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岁) (1-3岁) (3-6岁) (6-11岁) (青春期) (成年早期) (成年中期) (成年晚期)
二 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
3、成熟势力说 代表人物: 格赛尔(A。Gesell,1880-1961) 基本观点: 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
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 的。
儿童发展心理学
沈烈敏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
学学院
•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 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的规 律的科学。
• What (是什么) • 揭示或描述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特征与模
式。 • When(什么时间) • 揭示或描述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
间表。 • Why (什么原因) • 对儿童心理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发
心理发展究竟是遗传的结果,还是环境影响使然? 发展心理学历史上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个问题的争论与 探讨。
1、遗传的生物学基础 现代科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基因变化较小,全世界的
人们具有约99。1%的相同基因只有极少数DNA导致人类在特 质和能力上的差异。
二、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
决定人与人之间相似又相异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能力; • 听觉发生于胎儿中晚期,5、6个月的胎儿
开始建立听觉系统。 • 嗅觉发生于胎儿期7、8个月。
第三章 认知发展
知觉的发展 •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法”范式。 1.形状知觉:婴儿在3个月时具有了分辨简单形状的
能力,并表现出人脸偏爱的现象; 2.大小知觉:4个月以前的婴儿就具有了大小知觉的
恒常性; 3.方位知觉:婴儿以自我中心来进行定位的。 4.深度知觉:吉普森和沃克,“视崖实验”,6个月
心理学家运用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和 能力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 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6、发展的年龄特征 指在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具有普遍性)本质
的(表示具有一定的性质)典型的(具有代表性)心理特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二、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
四种环境系统
微观系统
对儿童产生直接影响 的环境
中型系统
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
外部系统
宏观系统
个体并未直接参与但有 影响
一个社会的宏观文化系统
• 7、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及 发展观
• 心理发展观
心理发展是指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 个体心理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 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言语和符号 其中核心的中介作用。
强化说(斯金纳)、模仿说(班都拉) 2.先天论
语言获得装置(LAD)(乔姆斯基 ) 3.相互作用论
斯金纳的观点 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可以通过强化的原理来
塑造与矫正儿童的行为。
行为的分类
应 答 性 行 为 ( S—R ) —— 经 典 条 件 反 射 (S型)
—强调刺激的替代行为 操作性行为(R—S)——操作性条件反射 (R型)
—强调有机体的反应
三、发展心理学理论
5、社会学习论 代表人物:班图拉 主要观点:人的许多复杂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观
• 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
• 婴儿的成熟有两种理论取向: (1)预先成熟论(强调遗传密码控制;“助长”)
(2)可能成熟论(强调生理成熟;“诱导”)。 • 经典的双生子爬楼梯研究:
实验说明,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若没有成熟 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
第三章 2 认知发展
感觉的发展
• 触觉发生最早、最重要; • 视觉发生于胎儿中晚期,4、5有视觉反应
二、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
e 社会文化背景 A 文化价值观 国家与国家的差异 时代与时代的差异 B 公共政策
二、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
4 遗传和环境的关系 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
依赖,相互渗透的。 (1)“有多少”的问题
遗传力: 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群体的某种特质(比如智 力)的全部变异中,可以归因于遗传差异的比率。
察学习是一种普遍的有效的学习。 观察学习的四个认知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 观察学习中的榜样作用是通过强化实现的:有直接强化、
间接强化 、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提出自我效能理论指:个体对有效控制自己生活诸方面能
力的知觉或信念。这种信念是一个认知因素,通过动机情感 等过程调节人类的活动。
班图拉也因提出这个概念由社会学习论转向社会认知论。
• 8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 相互作用论 • 心理发展的因素
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1)成熟;(2) 物理因素;(3)社会环境;(4)平衡 发生认识论 • 图式 同化 顺应 平衡化 认知发展四阶段
第三章 1 动作发展
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 (1) 由上至下的发展(与皮质成熟一致):
头——>躯干——>腿——>脚 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 (2) 由中心向外缘的发展: 头、躯干——>双臂、腿部——>手的精细动作 (3) 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的发展(髓鞘化): 手臂抱——>指掌握——>指指抓 NOTE:皮质成熟(1)头尾原则;(2)近远原则。
实际上,单基因的遗传现象比较少,多基因遗传的特性有时不在 出生时显现,而随时间的延长而显露出来, (如性成熟、秃顶、长寿 和神经系统的退化)
二、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
2、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遗传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最主要是大脑和神经系
统的解剖特点。 (1) 大脑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其中,重要的特性是: 神经的可塑性。指先天预定的神
二、发展心理学理论
6、生态系统理论 代表人物:布郎芬布伦纳 基本思想:
(1) 有机体处于一个复杂关联的系统网络之中,既不能孤立 存在也不能孤立行动。 (2) 所有有机体均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动因的影响。 (3) 个体主动塑造着环境,同时环境也在塑造着个体,个体力 求达到并保持与环境平衡以适应环境。
二 发展心理学理论
二、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
(2)“怎么样”的问题 遗传和环境是怎样一起发生作用的呢?
A 定型化:指一种遗传倾向,即限制有些特征的发展,使 之只能发展为一种或几种结果。
B 非共享环境和遗传-环境关联 斯卡尔和普洛明提出了非共享环境和遗传-环境关联两概 念。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
• 展的影响因素,揭示发展的内在机制。
第一章 心理发展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1、连续性和阶段性 连续发展模型:
发展的阶段模型:
较为综合的看法为: 心理发展既体现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2、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正常情况下,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
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3、不平衡性 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发
展的,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 平方面不同。
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4、个别差异 尽管一个正常儿童的发展总是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
阶段,但发展的个体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 势、发展的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5、关键期
二、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
c 家庭
A 家庭动力系统 抚养行为与孩子行为的相互影响 直接与间接因素 受社会系统的影响
B 家庭环境与心理发展 儿童早期经历的家庭危险因子对智力发展与适应带来影响
d 学校
A 教会学生必需的技能 B 直接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C 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可以看世界 D 学校给以学生最初的社会关系
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1.整个童年,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 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2.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存在着关键 年龄(小学四年,10~11岁)。
3.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但有待完善;9~11岁时 表现出辩证思维的萌芽。
4.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存在着不平衡 性。
重要观点: (1)发展是遗传因素的主要产物。 (2)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展质量较高和较低的状况有序地交替。 (3) 儿童的身体类型与个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
三、发展心理学理论
4、行为主义观 华生的观点
(1)心理的本质是行为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客观的方法 (3) 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1、弗洛依德的理论 (1)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现我、超我。本能冲动、快乐原则、现实原则、良心 与道德。 (2)心理性欲的发展 口唇期(0-1岁) 肛门期(1-3岁) 性器期(3-6岁) 潜伏期(6-11岁) 青春期(11到12岁开始)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
2、埃里克森的理论 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自主对羞耻 主动对内疚 勤奋对自卑 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亲密对孤独 繁殖对停滞 自我整合对绝望
经结构或功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可变性,并具有一定的学 习能力。
二、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
(3)遗传作用的研究 a 动物的行为遗传
b 家谱与血缘分析
血缘关系研究 c 双生子对比研究 人格方面的遗传效应:139对4岁半同卵与异卵双生子情
绪稳定性、活动性、社会性三方面
二、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
3 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a 胎内环境的影响 母亲的生育年龄(小于18,大于35,易神经缺陷) 母亲服药 (60年代德国:反应停) 母亲的情绪(母亲不良情绪孩子易神经过敏和偏执, 易产生与母亲类似的消极情绪反应。) b 早期经验的作用 动物早期经验剥夺的研究 早期生活经验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中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一)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1.少年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主要特点是思维的抽象逻 辑性。表现在运用假设、逻辑推理和逻辑法则的运用。同 时,在思维品质方面出现矛盾性发展,表现为思维的批判 性和创造性日益增加、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明显、自我中 心再度出现(独特的自我和假想的观众)。
2.青年期:进入高中后,抽象逻辑思维进入成熟期,其中 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更完善、占主导地位,表现在概念的 发展、推理能力的发展(高二时推理能力基本成熟,基本 完成了由经验水平向理论水平的转化)和逻辑法则的运用。
(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初中三年级时辩证逻辑思维处于迅速发展阶段, 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
高中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已趋于优势地位, 但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仍然高于辩证逻辑思 维水平。 青年晚期,辩证逻辑思维才发展为主要的思维形态。
第四章 语言发展
(一)婴儿言语发展理论 1.习得(或经验)论(后天论)
(1) 染色体 DNA 基因
二、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
(2)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
每种生物的性状(如高矮、黑白等),这些现状都是由成对的基因来 决定的,叫等位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在子代的性状时, 力量较强,能表现出来的是显性基因,反之为隐性性基因。表现出来 的性状是显性基因决定的性状,它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只有当显性基因不存在时,隐性基因才表现出其性状,这便是有些性 状要隔代才出现的原因。
深度知觉,并对高度产生惧怕。
皮亚杰 —— 认知发展四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 (1)“认生”现象(6个月) (2)“客体永久性”图式(8个月) (3)“A、B”错误或位移群实验(9-11个月)
2、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 (1)泛灵论 (2)自我中心(“三座山”实验、心理理论) (3)思维的集中性(未守恒、难掌握类包含) (4)思维的不可逆性
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 (1)守恒(各类守恒年龄有所不同) (2)去自我中心化(观点采择) (3)去集中性(类包含) (4)思维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15岁) (1)现实与可能的之间的逆转能力 (2)经验归纳与假设演绎能力 (3) 命题内与命题间的推理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 高级心理机能的标志 (1)是主动的,随意的; (2)反映水平是概括的,抽象的; (3)以语言或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 维果斯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 的水平。
• 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由于 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 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
• 第二种水平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 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 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