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共5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共5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共5篇)第一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一、名词解释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2、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3、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

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

4、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试行与修正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5、虚拟现实技术:又称灵境技术、临境技术,它汇集了数学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人工资能、人机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人体行为学多项关键技术,是对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最高境界。

6、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

在教育领域,知识管理就是要将各种教学资源转化为具有网状联系的规范的知识集合,并对这些只是提供开放式管理以实现知识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7、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用于检查在活动过程中被评者的进展或进步情况,用以调节活动进程,通过反馈信息保证目标顺利实现。

8、量规:一种结构化的评价标准,往往是从评价目标相关的方面详细规定评价指标,具由操作性好准确性高的特点二、简答题1、简述webquest的组成部分及设计要点Webquest教学设计包括介绍,任务,资源,过程描述,学习建议,评价和总结七个部分,各个部分的设计要点如下:(1)介绍:对所“探究”问题的简要描述。

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试卷

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试卷

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试卷(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在小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主要用于辅助哪一方面的工作?A. 提升学生动手能力B. 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C. 减轻教师工作负担D. 减少学校硬件投入2. 下列哪项技术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中最常用的?A. 虚拟现实技术B. 大数据技术C. 云计算技术D. 多媒体教学技术3.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哪种能力?A. 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B. 丰富的教学经验C. 良好的组织能力D. 以上都是4. 在小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教学质量B. 增加学生兴趣C. 拓展教学资源D. 所有以上目的5. 下面哪种工具不属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中常用的教学工具?A. 电子白板B. 投影仪C. 教科书D. 计算机6.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中,哪种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A. 自主学习模式B. 合作学习模式C. 任务驱动模式D. 讲授模式7.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中,以下哪个环节是关键?A. 教学设计B. 教学实施C. 教学评价D. 教学反思8. 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评价标准主要关注哪些方面?A. 教学内容的选择B. 教师的教学方法C. 学生的学习效果D. 以上都是9.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哪种观念认为技术只是手段,不应成为教学的主体?A. 技术主导论B. 技术辅助论C. 技术融合论D. 技术创新论10. 下面哪个选项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正确态度?A. 技术越先进越好B. 技术只是辅助,不能替代教师C. 技术可以完全替代教师D. 技术可有可无11. 在小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B. 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C. 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D. 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12. 下列哪项不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常用方式?A.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B.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C. 开展线上课堂教学D. 使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13.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A. 熟练使用办公软件B. 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C. 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D. 以上都是14. 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哪种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概念?A. 视频教程B. 互动游戏C. 动画演示D. 音频讲解15.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教学时,教师应该如何平衡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A. 完全放弃传统方法B. 过度依赖现代技术C.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选择D. 只使用现代技术手段16.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中,以下哪个方面是不被鼓励的?A. 创新教学方法B. 滥用多媒体素材C. 忽视学生主体地位D. 提高教学效率17. 在小学英语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哪种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A. 录制学生朗读录音B. 利用语音识别软件进行口语练习C. 开展线上英语角活动D. 使用电子白板进行角色扮演18. 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哪种能力?A. 创新思维B. 计算能力C. 动手能力D. 以上都是19.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与传统教材的关系?A. 完全替换传统教材B. 不使用传统教材C. 将传统教材与现代技术相结合D. 仅使用传统教材进行教学20. 在小学科学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哪种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学生观察微观世界?A. 显微镜图片B. 视频资料C. 虚拟现实技术D. 动画演示21. 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教学质量B. 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C. 简化教学过程D. 减少教师的工作量22. 在小学教学中,哪种信息技术工具最适合用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A. 电子邮件B. 视频会议C. 互动白板D. 博客平台23. 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教学时,教师应该首先考虑的是:A.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B. 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C. 教学资源的丰富性D. 教学设备的先进性24.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哪种信息技术工具来帮助学生学习分数?A. 动画演示软件B. 虚拟现实技术C. 在线协作工具D. 电子书阅读器25.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哪种信息技术应用更适合用于语言学习?A. 网页游戏B. 在线字典C. 图形计算器D. 数字音乐编辑软件26.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哪些概念?A. 分子结构B. 力学原理C. 气候变化D. 遗传学基础27. 在小学英语课上,教师可以使用哪种信息技术工具来模拟对话场景?A. 角色扮演游戏B. 电子邮件C. 动画制作软件D. 数据分析工具28. 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教学时,需要特别注意什么?A. 学生对技术的熟练程度B. 教学内容的准确性C. 学生的隐私保护D. 教学设备的兼容性29. 在小学教学中,哪种信息技术工具可以帮助教师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A. 学习管理系统(LMS)B. 视频编辑软件C. 图像处理软件D. 电子邮件客户端30. 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时,应该如何平衡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A. 完全依赖现代技术B. 完全摒弃传统方法C.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选择D. 仅在示范教学中使用现代技术31. 下列哪项技术不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中常用的?A. 多媒体教学B. 交互式电子白板C. 传统黑板D. 网络教学平台32.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中,教师通常扮演什么角色?A. 纯粹的知识传授者B. 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C. 技术操作的指导者D. 学生自主学习的完全监控者33.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哪一方面的发展?A. 硬件设施的建设B. 软件资源的选择与开发C.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D. 教学方法的创新34.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如何处理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A. 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B. 作为辅助手段,与传统方式并存C. 仅在特定课程中使用D.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决定是否使用35. 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中,以下哪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A.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B. 设计开放性问题C. 让学生参与教学决策过程D. 过度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36. 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重点应放在哪个学段?A. 小学低年级B. 小学中年级C. 小学高年级D. 初中阶段37.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中,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A. 仅通过传统的考试方式B.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形成性评价C.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D. 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评价38.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实践中,以下哪个案例是成功的?A. 学生通过在线平台完成作业,但缺乏互动B. 教师利用动画讲解复杂概念,学生兴趣浓厚C. 教师在课堂上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D. 学生自行开发教学游戏,但缺乏教师指导39. 对于小学教师来说,以下哪项不是信息技术培训的重点内容?A. 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B. 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C. 教学设计的理论知识D. 高级编程语言的学习二、问答题1.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2. 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主要目标是什么?3.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哪些信息技术能力?4. 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常用的教学工具有哪些?5. 如何评价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效果?6. 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在哪些学科中应用较为广泛?7. 实施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8. 请举例说明一个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成功案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复习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复习题

复习题:一、名词解释a)教育信息化b)IITCc)档案袋评价d)随机进入教学策略e)支架式教学策略f)教学模式g)信息化学习资源h)教学环境i)接受性教学模式j)教学评价k)教学设计单元包l)教学设计方案m)探究性教学模式n)研究性学习o)教学设计二、简答题a)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本质是什么?c)国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如何?对中国的整合实践有何启示?d)如何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e)分析比较现行的两种教学结构有哪些特点?f)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与客观主义的知识观有何不同?g)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核心思想是什么?h)创造性思维的构成要素有哪些?i)现代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能够提供哪些支持?j)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k)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哪些组成要素?各自的含义是什么?l)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网络教室在分别由哪些设备组成?分别有哪些教学功能?m)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遵循哪些原则?n)自主学习策略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典型的策略?o)协作学习策略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典型的策略?p)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有哪些?q)信息化学习资源可分为几类?r)教学模式与教学结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之间的区别于联系是什么?s)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分类方式有哪些?t)影响教学模式选择的因素有哪些?u)教学评价有哪些功能?v)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评价发展有哪些典型特征?w)教学设计方案评价的要素有哪些?x)教学设计单元包评价的要素有哪些?y)研究性的学习评价有哪些特点?三、论述题a)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b)结合具体实例论述“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过程以及各环节的注意事项。

c)结合具体实例论述信息化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形态和功能。

d)简要叙述三种常见的整合模式的实施流程,并对它们的使用条件、实施优缺点加以区分。

e)请举一个档案袋评价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并对其评价的内容和实施过程进行分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题(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在初级中学的数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动态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几何概念,这种做法主要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哪种整合方式?A.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辅助课堂教学B.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C.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环境创造沉浸式学习D.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评价手段辅助教学评估2.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事件的时间轴,这种做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这种整合方式属于:A. 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融合B. 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结合C. 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的拓展D. 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的结合3. 物理课上,教师利用虚拟实验室模拟实验操作,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实验。

这种教学方式主要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哪方面的学科整合?A. 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的结合B.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融合C. 教学内容与呈现方式的拓展D. 教学过程与评价方式的改革4. 在生物课程中,教师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分析学生的实验数据,这种做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哪种能力?A. 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B. 问题解决与分析能力C. 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D.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5. 初中语文课上,教师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

这种教学活动主要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哪种作用?A.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B.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C.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D.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6.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使用智能语音软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这种做法主要利用了信息技术的哪个特点?A. 互动性B. 及时反馈C. 灵活性D. 安全性7. 地理课上,教师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地形地貌和地图,这种做法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

这种整合方式属于:A. 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融合B. 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结合C. 信息技术与学习资源的拓展D. 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的结合8.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的模拟实验,这种做法主要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哪方面的学科整合?A. 理论知识的传授B. 实验技能的培养C. 科学思维的训练D. 学习兴趣的激发9. 体育课上,教师使用运动软件分析学生的运动数据,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信息技术整合答案

信息技术整合答案

一共是5道题,1·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内涵和目标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习。

在信息技术没有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仍然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计算机辅助教学则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结果是有限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定义)目前有关论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文章与论著汗牛充栋,但是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与内涵却一直缺乏较有深度的研究,因而至今在这方面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说法。

由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涉及到成千上万教师的教学实践,长此下去必将使广大教师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来认识与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对于整合的内涵实质尚且缺乏了解,又怎么可能找到实施整合的有效方法(更不用说深层次的整合了)!由此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及损失可想而知。

为了尽快结束这种局面,显然需要有一个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科学认识。

通过以上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标”的分析过程可以看到,我们对整合目标的确定,是首先从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性质、功能入手,在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再自然地(而非人为地)导出其目标。

因此只要稍加精炼与加工,我们就完全有可能从上述关于整合目标的分析过程中,引伸出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或内涵。

经过深入的研究,我们认为这一定义或内涵可以表述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潍坊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应用培训测试题

潍坊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应用培训测试题

潍坊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应用培训测试题(测试时间: 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的课真正才是好课。

A、老师讲得好;B、信息技术用得多;C、课堂活跃;D、师生有了充分的互动;E、切实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2、下列IP地址属于公用私网IP地址的是()A、202.102.152.3B、61.124.75.25C、218.59.136.99D、10.1.1.1353、关于网络实名的说法,下列那项是错误的()A、网络实名是继IP、域名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访问方式B、实名让互联网用户直接使用企业名、产品名、网站名等真实名称,即可直达目标网站C、所有网站均可通过网络实名来直达目标网站D、网络实名是目前最快捷最方便的网络访问方式4、域名中cn的意思是表示()A、中国B、政府C、企业D、教育5、Ping 是Windows系列自带的一个可执行命令,它必须是安装了()协议后才可以使用的。

A、IPX/SPXB、TCP/IPC、NetBIOSD、P2P6、Ping 192.168.1.1 –-l 50 -n 20意思是()A、对目标地址进行数据包长度为20bytes,次数为50的ping命令B、对目标地址进行时间为50ms,次数为20的ping命令C、对目标地址进行数据包长度为50bytes,次数为20的ping命令D、对目标地址进行时间为20ms,次数为50的ping命令7、在百度搜索引擎中查找论坛版块“Flash素材”最快捷的方式是在搜索条中输入()A、Flash素材B、文本方式 Flash素材C、『Flash素材』D、Flash+素材8、微软Word 2003的默认模板为“空白文档”模板,该模板默认标题有几级?()A、2B、4C、3D、69、对于Word文档模板说法错误的是()A、在调用模板时,不可以更改已有的标题格式B、扩展名为dotC、可以存放在默认目录,也可更改存放目录D、在调用模板时,可以调用非本机的文档模板10、使用“超级屏捕”软件,不能实现的功能有()A、捕捉图片B、捕捉MP3C、捕捉网页D、捕捉flash11、在日常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越多,这节课也就越成功B、在体育教学中,多数是外堂,所以就不用与信息技术整合C、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时完全不必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D、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课堂教学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益12、要从教学VCD光盘中截取一段视频作为课件的素材使用可以使用超级解霸9的()A、视频工具中的mpg合并B、播放界面的相关按钮设置起止点,然后保存mpgC、视频工具的mpg转aviD、音频工具中的MP3录音机13、以下哪种不属于屏幕捕捉软件?()A、超级屏捕B、Adobe CaptivateC、PhotoShopD、屏幕录像专家14、以下哪种后缀代表的不是Office模板文件?( )A、.ppsB、.xltC、.dotD、.pot15、以下不属于PowerPoint2003母版的是()A、标题母版B、幻灯片母版C、备注母版D、自定义母版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教学设计要解决的问题是()。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测试题五(含答案)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测试题五(含答案)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测试题五(含答案)一、选择题(共50题,60分。

1-10每小题2分,11-50每小题1分)1.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解正确的是(C)。

[2分]A信息技术具有海量储存、易于处理等优点,在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定会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B要想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尽量在所有课上都运用信息技术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进行有机结合D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的仪器设备2.教育技术的应用能为新课改提供的支持是(C)。

[2分]A技术方面的支持B智力方面的支持C技术方面的支持+智力方面的支持D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支持3.下面关于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

[2分]A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B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过程,其结果是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C信息化教育强调的是“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丰富学习资源,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D信息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的本质基本相同,即“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4.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呈现教学信息,下列对呈现教学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C)[2分]A视频能够同时作用于视听感官,因此在呈现教学信息时,效果比其他的媒体好B为了突出显示不同类型的很多信息,教师可以在一张幻灯片上使用四五种颜色的字体,也可以把很多信息都放在一张幻灯片中C表达信息的媒体主要有文字、图形、动画、图像、音频、视频等D教学信息呈现的方式、时机、快慢,以及媒体的先进性对教学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5.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D)。

[2分]A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B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教学工具,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课件、教学游戏、网络平台等C信息技术为学校管理自动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D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正面的6.教育技术中的“技术”是指(A)。

信息技术整合参考考试题

信息技术整合参考考试题

以整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培训2012年11月一、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理解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高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六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3、“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着力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结论:《规划纲要》、《课改纲要》要求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而且提出明确的目标。

二、接受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发现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发现知识,获得知识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义“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很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何克抗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4、要重视各学科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的搜集与开发,这是实现课程整合必要前提;5、要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考试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考试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考试题第一类:简答题(共六题)一、简述学生信息素养标准及其培养我国中小学信息素养的标准:标准一:基本操作和概念;标准二:社会伦理及人文问题;标准三:技术效能工具;标准四:技术通信工具;标准五:技术研究工具;标准六:技术问题求解和决策工具美国K12学生信息素养标准:(1)信息技能方面标准一:能够有效地、高效地获取信息;标准二: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标准三: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2)独立学习方面标准四: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标准五:能欣赏作品和其它对信息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标准六: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3)社会责任方面标准七: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标准八:能履行与信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标准九:能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1)观念的转变。

观念的转变是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一个客观因素。

随着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应再是绝对的师生关系,教材提供的知识也不应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

为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不应采用传统的教师刻板传授的行为,而是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教师营造一种良好地信息场,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情境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2)课程的整合。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地有机整合,能充分发挥学生地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地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营造出理想的教学环境。

(3)教师的引导。

教师作为信息的吸收者和传递者,对学生的信息意识的启发和学习热情有直接的影响。

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的导向是一个关键因素。

(4)活动的配合。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只有将实际问题引入课程教学,将教学内容应用于实际,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因此,应当利用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体验“做中学”的快乐,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信息化氛围中。

二、简述教育资源建设的层次及内容(1)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主要分以下几类:试题库、试卷素材、媒体素材、文献素材、课件素材、常见问题素材和教育资源索引。

信息技术知识试题及答案

信息技术知识试题及答案

信息技术知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0个)1、下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信息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越先进,课程整合的效果越好,教学的优化效果也最佳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不仅作为辅助教与学工具,同时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新型教学环境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用于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有效学习D.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学科内容和信息技术内容同等重要,因此不能顾此失彼2、关于教育技术的意义与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教育技术强调教学过程中先进技术手段与工具的应用与推广,因此教育技术有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B.教育技术强调教师要掌握有利于推进教学的技术手段与工具,因此教育技术能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C.教育技术强调教育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因此教育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唯一方法D.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能够带动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的催化剂3、在教学准备时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关于获取信息资源,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对于教学中所需要的音频素材,教师可以利用录音软件录制教学音频素材B.在网上浏览网页时,看到好的网页想要保存,可以点击“文件”—“另存为”进行保存C.教师在博客发布电子教案时,如果引用他人在网站、论坛中的文章,可不必注明资源出处D.网页上的压缩文件、图形图像等,可通过单击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点击“目标另存为”按钮获得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闭当前应用程序,而这时鼠标突然不能使用,教师完成该操作的最佳方式是( B ) 。

A.按"Alt+Esc"B.按"Alt+F4 "C.强行关机D.关闭电源5、关于教育技术应用的意义和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都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利用教育技术有助于实现这一转变B.教育技术强调的是在教学中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教育信息化C.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教育技术素质的提高能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发展,教育技术素质是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重要组成部分6、一名语文教师,在搜集资料过程中,会发现找到的相关资料很多,有图片、声音、视频等,为方便以后查找和使用,需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管理,下列资源管理方式中最不适宜采用的是(C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练习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练习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练习题练习一一、选择题1.英语课程标准(二级)中的内容标准分为4 部分A、语言技能、听说技能、情感态度、学习方法和文化意识B、语言技能、读写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历史文化C、语言技巧、语言知识、读写能力、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D、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2.新内容与学生的原有观念之间存在三种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其中,新内容包含原有观念属于_A_A、上位关系B、下位关系C、组合关系D、并列关系3.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

A、杜威B、布鲁纳C、斯金纳D、伯尼•道奇4.在交流与讨论中,_D_的目的是小组学生解决共同的问题A、头脑风暴B、同步讨论C、辩论D、合作性讨论5.教学目标的结构或分类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教学理论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但最有影响的是布卢姆的分类,他把教学目标分为A三大领域A、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B、了解、理解和应用C、生理、心理和情感D、认知、情感和学习策略6.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评价可简化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D的评价,第二个阶段是对教学实话的评价,第三个阶段是总结经验,形成模式。

A、教学管理B、教学行为C、教学科研D、教学设计7.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学校必须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师培训。

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教师的培训的组织工作存在上两种方式。

A、由点到面,逐层推进;全员、全程培训B、由面到点,分层推进;全员培训C、由上到下;全程培训D、由点及面,分层推进;全体培训8.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促进传统教育发生彻底的变革,国外称这种变革为qA、第二次教育革命B、第三次教育革命C、第四次教育革命D、第五次教育革命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多种多样,下面4不属于创新型模式。

A、合作学习B、探索和发现学习C、问题解决学习D、基于计算机的课堂讲演、练习、讨论10.从狭义上说,信息技术是指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上为主干,结合集成电路技术、光盘技术、机器人技术、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等的综合技术。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模块七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讨 后测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模块七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讨  后测

模块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讨一、单选题1.(单选)在教学中利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获取相关资源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什么功能?A.资源获取加工和利用B.知识创建、展示和演示C.情境创设和实验模拟D.交流、通讯、协作E.练习、测试、评估√此题答对了!答案是:A 解析:在教学中利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获取相关资源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起到资源获取加工和利用的功能。

2.(单选)QQ、MSN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什么功能?A.资源获取加工和利用B.知识创建、展示和演示C.情境创设和实验模拟D.交流、通讯、协作E.练习、测试、评估√此题答对了!答案是:D 解析:QQ、MSN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交流、通讯、协作的功能。

3.(单选)交互动画、微世界等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什么功能?A.资源获取加工和利用B.知识创建、展示和演示C.情境创设和实验模拟D.交流、通讯、协作E.练习、测试、评估√此题答对了!答案是:C 解析:交互动画、微世界等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情境创设和实验模拟的功能。

4.(多选)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先后经历哪些阶段?A.封闭式、以知识为中心B.开放式、以资源为中心C.全方位课程整合D.封闭的、以内容为中心√此题答对了!答案是:ABC 解析: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先后经历封闭式、以知识为中心和开放式、以资源为中心和全方位课程整合三阶段。

二、判断题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的简单过程,存在着固定的模式,教师只要掌握这个模式,就能在教学中应用自如。

A.对B.错√此题答对了!答案是:B 解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之间权衡取舍。

2.信息技术语课程的整合就是信息技术和课程的简单叠加。

A.对B.错√此题答对了!答案是:B 解析:信息技术语课程的整合就是信息技术和课程的融合,是一种有效地整合。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第7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7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习题及参考答案)
7.7.6 论述题参考答案(习题及参考答案)
7.1 选择题
1.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
可能多地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 )。
A.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B.辩论
C.合作性讨论
D.异步讨论(如 BBS、电子邮件讨论等)
7.4 名词解释
1.信息意识。 2.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 3.信息道德。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5.先行组织者。 6.探究性教学模式。
7.5 简答题
1.简述信息技术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2.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3.“学教并重”教学设计流程的特点。 4.设计学习任务时应考虑的原则。 5.简述协作学习小组所具备的特征。
2
7.6 论述题
1.请对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2.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论述“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及其注意事项。 3.请阐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本质。
7.7 参考答案
7.7.1 选择题参考答案
1.A 2.B 3.A 4.C 5.A 6.C 7.A 8.D 9.A 10.D
7.7.3 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7.7.4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信息意识是指能认识到信息与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对于信息有一定的敏感性和辨析力,并 具有在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和各项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主动要求和意愿。
2.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是指与“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 3.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社会中生存所必需的有关信息的道德、法律观念与社会责任。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 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的教 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5.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 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 6.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 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智慧树知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章节测试[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可汗学院的创始人为:( )A:比尔▪盖茨B:萨尔曼▪可汗C:萨尔曼D:可汗表妹正确答案:萨尔曼▪可汗2、我国在 ( )年正式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A:2000B:2001C:2004D:2008正确答案:20043、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通常表现为哪些维度( )A:意识态度B:知识技能C:创新应用D:社会责任正确答案:意识态度,知识技能,创新应用,社会责任4、以下哪些项目不是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 )A:课件设计B:课件开发C:管理知识D:信息化教学法正确答案:管理知识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属于哪个专业领域的课程学习?( ) A:教师教育B:教育技术C:企业管理D:小学教育正确答案:企业管理第二章1、以下( )软件不是英语学习App软件?A:句酷批改网B:百词斩C:扇贝英语D:小影正确答案:小影2、常见的网络教育资源的类型有( )A:教育资源平台与网站B:专家和教师的个人空间和博客C:校园网站和电子图书馆D:微信公众号与移动App正确答案:教育资源平台与网站,专家和教师的个人空间和博客,校园网站和电子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与移动App3、按资源形式分类,教育网络资源不包括( ) 类型A:文本B:视音频C:线条D:程序正确答案:线条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不包括( )A: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课程整合B:数字化学习资源与课程整合C:数字化学习方式与课程整合D:数字化管理政策与课程整合正确答案:数字化管理政策与课程整合5、以下 ( )学习方式不属于数字化学习方式。

A:班级授课B:数字游戏C:基于资源的主题学习D:虚拟社区正确答案:班级授课第三章1、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 )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A:分散性思维B:可视化思维C:发散性思维D:逻辑思维正确答案:C2、思维导图具有 ( )的教育功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考试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考试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

具体而言,是指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

信息技术的“四基元”感觉器官-获取信息-感测技术传导神经-传递信息-通信技术思维器官-加工和再生信息-计算机和智能技术效应器官-施用作息-控制技术2、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新的挑战信息时代要求学习者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时代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一项基础能力。

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要求学习者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学习化社会要求学习者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对课程改革的影响信息时代的知识爆炸,要求课程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培养学习能力为主-改变教学模式把信息素养作为信息社会的文化基础-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信息时代要求课程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实施手段都应符合促进“信息”型认识结构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为课程设计与实施提供前所未有的手段-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环境3、教育信息化的含义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

4、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路车、货、驾驶员、交通规则)基础设施与公用信息平台建设涉及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和校园网的建设与维护、各类教育公用信息网络平台的开发、运行和管理等教育信息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教育资源建设包括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库建设、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库以及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等培养信息化人才包括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高层次信息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制定信息化政策5、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1999年,宣布中小学开始逐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2003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教室2004年底,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该标准对中小学的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2005年,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习题与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习题与答案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的是()。

A.学会应用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B.利用多样的教学资源C.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D.有效促进改变教学结构正确答案:D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

A.加强学生信息素养B.数字化学习C.改进教学理念D.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答案:B3、在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中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工具。

A.演示、辅助、实践B.演示、管理、个别辅导C.演示、交流、个别辅导D.演示、交流、实践正确答案:C4、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的特点不包括以下()。

A.环境的开放性B.学习过程的策略性C.学习界面的人本性D.资源的共享性正确答案:B5、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模式为()。

A.发现问题—合作学习—得出结论B.自主探索—合作研究—总结规律C.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拓展D.教师引导—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正确答案:C6、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的学习活动。

A.实践性B.探索性C.独立性D.自主性正确答案:A7、下列四个选项()是正确的概念图的四个要素。

A.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层级结构B.概念、命题、交叉连接、网状结构C.知识、命题、交叉连接、层级结构D.概念、假设、交叉连接、层级结构正确答案:A8、以下()是设计概念图的软件。

A.Adobe PremiereB.MindManagerC.PhotoshopD.Excel正确答案:B9、教学评价是()。

A.对课堂效果的评价B.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的评价C.对老师教学效果的评价D.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正确答案:B10、混合学习包括哪五个方面的混合()。

A.学习理论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学习方式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评价的混合B.学习理论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学习方式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风格的混合C.学习理论的混合、学习空间的混合、学习方式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风格的混合D.学习理论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学习内容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风格的混合正确答案:B11、下列哪一项是校际协作学习的特点()。

考试题1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考试题1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单选题: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系统的( A )以一定的教学程序连接起来,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

A、各个要素B、各种规律C、各个成员D、各种设备3、在课堂管理过程中,以下观点正确的为( D)A、学生越安静,学习效率越好B、学生的行为即代表学生的品性C、教师的权威是建立在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上的D、尽量对学生加以鼓励4、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围绕( D )来设计。

A、学生情况B、老师个人素养C、班级特点D、教学内容5、李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喜欢使用演示课件,学生对他的这种做法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下列学生的观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李老师使用的课件图文声像并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B、李老师使用的课件可以在课堂上建立师生间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C、李老师使用的课件可以提供比书本上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了认知广度和深度D、李老师使用的课件可以完全呈现老师讲述的内容,可以代替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6、我国当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 A )三种类型。

A、班级授课、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B、班级授课、个别化学习和节假日补课C、班级授课、家教、节假日补课D、个别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节假日补课7、对目前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认识最合理的是(B )A、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为了有效学习信息技术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学习环境D.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点主要在于课堂上45分钟的运用8、较之传统的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特有的教学目标为( C)A、知识与技能B、解劝决问题C、信息素养D、过程与方法9、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评价可简化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 D )的评价,第二阶段是对教学实施的评价,第三阶段是总结经验,形成模式。

A、教学管理B、教学行为C、教学科研D、教学设计10、下面的观点(C),错误理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

1.在教学目标表述中,“使用知识并进行理解”的要求属于认知领域的(d )层次。

a、领会b、综合c、分析d、应用4.在授新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演示文稿呈现重要单词和句型,单词可以配上图片和建立热连接,这是信息技术在英语学科中(d)的表现。

a、创设英语学习环境b、扩大和紧密英语学习共同体c、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的英语学习d、为教师的演示教学提供新方式5.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对各内容领域的数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其具体体现包括新课标中的四个(c)领域。

a、数与代数;平面几何;导数和微分;综合应用b、数与代数;函数;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c、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d、数与代数;直线和圆;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6.发现学习是由(c)提出来的,是指学习者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学习结果的教学模式。

a、奥苏贝尔b、维果斯基c、布鲁纳d、斯金纳8.下面的(d)不能说明模拟在教育中应用的优越性。

a、激发学习动机b、真实性和迁移性c、安全性和经济性d、适用面窄10.美国对新教师的学科知识要求中描述一个学科领域的主要逻辑框架与概念框架的是(d )a.实践知识 b.理论知识 c.内容知识 d.实质知识12.__b____指理解计算机的特性、性能和应用,能够应用熟练、高效的使用计算机完成自己在社会上的工作。

a.信息素养b.计算机素养 c.计算机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22.在实施教学评价时,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____b______a.标准参照评价 b.常模参照标准 c.综合评价 d.直接评价24.插入自选图形时要注意三点,下面_____c_____说法是错误的。

a.往自选图形中填充颜色b.重视组合功能的应用c.不必关心自选图形间的“层”次性d.注意自选图形间的“层”次性25.反思性教学的第一步是_____b___,第二步是思考,第三步是解决问题。

a.观察 b.自我觉察 c.制定计划 d.创设情景26.舒尔曼关于教师专业知识的看法是____d____a.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b.广泛的普通教育;所要任教的学科内容;教育文献;反省的实践经验c.学科内容知识;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情景知识;自我的知识d.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有关学生知识;有关教育情景知识;其他课程知识27.在美国的“进入下个千年”案例中,利用了学生能够获得的资源研究与时间有关的__a___科目a.人、地点和事件b.地图、记事年表、文献的数字化档案c.文化、地形、教育d.地点、记事年表、运输28.英语课程标准(二级)中的内容标准中的____a_____包括厅、说、读、写、玩演视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2、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3、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

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

4、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试行与修正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5、虚拟现实技术:又称灵境技术、临境技术,它汇集了数学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人工资能、人机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人体行为学多项关键技术,是对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最高境界。

6、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

在教育领域,知识管理就是要将各种教学资源转化为具有网状联系的规范的知识集合,并对这些只是提供开放式管理以实现知识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7、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用于检查在活动过程中被评者的进展或进步情况,用以调节活动进程,通过反馈信息保证目标顺利实现。

8、量规:一种结构化的评价标准,往往是从评价目标相关的方面详细规定评价指标,具由操作性好准确性高的特点
二、简答题
1、简述webquest的组成部分及设计要点
Webquest教学设计包括介绍,任务,资源,过程描述,学习建议,评价和总结七个部分,各个部分的设计要点如下:
(1)介绍:对所“探究”问题的简要描述。

Webquest简介部分包括两方面目的:第一,让学习者明确将要学习的是什么;第二,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2)任务:对于学习者要做的事情的描述。

(3)资源:指向网上相关站点的链接。

(4)过程描述:说明要做些什么才能完成指定的任务。

(5)学习建议:指导学习者如何组织信息。

(6)评估:创建量规来展示如何评价最终的结果。

(7)结论:对于将可完成的学习成果或学习过程的简要总结。

2、说出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

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

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这是三个相互联系而又互有区别的概念,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而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学科体系。

3、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1)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
(2)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3)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法
(4)建设丰富而优质的学科教学资源
(5)创建能实现新型教学结构的各学科教学模式
4、影响教学模式选择的因素?
(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
(2)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
(3)根据学习者的特征选择教学模式
(4)根据教师的自身特点来选择教学模式
5、创造性思维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1)发散思维
(2)直觉思维
(3)形象思维
(4)逻辑思维
(5)辩证思维
三、论述题
1、分析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
(1)在技术世界里迷航
①对技术的抵触与盲目依赖并存
②以课件而不是教学过程设计为核心
③追求高新技术,忽视传统媒体的作用
④信息技术使用泛化
(2)错误理解学会的主体地位
①将主体地位绝对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意识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
分弱化了教师的作用,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这不但使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优势没发挥出来,连教学目标的打成,必要的师生交流都无法保证
②片面的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教师片面的将信息素养理解为信息的搜集和获取,没有安排学生
问题和任务的设计,也没有要求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比较评价
③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只顾点击,缺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及时交流,
思维的时间空间被挤掉,从而产生认知碎片。

无法培养学生辩证分析思考的能力以及批判的思维能力,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

④无效的协作教师让学生讨论然后汇报,这种缺乏思想交流,没有观点交锋,无良好的组织总
结,只是为了分组而分组。

教师应该给与指导,以防学生协作方向的偏离。

(3)未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①创设教学情景时,过分依赖多媒体
②重活动形式,轻活动内容
③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4)资源建设和认识上的偏差
①重视硬件资源建设,忽视软件资源的提升
②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忽视其他教学资源
③重视助教资源的建设,忽视助学资源的建设
④教学资源建设缺乏组织领导,总体规划和分工协作
2、21世纪对新型人才需求的特点是什么?结合21世纪技能谈谈个人发展规划。

答题要点:
(1)世纪要求新型人才能合作共事并具有高尚的道德精神;
(2)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新型人才应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3)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要求新型人才富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3、如何用技术支持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