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练习试题

合集下载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1人口分布练习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1人口分布练习

1.1人口分布一、单选题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A.中国B.日本C.印度D.美国2.下列地区属于我国人口密集区的是()A.内蒙古高原B.华北平原C.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3.下列关于东南亚居民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南亚人口稠密,大部分是华人和华侨B.居民都是黄种人,东南亚是黄种人的主要分布区C.泰国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人口的一半以上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D.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东南亚都有广泛的传播,其中泰国是世界上唯一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即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一线;“胡焕庸现象”即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

下图为我国“胡焕庸线”和省级行政区空间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人口分布存在“胡焕庸线”的最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差异B.经济水平差异C.社会文化差异D.人口政策差异5.“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分布特点是()A.东多西少B.东南少,西北多C.北多南少D.东南多,西北少6.下列国家中,“胡焕庸现象”最明显的是()A.印度B.加拿大C.英国D.德国7.人口的密度和规模较大的地区是()A.高纬度寒冷地区B.热带雨林地区C.中低纬度湿润地区D.温带荒漠干旱区8.世界是除新加坡外,华人、华侨占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是()A.泰国B.马来西亚C.缅甸D.印度尼西亚9.亚马孙河流域人口稀少,其主要原因是A.地处内陆B.地形复杂C.气候湿热D.植被茂密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

下图为亚洲、欧洲出现的人类大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A人类大陆分布最广的宗教是()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印度教11.B、C两个人类大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整个大陆开发最早,商业贸易频繁B.自然条件优越,工业发展较早C.文化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条件优越D.终年温和湿润,灌溉水源充足人类总是选择最适于生存与发展的地区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这就使得世界人口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综合训练题(五)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综合训练题(五)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新人教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综合训练题(五)1. 引起春节期间下图城市人口巨大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洪涝灾害B.疾病传播 C.旅行度假 D.民工返乡2.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A.资源量 B.科技水平 C.生产能力 D.消费水平3.2006年某地区某个月份人口死亡率骤然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B.遭遇大的自然灾害C.医疗卫生水平下降 D.经济发展速度减慢4. 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气候适宜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D.人口素质较高读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5~6题。

5. 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相似的类型是( )A.① B.② C.③ D.④6. 图中国家类型④所反映的人口问题主要是A.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过重 B.少年儿童比重大,就业压力过重C.城市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过剩 D.人口总数太少,劳动力严重缺少读下面两幅漫画,回答7-8题。

7. 图示信息显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人口密度B.人口消费水平C.经济发展程度D.资源丰富程度8. 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是()A.环境承载力B.人口容量C.人口合理容量D.环境的限制性读“四国某年人口变动图”,回答9~10题。

9.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的国家是( )A.甲B.乙 C.丙D.丁10.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B.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C.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D.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11.在四个国家中,最可能体现芬兰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A.甲B.乙 C.丙D.丁12.读下列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回答问题。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25)(含答案解析)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25)(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25)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0分)1.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

据此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如表为我国八大经济区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单位:% )表。

地区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大西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大西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2005年 6.9511.97 3.137.9810.989.7120.5828.70 2010年 6.2013.22 4.1311.1413.5311.0119.8620.91(1)根据材料一,分析1982-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的变化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出我国八大经济板块中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并分析该地区人口大量流人带来的影响。

(3)2005-2010 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增加,试分析原因。

2.读表,完成下列要求。

2010年和2014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变化(单位:万人)年份2010年2014年常住人口总数1961.22151.6其中户籍人口1256.71332.9外来常住人口704.5818.7(1)表中数据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主要来自______ 增长。

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朝阳区和海淀区的常住外来人口超过百万,昌平区排在第三位,形成多个外来人口聚集区--“城中村”,如图所示。

(2)“城中村”一般具有交通______ ,租金______ 的特点,但由于人口高度集中容易出现______ ,______ 等城市问题。

(3)北京市提出2020年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下的目标,主要是考虑北京市的______ 和______ 条件,尤其是______ 资源的承载能力。

(4)在控制人口的同时,北京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选择填空)。

A.实施南水北调--提高地域开放程度B.加强污水处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C.更多开辟农田--提高居民消费水平D.大力发展工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口容量同步练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人口容量同步练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第3节人口容量班级姓名一、单项选择题1.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结合表格(下表)及所学知识,若2017年该岛屿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某岛屿2017年环境与人口信息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最适宜的人口数实际供养的人口数46万25万38万A.Z>Y>X B.X>Y>Z C.Y>Z>X D.Z>X>Y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下列2-3题。

2.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①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②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③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④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下图为某区域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

读下图,完成4-5题。

4.据图可知,该地区()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资源最多可以养活大约2000人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C.t3时期,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繁荣安定舒适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5.图中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C.人口数量必须高于环境承载力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兰州市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部,市区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是典型的河谷城市。

下图示意为兰州人口容量总结。

据此回答6-8题。

6.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和最大人口容量分别是()A.311;338 B.207;338 C.277;345 D.311;3457.限制和制约兰州市规模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源D.交通8.为增大人口容量,目前兰州市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治理污染,改善提高环境质量B.提高城镇已建设用地的利用率C.利用一带一路机遇发展经济D.跳出河谷区域开发新城市用地《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里指出,到2020年,天津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校控制在1450平方千米以内,天津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350万人以内。

人口迁移练习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口迁移练习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2019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下图为2019年春节期间上海流出人口流向数据。

完成下面小题1.与河南相比,江苏省在上海的务工人口比例高,主要原因是江苏省()A.经济发展更快B.政策支持更强C.距离上海更近D.人口总量更多2.外来人口对上海市人口的主要影响是()A.老龄化加重B.劳动力减少C.出生率下降D.生育率提高3.常住人口是指在某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一般包括户籍和外来常住人口。

根据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同比(比上一年度)增长率统计反映,2011年~2019年期间上海市()A.人口总量呈下降趋势B.常住人口数量减少C.外来迁入人口趋缓D.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大大减小M市是我国重要的化石能源生产和加工基地。

1945年,该市人口仅约1000人,到1960年聚增至20万。

下表示意该市部分年份的总人口数和盛市化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年1980199019921993200020102020总人口数/万人73.894.196.9233.7250.6290.4278.1城市化率/%55.4872.9673.8140.5642.9663.5972.484.1992~1993年期间,该市人口变动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B.行政区划变动C.自然资源开发D.产业结构调整5.2010~2020年期间,该市()A.城镇人口增长8.89%B.第一产业产值明显下降C.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D.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地理学家齐林斯基1971年把人口迁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阐述了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即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早期开拓式的人口迁移逐步让位于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最终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将取代开拓式的或城乡间的人口迁移。

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区际联系越紧密,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移动越频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根据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我国目前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7.目前发达国家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

第一章 人口检测卷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人口检测卷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人口检测卷(理科)一、单选题1.下表为联合国预测的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万人/年)。

表中反映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C.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D.从气候寒冷国家向温暖国家2.表中四个省级行政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A.甲省区B.乙省区C.丙省区D.丁省区3.一个地域的环境承载力应:()A.小于现有的总人口数B.与该地科技水平呈负相关C.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同D.与该地开放程度呈正相关甘肃省,典型西部城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甘肃今年来又得了一个称号那就是“人口外输大省”。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甘肃省常住人口为25019831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相比,减少555423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根据人口普查信息,甘肃省大量减少的人最大可能流入以下哪个省()A.广西B.黑龙江C.广东D.湖北5.近年来,很多农民工重新回到家乡,甘肃政府的安置措施以下不合理的是()A.改善当地环境,吸引民工返乡B.政府组织培训农民工,提高农民工素质C.开垦大量荒坡草地,增加耕地面积D.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返乡民工自主创业6.有关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B.干旱地区人口多,湿润地区人口少C.高原地区人口多,平原地区人口少D.内陆地区人口多,沿海地区人口少7.下列因素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的的()A.资源B.科技C.对外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8.五十多年来,河北省北部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奇迹,有效阻止了风沙肆虐的脚步,保护了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塞罕坝地区环境的改善,使得当地()A.环境承载力提高B.环境承载力降低C.人口合理容量变小D.人口合理容量不变9.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B.迁移方向以从发达国家迁往发展中国家为主C.定居性移民增多,长短期移民均衡D.欧美发达国家成为主要的迁入地区10.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A.人均物质消费量B.自然资源数量C.人均粮食消费量D.科技发展水平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B.生产力水平越高,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不明显C.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D.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小12.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有()①人口自然增减①人口年龄结构①人口性别比例①人口迁移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精准、科学的人口普查,不仅能反映人口结构、分布、流动及人口问题,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

第一章《人口》检测题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人口》检测题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人口》检测题一、单选题下图是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和人口消耗的资源量关系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代表环境正常提供的资源量的折线在B点之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A.人口减少B.科技进步C.劳动力增加D.政策改变2.甲处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人们生活质量提高B.人口老龄化严重C.生态环境恶化D.环境质量提高下图示意安徽省2012-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及户籍常住比(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比值)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期间安徽省()A.人口迁移以净迁入为主B.常住人口数量多于户籍人口数量C.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D.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距缩小4.安徽省户籍常住比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安徽省()A.户籍制度调整B.生态环境改善C.生育政策改变D.就业机会增加下表为2019年北京市部分区人口统计数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自然增加人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5.表中()A.东城区由于外来迁入人口数量多,常住人口密度最大B.海淀区自然增加人数最多,可以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C.门头沟区户籍人口总数最小,导致人口合理容量增大D.通州区受区域职能定位影响,常住与户籍人口差异大6.影响表中四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有()①气候①水资源①经济水平①发展历史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至2015年累计减少1 300万人,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2015年,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7.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直接原因是()A.外出务工时间过长B.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降低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D.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8.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对我国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B.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C.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D.促进第一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试题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18世纪产业革命后,世纪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的原因是( )A.出生率升高B.死亡率降低C.死亡率升高D.出生率降低 2、关于人口增长速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最快 B.“二战”后人口增长最快C.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D.气候温暖湿润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3、有关人口增长加速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B.世代更替快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龄化D.是第一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 4、下图中所示a 国家可能是( )A.印度B.韩国C.美国D.英国 5、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 6、下图中,与上图中阶段(4)一致的是()A B C D.不能确定 7、有关人口老龄化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B.人口老龄化会导致社会劳动力的不足 C.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D.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可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8、决定人口数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A.死亡率B.出生率C.自然增长率D.人口密度9、人口低速增长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形成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是A. 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家庭观念的转变B.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C. 国家人口政策D.农业的丰收 10、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A .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 .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C .我国大学生赴欧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D .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11、在人类社会早期,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 .自然条件B .经济条件C .自然灾害D .河流变迁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都是人口迁入地的是( )A .欧洲B .拉丁美洲C .北美D .非洲 13、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 .农村到城市B .城市到农村C .农村到农村D .城市到城市 14、下列现象属于人口流动的是( )A .三峡库区移民B .“安史之乱”引发我国北方人民大规模南迁C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民工流”D .老城区的拆迁户乔迁新居 15、关于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 .人口迁移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B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利大于弊。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读图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读图练习题

《人口的变化》读图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1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 ①B. ②C. ③D. ④2.下列各国, 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 埃与B. 中国C. 德国D. 印度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

据图2.图3回答3-4题。

3.图2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

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 最可能出现的是 ( )A. 人口素质下降B. 人口老龄化C. 就业压力加大D. 劳动力成本下降4.图3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②C. ①②④③D. ①③②④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8年0~14岁、15~64岁、65岁与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 完成5~6题。

5.未来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6.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甲B. 最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丙C. 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乙D. 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丁读2001~2007年江苏省人口增长情况图, 回答第7题。

7、2004~2006年,江苏省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 外省区流入人口较多B. 自然增长率上升C. 人口政策松动D. 育龄妇女比例持续上升读人口增长示意图, 完成8~9题。

8. 与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符的国家是 ( ) A. ① B. ② C. ③D. ④9. 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老龄人口增多B. 青壮年劳动力过剩, 就业压力过大C.人口素质偏低, 教育压力过大 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 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与性别统计表”, 据此回答10~11题。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期末复习复习卷 第一章 人口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期末复习复习卷 第一章 人口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期末复习通关检测第一章人口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密度分布模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2.下列关于上述四国人口密度分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B.②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C.③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D.④国中南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结合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黑河—腾冲一线东西部地区比较表地区面积比例人口比例人口密度/ (人•km-2)东部地区46% 96% 222西部地区54% 4% 93.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植被C.水文和农业D.历史和经济4.西北地区总体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 )A.海拔较高,气候凉爽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人类诞生以来,经过漫长的繁衍与迁徙,如今分布在地球上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陆上。

各地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存在很大差异,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为不均。

据此完成5—7题。

5.下列各纬度带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A.40°N—60° NB.20° N—60° NC.0°—20° ND.0°—20° S6.北半球温带地区比南半球温带地区人口数量多,主要原因是( )A.北半球温带地区温度和降水适宜B.南半球温带地区地势起伏大C.北半球温带地区比南半球温带地区陆地面积大D.北半球温带地区开发早7.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多呈点状、线状分布的原因是( )A.地形的影响B.水源的影响C.政策的影响D.文化背景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一直维持在2亿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第一章 人口 单元复习与测试-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人口 单元复习与测试-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020-2021学年度高一地理第二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单元复习与测试一、选择题下图是竖版世界地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丙大洋分别是()A.太平洋、大西洋B.大西洋、太平洋C.北冰洋、太平洋D.大西洋、印度洋2.乙大洲目前尚无人口长年定居,主要原因是()A.沙漠广布B.过于湿热C.终年严寒D.气压太低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

读世界人类大陆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原因是()A.陆地面积大B.寒带面积小C.昼长时间长D.洋流影响大4.图中①〜④地区成为人口密集区的共同原因是()A.高原地形B.经济发达C.气候适宜D.临海环境图一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图二为我国人口分布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5.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A.北半球中低纬地区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C.南半球中低纬地区D.南半球中高纬地区6.下列省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公里400人以上是()A.鄂B.皖C.赣D.冀7.如图所示图一和图二图幅大小相等,其比例尺大小关系为()A.相等B.图一比例尺更大C.图一比例尺更小D.不确定自中国提出并实施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大战略以来,减贫成效显著。

贫困发生率从7.2%下降至0.6%,贫困程度大幅降低。

下图为我国贫困村的地形特征分级统计图。

完成下面小题。

8.我国贫困村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A.海拔越高,贫困村数量越多B.坡度越陡,贫困程度越深C.坡度越陡,贫困村数量越多D.海拔越低,贫困程度越深9.我国西北地区贫困村地域分异的制约因素主要是()A.人口数量B.能源资源C.水土资源D.降水变率下图是2002-2050年我国人口变化图(含预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显示农村劳动人口为负增量,其主要原因是()A.农村劳动人口死亡率大大上升B.农村劳动人口转移到了城市C.农村劳动人口的户口实现了农转非D.农村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11.图中显示()A.我国总人口波动上升B.我国劳动人口总量持续减少C.我国人口出生率降低D.城市劳动人口的增量波动减小12.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2018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净增量较少B.2010年后,我国劳动人口逐渐增多C.2026年后,我国城市劳动人口数量达最大值D.2018年后,劳动力工资将会持续下降人口跨省流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流动的目的也不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练习题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測,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

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1—2题。

2.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第3题。

图13.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图4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回答4—5题。

4.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5.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第6题。

6.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2018年全国结婚率为7.2‰,为2013年以来最低。

下图示意我国2010年以来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变化。

据此完成7-8题。

7.2010年以来,我国的A.总人口数不断减少B.离婚人数持续上升C.结婚人数大幅减少D.人口性别比大幅上升8.我国结婚率、离婚率的变化,对现阶段产生的可能影响是A.劳动力数量减少B.人口死亡率上升C.孤儿的数量增加D.加快老龄化进程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照年龄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年龄。

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各国人口年龄中位数A.与经济发达程度呈正相关B.随时间推移呈不断上升趋势C.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老龄化程度D.2050年中国与印度的差异最大10.应对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的合理措施有①发展人工智能,开发陪护型机器人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制度④鼓励国内人口迁移⑤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某时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完成11-12题。

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至二章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至二章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一章《人口》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移民不属于推力导致人口移动的是()A.菲律宾马荣火山爆发,当地居民外迁B.中国修建三峡工程,库区人口向外迁移C.西部大开发使我国很多人迁往西部地区D.中国西北地区草原沙化,一些人被迫迁移2020年7月11日是第31个世界人口日。

结合下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2.现在老龄化现象严重的国家主要分布在()A.亚洲B.北美洲C.大洋洲D.欧洲3.全球人口将在未来43年间增加25亿,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A.北美洲B.欧洲C.发展中国家D.发达国家4.目前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高的可能是()A.中国、日本B.美国、德国C.尼日利亚、墨西哥D.埃及、印度尼西亚旅游承载力也称景区旅游容量,它是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旅游资源的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能力,即满足游人最低游览要求,包括心理感应气氛以及达到保护资源的环境标准,是旅游资源的物质和空间规模所能容纳的游客活动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决定景区旅游承载力的最重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B.自然资源C.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6.布达拉宫是西藏建筑的杰出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现在布达拉宫每日开放6.5小时,日接待游客量限定在850人以内,其主要原因是( )A.交通条件不便B.有利于游客适应高原气候C.旅游环境承载量限制D.游客量不足下图中甲、乙、丙为我国三个不同的区域,图中箭头①~④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①—④能反映上世纪90年代我国人口迁移主流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8.引起上述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文化教育B.经济差距C.环境质量D.工程建设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 )A.25万B.30万C.35万D.45万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下列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符合悲观派的观点的是
A、依照目前科技的发展速度,人类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
B、世界人口进一步增长,地球依然能承受
C、现在世界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人口容量
D、人类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户籍(或常住)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户籍(或常住)人口占户籍(或常住)总人口比重。读“2016年浙江省部分地级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统计图”。
根据材料分析广东省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广东在众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美国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四 美国人口构成情况。
材料五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农业经济不景气,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南方黑人大批北上,进入城市寻找职业。
(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的人口迁移非常频繁,且规模很大,主要方向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32.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平方千米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简称)。
(2)A—B一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其原因是:
B.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传统性
C.文化就是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
D.精神上的东西才能称为文化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和“人口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图示时间内,上海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而总人口却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章人口练习题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练习题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人口练习题一、单选题回流人口是指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务工后因某些原因返回户籍所在地的人口,多为中西部地区农民工。

以2008年为时间节点,之前的被称为第一代回流人口,他们回乡后大都回归农村,重操农业;之后的被称为新一代回流人口。

江西省吉安市(地级市)人口流动状况在我国中西部人口流动中代表性较强,下图示意该地新一代回流人口回乡前后的职业类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第一代回流人口相比,新一代回流人口回流的主要原因是( )A.就业年龄失去了优势B.职业技能有显著提升C.农村的生态环境改善D.中西部就业机会增加2、调查发现,相比吉安中心城区,更多的回流人口愿意回到吉安市的下辖县城,主要原因可能是( )A.县城与原户籍地的距离更近B.县城各项政策更具有吸引力C.中心城区城镇化问题更严重D.中心城区就业机会少于县城常住人口=户籍常住人口+常住外来人口。

下表示意2017~2022年北京市户籍常住人口数量与常住外来人口数量变化。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201720182019202020212022户籍常住1338.91343.51346.61349.41353.81359.2人口数量(万人)常住外来855.5848.2843.5839.6834.8825.1人口数量(万人)3、2017~202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密度( )A.先升后降B.持续上升C.先降后升D.持续下降4、近年来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社会经济发达②生活成本高昂③户籍政策影响④产业转型升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近年来,我国城市职住分离(即工作区与居住区相分离)现象愈发明显。

职住分离系数越高,代表职住分离状况越为突出。

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职住分离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下表为我国三个特大城市职住分离系数、平均通勤时间和平均通勤距离对比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职住分离系数平均通勤时间/min平均通勤距离/km北京0.545613.2广州0.39458.8上海0.335412.45、与三个特大城市职住分离程度密切相关的主要因素有( )①通勤时间与通勤距离①城市空间结构①流动人口占比①现代交通的发展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6、北京市并未遵循职住分离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规律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城市结构较为紧凑B.城市交通状况较为拥堵C.流动人口所占比例较小D.首都对人口的吸引力较大“招聘棉花采摘工,包吃包住、每公斤棉花1.8元,报销回家路费,不报销车费可提高至1.9元每公斤……”这是一则新疆棉花采摘工的招聘信息。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综合训练题(一)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综合训练题(一)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新人教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综合训练题(一)读四种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A.① B.② C.③D.④2.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下面四幅人口变化曲线图中,横轴表示时间,读图回答3题。

3. 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图中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变化趋势是( )A. 甲B. 乙C. 丙D. 丁4.对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有利的人类活动是()A.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 B.控制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C.改进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与方法 D.大面积围海造陆和围湖造田5.现代环境人口容量比原始社会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A.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减少B.资源总量不断增加C.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D.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减少6.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至东北的故事。

剧中山东人迁到东北的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内人口迁移D.国际人口流动结合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完成7-8题。

7.从图中可以看出5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为()A.不断加快B.不断减慢C.先加快,后减慢D.先减慢,后加快8.结合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A.传统型B.现代型C.原始型D.过渡型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完成9-10题。

9. 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10.据表格判断,下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温带海洋性气候区D.热带雨林气候区11.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原因。

12.读“未来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图,回答:(1)目前三者发展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B.3550-3650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
C.距河8~10 km分布人口最多D.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4.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
A.巴西高原B.南部非洲C.藏南谷地D.北美大草原
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
“舒适型移民”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人口流动方式。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较高、大众旅游以及城市化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许多人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舒适型移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舒适型移民”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地区间
(2)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是。
(3)简述人口迁移对迁出区的影响。
24.根据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新疆地处内陆,农业的种植业主要是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由于当地特殊的气候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新疆的葡萄、哈密瓜等非常有名气,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随着新疆经济建设的加快,公路交通事业突飞猛进。公路、铁路、民航四通八达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日益发展。成为沟通全国通往中亚、西亚、欧洲以及非洲的主要国际通道和现代化的国际贸易流通中心。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0.2019年,各省市人才争夺硝烟不断,西安、南京、杭州、天津等地落户条件再度降低。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经济贸易中心当然不甘示弱。若短期内成都人才落户政策得到积极响应,则( )
A.ECQ不变B.ECC降低C.EBC降低D.EBC增万人
B.经济人口总量为826万人
完成下面小题。
18.关于人口压力指数和环境承载力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
B.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
C.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
D.人口资源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
19.针对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压力的差异,应采取的措施是
A.环境状况的差异B.就业机会的差异
C.经济水平的差异D.偷袭政策的差异
11.“舒适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①增加劳动力 ②大力开发资源 ③提升住房价格 ④劳动服务业发展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据国家卫健委《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显示,从2015年开始,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转为下降。而城市对人口结构改善的需求,使得杭州、武汉等二线城市陆续出台各种政策展开"抢人大战”。下图为2017年至2019年春节前十天,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迁入人流占迁入迁出人流总和的比例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C.③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
D.④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下表为四个国家某一年的人口变动数据,回答问题。
7.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甲B.乙C.丙D.丁
8.四个国家中,最可能是发达国家的是()
A.甲B.乙C.丙D.丁
9.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
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
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
D.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
2.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开发历史的长短
C.政治、经济因素D.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重要,有时需要现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
17.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D.蕴藏的资源数量
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一个地区的人口经济或人口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人均经济或资源指标除以该地区相应人均指标后所得的比值。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统计表。
22.(1)欧洲 南亚
(2)地处中低纬度地带,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人类在此聚居历史悠久。
(3)D处位于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降水少,沙漠广布,自然条件恶劣,只有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人口稠密。
23.(1)内地前往沿海;农村迁往城市;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山区迁往平原。
(2)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政府鼓励农民进入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
A.中、西部地区控制对东部地区的资源输出
B.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技术和资金的输出
C.采取有效措施限制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D.不断扩大中西部地区资源开采规模
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EBC)是指一定区域内,某一时期该地区环境承载力(ECC)与实际的环境承载量(ECQ)之间的差值。如表为成都市2019年单要素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统计表。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6.有关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A.人口合理容量增加B.第三产业发展
C.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D.资源消耗降低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5.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
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
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
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
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
6.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
B.②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
(3)影响:加强了迁出区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的联系与交流;缓解了迁出区的人地矛盾。但造成了人才的流失。
24.人口分布不平衡;沿着塔里木河人口密度较高,而盆地内部人口密度小 沿着塔里木河人口密度较高:塔里木河提供了生产和生活用水:盆地内部人口密度小: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不适合人类居住 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科学技术水平低;地区的开放程度较低,比较封闭
C.激活城市春节市场D.造成城市交通拥堵
“候鸟老人”是随季节变化而迁移居住地的老人。据统计,2016年海南省的“候鸟老人”已超45万人,主要来自东北三省、北京市和长三角地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在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首要因素是 ( )
A.经济因素B.养老设施C.气候条件D.婚姻家庭
15.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 ( )
(1)读图新疆的人口分布特征_____,造成这一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_____。
(2)新疆是我国人口容量非常低的地区之一,造成新疆人口容量小的原因_____。
1.D
2.A
3.B
4.C
5.D
6.B
7.C
8.D
9.C
10.A
11.B
12.D
13.A
14.C
15.B
16.A
17.C
18.D
19.B
20.C
21.D
12.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下降及杭州、武汉等城市出台“抢人大战”政策说明
A.三四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己趋完善B.二线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已超一线
C.二线城市的老龄化问题已很严重D.一线城市对人才的需求依然强健
13.据图中人口流入比例特点推断北上广深四城市春节期间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是
A.加大城市服务压力B.提高城市生活成本
C.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要素是产业结构
D.提升森林资源利用率可提升环境人口容量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的状况,著名学者邦奇(W.Bunge)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的一部分。
(1)写出图中人类大陆的名称:A,B。
(2)分析图中B、C两个人类大陆形成的共同原因。
(3)D处被A、B、C三个人类大陆包围,但D处只形成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试分析其原因。
23.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怎样的?
第一章人口练习题
一、单选题
分析下表有关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
日本
巴基斯坦
蒙古
澳大利亚
面积/×104km2
37.8
79.6
156.6
768
人口/万人
12500
14000
236
1766
人口密度/(人/km2)
331
176
1.5
2.3
1.根据各国数据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