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学习目标
1. 积累重点文言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背诵并默写课文。(重点)
2. 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的意境,把握文中景物 的不同特点。(难点)
3. 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培养高尚的 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
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 家。早年游历访道时足迹遍及江浙的 名山胜水,后退隐茅山。梁武帝礼聘 不出,但参与朝廷大事咨询,时人称 其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本草经集注》等。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学习目标
1. 积累重点文言词语,把握文意,背诵并默写 课文。(重点)
2. 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复杂微 妙的情感。(难点)
3. 感受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学习作者达 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作者名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 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雄健, 和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豪壮雄 浑,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代表作有《赤壁赋》 《石钟山记》《题西林壁》《赠刘景文》《饮湖上 初晴后雨》《水调歌头》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深入探究
1.阅读本文,你能读出作者具有怎样的思想情怀?
文章结尾把自己与谢灵运相
状元成才路
比,寄予了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 的得意之感。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作者描绘山川之美,自 然有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被誉为“山中宰相”, 不愿到朝廷为官,流露出的是归 隐林泉的志趣。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 文中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试简要分析包含 哪些情感? 文中包含的情感有以下几种: ①赏月的欣喜;②贬谪的悲凉; ③失意的落寞;④自我排遣的达观; ⑤人生的感慨;⑥漫步的悠闲。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 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 妙的心境: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 的感慨、贬谪的悲凉和自我排遣的达观。
状元成才路
积水空明与藻、荇交横,相映生色,互相烘染。作 者抓住月光的空明澄澈描绘了一个美妙的月夜之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考虑,想到。状元成才路
作者的朋友,当时 也贬官在黄州。
院子里。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
共同,一起。 均为水生植物。
形容水的澄澈。
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大概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6 年版)。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 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乌台诗案”。出狱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 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 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 多。本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 丰六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
柏?但少闲人如吾状两元成才路 人者耳。
只是。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 服准备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我不 由产生夜游的雅兴,)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来到承 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于是) 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 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 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 境啊。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 人能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古今异义
古义:季节 例句:四时俱备

今义:某个时候 古义:消散 例句:晓雾将歇

今义:歇息 古义:坠落 例句:夕日欲颓
课文解读
答谢中书书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状元成才相路 辉映。
两岸石壁,五色交状元成辉才路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季。
消散。
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
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水相映之美。有山无水则无趣,有水无山又乏味。
状元成才路
而这里“高峰入云”,山下溪流“清流见底”,峰
状元成才路
高水清,相映成趣。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这里“两岸石壁,五 色交辉”,还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石岩 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 中,景色绚丽动人。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前面写了四时俱备的景 色,而四季之中,每天的早晚又不相同。早晨,猿 啼哀鸣;傍晚,日沉鱼跃:静中见动,寂中现响, 别具意趣。
结构梳理
夜深人静,解衣欲睡
记 记叙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中庭赏月 含 达

与张怀民,步于中庭
惆观
天 寺 夜
描写
庭下如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下庭 中景物
怅自 Fra Baidu bibliotek得 凉中
游 抒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月下感叹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深入探究
1.你是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闲人”的含义?
“闲人”指有闲情逸致的人。作者与张怀 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道:“何夜无月?何处 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 自嘲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 出来赏月,实际上却透着自豪——月夜处处都 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 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
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解衣欲睡状(元成才路 省略主语“余”)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 “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状元成才路耳(定语后置,正常 语序应为“但少状元如成才路 吾两人者闲人耳”)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1. “怀民亦未寝”中的“亦”说明了什么? “亦”说明张怀民与作者的处境相同,情
(月光)照在院子的地面上像积水般澄 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 大概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吧。哪一夜没 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 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古今异义
古义:考虑,想到 例句:念无与为乐者

今义:想念
古义:单扇的门 例句:月色入户

今义:住户、人家
古义:大概是 例句:盖竹柏影也
字词测评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遂( suì )
未寝( qǐn )
相与( yǔ ) 荇( xìnɡ )状元成才路
藻( zǎo ) 状元成才路 竹柏( bǎi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课文解读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xū) 年号(1078-1085)。
高峰入云, 仰视 极力描写山之高。 清流见底。俯视 极力描写水之清。
思考问题:这一句有什么妙处?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这一句通过描写朝与夕两 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由 描写静态景物转入描写动态景 物,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 达出生机和活力。
试简要说明结尾一句的言外之意,并分析其 在结构上的作用。

今义:衰败,萎靡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 副词,将要 )

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望,欲念 )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
状元成才路
夕日欲颓( 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思考问题:开头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文 章以感慨发端,以“美”点明中心,说明有 高雅情趣的人皆爱美、谈美。
具体 描绘
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清流见底 平视:两岸石壁状元成才路 青林翠竹 晓雾歇,猿鸟鸣 夕日颓,沉鳞跃
状元成才路
愉沉 悦醉 得山 意水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感慨收束: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
奇者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景物进行全方位、立 体化的描写,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状元成才路的愉悦之情和与 古今知音共赏状元成才路美景的得意之感。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古义:只是 例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一词多义
念无与为乐者( 代词,相当于 )

“……的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助词,表 示停顿

动词,参与,文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中有欣赏、领悟 )

的意思
念无与为乐者( 动词,和 )
文言句式
怀自然也一致。见明月而未寝,体现出被贬官 之人的郁郁寡欢之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比喻 月光 竹柏的影子
2.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点染出一个怎样 的境界? “积水空明”写月光状元成才路的清澈透明,“藻、荇 交横”写竹柏倒状元影成才路 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 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 亦幻的美妙境界。
指水中潜游的鱼。
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人间仙境。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 参与。这里有
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欣赏”“领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悟”的意思。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 (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 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 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木,翠 绿的竹丛,四季皆有。
结尾一句的言外之意是要像谢灵运一样,陶 情冶性于这美妙的山水之间,抒发沉醉山水的愉 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状元成才美路 景的得意之感。
在结构上,首状元成才路 尾呼应,使叙事、写景、议论 融为一体,使主体部分更加突出、鲜明。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结构梳理
总领全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答 谢 中 书 书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文章写于南北朝时 期,这个时期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 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 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山林。这些文人在他们 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以示志趣,并作为对友人 的安慰。此文就是陶弘景隐居时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信。
《记承天寺夜游》描绘的是月色之美,表 达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和自我排遣的达观等 复杂而微妙的感情。
艺术特色
1.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作者抓住月夜这个特点入题,描绘庭院的月景, 富有特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月光临照,状元成才路“庭下如积水空明”, 可见月光之明。“水中藻、荇交横”可见月色之清。
“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 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 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 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 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 “闲人”的自我安慰罢了。
2.两篇文章所写景物和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谢中书书》描绘的是山川之美,表达 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 意之感。
文体知识
书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
“信札”,是一种应用文体,多记事陈情。特 征:与韵文相对,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有 时也写景寄情。
字词测评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陶弘景( hónɡ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夕日欲颓( tuí ) 状元成才路
沉鳞竞跃(
yuè
状元成才路

与其奇者( yù )
2.文章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
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晓雾将歇为静,猿鸟乱
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以上各种景物,交相映衬,互为影响,构成
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艺术特色
1.意境优美。
本文的意境美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山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首先是形体的动与静, 其次是光色的动与静,第三是声响的动与静。
2.结构缜密。 全文由“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其
中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全文。首尾 呼应,叙议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文章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 流见底”。接着,近观“两岸石壁”,远看“青林 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 景,一景一意,次序井然,构思缜密,十分难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