐 严重 度 07 . %, .%。 庆、 双江 、 马勐撒 五个点 。 验采用 随 机 区组 设计 。 耿 试 山川 9 7 大 斑病 , 0抗 高抗 小斑病 、 灰斑 病 、 病 , 锈 小 区面积 2 I , 区长 5 宽 4m, 次 重复 , 行 未发现青枯病 、 0r 小 f m, 三 五 丝黑穗病 , 纹枯病 6 %, . 螟害率 2 2 %, 区, 宽窄行或等行距种植 , 种植密度 6 万株 / z以 穗腐 严重 度 1 h , m %。 当地最佳节令播种 , 实收小 区中间三行计产。 西单 5号 高抗 大斑病 、 小斑 病 、 灰斑病 、 锈病 , 未 2结 果与分 析 发现青枯病、 丝黑穗病 , 纹枯病 4 %, . 螟害率 1 穗 6 %, 21试 验 结 果 . 腐严重度 0 %。 . 9 211 ..物候 期 等记载 贵单 8号 高抗 大斑病 、 灰斑 病 , 小斑 病 、 病 , 抗 锈 该 组 区试平 均生 育期 在 12~17d 1 2 ,对 照西 山 未 发 现青 枯 病 、丝 黑 穗 病 ,纹 枯 病 1%,螟 害 率 1 7 平 均 生育期 17 ,其 中正 大 88生育 期最 长 , 0 1d 0 比 2 %, . 穗腐 严重度 1 %。 6 . 8 西山 7 O晚熟 ld O ,海禾 1 育期 最短 ,比西 山 7 7生 0 南校 2 1 0 抗大斑病、 灰斑病 、 小斑病、 锈病 , 未发 早熟 5。 d 现青枯 病 、 丝黑穗 病 , 纹枯 病 7 螟 害率 22 穗 腐 %, .%, 21 .. 2主要 性状 记载 严重度 0 %。 . 6 参 试 品种 主要 性状 记 载见 表 1 。各参 试 品 种平 海禾 1 7感大 斑 病 、 斑病 , 灰 中抗 小 斑 病 、 锈病 , 均株高为 2 8 3 3m其 中奥玉 32 最高 , 4 ~ 0c , 68 西单 5 未发 现 青 枯 病 、 黑 穗 病 , 枯 病 8 螟 害率 3 , 丝 纹 %, % 号最矮 ; 穗 腐严 重度 1 %。 各 参试 品种 平均 穗位 高 为 13~10m, 中贵 0 4e 其 奥 玉 32 6 8抗 大 斑 病 、 斑 病 、 病 , 小 锈 中抗 灰 斑 单8 号最高 , 华选 6 号最低 ; 病 , 发 现丝黑 穗 病 、 枯病 , 枯病 1.%, 害率 未 青 纹 26 螟 各参 试 品种 平 均穗 长为 1.~2 . m,其 中红 06 穗 腐严 重度 08 61 1 e O .%, .%。 单 1 号 最长 ,Y 5 1 0 Z 0— 最短 ; Z 0— 抗 大 斑 病 、 Y51 灰斑 病 , 高抗 小 斑病 、 病 , 锈 各参 试 品种平 均 穗粗 为 46 5 e . . m,其 中西单 未发现丝黑穗病 、 6 青枯病 、 穗腐 , 纹枯病 1%, 9 螟害 5号 最粗 , 亚航 6 9 细 ; 3最 率 3 %。 各参试品种平均秃尖为 1 ~ . m,其 中北玉 . 3e 1 O 正大 8 8中抗 大斑病 , 0 高抗灰斑病 、 小斑病 、 锈 0 1、 禾 1 9 7海 7最长 , 航 6 9最短 ; 亚 3 病 , 发 现 丝 黑 穗 病 、 枯 病 , 枯 病 9 , 害 率 未 青 纹 % 螟 各参 试 品种平 均穗 行数 为 1. 1.行 ,其 中 5 穗腐严重度 28 35 89 %, . %。 Z 0— 最多, Y51 海禾 1 7最少 ; 亚航 6 9中抗 大斑病 , 3 高抗灰斑病 、 小斑病 、 锈

2011年春播彩(甜)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2011年春播彩(甜)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2011年春播彩(甜)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材料1.2 试验方法本试验于2011年3月18日—2011年6月29日在新都区石板滩黄桷村3组进行,试验田前茬为花菜,肥力中等,排灌条件良好。

品种排序按随机区组排列,未设重复无对照,试验采取育苗移栽方式,整个生育期(见表2)内管理措施按当地生产要求进行。

表2 各品种生育期特性品种名称播种期(年.月.日)移栽期(年.月.日)采收期(年.月.日)最适采收期(年.月.日)出苗-采收天数(d)彩甜糯617 2011.3.18 2011.4.13 2011.6.25 2011.6.25 85昌平四号2011.3.18 2011.4.13 2011.6.27 2011.6.27 87红彩2号2011.3.18 2011.4.13 2011.6.29 2011.6.29 89 N5 2011.3.18 2011.4.13 2011.6.29 2011.6.29 89 渝彩甜1号2011.3.18 2011.4.13 2011.6.27 2011.6.27 87美玉糯15 2011.3.18 2011.4.13 2011.6.29 2011.6.27 87京花糯2008 2011.3.18 2011.4.13 2011.6.29 2011.6.29 89渝紫7299 2011.3.18 2011.4.13 2011.6.29 2011.7.2 92 华丽2011.3.18 2011.4.13 2011.6.29 2011.6.29 89华美2011.3.18 2011.4.13 2011.6.29 2011.6.27 87123 2011.3.18 2011.4.13 2011.6.27 2011.6.25 85真好2011.3.18 2011.4.13 2011.6.29 2011.6.29 89 鲜玉2号2011.3.18 2011.4.13 2011.6.29 2011.6.29 89美兰5号2011.3.18 2011.4.13 2011.6.29 2011.6.27 87彩甜糯104 2011.3.18 2011.4.13 2011.6.27 2011.6.27 87彩糯103 2011.3.18 2011.4.13 2011.6.29 2011.6.29 89彩糯106 2011.3.18 2011.4.13 2011.6.24 2011.6.22 82金彩糯668 2011.3.18 2011.4.13 2011.6.29 2011.7.1 91金彩糯670 2011.3.18 2011.4.13 2011.6.29 2011.6.29 892 结果与分析2.1 生育特性各品种均于2011年4月1日出苗,其生育特性如表2所示,彩甜糯106的生育期最短,为82d;其次生育期较短的品种有,彩甜糯617和123均为85d;昌平四号、渝彩甜1号、美玉糯15、华美、美兰5号、彩甜糯104生育期均为87d;生育期较长的品种有渝紫7299(92d)、金彩糯668(91d)。

宝鸡市2011年不同玉米品种密度试验报告

宝鸡市2011年不同玉米品种密度试验报告
3 . 3 灌 水
4 试 验 结果 及 分 析
4 . 1 试 验 结 果
高产 创 建 1号 : 6 6 7 m 密 度 3 0 0 0 、 4 0 0 0 、 5 0 0 0 、 6 0 0 0株 ,6 6 7 m 产 量 分 别 为 :3 6 1 . 0 、
试验 于 6月 9日播 种 , 采 取人 工带 尺点播 。
表 1 密 度 分 布
3 . 2 施 肥
考种, 计 产后 折亩产 量 。1 O月 6日人 工收 获 。
6 6 7 m 施 纯 氮 2 O k g 、 纯磷 1 O k g , 全 部 磷 肥
和氮肥 的 4 O %作底 肥一 次施 人 , 氮肥 的 3 O 在 玉 米拔节 期 追施 , 3 0 在 玉 米 大 喇 叭 口期 追 施 。
② 试 验处 理 : 采 取 裂 区设 计 , 以 品 种 为 主 处 理, 密度为 副处 理 , 共 8个 处理 。每 小 区按 6 行区
等行 种植 , 行距 6 0 c m, 行长 7 m, 小区面积 4 . 2
m , 重 复 3次 。密 度 处 理 内顺 序 排 列 , 株 距 根 据
试 验 于 9月 2 8日进行 测产 , 每小 区选 有代 表
性 的玉米 一 行 , 连 续调 查 2 O株 , 取 穗 并进 行 室 内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7 — 2 4
张娟丽等 : 宝鸡市 2 0 1 1 年 不 同 玉 米 品 种 密 度 试 验 报 告
制 土壤 肥力 上有 显 著 的效 果 , 从而显著地减小 了

西




宝鸡 市 2 0 1 1年 不 同玉 米 品种 密 度试 验 报 告

2011年范集农综站玉米品种试验总结

2011年范集农综站玉米品种试验总结

3 品种综述
31 隆 平2 6 . 0
单 产5 24 g 居第 1 。 9 .k , 位 全生 育 期 1 5 , 型 紧凑 , 0d株 株
为认 真实施 基层 农技 推广 改革 与建设 示范 县项 目, 加 快农 业技 术推 广步 伐 , 推动 玉米生 产发展 ,2 1年 蒙城 县 0 1
农 业委 员会 范集 农业 综合 服 务站 从省 内外 引进 一 批玉 米 新 品种 , 开展 了 品种 比较试 验 , 以鉴定 在 当地 生态 条件 下 的丰产 性和适应性 , 大面积生产提供 科学依据 。 为
供 试 品种 共 1个 , 1 登 海6 5( 农 华 1 1( 中 O 即( ) 0 、 2) 0 、 3) 单9 9( 隆 平2 6 ( 郑 单9 8( k)( 丰 乐2 、7) 0 、4) 0 、 5) 5 e 、6) 1( 丹 3 7 、8) 1 3 ( 益丰2 、 9) 1 、 1 金海 2 0 。 9 ( 中科 1( 0) 16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供 试 品 种 .
采 取 对角 线法 选 择代 表性 样 段3 , 点量 取 1行 的宽 度 点 每 1
( 0 空行 )计算平均 行距 。 1行 玉米 中选 代表性 的2 m 1个 , 在 1 0 双行, 计算 亩穗数 。 在每个样 段 内每隔5 个果 穗取 1 个果 穗 ,
海2 、 1 6 益丰2 、 0 9 登海 6 5 0 可继续试验 。
关键词 : 玉米 ; 品种 试验; 蒙城县 范集镇 ;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年 0
中 图分 类 号 S 1 . 3 5 0 7 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号 1 0 — 7 1( 1 7 7 2 0 卜 0 3 0 3 O 2)1 - 8 O 0

2011年兵团春播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

2011年兵团春播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
五 、 间管理 田
全 生 育期 6 7米 6 施肥 料 7 0千克 。其 中尿 素 4 0
参 试 的 l 个 品种 , 试 1 8 、 试 1 8 、 试 1 兵 0 1兵 02兵
1 8 、兵试 1 8 03 0 5和下 选 6 4品种 有 不 同程 度 黑 粉 0
千克、 铵 2 二 0千克 、 肥 l 克 。种肥 67米 尿 钾 O千 6 施
素 5千 克 、 二铵 2 O千 克 、 肥 1 钾 0千 克 ; 肥 随水 滴 追 施 , 6月 1 t 始 滴 肥 , 8月 1 日 6 7米 从 8 E开 到 2 6 共 滴 施尿 素 3 5千 克 。 验 田中耕 3次 , 工 拔草 2次 。 试 人
病 发 生 , 中 18 其 0 2品 种 较 严 重 , 病 率 达 1 % , 发 5 兵 试 18 0 1黑粉 病 发 生率 3 。 试 1 8 、 试 1 8 % 兵 03兵 0 5黑 粉 病 发 生 率 l 。 选 6 4黑 粉 病 发 生 率 2 : 它 % 下 0 % 其
农 技 21 4 3 村科 02 ) (
N o n g C u n K e d i
品种 未 发 生黑 粉病 。生育 期参 试 各 品种 未发 生其 它 病害。
3生 育 性 状 .
兵 试 1 8 、 玉 3 5 兵 试 18 、 选 6 4 郑 单 9 8 0 4先 3、 05 下 0、 5。
N o n g G u n R e J i
播玉米杂交种 区域试验
张 明辉 。 王 诚
( 农五 师八 十七 团 , 乐 博
83 1 ) 3 4 7
用 耕 杰化 除 1 。 次 灌水 采用 滴 灌 。6月 1 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 8 E滴 水 9月 1 l 0E

玉米考种实验总结报告

玉米考种实验总结报告

玉米考种实验总结报告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播种种植技术也一直是学术界和农业生产界关注的研究方向。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种的玉米种植表现和产量,并总结出适合种植的优良品种。

一、实验设计
1. 实验对象:选择了两种玉米品种,分别是耐旱性强的889和高产型的1005。

2. 实验地点:在一个室外开阔的耕地上建立实验区。

3. 实验方法:
- 种植方法:在同一土地上分别播下两种玉米品种。

- 施肥方法:每亩用1吨有机肥和化肥2公斤,基肥和追肥各一次。

- 灌溉方法:根据天气情况定期浇水。

- 病虫害防治:采用有机防治方法,如喷药等。

- 收获方法:在玉米成熟后进行收获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实验结果
在经过四个月的实验后,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
- 889品种:亩产量460公斤,平均穗长22.5厘米,平均穗粒数30粒。

- 1005品种:亩产量550公斤,平均穗长23.5厘米,平均穗粒数40粒。

三、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的结果表明,1005品种的亩产量和穗粒数均高于889品种,说明1005更适合作为高产玉米品种推广。

但是,889品种的优势在于其耐旱性强,对于环境条件差的地区种植更为适合。

因此,在不同的环境下,选择不同的玉米品种更为重要。

在进行下一次实验时,可以考虑增加更多的玉米品种,并控制好各项环境条件,以得到更为准确的数据和结论。

同时,也要注意充分利用有机肥和化肥进行施肥,并积极防治病虫害,这将有利于提高全年的稳定产量。

2011年安顺市粮食增产工程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2011年安顺市粮食增产工程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2011年安顺市粮食增产工程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总结1、试验目的为比较、鉴定我市现有品种的综合表现,筛选出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抗性好的优良组合在我市大面积推广,作为我市主推的当家品种,同时为选育者制定育种目标提供借鉴依据,特安排本试验。

2、参试品种及供种单位:3、试验地点本实验设在关岭县上关镇宜所村玉米实验地内,海拔758米,前茬冬闲,小黄泥,土壤肥力中等。

4、试验设计试验排列不设重复,设两个对照,12个小区,每小区5行,小区长5米,宽4米,小区面积20平方米(0.03亩)。

行距0.8米,株距0.26米,每小区95株,每行19株,单株留苗,密度3167株/亩,四周设保护行。

实收中间3行(面积12平方米)测产,同时记录实收株数,数据运用百分率计算进行产量比较。

田间排列图:5、栽培技术措施播种前用微耕机将地块翻犁,耙平,清除杂草。

每亩施120公斤有机肥及50公斤复合肥(N26-P10-K14)、12公斤氯化钾作底肥,5月3日播种,5月30日第一次追肥10公斤/亩,并结合第一次中耕除草。

6月16日第二次追肥15公斤/亩,并结合第二次中耕除草。

6、参试品种评鉴(1)顺单6号:亩产821.1公斤,产量位次第一,比对照1增产187.8公斤,比对照2增产250公斤。

该品种全生育期100天,株高适中,出籽率高,抗病性、抗逆性强,适宜在我区种植,应大力推广。

(2)顺单7号:亩产674.8公斤,产量位次第二,比对照1增产41.5公斤,比对照2增产103.7公斤。

该品种全生育期106天,株高适中,微感大小斑病,适宜在我区种植。

(3)安单2号:亩产636.7公斤,产量位次第三,比对照1增产3.4公斤,比对照2增产65.6公斤。

该品种全生育期105天,株高适中,微感大斑病,适宜在我区种植。

(4)黔兴3号:亩产609.4公斤,产量位次第五,比对照1减产23.9公斤,比对照2增产38.3公斤。

该品种全生育期104天,株高适中,微感大斑病,适宜在我区种植。

2011年贵州省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汇总总结

2011年贵州省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汇总总结

2011年贵州省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汇总总结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为适应我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促进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对鲜食玉米的需要,鉴定新育成(引进)鲜食玉米杂交种(组合)的品质及在我省不同生态地区的丰产性、适应性及抗性,从而为鲜食玉米品种审定提供依据,按照2011年贵州省农作物品审会制定的《贵州省鲜食(糯、甜)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实施了全省鲜食(糯)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

现将各试点试验结果汇总如下:二、承试单位及试点情况承试单位有贵阳市农科所、毕节地区农科所、遵义市农科所、铜仁地区农科所、黔南州农科所、安顺市种子站、黔西南州农科所等7个单位。

承试单位的7个试点分布于全省的7个地、州、市,海拔在254m—1465m之间。

地势平坦向阳,土质多为壤土,土壤肥力贵阳试点为中等,毕节试点为上等,其于试点为中上等。

前作贵阳试点为蔬菜,毕节试点为豌豆,遵义试点为白菜,黔西南和安顺试点为油菜,铜仁和黔南试点空闲。

三、试验方法各点均按照实施方案执行。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二次重复,小区面积0.024亩(16平方米),小区长5米,宽3.2米,4行区,每行20株,亩密度3333株。

收中间2行去壳鲜果穗计产,边行用于品质鉴定。

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每区组两边设2行保护行),四周及重复间走道0.8米。

贵阳市农科所试点还按照《方案》要求,单独在试验地旁设一小区,将各组合根据它们的熟期错期播于其中,并对这一小区的各组合均套袋自交25个以上果穗,用于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品质现场鉴定和籽粒完熟后送样测试分析。

观察记载项目和标准按照《2011年国家鲜食(甜、糯)玉米记载和标准》进行。

四、栽培管理及气候情况毕节试点采用育苗移栽,其余各点均为直播;各点的基肥种类及其用量和追肥有一定的差异;各点基本上都进行了一定的虫害防治工作(详见表1)。

试验期间,遵义试点气候正常;铜仁试点大雨造成全部参试组合倒伏,其余5个试点都遭遇严重干旱,对产量有一定影响。

2011年安达市玉米“3414”田间试验

2011年安达市玉米“3414”田间试验

2011年安达市玉米“3414”田间试验摘要2011年安达市玉米“34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氮磷钾3因素4水平试验产量效应较符合二次函数方程,说明试验结果可用。

在试验中,氮肥对玉米的影响较大,磷肥、钾肥次之。

通过三元二次效应方程、一元二次效应方程计算得出玉米推荐最佳施肥量和最佳产量,其中碳酸盐黑钙土推荐施肥量为:纯氮6.48~7.39 kg/667 m2、五氧化二磷4.62~5.26 kg/667 m2、氧化钾5.38~5.83 kg/667 m2,最佳产量为597.31 kg/667 m2;碳酸盐草甸黑钙土推荐施肥量:纯氮8.05~9.86 kg/667 m2、五氧化二磷4.45~6.48 kg/667 m2、氧化钾5.68~10.10 kg/667 m2,最佳产量为518.82 kg/667 m2;盐碱土推荐施肥量:纯氮4.88~9.09 kg/667 m2、五氧化二磷5.33~7.80 kg/667 m2、氧化钾4.88~9.80 kg/667 m2。

最佳产量为634.12 kg/667 m2。

关键词玉米;“3414”试验;增产效果;最佳施肥量;肥料利用率;黑龙江安达;2011年为了摸清安达市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等配方施肥基本参数,建立该市不同施肥区域玉米的肥料效应模型[1-2],以确定作物合理施肥品种和数量,建立施肥指导体系,为安达市肥料配方设计和指导施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2011年玉米“3414”试验共设10个点次,按不同的土壤类型和肥力高、中、低3个水平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试验地块,并且要求所选地块肥力均匀、3年内未做过肥料试验,每点由1名技术人员专门负责。

具体落实情况见表1。

供试肥料:尿素(含N 46%)、过磷酸钙(含P2O5 42%)、硫酸钾(含K2O 50%)。

1.2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方案,即选取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不设重复。

淄博市2011年夏玉米种植试验

淄博市2011年夏玉米种植试验
钾 1 7 /g 有 机 质 1 3 /g 小 区 面 积 2 r , 4 mg 、 k . mg 。 2 k 4n 4行 2 区 , 长 l m, 行 O 行距 06 3 重 复 。试 验 地周 围设 立 4 .m, 次
玉米是我 国重要 的粮食作物 , 又是重要 的饲料 和 加工 原 料 。抓好 玉 米 生产 对 稳 定 我 国粮食 生 产 , 展 发
畜 牧业 和轻 工 业 非 常 重 要 , 是解 决 我 国人 民群 众 温 饱 问题 的关 键所 在 。为 加 快 玉米 优 良品种 推 广 速 度 , 充 分 发 挥 良种 的增 产 增 收 作 用 , 高 广 大农 民对 玉 米 主 提 导 品种 的认 识 , 现 生产 上农 作 物 良种 规范 化 布局 , 实 促
1 试 验方 法 . 2
种植试 验并对每个参试品种做 出综合评价 。 目的在 于验 证市场
上供 应的玉米品种在淄博 市的适应性 、 丰产性和抗逆性 , 以期为
今 后 的 农 业 生 产 和农 民增 收起 一 定 的指 导作 用 。 关键 词 : 玉米 品 种 - 5 3
总之, 品种 间产 量 因 自身遗 传 因素 有 所差 异 , 同一 品种 也 因气 候 、 土壤 、 培等 生 态 条 件 变 化有 所 不 同 。 栽 品 种种 植 推 广 的核 心 是 优 良品种 种 植 在 适 宜 的 地 区 , 同时配 以相应 的栽 培 技术 , 挥 品种 最 大潜 能 , 到高 发 达
2 1 年 淄博 市场 主推 的 4 个 参试 玉米 品种 见表 1 0 1 1 。
2 结果 与分 析
21 苗情 动态 和产 量性 状 .
211 基本 苗和 有效穗 数 .. 基本苗 31 ̄ 00 /6 m 。 5 50 株 6 7 2 X

2011年国审农作物品种简介(玉米部分)

2011年国审农作物品种简介(玉米部分)

2011年国审品种品种简介(玉米部分)审定编号:国审玉2011001品种名称:辽禾6选育单位:大连盛世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SD7928×SD8738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区出苗至成熟127天,与先玉335相当。

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白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

株型半紧凑,株高283厘米,穗位高120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

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9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轴粉色,籽粒橙红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6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和茎腐病,感丝黑穗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06克/升,粗蛋白含量8.52%,粗脂肪含量4.03 %,粗淀粉含量75.85%,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34.7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5.8%。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5.3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4.0%。

栽培技术要点:1.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

2.适宜播种期4月中下旬。

3.每亩适宜密度3500~4000株。

4.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和内蒙古中东部(通辽除外)中熟区春播种植。

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1002品种名称:吉东49号选育单位: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种来源:XF×D22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区出苗至成熟124天,比先玉335早2天。

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

株型紧凑,株高305厘米,穗位高126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短锥型,穗长18.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浅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4.9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中抗大斑病和玉米螟,感丝黑穗病和弯孢菌叶斑病。

2011年安达市玉米“3414”田间试验

2011年安达市玉米“3414”田间试验

摘要 2 1 0 1年 安达 市 玉米 “ 4 4 田 间试 验 结 果表 明 , 米 氮磷钾 3因素 4水 平 试验 产 量效 应较 符 合 二 次 函数 方程 . 明 试验 结果 可 3 1” 玉 说 用 。 试验 中 , 在 氮肥 对玉 米 的影 响较 大 , 肥 、 肥 次 之 。 磷 钾 通过 三 元二 次 效应 方程 、 一元 二 次效 应 方程 计 算得 出玉米 推 荐 最佳 施 肥 量 和最 佳 产 量 , 中碳酸 盐 黑钙 土推 荐施 肥 量为 : 氮 6 8 73 6 7 五 氧化 二 磷 4 2 5 6  ̄6 7 氧 化 钾 53 ~ .  ̄ 6 m , 其 纯 . ~. k 6 m、 4 9 ̄ . ~. 6 m 、 6 2k - 58 k 6 7 2 最佳 产 量 为 8 3 5 7 1  ̄ 6 m ; 酸 盐 草 句黑钙 土推 荐施 肥 量 : 9. 6 7 3 k 碳 纯氮 8 5 98 k 6 7 五氧 化 二磷 4 5 6 8  ̄ 6 m 、 化钾 5 8 l . 6 7 2 最 . ~.  ̄ 6 m、 0 6 . ~ . 6 7 2氧 4 4k . 01 k 6 m . 6 0  ̄ 佳 产量 为 5 8 2  ̄ 6 m ; 1 . 6 7 盐碱 土推 荐 施肥 量 : 氮 4 8 9 9  ̄ 6 m 、 氧化 二磷 53 ~ . 6 m 、 化钾 4 8 98 6 7 2 最佳 8k 纯 . ~ . 6 7 五 8 0 k . 78 k 7 2氧 3 0  ̄6 . . k 6 m 8 0 ̄ 产 量 为 6 41  ̄ 6 3 .2 6 7m 。 k 关 键 词 玉 米 ;3 1 ” 验 ; 产 效 果 ; 佳 施 肥 量 ; 料 利 用 率 ; 龙 江 安 达 :0 1年 “4 4 试 增 最 肥 黑 21 中图分 类 号 ¥ 1 ;4 3 5 3 s 1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0 — 7 9 2 1 ) 3 0 9 — 3 0 7 5 3 (0 2 0 — 0 8 0

2011年春季浙江东阳普通玉米品种筛选试验报告

2011年春季浙江东阳普通玉米品种筛选试验报告

2011年春季浙江东阳普通玉米品种筛选试验报告郭勇;卢华兵;金英燕;胡贤女;石丽敏【摘要】通过对浙江东阳玉米研究所普通玉米组合和引进品种进行产量及相关性状的试验,初步筛选出表现较好的两个组合和适宜推广的品种。

通过数据相关性和通径系数分析,探讨对产量影响因素最强的性状,以及性状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品种选育的方向性。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2(000)008【总页数】4页(P28-31)【关键词】普通玉米;品种试验【作者】郭勇;卢华兵;金英燕;胡贤女;石丽敏【作者单位】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东阳322100;浙江省东阳市望江南种业有限公司,东阳322100;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东阳322100;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东阳322100;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东阳32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普通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用之一,兼具食用和饲料用的功能。

2011年春,本研究室将组配的普通玉米组合和引进的普通玉米品种一起进行试验,记录材料的性状特征和适应性,旨在筛选出产量较高、品性优良、表现较好的组合与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为指导农业生产和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1 试验材料1.1.1 组配的组合组配14个组合:CT019×C7-2、ZX3×M、C8605-2×Z58、248×G9214、PH6WC×CT019、C8605-2×K、PH6WC×D598、248×JH78-2、PH6WC× LD9801、P138×D598、WY-4×JH3372、9058×D598、G9213×Z58、LLZH。

对照为浚单20。

1.1.2 参试品种参试品种15个:正大818、正大999、东单80、中农大236、金湘369、隆玉2、太平洋98、中迪 619、连玉 15、SH3324、SH3351、C9018、SH3314、SH1314、SH253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陇种管发[2011] 号陇县种子管理站关于上报2011年度玉米品种试验示范工作总结的报告市种子管理站:现随文报来《2011年宝鸡市春播玉米品种试验总结》壹份,请审阅。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主题词:玉米品种试验总结报告抄送:县农业局,档(二)共印10份2011年春播玉米品种展示总结一、试验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快玉米良种更新换代步伐,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促进种子事子稳步发展,特征集玉米新品种,开展田间试验示范工作,为种子经营者和农民群众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条件及安排展示田位于陇县城关镇店子村二组,海拔800米,地面平整,土层深厚,水浇地,壤土,肥力中等;参试品种为35个,对照品种为豫玉22号。

三、试验设计及栽培管理情况展示田未设重复,各品种的密度按供种单位的要求确定。

播期为4月21日,前茬为冬闲地,播前亩施有机肥2500kg,并亩施磷肥40kg,进行了机耕深犁耙耱。

全生育期结合锄草施肥2次,亩追施碳铵25kg,尿素25 kg,在整个生育期间严格按照试验记载标准,对各个品种的性状、特性进行了观察记载。

四、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播前墒情较差,为保证一播全苗,采取统一开沟渗行点播;出苗期大部分品种苗齐苗壮,有个别品种种子量少播量不足且发芽力较弱,存在缺苗断垄现象,用时采取同行移栽措施进行了补救;苗期晴雨天气交替出现,气温回升较慢,光照不足,长势较常年缓慢;幼苗达到5叶期时及时进行了施肥、松土和除草,苗情逐渐恢复正常且长势旺盛;6月中下旬遇连阴雨天气,土壤含水量较大导致旺长,7月中旬组织统一除草施肥并加强了田间管理,8月份出现的强降雨对试验品种影响不大,倒伏品种较少,个别品种出现了斑病;8月下旬至收获期晴雨天气交替出现,光照不足,延迟了部分品种成熟,使之丰产性不能充分表现,参试品种未发生大面积病害及虫害。

五、产量结果表1产量及产量结构表品种名称亩产(Kg)较 CK增产(Kg)较 CK增产%位次产量结构亩株数单穗粒重百粒重潞鑫8号470.1 48.3 11.5 25 2887 191.6 28.8 盛单216 520.0 98.2 23.3 15 3062 199.8 27.1 潞玉6号564.6 142.8 33.9 8 2464 273.9 37.1 富友9号543.3 121.5 28.8 12 2887 221.4 32.0 强盛101 512.9 91.1 21.6 17 2887 209.0 36.5 双惠100 614.2 192.4 45.6 3 2887 250.3 37.9 奥瑞10号535.7 113.9 27.0 13 2887 218.3 34.4陕单606 508.5 86.7 20.6 19 2464 242.8 33.5 隆丰1号392.5 -29.3 -6.9 29 2619 176.3 30.3 东裕33 465.0 43.2 10.2 26 2619 208.9 37.1 高科3号384.2 -37.6 -8.9 30 2619 172.6 28.2 潞鑫1号579.0 157.2 37.3 7 3062 222.5 30.4 东单13 498.4 76.6 18.2 21 3062 191.5 32.2 豫玉22(CK)421.8 --- ---- 27 2887 171.9 37.8 五谷198 475.7 53.9 12.8 24 3237 172.9 26.9 德兴1103 562.7 140.9 33.4 9 3237 204.5 30.7 吉祥1号610.5 188.7 44.8 4 3438 208.9 32.8 宝单988 581.5 159.7 37.9 6 3438 199.0 30.3 爱农105 383.1 -38.7 -9.2 31 2619 172.1 29.3 忻黄单156507.0 85.2 20.2 20 3747 159.2 36.7 秦粮408 697.8 276 65.4 1 3747 219.1 37.3 长单48 643.4 221.6 52.5 2 3062 247.2 34.4 陕单518 489.2 67.4 16.0 22 3237 177.8 33.4 忻抗14 520.3 98.5 23.4 14 3062 199.9 34.2 双惠2号508.7 86.9 20.6 19 3237 184.9 31.2L1601 465.0 43.2 10.2 26 2619 208.9 29.5 BDX09-2 560.5 138.7 32.9 10 2887 228.4 33.8 DF1012 411.2 -10.6 -2.5 28 2619 184.7 31.4 宝单983 480.0 58.2 13.8 23 2464 229.2 32.6 TY282 510.6 88.8 21.1 18 3062 196.2 33.7 金稷3号545.0 123.2 29.2 11 2619 244.8 37.1 武科2号514.0 92.2 21.9 16 3062 197.5 33.4 宝单1179 579.1 157.2 37.3 7 2887 236.0 33.0 正玉203 392.9 -28.9 -6.9 29 2887 160.1 26.2 新玉12 602.0 180.2 42.7 5 2887 245.3 36.4六、结果分析本展示共有参试品种35个,设对照品种豫玉22,以对照品种产量为水平,达到并超过对照品种有25 个,其中位居参试品种前五名的依次有秦粮408亩产为697.8公斤;长单48亩产为643.4公斤;双惠100亩产为614.2公斤;吉祥1号亩产为610.5公斤,新玉12号亩产602公斤,这五个品种产量较对照增产幅度最大;爱农105、高科3号、隆丰1号及正玉203分列后三位,较对照产量水平差距较大。

七、品种综述根据参试品种田间长势及室内考种情况,现对以下几个品种进行综述如下:(1)秦粮408 生育期123天,幼苗叶色深绿,株型半紧凑,株高287㎝,穗位高126㎝,茎秆粗壮,支持根发达。

果穗长筒型,穗长22.8㎝,穗粗5.0㎝,穗行数17.6行,粒黄色,粒型半马齿型,结实性好,穗轴白色,百粒重37.3g,单穗粒重219.1 g,出籽率87.6%,本次试验亩产697.8 kg,较对照增产65.4%,位列第一。

(2)长单48 生育期125天,较对照晚熟3天,幼苗叶色深绿,株型半紧凑,株高274㎝,穗位高105㎝,茎秆粗壮,支持根发达。

果穗长筒型,穗长26.3㎝,穗粗5.5㎝,秃尖长0.7㎝,穗行数16.8行,粒色橘红,粒型半硬粒型,结实性好,穗轴红色,百粒重34.4g,单穗粒重247.2 g,出籽率85.8%,本次试验亩产643.4 kg,较对照增产52.5%,位列第二。

(3)双惠100 生育期123天,较对照晚熟1天,幼苗叶色深绿,长势强,株高269㎝,穗位高111㎝,株型紧凑,叶色浓绿,花丝粉色,根系发达。

果穗锥型,穗长20.3㎝,穗粗5.7㎝,穗行数19.0行,粒色黄色,粒型半马齿型,结实性好,穗轴白色,百粒重37.9g,单穗粒重250.3 g,出籽率86.4%,本次试验亩产611.2 kg,较对照增产45.6%,位列第三。

(4)吉祥1号生育期123天。

株型紧凑,株高218cm,穗位高79cm;幼苗叶鞘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9.8cm,穗粗5.2cm,穗行数15.6行;黄粒,白轴,半马齿型,百粒重32.8g,单穗粒重208.9 g,出籽率90.3%。

本次试验亩产610.5 kg,较对照增产44.8%。

位列第四。

(5)新玉12号生育期123天,较对照晚熟1天,幼苗叶片深绿色,叶鞘紫色,植株平展型,穗锥型,穗长21.1㎝,穗粗5.4㎝,穗行数16.6行,粒马齿型,黄粒,轴粉红色,单穗粒重245.3 g,百粒重36.4 g,出籽率88.9%。

亩产602kg,较对照增产42.7%,位列第五。

八、结束语在今年特珠气候条件下,各品种苗期受低温气候影响出苗较晚,但由于墒情较好苗齐苗壮;花期以晴天为主,降雨过程较短且基本在受粉结束后出现,各品种结实较好;8月中旬虽有强降雨但风势较弱,除豫玉22倒伏外其它品种无倒伏现象,豫玉22、忻黄单156、爱农105及陕单518斑病发生较重,其它品种发病较轻,对各个品种的产量形成均影响较小。

本次试验由于个别品种种子量小、且在间定苗时未控制好密度,使个别参试品种未达到合理种植密度,也使个别品种丰产性未得到充分发挥产量表现不够突出。

但是本次试验数据基本反映了在当年气候条件、生产条件及作务管理水平下各品种特征特性的充分表现,如在正常气候条件下,选择与其相适应的地域、播期及播种密度,达到品种栽培要求,未必不能达到高产。

附:表2 春播玉米生育期记栽表表3 春播玉米生物学性状调查表表4 产量及病害关系表表2春播玉米生育期记载表项目名称播期(日/月)出苗期(日/月)抽雄期(日/月)成熟期(日/月)生育天数(天)潞鑫8号21/4 2/5 15/7 1/9 123盛单216 21/4 2/5 17/7 1/9 123潞玉6号21/4 2/5 13/7 1/9 123富友9号21/4 2/5 15/7 31/8 122强盛101 21/4 2/5 15/7 31/8 122双惠100 21/4 2/5 15/7 1/9 123奥瑞10号21/4 2/5 13/7 1/9 123陕单606 21/4 2/5 14/7 1/9 123隆丰1号21/4 2/5 14/7 2/8 124东裕33 21/4 2/5 14/7 1/9 123高科3号21/4 2/5 14/7 1/9 123潞鑫1号21/4 2/5 14/7 1/9 123东单13 21/4 2/5 15/7 3/9 125豫玉22(CK)21/4 2/5 14/7 31/8 122五谷198 21/4 2/5 16/7 3/9 125德兴1103 21/4 2/5 15/7 1/9 123吉祥1号21/4 2/5 14/7 1/9 123 宝单988 21/4 2/5 15/7 1/9 123 爱农105 21/4 2/5 15/7 31/8 122 忻黄单15621/4 2/5 14/7 31/8 122 秦粮408 21/4 2/5 16/7 1/9 123 长单48 21/4 2/5 17/7 3/9 125 陕单518 21/4 2/5 15/7 31/8 122 忻抗14 21/4 2/5 14/7 1/9 123 双惠2号21/4 2/5 15/7 3/9 125 L1601 21/4 2/5 15/7 2/9 124 BDX09-2 21/4 2/5 14/7 31/8 122 DF1012 21/4 2/5 14/7 1/9 123 宝单983 21/4 2/5 15/7 1/9 123 TY282 21/4 2/5 14/7 1/9 123 金稷3号21/4 2/5 14/7 4/9 126 武科2号21/4 2/5 14/7 1/9 123 宝单1179 21/4 2/5 15/7 4/9 127 正玉203 21/4 2/5 17/7 5/9 127 新玉12 21/4 2/5 16/7 1/9 123表3 春播玉米生物学性状调查表项目株高㎝穗位高㎝穗型穗长㎝穗行数㎝粒型粒色轴色秃顶长㎝潞鑫8号248 105 锥25.2 15.8 半马黄红0.8盛单216 281 131 筒19.6 17.6 半马桔黄红10.1 潞玉6号275 111 筒23.1 16.8 硬桔黄白0.5富友9号262 121 筒20.1 18.0 半马黄红0.8强盛101 271 104 筒19.5 15.0 半马黄红0.4双惠100 269 114 锥20.3 19.0 半马黄白0.1奥瑞10号257 102 锥22.9 18.0 半马黄红0.4陕单606 247 101 锥21.3 17.8 半马桔黄白0.2隆丰1号239 98 筒20.2 18.6 半马黄粉0.5东裕33 243 106 锥20.1 16.8 半硬黄红0.3高科3号263 109 锥21.4 18.0 半马黄白0.8潞鑫1号263 112 筒23.9 19.0 半马黄粉1.0东单13 216 90 锥19.8 17.0 马齿黄白0.2豫玉22(CK)252 114 筒20.4 14.8 马黄红1.2五谷198 194 76 锥20.4 19.0 半马黄白0.2德兴1103 219 86 筒23.3 18.0 马齿桔黄红0.6吉祥1号218 79 筒19.8 15.6 马齿黄、白- 宝单988 254 86 筒21.5 17.2 半马桔黄红0.3爱农105 258 102 锥22.7 16.4 马齿黄粉0.2忻黄单156219 82 筒20.6 14.2 马齿桔黄红0.1秦粮408 287 126 筒22.8 17.6 半马黄白0.2长单48 274 105 筒26.3 16.8 半硬桔黄红0.7陕单518 223 83 锥22.1 14.8 马齿黄红0.8忻抗14 227 93 锥21.9 15.6 马齿桔黄红0.1双惠2号239 88 筒22.8 16.2 硬桔黄红0.4 L1601 238 80 筒19.9 17.2 硬黄白0.5 BDX09-2 223 79 锥19.7 17.2 硬桔黄白0.4 DF1012 222 81 锥19.2 18.8 半马黄白1.1宝单983 278 98 筒21.4 17.2 马齿黄红- TY282 261 97 锥19.9 15.8 马齿黄红0.4金稷3号248 98 筒19.1 16.0 马齿黄红0.1武科2号227 98 筒19.2 15.2 马齿黄白- 宝单1179 261 109 筒21.6 16.8 半马黄白0.4正玉203 223 89 筒21.1 16.2 马齿黄红0.2新玉12 220 91 锥21.1 16.6 硬黄白-表4 产量与病害关系表品种名称亩产(㎏)产量位次倒伏率(%)病害大斑病级青枯病%潞鑫8号470.1 25 Ⅱ盛单216 520.0 15 Ⅰ潞玉6号564.6 8 Ⅰ富友9号543.3 12 Ⅱ强盛101 512.9 17 Ⅱ双惠100 614.2 3 Ⅱ奥瑞10号535.7 13 Ⅰ陕单606 508.5 19 Ⅰ隆丰1号392.5 29 Ⅰ东裕33 465.0 26 Ⅰ高科3号384.2 30 Ⅰ潞鑫1号579.0 7 Ⅰ东单13 498.4 21 Ⅱ豫玉22(CK)421.8 27 60 Ⅲ五谷198 475.7 24 Ⅱ德兴1103 562.7 9 Ⅰ吉祥1号610.5 4 Ⅱ宝单988 581.5 6 Ⅰ爱农105 383.1 31 Ⅲ忻黄单156507.0 20 Ⅲ秦粮408 697.8 1 Ⅱ长单48 643.4 2 Ⅰ陕单518 489.2 22 Ⅲ忻抗14 520.3 14 Ⅱ双惠2号508.7 19 ⅠL1601 465.0 26 ⅠBDX09-2 560.5 10 ⅠDF1012 411.2 28 30 Ⅰ宝单983 480.0 23 ⅠTY282 510.6 18 Ⅰ金稷3号545.0 11 Ⅰ武科2号514.0 16 Ⅰ宝单1179 579.1 7 Ⅰ正玉203 392.9 29 Ⅰ新玉12 602.0 5 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