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15型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设计(有全套图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论文作者:
准考证号:
身份证号:
摘要
农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作为人类生存和农业发展基础的农业资源应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农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作为人类生存和农业发展基础的农业资源应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本文从农业资源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农业资源问题,提出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1.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1 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农业是循环经济理念在农业经济建设中的体现和应用
循环型农业的概念可概括为: 尊重生态系统和经济活动系统的基本规律, 以经济效益为驱动力, 以绿色GDP 核算体系为导向, 按照3R 原则, 通过优化农业产品生产至消费整个产业链的结构, 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使用和产业活动对环境的有害因子零排放的一种农业经营模式。以经济效益为驱动力体现的是经济规律, 市场经济条件下, 只有有了经济效益的活动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3R 原则是循环型农业的精髓, 零排放则是循环型农业具体的可操作目标。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两者对立起来, 而循环型农业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这是循环型农业的创新。
1.2 《中国21世纪议程》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明确
《中国21世纪议程》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明确为: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以满足逐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从农业资源角度来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一切农业资源,合理地协调农业资源承载力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资源转化率,使农业
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优化配置达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使农产品能够不断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求。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农业发展、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资源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尽可能减少农业发展对农业资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置农业发展于农业资源的良性循环之中。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形成自觉保护资源环境的前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农业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领先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农业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农业资源如土地、水资源、劳动力和资金等作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应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1.3 循环型农业的特征
首先, 循环型农业作为循环经济有其一般特征: 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三R”为原则, 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其次, 循环型农业有其特有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 ①注重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和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②提倡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实施农业清洁生产, 改善农业生产技术,适度使用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农用化学品, 实现环境污染最小化。③利用高新技术优化农业系统结构, 按照“资源- 农产品-农业废弃物- 再生资源“反
馈式流程组织农业生产, 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④延长农业生态产业链, 通过要素耦合方式与相关产业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网络。
2.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缓解农业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农业资源禀赋较差,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化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据统计,全国受“三废”污染的耕地约2186.7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6%。特别是乡镇企业,由于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导致在生产过程中未经处理就直接把“三废”排放到农田,成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最大危害。此外,在农业生产中,一些农用化学物质,如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化学除草剂、作物生长剂等,由于长期不合理的使用或过度使用也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沙漠化面积扩大,草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逐渐消退或消亡,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在此情况下,农民很难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来提高收入,而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为农业发展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我国现行的农业是典型的高投入、高消耗和低效益的粗放型农业,在这种模式下的农业,环境被农业生产者当作资源自由获取和废弃物自由排放的载体,其结果导致生态恶化和自然
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加快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为了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洁净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改变农业生产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缓解和消除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是经济效益
虽然社会十分关心农业的生态效益,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农业发展模式能否生存并得到推广, 关键在于它能否带来经济效益, 循环型农业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获得经济效益:一是通过区域大循环获得规模经济和结构效应; 二是通过企业小循环和产业链延长获得经济效率产业链增值。通过区域大循环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和结构经济循环型农业要求根据区域农业资源优势、产业结构特征以及废弃物特征和分布状况, 实现区域范围的大循环, 这种大循环无疑促进了规模经济的形成和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结构效益。首先是规模效益, 由于农业生产加工过程相对较分散、废弃物也较分散、规模较小、农业生产经营者往往无法对废弃物进行处理或至少处理成本太高或根本没人关心, 如果在区域内有相应的处理中心, 将废弃物集中处理, 这便可以实现规模经济, 产业化经营, 一方面废弃物得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