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的兴衰

合集下载

世界两大帝国大英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的兴衰

世界两大帝国大英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的兴衰

世界两大帝国大英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的兴衰两个世界强国,大英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在过去的数百年里,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经历了相似的兴衰。

它们的兴起和衰落,既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内部因素的制约。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两个帝国的兴衰过程。

一、政治因素的影响政治因素对于一个帝国的兴衰至关重要。

在大英帝国的兴起阶段,其政治制度稳定,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并通过议会制度保障了民主和法治。

相反,在俄罗斯帝国,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占主导地位,这限制了国家的发展。

直到俄罗斯1905年的“血腥星期日”事件后,国家才开始进行一系列改革。

然而,对比两国政治体制的差异,大英帝国更倾向于和平的国家治理,而俄罗斯帝国则始终处于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之中。

二、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因素是一个帝国兴衰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大英帝国的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全球最强大的经济体。

它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掌控了全球贸易网络。

然而,这种经济霸权地位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落,大英帝国的经济实力逐渐不复当年。

而在俄罗斯帝国,虽然也曾有过一段辉煌的经济时期,但长期的封建经济制约了其发展,难以与大英帝国相媲美。

直到1917年的俄罗斯革命后,苏联才开始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渐恢复并超越了过去的俄罗斯帝国时期。

三、军事因素的影响军事实力是一个帝国保持和扩张领土的重要手段。

大英帝国在其全盛时期,拥有强大的海军和陆军力量,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保护其利益和殖民地。

然而,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大英帝国的军事优势逐渐削弱,主要是由于经济困难和殖民地独立运动的不断增长。

相反,俄罗斯帝国在其兴起时期的军事实力也不容小觑。

但随着欧洲列强的崛起和近代化军事力量的迅速发展,俄罗斯的军事优势逐渐减弱。

到了苏联时期,尽管拥有超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也因为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冷战导致经济崩溃,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四、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对于一个帝国的兴衰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评述日不落帝国的兴衰

评述日不落帝国的兴衰

述评《“日不落”的落日-大英帝国的兴衰》西华师范大学刘人铭《“日不落”的落日-大英帝国的兴衰》是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博士生导师刘景华先生所编写的一本描写英国历史的著作,这本书对了解英国历史和对其衰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是一本有价值的英国史著作。

本书一共分为二十章,从大不列颠岛上的最早居民,写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封建制度的正式确立再写到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奠定世界工厂的地位以及后来对外掠夺、经历一战二战实力下降最后写到英国战后自身努力崛起以及英国文明的世界的影响。

本人读了此书,感触颇多,不仅对英国的历史有了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并且通过英国历史的借鉴意义,使我对本国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

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帝国的辉煌也达两个世纪之久,即使在当代,它还是世界上的一流大国,其影响力远非限于英伦和欧洲,说其衰落似乎不太恰当。

但是,英国现在拥有的大国地位,不等于说以前没有衰落过。

相对其最辉煌的时代,不能不承认英国的地位已大为下落。

刘景华先生《“日不落”的落日-大英帝国的兴衰》主要是通过英国从古至今的一个历史发展走向脉络以及其达到的制高点和最低点来说明英国的兴衰历程。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本书的最后一章《文明的张力》,日不落帝国的出现,将英国对世界的影响推向了极点。

这种影响,既有政治和军事上的,也有经济和文化上的:既有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也有精神和价值观念。

这种影响,有的是伴随英国强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势力而去,或多或少地带有强制性,更多的则是其他民族和国家对英国模式的效仿。

或者说,英国强盛的国势,在世界上的地位.使得在国内出现的某些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自然具有一种内在的魅力,吸引别人来学习。

比如说英语语言、制宪君主制、政党内阁、文官制以及一些文学作品等都深刻影响着世界。

因此,我认为只有一个国家足够发达,足够强大,才能在世界上有发言权,才能吸引其他国家的关注,那么因此,这就对我国的发展提出的希冀。

苏伊士运河与大英帝国的兴衰

苏伊士运河与大英帝国的兴衰

苏伊士运河与大英帝国的兴衰*吕桂霞**内容提要17世纪英国开始崛起后,对外政策的重点是争夺制海权与贸易帝国,并没有对苏伊士运河的开凿给予足够的重视。

但1854年埃及与法国签署苏伊士运河开凿合同,让英国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在多方阻挠未果的情形下,遂通过购买44%的运河股票与驻军、占领埃及,最终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区。

然而,两次世界大战使英国实力大大受损,加之埃及民族主义的高涨及美苏力量的增强,英国最终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败北,彻底沦为一个二等国家。

关键词苏伊士运河英国埃及正如大运河承载了我国隋唐以来历代王朝的兴衰一样,在世界历史上也有一条这样的运河,承载了大英帝国的兴衰,这就是苏伊士运河。

如果说苏伊士运河的开凿,使大英帝国最终发展成为一个日不落帝国,那么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则使英国彻底失去主导世界的话语权,从世界强国沦落为一个地区性大国。

本文拟以苏伊士运河为考察对象,以该运河的开凿、掌控与战争为线索,系统剖析大英帝国的兴盛与衰落。

一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苏伊士运河的开凿与中国一样,英国也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

最早来到大不列颠定居的***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斐济独立后的对外关系研究”(18BSS027)的阶段性成果。

吕桂霞,历史学博士、博士后出站,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伊比利亚人,他们为不列颠带来了新石器文化。

公元前1000年至前100年间,居住在欧洲西部的凯尔特人又来到不列颠,带来农耕文明。

此后,罗马帝国的大军登陆,开始了其长达400年的统治。

直到公元5世纪中叶,伴随着三支日耳曼部落———朱特人、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的到来,才奠定了英国的基础,开始了我们熟悉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然而,此后的英国先后又遭到丹麦人的入侵、诺曼征服、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因此一直未形成一个强大的国家。

直到伊丽莎白一世继位,才真正开启了英国历史的大发展时代。

作为亨利八世与第二任妻子安妮的女儿,伊丽莎白早年深受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也亲眼看到了因宗教分歧而给国家带来的伤害,因此她上台后一再调和各种宗教分歧,淡化国家的宗教色彩,致力于国家振兴与发展。

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英语作文

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英语作文

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英语作文The British Empire, once the largest empire in history, experienced a remarkable rise and subsequent decline. Its story is a fascinating chapter in world history, marked by exploration, colonization, and the spread of influence.The rise of the British Empire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16th century,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overseas colonies. During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ies, Britain emerged as a major global power, thanks to its powerful navy, thriving trade,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The empire expanded its territories in North America, the Caribbean, and India, among other regions.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further solidified Britain's dominance, as it became the world's leading industrial and economic power.However, the zenith of the British Empire was short-lived. The 20th century witnessed its gradual decline. Several factors contributed to this process. First, the two World Wars exhausted Britain both economically and politically. Second, the rise of independence movements in colonies, coupled with thephilosophy of self-determination, led to the decolonization of the empire. Finally, the emergence of new global power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oviet Union, challenged Britain's dominance.In conclusion, the British Empire's rise and fall is a testament to the changing dynamics of world history. It serves as a reminder that no empire can last forever, and that the pursuit of power often comes with a price.中文翻译:大英帝国,曾是历史上最大的帝国,经历了辉煌的崛起和随后的衰落。

世界历史068大英帝国的兴衰

世界历史068大英帝国的兴衰

世界历史068大英帝国的兴衰英国位于欧洲西部的不列颠群岛上,由大不列颠、爱尔兰东北部及周围5500多个小岛组成,面积24.4万平方公里。

十六世纪至二十世纪初叶,英国对外侵略扩张成为近代最大的殖民国家,到1914年,其领地已达3350万平方公里,为英国本土的137倍,英国因此而号称日不落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英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民族解放运动革命浪潮的冲击下,英国庞大的殖民帝国土崩瓦解。

英国的兴盛英国是最早跨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国家之一,早在十四世纪,资本主义在英国就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十五世纪、十六世纪,英国开始海外殖民扩张,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美洲新大陆,占领了大批的殖民地,大肆掠夺殖民地的财富。

一批批冒险商人、水手从海外带回数不清的财富,不列颠人逐渐完成了坚实的原始积累。

十八世纪下半叶,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工业革命首先在不列颠发生了。

这个曾经是世界最蛮荒的岛屿之一的国度走到了世界发展的前列。

随着纺纱机的转动,蒸汽机的轰鸣,英国的工业开始腾飞了。

(点击了解世界历史039 | 英国的工业革命)到十九世纪初,英国工业不仅在欧洲,而且在全世界都获得了领先的地位,小小的英伦三岛成为震撼全球的世界工厂。

成为世界工厂的英国,需要更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1850年,英国加工了全世界46.1%的棉花。

在原料方面,英国严重依赖国外市场。

1845年至1849年,毛纺织业原料进口的比重高达43%。

在1844年至1846年的进口总额中,生活资料和原料所占比重高达95%。

正是因为需要更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扩大了在海外的殖民扩张。

拥有强大的海军是英国在海外建立庞大的殖民帝国的重要条件。

早在十五世纪和十六世纪,英国就开始了海外探险扩张活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宣布:大海和空气为人类共同享有,海洋不属于任何民族或个人。

1577年冬天,以贩卖奴隶起家的德雷克得到英国枢密院的默许,决心要打破西班牙对太平洋的独占,他航行到美洲后,继续西航,穿过麦哲伦海峡,并在没有设防的美洲西海岸夺取了大量金银,然后经太平洋、印度洋于1580年9月回到英国,完成了英国人的首次环球航行。

简明大英帝国兴衰记

简明大英帝国兴衰记

简明大英帝国兴衰记第一种观念是帝国主义。

很多人谈帝国主义这词,通常使用列宁的概念(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其表现是瓜分世界)。

事实上,欧洲列强瓜分世界,早在地理大发现时就存在。

那时的列强就是帝国主义心态。

我所认为的帝国主义,是文明中心主义。

它是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文明自信,积极进取,在已知的世界范围内,积极圈地殖民,将野蛮地区纳入帝国文明。

所有的强盛帝国,无论是罗马汉唐,还是近代欧洲,都有强烈的帝国主义色彩。

伟大的冒险家、殖民主义者麦哲伦近代欧洲人深信,欧洲是文明世界的中心,白人是高贵受教化的人种。

他们有责任对旧世界宣教,在新大陆殖民。

反映在国家政策,就是以建立大帝国为傲。

人类历史的两大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帝国和大英帝国,都出现在这个时期。

欧洲人的此种自信,大概源于宗教自信。

自欧洲人在西班牙击败穆斯林,基督教世界就呈勃勃复兴之势。

也可能源自他们地理知识的先进——近代欧洲人是人类第一次获得靠谱知识,知道地球模样的人群。

欧洲人的自信,和他们的实力关系不大,完全是昂扬自信的精神状态在驱使。

中国明朝造船技术和武器装备,比欧洲人还先进,却丝毫没有进取囊括之心。

欧洲人在世界抢占殖民地,依靠的往往是帆布小船和火绳枪,到处碰得头破血流,却九死其犹未悔。

帝国主义使欧洲崛起,英国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英伦列岛偏居欧洲西北,原本没什么特别的优势,而英国人的帝国主义之心炽盛,与欧洲列强相斗。

斗完荷兰人斗西班牙,斗完西班牙再斗法国人。

同时,他们还要搞定欧洲均势,使其无法再海外和英国人相争。

英法七年战争以后,欧洲列强再无力和英国海上相争,拱手把第一殖民帝国让给英国人。

在夏威夷力战土著的库克船长,最终殒命丘吉尔说,七年战争之后,“英国在欧洲之外成为海上和陆上的主人”。

这种赤裸裸的帝国主义话语,今天谁敢放在台面说呢?而在当时,不管平民子弟还是精英阶层,都把这种事情视为理所当然。

他们把欧洲以外视为化外之地,把黑人和东方人视为未开化民族。

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英国的早期历史就是⼀部不断被征服的历史:⼤约从公元前500年开始凯尔特⼈从欧洲⼤陆进⼊不列颠岛,他们逐渐分布到整个岛屿上,他们作为岛上的早期原住民缔造了岛上最早的⽂明。

公元前55年的晚夏时节不列颠岛遭遇了来⾃罗马帝国的凯撒的⼊侵,然⽽由于凯撒的主要扩张⽬标位于欧洲⼤陆,所以他并没在不列颠建⽴起稳固的统治,直到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迪乌斯率四万⼤军⼊侵不列颠并⽤三年时间征服了不列颠岛中部和南部地区——也就是今天的英格兰,⽽在不列颠岛北部今天苏格兰⼈的祖先顽强地抵抗了罗马的⼊侵并维持了⾃⼰的独⽴地位,罗马不得不在不列颠修筑了哈德良长城以抵御北⽅凯尔特⼈对不列颠中部和南部地区的侵袭。

此后以哈德良长城为界形成了不列颠岛的南北两种不同⽂明。

公元407年的罗马帝国已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在内外交困之下不得不撤出不列颠的驻军,于是凯尔特⼈开始南下进⼊今天的英格兰地区。

然⽽这些南下的凯尔特⼈并未能在英格兰站稳脚跟,因为没多久来⾃欧洲⼤陆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三⽀⽇⽿曼部族进⼊不列颠,后来盎格鲁⼈和撒克逊⼈逐渐融合形成英格兰⼈。

这⼀时期的英格兰只是⼀个⽂化和地理上的概念,⽽不是⼀个统⼀的政治实体: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的后裔分别建⽴了肯特王国、萨塞克斯王国(南撒克逊)、韦塞克斯王国(西撒克逊)、埃塞克斯王国(东撒克逊)、诺森布⾥亚、东盎格利亚王国和默西亚王国,这⼀时期被称为英格兰七国时代。

公元829年韦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曾短暂统⼀了英格兰七国,然⽽爱格伯特死后英格兰⼜陷于分裂状态,直到公元871年爱格伯特的孙⼦阿尔弗雷德消灭了六国复辟势⼒并正式给⾃⼰加上英格兰国王的头衔,从此英格兰真正成为⼀个统⼀的国家。

成为统⼀国家的英格兰并没摆脱被新的⼊侵者征服的命运:1066年被诺曼底公爵威廉⼀世征服,此后⼀部分诺曼⼈的⾎统也融合到英格兰⼈之中,甚⾄相当⼀段时间英格兰的统治阶层是说法语的。

事实上如今的英国王室的⾎缘⼀直往上追溯的源头就是这位征服者威廉⼀世。

大英帝国——精选推荐

大英帝国——精选推荐

大英帝国的兴衰[日期:2007-09-07] 来源:舒明武创意网作者:舒明武创意网[字体:大中小] 维多利亚女王与帕默斯顿勋爵一八三七年,年仅十八岁的肯特郡主维多利亚登基为英国女王,直到她在一九○一年逝世。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的六十多年当中,英国控制全球海权,主宰世界贸易,其广阔的殖民地遍布各大洲,“日不落帝国”俨然“可以与世界抗衡”。

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涌现出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麦克斯韦,莎士比亚以来最杰出的文学家狄更斯,自由主义政策的先锋格莱斯顿和大名鼎鼎的外交家帕默斯顿,可谓人才济济。

帕默斯顿这个名字中国人可能有些陌生,不过很多中国人都知道他的那句名言:“大英帝国既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帕默斯顿勋爵可以说是无人不晓。

此公于一八三○年首次出任英国外交大臣,先后担任外相长达十六年之久;又在一八五五年和一八五九年两次出任英国首相,直到他于一八六五年去世。

在这三十五年当中,维多利亚帝国的对外政策深受帕默斯顿的左右。

其谋略之深远、手法之高妙、算度之精密,纵观几百年来世界外交史,除了中国大外交家周恩来,再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

让中国人永世不忘的鸦片战争,正是当时担任外交大臣的帕默斯顿所发动的。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之际,著名导演谢晋拍摄的巨片>真实的记录了这段历史。

正如这部传世之作片首的题词所言,“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屈辱的历史。

”一八三九年林则徐虎门销烟乃是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气概,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忠报国。

不过,以林则徐的精明强干,只要他对海外的局势有起码的了解,就决不会选择一八三九年来查禁鸦片。

林则徐的失败就在于他没有认识到,他真正的对手不是广州的那群鸦片贩子,而是远在伦敦的帕默斯顿。

历史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混合体。

英国步步东来直至用坚船利炮打破清朝的大门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但这场战争在一八三九年爆发却又有其偶然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ritish Empire18世纪末的农业革命Agricultural Changes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During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ies, the “open-field” system ended when the Enclosure Act was passed. The movement lasted for centuries. Agricultural enclosure had good as well as bad results: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农业革命期间,随着《圈地法》的颁布,传统的“开放田地”制结束。

圈地运动持续了将近一个多世纪。

农业圈地运动的利弊共存:(1)Farms became bigger and bigger units as the great bought up the small;由于大农场兼并了小农场,农场成为越来越在的生产单位;(2)More vegetables, more milk and more dairy produce were consumed, and diet became more varied; 人们消费的蔬菜,牛奶及奶制品越来越多,饮食种类愈加丰富;(3)Enclosure was a disaster for the tenants evicted from their lands by the enclosures. These peasant farmers were forced to look for work in towns. Enclosure led to mass emigration, particularly to the New World;圈地对佃家而言是场灾难,他们被赶出土地,被迫到城镇找工作。

圈地运动导致了大规模的移民,尤其是移民至新大陆。

(4)A new class hostility was introduced into rural relationships.农村关系中产生了新的阶级对立工业革命(1780-1830)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1780-1830)1.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refers to the mechanisation of industry and the consequent change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in Britain in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ies.工业革命指的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工业的机械化,以及因此而导致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2.Britain was the first country to industrialize because of the following factors: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原因如下:(1) Favourable geopraphical location. Britain was well placed geographically to participatein European and world trade;优越的地理位置:英国地理位置优越,适合参与欧洲与世界贸易;(2) Political stability. Britain had a peaceful society, which, after the 17th century, was increasingly interested in overseas trade and colonies. International trade brought wealth to merchants and city bankers. They and those who had done well out of new farming methods provided capital in large quantities for industralization.政治局面稳定。

17世纪后的英国社会宁静,对海外贸易和殖民地兴趣日增。

国际贸易给商人和城市银行家带来财富,他们加上由于新农作法而发家的人们为工业化提供了大笔资金。

(3) Good foundation in economy. The limited monarchy which resulted from the Glorious Revolution of 1688 ensured that the powerful economic interests in the community could exert their influence over Government policy.1688年光荣革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这使得强大的经济利益集团能对议会政策施加影响。

(4) It was a country in which the main towns were never too far from seaports, or from rivers, which could distribute their products.英国的主要城镇皆靠近海港或河流,货物运送便利。

(5) Britain had many rivers, which were useful for transport but also for water and steam power. Britain also had useful mineral resources.英国许多河流不仅用于交通,还提供水力及蒸汽动力。

英国还有可用的矿产资源。

(6) British engineers had sound training as craftsmen.英国工程师为训练有素的手工艺人。

(7) The inventors were respected. They solved practical problems.发明家受人尊重,他们解决了实际难题。

(8) Probably laissez faire and “Protestant work ethic” helped.很可能利益于“放手干”及“新教工作道德”。

(9) England, Scotland, and Wales formed a customs union after 1707 and this included Ireland after 1807. So the national market was not hindered by internal customs barriers.1707年后,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形成关税联盟,1807年后爱尔兰加入。

因此,全国市场不再受阴于内部的关税障碍。

(10) The enclosures and other improvements in agriculture made their contributions by providing food for the rising population, labour for the factories, and some of the raw materials needed by industry.圈地运动和其它农业改良为增加的人口提供了粮食,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工业提供了所需的一些原材料Consequences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工业革命的结果(1)Britain was by 1830 the “workshop of the world”;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场”;(2)Towns grew rapidly and became the source of the nation’s wealth.城镇迅速兴起,成为国家财富的源泉。

(3)Mechanization destroyed the livelihood of those who could not invest in it . The working men worked and lived in a appalling conditions.机械化摧毁了不能投入其中的人们的生活。

工人们在可怕的条件下劳动与生活。

(4)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created the industrial working class, the proletariat, and it later led to trade unionism.工业革命产生了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

后来形成了工会制度Twentieth Century二十世纪1. Britain and the First World War英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The Work War I was fought from 1914 to 1918 primarily between two European Power blocs: “the Central power”. Germany and Austria-Hungary, and the “Allies”, Britain, France andRussia. During the war, the Britain lost much. Apart from the loss of manpower, there had been considerable disruption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Out of the war settlement cam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1914年至1918年,战争主要在两大欧洲集团间进行:“同盟国”,包括德国和奥匈帝国,和“协约国”,包括英国、法国和俄罗斯。

一战中英国损失惨重。

除了劳动力损失,还有巨大的经济与社会瓦解。

2. Britain Between the Two World Wars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The effects of the New York Stock Market Crash of 1929 soon spread throughout Europe and by 1931 Britain was entering the Great depression.1929年纽约股票交易所崩溃的影响迅速波及欧洲,到1931年英国进入经济大萧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