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山东省诸城市辛兴初中孔令刚【学习目标】1、读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能说出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2、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其分布;认识山脉是地形的“骨架”。
3、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的特点以及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能在中国地形图上准确找出并填注主要地形区,了解其主要特征。
【导入新课】在第一章里,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与民族,对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划及中国的人口分布、人口问题、民族情况等都有了了解,那么中国的地形地貌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第一节。
【自学提纲】一、地势西高东低1、交流展示学习提示:读P20页图2-1,归结并交流下面问题:(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我国地势可分为几级阶梯?每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3)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上?2、小组探究学习提示:结合P20图2-1与P21图2-2及P23图2-9,分组讨论探究下列问题:(1)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沿着山、山、山一线。
(2)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沿着山、山、山、山一线。
(3)第一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高原与盆地。
(4)第二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三大高原:、、与三大盆地:、、等。
(5)第三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三大平原:、、与三大丘陵:、、等。
(4)第四阶梯是大陆架,主要包括渤海与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及南海的一部分。
3、拓展练习学习提示:阅读下列材料,分组探究问题: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淌。
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朕系。
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
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第一课时地势特点和主要山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了解中国的名山。
(4)学会分析我国地势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技能及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山脉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同时激发学生为国家做贡献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室、板图、自制图片【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读图指导法、个别指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代诗人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你们知道这样一句话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家思考一下这些河流的流向,(向东),这种流向说明我国的地势有什么特点?所谓地势,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西高东低)二、讲授新课(过渡)这是我们从经验上得出的结论,实际是如此吗?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幅地图上有很多种颜色,大家知道这种按不同的海拔着上不同颜色的地图叫什么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根据颜色我们很容易看出,西面的海拔比东面的要高。
(西高东低)2、〔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着一个哈密瓜,竖着,沿哈密瓜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两个一半的哈密瓜,切口呈圆形,而不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椭圆形,这就是一个哈密瓜的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
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哈密瓜上,而是切在地形上。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

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势特点。
2.阅读中国地形图掌握三级阶梯的海拔、主要地形区、各级阶梯的界线和主要山脉的分布。
3.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特征。
4.学会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特点。
2.主要山脉、地形区在图上的落实。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歌唱祖国》歌曲导入。
(二)“过关斩将”第一关:总体把握中国地形特点1.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纵横交错,构成我国地形骨架(1)东西走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南北走向: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东北-西南走向: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4)西北-东南走向:________、 _________。
(5)弧形山脉:_________。
3 地形__________, _______面积广大(1)四大高原的分布、特点(2)四大盆地的分布、特点(3)三大平原的分布、特点(4)三大丘陵的分布(5)山区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占我国总面积的________。
第二关:观察地势对照“沿32。
N我国地势剖面图”和“中国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1)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第三关:找准山脉读“中国山脉图”,自己查找各种走向的山脉并确定它在全国及所在省区的位置,然后完成:(1)填空白图。
(2)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山脉分别是什么走向的?(3)哪列山脉与淮河构成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6)新疆地形特征为“__________”,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等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地图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地形这一概念还不是很清晰。
同时,他们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地图和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实例来分析中国的地形特点,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形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难点: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来展示中国的地形特点和地形区划,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2.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经济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实例资料,包括中国地形图、地形区划图、地形对经济影响的实例图片等。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以便进行地图的展示和实例的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形特点,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的地形是什么样的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地形区划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形区划,包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等,并解释地形区划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对经济的影响,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析,如山区对农业的影响、平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2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地形 教案 山脉纵横交织

第1课时山脉纵横交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中,掌握我国主要的山脉名称和走向。
★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中国主要分布图,并适当地运用数据,概括我国山脉分布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形的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和走向。
【教学难点】识记我国主要山脉的位置。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比较、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名山图片。
二、新课学习(一)东西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东西走向。
(二)南北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的部分山脉。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南北走向。
(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西侧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的长白山、武夷山;东侧的台湾山脉。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东北——西南走向。
(四)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阿尔泰山、祁连山。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西北——东南走向。
(五)弧形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喜马拉雅山脉。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弧形。
(六)位于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交界处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祁连山、太行山、武夷山和南岭。
提问:找出山脉两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学生回答:祁连山:甘肃省和青海省;太行山:河北省和山西省;武夷山:福建省和江西省;南岭:广东省和湖南省。
绘图填图:引导学生在空白行政区划图上用铅笔画出这四个山脉的位置并填写两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多媒体展示:连接所有山脉。
提问:我国山脉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纵横交织。
绘图填图:引导学生在空白行政区划图上用铅笔画出所有山脉的位置。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主要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对我国地形特点的初步了解。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地形的多样性。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地理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
但学生对地形的认识相对较浅,对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形图、实地照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形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说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实地照片等教学素材。
2.设计相关案例,用于分析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特点,提出问题:“大家能说出我国的地形特点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地形实地照片,如山地、平原、高原等,引导学生分析地形特点,总结我国地形类型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分发地形图,让学生分组观察地形图,分析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4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主要介绍了中国地形的分布、特征以及主要地形区。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地形地貌的整体把握,为后续学习各种地形的特点和分布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地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我国地形的认识还相对片面,缺乏系统性的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我国地形的总体特征,认识主要地形区,并理解地形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地形的分布、特征,认识主要地形区,学会阅读地形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地形的分布、特征,主要地形区。
2.难点:地形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形区为例,分析地形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课件等教学资源。
2.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中国地形的特征和主要地形区,引导学生认识各地形区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形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举例说明。
4.巩固(5分钟)学生阅读地形图,回答有关地形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对交通、城市分布的影响,拓展学生地理思维。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形对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地形复杂多样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八年

中国的地形——地形复杂多样拓展延伸昆仑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开发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哪些?(P28)探究结论:山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山区在发展生态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山区开发的不利条件: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自然灾害多发,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开发利用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建设,预防和避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土地灾害的发生。
3、调查我们新化主要地形类型,如果你是县长,你将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我县经济?分组编写调查报告和可行性报告。
三、自主检测(我过关,我快乐)(一)基础过关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描绘的是我国哪个高原?( C )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C、某某高原 D\云贵高原2、在地形区图中,相对位置排列不正确的是( D )思考回顾完成练习3、读我国沿36°N的地形剖面图,图中A、B、C三点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C)A.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B.塔里木盆地、某某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C.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D.某某高原、某某盆地、云贵高原(二)拓展提升连线一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风吹来的高原”某某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远看是山,近看成川”黄土高原“见面容易,拉拉手难”地表坦荡云贵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地表沟壑纵横连线二塔里木盆地“聚宝盆”“紫色盆地”准噶尔盆地我国最大盆地,石油天然气丰富我国最湿润的盆讨论归纳代表发言。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说课稿4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以及主要地形区。
内容涵盖了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同时也介绍了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格局,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中国的地形特点和地形区的分布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地形的基本概念,了解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以及主要地形区,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地形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以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2.教学难点: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学生对地形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形图、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介绍地形的概念、分类和特点,分析中国地形区的分布,讲解主要地形区的特点。
3.案例分析:以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为例,分析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地形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布置作业:布置相关地理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材分析】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斑斓的颜色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
2.一般来讲,我们将地形分为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总结出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3.山脉的走向是以地图上的方向为基础的,但与方向的表示方法略有不同,不能表示为向南走向或向北走向,而应该是南北走向。
4.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这是中国地形分布的一大特点。
除了教科书活动中所提出的山脉,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祁连山北侧为内蒙古高原,南侧为柴达木盆地;秦岭北侧为黄土高原,南侧为四川盆地等。
除了自然地理界线以外,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例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等。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说课稿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地形的基本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形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学会阅读地形图,识别地形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形图、地形模型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教学难点:地形图的阅读和地形类型的识别。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地形图、地形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中国地形的特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中国地形的分类,如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等,让学生了解各种地形的特点。
3.案例分析:分析地形对经济的影响,如地形对农业、交通、城市分布等的影响,让学生学会运用地形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学会识别地形类型。
5.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地形模型,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地形知识的理解。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地形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地形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7.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地形知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1《中国的地形》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地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基础知识,对本节课的地形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地形类型的划分、地形区划的理解和应用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实地考察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地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2.难点:地形类型的划分、地形区划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2.实地考察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地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形案例,使学生掌握地形知识。
4.讨论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实地照片等教学素材。
2.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联系相关单位或场所。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幅地形图,你能说出我国的地形有哪些特点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讲解各类地形的特点,并通过实地照片、动画等形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典型地形案例。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节教材出至于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主要讲到了中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为后边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从初二起,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初二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
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中国山脉图使学生识记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
2.通过读图、识图掌握我国山脉的空间分布。
3.让学生了解中华五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地图中找山脉的练习,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查阅地图的技能及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主要山脉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教学重点】1.山脉的走向2.主要山脉的分布【教学难点】主要山脉的分布【教学用具】地图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方法】探究活动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播放中国地形特征视频,学生欣赏视频了解我国的地形,得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大地的“骨架”,出示课题:中国的地形---纵横交错的山脉。
(讲授新课)(板书)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纵横交错的山脉。
(展示学习目标)1.运用中国山脉图使学生识记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
2.通过读图、识图掌握我国山脉的空间分布。
3.让学生了解中华五岳。
一.山脉纵横交织(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P21-23页内容完成大屏幕上的自学预检。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众多,学生在课本P21中国主要山脉图上进行寻山活动。
活动一:寻山(展示地图)出示中国山脉分布图,学生说出在地图中寻找到的山脉。
《中国的地形(第3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了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和分界线。
2.初步理解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和分界线。
2.理解地形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和水能的影响。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地形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和水能的影响。
第3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疆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有众多壮美的自然风光。
古代诸多诗人在领略了壮美的山河,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以上各诗句中的“东”皆有“向东"之意,江河向东流,反映了我国地势的什么特征呢?“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河流的流向,能够反映出地势的状况。
生:从河流流向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讲授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为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就该学习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请问,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根据大家在世界地理学习中的经验,说说应该先学习哪个地理要素呢?(地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我国的地形当中的地势,以及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和水能的影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准备好了吗?我们现在开始吧!(板书)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六、地势西高东低根据中国地形,自主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示?2.根据颜色明显的区域变化,可以把中国地势大致分为几部分?生1:西部是黄色;中部是褐色;东部是绿色。
生2:三部分。
虽然中间部分的褐色当中还参杂着绿色,但是我们的重点是研究大部分区域的海拔相似性。
总所周知,海拔最高点在珠穆朗玛峰,但是最低点不在沿海地区,而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海拔为-154.31米。
(过渡)我们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将中国的地形分为三个部分,也就是三个阶梯。
(板书)1.三级阶梯观察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自主判断图A和图B,哪一个更能反映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也许此刻,你们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此问题。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第1课时)

课 题 备课人 知识 与能 力 教 学 目 标 过程 与方 法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课标要求 重点 难点 教法 阅读中国地形图掌握主要山脉的分布 阅读中国地形图掌握主要山脉的分布。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读图,了解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及走向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课型 新授 课时 1
阅读中国地形图掌握主要山脉的分布。
主要山脉在图上的落实。 图文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 分析 教具 学 具 学生活动 听歌 课件 挂图
教学程序 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 一、导入 用《歌唱祖国》歌曲导入。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一)、阅读课本 P21 山脉纵横交织及图 2-1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 P21 山脉 纵横交错及图 2-1 中国主要山脉分 布,完成问题
思考完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习
C.天山 D.长白山
代表发言
下列山脉在哪些省区分界线上? 山脉名称 昆仑山 巫山 太行山 祁连山 武夷山 板书 设计 一、 二、 教学 反思 山脉类型 中华五岳 省区 西藏自治区 重庆 山西 青海 江西 中国的地形---山脉纵横交织 省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湖北 河北 甘肃 福建
自主学习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完成下列填空:
__山脉_____纵横交错,构成我国地形骨架 (1)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在 横断山区也有一些山脉接近南北走向。 (2)东西走向的山脉:靠北的一列是天山、 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秦岭、靠南的一 列是南岭 (3)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东部, 自西向东分为三列:西侧的一列包括大兴安 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中间的一列包 括长白山脉、武夷山脉;东侧的一列是台湾山 脉。(主峰玉山海拔 3952 米,是中国东部最 高峰)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中国西 部,著名的有:阿尔泰山、祁连山。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超 过 6000 米,位于中国与尼泊尔境内的珠穆朗 玛峰海拔 8844.43 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二)、阅读课本 P23 中华五岳,完成下列填 空: 1、中华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 激情互动 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2、泰山位于山东省、华山位于陕西省、恒山 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 P23 中华 五岳,完成问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八年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激情互动1、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完成下列表格:及界限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级阶梯1000米~2000米之间高原、盆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级阶梯500米以下平原、丘陵三、合作探究(生生互动,你行我也行)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山脉分别是什么走向的?探究结论: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东西走向;祁连山---西北—东南走向;横断山—南北走向;第二、三级阶梯分界山脉均为东北—西南走向。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有什么影响?探究结论:问题合作探究归纳发言思考完成练习拓展延伸(1)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伸入内陆,形成降水。
(2)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流,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
(3)使许多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简单概括为“三水”:降水,水运,水能。
)三、自主检测(我过关,我快乐)(一)基础过关1、中国的大江大河大多由西向东流,这主要是因为我国( D )A、降水东多西少B、地形复杂多样C、季风气候显著D、地势西高东低2、下列四幅地形剖面示意图,正确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特点的是( D )3、下列山脉属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C )A、天山B、秦岭C、巫山D、横断山脉4、下列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是(B )A、柴达木盆地B、塔里木盆地C、青藏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二)拓展提升: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代表发言合作探究讨论归纳代表发言1、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沿32°N自西向东主要经过我国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某某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3、这种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有什么影响? 答:(1)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伸入内陆,形成降水。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地形》是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的基本认识,具备一定的地图阅读能力。
但对于地形的分类、特征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分类和特征的理解。
2.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知识。
2.运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形信息。
3.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具体地形区为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特征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地形图、相关图片和案例资料。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的分布特点,引发学生对地形知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的分类和特征,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地形区的特征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地形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地图,回答关于地形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讨论如何利用地形优势发展经济。
八年级地理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说课教案 湘教版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说课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教材主要讲述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三部分内容。
地形是构成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同时对我国气候和河流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本节放在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学好本节,将会对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多而高。
本节为地形的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有两项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骨架。
对于地势特征要强调的是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独特的阶梯状地势使我国大江大河在向东流的过程中形成多级落差,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这部分内容既是教材的重点又是教材的难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思路是充分利用地图精讲多练,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反复读图记图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对我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和主要山脉的分布形成一个明确的认识。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特点及各级地势阶梯的大致海拔和主要地形区,并记住阶梯分界线。
(2)认识山脉走向的含义,熟悉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并能说明山脉起我国地形骨架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讨论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记图,画图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读图、记图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决心为建设富强、某某的国家而学习的思想。
3、重点、难点结合教材分析确定中国的地势特点为本节的重点内容。
中国主要山脉的分布既是本节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教法:从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可,乐于接受新知识;从知识基础上来看,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从教材内容来看,教材中大量地名的记忆对于学生来说有些枯燥。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5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材内容丰富,系统介绍了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分布。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地形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开篇,对于学生形成对中国地理的整体认识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基础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八年级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仍需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地形的特点、地形类型及分布,能运用地图识记地形区名称,提高地理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感情,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地形的特点、地形类型及分布。
2.难点:地形类型的识别,地形区名称的识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素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地形分布图、地形类型图片等教学素材。
2.设计相关问题,准备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中国地形的特点、地形类型及分布,引导学生识记地形区名称。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地形特点,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地形特点、地形区名称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地形
整体感知
本章包括地形概况、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及地震、火山和泥石流五节,全面而细致地介绍了中国的地形、地貌及地震等自然灾害。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初一“世界地理”,了解了什么是地形、地形的类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贯穿于气候、河流等章节,并与农业经济密切相关。
“地形概况”是本章的“概论”,概括性地介绍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和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大是我国地形的总体特征,从而进一步弄清楚我国河流百分之九十以上自西向东流淌的原因。
“主要山脉”介绍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通过教学使学生记住我国山脉的“三纵三横”指的是哪些山脉,以及它们的地理意义。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介绍中国四大高原和盆地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及其气候条件,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分布及其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介绍我国三大平原及主要丘陵的地理分布,通过教学,使学生弄清楚三大平原及主要丘陵的地理位置、三大平原的成因及其主要特点,农业经济状况等。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则介绍这三大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常发地带。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这三大自然灾害的成因、造成的危害及其活动的规律性。
以上各节由于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各异,故宜借助于不同的教学媒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第一节地形概况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教学生学会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了解我国大陆架的分布,使学生能说出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2.使学生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理解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以及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了解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
2.使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赏析彩图“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上的山间小平原”、“山东半岛丘陵”等使学生在了解高原、平原、丘陵特征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山川壮丽,或雄浑、或清秀,各具不同特色的美。
二、学法指导
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进行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列表比较,对知识进行归类梳理,并加深认识。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这种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合理开发和利用。
(二)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三)疑点
我国的临海中哪些海全部是大陆架?
(四)解决办法
借助于投影仪、地形图等教学媒体,使学生弄清楚我国的地形特征,解决本节的重点内容等教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以达到解决本节教学难点的目的。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中国地形图挂图、板图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等,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依据地形图、剖面图、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等思考分析,得出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课前向学生介绍本节要达到的素质教育目标及本节的重、难点问题。
(二)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在第一、二章里,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E划,中国的人口与民族,对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划及中国的人口分布、人口问题、民族分布、民族政策等都有了了解,那么中国的地形地貌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
【板书】第三章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地形概况
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谓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指图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同学各抒己见。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
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教师用手势来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板书】一、地势西高东低
【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着一个窝头,竖着,沿窝头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窝头的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
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窝头上,而是切在地形图上。
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将窝头画一幅俯视图,画出的是什么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读图提问】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看沿北纬36“线所做的中国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剖面图在笔记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学生在笔记本上绘图,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略)
【启发提问】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总结】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转折过渡】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那每一级阶梯上都有什么主要地形区呢?阶梯的界线又在何处呢?
【板书】1.三级阶梯概况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对照教科书第24页的地图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教师绘制中国轮廓板图】教师在板图上填绘阶梯分界处的山脉,请一名同学说出山脉的名称,其他学生将山脉名称在书上画出。
组织学生完成第26页的“想一想”。
【转折过渡】我们明确了阶梯的界线,再来分析一下阶梯内部的状况。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各阶梯内部的主要地形种类和海拔高度。
【出示投影片】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正确答案复合在空白表格上。
【转折过渡】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就形成了近海大陆架。
【板书】
2.近海大陆架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较浅的蓝色表示大陆架,我国的哪些海域属于大陆架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的近海大陆架范围非常广阔,包括渤海和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以及南海的一部分。
由于大陆架地区海水比较浅,可以透射阳光,所以各种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此外在我国的大陆架海底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转折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样一个特点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有没有影响?
分组讨论。
将全班分为三组,分别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讨论地势特征的影响。
各组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淌,古诗云“大江东去浪涛尽”,又有“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朕系。
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
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一大优势。
【转折过渡】前面我们从总体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我国地形的特点。
【复习提问】地形有哪些主要类型?(学生回答: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找出中国分别有哪些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教师总结】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
【板书】二、地形多种多样
【转折过渡】我国地形种类齐全,哪种地形所占面积最大?哪种最小呢?请看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教科书26页“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说出各种地形所占比例是多少。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板书】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转折过渡】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分组讨论,各组选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归纳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
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同时由于平原面积少,我国的耕地资源相对不足。
【课堂小结】略。
【巩固练习】完成“地理填充图”的相应内容。
八、板书设计
中国的地形
地形概况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三级阶梯概况
2.近海大陆架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