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 《牧童》人音版(简谱)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这一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1. 章节内容:第三单元《儿歌与游戏》中的《牧童谣》。
2. 详细内容:歌曲学唱、节奏练习、歌词理解、简单的音乐知识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牧童谣》的歌词和旋律,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 增进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跳跃。
2. 教学重点:歌词的朗读与记忆,节奏感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设备、黑板、卡片。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牧童在田野放牧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引发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a. 播放《牧童谣》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b. 分组朗读歌词,讲解歌词意义。
c.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
d. 分句教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音高。
3. 节奏练习:a. 让学生模仿教师演奏的节奏,培养节奏感。
b. 分组进行节奏游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课堂实践:a. 学生独立演唱《牧童谣》。
b. 学生分组表演,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牧童谣》2. 歌词:以卡片形式展示,方便学生记忆。
3. 节奏:用符号表示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牧童谣》歌词。
b. 练习歌曲中的节奏。
c. 家长协助录制学生演唱的《牧童谣》。
2. 答案:a. 歌词见课本。
c. 录音文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邀请家长参加课堂,共同欣赏学生的表演。
b. 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牧童的生活,激发创作灵感。
c. 推荐类似主题的歌曲,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跳跃。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牧童谣》 ︳人音版 (五线谱)
歌曲《牧童谣》是一首带有山歌风格、叙事童谣的湖北民歌, 4/4 拍子,五声商调式。
歌曲的节奏抒展,旋律优美抒情。
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描绘天上太阳放光明和地上草儿青又
青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
歌词中巧妙运用“那斯那斯嗨”的衬词,
简单易学,利于传唱,也方便学生编创回答式的歌词。
全曲由 re 、mi、 sol、 la 四个
音构成,以生动有趣的问答式的歌唱表演形式来反映牧童在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新授课
一课时
1、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体验歌曲如画般的美好意境,让学生自发地学习歌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用自然、明快的歌声表现牧童放牧时愉快心情。
2、通过《牧童谣》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民歌风谣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1、唱准高音。
2、对“mi,sol,la,re”四个音的音高有初步的感知。
把握音准,能够进行编创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充分运用和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精心编制多媒体课件,设置情境以小牧童的活动贯穿整节。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2课聆听《牧童》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2课聆听《牧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牧童》是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二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生动的牧童形象和优美的旋律,描绘了牧童在田野上放牧的场景,展现了孩子们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性格。
歌曲为2/4拍,共24小节,结构简单,旋律易于掌握。
歌词富有童趣,富有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浓厚,好奇心强,但自律性相对较弱。
在进行《牧童》的教学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牧童》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理解歌曲的含义。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牧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牧童》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音准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变化,学会用生动的表情和动作表现歌曲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所描绘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分组教学法,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牧童在田野上放牧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所描绘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歌教学:让学生聆听歌曲,跟唱旋律,学习歌词,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练习演唱,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音乐游戏:设计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5.表演展示:让学生自选角色,进行歌曲表演,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2课牧童谣(1教案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2课牧童谣(1 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2课,主题为《牧童谣》。
教学内容包括歌曲《牧童谣》的学唱、乐理知识学习以及相关的音乐实践活动。
具体章节内容为:《牧童谣》歌曲演唱、认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学习简单的节奏拍打。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牧童谣》的旋律和歌词,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认识,提高音乐节奏感。
3. 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牧童谣》的演唱、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认识。
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准确把握、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乐挂图、节奏棒、教学PPT。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播放草原风光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10分钟)a. 教师示范演唱《牧童谣》,学生跟唱。
b. 分句教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
c. 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3. 乐理知识学习(10分钟)a. 讲解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形状、时值。
b. 结合歌曲《牧童谣》,让学生练习拍打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4. 节奏拍打练习(10分钟)a. 教师示范节奏拍打,学生模仿。
b. 分组进行节奏拍打练习,教师指导。
5. 歌曲演唱展示(10分钟)a. 学生分组演唱《牧童谣》。
b. 教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表现。
b.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音乐学习。
六、板书设计1. 《牧童谣》歌谱2. 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示意图3. 节奏拍打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演唱《牧童谣》,并拍打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节奏。
2. 答案:正确演唱《牧童谣》,节奏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歌曲学习、乐理知识讲解、节奏拍打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歌曲《牧童谣》的演唱和节奏拍打。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简谱)《牧童谣》人音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简谱)《牧童谣》人音版一. 教材分析《牧童谣》是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简洁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描绘了牧童在田野上放牧的情景,展现了孩子们无忧无虑、快乐生活的画面。
歌曲共四句,旋律简单,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善于模仿。
但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
在《牧童谣》这首歌曲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简单的节奏、旋律,并能用轻快的情绪演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牧童谣》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牧童谣》,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跳动。
2.重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记忆,以及用轻快的情绪演唱。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视听法:观看歌曲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牧童谣》的简谱、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乐器:如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牧童谣》,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绪。
引导学生谈论歌曲中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牧童谣》的简谱和歌词,引导学生跟读歌词,注意音高和节奏。
讲解歌曲中的难点,如节奏变化和音高跳动,让学生在跟读过程中逐步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分组进行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
4.巩固(5分钟)教师抽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检查他们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指导。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简谱) 牧童谣(3) 人音版
《牧童谣》教学课例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二小学甄梅意【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第二册第 2 课《牧童谣》【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教材分析】《牧童谣》是一首湖北民歌,4/4拍,五声商调式。
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
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描绘天上太阳放光明和地上草儿青又青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
其间的八分音符与二分音符和歌词结合紧密,顺畅上口。
歌曲较多使用衬词,简单易学,利于传唱。
也方便学生传遍问答式的歌词。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从整体的水平看相差不是特别明显。
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但个别孩子在音乐的听觉稍有差异。
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也很多。
个别孩子表现非常棒,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教学理念】新课标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从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从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聆听感受歌曲情绪并用自然、明快的歌声及面部表情表现牧童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2.过程与方法:采用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聆听法,通过柯尔文手势、音乐节奏训练、音乐记忆训练、接龙唱、问答对唱、声势伴奏、歌词创编等游戏音乐实践,体验歌曲的节奏、音高、乐句等音乐要素。
3.知识与技能: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学会在“la”手势的辅助下,唱准“la”的音高。
了解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合作演唱歌曲;能背唱歌词,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自己创编歌词配合旋律进行对唱。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和歌词,创编歌词。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体验、理解、表现歌曲。
【教学策略】情景教学、启发式、听唱法、自主学习等。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牧童谣》 ︳人音版 (五线谱)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课题《牧童谣》课型或模块唱游课学校年级一年级执教人性别年龄职称小学一级音乐教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唱歌曲《牧童谣》,体验歌唱的乐趣;感受湖北民歌的韵味,体验祖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牧童的喜爱之情,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聆听、听辨、视唱、模唱、创编等过程中边玩边学。
3、知识与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的稳定拍感、读谱能力和演唱能力。
2、识读两个八分音符节奏和二分音符。
3、认知线谱中re、mi、sol、la的位置。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牧童谣》教学难点歌曲中mi-la四度的演唱和音符位置的认知并贴谱。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牧童谣》是花城版音乐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感知音的高低(四)的内容,也是人音版五线谱教程第二课放牧的内容,本歌是一首湖北民歌,4/4拍,五声商调式,全曲由re、mi、sol、la四个音构成,主要节奏为,音程主要以二度、三度为主,四度为辅。
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描绘天上太阳放光明和地上草儿青又青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
歌曲较多使用衬词,简单易学,利于传唱。
学情分析根据教学经验,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从幼儿园状态逐步适应小学生活,开始熟悉小学课堂,但他们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普遍较薄弱,需要打好音乐基础和培养音乐学习的兴趣。
同时,由于本次现场课例教学采用借班教学,教师对借班学生的识谱能力、演唱能力等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可能与预计存在差异。
而该校学生使用的教材版本是花城版(简谱),因此他们对线谱的认知还需要在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中,做进一步的了解。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也要根据孩子们的现场表现进行微调,重在引导孩子良好的歌唱状态与发声,调整孩子们的音准与音色,通过故事、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线谱读谱能力和音乐学习的兴趣。
教学理念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 牧童短笛(2) 》人音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牧童短笛(2) 》人音版一. 教材分析《牧童短笛(2)》是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简谱歌曲。
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牧童在田野上吹奏短笛的情景,旋律优美、流畅,富有田园气息。
歌曲采用2/4拍子,共16小节,结构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间音乐,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对音乐教学充满兴趣。
但在音乐理论知识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对简谱的认知有所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引导和培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简谱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学会演唱《牧童短笛(2)》,感受歌曲的田园气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和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演唱《牧童短笛(2)》,掌握简谱的基本知识。
2.难点:准确理解歌曲的节奏和音高,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简谱知识,学生认真听讲。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简谱、图片、视频等。
2.乐器:钢琴、短笛等。
3.教学录音:歌曲《牧童短笛(2)》的录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牧童短笛(2)》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展示歌曲简谱,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符号。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讲解简谱的知识,如音高、节奏等,帮助学生逐步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关注学生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演唱水平。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2课聆听《牧童》教案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2课聆听《牧童》教案一. 教材分析《牧童》是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二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活泼的旋律描绘了一个牧童在田野上快乐玩耍的情景。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洁,富有童趣,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快乐和美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音乐教育,他们对音乐充满了好奇和热情。
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弱,但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学习欲望。
在第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高和节奏知识,对简单的歌曲能够进行学唱和表演。
因此,在第二学期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歌曲的难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2.学会歌曲《牧童》,并能进行表演。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协作能力。
4.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提高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牧童》的音高和节奏较为复杂,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2.学生需要学会歌曲,并能进行表演。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进行歌曲演唱,学生进行模仿。
2.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美好。
3.情感引导法:教师通过语言和动作,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牧童》的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音乐游戏。
3.教学乐器:如吉他、钢琴等,用于伴奏和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动作,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向学生介绍歌曲《牧童》的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牧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跟唱,体会音乐的快乐。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歌曲的学唱,重点教授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模仿,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2《牧童谣》人音版(五线谱)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2《牧童谣》人音版(五线谱)一. 教材分析《牧童谣》是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牧童们在田野上放牧的情景,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生活气息。
歌曲由两个乐句组成,结构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牧童谣》,让学生感受田园风光,体验集体合作的乐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善于模仿,对音乐具有较高的兴趣。
但在音乐素养方面,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五线谱的认识和演唱技巧尚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音乐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牧童谣》的旋律,学会用正确的音高和节奏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对五线谱的认识,了解简单的乐理知识。
3.通过学习《牧童谣》,使学生感受田园风光,体验集体合作的乐趣。
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表现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牧童谣》的旋律,学会用正确的音高和节奏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五线谱的认识,简单乐理知识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音乐知识。
3.分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演唱,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歌曲《牧童谣》、五线谱、乐理知识的课件。
2.乐器: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和教学演示。
3.教学素材:五线谱、乐理知识讲解资料。
4.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演唱,便于课后评价和反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轻松愉快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牧童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牧童谣》人音版 (五线谱)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牧童谣》人音版(五线谱)一. 教材分析《牧童谣》是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牧童在田野上放牧的场景,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动听。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对音乐有着天然的喜好。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吸引他们。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不同,教师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牧童谣》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感受并表现歌曲的美感。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牧童谣》的歌词和旋律掌握。
2.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的魅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游戏教学法:运用有趣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牧童谣》的歌曲音频和视频资料。
2.准备五线谱和相关音乐知识的教学资料。
3.准备音乐器材,如钢琴、吉他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牧童谣》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五线谱,向学生讲解音符、节奏等基本音乐知识。
同时,教师演唱或播放《牧童谣》的五线谱,让学生对照歌词,感受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然后分组进行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接龙、音乐游戏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类似的歌曲。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用所学音乐知识进行创作。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024年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
2024年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 chapter 2 《牧童谣》。
详细内容包括:歌词学习,节奏感知,旋律演唱,音乐表现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牧童谣》的歌词,并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牧童谣》,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中的情感表达,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词的识记与演唱,节奏感知。
难点:歌曲中旋律的演唱,音乐情感的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歌词卡片、节奏棒、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牧童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词学习(10分钟):分发歌词卡片,引导学生跟读歌词,并解释歌词含义。
3. 节奏感知(15分钟):使用节奏棒,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并进行练习。
4. 旋律演唱(10分钟):教授歌曲旋律,引导学生跟唱,并进行个别指导。
5. 音乐表现(10分钟):分析歌曲情感,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演唱方式表达情感。
6.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牧童谣》2. 歌词展示3. 节奏谱4. 旋律谱5. 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牧童谣》,并尝试用不同的节奏演唱。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欣赏其他牧童题材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以牧童为主题的小诗或绘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节奏感知环节。
2. 旋律演唱环节的音乐情感表达。
3. 作业设计中的演唱实践与创造性拓展。
一、节奏感知环节1. 使用节奏棒等教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长区别。
2. 创设有趣的节奏练习,如拍手、跺脚等,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感知能力。
《牧童》音乐教案
《牧童》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课《放牧的日子》,详细内容为《牧童》一课。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和掌握歌曲《牧童》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同时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牧童》,并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
2. 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民族风格,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牧童》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
难点:歌曲中部分节奏和音准的把握,以及民族音乐风格的体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课本、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幅草原放牧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成为牧童,在草原上放牧的场景。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3)教师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和音准进行讲解和练习。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选取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和音准问题进行讲解。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互相评价、指导。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问题进行解答。
5. 小结与展示(5分钟)(2)学生进行小组演唱展示,互相鼓励、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牧童》2. 歌曲背景:民族风格,描绘草原放牧场景3. 歌曲重点:节奏、音准、演唱技巧4. 歌曲难点:民族音乐风格的表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牧童》,并录制视频。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族音乐,拓展音乐视野。
推荐欣赏《茉莉花》、《康定情歌》等民族音乐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2. 歌曲中节奏和音准的把握。
牧童-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牧童-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歌曲《牧童》的音乐特点;2.能在整齐的节奏中演唱歌曲;3.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1.民间歌曲《牧童》的演唱;2.节奏韵律感的培养;3.合唱基本技巧的练习。
2.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向学生们介绍《牧童》这首歌曲;2.播放唱片或演唱,并引导学生认真聆听。
第二步:分节集体学习1.将音乐引导学生听多次,让学生体会歌曲的组成;2.整齐划分歌曲的每一节,分段学习并反复练习;3.细节熟记,掌握歌曲的节拍、音调、字词和语气等。
第三步:合唱1.分几个班级,分别学习不同的声部;2.整合四个声部,老师指挥,开始全体合唱;3.练习1-2次后,让各班声部把不熟练部分表演给全体学生。
第四步:评估1.打分制评估各个不同班级的合唱水平;2.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示,互相检查彼此的表现;3.老师还可在此时询问学生,收集他们对课程的反馈和建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歌曲的节拍、音调、字词和语气等;2.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和节拍技巧;2.分班合唱需要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默契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法;2.演唱式教学法;3.示范式教学法。
五、教学资源1.《牧童》音乐唱片;2.运动场或大型音乐室。
六、教学后记1.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们养成了准确地掌握歌曲的节拍、音调、字词和语气等基本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精神;2.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当注意开展合理合法的课堂评估,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牧童短笛》人音版(简谱)(2023秋)
1.教学重点
-音高与音长的识别:学生需掌握简谱中Do、Re、Mi、Fa、Sol、La、Si七个音的音高,以及对应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基本音长。
-歌曲旋律的学唱:《牧童短笛》的旋律线条起伏变化,学生需学会准确地唱出旋律,保持音准的稳定性。
-节奏感的培养:通过歌曲学符节奏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牧童短笛》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听过牧童吹笛子的声音?”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音乐中旋律和节奏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简谱在音乐学习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显得有些拘谨。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计划在下次课堂中增加一些鼓励性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更加自信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此外,我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对于简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和想法。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思考传达给其他同学。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提前准备一些话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练习。
-音乐情感的表达:指导学生理解歌曲情境,通过声音的强弱、速度变化等,表达歌曲所蕴含的情感。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2课聆听《牧童》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2课聆听《牧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牧童》是一首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这首歌曲以生动活泼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描绘了一个牧童在田野上放牧的情景。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歌曲由两个乐句组成,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对音乐有着天然的热爱。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在这一阶段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逐步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牧童》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关系。
2.重点:歌曲《牧童》的旋律和歌词记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3.分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4.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歌曲《牧童》的歌词、图片、动画等元素的课件。
2.教学乐器:准备钢琴、吉他等乐器,用于教学演示和伴奏。
3.音响设备:确保音响设备正常运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听觉体验。
4.练习册:为学生准备《牧童》的歌曲练习册,巩固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牧童》歌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同时,展示课件中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对歌曲背景有所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歌曲《牧童》,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
随后,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跟唱。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牧童》 ︳人音版 (五线谱)
《牧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唱歌的能力。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电子琴,歌片.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请你闭上小眼睛,竖起小耳朵、认认真真的听听、仔仔细细地体会,感受一下,我们要去的地方到底美不美?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师:(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碧绿的草地,清清的河水,草地上还开着各种各样的小花。
远处,一个小孩手拿皮鞭、赶着羊群走来了,羊儿们在山坡上打撒着欢儿,打着滚儿,愉快的吃着,喝着。
3、学生回答师:这样的景色美不美呀?生:美4、请学生贴出画面⑴师:那你能把它展现给大家吗?请你用桌面上老师所给的材料小组合作完成。
⑵小组合作进行贴画。
⑶展示。
点题:师:看到图画上的小孩,老师想到了一个词语,我们通常管放牛放羊的孩子叫什么?生:牧童师:那老师就给同学们美丽的图画取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牧童”(贴歌名)二、寓教于乐1,看到同学们的美景,老师也很感动。
老师就以牧童为题目,编了一首小儿歌,你们想听吗?(贴歌词前两段)2,配乐读词。
3,你能像老师一样也来读一读吗?4,这么美得景色,这么美的儿歌,那我们要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来读才更准确,更好听?请小组讨论,选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
5,汇报:欢天喜地,美美的,优美的,高兴地。
6,师总结:那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高兴地情绪,用我们最优美的声音再来读一遍。
(一)、掌握旋律:1、师:你们注意到了吗?其实我们为这首儿歌配的音乐也非常好听,如果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就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歌。
2、听录音范唱。
(出示歌谱)3、师:好听吗?我们再来听一遍,请同学们注意老师的手势有什么特点?4、生:有高有低。
人教版音乐牧童说课稿
人教版音乐牧童说课稿音乐课程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对《牧童》这首歌曲的学习,让学生:1. 了解并感受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2. 学习并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基本演唱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4.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牧童》歌曲背景介绍- 歌曲的起源、流传地区及其文化意义。
- 歌曲与牧童生活的联系,以及如何通过音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2. 歌曲旋律与节奏分析- 旋律线条的走向,识别旋律中的重复与变化。
- 节奏型态的识别与实践,如何通过节奏的变化表达不同的情感。
3. 演唱技巧指导- 呼吸控制与发声方法。
- 音色的调整与情感的表达。
- 合唱中的声部协调与和谐。
4. 实践活动- 分组练习,每组尝试演唱不同声部。
- 整体合唱练习,注意声部间的配合与整体效果。
- 通过录音设备回放学生的演唱,进行自我评价与改进。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讲述牧童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2. 演示法:教师示范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学生模仿学习。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歌曲的理解与感受,分享学习心得。
4. 实践操作:通过分声部练习和整体合唱,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歌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讲述牧童的生活场景和《牧童》歌曲的背景故事。
- 播放《牧童》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新课内容讲解(15分钟)- 详细分析歌曲的旋律结构和节奏特点。
- 教师示范演唱,指出关键的演唱技巧和注意事项。
3. 学生练习(20分钟)- 分组练习,每组负责一个声部,教师巡回指导。
- 学生尝试将旋律与歌词结合,进行简单的演唱。
4. 合唱练习(15分钟)- 各组汇合,进行整体合唱练习。
- 教师指导声部间的协调,调整合唱效果。
5. 总结反馈(5分钟)- 通过录音设备回放学生的合唱,进行自我评价。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牧童短笛-人音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简谱的基本概念。简谱是一种用数字和符号表示音乐旋律和节奏的系统。它是音乐学习中非常实用的工具,帮助我们快速学习和演奏音乐。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牧童短笛》这个具体的案例。这首歌曲展示了简谱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学习音乐。
此外,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注意到,对于歌曲情感的表达,学生们还有待提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歌曲背景和情感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和感知音乐情感。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其中,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简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够积极主动。针对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
2.欣赏并理解《牧童短笛》所传达的音乐情感,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3.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配合,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通过学习不同音乐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其音乐创造力;
5.增强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的了解和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简谱基本音符的认识与应用: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在《牧童短笛》中的具体表现,如何通过视觉和听觉辨识这些基本音符。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简谱的学习热情还是比较高的。通过引入牧童吹笛子的生活情境,他们很快对《牧童短笛》这首歌曲产生了兴趣。在理论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理解还存在一些困难,这是今后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们在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团队意识,大家能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学习。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三拍子的韵律感知仍然不够准确,这一点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童》教学设计
(聆听课)
一、教材分析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2/4拍,D大调,歌曲结构规整,分为四个乐句,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歌曲一、二、四乐句节奏完全相同。
第一乐句旋律以级进为主,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增添了生气。
第二乐句采用了摸进手法,旋律移高了五度。
第三乐句是歌曲的高潮,出现全曲最高音“mi”,抒发了牧童内心涌动的快乐情感。
第四乐句旋律逐渐下降,歌曲的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
第三段歌词采用卡农的二声部处理方式,第二声部比第一声部晚一小节进入,变化了主旋律,由于声部的加入,使得唱第三段歌词时音乐情绪更为活泼、欢快,最后有力地结束在主音“do”上,为歌曲增添了明朗的色彩。
《牧童》像一副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二、教学目标
1.能够从歌曲《牧童》中感受到轻松愉悦的情绪,体会牧童在美丽的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
2.能用合适的节奏加入三角铁和双响筒位为伴奏。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能够感受到歌曲轻松愉悦的情绪。
(二)教学难点
能用合适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语言描述图片上的牧童
过渡语:同学你们好,看老师这里有一副图片,图片上有一位小牧童,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图片上小牧童的生活吗?
过渡语:听听老师的描述吧,朝霞里小牧童在吹着小笛,露珠洒满了青草地,小牧童赶出了牲口坐在小河边,给它们唱一支快乐的歌。
2.介绍歌曲
过渡语: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斯洛伐克民歌《牧童》。
斯洛伐克是斯洛伐克共和国的简称,是欧洲的一个国家。
看,这就是美丽的斯洛伐克:它拥有独特、婀娜多姿的风景,静谧而又未加雕琢的自然风光,是世界上城堡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二)聆听歌曲
1.初听——理解歌词
过渡语: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斯洛伐克的民歌《牧童》,请你听一听歌曲都唱了哪些内容。
(播放歌曲)
过渡语:你听到歌词都唱了什么?请你跟老师读一读歌词吧。
2.复听——理解情绪
(1)感受旋律
过渡语:歌词中的牧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对,是一个快乐、乐观的孩子。
歌词描绘了牧童一天的生活。
过渡语:再来听一遍,感受旋律中所表现的牧童。
(播放歌曲)
过渡语:旋律活泼、跳跃,而且运用切分节奏使歌曲增添了生气。
(2)感受演唱形式
过渡语:你听出歌曲是合唱的演唱形式了吗?尤其是第三段歌词采用卡农的二声部处理方式,也就是第二声部比第一声部晚一小节进入,使得唱第三段歌词时音乐情绪更为活泼、欢快,最后有力地结束在主音“do”上,为歌曲增添了明朗的色彩。
(播放歌曲第三段歌词部分)
3.再听——为歌曲伴奏
过渡语:你能用三角铁和双响筒边听边为歌曲伴奏吗?
(播放歌曲)
(三)欣赏视频
过渡语:请你看着视频音乐哼唱歌曲吧。
(播放视频)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斯洛伐克民歌《牧童》,知道了这是一首合唱歌曲,而且还能为歌曲伴奏,我们也应该学习牧童快乐、乐观的生活,让每一天都有收获,过得有意义。
今天的音乐课就到这里吧,同学们再见!。