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本书为“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本书系统介绍了各类灾害的类型、特点、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及防灾减灾对策与措施,是一本体系新颖,内容丰富,实用与创新并重的教材。
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概论,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对策,火山灾害与防灾减灾对策,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对策,风灾害与防风减灾对策,火灾害与防火减灾对策,洪水灾害与防洪减灾对策,爆炸灾害与防爆减灾对策等。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和其它土建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的硕士研究生和从事防灾减灾工作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参考。
目录目录第1章概论1.1 灾害及灾害类型1.2 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1.3 防灾减灾对策与措施1.4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思考题第2章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对策2.1 地震的基本概念2.2 地震的类型及成因2.3 地震活动概况及地震分布2.4 地震灾害2.5 减轻地震灾害的基本对策2.6 结构抗震设计2.7 结构减震控制思考题第3章火山灾害与防灾减灾对策3.1 火山与火山作用3.2 火山灾害3.3 火山监测3.4 减轻火山灾害的对策思考题第4章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对策4.1 地质灾害及灾害类型4.2 滑坡及防治4.3 崩塌及防治4.4 泥石流及其防治4.5 地面沉降及其防治4.6 地面塌陷及其防治思考题第5章风灾害与防风减灾对策5.1 风的基本概念与类型5.2 风灾害5.3 风对结构的作用5.4 防风减灾对策5.5 结构抗风设计思考题第6章火灾害与防火减灾对策6.1 火灾害及火灾分类6.2 建筑火灾特征6.3 建筑材料的耐火性能6.4 建筑火灾对结构的破坏6.5 防火减灾对策6.6 结构的抗火设计6.7 结构耐火构造思考题第7章洪水灾害与防洪减灾对策7.1 洪水灾害及防治水灾的意义7.2 我国洪水灾害的成因及特点7.3 水文分析与设计洪水7.4 防洪规划7.5 主要防洪措施7.6 堤防工程设计思考题第8章爆炸灾害与防爆减灾对策8.1 爆炸灾害8.2 爆炸类型及特征8.3 一般爆炸对结构的作用8.4 核爆炸对结构的作用8.5 建筑防爆减灾对策8.6 工程爆破公害及安全措施思考题附录A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附录B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附录C 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课件

展望未来防灾减灾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复杂建筑结构和大规模基础设施的防灾减灾面临更多挑 战。同时,自然灾害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要求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全面的应 急预案。
机遇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的前景将更加广阔。通过 不断探索和创新,未来的防灾减灾体系将更加完善,为人类创造更安全、更可 持续的生存环境。
地震预警原理
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电磁波传播速度之间的差异,通过监测设 备捕捉到地震波后,迅速发出预警信号。
预警系统的组成
包括监测设备、数据处理中心和预警发布系统等。
技术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震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得到了不 断提高。
04
洪水防灾减灾
洪水灾害的基本特征
突发性强
洪水灾害通常由暴雨、大 雪等极端天气引发,难以 预测,且短时间内造成巨 大损失。
03
地震防灾减灾
地震灾害的基本特征
01
02
03
地震类型
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 和陷落地震等。
地震波及范围
地震波及的范围往往很广 ,对建筑物、道路、桥梁 等基础设施造成不同程度 的破坏。
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对地 面及建筑物影响程度的标 准,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 可能存在差异。
地震防灾减灾策略
国内外防灾减灾现状与趋势
国内外防灾减灾现状
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推进防灾减灾工作,制定相关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加强预警监测和 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加强了灾害预警监测和应 急救援能力建设。
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自然灾害的风险不断增加,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未来 ,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灾害预警监测和应急救援能力,推进全社会参与和国际合作,共同 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结课论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城市人口急剧增长,高层建筑的数量也迅速增长,同时建筑高度也不断创新高。
高层建筑的增多让城市更加繁华,与此同时,高层建筑的防火防灾也面临更加大的挑战。
一、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1.火势蔓延速度快。
高层建筑中有许多的竖向井道,例如楼梯间、电梯井、竖向管道等,发生火灾时,火势会沿着竖向井道迅速在竖直方向蔓延。
另外,在高层建筑中,特别是民用高层建筑中,大量的家具、装饰物等易燃物,许多装修材料也是易燃高分子复合材料,这使得火势在横向的蔓延速度非常迅速。
2.人数多,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中人员众多,在突发火灾时,由于求生本能和恐慌,容易发生拥堵踩踏等情况,疏散难度大。
另外高层建筑的高度较高、层数较多,发生火灾时候电梯因电路中断而不能运转,人员的疏散主要靠楼梯,但由于层数太多,从楼梯疏散耗时很长。
同时各种家具、装饰物以及一些有机高分子装修材料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和有毒气体,也增加了疏散的难度。
3.建筑规模大,救灾难度大。
高层建筑平面规模较大,高度也较高,党火灾发生时,从室外对室内进行营救难度很大。
同时由于建筑高度较高,发生火灾时,建筑在高温下有倒塌的危险,这也给救灾和疏散增加了困难。
二、高层建筑防火措施1.合理设置防火分割设施。
在高层建筑内应该按合理的间距设置防火分隔设施。
在水平方向,设置防火墙、防火门和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上分隔成多个分区,从而阻止火灾在楼层水平方向的蔓延;在竖直方向,防火分隔设施常常用楼板充当,但是在建筑中的竖向井道,例如楼梯间、电梯井、竖向管道等部位,必须设置相应的防火分隔设施。
2.留设足够建筑物间距。
在规划高层建筑物时候,应该考虑到发生火灾时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留设足够的间距。
高层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间隔距离应当保证在发生火灾时不会对相邻建筑物造成破坏,如果火灾使建筑倒塌,应当保证间距足以隔离火势,避免引起周围建筑物起火,以免引起更大的火灾和造成更大的损失。
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

第十一章 土木工程的防灾与减灾
土木工程 概论
2010年3月至4 月,位于冰岛 南部的艾雅法 拉火山连续两 次爆发,火山 喷发释放出大 量的火山灰, 致使冰岛、英 国、德国、波 兰等多国阴天, 并导致欧洲多 国的近5000次 航班因此而停 运。
第十一章 土木工程的防灾与减灾
灾害对于人类的危害和破坏方式复杂多样,概括 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危机人类生命和健康,威胁人类的正常生活; (2)破坏公益设施和公司财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破坏资源和环境,威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 概论
第十一章 土木工程的防灾与减灾
我国几次大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地震名称 发生年份 震级
陕西华县 1556
8.0
山东郯城 1668
8.5
河北三河 1679
8.0
宁夏海原 1920
8.6
河北邢台 1966
7.2
云南通海 1970
7.8
辽宁海城 1975
7.3
土木工程 河北唐山 1976
7.8
土木工程 概论
第十一章 土木工程的防灾与减灾
土木工程 概论
第11.3节 火灾
本节目录
1. 火灾的定义 2. 火灾的类型 3. 建筑火灾 4. 防火减灾
基本要求
1.了解火灾的类型和减灾措施
第十一章 土木工程的防灾与减灾
11.3.1 火灾的定义
定义:火灾是由于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 造成的灾害。
①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火灾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 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 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万 元以上。 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火灾为重大火灾:死亡3人 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 3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 ③ 不具有前两项情形的火灾为一般火灾。
(完整word)土木工程防灾减灾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班级:09材料一班学号:09410108姓名:陈世跃地震灾害危害与应对措施关键字:地震灾害四川汶川防御措施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
地震灾害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
地震灾害是可以预防的,综合防御工作做好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自然灾害.近百年来地球上发生了无数次地震,地震带给人类的就是一场灾难,没有其他自然现象能在那样大的面积、那样短的时间内造成如此大的破坏。
自190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数次重大地震灾害,对人类造成了极大伤害.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有大有小,大可以大到使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小可以小到人体根本感觉不到,只能借助仪器才能记录到。
表示地震大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地震发生时所释放的能量即地震的震级来表示地震的大小;另一种是根据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即地震的烈度确定地震的大小。
一、摘要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
0级强烈地震,数万房屋被彻底摧毁,数百万人失去了家园.这次地震还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严重灾害,使农田、道路、桥梁等设施悉遭损毁,重灾区面积超过十万平方公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预计高达数千亿元。
这次地震灾情之重实属罕见,伤亡惨不忍睹。
是我国建国以来遭受到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然地震之惨痛,同胞之所遭不幸,我们应深刻反思并认真接受地震灾害的惨痛教训,积极提高抗震减灾意识,化解地震造成的灾害和损失。
对1964~1998年间中国大陆、日本、伊朗、土耳其、新西兰、中国台湾、西腊等国家和地区6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统计,全世界发生地震最多的国家前三名分别是印度尼西亚、美国和日本,中国大陆排名第五。
20世纪至今(包括汶川地震),全球因地震死亡人数是170万,而中国约70万,占全球因地震死亡人数的40%。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第一篇: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地震认识天灾是检验人祸的唯一标准人类文明是蓝色星球上璀璨的一粒明珠,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大有跃居于自然主宰,掌控地球之势。
只是,人类终究只是自然低微的一部分,大自然轻微的动作便能让人认识到自身的脆弱。
地震,海啸,火山是人类的巨大威胁,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类真的只如蝼蚁。
海啸和火山受地域条件限制或许不容易遇到,而地震,即使不在地震带上,也可能发生。
土生万物,自然也有毁灭万物的力量。
中国人自上古洪荒起,在一次次灾难之间学会了敬畏,敬畏自然,敬畏天地。
地震似乎是一场无法预料、无法阻止的浩劫,可是,大自然又确实警告过。
天灾人祸,天道无情,纵视众生如蝼蚁,却也留下一线生机。
大自然的警告,使得那些于灾难发生之后重新搜集起它们的地震学者们毛骨悚然并陷入深思。
在1949年以来的历史上,我们曾以“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而自豪,我们曾以“勒紧裤腰带,不靠外援,自力更生”而骄傲。
当世界发生了变化,我们也发生了变化时,这一切已成为历史,渐渐离我们远去,许多年轻人甚至不太清楚曾经有过那么一段往事……然而事实依然清晰地记录在共和国微微泛黄的史册中。
1976:唐山,这座上百万人的重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在地震中242769人丧生,164851人伤残。
整个世界都感到了来自中国的冲击波。
当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时,中国却说“不”……《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明确表达了中国政府拒绝国际救灾援助的原因:“自力更生的救灾努力说明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考验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说明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事后政府发挥了可笑的更新换代能力,在本不宜建设大规模城市的唐山废墟上又建了一个新唐山,可以预见,76年的人祸必定再酿天灾。
“九·二一”集集大地震以余震多,余震强闻名世界,是二十世纪末期台湾伤亡损失最大的天灾,发生于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时四十七分,震中在北纬二十三电八七度东经一百二十点七八度,位于南投县集集镇,震源深度八公里,里氏规模达七点六,持续一百0二秒,全岛均感到明显震感。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第一篇: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一)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各种加固工程如支档、锚固、减载、固化等,并附以各种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工程,其简易防治方法是用粘土填充滑坡体上的裂缝或修地表排水渠。
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要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入渗,对已有塌陷坑进行填堵处理,防止地表水注入。
崩塌是岩土体的突然垂直下落运动,经常发生在陡峭的山壁。
过程表现为岩块顺山坡猛烈翻滚,跳跃,相互撞击,最后堆积在坡脚,形成倒石碓。
降雨、融雪、河流、洪水、地震、海啸、风暴潮等自然因素,以及开挖坡脚、爆破、修筑水库、开矿泄洪等人为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崩塌。
崩塌会损害农田、厂房、水利设施和其他建筑物,导致人员伤亡。
铁路、公路沿线的崩塌,会造成交通堵塞、车辆损毁、行车事故。
滑坡是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局部向下滑动的现象。
发生破坏的岩土体以水平位移为主,除滑动体边缘存在为数极小的崩离碎块和翻转现象之外,其他部位相对位置变化不大。
泥石流是一种包含大量泥沙石块的固液混合流体。
常发生于山区小流域。
泥石流爆发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山谷雷鸣、地面震动、浓烟腾空、巨石翻滚,浑浊的泥石流沿着料峭的山涧峡谷冲出山外,堆积在山口。
由于突发性、凶猛性、迅时性以及冲击范围大,破坏力度强等特点,泥石流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地质灾害的主要防治是指对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课件

环境破坏
灾害可能导致土壤侵蚀、 滑坡、泥石流等环境问题 ,进一步加剧灾害的破坏 程度。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减少人员伤亡
通过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可以降低灾害对人类生 命安全的威胁,减少人员 伤亡。
保护财产安全
防灾减灾措施可以有效减 少灾害对人类财产的损失 ,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成果。
维护社会稳定
灾害发生后的快速响应和 恢复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 定和正常秩序具有重要意 义。
注意事项
应综合考虑加固效果、施工难度和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 的加固方法。
防灾设计技术
防灾设计技术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对土木工程造成 损害的关键措施。
输入 标题
详细描述
通过采取各种防灾设计手段,如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设置排水系统、采用隔震支座等,增强土木工程结 构的抗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总结词
适用范围
02
结构稳定性评估
03
结构耐久性评估
评估结构在各种载荷和环境条件 下的稳定性,确保其能够承受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期的外部力量。
评估结构的材料和构造在长时间 使用和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表 现。
防灾设施的评估
防洪设施
评估防洪设施的排水能力、防洪 堤坝的稳固性等,确保在洪水灾 害中能够有效地降低灾害损失。
抗震设施
评估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抗震构 造措施以及抗震加固措施等,确 保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保持稳定 。
灾后恢复的困难
在灾害发生后,由于各种原因(如资金、技术等),灾后恢复工作可 能面临诸多困难,影响灾区重建和居民生活恢复。
未来防灾减灾技术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监测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将发展更加智 能化的灾害监测技术,提高监测的准 确性和实时性。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课件

通过采取有效的滑坡治理措施,该公路的安全运营得到了保障,减少 了公路的维修费用和灾害风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07
结论与展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收获
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的基本概念、原 理和方法,包括地震、风、洪水、火山喷发等自然灾 害对土木工程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灾害的预测、评 估和控制等方面。
工程效果
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洪措施,长江三峡工程成功地抵御了多次洪水,减少了下游地区的洪涝 灾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工程实例三:某山区公路的滑坡治理
01
概述
某山区公路位于山区地带,由于地形条件复杂,滑坡灾害较为严重。
为了保障该公路的安全运营,需要进行滑坡治理。
02 03
滑坡治理方案
采用综合治理方案,包括清除危石、加固边坡、修建排水设施等。其 中,加固边坡是关键措施之一,采用锚索、桩基等加固方法,对公路 边坡进行了加固处理。
2023
《土木工程防Leabharlann 减灾》课 件目 录• 引言 •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述 • 地震灾害及其防护措施 • 洪水灾害及其防护措施 • 其他自然灾害及其防护措施 • 工程实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背景
介绍课程背景,包括灾害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土木工程师在防灾减灾中的角色 等。
强调防灾减灾在国家安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设置抗震缝
在建筑结构中设置抗震缝,将长建 筑物分割成若干个短建筑物,以减 轻地震作用下的变形。
加强结构监测和维护
对已建工程进行定期的抗震性能检 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 安全隐患。
04
洪水灾害及其防护措施
洪水灾害及其影响
《土木工程概论》第13章 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

13.1.1 地震灾害
我国地处这两 大地震带之间,是 世界上地震灾害最 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
地震灾害严重 威胁生命安全 。
13.1.1 地震灾害
在工程抗震方面,通过重新修订各地区的抗震设 防烈度,提高了工程抗震设计和抗震检验的标准 。
近十年来工程减震、隔震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成为 工程抗震领域的热点。
工程结构的抗灾研究中,首要关注的是材料受灾后的性 能变化,即灾害对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也即材料在灾 害作用下的损伤等。
灾害材料学一般涉及到土木工程材料的一般力学性能: 混凝土的内部裂缝和破坏机理、钢筋的内部结构破坏机 理、砌体的一般破坏机理等。 动力荷载对材料的影响,如钢筋的疲劳、冲击荷载对混 凝土和钢筋的作用。 火灾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如对混凝土或钢筋的影响、对 混凝土与钢筋间粘结力的影响等。 冰冻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如受冻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腐蚀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等。
系统抗震设计与改造有两条途径 : 第一条途径通过提高系统内关键结构、设备和子 系统的抗震能力来有效提高整个系统的抗震能力。这 条途径适合既有工程系统抗震改造。 第二条途径是通过优化系统结构来提高整个系统 的抗震能力。这条途径适合于新系统的抗震设计。
13.1.2 风灾
常见的风灾有台风、龙卷风和暴风。 台风为急速旋转的暖湿气团,直径在300~1 000 km 不等。靠近台风中心的风速常超过每小时180 km,由中心 到台风边缘风速逐渐减弱。 龙卷风是一股急速上升的旋转气流,呈漏斗状,移动 速度通常超过每小时300 km。
13.1.3 地质灾害
20世纪最大的滑坡,使得19万人死亡。
成昆铁路喜德铁口路堤滑坡
13.1.4 其他灾害
人为灾害主要是由于管理失误或漠视安全生产造成的, 如火灾、工程腐蚀和一些存在设计缺陷、施工质量差的豆 腐渣工程。
土木工程概论第14章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

第十四章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
4.钢筋强度检测及缺陷检测 为了解已建钢结构钢材的力学性能,最理想的方法是
在结构上截取试样进行拉压试验。 钢材的强度也可采用表面硬度法进行无损检测,由硬
度计端部的钢球受压时在钢材表面留下的凹痕推断钢材的 强度。钢材和焊缝缺陷可用超声波法检测,其工作原理与 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相同。
地震造成83万人死 隧道、水利工程设 害又反过来促使环
亡;1976年7月28日 施、电力工程设施 、境 进 一 步 恶化 。 对
河北省唐山大地震 通信设施、城市公 人类必须的水土资
造 成 24.2万人 死亡 ; 共 设 施 以及机 器 设 源 、 矿 产 资源 、 生
1970年1月5日云南 备、产品、材料、 物资源、海洋资源
图13 钢筋拉压试验
第十四章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
14.2.3 工程结构补强与加固
工程结构应当满足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三项基本 功能要求,当结构物存在的缺陷和损伤使得其丧失某项或 几项功能要求时,就应进行补强或加固。
补 强
(1)加大截面法 加大截面法是用加大结构构件截面面 积进行加固的一种方法,它不仅可以提高加固构件的
图3 洪水
图4 滑坡
图5 地震
图6 海啸
第十四章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
各种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和破坏方式复杂多样,但概括 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危及人类生命
2.造成经济损失
3.破坏资源和环境
例如1556年1月23日, 自 然 灾 害对房 屋 、 环 境 恶 化 可以 导 致
陕西华县、潼关大 公路、铁路、桥梁、自然灾害,监测
第十四章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
3.砌体强度检测 砌体强度检测可采用实物取样试验,在墙体适当部位
土木工程概论教学课件土木工程防灾减灾

第四讲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内容提纲1.灾害概述2.全球灾害的严重性3.中国灾害的特点4.土木工程对防灾减灾的重要作用灾害大体上可分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以及人与自然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灾害地震、台风、火灾、地质灾害、爆炸与恐怖袭击地震灾害1.灾害概述灾害损失是很严重的,全球每年因各类灾害损失高达数千上万亿美元,防灾减灾是全球的任务。
灾害损失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因地域和发达程度而异:美国约为0.06%,日本约为0.08%,而中国则无权威的统计,若按2003年损失2800亿元而当年国内生产总值11万亿元计则为2.5%。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灾害损失是很大的。
1.灾害概述世界卫生组织对灾害的定义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受损、人员伤亡、健康状况恶化的事件,如其规模已超出事件发生社区的承受能力而不得不向社区外部寻求专门援助时,应可称其为灾害。
联合国国际减灾10年委员会对灾害的定义灾害是指自然发生或人为产生的,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具有危害后果的事件与现象。
灾害是一种超出受影响社区现有资源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
1.1 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1.2 灾害的分类•地质灾害:地震、火山爆发、地下毒气和海啸•地貌灾害:山崩、滑坡、泥石流、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气象灾害:暴雨、洪涝、热带气旋、冰雹、雷电、龙 卷风、干旱和低温冷害•生物灾害:病害、虫害和有害动物•天文灾害:天体撞击、太阳活动与宇宙射线异常•生态灾害: 自然资源衰竭、环境污染和人口过剩•工程经济灾害:工程塌方、爆炸、工厂火灾、森林火 灾和有害物质失控•社会生活灾害:交通事故、火灾、战争、社会暴力与动乱和恐怖袭击人为灾害什么是地震?什么叫震源、震中、震中距?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什么是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地震震级定义地震分类一.按地震成因分类---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构造地震天然地震人工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由于地下溶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土木工程概论第10章 土木工程土木工程防灾减灾

2004年12月26日,印尼海啸,波及印尼、 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孟加拉 国、缅甸、马尔代夫等国,至少已造成超过 28万人失踪和死亡 ,仅印尼就有近12万人 死亡。
灾后废墟一片
伤亡惨重
汶川地震
湖南冰灾时期的京珠高速
飓风
非洲大旱
灾害
灾害的类型
从灾害发生的原因来分可以分为自然灾害 和人为灾害两大类
地震防治
对地震进行 监测和预报
对工程进行 抗震设防和 设计
地震发生后 要及时抢险 救灾和修复 重建
地震
减轻地震灾害的基本对策
工程性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
地震
工程性措施
地震预测预报 地震转移分散 工程抗震
Hale Waihona Puke 地震非工程性措施 编制防震减灾规划 做好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储备 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建立地震灾害保险制度
12
飓风
32.7~36.9
118~133
陆上绝少,其摧毁力极大,非凡现象
13
飓风
37.0~41.4
134~149
陆上绝少,其摧毁力极大,非凡现象
14
飓风
41.5~46.1
150~166
陆上绝少,其摧毁力极大,非凡现象
15
飓风
46.2~50.9
167~183
陆上绝少,其摧毁力极大,非凡现象
16
飓风
51.0~56.0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灾害
火灾 地震 风灾 地质灾害
灾害
灾害的损失是很严重的, 2011年因自然灾害产生的全球经 济损失高达3800亿美元,超过2005年创下的2200亿美元历史 记录。2011年全球自然灾害的经济损失中,新西兰和日本地震 造成的经济损失占了近三分之二。 中国处于全球灾害多发区,近五年中国自然灾害损失如下: 2007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63亿元。 2008年以来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547.5亿 元。2009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3.7亿元。2010年全国各类 自然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339.9亿元。2011年各类自然灾 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96.4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
地震认识
天灾是检验人祸的唯一标准
人类文明是蓝色星球上璀璨的一粒明珠,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大有跃居于自然主宰,掌控地球之势。
只是,人类终究只是自然低微的一部分,大自然轻微的动作便能让人认识到自身的脆弱。
地震,海啸,火山是人类的巨大威胁,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类真的只如蝼蚁。
海啸和火山受地域条件限制或许不容易遇到,而地震,即使不在地震带上,也可能发生。
土生万物,自然也有毁灭万物的力量。
中国人自上古洪荒起,在一次次灾难之间学会了敬畏,敬畏自然,敬畏天地。
地震似乎是一场无法预料、无法阻止的浩劫,可是,大自然又确实警告过。
天灾人祸,天道无情,纵视众生如蝼蚁,却也留下一线生机。
大自然的警告,使得那些于灾难发生之后重新搜集起它们的地震学者们毛骨悚然并陷入深思。
在1949年以来的历史上,我们曾以“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而自豪,我们曾以“勒紧裤腰带,不靠外援,自力更生”而骄傲。
当世界发生了变化,我们也发生了变化时,这一切已成为历史,渐渐离我们远去,许多年轻人甚至不太清楚曾经有过那么一段往事……然而事实依然清晰地记录在共和国微微泛黄的史册中。
1976:唐山,这座上百万人的重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在地震中242769人丧生,164851人伤残。
整个世界都感到了来自中国的冲击波。
当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时,中国却说“不”……《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明确表达了中国政府拒绝国际救灾援助的原因:“自力更生的救灾努力说明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考验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说明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事后政府发挥了可笑的更新换代能力,在本不宜建设大规模城市的唐山废墟上又建了一个新唐山,可以预见,76年的人祸必定再酿天灾。
“九·二一”集集大地震以余震多,余震强闻名世界,是二十世纪末期台湾伤亡损失最大的天
灾,发生于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时四十七分,震中在北纬二十三电八七度东经一百二十点七八度,位于南投县集集镇,震源深度八公里,里氏规模达七点六,持续一百0二秒,全岛均感到明显震感。
翻看图片,集集大地震后灾区呈现的破坏形态却是国内罕见的,有很多大楼呈近45甚至60度倾斜,却能保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
这是符合或接近建筑抗震理念的“碉堡式建筑”。
相比之下,大陆自诩的科技发展却在将近十年过去以后,那么多高楼大厦,甚至于学校都呈粉碎性倒塌。
天灾是检验人祸的唯一标准,我在想,若是2008年汶川的建筑能有1999年集集镇的建筑质量,那么多的孩子和年青的生命是不是就可以免于坠落,如果我们的花更多的力量在材料质量,施工验收质量,设计审核之上,而不是饭局接待上,生命是不是就不会这么脆弱。
讽刺的是民国甚至明清的很多庙宇之类的建筑,巍然屹立在钢筋混凝土的废墟上。
从过去和将来发生的天灾人祸中,都可以发现一个中国特色,那就是所有的报道都是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指导救灾工作,事后政府不是检讨事故的发生原因,而是转而演变成表扬先进事迹了!一次地震过后,破碎的是家庭,涅灭的是生命,重建的还是豆腐渣工程,富起来的是高官,我们伟光正的政府仿佛除了立功还是立功。
汶川大地震或许也是三峡大坝造就的诸多恶果之一,在地震活跃区修建如此之大的所谓“水利工程”,改变地基应力,板块构造和板块承力的平衡被打破,多灾多难的时代来了。
三峡闸门徐徐的打开,船向船闸的深处缓缓驶去,站在船头,一种怪异的感觉袭来,人类终将被自己创造的文明所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