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经典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案例
生态城市案例生态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为目标的城市发展模式。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探索生态城市建设的道路,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成功的生态城市案例,希望能够为更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丹麦的哥本哈根。
作为世界上最具可持续发展性的城市之一,哥本哈根以其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而闻名。
城市中有大量的自行车道和绿色公共交通系统,居民骑自行车和乘坐电动汽车的比例非常高,大大减少了对传统交通工具的依赖,从而减少了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
此外,哥本哈根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资源,实现了城市能源的自给自足,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其次,新加坡也是一个值得借鉴的生态城市案例。
尽管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但它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绿色空间和生态保护。
新加坡拥有大量的城市公园和绿化带,不仅美化了城市的环境,还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此外,新加坡还在城市建设中采用了先进的节能和环保技术,例如建筑物的绿色设计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有效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这些举措使得新加坡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市。
最后,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杭州。
作为中国的生态示范城市,杭州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城市中有大量的湿地公园和绿道系统,保护了水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此外,杭州还大力推广垃圾分类和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工作,减少了城市的垃圾排放量,有效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同时,杭州还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和清洁能源,推动城市向低碳、环保方向发展。
以上所述的生态城市案例,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希望更多的城市能够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共同推动全球城市朝着更加绿色、健康、宜居的方向发展。
城市生态学白浪河案例
2)水体质量较好。白浪 河水源补给主要是通过 水库的渗透、下流及雨 水;同时周边没有大规 模的工业污水排放。
2)生物多样性低。现状 植被覆盖率低,主要为 毛白杨、垂柳、芦苇等, 2)维护生态平衡,加强 常见动物如鱼类及鸟类 湿地生态建设不仅是履 等密度及多样性较低。 行国际湿地公约的要求, 更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 3)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 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湿地作为绿色基础设施 雨污合流;部分水域长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 满芦苇和杂草,河道淤 设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 塞;河道中存在着大量 选择。 的农户自垦鱼塘,水体 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
方案特色
方案特色二:人性之河 以人为本——生态理念、文化理念和产业理念的出发点是人本理念根据不同 功能区的需要细腻地设计人性化的休闲、生活、交流、学习、思考、漫步、 晨练等方面的布局和场所强化人与环境、人与人的沟通与亲近强调人在场所 空间的精神体验,包括沿河木栈道、交流空间、街舞舞台、划板车动感地带 等。 精神感化——湿地内水草丛生、白鹭低飞、蛙鸣一片、游鱼翔底,湿地景物 的美让人心静神宁,它浓缩为符号变成人们心中的诗、歌、画。激发出与生 俱来的对自然的情感依赖和内心的精神感悟。 比如古诗“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即描写了芦苇、芦荻、芦竹等芦花飞 雪的美妙景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杨柳荫中雨静跃, 菰蒲深处鸟争鸣”等描写了湿地生物的和谐美景。城市湿地景观让人们在游 览中体验,认识中感悟。
方案特色
方案特色四:文化之河 湿地文化——湿地文化是一种场所精神,其涵义与城市历史、传统、文化、 民族等一系列主题密切相关,因此城市湿地景观常保存着很多的历史渊源和 文脉痕迹,有时还保留了一些文化遗产,成为湿地的场所特征和历史文脉: A、原始时期的渔猎文化 B、湿地河道用于交通功能的航运文化 C、湿地内的农田斑块就是千百年来的耕种劳作形成的农耕文化。 建筑文化——以保护文物建筑传统文化符号反映真实的历史信息为主要目的。 基本要求是:改善基础设施修复古城墙原貌适当配置商业休闲空间及设施提 升旅游价值。结合潍坊本土历史、民俗、名人、传说等文化内涵和古典符号 结合国际化的现代园林与建筑表现手法来体现不同的文化风格。 现代文化——将现代城市生活和市井商业文化纳入文化体系,滨水文化商业 建筑与绿地广场统一设计,城市精神面貌鲜活而生动。编织文化休闲网络, 以景观绿地为空间载体,通过步行交通系统将单个景点编织成网络。城市文 化内涵的挖掘与景观设计及休闲活动融合,如将风筝文化抽象和艺术化地应 用于雕塑、小品、铺装设计中,鼓励游人和市民的参与和体验。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案例解析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案例解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成为了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生态城市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建设,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案例,探讨其成功之处以及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启示。
一、案例一: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城市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城市是一个集住宅、商业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城市项目。
该项目充分利用了滨海湾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通过规划建设,打造了一个绿色、宜居的城市空间。
这个项目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城市与自然相结合,通过引入大量绿化、水系和公园,营造出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
同时,该项目还注重了可持续发展,采用了多种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使得整个城市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二、案例二:丹麦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城市丹麦哥本哈根是世界上自行车使用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其成功之处在于将自行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并通过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完善的自行车道和停车设施。
这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念使得哥本哈根成为了一个低碳、环保的城市,同时也改善了交通拥堵问题。
这个案例的启示是,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注重发展可持续的交通方式,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减少对汽车的依赖,从而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三、案例三:中国杭州西溪湿地中国杭州西溪湿地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案例,该项目通过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打造了一个生态友好型的城市空间。
西溪湿地规划中注重了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平衡,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使得湿地与城市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景观。
同时,该项目还注重了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通过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案例四:德国弗莱堡的可再生能源城市德国弗莱堡是一个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供应的城市,其成功之处在于通过规划和建设,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
最新05-第五篇-城市动物-城市生态学案例-海南大学(共十一篇)资料
第五篇城市动物案例一北京城市生态与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一、北京市概况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为历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古城。
面积16800多平方千米。
全市总人口为1381.9万人。
北有军都山,西有西山,山地占全市面积的62%;东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
北京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东经116度。
雄踞华北大平原北端。
北京的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大平原。
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为北京市最高峰。
境内贯穿五大河,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
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
综观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
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年平均气温10~12℃,1月-7~-4℃,7月25~26℃。
极端最低-27.4℃,极端最高42℃以上。
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
年平均降雨量600多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山前迎风坡可达700毫米以上。
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75%集中在夏季,7、8月常有暴雨。
北京城区已有对外开放的公园139处,市级公园、区级公园、专类公园和城镇公园,以及街头绿地,大中小结合,遍布全市。
北京城区共有草坪5642万平方米,树木4148万株,万米以上的大型绿地51处。
城市绿化隔离带已完成4000公顷,城市边缘出现了5000亩以上的大型绿地10处,城市绿化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为城市野生动物栖息提供了初步条件。
生态城市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案例分析(总5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生态城市案例分析——“绿色之都”弗莱堡[摘要]“生态”正在成为城市的新名片,全世界很多城市开始以打造“生态城市”为城市建设的新目标 , 这股旋风为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指出了新方向,不过在这场“生态城市”建设“革命”中,真正被公众、政府认可的城市并不多,而地处德国南部的边塞小城弗莱堡就是其中一个被公认的生态城市的示范。
全球范围内的高度城镇化在提升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自然环境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使城市可以在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之下可持续性发展,是当今城市规划发展中一项亟需解决的根本任务。
以德国著名生态城市弗莱堡为例,对其绿色生态规划和建设管理措施进行探讨研究,学习借鉴其在城市生态规划以及管理建设方面所采取的优秀措施及方法。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技术;生态政策;公众参与;激励措施弗莱堡是全球四个公认的“生态城市”之一,从弗莱堡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以下几点值得研究借鉴。
1 建立适用的的法规体系弗莱堡在1996年就制定了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
2010年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25%,2030年降低40%。
这在整个欧盟是最早采取行动的。
弗莱堡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交通和能源部门的排放得到明显的控制。
更重要的是使能源供应公司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奖励资金,用于交通和房屋建设项目在气候保护方面的奖励。
2 严谨而合理的规划建设体系欧盟自上而下的生态政策指导模式生态项目的规划建设离不开政策法规的保障。
德国等欧盟成员国在制定与环境相关的保护政策与法律法规时均会严格遵守欧盟所制定的各项环保政策与指导针。
各成员国与环境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的制定均以欧盟政策方针为准绳并下达到联邦州层面及市镇层面,是一种层层递进深入的关系。
(1)欧盟层面:欧盟委员会下属环境总司提出欧盟环境保护政策,包括废弃物管理、噪声污染、化学品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预防和治理环境灾害等方面。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案例分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生态城市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良好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案例,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和挑战。
一、案例一:新加坡樟宜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城市建设案例。
该机场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首先,机场建筑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机场周围的绿化带和湿地保护区不仅提供了美丽的景观,还起到了净化空气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作用。
此外,机场还开展了严格的废物管理和水资源管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案例二:丹麦哥本哈根丹麦哥本哈根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城市。
该城市通过多项措施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碳排放的减少。
首先,城市建筑采用了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如地热和太阳能,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其次,城市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减少汽车使用量和交通拥堵。
此外,城市还注重垃圾分类和废物回收,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案例三:中国深圳中国深圳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城市,也是一个积极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
深圳通过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实现了能源消耗的减少和碳排放的降低。
首先,深圳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城市交通系统实施了严格的限行措施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
此外,深圳还注重绿化和生态保护,通过建设公园和湿地保护区,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案例四:美国波特兰美国波特兰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城市。
该城市通过多项措施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碳排放的减少。
首先,波特兰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城市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减少汽车使用量和交通拥堵。
02-第二篇-城市水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生态学案例-海南大学(共十一篇)
第二篇城市水生态环境建设案例一成都市滨水区域水生态环境建设水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资源,是人口、产业结构、工业布局、生产规模和发展方向的重要约束因子,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
城市是经济的中心也是污染的中心,城市是水污染的排放源也是受害者。
在我国,城市水环境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如何加强城市水环境保护力度,是城市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成都市水环境概况成都市位于长江上游,境内河流纵横,水网密布,有大小河流150余条,总长约1500公里,水域面积8323公顷,绝大多数为岷江、沱江水系,少数为清衣江水系,均为长江中上游水系。
岷江干流自汶川县流入成都市后,经都江堰工程分成内江和外江两大水系。
岷江内江水系由在都江堰市分水而成的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及其人工建造的农田灌溉渠和分布于平原上的大、小自然河道组成。
流经城区的“三河”(府河、南河、沙河)源于柏条河和走马河。
府河在城区汇集了南河和沙河后,在双流县黄龙溪流出成都市域进入眉山市境,于彭山县双江镇汇入岷江干流;岷江外江水系主要由岷江干流金马河及发源于西部山区的黑石河、沙沟河、出江河、西河、斜江河、蒲江河等支流组成,金马河在成都市境内汇集这些支流后在新津县岳店子流出成都市进入眉山市境。
沱江水系分布在成都市与德阳、资阳毗邻的东北部和东部地区,由北河、中河和毗河三条上游支流在金堂县赵镇以下汇合为沱江的干流,沱江干流于金堂县五凤进入内江简阳市境。
2005水质监测结果平均值显示,岷江水系都江堰水文站入境断面水质达到划定的Ⅱ类水域标准,岷江(内江)双流县黄龙溪出境断面水质为劣Ⅴ类;岷江(外江)新津县岳店子出境断面水质为劣Ⅳ类;沱江水系北河入境金堂县201医院和中河入境金堂县清江大桥水质均为Ⅳ类。
目前,市区50余条河流有80%以上(42条)河流为轻重度污染。
府河、南河、沙河的水质多为Ⅴ类和劣Ⅴ类,部分区段达到Ⅲ类或Ⅳ类,总体水质较差。
中心城区污水排放总量约210万吨/日,其中城区污水110万吨/日,近郊区(市)县每天汇入中心城区的污水约100万吨,虽然部分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污水直排入河道,加重了中心城区主要河道的污染负荷。
生态城市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愈发突出。
为了解决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生态城市是一种能够在城市化过程中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城市。
下面以杭州未来科技城为例,进行生态城市案例分析。
杭州未来科技城是为了实现杭州与互联网产业相互融合、互动发展而打造的生态城市。
它打破传统城市的布局,结合现代科技和生态理念,倡导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设计上,科技城采用环湖式布局,即中心有一个人工湖,四周环绕着不同的功能区块,如商务办公区、人文生活区、科技创新区等。
这种规划方式使城市更加具有景观性和可持续性。
在交通方面,科技城采用了多式联运的交通模式。
除了传统的公交系统和道路网络外,还引入了自行车、电动车及其他非机动交通方式,并建设了便捷的步行通道和人行天桥。
这不仅减少了高污染的机动车辆使用,促进了人们更多地使用环保交通方式,还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
科技城还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和景观水体的补给。
此外,科技城还建设了雨水湿地和人工湿地,对城市污水进行生物处理和净化,使水体更清澈、湿地更生态。
在建筑设计方面,科技城注重建筑能源的节约和利用。
各个建筑采用了太阳能发电、地源热泵等技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建筑外墙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的能效。
此外,科技城还注重绿地的建设和植物的保护。
在城市各个角落都种植了大量的乔木、灌木和草坪,增加了城市的绿化面积。
科技城还建设了生态园区,保护了一些濒危植物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总体来说,杭州未来科技城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打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城市。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平衡,注重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自然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的城市能够以杭州未来科技城为榜样,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为我们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内外生态城市案例分析
• 厦门还在白鹭自然保护区开展病虫害防治和各类风 险隐患排查,确保白鹭栖息地的环境安全;
• 划定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骑马山片区外围保护地带, 为栗喉蜂虎营造舒适安全的家。
• 针对海洋生态保护,厦门还开展严打非法采砂洗砂 专项行动,严查违法行为的同时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共修复岸线14.5公里。
意义: 增强政治、文化、对外交往中心功能,分散 次级功能,实施城市发展与旧城保护的双赢模式,并 与老城区保护相结合,部分居住中心和工业区从市中 心城区迁出。
是政务环境、商务环境、宜居环境建 设和管理的典范。
-
生态功能分区
4.2 生态科技区 -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
生态科技区是国家高 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内外 知名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 构聚集区,著名的旅游、 文化、体育活动区,也是 中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节 点。
厦门全面打响水污染防治保卫战,守护水环境安全。
-
优雅宜居
亮点成果: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程度同比均 略有下降,城市功能区昼间噪声质量达标率高达97.5%。
保障居民享有舒适的居住环境。厦门实行严格的施工审 批制度,除因生产工艺或特殊工期要求外,一律不允许 夜间施工;强化工业企业管理,要求工业企业严格落实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厂界的立体绿化,减小噪 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997年沃帮新区落成 该区所有住房均符合低能耗 建筑标准,广泛使用太阳能设 备,该区成为高效节能建筑模 范区)
2003年生态补助方案 少排放1吨二氧化碳可获 得50欧元生态补助
2009年,维多利亚旅馆是德 国最生态环保的旅馆,所有 能源均来自太阳能、木屑颗 粒燃烧、地热和风能;
11-第十一篇-城市生态规划设计案例-城市生态学案例-海南大学(共十一篇)
第十一篇城市生态规划设计案例案例一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反规划”之台州案例一、背景台州市位于浙江中部沿海,市域陆地面积9413平方公里,人口546万。
市区1536平方公里是本研究的主要范围,由椒江、路桥、黄岩3个区位核心构成,空间上呈三足之势,现状市区城镇户籍人口65.7万。
台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台风和洪涝灾害频繁。
区域内有丰富的山林景观,三个建成区围绕的绿心是台州自然景观的一大特色;境内大小河流有700多条,河塘水网密布,湿地丰富。
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因为其对农耕环境的生态意义,这个山林与水网景观系统一直得到良好的呵护并被编织入乡土景观之中。
台州文化景观丰富,包括宗教文化景观、海塘水闸等工程设施景观、历史建筑和街区等。
黄岩蜜桔是独特自然条件和千百年来人类活动的共同产物,大片的柑橘园成为一大乡土景观特色。
八十年代以来,台州经济快速增长,是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和城市化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是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典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扩张基本上由单一经济发展所推动,混乱的城市扩张使大地景观丧失生态的完整性和地域特色(图2-11-1)。
《论“反规划”》一文中提到得有关城市和环境问题,在台州都有充分的反映。
因此,以台州作为“反规划”案例,具有典型意义。
二、目标和方法通过建立一个生态基础设施(EI),来保障关键的自然和文化过程的安全和健康,维护大地景观的生态完整性和地域特色,并为城市居民提供持续的生态服务。
这个EI将作为区域和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并引导和框限城市的空间形态和格局。
生态基础设施通过三个尺度来建立:宏观,中观,微观。
(一)宏观尺度通过整合下列过程的安全格局,来建立区域生态基础设施。
1.非生物过程:洪水和雨洪管理;2.生物过程:生物多样性保护;3.文化过程:包括乡土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保护和游憩过程。
(二)中观尺度对构成E1的关键性元素,特别是对雨洪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和游憩具有关键意义的廊道制定设计和管理导则。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
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范例,研究这些生态城市的规划和管理经验,无疑会对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典型案例(一)巴西库里蒂巴巴西库里蒂巴是南美国家巴西东南部的一个大城市,为巴西第7大城市,环境优美,在1990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生态之都”、“城市生态规划样板”。
一是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
在20世纪60、70年代,巴西库里蒂巴市就走上了低成本,人与自然尽可能和谐的生态城市发展道路。
城市拥有逐步拓展的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并采取了致力于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活质量的各种土地利用措施。
首先,库里蒂巴市通过追求高度系统化的、渐进的和深思熟虑的城市规划设计,实现了士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一体化;其次,城市还鼓励混合士地利用开发的方式,而且总体规划以城市公交线路所在道路为中心,对所有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密度进行了分区。
此外,城市在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的拓展中,主要是沿着几条结构轴线向外进行走廊式开发。
轴线是公共汽车系统的主要线路,这些轴线在城市中心交汇,构成了一体化道路系统的第一个层次;拥有公交优先权的道路把交通汇聚到轴线道路上。
而通过城市的支路满足各种地方交通和两侧商业活动的需要,并与工业区连接。
同时。
轴线的开发使宽阔的交通走廊有足够的空间用作快速公交用路。
目前,库里蒂巴市尽管有50万辆小汽车,但有2/3的市民每天都使用公共汽车,并且做到公共汽车服务无需财政补贴据有关研究人员估算这足以使得每年减少的小汽车出行达2700万次。
总之。
目前该城市80%的出行依赖公共汽车,其使用的燃油消耗也是同等规模城市的25%。
每辆车的用油减少30%。
这就使得库里蒂巴市虽然人均小汽车拥有量居巴西首位,但污染却远低于同等规模的其他城市.交通也很少拥挤。
03-第三篇-城市土壤环境-城市生态学案例-海南大学(共十一篇)
第三篇城市土壤环境案例一沈阳市公园绿地土壤养分特征的研究绿地系统是所有城市维持“天人关系”的物质载体和市民接触自然的主要场所,也是医治大多数“城市病”的良药。
然而,城市绿地系统的基盘——土壤,正遭受城市活动和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环境压力,造成土壤质量降低或破坏,致使其本身生产、生态功能向城市基础支撑功能转变。
尽管城市化过程不会使土壤的六大功能完全转变或者彻底丧失,但其功能的发挥却受到不同程度限制。
如土壤污染导致的生产力水平下降,污染物积累,造成土壤环境容量减小和“化学定时炸弹”等诸多危险。
因此,人类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城市圈内的土壤质量正遭受有史以来最为深刻持久的人为活动的影响,演变成一种特殊的土壤——城市土壤。
公园绿地土壤是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既是城市植被的立地基础和生长介质,又是城市生态系统和能量循环与转化的必要环节。
以前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多侧重大气、水、生物等因子,公园绿地土壤研究、利用及保护一直未能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为了促进生态化城市建设和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应该及时开展针对公园绿地土壤的养分特征的研究。
这在理论上能够拓展土壤学的研究领域,在实践上可以为城市绿化提供技术支持。
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东北的中心城市和全国的重要工业基地。
又是一座严重缺水少绿的城市,长期以来城市绿化欠账很多,绿化覆盖率仅为25%,全市人均绿地面积不足5m2。
开展沈阳市城市公园绿地土壤的养分特征的研究,不仅为沈阳市“十五”期间新增绿地30km2的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而且能够反映整个东北地区公园绿地土壤的总体养分特征,为今后开展区域性城市土壤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最终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决策服务。
一、材料与方法(一)采样点选择本研究以沈阳市城区不同功能景观区中的典型公园中的城市土壤为研究对象。
在沈阳市的城区和市郊的15座大中型综合性公园和带状公园中,根据所处城市主要功能区不同,选取有代表性的公园6座(见表2-3-1)。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一、引言生态城市建设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以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高品质生活的城市。
本报告旨在通过分析国外典型案例,总结其成功经验,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一:斯德哥尔摩,瑞典1. 基本情况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具生态城市特色的城市之一。
该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2. 成功经验(1)可持续交通:斯德哥尔摩积极推广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并建设了完善的自行车道网络,鼓励居民使用环保交通方式。
(2)清洁能源:该城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绿色建筑:斯德哥尔摩鼓励采用绿色建筑技术,提倡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4)生态保护:城市中的绿地和湖泊得到有效保护,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系统。
三、案例二:温哥华,加拿大1. 基本情况温哥华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最大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生态城市之一。
该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多样的生态系统。
2. 成功经验(1)水资源管理:温哥华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垃圾处理:该城市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3)可持续建筑:温哥华鼓励建设绿色建筑,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建筑对能源的消耗。
(4)城市绿化:城市中广泛种植各类植物,建设了大量的公园和绿地,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四、案例三:芬兰赫尔辛基1. 基本情况赫尔辛基是芬兰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欧洲重要的生态城市之一。
该城市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清澈的湖泊。
2. 成功经验(1)可持续交通:赫尔辛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并推广电动汽车和自行车的使用,减少机动车污染。
(2)可再生能源:该城市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生态规划:赫尔辛基注重生态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建设,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生态学原理在案例中的应用
生态学原理在案例中的应用案例背景介绍在生态学中,生态学原理是指在生物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这些原理可以应用于各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案例中,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展示生态学原理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
案例一:城市水库的生态恢复背景某城市的水库因长期的污染和过度捕捞,水质逐渐恶化,生态系统崩溃,无法提供良好的生态服务。
为了恢复水库的生态系统功能,采取了一系列生态学原理。
恢复方法1.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和引入牵引鱼类,增加水库中的鱼类种类和数量。
这样可以恢复水中食物链结构,促进水生生物的复苏。
2.物种迁移:引入适应当地环境的湿地植物,增加湿地面积和湿地生境的多样性。
湿地的建立为水库提供了大量的生物栖息地和食物源。
3.环境保护:限制周边土地的农药和化肥使用,避免水库受到农业污染。
同时,加强水库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土壤侵蚀和水体富营养化。
效果经过几年的努力,水库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水中的鱼类、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种类和数量也有所增加。
生态系统功能开始逐渐恢复,水库又恢复了原有的自净作用,为周边地区的水资源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案例二:城市绿地规划与管理背景城市绿地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绿地,需要运用生态学原理来提供指导。
规划与管理方法1.合理分布: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合理分布城市绿地,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需求,例如休闲娱乐、生态保护等。
2.物种选择:根据当地环境条件选择适应性强、各具特色的植物种类,提高绿地的生态多样性。
3.生态恢复:对于已受到破坏的城市绿地,通过生态恢复手段,如造湿地、植树造林等,恢复绿地的生态功能。
效果通过生态学原理的指导,城市绿地的规划和管理更加科学和合理。
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生态服务,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三: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背景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降雨分布的不均匀等。
城市生态学案例分析(精选五篇)
城市生态学案例分析(精选五篇)第一篇:城市生态学案例分析《城市生态学》案例分析城市生态规划坚持整体优化、协调共生、趋适开拓、区域分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寻求最佳的城市生态位,不断地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共生。
城市生态规划大体应包括的主要内容:(1)环保系统子规划: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废水、废渣以及饮食业、屠宰业、农副市场、大众娱乐场所等系统排出的各种废弃物,都要按照各自的特点及时处理和处置,同时加强对噪声的管理,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均应达到国家先进城市的最高标准,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2)运转系统子规划:包括通畅的道路交通系统,充足的能流、物流和客流运输系统,快速有序的信息传递系统,相应配套的有保障的物资供应系统(主副食品、蔬菜、材料、水电、燃料等)和城郊生态支持圈,完善的专业服务系统和污水废物的排放和处理系统等;(3)管理系统子规划:包括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医疗保险、劳动就业、治安防火、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都应有高水平的管理,以保证水、土地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适度的人口规模,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4)绿地生态系统子规划:不仅应有较高的绿地指标,如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而且还应布局合理,点线面有机结合,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组成完善的复层绿地系统;(5)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意识子规划:应具有较高的人口素质、优良的社会风气、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高度的生态环境意识,这是城市生态建设非常重要的基础和智力条件。
选择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城市,查阅相关文献,2~3人互相协作共同完成该城市的城市生态规划报告。
本课程将以该作业的完成质量情况作为评分依据。
同一小组成员交的报告内容相同,但必须说明各自负责的部分和主要完成的工作情况。
(最新整理)城市生态学经典案例分析
2021/7/26
8
• 弗莱堡交通规划政策的核心,在于鼓励人们使用 对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危害小的交 通工具和设施,包括提倡步行,使用自行车和公
共交通等。交通政策的制定、交通工具的选择、
交通线路的布设、交通设施的建设、交通管理的 措施等方面都充分考虑绝大多数人(包括广大骑 车者、步行者)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便捷性,同时 还考虑尽量降低交通废气、噪声、振动等污染对 路网周围地区居民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 的负载程度,减少土地的占用,能源、资源的消耗, 追求城市交通系统总体效率(包括经济、社会、 生态效率)的最大化。
2021/7/26
5
“新城市主义”虽然起源于 美国,但是在欧洲却早已 有了与这一理论相近的城 市规划管理的典范。同欧 洲其他许多历史老城一样, 弗莱堡在二战后重建过程 中仍然选择保留原有紧凑 的城市形态。在弗莱堡老 城区的保护以及新城区沃 邦和丽瑟菲尔德的开发实 践中,其许多政策和设计 也地体现了新城市主义的 主张和精神,为弗莱堡的 居民们提供了居住和工作 的理想环境。
2021/7/26
10
• 在弗莱堡,人们最先意识到利用太阳能对气候保
护、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的重要意义,许多广为
人知、荣获各种奖励的设计项目,均是这种先驱
者精神的体现。在弗莱堡有世界第一座使用太阳
能的建筑物;有罗尔夫o迪旭设计建造的、可随太
阳旋转的“阳光屋”和太阳城;在沃邦区有太阳
能电池住宅楼;市中心足球场是世界第一个采用
2021/7/26
9
• 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交通,弗莱堡交通规则政策 的首要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市区交通流量。这 一目标主要是通过密集城市结构以使交通尤其是 私家车从城市外围快速通过,尽量避开住宅区; 强化各城区中心区的功能,将城市发展区域集中 于公交干线附近,重点发展现有城区,避免向外 郊扩张。无论是新设立的丽瑟菲尔德新区、沃邦 小区还是老城大学区的改造,均遵循中心市场理 论,在住宅区附近设立商品供应网点,保证居民 在步行距离内就能获得必须的商品及服务,而不 主张在城郊兴建超级市场。这又是新城市主义 TOD模式的一个典型设计。
设计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设计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案例分析设计生态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旨在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机制来改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在城市规划中,设计生态学的理念和方法可以用来创建可持续的城市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的提升。
本文将分析设计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案例,以期加深对这一重要领域的理解。
案例一: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是一个充分利用了设计生态学原则的城市规划项目。
该项目占地约101公顷,包括了各种绿色空间、公园、花园以及公共休闲区域。
在设计上,滨海湾花园考虑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持续性、可访问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等因素。
滨海湾花园的设计中融入了众多环保措施。
例如,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植物过滤污水,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此外,设计师还采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如垂直绿化、湿地和栖息地恢复等,以促进城市的生态多样性和自然保护。
通过将植物、水和城市可访问性相结合,滨海湾花园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可持续性的城市景观,提供了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和休闲娱乐设施,使居民和游客能够与自然互动,同时提高了城市的居住质量。
案例二:柏林国际园区柏林国际园区是一个以生态设计为核心的城市规划项目。
该项目是在柏林机场关闭后对其进行改造,以创造一个可持续的创新园区。
设计师们通过运用设计生态学原则,将45公顷的机场空间转化为一个技术创新中心,并增加了大量的绿色空间和生态景观。
在柏林国际园区的设计中,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同时也注重了可持续能源的利用。
例如,园区中设置了大量的太阳能板,用于供电和热水供应。
此外,园区还建立了一个生态城市农场,以提供新鲜的有机食品,并促进城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结合可持续能源、绿色空间和生态农场的创新设计,柏林国际园区成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园区不仅提供了职场和商务机会,还为居民提供了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并成为柏林市的示范性项目。
案例三:新加坡濒水湿地新加坡濒水湿地是一个成功应用设计生态学原则的城市规划项目。
生态城市案例分析完整版
?科学完整的区域环境保护体 系的建立,包括自然环境保 护区、城市内部环境以及社 区环境建设维护计划
?城市产业智力化、高科技化、 多样化以及无污染化
14
欧文居住区开发奉行土地自然资源匹配原则和居住区集约化发 展原则,减少人类居住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
居住用地贯穿整个区域布置,并 且将主要自然保护区和产业发展 带分隔
? 崇明岛的功能定位是环保、人居、休闲度假、绿色食品、科技创新以 及海洋装备等,充分保护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体现了生态化的理念。
? 作为生态岛区的崇明,对产业的选取十分谨慎。根据规划,崇明重点 发展的产业依次是:度假旅游和户外运动产业、生态型现代农业、接 近大自然型的现代办公服务产业、生态型的房地产业和清洁型工业。 这些产业都不会对环境和生态产生破坏。
? 在能源方面,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一是风能利用。二是太阳能利 用。三是生物质能利用,主要是沼气。这些能源的利用对发展循环经 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9
在土地利用方面,崇明三岛划分了不同的功能分区,而且还按 照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划分了四个地带实行分区控制
? 土地利用方面,以保护生态为首要原则,立
? 在城镇体系规划方面,崇明三岛将按照集约化的原则,城镇化的 目标形成“新城 — 新市镇 — 中心村”的三级城镇体系 :1个新 城 —— 城桥新城。规划建设成为田园城市、亲水城市和宜居城市, 规划人口20万;9个新市镇 ——5个综合型新市镇和4个休闲型新 市镇,规划总人口42.5万;150个左右中心村,总人口约为17.5万。 到时崇明三岛将基本实现城镇化。而且居住的集约化也缓解了环 境和生态的压力。
? 根据规划,崇明三岛将借助崇明海口“水清土洁气净”的优越条 件,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规划中以独具魅力的景观风貌、 配套完善的生活服务功能、高品位和多样化的居住社区,营造具 有良好适居性的生活环境,建设环保、宜居的生态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之都 弗莱堡
• 位于德国西南边 陲、靠近法国和 瑞士的弗莱堡 (Freiburg im Breisgau)是德 国巴登-符腾堡州 布赖施高县的一 座城市,位于黑 森林南部的最西 端,人口约20万。 很多人认为弗莱 堡是德国最温暖, 阳光最灿烂的城 市。也是德国最 古老也是最具旅 游吸引力的城市 之一。
弗莱堡近年来诞生了两例可持续城区发展的典范:新城区丽瑟菲尔德新 区(Rieselfeld)和由旧军营改造而成的沃邦小区(Vauban)。
• 丽瑟菲尔德新区坐落于弗莱堡西郊,是巴 登-符登堡州最大的新区发展项目之一。该 区用地面积70公顷,计划建造住房4200套。 至2010年,新区内居民逾万人。丽瑟菲尔 德新区从1994年开始建设施工,该新区项 目所蕴含的城市规划理念来源于一个在 “城市发展及环境规划创意大赛”中获得 一等奖的规划设计。
• 在弗莱堡,人们最先意识到利用太阳能对气候保 护、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的重要意义,许多广为 人知、荣获各种奖励的设计项目,均是这种先驱 者精神的体现。在弗莱堡有世界第一座使用太阳 能的建筑物;有罗尔夫o迪旭设计建造的、可随太 阳旋转的“阳光屋”和太阳城;在沃邦区有太阳 能电池住宅楼;市中心足球场是世界第一个采用 太阳能的足球场。在弗莱堡,市环境部门的就业 人员将近一万人,几乎占所有就业人员的百分之 三。属于环境部门的企业多达1500多个,创造收 入高达五亿多欧元。弗莱堡市居民每人平均抛弃 的废物量,明显低于全州和全国水平。市民们为 了尽一份努力阻止全球变暖,都积极参与到“为 二氧化碳减肥”活动中,通过与其他人的二氧化 碳排放量进行对比,制定自己的二氧化碳“减肥” 计划。
• 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交通,弗莱堡交通规则政策 的首要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市区交通流量。这 一目标主要是通过密集城市结构以使交通尤其是 私家车从城市外围快速通过,尽量避开住宅区; 强化各城区中心区的功能,将城市发展区域集中 于公交干线附近,重点发展现有城区,避免向外 郊扩张。无论是新设立的丽瑟菲尔德新区、沃邦 小区还是老城大学区的改造,均遵循中心市场理 论,在住宅区附近设立商品供应网点,保证居民 在步行距离内就能获得必须的商品及服务,而不 主张在城郊兴建超级市场。这又是新城市主义 TOD模式的一个典型设计。
• 沃邦地区原为二战后法国占领军 兵营,面积38公顷,1992年法 军撤离之后,这里便成为一个新 兴的住宅城区,现有居民五千左 右。 • 与此同时,垃圾回收利用,成为 行为准则。城市采取各种物质刺 激手段控制垃圾量,包括对使用 环保“尿不湿”提供补贴,对少 扔垃圾的住户实行降低垃圾处理 费奖励,对居民自做垃圾堆肥进 行补助等等。在弗莱堡城市近 80%的用纸为废纸回收加工纸。
“新城市主义”虽然起源于 美国,但是在欧洲却早已 有了与这一理论相近的城 市规划管理的典范。同欧 洲其他许多历史老城一样, 弗莱堡在二战后重建过程 中仍然选择保留原有紧凑 的城市形态。在弗莱堡老 城区的保护以及新城区沃 邦和丽瑟菲尔德的开发实 践中,其许多政策和设计 也地体现了新城市主义的 主张和精神,为弗莱堡的 居民们提供了居住和工作 的理想环境。
• 弗莱堡交通规划政策的核心,在于鼓励人们使用 对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危害小的交 通工具和设施,包括提倡步行,使用自行车和公 共交通等。交通政策的制定、交通工具的选择、 交通线路的布设、交通设施的建设、交通管理的 措施等方面都充分考虑绝大多数人(包括广大骑 车者、步行者)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便捷性,同时 还考虑尽量降低交通废气、噪声、振动等污染对 路网周围地区居民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 的负载程度,减少土地的占用,能源、资源的消耗, 追求城市交通系统总体效率(包括经济、社会、 生态效率)的最大化。
• 在一个地方提供整体服务设施的模式,就 是新城市主义的规划理论的核心思想,它 带来了职住近接便利的交通、舒适的环境 和良好的开放空间,形成了景观优美、友 好和充满活力的传统邻里社区感受。 • 以生态目标为导向,如推广低能耗建筑、 通过电热联产电站给小区供暖、综合利用 太阳能、雨水回收再利用,高质量的公共、 私人绿地以及自然保护区等等。沃邦与丽 瑟菲尔德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模式, 不仅体现在自然环境生态,更体现在了社 会生态的呵护与营造。
• 弗莱堡全称:布雷斯劳的弗莱堡是德国巴登-符腾 堡州Breisgau地区的一座城市。弗莱堡的瓦邦社 区是德国最“绿”小镇,实现“无车生活”。弗 莱堡,拥有林地5138公顷,林地面积占市辖区总 面积的43%,属德国拥有最多林地的城市之一。 除此之外,弗莱堡是世界文明的太阳能之城,拥 有全欧欧洲最大的太阳能开发利用研究机构,已 经形成了太阳能研究所、太阳能企业、供货商和 服务部门一体化的太阳能经济网络。作为绿色城 市的典范,弗莱堡在气候保护、能源利用、交通 规划、垃圾处理等各方面都给予我们城市主义”概念的引入
• “新城市主义”(亦译作“新都市主义”)思想于20 世纪80 年代提出并逐渐得到重视。它主要针对城市郊区无序蔓延 带来的诸如原有城市空心化,原来完整的城市结构、城市 文脉、人际关系、邻里和住区结构被打破,人们的居住离 开了熟悉的环境,都市概念和都市感淡化以及过分依赖汽 车,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破坏环境等城市问题而提出的 一种新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指导思想。 “新城市主义”的 八大主张,分别是:(1)限制城市边界,建设紧凑型城 市;(2)继承传统,复兴传统街区;(3)以人为本,建 设充满人情味的新社区(4)尊重自然,回归自然;(5) 增强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力度;(6)提倡健康的生活 方式;(7)回归传统习惯性的邻里关系;(8)实现社会 平等和提高公共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